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zebrazebra
收起左侧

基督人性的“受生”:圣经与神学考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恩典之约 于 2016-6-18 19:40 编辑

“基督人性的被造”≠“基督是被造的人”。基督有完全的神性,还有完全的人性。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2:16
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2:17
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 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brazebra 于 2016-6-20 20:26 编辑

“道成肉身”与李常受“子化论”水火不容

地方召会一面向福音派人士大讲普世基督教大公教会的“传统”;一面把李常受的“子化论”奉为圭臬,当作他们信仰的“命根子”——这是最为讽刺的事情。因为他们不断引用的《迦克敦信经》,是十足地把“子化论”之类思想定为异端的。此中关键,就在于《迦克敦信经》把马利亚称为“上帝之母”或者直译为“生神的人” (Theotokos)。

《迦克敦信经》的本意并不是要高举马利亚,而是通过“上帝之母”这个神学概念,肯定“道成肉身”的真实性。(一般信徒若无一定的神学基础,可能不大明白这一点,甚至闹误会、起反感。)“上帝之母”一词的神学意义,简单地讲,就是耶稣乃是神成为人,兼有神人二性,因而马利亚所生的,并不是一个被造的人,乃是“真正成为人的圣子上帝”。耶稣这个人一出生便是上帝的儿子,具有百分之百的神性,一出生便拥有上帝儿子的名分,人子耶稣绝对不需要通过一个“子化”的过程而变成上帝的儿子。所以亚他那修坚决肯定马利亚为“上帝之母”:如果否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就等于否认圣子上帝由马利亚所生,因而否认了“道成肉身”。(参看冈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2002年版,第248页)

只是地方召会钻了空子,利用神学基础薄弱的基督徒对“上帝之母”一词的误解与反感,使人既未能注意到“迦克敦”基督论的精华,也忽略了“迦克敦”基督论与 “子化论”的针锋相对。

地方召会的“子化论”认为马利亚并不是“上帝之母”,也就是说,马利亚所生的并不是圣子上帝,她所生的只是一个被造的人。按照李氏的说法,马利亚所生的耶稣,在人性上不是上帝的儿子,因此耶稣的人性需要在复活时“子化”——子化为上帝的儿子,也就是从人(性)向神(性)改变。既然耶稣率先经历了从人(性)变为神(性)的过程,那么地方召会的信徒也就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地能够跟着耶稣一起“人变为神”。从基督论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变 相的“嗣子论”异端;从上帝论和人论来看,这是一种人神混淆的泛神论异端。

我们看到,正统的基督论在神学上是承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的, 《迦克敦信经》的表述是正确的,可以防止“嗣子论”的错误——所谓“嗣子论”,就是认为耶稣本来不是上帝的儿子,后来却经过某个过程,“变成”上帝的儿 子;“嗣子论”之所以是异端,就是因为否定了“道成肉身”,否认人子耶稣一降生便是圣子上帝——可见,地方召会的“子化论”就是一种变相的“嗣子论”。

在主后553年召开的第二次康士坦丁堡大会,教会重申“道成肉身”之道与肉身的结合,宣布任何人如果不承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任何人如果仅仅把马利亚当作人子耶稣之母,暗示作为人的耶稣基督不是圣子上帝,这人就要受咒诅。(参看林荣洪《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一)——初期教会》,1990年繁体字版,177页)

地方召会人士如“老鱼”等对“上帝之母”一词极力反对、冷嘲热讽,是因为他们在骨子里不承认耶稣基督真的是“道成肉身”,不接受耶稣基督其人一出生就有上帝之子的名分……不然的话,耶稣作为人就不需要“子化”了;如果耶稣不需要“子化”,那么地方召会的信徒“人变为神”的美梦便成泡影了。

综上所述,普世基督教大公传统的正统基督论,与地方召会的基督人性“子化”论是一正一邪、水火不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仓里的谷 于 2016-6-20 21:45 编辑
zebrazebra 发表于 2016-6-20 20:24
“道成肉身”与李常受“子化论”水火不容

地方召会一面向福音派人士大讲普世基督教大公教会的“传统”; ...

我不接受所谓“上帝之母”的说法,”圣母马利亚“的说法就够牵强了,还加个”上帝之母马利亚“这种更加错误的说法。我反对李常受的错误,可是我同样也反对天主教的错误。

《迦克敦信经》(451年)中的这个说法明显受到当时罗马天主教错误教义的影响,其他信条从来就没有这种用法,包括更早的《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以及后来的更正教的信条都不会这样称呼“马利亚”。

能够把”上帝之母“称呼和基督神人二性捆绑在一起,这种逻辑是有点”胡搅“!

如果谁能接受“上帝之母”的说法,那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上帝之表哥”、“上帝之堂妹”, “上帝之祖”等等奇葩的称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brazebra 于 2016-6-20 23:23 编辑
仓里的谷 发表于 2016-6-20 21:41
我不接受所谓“上帝之母”的说法,”圣母马利亚“的说法就够牵强了,还加个”上帝之母马利亚“这种更加错 ...

弟兄,还是请你谦卑和谨慎,因为把马利亚看作“上帝之母”的说法,真的是很严肃的神学概念。虽然这个说法容易引起误会和争议,但是若能明白其中的基督论原则,就能发现这个概念的本意是好的。这是正统的基督论,而且有圣经依据。

路德宗信条《协和信条》第八条“论基督的位格”:

“因此,我们相信,教训人,并宣认:童女马利亚所怀孕生产的,不只是一个人,而真是上帝的儿子;所以她配称为上帝之母,也真是上帝之母。”

东正教信条《非拉热的大问答》:

第一八九问。至圣童女称为上帝之母是什么意思?

虽然耶稣基督不是按他的神性,而是按他的人性由她生的,可是她称为上帝之母仍是对的;因为她所孕生产的基督已经是,并永远是真上帝。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二卷14.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上册·第470页):

“我们必须远离聂斯脱利(Nestorius,即涅斯多留)的谬论,他分裂基督神、人的本性而不是对此做区分,以致捏造了两位基督!然而圣经的教导彻底地驳倒这异端:圣经用‘神的儿子’这称呼指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那位(路1:32p.),马利亚本身也被称为‘主的母亲’(路1:43p.)。”


路加福音1:43
我主的母(the mother of my Lord)到我这里来,这是从哪里得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仓里的谷 于 2016-6-22 00:00 编辑
zebrazebra 发表于 2016-6-20 23:14
弟兄,还是请你谦卑和谨慎,因为把马利亚看作“上帝之母”的说法,真的是很严肃的神学概念。虽然这个说法 ...

1. “上帝之母”(the Mother of the God)的称呼在基督教的信条中很少出现。
    天主教和东正教对马利亚的认识错误是相同的,你用东正教的信条佐证,只是证明这两家同出一源,并不能证明“上帝之母”的称呼在信条中具有普遍性。相反,在大多数的基督教信条,尤其是新教的信条中,几乎是没有“上帝之母”的称呼的。虽然你列的《协和信条》有此说法,我没有考证具体出处,但是“上帝之母”的称呼是新教信条极力避免的。若是如你所说,接受“上帝之母”的称呼是接受基督神人二性的必须条件,新教信条不提“上帝之母”称呼,显然违背这个假设。除非你能指正其他信条此处的错误,否则接受基督神人二性和“上帝之母”称呼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2. 不要混淆“我主之母”和“上帝之母”两种称呼。
   若是你肯仔细看下那两处经文,其“母亲”英文用的都是小写“mother",the mother of my Lord; 而《迦克敦信经》中,母亲英文使用的是大写"Mother", the Mother of God. 你应该明白英文大小写的用法区别。“我主之母”是对人物关系的陈述,并非强调“母亲”的特殊;而“上帝之母”强调唯一独特的那个母亲, 这个母亲一直存在,不是强调关系。
   圣经新约中,“我主”一般都连着“耶稣基督”,就是那个特别、具体的人“弥赛亚”。我是没有见过经文中有单独说明基督上帝身份时,还敢称呼马利亚是"the Mother of God". (不要试图胡扯圣经中也没有“三位一体”这个名词,证明“上帝之母”的合理性,若是可以这样牵强联系,还请先证明“上帝之姥爷”的合理性。)
   若是不加分别的称呼“the Mother of God", 是否意味着圣子联合父上帝、圣灵上帝一同成为马利亚的孩子?若是“上帝之母”称呼成立, 那才是“两性混淆”。当论到子上帝时,若马利亚是“上帝之母”,请问对于复活的基督,马利亚是否还是“上帝之母”? 若她还是“上帝之母”,复活的基督是如何把属肉体的关系带入永恒中的? 若她不再是“上帝之母”,这女人怎么配称呼为“the Mother of God”。
   
3. 迦克敦信经,"上帝之母“的问题。
   若是参照其他信条,如《尼西亚信经》,对于基督的双重性“生”,并列描述基督二性源头,说明二性的并列关系。其他信条都是称呼马利亚为“童贞女”。在迦克敦信经中,却单独加一个定语“上帝之母”,明显是为了和父上帝呼应。《迦克敦信经》有意抬高马利亚为“上帝之母”,在基督源头上,与父上帝并列,可见“圣母”的错误在《迦克敦信经》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正因为这种“上帝之母”的思想,才有后来发展出来的天主教徒对“圣母马利亚”独特的偶像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仓里的谷 发表于 2016-6-21 23:35
1. “上帝之母”(the Mother of the God)的称呼在基督教的信条中很少出现。
    天主教和东正教对马利 ...

愿主耶稣之灵光照我们,谨慎对待神学问题及有关争议:

1,主后451年教会召开迦克敦会议时,东西方教会还没有分裂,该会议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教大公会议,《迦克敦信经》代表普世基督教会的正统基督论,其内容为后世天主教、东正教以及更正教大多数教会奉为基督论正统。不应把《迦克敦信经》仅仅看作是天主教、东正教的信经,更正教各大宗派如路德宗、改革宗等都承认《迦克敦信经》。

2,《协和信条》(Formula of Concord)是路德宗的信条,可查《历代基督教信条》(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第87页)。
另外,马丁·路德完全承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1b1790100w9cn.html

3,路加福音1:43“我主的母”的英文Lord确实是字母大写,而非全部四个字母都大写。但是,新约圣经英文译本(如NIV、NRSV)在提到“耶稣基督”时(比如保罗书信里开头和结尾的问安、祝福),“主”这个字都是字母大写的:Lord Jesus Christ。而“主”(Kyrios/Lord)这个字在新约圣经里用于耶稣基督,是表明他有神性,是神,是全宇宙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基督徒理应委身于“耶稣基督”。故此,“我主的母”相当于宣告马利亚是“上帝之母”,加尔文在这一点上看得很准。

4,“上帝之母”这个神学概念的焦点不是抬高马利亚,而是强调马利亚怀孕生出的儿子,不仅是一个人,也是道成肉身的圣子上帝。圣子的神性与人性在童贞女马利亚怀孕的时候就已经联合了,马利亚被称为“上帝之母”,表示她所生的儿子正是上帝的独生子,虽然具有二性,却只有一个圣子的位格。

5,如果我们去读教会历史,就会看到,天主教后来发展出的“马利亚敬礼”,与《迦克敦信经》的“上帝之母”称呼没有多少关系;“马利亚敬礼”是在中世纪初期与中期发展起来的。

6,再次强调,“上帝之母”这一概念,既是捍卫道成肉身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对付李常受“子化论”异端的“杀手锏”——愿主耶稣怜悯我们、光照我们,帮助我们认识清楚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玛利亚是耶稣的母亲。耶稣是神。

玛利亚不是圣父和圣灵的母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童贞女玛利亚,比较合适的称呼是——诞神女,因为她的确孕育了神而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仓里的谷 于 2016-6-23 00:08 编辑
zebrazebra 发表于 2016-6-22 20:21
愿主耶稣之灵光照我们,谨慎对待神学问题及有关争议:

1,主后451年教会召开迦克敦会议时,东西方教会 ...

1. 接受"上帝之母“的称呼不是接受基督神人二性《迦克敦信经》必要条件。
    (1)“上帝之母” the Mother of God 几乎在信条中很少使用。
       除了你列举的2个信条(东正教的除外),其他新教接受的信条从未使用"the Mother of God"的说法。如果,接受马利亚“上帝之母”的称呼是接受迦克敦信经的必要条件,其它没有使用这个称呼的信条,却仍然接受迦克敦信经所描述的基督二性的内容。所以,你认为其他信条都承认"上帝之母“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2)"the Mother of God"称呼合理性不是辩论基督二性关系的必要条件
    聂斯脱里派认为基督是二位二性论,并且反对“上帝之母”称呼。然而,在加尔文《要义》一书中,他在基督二性论上批判聂斯脱里派的二位二性论,却没有对你认为的试金石”上帝之母“的称呼做出辩护。另外,几乎很少看到讨论基督二性关系时,会对“上帝之母”称呼进行辩护。可见”上帝之母“称呼根本不是基督二性关系中的核心,实际上这两者根本就没关系。用这个称呼更多是出于批判聂斯脱里派的需要,而非基督二性论本身的需要。然而,1994年,天主教撤销了以弗所会议上(迦克敦信经)对聂斯脱里派在马利亚称呼上的指控,却没有撤销对二位二性论的指控。

     (3)the mother of Lord 与 the Mother of God  意义决然不同。
       大写的Mother意思是永恒的母亲,这和小写mother(the mother of Lord)要表达的意义很不相同。你不肯正面回答我对“上帝之母”有效期的质问,是否说明你潜在的认为“The Mother of God"这称呼在永恒中持续?
      (4)去除“上帝之母”的称呼,丝毫不影响对《迦克敦信经》关于基督二性的理解。
       其它信条在描述同样内容是,只是说“童贞女马利亚”,没有加上“上帝之母”的称呼,丝毫不影响信条对基督二性的描述。若是真有影响,为何多数信条都不添加如此称呼?难道说多数信条的倡议者们都没有认识到“上帝之母”称呼的重要性?还是说他们认为“上帝之母”称呼和基督二性没有必然联系?

2. 《迦克敦信经》所处的年代(451年)正是罗马天主教会崛起掌权的标志性时期,紧接着是中古时期(476年--1453年)罗马教廷的成立。对于马利亚和使徒的礼敬错误甚至可以追溯到教父时代,只不过到了中世纪的天主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迦克敦信经引入“上帝之母”称呼并非仅仅是为了反对聂斯脱里派,这也说明关于马利亚的错误论已经在教会中开始泛滥。你把”马利亚礼敬“标志推迟到中世纪,却忽略这学说的前期演变和对教会的影响,以至将”上帝之母“这种之前从未有过的称呼当作是基督二性的”试金石“。

3. 反对李常受不需要借用“上帝之母”的称呼。
   这种错误的石头还是少用,用多了“砸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Timothychen 发表于 2016-6-22 21:55
圣童贞女玛利亚,比较合适的称呼是——诞神女,因为她的确孕育了神而人者。

Theotokos这个字的直译是“生神的人”,也有人译为“诞神女” 。

意思是一致的:

道成肉身的耶稣是神,耶稣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马利亚就是“生神的人”或者“诞神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6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