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手比头高
【说地】
刚读完初中的孩子对生活、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讨厌日常的琐碎小事,父亲责备他“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可他嗤之以鼻,还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宏大理想……
父亲大声命令“把手举起来!”孩子无法理解,又感到父亲真可笑极了。但父亲还是严厉地这样要求,孩子被父亲的眼光所震慑,不由地举起手来。父亲说:“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永远比头高!这意味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紧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无所成。”
父亲一口气说出来的话,让孩子感到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开启了他的心智,暴露了他的浮躁与浅薄,孩子低下了头,但手依然高举着。
【谈天】
行动比思想更重要,行为能见证信心的真实,人不能“眼高手低”,不能“能说不能行”,不能只会做梦而不会做事!
【经文】雅2:26“……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7)一把椅子
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他每一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学院毕业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歌唱家。经过七年的失败与努力,他才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七年,他终于登上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能选一把椅子,十分形象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做任何事目标只能选择一个,这样才会凝聚人生全部合力,将其攻取。确定目标,只能走一条路,哪怕这条路崎岖坎坷或同行者寥寥,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我想,人生的信仰选择不也同理么?
【经文】申11:16“你们要谨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离正路,去侍奉敬拜别神。”
(268)勺海填洞
传说神学家奥古斯丁有一次为了如何从神学上把“三位一体”这个真理说清楚而绞尽脑汁,他在海边沙滩里散步,突然他发现有一个小孩正在用勺子从海里舀水,然后把水倒在海边沙滩上所挖的一个小洞里。小孩子十分专注,奥氏就走近问他:
“你在做什么?我简直感到你很可笑!”
孩子说:“我想把整个大海的水舀进这个洞里。”奥氏开怀大笑,说:“你真是天下第一笨蛋,这怎么可能呢?回家吧!”
谁知那小孩子站起来指着奥氏的头说:“看看你的头,比我的洞还小,而神的存在和奇妙,凭你的有限思维就能装得下他广阔无垠的知识?”
就在奥氏心神未定时,小孩突然不见了。忽然,奥氏感到自己明白了什么……
有限者去探讨无限者,必然是受到限制的,受造者去揣摩造物主同样会是捉襟见肘的。因此,我们就当谦卑自己。
【经文】伯37:23“论到全能者,我们不能测度……”
(269)“今日不宜”
一位十分迷信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先要去翻一翻黄历。
一天,他有急事,出门之前,他当然仍要去看一下黄历。谁知黄历说:“今日不宜出门。”但他确实非要出门不可,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巧计——翻墙出去。他攀上土墙,正要往下跳时,土墙因年久失修而塌了下来,更不幸的是,土墙把他压在下面,疼得他哇哇直叫。闻风赶来的家人准备救人,可他执意叫人把黄历拿来,一看:“今日不宜动土。”于是,他连喊:“别动,别动土……”
迷信于命运,对生活会充满诸多恐惧。基督徒不再相信命运,而是让主耶稣坐在生命的宝座上,使一切事情变得和谐平安。
【经文】西2:20-21“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
(270)农夫与青蛙
一个城里人刚在乡村买了一块农地,盖了一座别墅。几天后,他问当地餐馆是否有意收购青蛙?餐馆对这项交易很感兴趣,于是问起青蛙来源,这人信心十足地保证:“我家池塘里有很多青蛙,产量非常充足。”
餐馆同意先订购两百只。过了几天,这人一脸尴尬地回到这家餐馆说:“对不起,我搞错了,原来以为池塘里有无数只青蛙,事实并非如此。”他手里提着两只细又瘦的青蛙,歉意地说:“所有的蛙声都是这两个家伙制造的,我真的不晓得,两只小青蛙竟然可以吵得天翻地覆!”
少数人的牢骚常常造成多数人的错觉,一个本来和谐的教会团体里只要有一、二个人惹事生非,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当蛙鸣很大声时,先不要灰心。或许这只是一小撮人的干扰,别忘了,还有一大群默默无声的人在背后支持哩!当我们遭遇一些人无情的打击和批评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否心情会好一些?
【经文】*提后2:23-25“要弃绝那种愚拙无知的辩论;你知道这种辩论往往会引起争吵。主的仆人不可争吵;他应该和气待人,殷勤善导,处处忍耐,用温柔规劝敌对的人。也许上帝会给他们悔改的机会,使他们认识真理。”
(271)修道院的猫
一所修道院中,养了一只猫。每当修士坐下来晚祷时,这只猫就跑来干扰,所以院长嘱咐修士,在晚祷时一定要把猫拴起来,不准它乱跑。
这位院长过世之后,那只猫还是照例在晚祷时被拴着。这猫死后,又养了一只猫,好让它在晚祷时被拴于会堂。过了几世纪,这所修道院每次在进行晚祷时,都在旁边拴一只猫。有一位修士在撰写敬拜方面的学术论文时,还把一只猫在晚祷中的重要角色,大大地记上一笔。
常常只是当时的一个习惯或动作,到头来却成了一成不变的规矩和要求。再也不去思考“为什么如此”的大问题了,约定俗成,就常常不明白做这些事真正的原因,而是人云亦云或淹没在世俗的潮流里。这真是“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之后是习惯造成我们。”在信仰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不少啊。
【经文】可7:13“这就是你们承接人的遗传,废弃神的道,你们还做许多这样的事。
(272)两个修士
有两个年轻的修士同时进入一所修道院修道,两人过去都有抽烟的习惯。
为了能一解烟瘾,其中一位去问老院长:“能不能在祷告时抽烟?”结果此人当众被臭骂一顿回来。
过几天后,另一个修士也去问院长说:“可不可在抽烟的时候祷告?”这人居然被院长大大的夸奖一番,称赞他连抽烟的时候都想到要祷告。
前者善良却不灵巧,后者灵巧却具心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却不要只是逞口舌之勇,重要的是所行所言都能出于真诚。如果寻找口实为了辩护自己的罪过,那么往往会因那口实而使自己的罪过更深重。
【经文】*箴13:3“口舌谨慎,保存生命;信口开河,自招毁灭。”
(273)病态的夸耀
一位贫寒的青年为了使女友相信自己富裕,特安排一位朋友守候在餐馆,然后自己和女友好象很偶然地在餐馆相遇这位朋友。
吃饭时,男青年说:“昨天我在乡下自己一块小小田地里……”。“小田地?”朋友忙插嘴说:“那简直是富人的庄园!”
青年装作毫不在乎地继续说:“那里有我一间小屋……”
“小屋?简直是宫殿,一幢别墅呀!”朋友又插了一句。
“我叫女佣为我拿开水冲糖茶……”“糖茶?不就是人参茶么?”“我的感冒到今天终于治好了!”“感冒?明明是肺结核!”
女友此时起立说:“再见,我不愿嫁给一个有病的富翁!”
物质贫穷不算贫穷,心灵贫穷才是真正贫穷,身体疾病还有希望救治,心理病变比身体疾患更为可怕。
【经文】箴19:5“……吐出谎言的,终不能逃脱。”
(274)说话的艺术
某人为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特邀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迟迟没来。主人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三人中有一人听了很不高兴,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说我们是不该来的。好,告辞了!”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主人更急了,就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中有一个生气了:“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主人又急又恨,不知所措。
剩下的这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他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注意点。”谁知他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呀。”最后的这位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呀!莫名其妙。”说完,铁青着脸也走了。
有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三言两语就把人全得罪光了。在平日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过一些言语表达上的错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失足尚可挽回,失言无法补救。”(西班牙谚语)
【经文】*箴12:18“出言不慎如利剑伤人;言语明智如济世良药。”
(275)仲裁
有一个智者担任仲裁,为人解决纷争。当第一个人说完他的理由后,他对第一个说:“你说得对。”第二个人也说了自己的委屈,智者对第二个人说:“你说的也对。”
旁边有一个人听了很不服气地说:“你一点立场也没有,事情一定有对错,不是第一个对,就是第二个对,怎么可能两个都对?”
仲裁不急不忙地说:“你说的也对。”
有可能大家都对,站在不同的立场,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有些事情何必一定要计较出对错?确定对错之后,可能事情会处理得更糟。
【经文】提后2:14“……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4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