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火上冰 于 2020-11-14 03:26 编辑
这里楼主弟兄遇到的问题是他因为怀疑月饼是拜偶像的食物,以致于宁愿不吃月饼。他这样的心是好的,但是却需要被提醒和认识到我们人的思想是有限的,需要在真理上受教,不断地被纠正,被归正,正如提摩太后书三章所说的。
【提后3:16】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提后3:17】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网上找到关于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两处资料如下:
来源链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A%E9%9F%83%E5%AD%90
八月十五杀鞑子为清末在汉地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概要是元朝末年,广大中原人民不堪元政府的残暴统治,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的月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
故事起源和传播[编辑]此事之时、地未见于各史册记载,仅止于传说故事。故事的雏形见于清朝光绪首次刊行的伪书《烬余录》,该故事是描绘蒙古兵进入苏州吴县后对当地的残虐。后来有人摘采《元史》及蒙古族相传元朝虐政的记载加以改编,当刘伯温作策划月饼传讯的主谋,合成完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传奇故事。 此故事结合刘伯温《烧饼歌》谶言预测满清灭亡的传说,以蒙元影射满清,配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民族革命的宣传,于清末至民初的反清排满浪潮中迅速传播。变为家传户诵的中秋民间传说,直至现在。辛亥革命时,在陕西,八月十五杀鞑子成为革命党鼓动革命的口号。革命党在各城张贴标语,鼓动造反,民间大量流传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1]
来源链接:
本文探討中國家喻戶曉的元朝末年漢人密謀以月餅傳訊「八月十五殺韃子」,在中秋節夕起義推翻蒙古統治的民間傳說故事的來歷、史源,及其與政治和民俗發展的關係。這些民間傳說反映元末江淮漢人不堪蒙古虐政,揭竿反抗的集體記憶,內容始初沒有點出誰策劃以月餅傳訊,後來才歸功於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這位被民間神化為神算軍師、遺下〈燒餅歌〉預言書的明太祖謀臣,便成為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的主角。這些故事不見於元代或明清的史籍雜著,而是在清末透過口碑傳述,由文藝家增添枝葉記錄下來。有關故事亦見於蒙古族的傳說,並有蒙文鈔本傳佈,顯示漢蒙兩族民間文化的交流。 這些「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不是信史,因為元末農民是在彌勒白蓮教的煽動下起事,地方豪雄?起爭霸,經過十多年的鏖戰,元朝才傾覆。不過,現今各類型故事所講述的蒙古虐政,如「十家漢人養一韃」、「十家合用一把刀」、「姑娘出嫁,甲主先取得初夜權」、「二十戶漢人編成一閭,派蒙古人當閭長」等,都反映一些歷史現象,並不全是虛構。故事的雛形見於清光緒年間首次刊行的元初徐大焯《燼餘錄》,反映蘇州吳縣在蒙古兵進入後所受到的殘虐待遇。編造故事者大致以此為文本,摘採《元史》及蒙古族相傳元朝虐政的記載,加以改造和小說化,並很可能在八卦教的宣傳下,套用其閏八月十五為紅陽末劫、彌勒降生、變天之日的謠言,增飾內容。最後,把神化了的劉伯溫當作策劃月餅傳訊的主謀,合成完整的「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奇故事。 至於何人編撰和傳播這些故事?很可能是反清排滿的秘密會黨分子,或同路的革命志士,利用漢人起義推翻蒙古統治的集體記憶,太平天國以「韃子」為滿洲人的蔑稱,加上劉伯溫〈燒餅歌〉讖言預測滿清滅亡的傳說,以蒙古影射滿清,作為配合鼓吹「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漢民族革命的宣傳。在清末的排滿浪潮,和民國成立後大漢族主義的情緒推動下,這些故事變為家傳戶誦的中秋節日的民間傳說,到現代仍然流傳不衰。不過,經過不同時代政治意理和詞彙的洗禮,今天編寫故事者已不再使用民族階級鬥爭的理念,和「殺韃子」這個蔑稱少數民族的詞彙,抹掉了一些不合時宜的歷史痕跡。
搜索到的一篇更加详细的资料: http://www.mh.sinica.edu.tw/MHDo ... ationDetail_54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