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收起左侧

推荐《圣灵的工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写好本书的2002年元月7日,有位忠心爱主事主的同工给我推荐了“囚焱”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恩典与真理”。兹摘录如下:“今天在中国教会中,出现了传统福音信仰的肢体与注重灵恩的肢体之间的纷争,也就是所谓的‘福音派’或‘基要派’与‘灵恩派’之争。福音派指责灵恩派,认为他们过于强调恩赐而不注重圣经真理。灵恩派则批评福音派,光讲道理而缺乏能力。

中国的基督徒大多数仍属于传统的福音派,对追求灵恩保持着慎重的态度。而事实上灵恩运动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中国教会。许多教会得到了复兴,也有一些地方产生了问题。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些现象,怎样认识灵恩与救恩的关系?福音派与灵恩派真的势不两立吗?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福音派不是与灵恩派相对立的,而是与自由派相对立的。福音派是对十九世纪盛行的理性至上、怀疑与否定圣经启示的自由主义神学的回应。福音派肯定圣经的权威,持守全部的福音信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强调基要信仰的‘基要主义’,即持守圣经无误、基督的神性、童贞女生子、基督的代赎、基督的复活与再来等基本教义的福音派,被人称为‘基要派’。

进入二十世纪中叶后,福音派的神学在不断扩展。除了持守基要真理以外,福音派在释经学、护教学、基督教伦理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越来越重视圣灵的作用,重视敬拜与赞美。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灵恩运动是福音派信仰实践的延续与发展。这一点从灵恩运动第三波的开始也可以作为佐证。从1982年起,在美国著名的福音派神学院——富勒神学院举办了《神迹与教会增长课程》,参加过此课程的各国学生将藉着圣灵的能力复兴教会的信息带到世界各地,掀起了灵恩运动的又一高潮。这一运动九十年代初传到了亚洲。

灵恩运动既是福音派信仰的一部分,也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因而对传统的福音派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福音派比较重视真理,在讲道与教导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而灵恩派比较重视恩典,在说方言、医治与释放等恩赐方面有不少追求。其实真理与恩典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耶稣基督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真理,而且有恩典。圣经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114)。主耶稣所做的工作也正是这两个方面:传福音是宣讲真理,医病赶鬼是彰显神的恩典。所以,恩典和真理不但不应该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恩典,没有属灵的恩赐,没有神迹奇事的印证,福音就会变成只是干巴巴的道理,使人能说不能行,教会不会复兴。如果没有真理,没有对圣经启示的全面认识,没有健全的教义,没有纯正的宣讲与教导,福音就会变成只是异能与神医,使人凭感觉去做,甚至不能分辨什么是圣灵,什么是邪灵,给教会带来混乱。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圣灵的工作,因为‘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徒217)。在我们这个时代,圣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烈地彰显出他的大能。因此,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经历圣灵的充满,具有说方言、医治与释放等方面的恩赐,使我们有能力与撒但进行属灵的争战。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主赐下超自然的能力与神迹奇事并不是为了要让我们炫耀,而是为了证实我们所传的道(可1620)。有些极端的灵恩派只讲灵恩不讲救恩,甚至认为圣经已经过时了,这是很危险的。

此外,我们也必须明白,属灵的恩赐不只是限于说方言和医病赶鬼,讲道与教导同样需要属灵的恩赐。使徒保罗曾列举了各种属灵的恩赐说:‘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有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林前128-10)。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圣经告诉我们,信心也是圣灵的恩赐,因为我们本来没有信心;爱也是恩赐,并且是‘更大的恩赐’(林前1231),因为爱是从上帝而来。美国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些灵恩团体,就特别注重基督徒的彼此相爱。

综上所述,今天中国教会中出现的‘福音派’与‘灵恩派’之争是没有必要的。传统福音信仰的肢体与注重灵恩的肢体之间不应该互相论断,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学习,从彼此的身上看到上帝给各人的恩典与真理,丰富自己。传统福音信仰的肢体应该‘切慕属灵的恩赐’ 和‘造就教会的恩赐’(林前1412),使自己的属灵生命更加进深。注重灵恩的肢体应该更多地学习圣经真理,‘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犹20),就可以使自己的信仰扎在更稳固的根基上,抵挡一切异端邪说。

愿主赐给我们合而为一的心,让耶稣基督的恩典与真理丰丰富富地彰显在中国教会。”

思考题

灵恩派的教会与福音派的教会有什么异同?应互相排斥还是接纳合作?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4、灵恩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事实上,灵恩运动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正在向趋于成熟发展。参与者和反对者的距离在逐渐地缩小,他们之间的界限也已经很模糊,而参与灵恩的同工之间也存在着不少分歧,我们已无法严格界定谁属于灵恩派,谁不属于灵恩派。

1)灵恩运动正面的影响。我们不可否认,灵恩运动在教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正面的影响:

第一、重视圣灵及圣灵的恩赐。葡萄园运动就象前二波的灵恩运动一样,十分重视圣灵的同在和彰显。与前二波不一样的是,没有特别鼓吹以说方言为记号的圣灵充满。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鼓励信徒寻求圣灵的同在,刻意地聆听圣灵的声音,并顺服他。在他们的聚会中,圣灵好象一位有实体的真神存在于他们中间,他们尊敬他,颂赞他,向他祷告,也聆听和顺服他的声音。他们仍然和其他传统教会一样,仍然是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基督徒生活。

哥伦比亚圣经学院的教务长舒蜜茨说:“我们可以不同意他们对圣灵洗和充满的每一观点,却仍然可以肯定一个重视圣灵工作对信徒生命的运动。”杨牧谷博士也说:“灵恩派可能至今未能提供一个叫人满意的圣灵论出来,但他们丰富又多元的圣灵经验,正是传统教会不应漠视的;不然的话,我们继续在圣灵经验近乎真空的‘安全地带’内做基督徒,也是没多大意思。”

我们不否认凡是追求灵恩的弟兄姊妹,是爱主的、热心的、敬虔的,他们唤起了今天的教会和信徒对圣灵及其恩赐的重视,一些被忽略的恩赐重新在一些教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唤起了我们问问自己:重生得救了没有?对教会中一些没有生命的基督徒,确有起死回生的果效。同时,也使我们能够重视圣灵的工作,圣灵也成为我们的敬拜对象。杨牧谷博士就说:“要信徒实践天国模式的生活和工作,圣灵的恩赐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为基督徒的工作就是把人从撒但的权势下夺取过来;而他生活的目标乃是建立基督的身体。”

第二、正视灵界的争战。在葡萄园运动的见证里,有与圣灵能力的接触,和与邪灵的争战,包括赶鬼。杨牧谷博士说:“不错,他们有些见证会引起人怀疑,由此引用及解释的圣经也很可能是错的;但他们过度地热心,甚至有时是沦于无智慧的肯定,不正反映出传统教会及信徒因为对灵界现象的无知而有的冷淡?甚至是自以为有智慧而加以否定?”

第三、重视装备信徒。葡萄园运动与前二波一样,不重视传统教会的教制,强调信徒人人皆祭司,把平信徒迅速装备、训练,然后差派他们工作。对内彼此服侍,对外为主作见证,透过医治赶鬼来让人经历圣灵的大能。参与灵恩运动的教会,基本上是教会总动员事奉。保罗对教会增长的异象,就是基督徒按着爱心的指示,彼此服事、支持和帮助,从而互相彰显基督。重视灵恩的信徒有很强的身份感,知道自己可以有份于建立神的国,可以被圣灵使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这种身份感正是一般传统教会的信徒所缺乏的,无论贫穷或富贵,有知识的还是目不识丁的。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全身心投入敬拜。基督徒的敬拜是对上帝最重要的事奉,耶稣曾指出敬拜神的地方既不在耶路撒冷,也不在基利心山,而是“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神是个灵”(约423-24)。“用心灵”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在圣灵里”。我们自己的心灵,不能象圣灵那样合乎神的本性,唯有圣灵知道神的心意。因此,我们需要向圣灵敞开心门,让他帮助我们敬拜父神,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敬拜神的人。

初代教会中,有一些犹太弟兄们正教导腓立比那些外邦的新信徒许多犹太的传统、割礼和宗教的外貌时,使徒保罗劝诫他们说:“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腓33)。

当传统教会的事奉变得越来越理性,崇拜的仪式越来越形式化时,灵恩运动将一套全新的敬拜模式带入教会,透过活泼的敬拜,使人压抑的心灵得着释放。他们鼓励全人投入的敬拜,唱赞美诗的时间比讲道的时间长、诗歌的内容简单而达意。我们知道靠自己的方法,无法赞美主,荣耀主,我们期望在灵里歌唱,在灵里祷告,并期望圣灵赐下圣灵的恩赐(林前41526)。

我们正活在神复兴教会“属灵敬拜”及“赞美”的时代里,神切望我们在敬拜和赞美中归向他,圣灵要帮助我们归向他,并且使我们在敬拜里得着更多的自由。如此,我们就能真正用心灵和诚实来拜神。当年,使徒保罗给予那正趋向“形式化敬拜”的以弗所教会的劝诫,也完全适用于今天的我们:“不要醉酒……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弗518-21)。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刻博士认为:“在他们的聚会中,人人投入敬拜,正如我们提过,灵恩派强调所有基督徒必须亲自积极参与教会的崇拜,他们不必都在聚会中讲话(虽然这种参与形式若有条理地进行,并能带来帮助,是值得推许的),却主要是藉着向神敞开他们的心灵,同时尝试体会教会透过歌颂、祈求和从圣经上学习得来的有关神的真实。有些人看崇拜有如一场供人观赏的表演,台上有几个表演者(牧者和献唱者),台下(教会的座位上)有一班或多或少表示赞赏的观众。灵恩派信徒是非常痛恨这种观念的。事实上,所有信徒也应该如此。毫无疑问,在集体敬拜里,每一个人,包括领导的和被领导的,都应该活跃地向神高举他们的心灵和心智,倘若一些动作,例如向天仰望和高举双手等,可以帮助会众达到这个目的,不应被阻止。他们的情感得以表达。在每个人的构造里,都有一种情感要素,需要透过真诚欣赏并接纳别人的爱表达出来,不论是朋友之谊、夫妇之情,或者是在基督里对神的爱。灵恩派了解这一点,他们在集体敬拜中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感上的投入,就是为了满足人这方面的需要。至少在以英语沟通的地方,为了敬拜的庄重和秩序,也许亦为了赢得社会人士的敬重,僵硬死板的形式已成为敬拜中表达尊崇的传统方法,任何违反这准则的,都会立刻受人猜疑。可是,灵恩派之所以公然显露感情,并不是由于他们缺少对神的敬畏,反而是因为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他基督徒充满快乐的爱。若有任何人象我一样曾经参加灵恩派的聚会,分享他们会众间圣洁的拥抱,又或者见过灵恩派主教在教会里跳舞,都会知道这一点。即使灵恩派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变成公式化的表现,但呆若木鸡的身体、严肃若定的面容,也同样可以容易变成冰冷的、无情的形式主义。在这两者之间,你可以作出选择,但依据圣经标准来看,无疑杂乱无章而活力充沛的表现,以及在神里爱和喜乐的涌流,总比划一的僵死好。一只活着的狗,怎样说都比一只死了的狮子强(参传94)。”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香港的一位同工却提出了另外的观点,他说:“敬拜的更新——感性敬拜、赞美争战‘得全城’的布道策略不单是个别信徒要成圣,作好准备;这也是末世教会的责任。教会当如何预备自己迎接争战?结果引来另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由灵恩运动带动的动感和情感的敬拜。这些敬拜的新模样与传统教会静态的敬拜做成强烈的对比,不少传统教会的年青人十分向往活泼及有动感的敬拜,也做成他们与传统教会间的矛盾。这样动感的敬拜,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接受圣灵的工作是外显性,圣灵也是一位动感、活泼的灵,人在圣灵感动下,很自然有动感和情感的表现。人在敬拜中从被动(受程序的限制)转为主动,必然更投入敬拜,更享受敬拜。除了灵恩式的敬拜外,不少香港教会也开始思想敬拜的更新,例如,可按教会接受的程度,容许不同的比例的动感元素加入传统敬拜的礼仪中;对青少年人和慕道者,可以用较为他们接受的‘寻道者崇拜’(seeker sensitive service),以适切他们的文化和迎合他们的感受。其实,不同的文化和处境自然有不同敬拜的模式。非洲信徒在动感的文化下必须有较动感的敬拜;中国内地的家庭教会必不能大跳大唱的敬拜。其实,教会敬拜的更新不在乎什么形式,乃在乎敬拜者是否好好准备自己的生命向至高者发出心灵的回响。正如耶稣教导撒玛利亚妇人,那真正敬拜的是以心灵和诚实(以灵和真实)。人向往灵恩式的敬拜是因为享受敬拜的气氛,还是以心灵诚实来敬拜神?我们要知道敬拜的目的和主角是至高神,而非人。在敬拜中,人的敬拜、赞美、感恩、默想等乃是让至高神得着‘享受’,如果在敬拜中只顾个人的感受是否得着释放和享受,这样的敬拜很易误入以人为中心的歧路,而非以神为中心的敬拜。

另一方面,不少灵恩教会认为敬拜和赞美是一项争战的职事,在敬拜和赞美中,也同时是一次灵界权力的接触。灵恩的推动者认为在一些针对教会音乐和敬拜的研究中,显示神已逐渐复兴敬拜的不同层面。他借着音乐和敬拜,来推动每一个运动。个人在敬拜中向撒但宣告他在信徒身上的作为是失败的,这种属灵的对抗使灵命得更新,同时也宣告撒但在教会、在城市、在世界的作为必然失败。他们认为:‘争战的赞美’的确是神赐给教会一项极好、且有效的攻击武器,可用来对抗邪术、撒但崇拜、异端、新世纪运动等浪潮。

究竟,敬拜、赞美的目的是为了争战,还是将荣耀归给神?他们常引用沙法面对敌人攻击时,就以敬拜、赞美的队伍摆列在军队前,结果耶和华就派伏兵击杀那来攻击犹大的敌人。(代下20:)骤眼看来,是赞美使敌人失败;但经文清楚说明‘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15节)犹大国利未人的诗班是因信心而赞美神,而不是以赞美作为攻击的武器。敬拜、赞美的唯一目的就是将荣耀、颂赞归给全能者,而不是以功能作为目的。”(启4-5:)(《浅析灵恩运动新趋势》黎锡华牧师著)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慕皑博士也提出了与罗牧师相同的观点,他说:“第三波和其它的灵恩派一样,非常重视在敬拜和团契生活上寻求与神与人更加亲密,让信徒在诗歌、祷告和信息中感受到神的同在,并圣灵的感动是非常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的。但这种与基督亲密的聚会,也不是没有叫人忧虑的地方,这种聚会容易叫依靠追求感觉,而不是追求神自己,落在一种属灵的享乐主义之中,而且这种与基督亲密的聚会,也容易使人在敬拜中失去对神的威严和可畏,就如一位对今天属灵操练运动甚有洞察力的作者所指出:‘有一种属灵的操练,强调一种与神过分的亲密,近期所强调的感受、团契和彼此的认识,如能在常理的限制下发展,确有其优点,但当被用来定义基督徒与神的关系时,却嫌流于偏激。突然间,神不再是以色列的圣者,他只是以色列的(按:原文如此),他不再是一位可以流露愤怒和施行审判的神,他只是我们的知己、朋友、手足;当你需要人爱你时,他在那里;当你孤单寂寞时,他在那里;当你需要一位朋友时,他愿随时为你效劳。这些观念,虽有多少真理成分在内,但却在很多福音派的音乐、诗词和其它产品中被滥用。这些过分煽情的作品近乎亵渎。当一群歌手在台上到处扭动身体,用呻吟的声调哼出一些情意绵绵,有关父神、神子和圣灵的诗歌,加上听众又大声鼓掌、手舞足蹈,此情此景,令人不免觉得我们的宗教已沦为一种低级的商业性娱乐;在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再没有威荣和尊贵的存在,他不再是一位我们向他低头下拜的君王,而是一位我们要用一些俗不可耐的语言和贱价的符号来安抚的少年,这种与神亲密的认识,并不是适切时代,而是失去了我们对神应有的敬畏和尊重。”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重视祷告热心传道。灵恩派的教会强调有需要培养热切、恒常、全心全意的祷告习惯。他们知道,如一首圣诗写道:“祷告是基督徒必需的呼吸,是基督徒天然的空气”,因此他们努力祷告。在韩国最大的纯福音中央教会,他们有最大的祷告山。他们关心如何与人分享基督,随时准备向人见证自己如何经历基督,即使他们的见证换来冷淡的反应,他们也绝不气馁;这些都堪作其它宗派教会的模范榜样。平信徒在传扬福音上所作的见证,至此已十分难得,很难再多作要求了。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他们坚持每个信徒积极事奉就是教会成长的必经之途;他们认为如果讲道内容抽离了彼此有意义的服事,那么单靠讲道是不可能使教会日趋成熟的;他们经常极力主张所有基督徒必须寻求并使用彼此服事的能力,不论是爱心的言语、爱心的行动、爱心的关怀或爱心的祷告。他们看平信徒的被动是使教会衰弱的疾病,所以宁可冒着分散事奉所带来的危机和问题,也必须首先竭力治理这疾病。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慷慨的奉献。我们不能否认,今天的传统教会的信徒在奉献上远远不及灵恩派的教会。巴刻博士说:“当福音触着人的钱袋时,就可知道圣灵确在他们的生命里工作;我们很难找到实际的统计数字,但毫无疑问,灵恩派教徒不惜牺牲的捐献,是别处望尘莫及的现实。……他们随时准备付出,甚至甘愿受损,仍把这付出的经验视为一种权利。在这方面,灵恩派同样叫其他大部分基督徒感到羞愧。”

虽然灵恩运动给教会带来了许许多多负面的影响,有些作法出现了偏差,不符合圣经。但他们对教会正面的工作的推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杨牧谷博士就认为:“就如我们多次提出的,若有什么教派及运动兴起,他们强调的,常常就是教会历久忽略的。那么无论他们强调的是多么不完全(正如教派与运动是因传统教会的不完全而兴起),我们都应该谦卑下来,先认识他们的强处,反省自己的不逮,然后再指出他们偏颇的地方,目的不是要打击对方,乃是在学习别人的长处时能避免错误,教会才能有进步,教会尊贵的护教工作才不会沦为下流的骂战。”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慕皑牧师认为:“灵恩运动的出发点都是一种属灵的复原主义,目的是帮助教会能够回到四福音和使徒行传时代的属灵境况里,寻求好象初期教会一样,透过神迹奇事和其它超自然的恩赐去经历神的大能。基本的假设,就是初期教会是一间满有能力的兴旺教会,其原因就在于神迹奇事,而今天教会冷淡,缺乏能力,就因为没有神迹奇事,故此必须效法初期教会对神迹奇事的追求。这种复原主义有两个基本的错误……值得留意的,第三波是一个在演变中的运动,而且他们在信仰和行动上的改变,从福音派的角度而言,是朝好的一方面改变;例如,有人攻击温约翰的《权能布道》一书里没有提及十字架和救赎的信息,他接受外界的批评,在1991年出版的power points一书中(按:原文如此)就插了一些这方面的讨论,他们也开始承认在他们中间的神迹与四福音和使徒行传中的神迹不一样,他们的神迹乃属于哥林多前书十二章中的神迹,对他们中间的先知又加以很多的约束和信仰上的限制,这也是极明智之举,因为旧约先知的验证主要在于他的信仰和教导的真理。……历史上有不少例子给我们看见,一个运动在信仰上有了偏差,若不留意更正,到了第二代便演变成为异端,第二、三世纪的孟他努主义便是一个例子。……

作为一个富争论性、对教会的影响又深远的运动,我们必须按真理指出此运动的一些流弊和偏差的地方,但这是不足够的,更重要的是提供一条合乎圣经的教会增长(质和量)路线,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告诉灵恩派的朋友,他们走错了路,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告诉他们哪一条才是正路。

今天灵恩运动所追求的,无非是教会的更新和复兴,如果灵浸和神迹奇事并非真正教会更新的途径,我们必须从圣经寻求真正的答案,深信这答案就在基督给教会的大使命中可以得着,这使命所带来的是一条教会长久兴旺的路线,教会更新以后会再消沉,但如果教会能维持长久的兴旺,便不需要更新(这在实际的情况里是不可能的,但却是一个理想,我们要努力去追求达到这目标,就如主耶稣所教导我们要追求完全象天父完全一样)。但在大使命中,主的应许是当我们遵行他为教会预备的使命时,他便与教会同在,一间有主同在的教会是一间有能力和兴旺的教会,就如使徒行传中的教会,因遵行基督的大使命而兴旺。

大使命的重点在于‘使人作门徒’,而这领人归主的方法,主要是借教导主所吩咐的一切话;在主所颁布的使命中,主所强调的是以神的真道带领人归主,并以真理培育信徒;可见在主的心目中,教会质和量的增长都有赖圣灵借神的话在人的生命产生作用,因此,使徒行传中的使徒宣称,他们应该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给怀恩的信》中说:“灵恩派有一些优点一直是比较明显的,如重视圣灵恩赐、思想积极、重视祷告、强调信心等,这些方面相信是他成功的原因。神的能力与信心密不可分。按照神的律,人若有信心,除非受别的因素所抵制,否则神的能力是应该要彰显的”。

就以上所提到的优点,有的同工认为,这些优点也不是灵恩派的教会所独有的,现在在海外的福音派教会,有很大一部分不但注重祷告,也注重差传的工作,也有很好的奉献,许多教会也采用活泼的敬拜方式。

思考题

1、 你如何看待灵恩运动带给教会正面的影响?

2、 灵恩派的教会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传统教会学习?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