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端版心理学的经典代表。
现在一些人对于犯错的人有一种过分的怜悯,以至于把犯错之人责任完全归咎于他人、家庭、社会、环境。。。。唯独这个犯错的人自己没有责任,除了应该对他(指犯罪之人)表同情之外不应该有其它情感。
这种理念现在也进入教会,那些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人把这个理念充分揉合几个基督教专业名词——例如彼此相爱、怜悯、包容、饶恕、温柔等等,形成一个坚固的壁垒——任何人不能够对犯错的人进行任何的责备、劝勉与责罚,你碰触到了这个壁垒,就是没有爱、不肯饶恕、没有圣灵,甚至干脆你就不是真基督徒。而这些鼻涕流们则陶醉在自己站在丰盛生命顶端的优越感里,容不得任何人违反他们的理念。
但是真理却是平衡的,一方面我们并不否认有些心理学的正确性,比如一些特别爱闹的孩子其古怪行为背后的心理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得着别人的爱;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以期更好更准确更清晰地了解别人真正的心理,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痛与苦,悲与哀,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
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应该看到他们行为的背后,造成他们痛苦的,除了外面的因素,还有他们的罪性,
比如一个在破碎家庭成长的孩子,他受过很多言语与皮肉方面的伤害;另外,因为家庭破碎所带下的恐惧一直折磨他,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安全感与归宿感,
这样一个孩子,长大后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很不健康的言行——换言之,他受的伤害会使他成为一个伤害他人的人,他所爱的,后来会成为他所出的——因为受言语伤害,他长大后不自觉的会对他人言语暴力;他受皮肉之苦,他在怒气中也会对他人动手;他没有安全感,他会把安全感建立在其它事物之上,或者他会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
对于这样的人,以这个破碎家庭的成长的孩子为例:
一面饼的鼻涕流们,只停留心理学的那一面,无论这个孩子做出什么事情,他们只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家庭、社会、环境。。。。这个孩子自己是没有半点责任的;鼻涕流们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着这孩子多苦多值得同情;
但在真理中怀着怜悯与仁爱基督徒,一方面会非常小心、非常谨慎地去了解他人的经历,明白他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避免看表面过早下结论,一方面也会告诉他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平衡的人,首先也同样承认环境与他人对孩子的伤害,两样也责备伤害孩子的人,
但是,真正在真理中的人必然会告诉这孩子,你今天做出错误的行为,你自己也要负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不饶恕、苦毒、仇恨、用错误的方式建立人的安全感等等,换言之,你要想得着平安,你必须悔改你自己的罪,是的,是需要悔改你自己的罪,虽然引发这些罪的可能是别人的行为。
而这位q所举的例就更极端了,因为并非所有醉酒的人都是因为伤心,就算是伤心 ,我们也不应该必须同情,因为伤心有时是因为罪——罪恶的欲望不得满足,这时候不但不应该同情,反而应该责备与劝勉。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喜欢让自己成为非常有爱的圣人,所以只会偏讲偏解,而这些偏讲偏解有时候真的很受欢迎,很让人感动,因为看上去真的好有爱。
今天 ,这些东西进到教会之中,对教会是很大的损害,我们用世界的理学来代替了上帝的真道,还陶醉其中,自觉有爱,眼泪鼻涕,非常感人,这是何等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