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亲身经历的这两个病人,是在不同时间遇到的不同病例,期间相隔有几年。但这两个人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是医院退回来,放弃治疗,叫回家准备后事了。第二,在他们放弃治疗回家之后,遇到有人向他们提议,既然情况已经坏到不能再坏了,不妨去找教会,求求耶稣试一试,万一有救呢?
于是病人的家属就找到了我,叫我到他们家里去为病人祷告。对于来求耶稣医治的病人,按照惯例,我都是先和他们讲福音,劝他们把焦点放在永恒的事物上,而不是放在这必朽坏的身体上。但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通常病人在这个时候,全身心都只关注“我的病什么时候可以好?”他们并不关心属灵的的事物。
所以你问“他们在灵性需求上,对主的渴慕信心上,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答案是:他们和那些去庙里拜菩萨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所求的也都是眼前的事物。甚至我自己也未得到感动,确信这两个人能好起来,毕竟这两个都是医院退回来,放弃治疗的人。
就如前面我讲的,医治的主权在于神,而不在于人。神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与人的意志无关。使徒行传第三章在美门乞讨的这个瘸子,他明明指望的是彼得施舍他钱财,他从未求医治;神却知道他最需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健康,于是神医治了他,叫他好起来。
我亲身经历的这两个病人,他们对耶稣并没有真正的信心,他们只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找耶稣。甚至我在为他们祷告时,也不确定神到底会不会医治他们,我只是尽我的本分为病人祷告,而神偏偏就医治了他们。他们病好后,因为这个神迹,全家都信了耶稣。起初全家都很热心敬拜神,如此将近十年之后,大概是因为“病好了不再需要医生”,对信仰也渐渐冷淡,最后又随大流拜祖宗去了。也正因为如此,我知道他们当初对耶稣,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心。
作为传道人,为病人祷告是家常便饭,基本上每个信徒生病,我都会去探望,为病人祷告。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得到神迹医治的人比例很少;如果神迹天天都发生,也就不称为神迹了。之所以我们称为“神迹”,就是因为不经常发生,所以才称为神迹。如果一祷告病就好,那医院早就倒闭了,教会也早就代替医院了。
尽管神迹医治的概率不高,但国外有个研究机构曾经做过调查,高达70%的病患肯定祷告的意义,他们认为祷告是他们病得医治的过程很重要的一步,因为祷告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疾病”,不至于在病痛当中灰心丧气。圣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心情开朗了,病就好得快了。
我刚做传道人时,最怕为病人祷告了,因为我怕我祷告之后病人还是没有好起来,会认为我的祷告不灵,感觉很丢脸,福音也受到质疑。但我感谢主,神用圣经开启了我的心窍,让我看清了几件事:第一,“把病医好”是医生的事;“照顾病人”是家属的事;“面对疾病”是病人的事;“支持病人”是朋友的事;最后,“叫病人好起来”是上帝的事。认识了这几点以后,我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就不再害怕为病人祷告了。
如果你是医生,你的责任就是尽你的能力为病人治病;但不是说你尽力了,病人就一定会好起来;再高明的医生,都不能医好每个病人。因为治病的是医生,但叫病人好起来却的是神,是神藉着医生的手来医治病人,叫病人好起来。
如果你是病人家属,那么家属的责任就是好好照顾病人。但如果你是病人,你就认真面对你的疾病,勇敢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并思想从这一次生病中,神究竟要我学习什么功课。神不是虐待狂,喜欢看我们受病痛的折磨。神许可我们生病,一定有一些功课要我们学习,这是病人要去面对的事情,别人帮不了你,你必须自己面对自己的疾病,然后从中学到当学的功课。
如果你是朋友,就好好支持病人,鼓励他勇敢面对疾病。我们基督徒(包括我作为传道人)为病人祷告,是以“朋友”的身份去支持病人,鼓励他靠着神胜过疾病带来的痛苦,在病痛中仍然有平安喜乐。“祷告”是一种“支持”,而不是一种“医治”;如果我们错误地把祷告当成一种“医治”,压力就会很大,因为我们会在乎“祷告有没有用,祷告灵不灵”。
因此,我们基督徒为病人祷告,不是求主一定要让他好起来,而是求主在整个过程彰显他的心意,比如说病人或家属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某些功课,生命被改变,我们自己也从中学习到某些属灵的功课,这才是为病人祷告的真正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