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制品”钻了“国标”空子
蜂蜜膏、蜂蜜脂、蜂蜜液、养颜蜜、养胃蜜……走进超市商店,蜂蜜制品品种能达到几十种。拿起其中一瓶,在配料表中,记者发现,除了蜂蜜、双歧因子外,还有一种主要成分是果葡糖浆。果葡糖浆是什么?记者请教了我市一位业内人士。“果葡糖浆其实就是糖稀,这种东西的进价只有2块多钱一公斤,和进价最少也10多块钱的蜂蜜比起来,价格低不少。”一语道破了天机。
据了解,2006年开始实施的《蜂蜜国家强制性标准》中明确了蜂蜜真实性要求: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它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按照这个标准,蜂蜜制品其实就是在蜂蜜中掺杂了其他物质的蜂蜜,“从目前市面上调查的情况看,蜂蜜制品这个称呼其实是钻了国家标准的空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市场上蜂蜜质量良莠不齐
去年8月,几位蜂蜜鉴别专家对我市蜂蜜市场进行了一次暗访。在一家大型超市,他们一共发现了74种蜂蜜或带有“蜂蜜”字样的蜂蜜制品。其中50 种是蜂蜜,执行蜂蜜国家标准,另外24种分别标着蜂蜜脂、蜂蜜膏、蜂蜜液等蜂蜜制品字样,这些蜂蜜制品后面的主要成分配料表中就赫然标着蜂蜜和果葡糖浆两样。而50种蜂蜜产品中,专家们随便抽查了槐花蜜,共有8种,从外观颜色和感官上判断,其中6种不是槐花蜜,另外两种经过鉴定是勾兑了大量颜色与槐花蜜接近的果葡糖浆。
造假手段“高明”,“国标”难辨
对于蜂产品的真伪判定,国家标准规定除几项理化指标外,还强调了感官的判定。现在的造假者手段相当“高明”,像果葡糖浆,在卫生及某些理化指标上,均优于蜂蜜,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时不仅能蒙混过关,且多项指标甚至优于纯正蜂蜜,但其成本十分低廉,对正规蜂蜜形成强烈冲击。“一些勾兑出来的蜂蜜是不符合《国标》的,就冠以蜂蜜制品的美名销售。”一位业内人士点出了蜂蜜制品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