『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我爱天父
收起左侧

天主教的圣像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评罗马天主教神学 自称为先知的妇人   罗马天主教一辞,乃指改教(Reformation)以来,那些原来在所谓的大公教会中,支持教皇制度,而与更正教划清界线者。他们将支持改革的基督徒驱离教会,甚至加以定罪。教会的历史给我们看见,圣经中起初所记载的,乃是教会在各地出现,如:耶路撒冷的教会,安提阿的教会等。後来因著教阶制度,加上罗马帝国的接纳,教会就变质成为所谓的罗马大公教会(RomanCatholicChurch)。到了十六世纪,路德等人,因著大公教会的偏离圣经正确信仰,强调行善赚取救恩,甚至贩卖赎罪券等堕落情形,就题出改革的建议,盼望能在教会中进行改革。但是於一五二九年的斯拜耳会议中(TheDiet ofSpeyer),罗马大公教会的大多数与会者,决定不再有宗教改革的运动。但路德等人题出抗议(原文为Protestatio),此为後来更正教(ProtestantChurch)名称之由来。到了天特会议(Council ofTrent,1545~1563)之後,罗马大公教会将教会的改革者—更正教会定为异端。从此以後,罗马大公教会,亦即罗马天主教,和更正教就正式分道扬镳。 天主教的神学系统主要是由初世纪以来历代的神学家,各次的大公会议,以及教皇权威所制定。天主教神学是一种不断演变的宗教系统,在其对基督徒信仰的领会上不断的发展。天主教根据『伊格那丢的俯就论』(Ignatianprinciples of accommodation),和『纽曼的教义进展说』(J. H. Newman'stheory of development ofdoctrines)来发展其神学思想。前者认为『俯就』是神对人启示的一种基本方法;意思是凡神向人启示的,都是俯就人能明白的,神宁可选择一种不完全的,却是人能明白的方法来把祂的旨意显明,也不要让祂的旨意,一直停留在纯净不杂、远在高天,却是人永远不能明白的环境,这就是『俯就』的意思1。纽曼(1801~1890)以『发展』作为一模式,代替教义的不变。纽曼认识圣经资料与教会的信条并不完全同等,正如早期教会与近代教会的认识和信仰,不会是完全一致。他提供的模式,让人能明白一个概念是怎样进入人的思想、成长、发展,然後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过纽氏认为,仍然需要教宗权制(Papacy)来保证教会发展的教义是神所认许的2。有时神学教义的发展,甚至越过圣经的事实记载。为了这种教义上的发展,例如:圣礼、蒙福的童女马利亚,以及教皇权威等教训,天主教的学者题出辩驳。他们认为这些圣经之外的教训,是新约中『事物的轨迹』(trajectoryofimages);在圣经之外教义的发展,可说是新约『进展的方向』(thrust)。这些教义的演变,乃是把教会曾经拥有,却在历史中失去的真理,重新发掘出来;甚至,他们也承认某些早期教会所制定的信条是错误的,而改正之3。 天主教的神学中有两种传统。其中一种多数的主流派,乃是强调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以及教会是一个神圣的、有托付的组织(divinelycommissioned institution),是一个直立的教会(verticalchurch)。这种独断强制、中央集权的传统,被评论的人士标为『中世纪主义』(Medievalism)、『罗马教主义』(Romanism)、『梵谛冈主义』(Vaticanism)、『教皇权威主义』(Papalism)、『越山主义』(Ultramontanism)、『耶稣会主义』(Jesuitism)、和『新经院主义』(Neo-Scholasticism)等。另一支少数的改革派,则强调神的内住性(immanence),以及教会是一种社团(community),一种平面的教会(horizontalchurch)。改革的天主教孕育出不同的运动,如『加利亚主义』(Gallicanism)、『杨森主义』(Jansenism)、『自由派天主教』(liberalCatholicism),和『现代主义』(Modernism)等。在第二次梵谛冈大会(VaticanCouncil II,1962~1965)时,教皇若望二十三世正式宣告:『古老教训的实体是一种情形,但它所表达的方式是另一种情形。』藉此帮助,就使天主教中的这两种传统结合为一。从那时起,现代罗马天主教的特徵就需要传统的大公教义来描绘之4。 天主教神学的内容涵盖了传统的神学论题,如:神论、基督论、人论、救恩论等等。但在这些基本论题之外,由於历代主流派的影响,强调神的超越性,认为罪人与神之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人要得救必须藉著诸般的媒介,作为其中间的桥梁,再加上其教义发展的理论,就在基本神学论题之外,发展出『教会』、『教皇权柄』,和『圣礼』等特殊的神学教义。 教 会 在罗马天主教的神学中,其最独特的点,就是关於『教会』的论点。天主教强调教会在救恩中,担任中保的角色。圣品阶级经由圣礼,将神的生命传递给信徒。信徒必须服从神职人员。教会有绝对的权柄,因为基督将权柄赐给彼得,教会是藉彼得建立起来。而教皇乃是彼得的继承人。在第二次梵谛冈大会之前,天主教教导,罗马大公教会拥有使徒的教阶(apostolichierarchy),和彼得的宗座(Petrineprimacy),这就确保教会由基督所建立的永久性。其他所谓的教会都不是教会,因为他们缺少罗马大公教会所拥有的四项特徵:合一、神圣、大公、使徒这四种特徵。这种教导认为,『教会』是一种有教阶制度的组织(hierarchicalinstitution)5。 但是从圣经的启示来看,圣经中从未告诉我们『教会』是一种人群的阶级组织。首先『教会』一辞原文为『艾克利西亚』(ekklesia),其意义乃是指呼召出来的会众,因此可以译为『召会』。教会不是宗教的社团,乃是神从世界里呼召并拯救的会众。 关於教会的启示,首先是主亲自向祂的使徒所启示的。马太福音十六章十五至二十节给我们看见,关於召会的几个点,第一、主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这给我们看见,宇宙中独一的召会。以弗所一章给我们看见,教会是基督的身体(23)。基督只有一个身体,这身体在宇宙中是独一的。以弗所二章十五节说,基督把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在祂自己里创造成一个新人,就是召会。因此召会这新人乃是宇宙的,也是独一的。所以,教会在宇宙中是独一的,是为著主独一的见证。马太十六章十八节里『我的教会』这话指明召会是属於主的,不是属於任何人事物。她是独一,『大公』的,但不是『罗马』的,也不是使徒的。 接著马太十六章十八节继续说,主要把祂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天主教以为彼得是那个磐石,是主建造教会的宗座。但彼得并不是那磐石,他不过是石头,是建造的材料而已。依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看见,磐石乃指使徒们从神所领受关於基督的启示。马太十六章告诉我们,父神向使徒启示这位耶稣是基督,是活神的儿子(16~17),这说出主的身位和工作。祂是活神的儿子,这是主神圣的身位,祂是神圣三一的第二者。主是基督,指明祂的使命,为神所膏,经过钉死、复活、升天和再临,为著完成神永远的定旨。教会乃是建造在这神圣启示之上,而不是建造在彼得的宗座上。 在书信中,使徒保罗给我们看见,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弗一23),教会是一个新人、神的国、神的家、神在灵里的居所(弗二15~22),召会是基督的奥秘(弗三4~6),是神的丰满(三19),教会是基督的妻子(弗五23~32),召会还是神的战士(弗六10~20)。从这些点我们可以看见,教会乃是神与人联结的生机体,她不是一种教阶的组织。这神圣属人的生机体,乃是神永远经纶的终极目标。这与天主教所说的『教会』,真有天壤之别! 教皇权柄 天主教神学中另一个特殊的教义,就是教皇的权柄。在第一次梵谛冈会议(1869~1870)中,通过『天主教信仰的教义宪章』(DogmaticConstitution on the CatholicFaith)。宪章中宣告,为了维护教会的合一,基督在使徒之上设立了彼得,以维护合一。其文告又宣称,教皇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并且强调教皇在教会之上的权威,任何人若是争辩这信念都要受咒诅6。 第一次梵谛冈会议进一步强调,所有的人都得服从教皇无误论的信条,人若离开这信条,就失去信仰和救恩。而教皇无误论的定义如下:『当罗马教皇坐在法座(excathedra)上说话,他正在执行对所有基督徒的牧养与治疗之责。他可根据自己至高无上的使徒权威,来界定普世教会所坚守的信仰与道德信条,藉著有福之彼得所应许的帮助,他是无误的,这是神圣的救赎主赋与教会的,以界定信仰与道德信条。』7到了第二次梵谛冈会议,天主教这种教皇无误论更为变本加厉,甚至通过教友要服从教皇的教训,即使教皇在非正式场合说的话,也要服从。 圣经给我们看见使徒们是神赐给召会的恩赐(弗四11),他们接受神的启示,传扬福音,建立教会,并且牧养所建立的召会。但他们不是教会的头,基督才是召会的头。使徒是基督的管家、是奴仆,是为著服事教会的,不是作主辖管教会。在使徒们中间的带领也不是一定的,有时是彼得,有时是雅各,这是视使徒的属灵情形而定(加一19,徒二一18)。当彼得有错时,保罗也当面责备,指出他的错来(加二11~14)。这有力的证明彼得并没有一直是教会中最领头的人。这也含示教会中的领头并不是组织的、永久的;乃是属灵的,并且是依照领头人属灵的情形而更动的。这事有力的驳斥天主教的断定,认为在教会的行政上,彼得是基督惟一的继承者。此外,圣经也给我们看见,彼得承认保罗的启示,是高超的(参看彼後三15~16);他虽然受过保罗的责备,但他勇於认错,并且乐意推荐保罗。在圣经的记载中,也给我们看见彼得的软弱,错误的言行等。他不是一个无误的使徒,彼得也没有设立所谓的继承人,更没有应许要帮助教皇,使教皇没有谬误。反之圣经给我们看见,我们都是罪人,是『嘴唇不洁,心意不洁,都是失败,都是污秽』的人。教皇不过是人,也有常人的软弱、失败、不洁、野心…,怎么可能他一在彼得的法座上,就不会有错误呢?这种错谬的教训,若不是没有认识人自己真实的光景,就是否认神圣言的启示。 圣 礼 圣事原理(SacramentalPrinciple)是天主教神学中另一突出特点。这是在中世纪由经院派学者所推动,并在後来的天特会议中所制定的。罗马天主教看『圣礼』是传递恩典给信徒的媒介。近代天主教神学则认为『圣礼』是信心的象徵,它的功用是在於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和真挚9。天主教对『圣礼』的定义为:『耶稣基督所建立,施予恩典的外在标志。』圣礼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一种外在的象徵,是一种可感受的记号。第二,它是接受恩典,并将恩典实化给人。第三,它是耶稣基督所建立的10。罗马天主教有七种圣礼:洗礼(Baptism),坚信礼(Confirmation),圣体圣事(Eucharist),忏悔圣事(Penance),病人敷油礼(Anointingthe Sick),神品圣事(Orders),婚配圣事(Marriage)。 从圣经来看,人领受恩典并不是藉著所谓的『圣礼』。首先,圣经向我们启示,恩典不是神给人物质的祝福,或是白白的恩赐;恩典乃是耶稣基督自己。约翰福音一章十七节说,恩典是藉著耶稣基督来的。当主来到地上时,祂是神的具体化身,祂的言行举止将神带给人,使人接受神作恩典。使徒保罗说,他为神劳苦,不是凭著自己,乃是神的恩与他同在(林前十五10)。保罗在加拉太书也给我们看见,『现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著』(二20)。这两处经节摆在一起,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奇妙的启示:在一处经文,保罗说到,『不是我,乃是神的恩』(林前十五10);另一处经文他说,『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加二20)。由此可见神的恩就是基督,祂今天是在人里面,那位『基督』(Christ)。这位成肉体的耶稣,经过死而复活,赐人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下)。今天,祂在所有相信祂的人里面,作他们的生命和生命的供应。我们若要享受基督作恩典,就必须挑旺神所赐的恩赐—能力、爱并清明自守的灵(提後一6~7),照著灵生活行动(罗八2),好在灵里享受主的同在(提後四22),享受主作生命的恩典。这样我们就能享受基督那追测不尽的丰富(弗三8),作够用的恩典(林後十二9)。这样我们就可以活祂,好建造教会作主的见证,成就神永远的真理。 由此可见,接受恩典的路不是藉著遵守圣礼,乃是在我们的灵中,与是圣灵一同生活,一同行动。而天主教所定的七圣礼,其中只有受浸(洗礼)和擘饼(圣体圣事)是主所吩咐的,其他的五种都找不到圣经的根据。并且从神真理的观点看,受浸不是入教仪式,擘饼也不是教会礼仪。 天主教认为,『洗礼是一圣事,人藉此从原罪及个人的过犯得释放,成为基督及祂教会的一员』。天特会议认定,圣洗是得救的必须仪式,并能藉此产生救恩11。但主的话是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6)。相信乃是接受主耶稣作救主(约一12),这不仅是为著罪得赦免,更是为著重生(彼前一21,23),叫信的人在与三一神生机的联结里(太二八19),能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13),和基督身体上的肢体(弗五30)。受浸乃是确认这个,一面凭著埋葬,藉著主的死,了结旧造(罗六3~4);另一面凭著复起,藉著主的复活成为神的新造(罗六4~5)。相信和受浸是接受神完全救恩之完整步骤的两部分。受浸而不信,只是虚空的仪式;信而不受浸,只是里面得救,没有外面的确认。主在这里不是说,不信也不受浸的必被定罪;主乃是说,不信的必被定罪,这指明定罪与不信有关。相信就足以叫人得著救恩,脱离定罪。受浸是相信得救外面的确认,并不是如天主教所云,受浸是得救,产生救恩的必须仪式。 天主教关於圣餐(Eucharist,即圣体圣事)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弥撒(Mass)和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弥撒被认为是一直进行的祭,它是用来描述在整个圣餐过程中,神甫献上饼杯,犹如献上基督作祭物。因此,弥撒的仪式,乃是联於十字架上流血的祭物—基督,这两者都是为死人和活人的罪而献上的。变质说乃是相信在圣餐中的饼和酒,变成基督物质的肉与血。(关於擘饼的意义,历来众说纷纭,本刊将於日後另以专文论述。) 在圣经中,并无圣餐、弥撒等辞句。圣经中有主的晚餐(林前十一20),或是主的筵席(林前十21)。主的晚餐是主耶稣在祂上十字架之前,在逾越节的晚上亲自设立的。马太二十六章二十六至二十七节记载:『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著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在路加二十二章十九节,主说,『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主筵席上的饼是个表号(symbol),象徵主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将祂的生命释放出来,使我们能有分於这生命,藉此我们就成为基督奥秘的身体(林前十二27)。其上的杯是福杯(林前十16),在这杯里有神一切的福分,甚至有神自己作我们的分(诗十六5)。在亚当里,我们的分乃是神忿怒的杯(启十四10),但基督已经为我们喝了那杯(约十八11)。这杯表徵基督的血,祂的血已经为我们构成了救恩的杯(诗一一六13)。我们分享这杯,就有分於基督之血的交通(林前十16)。因此我们在擘饼聚会中,吃饼喝杯,是有分基督身体的交通,并且有分於基督之血的交通。这里所著重的,乃是属灵的实际,并不是像天主教所说,我们所吃的饼和酒,化成了基督肉身的血和肉。此外,擘饼聚会也不是一种仪式,乃是我们记念主的实行,必须有属灵的实际。由此看来,天主教把圣经中许多重要的启示和实行,变形成为外面的仪文与教条。 结 论 基督徒的信仰及生活,乃是根据圣经六十六卷书。而天主教的权威,则在圣经之外,还依赖教父、大公会议,以及教皇所公告之教会传统。这标志出天主教与基督教一个根本的区别,也违反了圣经不可删、不可加的基本原则。甚至因著这种情形,历代以来,天主教就加上了许多圣经中所没有的教义。例如:教皇是彼得的继承人,教皇无误论。关於马利亚的诸般教义:她是神之母,救赎中保,无罪受孕,复活升天,同为救主,以及她是教会的母等等。告解,炼狱等错误的教导。虽然天主教的学者为自己辩护,说这些教义乃是圣经『隐藏之事的轨迹』、『推动的方向』。但从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见这些错误的教义,并不是圣经的轨道和方向,乃是人天然的观念加上异教的思想而有的混杂。诚如主责备背道的推雅推喇教会的话,主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启二20)。主在这里指明,背道的教会自称是女先知。先知是带著权柄为神说话,而罗马天主教擅装由神授权、为神说话的女先知。她要求人听从她,过於听从神。天主教自己施教,使信徒听从她,过於听从神的圣言。许多人被她那些传统,甚至是异端的教训所麻醉。 马太十三章三十三节记载:『祂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这里的妇人就是启示录二章的耶洗别,这两个妇人实在就是一个。主用耶洗别这名字,就叫我们想起,亚哈王的妻子-耶洗别所作过的事:她来自外邦,把异教的东西带进神子民对神的敬拜里。这就是主给推雅推喇的书信中最紧要、最中心的点。天主教所作的许多事,原则上就是把外邦的、异教的东西,混杂在神子民对神的敬拜里。她帮助人敬拜神,但并不是照著神的方法,反而是照著那些外邦异教的方法。这里所题到的『面』,是为作素祭用的(利二1),象徵基督是神和人的食物。在召会中,我们享受基督,作纯诚真实的无酵饼(林前五8),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天主教一面将『细面』-关於基督的教训给人;另一面又在其中加入许多的『酵』,就是异教的作法、异端的道理和邪恶的事物,使神的儿女落入许多错谬的教导中,而误入歧途,失去神永远经纶的目标。 愿神藉著祂的圣言,照亮祂的儿女,使我们在意主的警告,不要用我们人天然的想法来领会、谬解祂神圣的启示。求主拯救我们脱开天主教所犯的错误,而能在神纯正的话中,看见神圣启示的真义,认识神永远的定旨,就是祂永远的经纶,在神所命定的路上往前。«施耀华» -------------------------------------------------------------------------------- 1. 杨牧谷主编, 当代神学辞典, 校园书房, 1997, 页4 2. 同注1, 页292 3. F. S. Piggin, edited by Walter A. Elwell, Evangelical Dictionaryof Theology, Baker, 1996, p.955 4. Paul Enns, The Moody Handbook of Theology, Moody Press, 1989,p.527 5. 同注3, p.956 6.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Harper,1953, pp.223-224 7. 同注6, p.229 9. 同注3, p.957 10. Ludwig Ott, 天主教信理神学, 光启社, 1991, 页521 11. Josef Neuner, S. J., and Heinrich Roos, S. J.; edited by KarlRahner S. J., The Teaching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lba, 1967,p.265 (转贴经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我爱天父在2003-4-26 22:07:16的发言: 圣像问题: 在天主教或是东正教的教堂或是其他教会场所及教友家中常有耶稣、圣母以及 天使、圣人的画像或是塑像。教会称这些画像或塑像为“圣像”,以区别于 世俗的图像。 教会认为,圣像本身绝对不是“偶像”,也不代替神;它们是记号,是用来 见证信仰的;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圣像使人透过画面,较直观地了解到信仰 的内容,因而起到某种宣传的作用。教友们对圣像的尊敬绝非尊敬或崇拜偶像 ,只是通过有形的标记,钦崇无形无象的神,并纪念祂的救世工程。同时也能 提醒并激发人们的虔诚与热心。 关于圣像存在的理论基础,除了以上外,一般还认为:“由于神在耶稣基督身上 采取了物质的形象,祂也能在画像或塑像上表现出一定的精神来。圣像是一种 象征而非现实的艺术,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教会的神学思想,和表明神的 重要形式,同时也展示了基督宗教的奥秘的形象化的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 宗教》注意:引文中的“表达”决无代表、代替的意思。而只是一种精神的形象化 反映而已。 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中也明确地说明了圣像的目的:“(圣像) 艺术的本身就是要以人工,对天主的无限美善,作某种程度的表达;其越能别无目的 纯以自己的作品极力使人虔诚归向天主便越能增加对天主的赞美与荣耀。(礼仪122)
唉!纯粹自我欺骗!人要那天才肯完全顺服而不找任何藉口呢? 圣经上的话明明说:”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出20:4)为什么人老爱拿神的话当耳旁风呢?唉!这个弯曲的世代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个所谓“圣像”的问题,原本不值得费如此多的口舌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圣像呢?耶稣基督活在我们的身体中,圣灵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天上的父在暗中鉴查我们。我们原本是不需要圣像的。 但我家里也有挂十字架,也有各种基督的工艺品包括耶稣基督的石刻像,我也偶尔会跪在十字架下祷告。但那又说明什么呢?我敬拜的,只是我那天上的父,那流血救我的基督,那引领我前进的保惠师。所有人造的,十字架,基督像,雕塑,它们就本身而言,是不为圣的。但是,我们常常软弱,常常被撒旦魔鬼所引诱,常常被老我所控制,因此常常会忽略神,疏远神,常常掩耳不听圣灵的呼吁。我挂十字架也好,放基督像也好,根本的目的,是叫我常常可以看见主的救恩,在我偶尔被老我胜过忽略了神的时候能够通过看见这些提醒我自己——我是一个基督徒,耶稣基督活在我的身体里。 打一个世俗一点的比方。生病的时候总要吃药,但有时候总是忘了吃药。在醒目的地方放一张纸,上面写着“吃药”,虽然这张纸治不好病,但可以提醒我们吃药治好病,是不是? 至于在所有被成为圣像的东西前跪拜,我个人认为无可厚非——前提是——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就好比穿着整齐地去教堂做礼拜而不是穿着睡袍在家里坐在沙发上敬拜——只是叫自己更存肃穆敬畏的心而已。若心中把圣像当作了为我们流血拯救我们的,那可就是亵渎了圣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0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耶稣为你为我为全人类受苦受难被钉十字架,他从没有为自己画像塑像!我们只高举圣经,高举耶稣!只走十字架这条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我爱上帝在2003-11-1 15:25:23的发言: 又来大道理了,唉,真受不了你呀!NOYA大哥。。。。。。。。。。 [quote]以下是引用noya在2003-5-4 22:20:44的发言: 君不见亚伯拉罕和罗得他们、对天使也跪着称呼为“主”吗?? 对人的尊敬和对神的仰望,也许形式上很相近,但是在本质上却有根本的区别的。
[/quote] noya弟兄的这几句话,很好; 同样的跪拜,为什么所得的不一样呢?noya已经告诉答案了。 noya弟兄应该是成为一名护教神学家,愿主呼召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东西南北在2004-5-11 17:24:58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我爱上帝在2003-11-1 15:25:23的发言: 又来大道理了,唉,真受不了你呀!NOYA大哥。。。。。。。。。。 [quote]以下是引用noya在2003-5-4 22:20:44的发言: 君不见亚伯拉罕和罗得他们、对天使也跪着称呼为“主”吗?? 对人的尊敬和对神的仰望,也许形式上很相近,但是在本质上却有根本的区别的。
[/quote] noya弟兄的这几句话,很好; 同样的跪拜,为什么所得的不一样呢?noya已经告诉答案了。 noya弟兄应该是成为一名护教神学家,愿主呼召你..... [/quote] 我说咋头上顶一只光碟就那么欢哪? 原来是几个天主教徒在你吹我捧呀!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4 16:05:0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深度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怕呀,那个图片让我想起了我小时侯去过的喇嘛教的庙宇,也是一个偶像周围围了那么多人。不过是所造的偶像不一样罢了。我现在看见偶像就甚的慌,即使是耶酥或是什么圣母,因为它所暴露出来的那种气息不是让人感到平安,而是恐惧。

还有,请区别对待,十字架不是偶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8-28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