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蒙恩的器皿
收起左侧

约翰福音文字释经证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讲:弟兄们的不信

读经:约7:1-10

内容:

一、经文

7:1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 

7:2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 

7:3  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 

7:4  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7:5  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7:6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7:7  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 

7:8  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 

7:9  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 

7: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二、详细分解

1、  远避加利利

7:1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

游行是指拉比带着门徒们到处讲学。

这事以后,清楚交待了时间,似乎是紧接六章内容之后。但是后面的“耶稣在加利利

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却与六章内容冲突,六章的事情就发生在加利利。因此,应当是紧接在五章之后。五章当中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和辩解使得犹太人想要杀他(5:18)。我们不清楚约翰为什么这样不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只能说大概是按照内容或者主题来组织材料的。

我们说过,耶稣选择远避加利利,并不是出于胆怯,而是他的时间还没有到,就是

他公开自己弥赛亚身份的时间还没有到;因此他抓紧时间传道救人(9:4-5;11:8-10)

2、住棚节临近

7:2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

住棚节是犹太人的三大节期之一,是在犹太历七月十五日开始(相当于阳历九、十月间),一连庆祝七天。期间,时值庄稼收割完毕以后,百姓都上耶路撒冷过节,居住在以树枝临时搭盖的棚内(参尼8:14-17),记念他们祖先四十年飘流旷野时住在帐棚内的经历,并感谢神厚赐一年丰收,所以也是一个欢乐的节期(参利23:34,39-43;申16:13-15)。

3、弟兄的不信

7:3  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 

7:4  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7:5  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因着耶稣的畏畏缩缩,他肉身的弟兄看不下去了,他们对长兄的懦弱提出了批评:

1)、他们批评他不该躲在加利利。

2)、他们叫他勇敢起来,上犹太去。上犹太去指去耶路撒冷过节,那里的地势较加利利为高,故用“上去”。

3)、他们这样的建议,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包括耶稣的门徒,看见他奇异的作为,好使他的影响力更加广大。就像现在流行的“作秀”。毕竟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的中心,是犹太教的大本营,每逢节期更是人山人海。在他们心目中,耶路撒冷才是弥赛亚公开彰显自己的地方。

显然他们清楚长兄是有惊人的权柄和能力的。

4)、他们以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显扬名声。就像我们中国人传统观念当中的“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5)、因此他们认为他采取的策略是错误的。他不应该龟缩在偏僻的加利利。

约翰记载了耶稣兄弟的这番话之后,解释了他们这样说话的原因所在,就是并没有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或者说,他们的弥赛亚观念和普通犹太人一样,是政治性的。他们想象的弥赛亚应当是孔武有力、威风凛凛的君王;而不是像长兄这样的一副窝囊相!耶稣的弟兄后来也相信了,是因着复活的主特意向他们显现,他们才明白他弥赛亚使命的真正含义(徒1:14;15:13;林前15:7;加1:19;雅1:1;犹1:1)。

4、耐心的解释

7:6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7:7  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 

7:8  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

面对亲身弟弟们不屑的声音,耶稣耐心作出了解释:

1)、他的时间还没有到。明显就是指的显明他弥赛亚身份的时间,就是在十字架上为世人代死成就救恩的时间。

2)、他们的时候是方便的。就是说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耶路撒冷,不会像他那样处处碰壁。

3)、世人不能恨他们。因为他们与世人无异,与世俗为友。

4)、世人恨他。因为他常常指责世人的罪恶,比如指责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自以为义、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指责撒都该人的贪婪,把圣殿变成贼窝等等。他也因此成了犹太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耐心的解释了他远避在加利利的原因之后,耶稣给他们提出建议:

1)、他叫他们上去。

2)、他自己现在不上去。

3)、原因是他的时间还没有到。

但是下文10节说耶稣后来还是去了,明显他是撒谎了,与弟弟们虚与委蛇。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呢?

“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如果重点落在“现在”,就是说他不与弟弟们同时去;如果结合他与弟弟们的对话,也可以理解为他不会按照他们提议的方式去,比如大张旗鼓,就是10节讲的 “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毕竟耶稣没有直接说“我不上去”。

当然,如果他把意思作清楚的表达,就不会引起长久以来的争议了,但是他一贯的风格是答非所问、话里有话。

5、采取的做法

7:9  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 

7: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这两节清楚告诉我们耶稣的做法,他没有与弟弟们同时出发,而是让他们先行出发;他自己则尽可能选择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前去。

显然,他的做法只能更加令弟弟们失望。

6、诚实与谎言

基督徒可以说谎吗?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一种意见是:绝对不可以。另一种意见是:尽量不说谎,但在特定情况下,比如面对敌人、歹徒、重症病人,诚实反而是愚昧或者残忍。我们不妨先看看圣经——

1)、《出埃及记》

1:15  有希伯来的两个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对她们说: 

1:16  “你们为希伯来妇人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 

1:17  但是收生婆敬畏 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 

1:18  埃及王召了收生婆来说:“你们为什么做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 

1:19  收生婆对法老说:“因为希伯来妇人与埃及妇人不同,希伯来妇人本是健壮的(注:原文作“活泼的”),收生婆还没有到,她们已经生产了。” 

1:20  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来,极其强盛。 

1:21  收生婆因为敬畏 神, 神便叫她们成立家室。

2)、《约书亚记》

2:1  当下,嫩的儿子约书亚从什亭暗暗打发两个人作探子,吩咐说:“你们去窥探那地和耶利哥。”于是二人去了,来到一个妓女名叫喇合的家里,就在那里躺卧。 

2:2  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 

2:3  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 

2:4  女人将二人隐藏,就回答说:“那人果然到我这里来,他们是哪里来的我却不知道。 

2:5  天黑要关城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往哪里去我却不知道。你们快快地去追赶,就必追上。” 

3)、《撒母耳记上》

16:1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 

16:2  撒母耳说:“我怎能去呢?扫罗若听见,必要杀我。”耶和华说:“你可以带一只牛犊去,就说:‘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 

16:3  你要请耶西来吃祭肉,我就指示你所当行的事。我所指给你的人,你要膏他。” 

16:4  撒母耳就照耶和华的话去行。到了伯利恒,那城里的长老都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是为平安来的吗?” 

16:5  他说:“为平安来的。我是给耶和华献祭,你们当自洁,来与我同吃祭肉。”撒母耳就使耶西和他众子自洁,请他们来吃祭肉。 

4)、《约翰福音》

5:1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5:2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 

5:3  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注: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 

5:4  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 

5:5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 

5:6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 

5:7  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5:8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 

5:9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5:10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5:11  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 

5:12  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 

5:13  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 

5:14  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5:15  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 

5:16  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

5)、《马太福音》

26:14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 

26:15  “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 

26:16  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选取的这几段经文,如果按照诚实的原则来进行评判,应当嘉奖的是最后两段经文当中的被耶稣治愈的病人和犹大;应当批评的是前三段经文当中的收生婆、喇合和撒母耳、神,以及上面向弟弟们撒谎的耶稣。

按照诚实的原则,面对法老的责问,收生婆应该告诉他:“我们没有按照您的命令做,

因为我们敬畏神。”等待收生婆的是什么结果呢?面对自己城市的王派来缉拿敌探的人,喇合应该说的是:“我知道他们藏在哪里,因为是我亲手隐藏的。”当然,如果喇合并不想保护这两个探子的话,她就更没有必要将他们隐藏,应当直接把他们交出去。那么,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喇合是敬畏神的呢?喇合是否可以说:“我是在心里敬畏以色列的神的,但我必须遵循诚实的原则”?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还会得到灭城的以色列人的保护吗?面对伯利恒长老的咨询,撒母耳应该说:“为平安来的。我是给耶和华献祭。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膏立大卫作王,因为神已经厌弃你们的扫罗王。”而且前面面对撒母耳的担心,神应该说:“只管说,不要怕,因为我与你同在。”最令我们诧异的是,叫撒母耳撒谎的竟然是神!还有上面的耶稣,应当直截了当的告诉他的弟弟们:“你们先去吧,我过几天再去”;或者是“你们去吧,我也会去的,但不是按照你们的建议而去”。

那个被耶稣治愈的病人真是个诚实人,他终于找到叫他在安息日拿褥子行走的耶稣,并且马不停蹄向质问他的犹太人如实汇报,但实质是出卖了耶稣,是忘恩负义、助纣为虐;

犹大更好,他知道耶稣经常去的地方,他知道怎么抓耶稣是影响最小、最有把握的,他把这些信息诚实的透露给了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机会除掉耶稣的祭司长们,使他们如获至宝。犹大真是个非常诚实的人,却因出卖耶稣而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真理的反面便是虚谎。虚谎是一种有意的欺骗,伤害彼此交接的信用。从伦理方面说,虚谎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在个人方面,足以毁灭人格的完整,也会发生社会方面的重大后果。在行为辩认术上,所谓“不得已的虚谎”很是个问题,问题是虚谎是否有时亦有正当的理由。说句谎言能救人一命,是否可行?说句谎言能阻止一个谋杀,是否可行?一个罗马主妇,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同在害病。父亲的病势正危急的时候,一个儿子死了。父亲问她,这个死去了的儿子病状如何。母亲竭力抑制情感的冲动,告诉父亲说儿子的病好了些,父亲的病因而有了转机。假如当时母亲据实说了,也许父亲的心神加上这个严重的打击,便一命呜呼了。这位母亲的谎言说得应该吗?再举例来说,一位太太打开大门,进来的却是个匪徒。她一时急中生智,大呼其夫之名,好象他就在邻室内工作,其实他并不在家。匪徒见情形如此,便逃跑了。她的这个行为是否合理?医生是否可以歪曲事实,藉以安慰病人?一天晚上,病房护士得报,知道轰炸即将开始。她却告诉一些有病的小孩说,今夜要放鞭炮。那夜城中虽受轰炸,但那些小孩都没有受到惊吓。假如他们知道是飞机轰炸,也许其中有的要因受伤过剧,以至终身残废。这些护士们所作的合理吗?

要让整本圣经说话,在讲一个原则的时候,也要兼顾其他的原则。圣经既叫我们做诚实无过的人(腓1:10),也叫我们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西4:5)。

在诚实的问题上,至少有两种争议上千年的观点。就看怎么定义“诚实”了。如果是“在一切的情况下都要把知道的所有事情都说出来”,那么收生婆、喇合、撒母耳、神、耶稣都错了;犹大,卖耶稣的病人对了;如果是“在通常情况下向值得信赖的人和盘托出”,那么收生婆、喇合、撒母耳、耶稣都是对的,而犹大和卖耶稣的病人错了 。

    前一种情况要处理的难题是:神为什么叫撒母耳撒谎?耶稣为什么向弟弟们说存在歧义的话? 后一种情况要处理的难题是:神怎么可能说谎? 所以,两种观点都存在难以面对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后一种观点面对的难题较少。

    三、反思反省

1、耶稣的弟兄们对他有什么意见?他们为什么不相信他是弥赛亚?后来又为什么归信了?

2、如何理解耶稣既说不去耶路撒冷过节,后来还是去了?

3、基督徒可以说谎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讲:议论纷纷

读经:约7:11-52

内容:

一、寻找与争议

7:11  正在节期,犹太人寻找耶稣说:“他在哪里?” 

7:12  众人为他纷纷议论,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不然,他是迷惑众人的。” 

7:13  只是没有人明明地讲论他,因为怕犹太人。 

犹太人寻找耶稣,“犹太人”在此明显与“众人”(12-13)有别,乃指犹太教领袖。他们找耶稣是为了捉拿他(30)。

纷纷议论,窃窃私语。不是指公开的谈论,而是指彼此“耳语”的论及耶稣。

众人为他纷纷议论,“众人”乃指来耶路撒冷过节的群众,不但与“犹太人”(参13节)有别,且与居住本地的“耶路撒冷人”(25)不同。

耶稣已经成了犹太公众热议的人物。或者认为他是好人,或者认为他是迷惑人的。约翰特别指出公众这样的热议是窃窃私语,不是公开的讲论,原因是怕犹太人。就是怕因此受到犹太教领袖的迫害,比如被赶出会堂,就像那个勇敢见证主名的瞎子(9:34,对比22节)。赶出会堂,对于犹太人而言就意味着被排斥在正常的生活、宗教圈子之外。

从众人这样的噤若寒蝉,可以看出犹太教领袖对普通百姓的舆论镇压。

二、教训与质疑

7:14  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 

7:15  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7:16  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 

7:17  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 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7:18  人凭着自己说,是求自己的荣耀;惟有求那差他来者的荣耀,这人是真的,在他心里没有不义。 

7:19  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律法。为什么想要杀我呢?” 

7:20  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着了!谁想要杀你?” 

7:21  耶稣说:“我做了一件事,你们都以为希奇。 

7:22  摩西传割礼给你们(其实不是从摩西起的,乃是从祖先起的),因此你们也在安息日给人行割礼。 

7: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个人全然好了,你们就向我生气吗?  

7:24  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1、  教训与质疑

7:14  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 

7:15  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殿里指人们可以自由进出的外院,又称“所罗门廊”。

犹太人在此仍指犹太教领袖(参11节批注),而且特指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均熟悉圣经。

1)、遭遇批评

耶稣虽然明知耶路撒冷的犹太教领袖要杀他,形势非常严峻,按照常理他应当“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就不应当再去耶城冒险;但是他还是毫无惧色,不但奔赴耶城过节,而且还在圣殿外院教训人。真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的讲道引起了犹太教领袖们的注意,他们感到稀奇。“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书”在原文指文字(letters),在此转指旧约圣经知识;主耶稣并未在拉比手下受过正式的训练,所以他对圣经的解释令那些专家们希奇得难以置信。

耶稣遇到的批评是他没有受过教育,这也正是彼得和约翰站在公会前所面对的控告(徒4:13)。耶稣没有进过拉比的学校。当时的习惯是一个门徒唯有跟从有资格的教师学习过才有资格解释圣经,讲论律法。拉比从不用他自己的权威讲话,他总是说:“有教训说……”然后他就引经据典来支持他的每一言论。而这个完全没有受过训练的加利利木匠竟敢向他们引述和解释摩西的书。

耶稣很可能跌入他们的陷阱。他可能说:“我不需要老师,我是无师自通的,我的教训和我的智慧都是从我自己而来的。”

2)、一点更正

15节和《使徒行传》4:13节常常成为一种流行观点的论据,就是没有必要研究圣经、读神学;只要单纯爱主就够了。耶稣和门徒没有读过书,照样不是可以教导天国的道理嘛!

这样的论调所暴露出来的就是无知,相当于曾经很熟悉的论调:“知识越多越反动”!有人言之凿凿的举例说:许多人读神学结果把“神”读丢了!我们说过这恰恰是撒旦和异端喜欢的论调,很多这样的信徒也很轻易的就被异端俘虏了。

正如上面的分析当中解释的,犹太人对耶稣和他的门徒这样评价,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读过书,而是指的没有在正规的拉比学校受过训练。犹太孩童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背诵摩西五经;而且会堂在平时也有专职人员教导孩童读书识字,教材就是旧约圣经和他勒目。

2、  回答与反诘

7:16  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 

7:17  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 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7:18  人凭着自己说,是求自己的荣耀;惟有求那差他来者的荣耀,这人是真的,在他心里没有不义。 

7:19  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律法。为什么想要杀我呢?”

荣耀指受人称赞和敬重。

面对犹太人的质疑,耶稣作出了回答与反诘:

1)、他指出他的教训不是出于自己。

2)、他的教训是来自神。

他的意思是:“你们问谁是我的老师吗?或者是引述什么权威来支持我的言论和我的解经吗?神就是我的权威。”耶稣说是神教训他的,这是他再三的宣称。“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12:49);“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14:10)。

他这样的宣称又把自己与神同等了。在犹太人的耳中纯粹是僭越之词,是疯言疯语!

3)、他提出衡量他的教训的一个依据,就是立志遵行神的旨意。若是愿意立志遵行神的旨意,就可以知道耶稣的教训是出于神的,就是出于神一贯的启示,或者说是与神在旧约一贯启示的旨意是一致的。

4)、他又提出另外一个衡量依据,就是他作出这些教训的动机所在:他不像犹太人拉比那样只求自己的荣耀,而是放下自己,只求荣耀神。虽然他自己也是神。这就证明他是一个真诚的好教师。

这里也显明耶稣的四个特性:从不求自己的荣耀;只求父的荣耀;他的所是、所作、所说都是真的;他的里面毫无不义。

5)、他严厉的批评他们并不遵守摩西的律法。犹太人虽然说遵守摩西的律法,但在实行时却把律法放在一边。耶稣在安息日治病,犹太人说他不守诫命(5:18);现在犹太人想杀他,岂不也是不守“不可杀人”的诫命吗?犹太人虽未真杀他,但有了杀人的意念也如同杀人(太5:21-22)。

3、  咒骂与抵赖

7:20  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着了!谁想要杀你?”

犹太人的咒骂终于脱口而出!他们咒骂他是被鬼附着。他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

是因为耶稣违反安息日,而且还把自己与神同等。这样,他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只能是来自撒旦了。

    我们曾经说过,耶稣并没有违反安息日,他是安息日的制定者,是安息日的主,怎么可能违反安息日呢?犹太人之所以认为耶稣破坏安息日,是因为他们对摩西律法错误的阐释。

犹太人除了恩恶毒的咒骂,还竭力的抵赖,否认他们要杀耶稣。但是,正如下文25节

所揭示的,犹太人这样的恶念是众所周知的,是无法抵赖的。

4、  据理力争

7:21  耶稣说:“我做了一件事,你们都以为希奇。 

7:22  摩西传割礼给你们(其实不是从摩西起的,乃是从祖先起的),因此你们也在安息日给人行割礼。 

7: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个人全然好了,你们就向我生气吗?  

7:24  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面对犹太人的咒骂与抵赖,耶稣据理力争:

1)、他提出引起争议的事件缘起。就是他在耶路撒冷毕士大池旁,在安息日医治一个

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之事(参5:1-18)。

    2)、他提出一个辩论的依据,就是割礼问题。

 割礼源起于亚伯拉罕时代(参创17:10;21:4);是摩西把割礼正式列入律法中,成为律例。摩西律法规定所有男婴必须于出生的第八天行割礼(参利12:3)。

3)、他提出辩护词。

他提出犹太人为了免于违背摩西律法的割礼的条例,而接受割礼,即使是安息日也不例外。按照犹太人的理解,割礼也可算为工作的范畴,就是说他们这样做也是违背了“安息日不可工作”的规定;那么,他在安息日治愈一个病人,完全是体现摩西律法所蕴含的神的慈爱本性,是实践律法的真意,他们有什么理由向他生气呢!既然在安息日也可以容许像行割礼这一类的工作,那么,叫人得痊愈的医治工作,岂不更该容许在安息日进行吗?可见他们的发怒是不合理的。

4)、他提出应当有的判断方法。

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就是说仅仅通过表面、表象来判断。摩西在律法上也吩咐人不可按外貌判断(参申1:16-17)。

 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指判断一件事情,总要考虑到事情的本质、实质,以及处理事情的出发点,是否违背了律法的精义。

 我们已经说过,摩西律法“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规定是针对贪图世界上的财利,在安息日仍然忙于赚钱盈利的举动,主要是针对商业行为。这样的规定就是叫人在安息日歇下身心灵一切的缠累,安静下来,到会堂学习圣经,亲近神。因此,在安息日,凡是与敬拜神、彰显神慈爱有关的活动,比如祭司在圣殿的献祭(太12:3-5),给男婴受割礼,医病赶鬼等等,都是与律法的本意是一致的,根本就没有违反安息日。而犹太人却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阐释,结果把引人亲近神、敬拜神的摩西律法变成了成千上万琐碎的规条,成了难以实践的重轭,完全背离了摩西律法的本意。

 耶稣提出的判断方法就是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要抓住律法的本意,而不要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就像其他经文所说的:

《马太福音》

11:19下 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注:有古卷作“但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

《哥林多后书》

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 神。 

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注:“精意”或作“圣灵”)。 

三、自以为是的声音

7:25  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 

7:26  你看他还明明地讲道,他们也不向他说什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 

7:27  然而我们知道这个人从哪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7:28  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他, 

7:29  我却认识他,因为我是从他来的,他也是差了我来。” 

7:30  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7:31  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他的,说:“基督来的时候,他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 

1、  狐假虎威

7:25  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 

7:26  你看他还明明地讲道,他们也不向他说什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 

7:27  然而我们知道这个人从哪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从那里来,按当时一些人的想法,弥赛亚虽然将会诞生在伯利恒(参42节;太2:5-6),但一直到他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之前,他的身分乃是隐秘而不显露的,别人并不知道他的出身和住所(参太24:23-27),所以他们认为明显来自加利利(参41,52节)的耶稣,便不可能是弥赛亚。

这里记载的是耶城居民的一种声音:

1)、他们知道犹太教的领袖要杀耶稣。

2)、他们语带讥讽。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拉比明明是犹太教领袖要杀的人,他还竟敢

在耶城公开讲道,真是不知死活!

3)、他们狐假虎威。他们因着本城的领袖要杀耶稣,就以为耶稣是个危险人物,是当

杀的;但他竟敢仍然明目张胆的讲道。而那些领袖们现在又沉默不语!真不知道这些领袖是怎么想的!

4)、他们清楚知道耶稣来自何方,就是被正统的犹太人藐视的加利利的拿撒勒。而不是来自伯利恒。

5)、他们完全支持领袖们的看法和做法,因为他们认为耶稣不是基督。

6)、他们对领袖们似乎优柔寡断而深感诧异和不满!

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就好比在说:难道官长的眼睛瞎了?

2、  继续教训

7:28  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他, 

7:29  我却认识他,因为我是从他来的,他也是差了我来。”

面对这样狐假虎威的声音,耶稣继续教训:

1)、他的声音很大。

2)、他肯定这些狐假虎威的人知道他的故乡拿撒勒。

3)、他没有表白他出生时候真实的情况,就是说是在伯利恒的马棚里降生的。就算他

表白,估计也不管用,在悖逆的耳朵里是纯属杜撰。

4)、他强调,他之所以降生世界既不是由于自己的权柄,也不是为着行自己的意愿。

5)、犹太人尽可以拘泥于圣经字面的预言,尽可以否定耶稣,耶稣也不作辩解;但是

他强调,差他来的神是真实的。

6)、他指出犹太人并不认识神。虽然他们身为神的选民,他们的行事为人却根本不顺

服神,怎么可以说是认识神呢!

7)、他认识神,因为他是从神而来,并且是因着神的差遣而来。

耶稣再次把自己与神同等了!

3、  不同的反应

7:30  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7:31  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他的,说:“基督来的时候,他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 

耶稣的讲论再次引起了不同的反应。上面狐假虎威的耶城部分居民想要捉拿他,给犹

太教领袖们助一臂之力,但是没有人下手。约翰解释说是因为耶稣的时间还没有到。耶稣短暂的一生都行在神的时间和旨意当中;神预定他受难的时间没有到,任何人也奈何不了他。这样,我们看到神一直在掌管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而也有很多普通百姓相信了耶稣,他们判断的理由是耶稣所行的大量的神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讲(续)

四、捉拿耶稣

7:32  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 

7:33  于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 

7:34  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7:35  犹太人就彼此对问说:“这人要往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呢?难道他要往散住希腊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腊人吗? 

7:36  他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7:37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 

7:38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7:39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7:40  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 

7:41  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 

7:42  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 

7:43  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 

7:44  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无人下手。 

7:45  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 

7:46  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 

7:47  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 

7:48  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 

7:49  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 

7:50  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   

7:51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 

7:52  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1、派人捉拿

7:32  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

耶稣既然引起了众多的纷争,而且确实他的言行举止为正统派所不容,因此圣殿最高官长祭司长和自命民间宗教领袖的法利赛人联合打发差役前去捉拿他,为的是不再让他蛊惑人心。

2、继续教训

7:33  于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 

7:34  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耶稣似乎意犹未尽,仍然滔滔不绝:

1)、他说他与他们同在的时间不多了。

2)、他说他以后就回到神那里去。

3)、他告诉他们找不到他的。

4)、并且,他所在的地方,他们不能到达。

显然,耶稣指的是受难、复活、升天、回到神那里。只有认罪悔改信耶稣的人得救上天堂;这些刚硬悖逆之辈是不能上天堂的,他们只能下地狱。

3、莫名其妙

7:35  犹太人就彼此对问说:“这人要往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呢?难道他要往散住希腊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腊人吗? 

7:36  他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散住希利尼中的犹太人,即指寄居在罗马帝国境内各处的犹太人(参彼前1:1)。“希

利尼”即希腊。在罗马帝国兴起之前,希腊曾雄据地中海沿岸各国,包括小亚细亚、波斯、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一带地方。

去教训希利尼人吗?犹太人是不相信真的弥赛亚会教训外邦人的,所以这话表示他们更深地否认耶稣为弥赛亚。

因为耶稣上面没有明说,因此使得犹太人莫名其妙。

4、  活水江河

7:37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 

7:38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7:39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

得着荣耀。

就是最大之日,住棚节的最后一日,也是一年当中众节期的最后一日(参利廿三章),所以是最大之日。

耶稣站着高声说,一般拉比教训人时,乃是坐着讲论;这里主耶稣“站着”且“高声”,表明他得人之心何等迫切。

就如经上所说,经文的出处不详,可能引自赛55:1;58:11;箴9:4;18:4等。

活水的江河,指生命多方面的流出(参罗15:30;帖前1:6;帖后2:13;加5:22-23);流出活水的江河指圣灵在信徒里面如同泉源,使生命长流不息(参39节)。本句话表明生命之灵的特点如下:

A、江河是有源头的──这源头原在天上,如今乃在人里面。

B、河水的流是自然的──没有人工的勉强,乃是自然的流露。

C、河水是往低处流的──谦卑的人,最易得着活水。

D、河水是丰沛的──活水的量,非涓涓细流,乃汹涌澎湃。

E、河水是长流不息的──决不至于干旱枯竭。

F、这水是活的──赐人生命,且为生命长进的必需。

G、这江河是多支流的──生命的表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H、这江河是流向众人的──生命的供应非单为己,乃为别人。

I、这江河是接通天上的──凡享受这活水的,必与神相通。

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原文作:“那时还没有灵”;这话并不是说圣灵在此以前还没有存在,而是说尚未正式受子差遣作他的代表(参14:26;15:26;16:7)。

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在《约翰福音》里,一贯以主耶稣的受死、复活、升天为他“得着荣耀”的途径(参12:16,23;13:31-32;17:1)。

1)、相关的背景

住棚节有双重的意义。

首先是历史上的意义。在整个节期之内人们都离开他们的房屋,住在小棚里因而得名。这期间,在房屋的天台上,在街道上,在城市的广场中的在花园内,甚至在圣殿的庭院里,到处都搭起小棚来。律法写明这些棚子不能是永久性的结构,而只是特为这节期而建筑起来的。棚的四壁用树枝树叶构成,要能抵御风雨而不遮蔽阳光,棚顶要铺稻草,但要铺得够阔够疏,让晚间能从棚顶看见天上的星。这一切的历史意义就是要提醒人民,使他们不忘记他们曾经有过一个时期,是在旷野里过着无家可归的流浪的日子,头上没有片瓦(利23:40-43)。目的是“好叫他们世世代代知道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本来一共有七天的,但到耶稣的时候又多加了一天,共八天。所以住棚节的历史意义就是提醒以色列的儿女们,在他们未抵达应许地过安定日子之前,他们曾在旷野流浪。

其次是农业上的意义。住棚节根本是收获感恩的节期。故此有时叫收藏节(出23:16;34:22)。这是最受欢迎的节期,因此有时就简称为“这节期”(王上8:2)。有时又叫做“耶和华的节”(利23:39)。在其它各节期中是最特出的,人民叫它做“我们快乐的季节”,因为那正是收割一切庄稼的时候,这时大麦、小麦、葡萄都妥当地收藏了。正如律法所写的,要庆祝“所收的是你田间所种劳碌得来初熟之物,并在年底收藏”(出23:16)。“你把禾场的谷,酒醡的酒,收藏以后”,就要守这节期(申16:13,16)。这不只是为一场收割的感恩,这是为大自然的丰收,使生命生生不息和使生活快乐的欢乐感恩。在撒迦利亚新世界的梦中,这个节期是被全世界所庆祝的(亚14:16-18)。约瑟夫叫它做“犹太人最神圣最伟大的节期”。这不只是富有人家的节期,律法写明仆人、寄居的、寡妇和穷人都要分享这普世的欢乐。

这节期有一个特别的仪式,崇拜者要拿着“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和茂密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利23:40)。撒都该人说这是描写建棚用的材料,法利赛人说这是描写崇拜者到圣殿要带的物品。很自然地,人们接受了法利赛人的解释,因为这使他们可以参与这生动的仪式。

这项特别的仪式与这段经文和耶稣的话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肯定,他说话时心中想到这仪式,同时很可能用这仪式作为他说话时的背景。节期中的每一天人们都带着棕树枝和柳枝到圣殿,编织成幕形或屋顶形,环绕大祭坛而行。同时祭司拿着金水壶,下到西罗亚池子去盛满了水,然后经过水门带回来,人们就宣读《以赛亚书》十二章三节:“所以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这水带到圣殿注在坛上,作为向神的献祭,这样做的时候就唱赞美诗──即《诗篇》113至118篇,有利未诗班的笛子伴奏。当他们唱到“你们要称谢耶和华”(诗118:1),“求你拯救”(诗118:25)和最后唱到“你们要称谢耶和华”(诗118:29)时,崇拜者欢呼并向祭坛摇动他们的棕树枝。整个戏剧性的仪式都是生动的感恩,为神所赐的水而感谢。又为雨水作出有动作的祈祷。同时纪念他们在旷野流浪时从磐石中流出的水。最后一天仪式更加动人,他们环绕祭坛七次,以纪念当年环绕耶利哥城七次,使城墙倒塌而占领该城。

2)、耶稣的教导

就在这背景之下,可能就是在那一刻,耶稣的声音响起:“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耶稣仿佛说:“你们为了得到可解肉体干渴的水而感谢赞美神;如果你们得到能解灵魂干渴的水,你们就要到我这里来。”耶稣利用那戏剧性的时刻将人的思想转到人对神和对永恒事物的渴慕上去。

耶稣也曾经这样教导撒玛利亚妇人(4:13-14)。

5、  起了纷争

7:40  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 

7:41  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 

7:42  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 

7:43  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

那先知,原文有定冠词,指人们已有所闻的,指申18:15所应许将有一位像神的先知(参1:21;6:14)。

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这问话的方式,在原文含有强烈的诧异成分和否定的意味,即:“基督绝不会是从加利利出来的罢?”

基督是大卫的后裔,圣经的确明言,那要来的弥赛亚将必是大卫的子孙(参诗89:3-4;132:11;赛11:1;耶23:5)。

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圣经也曾预言,弥赛亚将要从伯利恒出来(参弥5:2);伯利恒乃大卫的本乡(撒上17:12)。

耶稣的教导又起了纷争。有人认定他就是摩西预言的那先知;有人认定他是基督;也

有人不以为然,原因是耶稣出生在加利利,与圣经基督的预言不吻合。

应该说,他们对有关弥赛亚的圣经知识并没有错误,问题却出在他们对主耶稣的身世

一知半解:

1)、无论是他的养父约瑟,或是他的生母马利亚,都是大卫的子孙(参太1:6,16;

路3:23,31);

2)、他们只知道主耶稣是拿撒勒人(参1:45),却不知道他是降生在伯利恒(参太2:

1;路2:4-7)。

     而似乎耶稣也从来没有清楚揭示自己的身世,这是为什么呢?大概耶稣是要犹太人通过他的所言所行,来结合旧约的预言进行判断。相信耶稣的门徒是知道的,或者是耶稣亲口告诉他们的,或者是马利亚说的。

信,才能明白;而不是明白了,才信。

6、  失职的差役

7:44  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无人下手。 

7:45  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 

7:46  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

要捉拿耶稣的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派来的差役,但是他们没有动手。这些失职的差役

回去的时候,遭到的是官长们的责问。他们回答说,向耶稣这样讲话的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就是说他们被耶稣的说话的权威和说的话所震撼,以至于不敢下手。

7、  倍受责备

7:47  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 

7:48  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 

7:49  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

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官长”在此指祭司长之流;“法利赛人”这句话表明法利赛人自高自大,自视不同常人。

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这是法利赛人轻看一般百姓的话;意指一般百姓并不像法利赛人那样熟悉旧约圣经。

是被咒诅的,指由于不明白律法而致违背律法,其结果必然会遭受咒诅而灭亡(参利

20:22,26)。

差役们发自真实的回答,得到的是法利赛人更加严厉的责备:

1)、他们认为耶稣是妖言惑众。

2)、他们责备差役不应当被耶稣所迷惑。

3)、他们责备百姓的无知和愚昧,是应当遭受咒诅的。

4)、他们这些明白圣经且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坚决与这个假先知划清界限的。

5)、他们里面充满了气愤和苦毒。

8、  正义之声

7:50  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   

7:51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饱学之士都是自命不凡的,这里就响起了一个

迥然不同的正义之声,就是来自尼哥底母的。我们前面在三章已经看过这位可敬的人对耶稣的谦卑的造访。

尼哥底母认为犹太人没有给主耶稣辩护的机会。根据犹太的律法,若不是先有聆讯,

律法并不会定他的罪。但犹太的领袖那时所做的,是不合乎律法的。他们是否真的愿意知道真相呢?比如关于耶稣的身世,听听耶稣自己的介绍,找找相关的证人等等。他们是否害怕知道真相?答案很明显是的。就是说他们对耶稣的身世没有丝毫的兴趣,除非耶稣愿意效法他们严谨遵守繁琐的口授律法,不再与罪人来往;就是说除非他先成为法利赛人。

    尼哥底母这个时候能勇于为耶稣辩护,可以看出已经归信耶稣,而且很可能从他那里得知他的身世,明白他就是神预备的弥赛亚。

9、  口不择言

7:52  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尼哥底母立刻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的表现令他们震惊,他身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竟

然也中了耶稣的流毒!他们就群起而声讨他:

1)、他们嘲笑他是否也出自加利利,并且是否也是耶稣的门徒?显然,他们不知道他

已经暗暗作了耶稣的门徒。

加利利人操特别口音(参太26:73),为犹太地居民所轻视。

 2)、他们振振有词的说,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严格来说,这话并不准确,因旧约的先知约拿乃出自加利利,具体地方是拿撒勒以北的迦特希弗(参王下14:25;书19:13)。

3)、他们认为主耶稣的罪是显而易见的,根本无须再问取什么口供。

有些古卷将八章一节的首句“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放在本节的末了,也有些译本将它另立第五十三节。

五、反省反思

1、犹太教领袖为什么咒骂耶稣是被鬼附了?他们为什么要捉拿耶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详细了解耶稣的身世?他们为什么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

2、对耶稣的教训,耶稣提出了怎样的判别标准?

3、耶稣真的常常在破坏摩西律法吗?比如常常违反安息日?

4、如何理解“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记,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你的里面有活水江河吗?

5、研读圣经、读神学是非常错误的吗?耶稣和他的门徒都没有读过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讲:设下陷阱

读经:约:8:1-11

内容:

一、经文

8:1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 

8:2  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 

8:3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 

8:4  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 

8: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8:6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8:7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

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8:8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8:9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

仍然站在当中。 

8:10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8:11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二、详细分解

1、  借宿橄榄山

8:1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

橄榄山,是耶路撒冷城外东面山脊。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的最后一周,每天夜里

就在那里住宿(参路21:37),又于被捕之前赴橄榄山的客西马尼园祷告(参18:2)。

 有些古卷把这句话放在第七章的后面。上耶路撒冷来过节的各地民众,因住棚节已过

(参7:37),所以各人都回家去了。但是耶稣却没有因住棚节的结束而选择离开耶城,同时形势又更加严峻。

    耶稣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呢?显然,下文要发生的刁难的事情(3-5)他是预先知道的,他为什么不“三十六计走为上”呢?我们只能根据下文的宣称(12)推测他是抓紧所剩不多的时间作工,完成神要他做的事情。

2、  继续教训

8:2  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

次日清早,耶稣又返回了圣殿。 “众百姓”都到他所在的地方聚集,继续聆听他的讲

道。这里的“众百姓”,所包括的可能是耶城当中对耶稣抱有好感的普通居民,还有暂时还没有离开的耶城以外的人。

3、  设下陷阱

8:3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 

8:4  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 

8: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8:6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这种罪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犯,此处不见那个犯罪的男

人,明显可看出整个事件是他们故意设计要来陷害主耶稣的(参6节)。

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实际上,律法乃要求把两个人一并处死(参利20:10;申

22:22-24)。

犹太人若碰到棘手的律法问题,通常是带到拉比面前,请他裁决。因此,文士和法利

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见耶稣,看起来是照例行事,而且也是表示对耶稣这个拉比的尊敬。

但是,事实上正如约翰所解释的: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就是说他们所问的问题乃是一个陷阱,意图使主耶稣陷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无论他怎样回答,总会让他们有控告他的把柄:如果他建议饶恕这妇人,他们就会指控他不肯主持公义,触犯了摩西的律法;但如果他主张遵照摩西律法把妇人处死,他们也会指控他触犯了罗马帝国的民法,因为当时罗马政府并未授予犹太人杀人的权柄(参18:31);此外,这种不怜悯人的态度,也违反了他“救赎主”的使命,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召罪人”的原则(太9:13)。

他们真是用心险恶!在后面耶稣的受难周里面,他们也是如法炮制,联合希律党人询问极为敏感的“纳税给该撒”的问题(太22:15-22)。

耶稣的反应也是很奇怪,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是无所不知的主,他知道这些人的险恶居心,他知道怎样挫败他们的阴谋。

4、  给出条件

8:7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

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8:8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摩西的律法规定,用石头打死犯罪的人时,要由见证人先下

手(参申17:6-7)。

耶稣的沉默,在这些居心险恶、志在必得的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眼里就是逃避,是不能作出回答,是试图以沉默来逃过此劫。他们不免洋洋得意,因为总算逮着一回让耶稣必遭失败的机会了!因而他们就趁热打铁,继续逼问他的答案。他们并不笨,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

面对这些得意洋洋、志在必得的罪孽之辈,耶稣直起要来,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显然,他没有废弃摩西的律法,他说应当用石头打死这个淫乱的女人;他又没有触犯罗马的法律,因为他给出的条件没有人能达到:就是执行的人必须是无罪之人。更谈不上违背他“召罪人”的原则,因为他明显是为了保护这个犯罪的女人(11)。看起来极其刁钻的问题,就这么轻易被耶稣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了!

耶稣给出了答案之后,又依然如故,弯腰划字。

许多人猜测主耶稣所画的字是什么:

1)、有说写的是:“谁是没有罪的”(参7节);

2)、有说写的是:“不可与恶人连手妄作见证”(参出23:1);

3)、有说写的是“耶和华说,离开我的,他们的名字必写在土里”(参耶17:13);

4)、有说写的是“十诫”中所有的罪状;

5)、有说写的是每一个在场的人的罪,就是说是每一个拿起石头打算砸向女人的人的罪。

究竟耶稣写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相比较而言,第五说还是可信合理的。

主耶稣所以在地上画字,至少有两个用意:

1)、使场面冷却下来,给众人一个自省的机会;

2)、他这个不理睬的姿态,似乎是在表示说他不行审判(参15节)。

5、  仓皇离场

8:9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

仍然站在当中。

本来志在必得、并且趁机抓捕耶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脸上得意洋洋不见了,取而代之

的是满脸的尴尬,是面面相觑。

耶稣在他们眼中是极其狡猾的,因为摩西的律法在淫乱罪的行刑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无言以对,只能自认倒霉。只得灰溜溜的仓皇离场。谁没有罪呢?

罪人岂是神的对手?正如林前1:19 所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圣经记载是“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可能是老年人最容易知道自己满身是罪,一生犯了数不清的罪,因此他们先行离开。但是,更有可能的是神的光照,使这些以敬虔爱神、自命不凡的法利赛人看见了自己的罪;也或者如上文说的,耶稣把每一个打算上来打死女人的人的罪写了出来,使得他们满脸羞惭,狼狈溃逃。

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妇人。只有耶稣是无罪的,他不用退场,但是他手中没有石头。

可以想象的是,这个女人仍然在极端恐惧当中。圣经没有记载这个女人为什么敢明目张胆的行淫以致被抓个现行。但可以知道的是,当她正在做苟且之事的时候,没想到飞来横祸,文士和法利赛人来了。她赶紧穿了点衣服撒腿就跑。也或许根本就没有机会跑,而是被堵在了房子内;文士他们命令她穿上衣服,然后必须跟他们走。

女人知道大祸临头,因为淫乱罪是要遭致石刑的。虽然罗马人没有授予犹太人杀人的权柄,但是犹太人却不一定完全遵守这样的强制。司提反的死是个明显的例子(7:57-60),耶稣也曾经屡遭毒手。但是,毕竟被抓个现行,又面对这么多来势汹汹的人,逃是不可能了,只能乖乖的听从他们的安排。死亡这个可怕的念头瞬间闪过女人的脑际,跟着就是极度的恐惧;她浑身发抖,哆哆嗦嗦的跟着这一群人走向刑场。

奇怪的是,虽然到了适合的刑场,这群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反而直奔圣殿而去。女人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她也没有心思去顾及这些,萦绕脑海的只有可怕的痛苦和死亡。

一行人来到圣殿外院,耶稣正坐在那里教训众人。他们直奔耶稣而去,把女人带到了耶稣的面前。然后就发生上面记载的事情。

面对每一个举起石头打算砸过来的人,女人恐惧的双手抱头、闭上双眼,咬着牙承受即将承受的剧痛。可是,好半天,身上没有疼痛,就是说石头并没有砸过来。女人很是奇怪,睁眼偷窥,那个要砸的人不见了。接下来也是一个个狼狈逃跑了。女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最后只剩下耶稣还在那里。虽然手上没有石头,但是想找石头很容易,那些抓他们的人逃离的时候丢下了手上的石头。

女人没有逃跑,她这个时候是完全可以逃命的。从下文可以看出她是认识耶稣的。或许她知道耶稣是来拯救罪人的,他一向慈悲为怀。

6、  最终处理

8:10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8:11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定罪一词意为法庭式的判罪。

不要再犯在原文指中止习惯性的犯罪而言。

耶稣再次直起腰来,他没有去拿石头,而是故作浑然不知的询问女人那些抓她的法利

赛人到哪里去了?没有钉她的罪吗?

女人如实回答,并且称呼耶稣为“主啊”。静静的等候耶稣的处理。耶稣对她说:

1)、我也不定你的罪。就是说,并不是女人没有罪。她的罪是明显的,而且是应当承受石刑的;而是说她虽然罪该当死,但是耶稣不给她判罪。

2)、去吧。就是说叫女人回家去,她安全了,不会被打死了。

3)、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虽然可以安全回家,但还是有条件的,就是不再习惯性的犯罪了。可见耶稣的赦免不是无条件的。

神是有原则的神,基督教是有原则的宗教。

面对耶稣这样的处理,这个女人不知道作何反应。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心有余悸,但是已经脱离恐惧和惊慌。对她而言,简直是难以置信,自己竟然可以死里逃生。

这个女人回家之后有没有听从耶稣的话,还会不会依然故我,我们无从得知,圣经也没有后续记载。但可以作合理推测的是,这样死里逃生的经历给了这个妇人很大的震动,很可能她就此认罪悔改,就像那些忠实跟随耶稣的可敬的女性一样。

这样该死的罪人都能得到耶稣的宽恕,我们就更没有必要担心有什么罪是耶稣不能赦免的!但要记得耶稣的提醒: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三、反省反思

1、  耶稣为什么还继续留下来教训百姓?

2、  文士和法利赛人抓个行淫的妇人前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个陷阱呢?

3、  耶稣是怎么化险为夷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4、  耶稣是怎么处理淫乱的妇人的?给我们什么启发?耶稣这样的处理是对罪恶的姑

息纵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世界的光

读经:约8:12-30

内容:

一、经文

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8:13  法利赛人对他说:“你是为自己作见证,你的见证不真。” 

8:14  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8:15  你们是以外貌(注:原文作“凭肉身”)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 

8:16  就是判断人,我的判断也是真的,因为不是我独自在这里,还有差我来的父与我同在。 

8:17  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 

8:18  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 

8:19  他们就问他说:“你的父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 

8:20  这些话是耶稣在殿里的库房教训人时所说的,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8: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要去了,你们要找我,并且你们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8:22  犹太人说:“他说‘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难道他要自尽吗?” 

8:23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 

8:24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8:25  他们就问他说:“你是谁?”耶稣对他们说:“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 

8:26  我有许多事讲论你们,判断你们;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我在他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 

8:27  他们不明白耶稣是指着父说的。 

8:28  所以耶稣说:“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并且知道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 

8:29  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做他所喜悦的事。” 

8:30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 

二、详细分解

1、世界的光

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这里记载的宣告与辩论究竟是接着上文处理完行淫的妇人之后——就是说本来耶稣教导众百姓(参2节),被文士和法利赛人搅扰。他们狼狈溃逃之后,妇人也离开了。众百姓目睹刚刚发生的一幕精彩对决之后,又重新聚拢到耶稣面前聆听他的教导——还是另一次的教导,我们无从得知。结合下文13节有法利赛人在场,应该是另一次的教导。

1)、黑暗问题

显然,耶稣这里所讲的“黑暗”不是自然界“没有光照”的意思,而是指灵性的“黑暗”,人生的“黑暗”。就是指罪人对神、对自己的灵性光景,对生命的由来、价值、方向、归宿等等的无知;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活在与神隔绝的空虚、迷茫当中,过着被罪和撒旦捆绑控制的堕落败坏的生活。

2)、世界的光

那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已经存在的“智慧”,那在本书开篇就已经宣告的太初之道,那被造的光体之前就有的真光,是照亮灵性黑暗的光源。

那真光就是耶稣。他从隐藏进入显露(7:10),走向十字架。 他向世人宣告他是谁:“我是世界的光”。他从“众光之父”那里来(雅1:17),能把认识神的真知给人,开启人昏暗的头脑和内心(9:4-5;11:9-10)。

3)、伟大应许

接着上面的宣告,耶稣给所有跟随他的信徒一个伟大的应许:凡是忠心跟随他的,必然得着这生命之光,他们里面的黑暗被真光照亮——他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见自己真实的光景,认罪悔改归向神;因信称义、罪得赦免、与神和好、得到永生;神的生命进来,圣灵内住,里面被真光充满;在圣灵引导下,不断胜过旧人,新人不断成长;不断认识神,不断明白圣经;人生有了清晰的方向,就是讨神喜悦;对神的带领和终极归宿有确定的把握;属天的平安、喜乐、满足在生命当中涌流,直至在地如天终日欢呼……

上面的描述是我们多次介绍的,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童话故事,而是每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可以真实经历到的。

我们也多次说过,耶稣这样一系列的宣告不是一个常人所能说所敢说的,也没有任何伟人、名人敢如此宣告,只有耶稣敢这样说。因此,要么他是个疯子、精神病人,要么他就是他宣告的神,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答案。仅仅把他当作伟人、名人、道德高尚的人等等,等于是否定他的神性,等于说他是疯子或精神病人。

2、见证的真实性

8:13  法利赛人对他说:“你是为自己作见证,你的见证不真。” 

8:14  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8:15  你们是以外貌(注:原文作“凭肉身”)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 

8:16  就是判断人,我的判断也是真的,因为不是我独自在这里,还有差我来的父与我同在。 

8:17  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 

8:18  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 

法利赛人面对耶稣的第二次的宣告(第一次见6:35,48)仍然是不信,他们攻击他是自己为自己作见证,是不可信的。因为律法上规定,必需有两个见证人才可接纳(参申17:6;19:15)。而且拉比们对有关证据作了补充规定:人为自己作的见证是无效的。他们故意忘记了耶稣曾经提出的四重见证:施洗约翰、神、圣经、耶稣自己做的事情(5:31-39);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承认这些见证。

面对法利赛人的“健忘”,耶稣仍然耐心解释,并提出批评:

1)、他首先承认他们的指责,就是这样的宣告确实是在见证他自己。

2)、他也知道这样的见证在法律上不予采纳。

3)、他声明虽然这样,但是他的见证是真实可信的。他毕竟不是在法庭上面,他是在教导,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就是说,他在实话实说,没有半点的虚假和夸大。

4)、他指出之所以自己作这样一系列的宣告,因为他知道他自己“从哪里来”。明显,这里所说的不是仅仅是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而是从神而来,他是圣子。

5)、他也知道自己“往哪里去”。明显,也不是说再返回加利利,而是要回到天家,就是他复活之后的升天,回到神那里。

6)、他指出法利赛人并不知道他真正的来源,不知道他终将归向何处。尽管耶稣已经多次清楚声明他是从神而来,但是他们却认为他是狂妄自大,是僭越。

7)、他指出法利赛人判断他的方法是“以外貌(注:原文作“凭肉身”)判断人”。就是说他们凭着自己的标准来判断他,是从表象来看问题。比如,他们看到耶稣是来自加利利的拿撒勒,不是来自伯利恒;他虽然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但是他并不遵守口授律法;他常常与他们眼中的罪人,就是税吏、娼妓为伍;他常常严厉批评他们的假冒为善、徒有其表、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等等。

8)、他不会效法他们这样判断人。他也曾经要求他们改变判断的方法,应当“按公平来断定是非”(7:24)。就是说应当按照律法的本意,按照圣经的标准来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就像在下一章那个被耶稣治好的瞎子对耶稣的客观公正的判断:

9:30  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9:31  我们知道 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 神才听他。 

9:32  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9:33  这人若不是从 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这个瞎子根据“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和“我们知道 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这样基于旧约圣经的简单的事实,而自己生来的瞎眼得到了医治,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而法利赛人也知道这些来自圣经的事实,偏偏又加上了基于主观的标准,结果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9:16  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 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9:24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 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他们都是精通律法的专家,却得出这样明显错误的结论,只能遭到这个得到医治的瞎子的无情的嘲笑:

9:25  他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9:30  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9)、耶稣指出他也判断人,比如他经常对法利赛人进行严厉的批评。

10)、他指出他这样的判断是真实的,是基于他的无所不知和客观事实。

11)、他说他惯常作出的判断不仅仅是出于自己,还出于无所不知的神,因为神与他一直同在。

13)、他回到前面的见证问题。他说不但是他一人“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他来的父神为他作见证,符合摩西律法必须两个见证人的标准。就是说,法利赛人对他的指责是完全错误的。

3、耶稣的父

8:19  他们就问他说:“你的父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 

8:20  这些话是耶稣在殿里的库房教训人时所说的,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库房指在圣殿的妇女院里,设有十三个捐款箱供人奉献金钱的地方;此处接近公会集会的大堂,不久前法利赛人刚在那里聚集,会商要捉拿祂(参七45-52)。

在法利赛人看来,耶稣的话当中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就是说他所声称的父,就是神,并没有为他作见证。圣经记载的在耶稣受洗和登山变像的时候,神都亲自为他做见证,但毕竟只是小范围的,并不是随时随地的。

假如神随时随地为耶稣出声作见证,情况又将怎样?法利赛人会不会幡然醒悟?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的是,法利赛人仍然不会相信耶稣,原因是耶稣不遵守他们的口授律法;而且神虽然没有随时随地出声为耶稣作见证,但耶稣所行的大量的神迹,就是神同在最好的说明。

正如我们以前说过,若想法利赛人接纳耶稣为弥赛亚,除非耶稣先变成法利赛人,像他们一样死守来自人的对律法的私意的解释,与税吏、娼妓划清界限;就是说耶稣像法利赛人那样走入实质上违背律法的道路上。耶稣怎么可能效法他们的犯罪呢?若是犯罪,又怎么可能是神的儿子?更怎么有资格成为罪人的救主呢?

耶稣知道法利赛存着不信的恶心,他知道他们明白他所说的父指的是神,但是因为耶稣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因此耶稣告诉他们:

1)、不要问他的父是谁,他们是明知故问。

2)、若他们结合他的所言所行,按照旧约圣经本身的预言和标准,就应当可以认定他就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

3)、因着他们否定了他,不认识他,就不可能认识差他来的神。虽然他们自命是神的选民。

4)、若是他们认识他就是弥赛亚、神的儿子,就清楚认识他的父,就是神。

正如本福音书所说,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参1:1);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父表明出来(参1:18)。因此,人只要认识子,就认识父;不认识子,就不认识父。

20节交待耶稣教训人的地点,是在库房;并且强调没有人捉拿他,因为他的时候没有到。

4、主要去的地方

8: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要去了,你们要找我,并且你们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8:22  犹太人说:“他说‘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难道他要自尽吗?” 

8:23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 

8:24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耶稣这里重申他在住棚节期间说过的话(7:34),并且指出犹太人要死在罪中,是因为悖逆顽梗,他们是不可能到耶稣所在的天堂的。

前面犹太人以为耶稣要到散住在希腊城市的犹太人那里去传道(7:35),现在他们以为耶稣要自杀。犹太人相信自杀的人要进地狱,所谓“自杀的人进到地狱的最深处”; 因为他们以为自身靠着亚伯拉罕的保佑而稳进天堂,故误会耶稣所谓“不能到的地方”是地狱。

面对犹太人的迷信和自以为义,耶稣严厉责备他们:

1)、他指出他们是从下头来的,是属这世界的。就是说他们是被造之物。

2)、他自己虽然也在世界上生活,但是他是从上头来的不是属这世界的。就是说他是从神而来,是神的儿子,是造物主。

3)、正因为他是神的儿子,是造物主,才握有属天的权柄,指出他们的最终的归宿,就是死在罪中。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他是“我是”。

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原文并无“基督”两字,在“信我是”的后面没有述语词,意思是“我就是那位我是”。这个名字也就是用来称呼耶和华神(参出3:14-15原文)。耶稣常用“我是”来介绍自己(4:26;6:20;8:28,58;13:19;18:5)。约翰福音》记载耶稣用“我是”来表达身份的话很多,包括他七个宣告。

他这样做除了介绍他的身份,还传达了更深的启示:他是真神。《和合本》圣经译文依照中文“是”后面要有受词的习惯,在“我是”后面加上了“基督”。《

5、耶稣是谁

8:25  他们就问他说:“你是谁?”耶稣对他们说:“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 

8:26  我有许多事讲论你们,判断你们;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我在他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 

8:27  他们不明白耶稣是指着父说的。 

8:28  所以耶稣说:“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并且知道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 

8:29  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做他所喜悦的事。” 

8:30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

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或译作:“我岂不是从起初就告诉你们吗?”原文含有“我从一开始就是我所已经告诉你们的那一位”的意思。

耶稣采取的“我是”表达方式是犹太人非常熟知的,就是宣称他是神。在他们眼中,这是可怕的僭越!因此,他们明明知道耶稣要表达的意思,仍然追问他把自己当作谁。目的是叫他亲口说出他是神,好趁机定他僭越的罪,也让所有在场的犹太人都看清他的僭越和狂妄。

耶稣清楚他们的阴谋,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了,没有必要说“我是神”;因此他告诉他们:

1)、他是谁,他早就告诉了他们(5:17)。

2)、他有许多针对犹太人的讲论和判断。比如揭露他们的假冒为善、自以为义。

3)、差来的神是真的。就算他们不承认耶稣,也应当承认差他来的神。

4)、他只是把在父神那里听见的神的旨意传给世人。因此对他讲的天国的福音的态度,就是对神的态度。

约翰解释说犹太人不明白耶稣是指着父说的,其实犹太人是明白的,只是不能接受在神之外又多出了一位神。正如我们前面分享的,是他们的神观出了问题。

耶稣继续教导说:

1)、他们将他举起之后,就知道他是“我是”。他的复活、升天,就清楚表明他的身份。“举起人子”明显是指的把耶稣钉上十字架。

2)、还可以知道他并没有独立行事。

3)、他指出神一直与他同在,从来就没有撇下他。主耶稣来到世间,并没有与父神分隔,他不是独自在世,直到他在十字架背负世人罪孽之前,父神仍与他同在(参16:32;太27:46)。

4)、他指出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常常做神喜悦的事。

约翰最后交待了耶稣这番教导的结果,就是有许多人信他,明显不可能是法利赛人,而是在场的普通百姓。但是这些人中大多数只在表面上接纳他的话,似乎无意遵守他的话(参31节),后来心里容不下他的话(参37节),甚至想要杀他(参37,40节),因为不明白、也不能听他的话(参43节);可见他们的“信”正像撒种在石头地的比喻(参太13:20-21),并不是真正的信心。

三、反省反思

1、如何理解耶稣说的“我是世界的光”?你的人生活在光明当中吗?

2、法利赛人精通旧约圣经,为什么判断耶稣不是弥赛亚?

3、耶稣多次用“我是”的形式说话,要表达什么?

4、这次与犹太人的辩论使得许多人信了耶稣,为什么说他们的信是有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一讲:犹太人的父

读经:约8:31-59

内容:

一、经文

8:31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 

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8:33  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 

8:34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 

8:35  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  

8:36  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 

8:37  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 

8:38  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 

8:39  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8:40  我将在 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8:41  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 神。” 

8:42  耶稣说:“倘若 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 神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 

8:43  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 

8:44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8:45  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 

8:46  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什么不信我呢? 

8:47  出于 神的,必听 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 神。” 

8:48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说你是撒马利亚人,并且是鬼附着的,这话岂不正对吗?” 

8:49  耶稣说:“我不是鬼附着的,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 

8:50  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 

8:5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 

8:52  犹太人对他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鬼附着的。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 

8:53  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吗?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什么人呢?” 

8:54  耶稣回答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什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们所说是你们的 神。 

8:55  你们未曾认识他,我却认识他。我若说不认识他,我就是说谎的,像你们一样;但我认识他,也遵守他的道。 

8:56  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 

8:57  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 

8:58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8:59  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 

二、详细分解

1、真正的自由

8:31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 

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面对在表面上相信的犹太人,耶稣没有迁就或妥协,反而是郑重严肃的进行教导:

1)、单单从表面上相信还不够。

2)、常常遵守他的道,才真是他的门徒。

这也是真信徒的标志。真信徒必定有真实的见证。必定有在每天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从言行到思想顺服耶稣的事实,必定有在圣灵引导下生命不断更新改变的事实。因为真信徒里面有神的生命和内住的圣灵。

这是衡量自己与他人是否是真信徒的唯一标准。

3)、真信徒必定晓得真理。

真理有两方面的意义:

A、客观方面,指神的启示,使人明白神的旨意,藉以得着救恩;

B、主观方面,指基督自己(参14:6),他是神启示的中心(参加1:16),是神救恩的具体表现(参弗3:6)。

真信徒必定在圣灵的带领下不断明白圣经,不断认识神,不断明白神的旨意,不断亲身经历真道。

4)、真理必定叫真信徒得到自由。

这里讲的并不是指使人免于受异族管辖的政治自由,乃是指从下列的捆绑之下得着释放:

A、使人免于受律法的辖制(参3-11节;加5:1);

B、使人免于受罪恶的辖制(参34-36节);

C、使人免于受魔鬼的辖制(44节);

D、使人免于死在罪中的定命(21,24节)。

真信徒是在圣灵引导下重生得救的人。在他们重生得救的时候,罪不再作他们的主人,他们的生命由神来掌管,他们成为自由的人。

一个人若能把全部事实看清,便不会为愚昧无知所束缚,不再生活在自义、骄傲、嫉妒、成见、偏见的管辖之下。这种分辨是非的能力,要靠内心真理的照明。这只有接受耶稣为救主和人生的主,遵守主道,不作罪的奴隶,才能办到。

结合真信徒的实际经历而言,里面得到的释放是与认识神、明白真理的程度成正比的。越是多认识神、多明白圣经,就越是知道神的旨意、圣经的原则,就越是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怎么选择、不该怎么选择,就越是享受到更多的自由;相反,越是认识神不多、明白圣经不多,就越是常常左右为难、顾虑重重。真可谓:明白越多、自由越多、顾虑越少,明白越少、自由越少、顾虑越多。

2、第一次狡辩

8:33  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 

8:34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 

8:35  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  

8:36  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 

8:37  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 

8:38  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 

奴仆原文是卖身为奴的人,表明罪恶在人里面是一个活的东西,有权势,有能力,叫人作它的奴仆;人在它的主使之下,犯罪是不由自主的。

这些表面相信耶稣的人对耶稣所讲的“自由”很是感冒,或者说是很反感,他们立即申辩道:

1)、“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按血统说,所有的犹太人都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子孙(参37节)。犹太人十分珍视这一血统关系。我们在以前的分享当中多次提过,因为他们迷信亚伯拉罕可以保证他们绝对进天堂。

2)、“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他们是按政治的意义来解释自由,自以为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但是这纯粹是自欺欺人。因为事实上,犹太人在那几百年期间,曾分别受制于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耶稣时代,以色列是罗马人的殖民地。只是他们从不承认是作奴仆。

3)、“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明明是撒谎,是死要面子,他们还振振有词的责问耶稣何来“你们必得以自由”的话。但是,明显耶稣所讲的是灵性的自由,他们理解为政治上的自由了。

面对这些睁着眼睛说瞎话却自以为是的犹太人,耶稣冷静的告诉他们:

1)、他使用了“实实在在”。

2)、他郑重严肃的告诉他们他所讲的自由的性质,是灵性上的自由,不是政治上的。

3)、他指出所有犯罪的(“犯罪”原文表达的意思是“持续的犯罪”)就是罪的奴仆,是灵性上丧失自由的人。

4)、他指出奴仆与儿子的地位不同:前者随时有可能被赶走,后者则永远住在家里(比较创21:10;加4:30)。

对于罪的奴仆而言,神虽然爱他们,虽然差遣爱子为他们成就救恩,虽然在他们心中不断动工,但是唯有愿意认罪悔改信耶稣的人,才得以成为神的儿子,最终进入天家与神永远在一起;而那些拒绝耶稣的罪人所蒙受的恩典是有限的,一旦死后就立刻进入阴间,在末日审判当中进入地狱那永远的火。

耶稣希望所有的罪人都因信成为神的儿女,他愿意人人悔改,不愿意有一人沉沦(彼后3:9)。

5)、他指出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就是脱离罪的捆绑、撒旦的权势、律法的辖制,只有神的儿子可以办到。就是说只有相信他、依靠他,才能得到这样的真自由。

基督是叫人得以自由的“真理”,因为他所成就的救赎大工包括了下列四方面:

A、他成全了律法的要求,使人在他里面不再受律法的捆绑;

B、他复活的生命已经胜过了罪,使人在他里面不再受罪的捆绑;

C、他在十字架上已经败坏了魔鬼,使人在他里面不再受魔鬼的欺压;

D、他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受了审判,使人在他里面不再受死亡的威胁。

6)、他知道他们在血统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也知道他们想杀掉他。原因就是他们不接受他传讲的真道。

7)、他指出了两位父。一位是他的父,就是神。他所讲的,是从神那里看见听见的。一位是犹太人的父,他们的所言所行,也同样是在他们的父那里看见听见的。

3、第二次狡辩

8:39    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8:40    我将在 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8:41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

耶稣讲的话令犹太人很不顺服。他们本来就是神的选民,和耶稣一样只有一位父,就是耶和华神。但是,明显他把他和他们之间作了区别,说他和他们有了不同的父,明显耶稣说他们的父不是神,而是撒旦。他们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因此他们赶紧申辩说,他们的父是亚伯拉罕,不是撒旦。

面对他们第二次的狡辩,耶稣继续冷静反驳他们:

1)、他指出他们如果像他们自我标榜的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亚伯拉罕是他们的祖宗,那么就应当效法亚伯拉罕的信心的脚踪。比如,尊重神派来的使者,热诚接待他们(创18:1-8)。

2)、他把从神那里的真理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真是爱神的,就必然会像亚伯拉罕那样欢欢喜喜的接待他。

3)、现在的事实是,他们想要除灭耶稣。亚伯拉罕不会这么做。

4)、因此亚伯拉罕不是他们的父,尽管在血统上是他们的祖宗,但在灵性上不是。效法亚伯拉罕信心脚踪去行的,才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

5)、他再次申明,他们所行的,是效法他们的父,就是撒旦。虽然他还是没有直接点出来。

4、第三次狡辩

8:41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 神。” 

8:42   耶稣说:“倘若 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 神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 

8:43   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  

8:44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8:45  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 

8:46  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什么不信我呢? 

8:47  出于 神的,必听 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 神。” 

面对耶稣的驳斥,他们又进行狡辩,说他们不是出于淫乱,只有一位父,就是神。

他们说的“从淫乱生”,可能是影射并中伤耶稣非婚生子一事。当时一种谣言说,马利亚背着约瑟与一个罗马士兵潘塞拉通奸生了耶稣。也可能是指信仰上的忠贞与否(参何1:2),指他们否认在与神的关系上有任何背地崇奉偶像的犯罪行为,因此接下去说:“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神”。当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正在想及“撒玛利亚人”(参48节),因为撒玛利亚人的宗教,是外邦鬼神和犹太教二者的污秽混合物。

耶稣继续反驳他们:

1)、他先假定他们说的是对的,就是神是他们的父,那么就应当爱他、听他讲的真道。因为他本出于神,也是从神而来,是神差来的,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思。

2)、但事实是他们并不爱他、接受他讲的真道。也正因为他们拒绝他,因此才不能明白他讲的真道。那么,拒绝他,就是拒绝了神。神就不是他们的父。

3)、他直接指出他们的父是魔鬼。

4)、他指出魔鬼的本性:

A、起初杀人。指的是撒旦诱惑始祖陷入罪中,与神隔绝,等于在灵性上杀了他们。

B、不守真理。撒旦本是神创造的天使长,但因为起了骄傲,要与神同等,结果堕落成为撒旦。

C、说谎的本性。说谎是撒旦堕落的原因,撒旦的本性也被说谎污染。撒旦用谎言引诱了夏娃(创3:4-5)。撒旦是所有说谎之人的父。

4)、他指出他们所行的正是撒旦的作为:他们要杀他,因为他处处与他们为敌;他们不守真理,无论是他传讲的真理,还是摩西律法的本意,他们都没有遵守;他们明明想杀他,但是他们还竭力否认(7:20),他们一直在撒谎。

5)、他指出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他把真理告诉他们,按照常理来讲,他们是神的选民,应当相信真理,但是他们却因此不信他。显明他们不是出于神,神不是他们的父。抵挡真理的只能是撒旦,撒旦才是他们真正的父。

6)、他公然挑战他们:谁能指证他是有罪的?

他是唯一在世间纯洁无瑕、没有过失错误的人,所以他在同胞面前有资格敢于发问。

世界到今天,还没有一人能够近乎主耶稣那样的完美。我们无法用人的解释来说明基督的一生。全部真道以耶稣基督作基础,他就是真理。他说自己超乎万有之上,说的时候没有一点自大或者虚荣。面对这位救主,我们只有自惭形秽,衷心敬仰。

7)、他严厉责问他们:他既然传讲真理给他们,为什么他们不信他是神的儿子,是弥赛亚?

8)、他指出原因:“出于 神的,必听 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 神。”虽然他们自命是神的选民,是稳进天堂的。

5、反唇相讥

8:48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说你是撒玛利亚人,并且是鬼附着的,这话岂不正对吗?” 

8:49  耶稣说:“我不是鬼附着的,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 

8:50  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 

8:5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 

面对耶稣的毫不留情,犹太人也忍不住破口大骂了。他们咒骂耶稣是撒玛利亚人,就是说是离经叛道的人;并且是被鬼附着了,所以才会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胡言乱语。

这样的辱骂,来自自己的同胞,神的选民,他所爱的、要为之钉死十字架的罪人,不能不让耶稣十分的痛心:

1)、他断然否认自己是被鬼附着的。

2)、他尊敬他的父,就是神。

3)、他们却轻视辱骂他的父,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不是神同在。

4)、他不求自己的荣耀。这是他曾经说过的(7:18,比较腓2:6-8)。就是说,他们虽然轻视辱骂他,他不会计较。

5)、虽然他不求自己的荣耀,但是神会给他荣耀,给他公义的判断。他们这样的轻视辱骂也必定面对神公义的审判。

6)、他使用了“实实在在”。

7)、他严肃郑重的告诉他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

明显这里的“死”不是指肉体的死亡,而是指灵性上不灭亡。所有信靠耶稣的人,因信称义、罪得赦免、得到永生。肉体虽然还会死亡,但在耶稣二次再来的时候必然复活。因此,肉体的死亡只是“睡了”,等到耶稣二次再来的时候必然“醒来”,变成天上的形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一讲(续)

6、下了定论

8:52  犹太人对他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鬼附着的。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 

8:53  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吗?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什么人呢?” 

8:54  耶稣回答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什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们所说是你们的 神。 

8:55  你们未曾认识他,我却认识他。我若说不认识他,我就是说谎的,像你们一样;但我认识他,也遵守他的道。 

8:56  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 

犹太人终于在耶稣的话语当中找到了明显的破绽,就是上面最后的教导:“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无论是伟大的亚伯拉罕,还是旧约的众先知,他们都已经死了,耶稣竟然作出这样的宣称,简直是狂妄至极!等于说他远远超过了亚伯拉罕和众先知!所以他们严厉斥责他的这种极度的狂妄自大。

显然,他们把耶稣所讲的“死亡”理解为肉体上的,就是说把他讲的“永远不尝死味”理解为肉体永远不死、长生不老。

耶稣仍然冷静的辩驳:

1)、他再次申明他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实话实说。

2)、他承认,如果他确实像他们所言的是自吹自擂,就毫无价值。

3)、他再次申明荣耀他的是神。他教导的真理,他所行的神迹,他自己的死而复活、升天,都是神荣耀他最好的证明。

4)、他指出犹太人并不认识神。55节第一个“认识”是指外面渐进的客观认识,意思是“知道”。

5)、他认识神。55节第二至四个字所用的“认识”,指里面直接的主观认识,意思是“熟稔,熟悉,看清”。

6)、他不但认识神,而且遵守神的道。

每一个真信徒都是在主观经历上经验到神的人;单单是客观上的对基督教的认识了解——这是很容易的,可以成为神学家、解经家,但不是真信徒。

真信徒在圣灵的感动光照下不断经验到神的真实存在,通常形象的说“遇见”神,或者是 “遇见”耶稣、被耶稣“摸着”。

7)、他如果说自己不认识神,就是撒谎的,像他们那样。

8)、他指出犹太人的祖宗曾经欢欢喜喜仰望他的日子;并且看见了,更加欢喜快乐。

关于56节的解释也有很多,因为旧约并没有清楚的记载这样的内容。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因着神的启示,亚伯拉罕就仰望弥赛亚来临的日子,并且在信心中得以看见弥赛亚死亡和复活的整个故事。当然也可以指的是亚伯拉罕在乐园看到了耶稣(路16:19-31)。

耶稣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就是亚伯拉罕仰望的弥赛亚。他确实远远超过亚伯拉罕。

7、再次嘲笑

8:57  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 

8:58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8:59  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 

犹太人想必是捧腹大笑了,耶稣真是太狂妄了,他把自己当作什么了!因此他们带着冷笑责问他,还没有五十岁,怎么敢狂言说见过亚伯拉罕!

主耶稣开始出来传道时,才不过三十岁(参路3:23),此时顶多三十三岁;他们是依外貌猜测他不会超过五十岁。不过,这也显示他的确像根出于干地,并无佳形美容,又因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参赛53:2-3),因此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参赛52:12),显得较实际年龄苍老。

耶稣没有理会他们的嘲讽,依然继续冷静的辩驳:

1)、他使用了“实实在在”。

2)、他告诉他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这是耶稣自我启示的高峰。“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原文直译是:“在亚伯拉罕以前,我就是(before Abraham was, I am)。”就是说他是神,在亚伯拉罕之前就存在。他的生命具有神性的超时间特色。他不是说“我从前是”(过去式),而是说“我一直是”(现在式),这正表明他自亘古即已存在。他是创造者,是从亘古到永远的永恒;亚伯拉罕是被造之物,有时间的限制。

犹太人听出了耶稣再次宣称他就是神,在他们看来是可怕的僭妄和亵渎,因此他们再次举起了石头,要砸死这个狂妄至极的假先知。但是耶稣却躲藏了,离开了圣殿。因为他受难的时间还没有到,谁也不能奈何他。

我们看到从第七章开始,一直到第十章,充满的是耶稣与犹太人之间激烈的交锋。一个是如实的宣讲天国的福音,宣告弥赛亚的身份和使命,严厉责备犹太人的悖逆刚硬;一个是因为神观出了问题,加上用私意解释摩西律法,结果就认定耶稣是僭妄,是摩西律法的破坏者,是被鬼附身。

犹太人因着对圣经的谬解使得他们拒绝了神的儿子,并且最终亲身杀害了他。他们自绝于神的救恩,关闭了进入了天堂的门。等待他们的是血流成河,还有地狱的永火。

三、反省反思

1、真信徒的标志是什么?

2、“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是什么意思?

3、耶稣为什么说犹太人的父是撒旦?犹太人又为什么认定耶稣是被鬼附的?

4、耶稣自我启示的高峰是什么?为什么犹太人要用石头打他?

5、如何理解耶稣说的“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二讲:属灵的瞎眼

读经:约9章

内容:

一、医治瞎子

9:1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9: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9: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9:4  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 

9:5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9:6  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9:7  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 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1、  门徒的疑问

9:1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9: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本章只讲了一个故事,医治瞎子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写作的优美无与伦比。主题是

8:12节耶稣说的一句话:“我是世界的光”。主角是一个生来瞎眼的人。

本章所讲的时间看起来是紧接在八章之后,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看到耶稣真的如他在

下文所讲的抓紧时间做工。

耶稣逃离是非之地之后,在西罗亚池子旁边(参考7、11)遇到了一个生来瞎眼的。门徒向他提出了疑问,就是这个瞎子瞎眼的原因。古时一般犹太人,往往会将苦难视为当事人或他父母亲犯罪所带来的报应(参34节;路13:2;徒28:4;出20:5;结18:20)。

2、  耶稣的回答

9: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9:4  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 

9:5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耶稣的回答令门徒很感意外:

1)、他指出原因不是罪。

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并不是说瞎子和他的父母从来就没有犯

罪。他们都是罪人。而是说瞎子瞎眼的原因不是罪。

2)、他指出是要在瞎子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结合下文就知道,他要医治瞎子,彰显神的大能(6-7,30-33)。

3)、他使用了做工的比喻。做工都是在白天进行,晚上就不方便做工了。毕竟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电为何物。

4)、他就像做工的人那样,趁着白天,抓紧时间做工;黑夜一到,就无法做工了。

5)、他再次用“我是”的形式宣称他是世上的光。

那么,如何理解“白日”和“黑夜”呢?通常解释“黑夜”是指耶稣受难的时间,“白日”就是指受难前的时间。这样他所说的意思是在受难的时间来临之前(虽然已经日益临近,所剩无几)抓紧时间做神的工;一旦受难,他就无法做工了,门徒也吓得逃跑了。他这样抓紧时间的表达还见于11:9-10;12:35。

如果更广一些联系到耶稣再临,那么“黑夜”所指的是耶稣再临的时候,“白日”是指他再临前的时间。他劝勉所有跟随他的基督徒在他再临之前抓紧时间做神的工;一旦他再临,就是世界末日,就无法做工了。

3、  医治瞎子

9:6  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9:7  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 奉差遣”)他去

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西罗亚原文字意是“奉差遣”;该池位于耶路撒冷东南方的汲伦谷,池水是由人工凿成的水道引进(参王下20:20;代下32:30)。

耶稣说了上面的话,就赶紧医治瞎子。我们看到的是完全出于耶稣的怜悯,没有瞎子的任何因素。没有习惯性的先询问寻求医治的病人,而是直接就进行医治。

可能这个瞎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耶稣和门徒的对话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听到。只是坐在他一直坐的地方,面前放着一个旧碗,等候路过的人施舍。他最感兴趣的是钱币“丁当”入碗的声音。

一行人走了过来,他习惯性的举起碗,用手上下晃动着碗,示意他们怜悯施舍予他。显然,这一行人停了下来。瞎子充满盼望的等待着。可是,很久并没有熟悉的“丁当”声。正在他诧异的时候,一团湿湿粘粘的东西抹在了他的眼睛上。

“你是谁?你要干什么?”瞎子一边伸手去推开来人的手,一边本能的向后躲避。

“不要怕!我是耶稣,我要医治你的瞎眼!”(参考11节)

“拉比,并没有看见啊!”瞎子使劲睁大了眼睛。

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

 “好的!”瞎子欢欢喜喜的站起来,摸索着去西罗亚池子那里,蹲下身子,用水洗去粘在眼睛上的东西。回过头来,他的眼睛立刻就可以看见了!他欢喜的跳了起来!他看到了他每天呆的地方的一切!他看到了耶稣和他的门徒!他连忙跑向耶稣,向他表示感谢!

……

二、邻舍的质疑

9:8  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 

9:9  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 

9:10  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 

9:11  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9:12  他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9:13  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 

9:14  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1、  质疑

9:8  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 

9:9  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

显然,瞎子没有和耶稣同行,而是赶紧回家。或者是耶稣没有叫他与他们同行,或者

他向耶稣表示感谢之后,就急于回家,把这天大的喜讯报与家人,让家人一同分享他的惊喜。

可想而知,他满脸喜笑,边小跑边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听得见他们的惊讶!有人说:“是他。”他们太熟悉他了,知道确实是他,但却不知道他的眼睛为什么恢复正常了;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明明知道是他,可他明明是瞎子,瞎子怎么能看见呢?因此有些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确定是不是他。

他自己说:“是我。”他向他们连连点头,告诉他们确实是他。

2、  询问

9:10  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 

9:11  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9:12  他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瞎子得以看见的奇迹迅速传开了,许多人围拢过来,要亲眼见见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们询问瞎子的眼睛是怎么看见的。瞎子老老实实的告诉他们医治的人,以及医治的方法。

他们跟着就询问这个人在哪里,瞎子摇摇头,因为他不知道。瞎子得到医治本应该是值得欢庆的事情,这群人似乎也对有不可思议能力的耶稣很感兴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询问耶稣的行踪不是为了认识了解他,而是要抓捕他,因为他行这个神迹的时间是很敏感的时间:安息日(参考14节)。他们要将这个违反安息日的罪人绳之以法。

这群瞎眼的人!他们置瞎子得到医治这样惊人的神迹于不顾,只死守他们的口授律法!

3、告状

9:13  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 

9:14  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1)、又是耶稣

本来得到医治的瞎子是兴冲冲的回家的,现在却被众人强行带到了法利赛人的面前,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懊恼!

对于法利赛人来说,又是耶稣,又是故意违反安息日,他还在执迷不悟,顽梗固执,这个该死的耶稣!根据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看法,耶稣至少在三方面违犯了安息日的律法。

A、耶稣和着泥巴开瞎子的眼睛,犯了安息日不可工作的规定。那怕是最小的动作,也算是工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有如下列:“安息日不许加添灯油,或把灯芯放在油里”、“为了节省灯油或灯芯,在安息日把灯火吹媳,是有罪的”、“安息日不可穿附有钉子的草鞋行走”。(钉子被视为有重量的物品,安息日带着有重量的东西是违犯传统的规定)。安息日不许剪指甲,不许拔头发或胡子。在这种观点之下,耶稣和着泥巴就是作工,违反了安息日的律法。

B、安息日不许治病。只有在一个人生命垂危时,始得在安息日施用药物。然而医疗的范围,也只限于不使病情恶化,但不许把病治好。比方说,牙痛不许用醋;跌断四肢,不得接合。“人的手或脚,骨节脱位,不许把冷水倒在其上”。显然,那生来是瞎眼的人,并无生命的危险;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他,是触犯了律法的规定。

C、犹太人的传统很清楚的规定:“安息日吐唾沫,数量不得超过敷盖眼脸的范围。”

2)、三全其美

耶稣似乎总是故意与法利赛人作对,并且最终因此断送性命,我们当中很多老于世故的信徒会怎么想?假如耶稣向这些老于世故的人学习,圆滑一些,懂得变通,比如还是医病赶鬼,但尽可能避开安息日,这样既尊重了法利赛人,又传扬了福音,而且法利赛人也可能会信他,岂不三全其美?

问题的焦点是,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是否违反律法当中对于安息日的规定?我们在已经多次阐释过,耶稣这样做与安息日有关规定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他并没有违反安息日,更不存在故意与法利赛人作对的意图。但是,就算他所作的完全符合律法的精神,那么又何必选在安息日呢?他明明知道他这样做法利赛人是很反感的,因为他们认为是违反了安息日的规定。

我们也多次阐释过,法利赛人把摩西律法敬拜神的本意舍弃了,人为把它们变质为成千上万琐碎的规条,把对神的敬拜变质为对琐碎规条的敬拜,完全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而耶稣来,就是要揭示摩西律法的真意,恢复其真精神,打破这些人为的桎梏和枷锁。因而错的不是耶稣,而是法利赛人。

要求耶稣尽可能不得罪法利赛人,那就不仅仅是在安息日不治病赶鬼,要重要的是承认他们对摩西律法错误的阐释和遵守是正确的,效法他们注重表面的敬虔,与他们眼中的罪人不能有任何的来往。如果耶稣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就是说投身法利赛人的阵营,他就会得到法利赛人的欢迎和高举;但是他已经变成了罪人!耶稣怎么可能承认罪恶是正确的,并且效法罪恶呢!

三、第一次审问

9:15  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9:16  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 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9:17  他们又对瞎子说:“他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他说:“是个先知。” 

法利赛人也和瞎子的邻舍,熟人一样,询问瞎子是怎么得到医治的;瞎子也如实把耶稣医治他的过程重述了一遍。

法利赛人当中起了纷争。一种看法是耶稣不是从神来的,而是罪人,理由是他不遵守安息日;一种看法是,如果他是罪人,那么罪人怎么可能行这样大的神迹呢?因为神不听罪人(参考31节)。可见就算他们自命精通旧约圣经并且严谨遵守,也是意见不一。

这些律法专家莫衷一是,只好屈尊询问瞎子的看法,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瞎子很简单的告诉他们,耶稣是个先知。显然,一般人是不能行出这样的神迹的。就算是旧约的大先知以利亚、以利沙,他们也没有行过这样的神迹。

四、第二次审问

9:18  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 

9:19  问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9:20  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 

9:21  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 

9:22  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9:23  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1)、严厉讯问

9:18  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 

9:19  问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这些法利赛人真是聪明,面对无法形成定论的棘手难题,想起了瞎子是否在说谎,就是说是不是耶稣故意在背后捣鬼:明明是个明眼的人,却叫他说以前是瞎眼的,现在通过耶稣得到了医治,好显得耶稣是多么有本事。假如从根本上入手,找到证据证明瞎子原先并不瞎,不是就可以彻底揭穿耶稣的诡计了吗?因此他们想到了瞎子的父母,他们是最清楚事实的。

瞎子的父母被带来了,法利赛人询问他们,这个瞎子是不是他们的儿子;如果生来就瞎眼,那么现在怎么能够看见的?法利赛人的问话是话中有话的,就是说想清楚了再说,瞎子怎么可能恢复视力呢?不要帮着某些人编瞎话。法利赛人巴不得他们说:“是的,他是我们的儿子,但是他一直眼睛能够看见,根本就不是瞎子。”

2)、有保留的作答

9:20  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 

9:21  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 

9:22  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9:23  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对于瞎子的父母来说,本来当他们听到法利赛人派去的人说瞎儿子现在可以看见了,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但是,差来的人说的很认真,明显不是说谎,他们不得不信。这些受差遣的人说明来意,就是要带他们去核实情况,看看他们的儿子是不是撒谎。而且还特意告诉他们,要说实话;因为医治他们儿子的是耶稣,并且是在安息日医治的。

显然,瞎子的父母是知道耶稣的,也知道犹太人的决议,就是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赶出会堂”,轻则剥夺权利,暂时不得参与敬拜神和社团的正常活动(为期一周至一个月);重则剔除公会会籍,终身受到排斥与藐视。既然如此,他们必须把儿子得到医治这样的欢喜先压一压,不能喜形于色;更不能说耶稣是基督,那等于自找苦吃。后来他们的傻儿子因为认定耶稣是从神来的,就被无情的赶出了会堂(参考31-34,对比7:13;12:42;19:38)。

    因此,面对法利赛人的讯问,他们只能有保留的作答,认定瞎子确实是自己的儿子,而且生来瞎眼。至于他怎么看见的,谁开了他的眼睛,他们都不知道——显然因为害怕,他们选择了撒谎。他们叫法利赛人讯问他们的儿子,因为他已经是成人,是清楚医治他的人是谁的。

显然,瞎子父母的回答令自作聪明的法利赛人大失所望。看来,这是一件不可否认的神迹了。这令他们很头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二讲(续)

五、第三次审问

9:24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 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9:25  他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9:26  他们就问他说:“他向你做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 

9:27  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 

9:28  他们就骂他说:“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  

9:29  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 

9:30  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9:31  我们知道 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 神才听他。 

9:32  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9:33  这人若不是从 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9:34  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1、教导瞎子

9:24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 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9:25  他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面对这个不可否认的神迹,法利赛人并不死心。他们虽然意见不一,但认定耶稣是个罪人的看法占了上风,最终形成一个折中的结论:神迹是神的作为,但行神迹的耶稣却是个罪人,因为他不守安息日。这也是个自相矛盾的结论。

他们要纠正瞎子认定耶稣是先知的错误,因此他们再次叫过瞎子,把他们的结论告诉他。

瞎子的回答很有意思。他对这些有权有势的法利赛人得出的结论不置可否,他只认定一个事实:他本是瞎子,现在得以看见。显然,他并不认可法利赛人的结论(参考31节)。

这个瞎子与5:1-16节那个得到痊愈的病人相比,虽然都知道认定耶稣是个先知对自己极为不利,但是这个瞎子的勇气非常令人敬佩。他没有像那个病人面对逼迫为了自保,就极为卑劣的推卸责任、忘恩负义、助纣为虐,而是勇敢的认定耶稣是个先知,甘心为此付出代价(参考34节,对比22节),并且最终归信了耶稣(参考38节)。

2、再次审问

9:26  他们就问他说:“他向你做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 

9:27  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 

9:28  他们就骂他说:“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  

9:29  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

法利赛人再次询问瞎子是怎么得到医治的,就是说他们似乎对医治的细节产生了兴趣。但是,实质上是企图从细节上找出破绽,比如是以巫术来治疗的,好否定耶稣是靠着神来行的神迹。

瞎子显然非常不悦。他没好气的数落并讽刺他们:

1)、“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

瞎子的意思很明显:“你们第一次审判的时候我已经清楚告诉你们医治的过程,但是你们不感兴趣,不以为然,反而要派人找我的父母来,目的是证明我是撒谎的;既然你们并不愿意相信这个毋庸置疑的神迹,那么又为什么还要了解医治的过程呢?”

2)、“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难道你们对他产生了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他,甚至做他的门徒吗?”

没想到这下子触怒了这些律法专家们,他们也还以颜色,骂他说:

1)、“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你这个无知的罪人才是那个假先知的门徒!我们不是,我们是摩西的门徒!”

2)、“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神对摩西所说的话,在旧约摩西五经有明确的记载,我们是很熟悉很精通的;但是这个人,虽然可以行神迹,但是却不遵守摩西的律法,明显不是摩西的门徒,也不是我们的同道。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他的能力从哪来)!”

其实法利赛人想说的是,这个人从撒旦而来,因此才有不可思议的能力(7:20;8:48,52)。

3、奚落与认定

9:30  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9:31  我们知道 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 神才听他。 

9:32  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9:33  这人若不是从 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法利赛人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让瞎子不禁捧腹大笑:

1)、他嘲笑这些自命精通律法和虔敬爱神的法利赛人竟然不知道这个可以行出古今未闻的神迹的耶稣从哪里来!这样,还有什么资格自吹自擂呢!

2)、他提出两个连普通百姓都熟知的圣经原则:

A、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 神才听他。

B、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3)、他根据这两个很简单的原则得出了结论:这人若不是从 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是啊,按照第一个原则,明显这个人就不是罪人,而是遵行神旨意的人,因为神听他的祷告;按照第二个原则,包括普通人、祭司、先知、君王,还有天使、撒旦,没有谁可以医治生来瞎眼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明显不是上述范畴之内的人。结论只能是:他从神而来。

我们知道耶稣行神迹的时候,没有像旧约先知那样祷告,而是直接的吩咐,明显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这样,耶稣是神就很明显了。

4、被逐

9:34  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这些律法专家们竟然被一个草民奚落,怎能不恼羞成怒!他们咒骂瞎子全然生在罪孽当中,根本没有任何资格来教训他们这些专家。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瞎子赶了出去。明显是赶出会堂,逐出了犹太教。

这样顽固反动的犹太教,离开也是好事,免得最终落入地狱当中!因此,对瞎子来说,被逐出犹太教既是不幸,也是万幸,终于脱离了捆绑人的枷锁、引入地狱的绳索。

六、归信耶稣

9:35  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 神的儿子吗?” 

9:36  他回答说:“主啊,谁是 神的儿子,叫我信他呢?” 

9:37  耶稣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9:38  他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 

对于这个瞎子的事情耶稣显然很关注,就像关注5章那个得到痊愈的人那样。上面已经讲过,这个瞎子的勇气非常可贵,他勇于在有权有势的法利赛人面前认定耶稣是个先知,是从神来的,并不害怕他们的淫威和为此付出的极大的代价。这个勇于在众人面前承认主名的瞎子就是主的羊,因此主耶稣在事后去寻找他。不是为了同情而安慰他,而是把自己介绍给他。

耶稣启发这个瞎子,能相信神的儿子吗?我们已经说过,这个问题在犹太人而言是可怕的僭越和亵渎。神是灵界的事物,只有一位,怎么可能还有儿子呢?这个瞎子也是犹太人,因此这个问题对他而言同样是极大的挑战,挑战他们根深蒂固的神观。若是承认神还有儿子,就必须承认他们的神观是错误的,并不是圣经本身的神观,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我们看到这个瞎子并没有被这个极大的挑战所吓倒,因为他已经亲身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神迹,他天生的瞎子得到了医治,他清楚这是神的作为,因此他急切的询问耶稣,神的儿子在哪里?就是说,信在他不成问题,问题是神的儿子在哪里。

耶稣明确的告诉瞎子,正在和他说话的自己,就是神的儿子。

这个瞎子没有任何的犹豫,尽管他已经得罪了法利赛人,尽管他从此被摒弃在正常的生活圈子之外,但是还是毫无悔意的相信耶稣,跪拜耶稣,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

本书记载主耶稣两次公开宣布自己是“神的儿子”,一次在这里,一次在10:36。本书作者的目的也是要见证“耶稣是神的儿子”。新约说到人藉以得救的信心时,总是把基督的神性当作一件实质的事情来看,和人的信心连在一道(参20:31)。承不承认耶稣是神,是叫人定罪或得永生的分界线(参3:36;约一5:12)。

七、真正的瞎子

9:39  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9:40  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9:41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这个可敬的瞎子面对有权有势的法利赛人,只是根据自己得到医治的事实和旧约极其普通的原则,认定了耶稣是从神而来,并且不计任何代价勇于认定这样的事实;后来面对耶稣,敢于抛弃根深蒂固的神观,相信耶稣就是神的儿子,这样的勇气和信心使耶稣很受感动!同时也让他对犹太民族的顽梗悖逆感到极大的悲哀和愤怒!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像这个瞎子这样去勇于对付根深蒂固的错谬呢!

他沉痛的申明说:

1)、他为审判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他第一次来的使命是为了拯救,是为罪人预备救恩;而审判是他第二次再临的使命。但是,他第一次来带来的结果是审判;对他身份和使命的认识和态度,就是审判的依据。

2)、他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可以是指他叫肉体的瞎子得到医治,也可以是指他叫属灵的瞎子得到医治。就像这个讨饭的瞎子,本来肉眼看不见,灵里也不认识神的儿子;但因着耶稣的怜悯,他的肉眼得以看见,灵里的眼睛也被开启,认识并且相信了神的儿子耶稣。

3)、他叫能看见的,反而瞎了眼。并不是说他要把许多眼睛正常的人变成瞎子,而是说那些明明灵里是瞎眼,对圣经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错谬,却还自以为目光炯炯,自以为精通圣经,熟悉神在每一件事情上的旨意的人(参考罗2:19),因着他们的自以为义、自以为能看见,拒绝了神的儿子,反而瞎眼更深更可怕。

耶稣的这番话让那些在场的自以为目光炯炯的法利赛人很不自在,因为明显耶稣是话中带刺,因此他们责问耶稣:““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照你的意思,我们就是这些自以为看见却让你变成瞎眼的人吗?”

耶稣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

1)、“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如果你们真的知道自己确实是瞎眼的,是无知的,是对圣经不明白的,那么你们还情有可原,因为你们就会知道自己罪人,需要拯救,就还有悔改认罪的可能。”

2)、“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明明你们是瞎眼的,有着错误的神观,按照私意解释摩西律法,置我合乎圣经的教导和所行的神迹于不顾,但还却自以为目光炯炯、自以为精通律法,因此你们就罪不可赦!因为你们根本不需要救恩。”

八、反省反思

1、同样是得到医治,本章的这个瞎子与5章的那个病人,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说这个得到医治的瞎子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因为承认耶稣而被摒弃在正常的生活圈之外,付出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3、法利赛人为什么认定耶稣是个罪人?他们的错谬在哪里?

4、耶稣为什么常常故意跟法利赛人作对呢?

5、如何理解4节的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

6、如何理解41节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3 16:32: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三讲:好牧人的比喻

读经:约10:1-21

内容:

一、好牧人的比喻

10: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10:2  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10:3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10:4  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10:5  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10:6  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但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本章的内容明显是紧接九章之后,他的听众是门徒,那个因为勇于承认主名而被赶逐的瞎子,以及同在的法利赛人。耶稣在批评法利赛人的明明瞎眼却自以为目光炯炯之后,说了本章好牧人的比喻。

我们先了解这个比喻的本身。

中东地方村镇公用的羊圈(1节),是一个四周用石墙、栏杆或篱笆围起来的空地;仅有一道门可供人与羊进出。羊圈是供羊群晚上在里面栖宿,可防止羊群到处流散,并保护它们不受野兽的侵袭。通常,会有数个羊群在羊圈内度宿。牧人将自己的羊群赶进圈内后,交给看门的(3节)看守,然后各自回家过夜。

次日,牧人回到羊圈,看门的就给他开门(2-3节)。此时,羊圈内的羊群混杂,但因牧人认识他自己的羊,逐一按名叫唤——牧人通常会按照所属羊只的特征或性格,给每一只羊起不同的绰号或昵名,羊晓得自己的名是什么,也认识主人的声音,所以会跟在主人的后面,走出羊圈。牧人并不是在羊群的后面驱赶他们,而是走在前面,羊群则在后面跟随(3-4节)。

有时候,盗贼会趁着黑夜,当看守在门口的人睡着之后,翻过围墙,爬进羊圈偷羊(1节)。这时,因为羊不认得他们的声音,所以羊群会有惊慌逃避的现象(5节)。

虽然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的本身是犹太人所熟知的,但是到底耶稣要用来说明什么,就是说比喻的用意是什么,在场的犹太人包括门徒在内都一脸茫然。

二、解释比喻

10:7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10: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10: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10: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注: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10: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10:12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10:13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10: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10:15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10: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10: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10:18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1、  门与盗贼的所指

10:7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10: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在这个比喻当中,耶稣提到两种羊圈。除了上述提到的公用的羊圈之外,在温暖的季节,羊群晚上不回到村子过夜,他们就把羊安置在山丘旁边的羊圈。这种羊圈以简单的护墙围着,羊必须从一个洞口进出,根本就没有门。在这种情形下,牧人在晚上就睡在洞口,羊除非踩在牧人身上,否则无法进出。这时,牧人就含有门的意思。

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他就是指后一种羊圈说的:

1)、他使用了“实实在在”。

2)、他就是羊的“门”。

这样,“羊圈”就是指的天堂,“羊”指的是所有信靠耶稣的人,或者说是所有得救的人。耶稣就是他的羊进入羊圈的唯一的“门”。这个唯一的门通向永生,而开启这个唯一的门的方法是“信”。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因信与神和好,因信成为神的儿女。这也是圣经一贯表达的思想,正如《使徒行传》4:12节所说的“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我们曾经说过,旧约那些有信心的人虽然没有见过耶稣,但是耶稣成就的救恩对他们同样有效,就是说耶稣的救恩同样因着他们的信算在他们头上、归在他们账上(来9:12)。

3)、凡是舍弃这唯一得救途径,宣称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得救的,就是贼、是强盗。

耶稣说凡在他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他并非指那些信仰伟人和众先知,而是指巴勒斯坦的假先知说的,他们宣称人若跟随他们,黄金时代就会降临。然而,敢这样夸下海口的那些人,都是背叛神的暴动分子,他们相信藉着流血,可以加速黄金时代的到来。历史学家约瑟夫说,就在这时犹太有上万的暴乱事件,都是好战分子所干的好事。耶稣所指的,就像那些激进分子,他们不但视死如归,为了达到目的,即连杀戮亲友亦在所不惜。我们曾经讲过,犹太人之所以饱受欺凌,并不是神不爱他们,而是他们一再的顽梗悖逆。他们所要做的是来到神面前认罪悔改,而不是暴力反抗。只有认罪悔改,才能使他们摆脱奴役,并且解决灵魂归宿的问题。

这样,“凡在我以先来的”所指的是所有舍弃耶稣这个唯一的门的人,比如假先知、假基督。耶稣之前,有许多的人假冒弥赛亚,也有人传扬虚假的道理。这些假基督、假先知就是贼和强盗。在主再来之前会更加普遍(太24:5,23-26)。

4)、得救的人是不会听从这些假基督、假先知的。

2、门与盗贼的不同目的

10: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10: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注: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耶稣指出门和盗贼的不同目的:

1)、他再次重申他是门。

2)、三个宝贵的应许

A、从他进入的,必然得救。

明显所说的是接受他为救主和人生的主。上面已经说过这是唯一得救的方法。也是他宝贵的应许。凡是愿意接受他所成就的救恩的人,就已经得救。

B、不仅是得救,而且还得到他时刻的眷顾和引领,就像羊在牧人的手下得到悉心的呵护那样。

论到通往神的门,耶稣是借用希伯来一句脍炙人口的词句:“他说我们是藉着他进出的”。平安无事的进出”,在犹太人的观念里,这是指绝对安全、稳妥的意思。一个人无所畏惧的出入,就是指国内太平,法律和社会秩序具有安定的力量,使人人得享安宁。治理国事的人应该有能力引导百姓出入(民27:17)。顺服神的人,圣经说他“出也蒙福,入也蒙福”(申28:6)。小孩子是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的(王上3:7)。诗人确信他出他入必蒙神保护(诗121:8)。一个人一旦藉着耶稣基督认识:神,自然在他的生活中就获得平安的把握。既然我们的生命交在神的手中,一切的忧虑和恐惧便不复存在了。

C、不仅仅是叫羊得生命,而且得的更丰盛。

“更丰盛”是指的是长大成熟的生命。我们曾经说过,每一个重生得救的人在重生得救的时候,神的生命就已经进入到他里面,圣灵也内住在他里面。圣灵会引导他不断对付旧的性情,就是旧人、老我,新的生命就会不断成长、成熟。

成熟的生命,就是旧人被摧毁得最彻底的生命——基本明白圣经,明白神的心意;有很强的属灵辨别力,能分别是非对错,能辨明异端,能看清撒旦的诡计;清楚自己的脆弱和败坏,知道自己不能依靠,不敢丝毫依靠自己,凡事不问大小都依靠神;在每天的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顺服神、依靠神,不仅仅是在外面看得见的言语行为上的顺服,更是在里面看不见的思想意念上的顺服;顺服圣灵的感动光照,及时对付靠着圣灵光照所看见的罪;知道自己时刻活在神的恩典当中,自己身上所有器官的正常运作,自己所享受的阳光、空气、水分都是神恩典的保守和赐予;凡事高举神,凡事荣耀神,凡事从神的眼光看问题,凡事谢恩;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看问题,尽可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尽可能为着别人的属灵益处着想,尽可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活着的唯一目标是讨神喜悦,爱神所爱,恨神所恨;对神的引领和人生的归宿有荣耀的盼望和确定的把握;时刻被属天的平安、喜乐、满足充满,在地如天,终日欢呼……

丰盛的生命不是镜中月水中花,不是不可企及的。这既是主宝贵的应许,是可以靠主达到的生命地步,也是许多属主的人在有生之年亲身经历到的生命地步。

3)、他指出盗贼的目的,就是偷窃、杀害、毁坏。

假基督、假先知来,并不是为着传扬天国的福音、拯救失丧的灵魂,而是为着破坏神的工作,因此他们引诱人犯罪,他们谋取肉身的利益(参考腓3:18-19;犹1:4-19)。他们背后的力量是撒旦。撒旦一直在做的就是与神作对,破坏神的创造,破坏神的拯救,破坏神与人的关系。

3、好牧人与雇工的不同

10: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10:12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10:13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耶稣接着使用了“好牧人”与“雇工”的比喻。

1)、巴勒斯坦的牧人

圣经里一提到牧人,不只是言词而已,也是一种意象,而这种意象至为鲜明。

从伯特利延伸至希伯伦之中央高原,是犹太的主要地带,长约卅五哩,宽度自十四至十七哩不等。地面多半是粗糙的石地。就地理情形言,犹太宜于畜牧,而不适于农耕。所以,在犹太高地畜牧是一件很寻常的工作。

牧羊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羊群都得有牧人看守,而牧人是全天候工作着,没有下班的时候。那里牧草极少,羊有时未免迷失,加以四周没有围墙护卫;牧人更得严密注意。狭窄的高原两旁都是峭壁,底下是崎岖的沙漠,因此羊常常离群走失。此外,牧人还得时常防备野狼的侵袭和偷羊贼。乔治史密夫爵士(Sir Geoge Adam Smith)到过巴勒斯坦说:“晚上走过某处旷野高地,听见土狼嗥叫不停,你看饱经风霜的牧人不眠不休,倚着杖子,眼睛注视远方,每一只羊都在他的心上,四散的羊都在他眷顾之中,这时你就明白为什么在以色列历史,牧人占如此特殊的地位;为什么以这个名号称呼他们的王,而把牧人当作神保佑的象征;为什么基督把牧人当作自我牺牲的典型。”

不住的警戒,无所畏惧的勇气,眷顾群羊的耐心,这都是牧人的必备条件。

2)、圣经当中的牧人形象

旧约圣经常把神形容作一位牧人,把他的子民当作羊群。“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你曾藉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你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诗77:20)。“这样,你的民,你草场的羊,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诗79:13)。“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听”(诗80:1)。“因为他是我们的 神,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诗:95:7)。“我们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场的羊”(诗100:3)。

神的受膏者弥赛亚,也被形容为牧人。“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赛40:10)。百姓的首长也被形容为神子民的牧人。“耶和华说,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的牧人,有祸了”(耶23:1-4)。以西结也指责那些不顾羊群,只求自己利益的假领袖:“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当牧养群羊么?”(结34章)。

牧人的形像也见于新约圣经。主耶稣是好牧人,他冒生命的危险遍寻拯救那只迷失的羊(太18:12;路15:4)。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9:36;可6:34)。他的门徒是他的羊群(路12:32)。牧人受到击打,羊就分散了(可14:27;太26:31)。他也是我们灵魂的牧人(彼前2:25)。他更是群羊的大牧人(来13:20)。

正和旧约的意象一样,教会里的牧师就像牧人,信徒就像羊。牧师的职责就是牧养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2-3)。保罗劝以弗所的长老“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自己谨慎”(徒20:28)。耶稣对彼得的最后命令就是牧养主的小羊和羊(约21:15-19)。英文的“牧师”(Pastor弗4:11)一词正好与拉丁文“牧人”为同一字。

3)、真假牧人

本段经文对好的与坏的,忠心的与不忠心的牧人作了一番对比。

牧人必须绝对爱护羊群。万一羊发生什么意外,牧人必须证明这并不是由于他疏忽所造成的。阿摩司提到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回两条羊腿或半个耳朵(摩3:12)。律法亦规定:羊若被野兽撕碎,看守的要带来当作证据(出22:13)。换句话说,牧人要把被撕碎的羊带回来,证明这只羊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致死的。大卫对扫罗说,他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他就把野兽打死(撒上17:34-36)。以赛亚说许多牧人被召来,以便击退狮子(赛31:4)。对牧人来说,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护卫羊群,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时,牧人还不只冒生命的危险;他们为了和盗贼对抗,真的会因此丧生。汤姆生博士在圣地与圣经一书记述:“我听说牧人和野兽搏斗以护卫羊群的英勇事迹。有时盗贼来了,牧人为了忠于职守,而遭杀害,这类事是经常发生的。去年春天,有一个牧人在提比哩亚和他泊山之间对抗三个强盗,被砍成碎片,倒毙在他所看守的羊群中。”真正的牧人不怕冒险,也不怕为羊舍命。

但另一方面,牧人也有假的。差异是这样:真正的牧人一生忠于职守。他们牧羊一直到老迈无法走动为止;因此,羊群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伴侣。他总是先顾及到羊的安全,然后才想到自己。假牧人则把放羊当作一份职业。他毫无使命感,放羊不过是他谋生的一种手段,因此,他所关心的是酬劳,而非羊群。他们或许是因为镇里不肯收容的缘故,才跑到山区放羊的。他们一点也不体恤羊群,也缺乏责任感,仅只不过是雇工而已。

野狼是羊的一大威胁。耶稣曾经对使徒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太16:16);保罗警告以弗所长老们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徒20:29)。一旦遇到豺狼的袭击,雇来的牧人,就把所有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只顾自己逃生。撒迦利亚指出,假牧人“不寻找分散的,不医治受伤的,不牧养强壮的”(亚11:16)。卡莱尔(Carlyle)的父亲,在一次谈话中引述人对假牧人的批评:艾克勒费钦(Ecclefechan)教会牧师和信徒发生争执,是最糟的争执──为了钱。卡莱尔的父亲站起来,很讽刺地说:“照雇工的索价如数照付,然后请他走路!”

耶稣说,为酬劳而工作的人,一心只想到钱;为爱而工作的人,一心只想到他所服事的人。耶稣是好牧人,他一心只想到羊群的安全;日后,他还为羊舍命,为羊成就救恩。

4)、值得注意的两点

此外,本段还有两点值得注意。耶稣说他是好牧人。希腊文的“好”字有两个写法。agathos单指一件事在道德质量方面的好;kalos则指全然迷人的好。耶稣是好牧人,所用的词是kalos,因此,我们发现他不但忠心、殷勤,而且好得使人入迷。有时候人们提到某人是一个好医生。他们不光指他的医术高明;也指着他的仁慈心怀,同情心和获得大众的友谊而言。耶稣是好牧人,他不但有能力,也有爱心。

其次,本段经文中的羊群,就是基督教会,它面临双重的危险。外面的攻击,来自豺狼、窃贼和强盗。内在的问题,则来自假牧人。教会的危机是双重的。不但时有外来的攻击;而且教会里面若出了腐败的领袖,不把牧养当作服事,只当作职业,也是一大悲剧。第二类的危机,比第一类更糟。因为牧人若是忠心良善,便能产生坚强的力量抵御外来的攻击;但是牧人若是一个毫无负担的雇工,则外来的仇敌就很容易渗透进来,破坏羊群。所以,教会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有一位像耶稣基督那样的牧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11:54: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6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