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收起左侧

推荐《圣灵的工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7、从神赐给的信心中接受神的旨意

神引导人的方式、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因人、因事、因时不同而随着改变。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越来越不凭着眼见,只凭信心引导,“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

这是新约信徒行事的总原则,也是圣灵引导我们的方向。怎样凭信心而不凭眼见呢?不是越来越不倚靠看得见的兆头和奇事。保罗说,犹太人是求神迹,希腊人是要智慧,我们则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十字架道路的起点是信心(不是眼见的神迹),十字架道路的继续也是信心。所以,圣灵的引导,从古至今有这样的趋势,就是凭着信靠神的话而生活行事。也就是说,现今圣灵所用的最普遍的方法,是借圣经的真理。

在这里我仍要举关于神呼召我们做传道的例子。“我想奉献为神工作,我如何才能明白神呼召我去做传道呢?”这是我经常遇到信徒中的问题。而就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讲的就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行是好。我不妨引用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院长周永健博士的话作一解答。他的论述正显明了一个基督徒的信心是何等的重要。

他说:“有许多人强调说,你们必须清楚神的呼召,才可奉献自己。这样的讲法是正确的。问题却是怎样才算清楚蒙召呢?有人以为必须有特别的经历,结果一直在等,拖延时日。可惜的是,不少人根本对清楚蒙召没有确实定义,只是在等候一些连自己也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在这个提醒的背后,有着很好的用意,就是不可随便妄动、自告奋勇地去事奉神。但也造成了一种恐惧:如果神没有呼召我,而我又走上了奉献之路,那岂非走错了路?日后倒退时,岂不是更羞辱神么?最好是有了确据,才走上第一步。

不过,在主里的确据并非一些事物,而是信心。我们必须相信神的引导是没有错误的;我们必须相信神鉴察我们的心,他尊重我们的心志。信心是献身传道者一生必需具备的条件,在开始踏上这道路时,信心已经需要走在前头了。呼召的确据,如果是一些证明的话,只能在我们走上奉献之路后,才能体验;它不是献身的原因,而是产生的结果。只有在全职事奉中的人,才能作见证说:我不后悔选上了这条路(其实是神拣选他)。所以,我们接触到神的呼召,就当自我省察,把自己献在祭坛上。如果心中感到有莫名的催迫、持久的感动,并具有事奉的恩赐,渴慕传道的工作,喜爱神的话语,又得主内肢体、长者赞同,就当靠着信心交托,走上全职事奉的道路。这样才能清楚肯定神的呼召”。



(本小节无思考题)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8、从初期教会看圣灵对使徒的引导

我仍然以《使徒行传》中的彼得和保罗为例。《使徒行传》是以主耶稣借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开始的。这卷书是以两个使徒为中心的:一个是彼得,一个是保罗。在此,我们想分析两件具体的事例,来看看圣灵是如何带领、指导教会前行的。

第一、就是关于犹太人的使徒彼得的宣教工作。第十章记载的事情我就不在此重述(徒101-23)。对于一个谨守摩西律法的彼得来说,圣灵使用异象、声音,这种强而震撼的方式感动彼得,使他作为第一个前往外邦之地传福音的使徒,开启了拯救外邦人之门。彼得见证说:“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1117-18)。

这件事,实际上是早期教会向主的大使命所迈出的决定性一步。从此,福音不仅显明给犹太人,也照亮了外邦世界,以致当保罗开始作宣教旅行的时候,神的道就势如破竹地被传扬开来。这里明显地告诉我们,这是超越人心思意念的圣灵的工作。

第二、就是关于外邦人的使徒保罗的宣教工作。虽然《徒》166-10节是一小段不显眼儿的经文,但正是这一小段经文中所记载的事,决定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直到今日。

当保罗在进行第二次旅行布道时,他从路司得收了提摩太,准备前去亚西亚,但是圣灵亲自拦阻,他们就到弗吕家、加拉太一带的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正想过到庇推尼去,圣灵又再次拦阻,保罗一行只好下到特罗亚。在夜间保罗又看见异象,便随异象的指示前往马其顿,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在这里,圣灵两次拦阻了保罗宣教的方向,特别是马其顿的呼声使保罗彻底放弃进入亚洲的宣教计划而挥师欧洲,使欧洲大陆成为除了巴勒斯坦地区之外,第一块被福音之火燃烧的地方。我们在以后的教会历史中,看到圣灵的计划高瞻远瞩。上帝不仅祝福欧洲这块土地,而且还使用一个富强的欧洲将福音传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西方仍然被视为基督教发展的根据地。

我们从保罗这个转变过程中所学到的,不光是早期使徒对圣灵带领的顺服,更重要的是,看到圣灵如何直接参与,并带领了教会的发展方向,亲自介入到普世宣教之中,成为教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有些启示。

此外,在安提阿教会,圣灵对属灵领袖的引导,是非常明确的(徒131-4)。他们当中有先知和教师,他们是帮助信徒灵性和使教会增长的人,而且常为自己和教会属灵的需要警醒不倦。就在他们照常聚会和禁食祈祷的时候,圣灵向他们说话了(大概是借着某人说预言)。圣灵吩咐他们:要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出去,完成神早已呼召他们的工作。于是,他们再一次禁食祷告,就打发他们去了。这段经文的第四节强调,他们是被圣灵差遣的。教会众领袖在他们二人头上按手,借此鼓励他们的信心,这表示教会继续在祷告和其它方面的支持。虽然如此,教会的众领袖并没有告诉他们到何处地方去,因为后来圣灵亲自指示他们到西流基去,再后到居比路。


(本小节无思考题)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9、神不一定用超自然的方法启示引导

神今天用什么方法引导我们呢?人总是想用直觉明白神的旨意,就象亚兰王的元帅乃缦,他求以利沙医治他的大麻风时,以为先知会“出来……站着求告耶和华,……在患处以上摇手,……”(王下511)。许多人以为圣灵的引导正象乃缦那样,自己定出一种方式,且要看见、听见先知在为他祷告,又要感觉到先知的手按在他的患处摇手,然后才满意。其实,这种可以眼见、触摸、感觉到的经历,只属于圣灵最初的引导,并非圣灵引导的最高经历。

有些基督徒有些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总是盼望神给他可见、可觉的指引。比如晚上得一个异梦或异象,或是听到明确的声音对他说话。神在他的启示还没完全赐下以前,神会用这一类的方法,所以旧约中有比较多的这类引导和记载。但新约时代,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准则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所以主耶稣对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这并不是说,神现在绝对不用眼见或超自然的方法,但“凭信心”的原则是圣灵引导的正常途径。眼见的经历却是特殊需要才使用的。

在此,我想仍然引用保罗的经历。在保罗传道的事奉里,有几次被神拦阻,那是他听见神的说话还是以其它的方式。我不想妄自下结论,我只想引用被西方教会誉为解经王子的坎伯·摩根的话,他说:

“保罗因圣灵的拦阻不能传道。他打算往亚西亚讲道,却受到阻止,圣灵禁止他去。因此他转向另一个方向,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那是他在加拉太事工的发端。加拉太书四章记载了他如何第一次到那里讲道: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路加说圣灵禁止保罗在亚西亚传道,他就往加拉太去。保罗说,他第一次去加拉太,是因身体有病。我们知道,保罗写加拉太书,是针对那个地方的人写的,内容比较偏重于个人和地方性。路加这里的记载,是从圣灵的管理和驱策出发。我们不必一定想,保罗是听到了圣灵禁止他的声音。那不是神引领人的方法。有些当时发生的小事,例如争执、生病等,都可能促使他调转方向,或许只是为了安静休息,而得以使他在加拉太讲道。

不久之后他们再度起程。他们渴望去庇推尼传道。然而,他们的计划搁浅了,不是受阻于圣灵,而是耶稣的灵。那不是指另一个灵,而是指圣灵的另一种形式。……照保罗看来,往西行的漫长旅行似乎毫无价值。北方才吸引他,庇推尼和散居各处的支派都在那里。他渴望向他们他们传道,但他不能去。于是他被驱往西走,直到特罗亚。在那里他看见了马其顿人的异象,路加也从那里加入了他的同工行列。……有时候,我不禁想,路加会不会就是那个马其顿人?是不是他前来找保罗,请保罗过去? 我并不否定保罗看见的异象。彼得曾见异象,然后他就见到真实的人。或许保罗在特罗亚时,于夜间见到异象,然后路加这真实的人就来见他。如今,整趟行程得到了解释。新的门打开了。……他打算出发时,与巴拿巴起了争论,巴拿巴离他而去。他在路司得遇见提摩太之后,渴望去亚西亚传道,但他却患病,无法成行。他不得不调整行程,往加拉太去。后来他又回来。他心中有许多问题无法解答。横阻在前面的尽是艰难、困惑、黑暗。那时他渴望去庇推尼,但他不得不往西行;他带着一腔困惑前去。然后是马其顿人的异象。他日后和路加谈起这事,路加就记录下来;保罗说他当时并不明白。……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再留意,有关圣灵的引领和催促,是在极艰难的情况下宣告的,因为这些指引和他们的意愿背道而驰。这里可以看出人生的写照。一个人回顾过往的岁月,也许会说,在某某时刻我曾计划这么作,但环境不允许。然而保罗一行却说,圣灵不许可。有一次我非常想去北部参加一项事奉,但我未能成行,因为有一些事拦阻我。但保罗他们这些人说,是耶稣的灵禁止我们按已意行事。

这个故事最高的价值在于,它启示了一个事实:即使我们看不见圣灵引领的方法,他仍在引领我们。我们唯一当避免的是,企图去解释这个方法,因为这方法实际上是隐藏的。

我们能明白这方法多少?我们只需知道,圣灵有时不将他引领的方法启示给我们。在保罗与巴拿巴分手的事上,圣灵也居掌管地位。结果如何?分手导致了两个宣教士团体的产生,他们分别作工,重访各教会,将福音传向更遥远之处。圣灵透过保罗的疾病引导他,使他不得不改变行程。……圣灵的引导不总是藉着如火焰的异象,或对着人的耳朵发出清晰的指示;而是藉着环境,藉着平凡的事物、艰难的事、黑暗的事、失望的事。圣灵指示、塑造、铺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道路”(徒166-7)。

霍斯理博士说:“被圣灵引导的意义,远比享受他所赐的自由、胆量、胜利更深远。在这一切上,并不是自私的自由或自我放纵的意思。相反的,凡被圣灵呼召、被圣灵引导的人都知道,他们不但被圣灵释放了,而且在意志上成为圣灵的仆役,凡事照他的旨意行,接受他的约束。他们接受圣灵为他们所限定的范围。他们留意到圣灵时刻鉴察他们,也能领悟到圣灵知道自己要作的事,为了他所预定的目的,约束自己的仆人是必要的。”

(本小节无思考题)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9-21 09:56: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10、小结

明白神的旨意,乃至遵行神的旨意,是一个基督徒一生的追求。我们往往说,要听神那微小的声音,什么是神微小的声音?神真的会亲自给人讲话吗?我个人的理解:神现在一般不会采取对着你耳边讲话的方式启示他的旨意。明白神的旨意,除了我上面列举的几点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读圣经,神会借着他自己的话叫我们明白他的旨意。

宣信博士说:“当我们按着常理或圣经的教导,就可以叫事情变得清楚明白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权利再要求神赐下特殊的启示,来说明他的旨意,例如:要神给我们直接的信息,看看早上是否要起床、是否要吃日常应该吃的东西、是否要办理日常事务、或是否要待人和睦有礼、爱人如已……。要知道这一切事情,圣灵早已告诉我们了。因此,要神每一次赐下新的启示,可说是甚为不敬的行为。”

在此,我仍然讲我自己的经历。那是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件相当大的困难,以至于我的心灵相当压抑,情绪非常低落,不得释放。我迫切祷告,求神向我显明他自己的旨意。就在极为困难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在我的心灵里有一个强大的力量,不断吟唱《赞美诗》263首的副歌:“一生一世只管靠主,不用惧怕,主无错误,虽无多事还不甚明,主意尽美可以安心。”过去我对这首《赞美诗》不太熟悉,只是在神学院读书早祷的时候跟着唱过几遍,也还不能背过,甚至音调也不是那么标准。但就是这样,神却借着这段诗歌安慰我,而且是不断地在我心里吟唱,反复地唱,那个声音相当强烈,没有任何力量阻挡。什么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神微小的声音”?我认为,这就是神的微小的声音,我们不要把某件事讲得神乎其神,让人摸不着头脑,进而高抬自己,这是竭力当避免的。


(本小节无思考题)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章 结论

对圣灵认识的课题到现在就结束了,我们知道圣经是圣灵所默示的,要想正确理解神的话语,还必须求圣灵引导我们进入他真理的深处。我们相信神的启示,相信圣灵的引领,但我们必须清楚分辨真理的启示和生活上的引领之间的区别,今天的教会不可能再有真理的启示(加添圣经的内容),但生活上的带领,是经常发生的。

今天的教会在教导信徒的属灵操练方面,应当帮助他们在生活的大小事情上经历神的同在,借药物的医治经历神的恩典,如同借神迹医治经历神的怜悯一样。过分强调神迹,容易导致信徒只在独特而少有的神迹上看见神,而不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运作中经历神的真实。

有些弟兄姊妹,特别是灵恩第三波的弟兄姊妹们把神迹看得太狭窄,就如巴刻博士反复指出的,在日常生活中,神在环境上的安排也是神迹,例如主耶稣叫彼得去钓鱼,在鱼的口中取出足够的银钱交纳丁税,这种神的护理所产生的神迹,相信信徒常有经历。而且,神直接医治人的神迹,在非灵恩运动的教会中也常常发生,只是很多神迹没有被渲染和高举而已。

在此再次强调,我们认同神迹奇事在教会的发生,我们看见也亲身经历一些神迹奇事,但对于历次灵恩运动中所出现的以“神医、预言、知识言语、圣灵击倒、方言”等为号召,又以这些超自然恩赐作为教会复兴和得能力的明证的,都偏离了圣经为教会所厘定的正确路线;因为教会必须以基督为中心,而不是以神迹为中心,圣灵的角色乃是为基督作见证和荣耀基督(约15261614),当一个教会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神迹奇事上时,便偏离了神为教会所安排的路线。

今天神所命定用以叫教会在质和量都增长的,主要是他的真道而不是神迹,真道使生命成长往往是渐进的,没有其它任何捷径可走。张慕皑博士说的好:“我们必须坚持,符合真理比‘成功’更为重要,虽然我们可以走另一极端而满足于一种没有生气的正统信仰,但这也是同样的可怜。圣灵是真理的圣灵,他要借他所默示的圣经叫人得生命,同样也是这道叫人生命得以成长,任何削弱神真道的运动都是充满危机的。

……第三波运动的主要代表温约翰认为,一些沉溺性的行为,比如情欲、自渎、同性恋和说谎等都是邪灵的作为所产生的,甚至一些情绪上的软弱,如情绪上的低落、发脾气和不能原谅人等,都很可能需要赶鬼的释放祷告。

这种种问题,一般人会认为是生理上的问题或环境所影响而产生的,例如同性恋方面,近代的专家大部分认为是后天的因素所形成的,脾气方面,可能是性格的问题,也可能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如果不清楚分辨,便随便进行赶鬼的释放祷告,可能延误了就医的机会,也很容易对病人的心理构成重大损害,特别在处理儿童方面的问题更需要小心。我们同意有邪灵侵扰和鬼附的情况,只是要求小心分辨而已。”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主的仆人这样说:“如果有一个信徒遇见一些困难不易解决的事,他不知道当怎样行,他为此祈祷了好几次,有一天他作了一个异梦,从这异梦中他得了清楚的指导,而且这种指导也是很合乎经训的;他来告诉我这件事,我愿意与他一同跪下感谢神。如果一个信徒遭遇极大的苦难和逼迫,甚至将要为道舍命;他在这时不免惧怕丧胆,将要跌倒;在这时他见了异象,看见主的使者站在他的旁边,安慰他、坚固他,以致他因此大得力量;我听见这件事,我愿意与他一同喜乐,一同感恩。如果一个传福音的人到了一个言语不通的地方,遇见了一些人,他不懂他们的话,他们也不懂他的话,但他忽然被圣灵引导,用他平时不会说的方言讲了一篇道,那些听道的人有许多大受感动,有人来告诉我这件事,我要说:哈利路亚,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如果有一个信徒患了重病,他藉着病受了大造就,他清楚知道神要使他痊愈,他拒绝家人为他请医生,他不肯再服药,他藉着祈祷很奇妙地得了医治,他对我作这段见证,我真喜欢听他述说神在他身上所作的事。

但如果一个信徒开口就说他作过几次异梦,见过几次异象,被提过几次,仆倒过几次,他又怎样会说方言,怎样为人按手治病,在聚会中不讲圣经上的道理(或是只说几句),用极长的时间就是作这种见证,引起众人好奇的心,以致众人都羡慕这种经验,追求这种经验,将圣经中许多要紧的要道和神给他儿女们的训诲都轻忽不顾,我便要指斥这种做法不合圣经,我也要警告所认识的人防备这种危险。

使徒们诚然说过方言,见过异象,医过病,行过奇事,但我们展开使徒行传来细看他们所讲的道,或对不信的人传福音,或教导安慰信的人,我们从未看见他们象灵恩派的人那样说异梦,讲异象,告诉人说他们怎样会赶鬼,会医病,新约里二十一卷书信都是神藉着使徒们给教会的指导和训言。在这些书信里,使徒们将神的救恩、慈爱、大能、应许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工,和他现今在我们身上所行的事,信徒的地位、盼望、本分、工作,以及其它许多信徒应当明白、必须明白的真理,都一一写出来教导教会。我们未曾看见使徒在书信里怎样说梦、讲异象、作许多象灵恩派的传道人所作的见证,他们更未曾教训信徒追求这一类的经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讲了不少话论到说方言的事,他说他自己说方言比众人还多,但他并未劝勉教会追求说方言,反劝勉教会追求那最大最能造就教会的恩赐——作先知讲道。末了他说,‘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1439-40

拿保罗所讲的这一段话与灵恩派的传道人所讲不说方言便是没有圣灵、所以信徒必须说方言的那种道理互相比较一下,便看出二者有何等大的区别。你愿意随从哪一种教训呢?

罪人所极需听的是救恩的福音;信徒所极需听的是神的教训、应许、劝勉、责备等。这些决不是述异梦,讲异象,说方言等等的事所能代替的。将圣经中许多要紧的道理轻忽不顾,只注意这些事,这不但不能使人得着他们所需要的灵食,而且还会发生极多的危险。人的肉体能趁机作工,魔鬼的灵也能趁机作工。许多在圣道上没有根基的人会因此被绊倒,神的名会因此受羞辱。这并不是我的揣想,这些危险已经在许多地方发生了。”这两位神仆人的话,都值得我们深思!


(本小节无思考题)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灵恩运动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关于圣灵的各种运动此起彼伏,由此也引发了教会内部的许多争议。唐崇怀牧师认为:“教会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常为灵恩运动所困扰,推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灵恩的教导始于圣经。自初代教会孟他努主义潜进教会以来,灵恩的运动就不曾断绝过。但在历史的进展过程中,二十世纪初叶的五旬节教派和六十年代的灵恩风潮,却将灵恩运动推上了空前未有的高峰,加上韩国教会祷告山灵恩追求的影响,造成了一般传统教会对灵恩运动存着或观望、或防备,甚至敌意等不同的态度,所以灵恩运动近年来一直是教会中一项甚为棘手的讨论要题”。

近十多年来,海外教会的灵恩运动,特别第三波,即“葡萄园运动”,对国内教会多有波及,许多爱主的基督徒对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忧心重重,到底如何看待灵恩运动?是全盘否定、一概拒绝,还是主次分清,加以改进?

灵恩应该说是好的,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多的问题?今天研究教会历史的人都承认,灵恩运动已经与改教运动、重洗派、敬虔运动、福音觉醒运动,和其它奋兴运动相提并论;有人称灵恩运动为“第二次改教运动”。改教运动是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所推行的,将整个教会历史转至一个新的方向,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面临这些问题,如果回避,不及时纠正错误,问题会越积越多,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多。对此,必须引起我们教牧人员的足够重视,勇于面对这些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教会得到正常发展,使追求灵恩的弟兄姊妹不偏离圣经的真理。下面我们就从历史和圣经两方面去看一下灵恩运动的情况。



(本小节无思考题)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灵恩运动的历史过程及其演变

1、灵恩三波运动的过程

历史背景:灵恩运动现在分为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这种划分,最初是由美国加州福乐神学院的彼得·韦拿(Peter Wagner)所提出来的。所谓第一波,是指1901年开始的“五旬节运动”(注重圣灵充满、灵洗、讲方言),由美国肯萨斯州开始;第二波是指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兴起的“灵恩运动”(注重讲方言及圣灵充满),也称“新五旬节运动”,由南非及美国传开,在各地成立全备福音商人团契;第三波则是八十年代初的“葡萄园运动”,又称为“神迹奇事运动”或“权能布道运动”。而我们现在所指的灵恩运动,概指第一、二、三波各阶段的灵恩运动,而不是单是指第二波的灵恩运动。

1)什么叫灵恩呢?灵恩应该是属灵的恩赐,就如经上所记:“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已意分给保人的”(林前121-11)。首先我们得先为“灵恩”一词正名。实际上,把“灵恩”一词冠于教会的某一群基督徒并不正确。

斯托得博士就说:“我个人的看法是,我用这个词,是尊重爱用此一说法的人;但是我这样用,感到相当勉强,因为对我而言,这似乎会带来极大的误解。这样说,便意味着将‘灵恩’一词冠于教会中的某一群基督徒,而其实这词乃是指全教会而言。整个教会都是灵恩的团体。教会乃是基督的身体,其肢体各按所得着的恩赐来发挥功能。”

杨牧谷牧师也有相同的看法:“使徒行传亦告诉我们,圣灵是浇灌凡有血气的,凡于圣灵有份的,都与圣灵的恩赐有份,因此灵恩不是某一小撮的记号,是所有基督徒的记号,只要我们不把灵恩规限于超常的能力。到这里,我们可以总括前述的,来给灵恩一个神学定义:灵恩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出神对每一个信徒的呼召,为了完成他在群体中某个特别岗位,使他们有能力去完成特别的责任。就其意义而言,灵恩只是圣灵赐的恩典而已。”

美国国际神学院院长唐崇怀博士也说:“教会和信徒常为‘灵恩’的事困惑,一般教会将灵恩和灵恩派混为一谈,不是拒绝灵恩就是完全接受灵恩。拒绝的理由很简单:教会既然有了圣灵,圣灵的工作和恩赐是普及众人,为何要以灵恩将信徒予以区别,而造成人性的自大和分门别类,危害教会的秩序和原状。接受的理由也很简单:灵恩使人经历圣灵的同在、事奉有力量、带给教会新的景象和气氛、使信徒心灵火热、得着圣灵的充满。总之,各持圣经教训,彼此互不相容。”

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谈到:“顾名思义,灵恩派当然是特别注重灵恩的教派,但他所谓的灵恩却单是指圣灵充满而得的‘特别灵恩’。一般而言,他们是追求圣灵的充满而肯定灵恩的得着。所以严格来说,他们是将圣灵充满和灵恩视为一体、混为一谈。灵恩是圣灵充满的后果,包括了说方言、行神迹异能、讲预言、有先知讲道之能,是一种平信徒普及运动的表彰。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他们比较着重于感性的挑动和运作、体态性的崇拜和参与、借着外在的现象展示神的能力和作为、重祷告、祈求和赞美,并以造势性的方法将每一位与会的人推动参与圣工,因此他们也常被视为是一种平信徒总动员的教会性运动。

总括来说,圣灵充满重生命、重事奉但未必重工作、重事工。其实圣灵工作的重心应是为耶稣作见证,故‘道的传扬’和‘真理权柄的印证’应重于神迹和异能的表彰的终局成果,使人归向基督。而灵恩的赐予是本质上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活力,若将灵恩局限于某些恩赐,特别是那些显著恩赐,就会难免有信念狭窄和思想闭塞之嫌。”

在教会中,一提到“灵恩”,好象一种瘟疫,唯恐避之不及,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好象在教会当中是不应该有的,这是极端,也是不正常的现象。把“灵恩”一词冠于某一派也是不恰当的。


(本小节未完)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现在追求灵恩的弟兄姊妹所说的灵恩,却是指着五旬节时圣灵的工作说的。他们强调说,你虽然得救了,有了属灵的生命,但你的生命是软弱的,不冷不热的,在教会正象一个病夫。所以你必须追求五旬节的圣灵,让他充满你,复兴你,好叫你有如五旬节一样,满有灵恩,灵命刚强,带进教会大复兴。这样强调的弟兄姊妹,祈祷是大声的,许多时候流泪认罪,一切的表现非常情绪化。他们根据“无非是新酒灌满了”,便认为必须有“醉酒”的表现。因此,不但大声叫喊,哭号,也有人击手拍掌,顿足哭泣。参加追求灵恩的弟兄姊妹,非常注重神迹奇事的表现,并以现身说法,将自己所经历的奇事说出,使许多听讲的人被吸引。

我认为这些弟兄姊妹追求灵恩是对的,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把追求灵恩与某些表现必然联系在一起,就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就走向了极端。

历代教会中,都有基督徒向往超自然的宗教经验,其中尤以被视为能印证圣灵充满的说方言为甚。但从第一世纪开始,教会便对那些看重圣灵特殊恩赐的群体,存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引起纷争;哥林多教会便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林前12:和14:)。第二世纪的孟他努主义则又是另一个例子。

教会在上个世纪一共经历了三次灵恩运动(有人说是四次或五次,由于越来越频繁,也就无法严格区分),称为灵恩运动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我们要想认识灵恩及灵恩运动,必须先弄清楚“五旬节教会”和注重“灵恩”的教会的来历及他们之间的异同。

思考题

1、什么叫灵恩?

2、灵恩是一个贬义词吗?为什么?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