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瑞雪
收起左侧

[求助]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大家谈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hristiansci在2011-1-3 22:13:00的发言:

绝大多数情况下马克思说往左走的时候,往右走才是正确的。

 

所以马克思说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是错的。反过来,精神决定物质,精神第一性就对了。

精神决定物质——我的汽车刹车不太好,每到需要踩刹车的时候我就心里默念“车停下来,车停下来。”车果然就停下来了。哈哈哈哈 这就叫做主观唯心主义。这种认识就叫做 迷信。

 

 

主观唯心主义是错的。好比肚子饿了,用自我意念充饥一样荒唐。

 

我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哲学上说是 客观唯心主义 ;具有辩证性。本身是不否定物质的,是相信理性认识的。但又同时相信超越理性的神性存在。认为上帝既可以创造物质世界,又可以影响人类精神活动。人的精神与肉体同样受物质界的约束。

 

还是上面的例子:刹车失灵,依靠理性已经无法改变环境了,但是奇迹发生了,车子被树枝拦住,没有发生严重事故,在神上帝的影响下,得到了概率非常微小的结果。而人通过此事,更加坚定信仰,精神得到再次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精神决定物质——我的汽车刹车不太好,每到需要踩刹车的时候我就心里默念“车停下来,车停下来。”车果然就停下来了。哈哈哈哈 这就叫做主观唯心主义。这种认识就叫做 迷信。"

 

例子举的好。我想反问一下,如果你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踩煞车的决策,而是什么都不作,甚至是做出“踩油门”的决策,车子能靠自己停下来吗?

 

“好比肚子饿了,用自我意念充饥一样...” 我们先不讨论荒谬与否,因为荒谬与否是个主管概念。我们先讨论“用自我意念充饥”是否可以实现?答案是是的:望梅止渴不就是典型的案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瘾的戒除又是一个精神决定物质的好例子:神经系统对化合物的依赖,最终不是靠药物戒除,而是靠意志戒除。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04/c_12945420.htm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黄小希、杨维汉、周婷玉)“抽头两支烟的时候,享受;多抽一些,嘴发麻;再往后,气管就火辣辣地疼。尽管越抽越难受,但手还是不自觉伸向烟盒,一根接一根地往外掏烟。”一位吸烟者如此描述吸烟的感受。

    在许多吸烟者眼中,烟瘾也许是痛并快乐着的“迷恋”,是欲罢不能的习惯。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吸烟作为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不仅如此,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之一。缔约国承诺,通过参与打击烟草流行的斗争,保护本国人民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烟民戒烟,既是这一数量超过3亿的庞大人群挽救自身健康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控烟事业进步的重要因素。

    抽了40年烟,年近六旬的关汉华决定在北京市朝阳医院戒烟门诊开始他与烟瘾的“战斗”。门诊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鉴于吸烟成瘾是一种疾病,吸烟者要想戒烟成功,既需要个人较强的毅力,还应借助心理行为干预和辅助药物治疗。

    大夫为关汉华进行了一项尼古丁依赖性评估。结果,这位一天最多能抽40根烟的“资深”烟民得了最高分——10分。换句话说,老关属于重度尼古丁依赖。

    2009年7月1日,是关汉华决定彻底告别烟草的日子。在此之前,他已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尼古丁替代药物治疗。“戒烟日”的确定,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准备,老关必须做到完全戒烟。

    为了坚定信念,关汉华在“戒烟日”前一天抽了近50根烟,“把手头的好烟都抽光,从此以后1根也不抽了。”

    然而,真的没再抽过1根烟?不难受吗?抽了那么多年,能忍住吗?……面对记者的追问,倔强的老关回答得干脆:“只要意识上认定了要戒烟,就一定能做到。我反复告诉自己,说不抽就不抽。”

    于是,靠着“三分药物,七分毅力”,从前一睁眼就伸手摸烟的关汉华,愣是摆脱了烟瘾的纠缠,兑现了承诺。

    老关说,真正促使他痛下决心戒烟的,是抽烟带来的“难受劲儿”。“咳嗽,老喘,张着嘴喘气,就像这样……”他用力吸气,发出很大的喘气声,“嗓子受点儿刺激,就咳得上气不接下气,严重的时候还会休克。”

    关汉华清楚地记得,头几次到朝阳医院戒烟门诊就诊时,爬三层楼得休息一两次,“但现在我遛弯儿的速度,年轻人都不一定能赶上我。”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肖丹研究员指出,戒烟是一个从“没有想过戒烟”到“完全戒烟”的系列过程。因此,对烟草依赖的治疗,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戒”或“没戒”,而是递增的、阶段性的成功过程。多数吸烟者会经历全部或部分戒烟过程的不同阶段,最后才完全戒断烟草。

    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公务员刘先生就用“反反复复”来形容自己的戒烟过程。

    去年以来,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先生先后三次戒烟。“刚开始靠自己忍着,坚持一段时间后失败了;然后就到医院的戒烟门诊寻求帮助,有了一定效果;最后还是靠自己的毅力彻底把烟戒了。”

    由于身边的同事、朋友大多数都吸烟,平时一起聊天吃饭难免相互递烟,环境因素让刘先生无法摆脱“心瘾”的困扰。“看不见别人抽烟的时候还好,要是看见别人抽烟,我几乎没有勇气拒绝他们递到我面前的烟,就这么一两根、两三根烟地重新抽起来了。”

    总结失败原因,刘先生发现,如果不从内心厌恶烟草,真正坚定戒烟意识,就无法彻底戒烟。于是,为了“培养”情绪,对芝麻过敏的他,把烟草比作芝麻,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在戒烟过程中,一本名叫《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书在心理方面为刘先生提供了不少帮助。与此同时,戒烟门诊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坚定了他戒烟的决心。

    如今,已经近3个月没抽1根烟的刘先生气色和精神头儿都有了明显改善。他坦言,大多数吸烟者都有戒烟意愿,但往往毅力不够。

    “刚开始我说要戒烟的时候,一些朋友都拿这事儿调侃。现在我彻底戒了,他们都特别佩服我,有的人还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这烟要是这么抽下去,我早晚得抽出肺癌来,可就是没毅力戒啊’。”

    回顾曾经的曲折,刘先生说,戒烟一定要从戒掉第一根烟做起,一旦戒烟就要坚决不再抽烟。“作为吸烟者,戒烟不仅是为了自己身体好,也是对国家履行控烟公约的积极响应。”

    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大夫褚水莲告诉记者,近年来,前往医院戒烟的主要有三大人群:一部分是为了生育而戒烟的年轻人,一部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治病而不得不戒烟的人群。

    “对吸烟者而言,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晚戒好。”褚水莲大夫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由于坚持进化论,所以人没有灵魂,精神只是大脑里面的电流和化学反应,电和化学反应都是物质而非精神。所以精神并不存在。马克思说的精神和物质的区分跟他的理论就有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hristiansci在2011-1-4 20:12:00的发言:

" 精神决定物质——我的汽车刹车不太好,每到需要踩刹车的时候我就心里默念“车停下来,车停下来。”车果然就停下来了。哈哈哈哈 这就叫做主观唯心主义。这种认识就叫做 迷信。"

 

例子举的好。我想反问一下,如果你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踩煞车的决策,而是什么都不作,甚至是做出“踩油门”的决策,车子能靠自己停下来吗?

 

“好比肚子饿了,用自我意念充饥一样...” 我们先不讨论荒谬与否,因为荒谬与否是个主管概念。我们先讨论“用自我意念充饥”是否可以实现?答案是是的:望梅止渴不就是典型的案例吗?

你的反驳很好....首先、我的例子是在反驳 主观唯心 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就是认为物质是由精神意识钩织出来的。你不去想,你就看不到也摸不到。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同例:汽车在行驶,刹车失灵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用主观意识否定的。假如主观唯心成立的,那么只要想一下我不在车里而在家里的床上,那么问题就解决了,连想车去停止都不用想了。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例子,都是错觉造成的自我欺骗的心理满足,无法改变实际情况。这可以说是条件反射式的经验。但辩证认识后就能发现依然无法改变饥渴的事实。但这个例子能证明人有独立的精神活动,而且并不是只能依靠物质去影响。所以安慰剂有时的确有些疗效。

 

而你提出所谓意念(意识、精神、逻辑判断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决定了身体的运动,再去依靠身体为中间媒介来改变周遭环境,这恰恰说明精神必须依托物质(肉体)来存在,是符合唯物与客观唯心主义认识的。

 

只不过唯物主义否定灵魂(精神的独立性),不承认灵魂的存在与作用,只相信能看到的物质大脑和其中运行的数据(脑电波)以及一些开关(激素与受体)。其结论永远无法解释超自然的灵魂问题。

 

主观唯心主义:不相信物质,认为物质是意识制造的幻影。

 

客观唯心主义:有物质有精神二者独立存在。

 

我们基督徒是客观唯心的 信仰主义:相信上帝高于人的精神与物质。而人的精神与物质界是紧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的。精神与物质以上有个称为灵界的地方。人的精神与灵界是可以沟通的。

 

唯一难解的是——灵魂能否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依据圣经启示是否定的。所以需要复活再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5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各位,在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应用时,请坚守一个原则,当然,这个原则也是马克思的,就是人类可以无限的接近于认识真理,但是还远远不能完全的认识真理。

 

不管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都是人的认知。

如果被他们牵着鼻子,也说什么神是属于精神的……那么就是掉进了他们的圈套里面了。

因为神,比精神和物质都大,是超乎精神与物质的存在。

你若非要用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来解释,简直就和一个一岁的小孩解释什么是核聚变核裂变一样滑稽。

 

所以不要进入误区,非要把神套到别人的理论里面!!

 

何况,精神力到底又还是没有,还没有最后研究出来呢。

灵魂学,就更加时未知领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么多其实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命题——任何精神活动都有它的物质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7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和物质究竟谁是谁的基础?

 

如果物质是精神的基础,最极端的情况——物质决定一切,精神无所谓。那么尸体和活的动物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是什么驱动着活物的生理活动(如脑电波和新陈代谢等等)?

 

所以从这里例子可证明:物质是精神的基础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0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亚12:1    耶和华论以色列的默示。铺张诸天,建立地基,造人里面之灵的耶和华说。

在撒迦利亚书12章1节提到上帝的杰作有两方面,一个是在物质方面,创造了天地,当然也包括属于物质范畴的天地件间的万物和人的身体;此外上帝的最大杰作就是造了人里面的“灵”。
灵不可以理解成为精神的。因为,神是灵,所以敬拜他的,必须用灵和诚实敬拜他。主的话语是灵,是真正生命的实际。 总不能说神和神的话语是精神。
精神应该是思想,意志和情感之类的另一种称呼,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灵,魂,体”中的“魂”。所以,楼主问题又把我们带回到争论的问题之中。 这是因为我们都有自由意志,有思想能力,甚至都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口味。

我所想说的是,我们所见所感觉到的物质事物,都是必要朽坏的,包括这个天地也都将过去,唯有神和属神的将存到永远。这个天地和天地间的物质,在我们眼中也许很真实,但是在神眼中却是虚空,传道者书说日光下一切都是虚空,唯有那不可见的神是真实的,唯有灵是永存的。所以,属于神的人,不要被这这世上的小学的知识缠累,反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瑞雪在2011-1-5 23:35:00的发言:
说这么多其实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命题——任何精神活动都有它的物质基础。

例一:

 

潜水员与一群鲨鱼共舞,为了安全身穿钛合金防护衣。

 

处于陌生环境下,因为紧张导致潜水员身体微电场失常,被鲨鱼感知,潜水员遭遇袭击,但是被防护衣保护没有受伤。

 

1.物质决定精神:因为防护衣保护得当,即使遭遇鲨鱼袭击也不会受伤。潜水员结果心情开始放松了。

 

2.精神决定物质:心情放松的潜水员,身体微电荷波动正常,结果鲨鱼不对其反应,停止不断的袭击。

 

 

----------------------------------------

例子二:

 

两辆车轻微擦碰。均没上保险。双方司机相互争吵,警察到场判定责任方,双方结仇。

 

两辆车轻微擦碰。均已上保险。双方司机相互理论,保险公司到场判定责任方,双方协调处理。

 

两辆车轻微擦碰。均已上保险。双方司机相互致歉,等待保险公司到场判定的空荡里,双方下棋结为朋友互赠名片。

 

-----------------------------------------------

 

结论:环境影响情绪,情绪亦影响环境。所以,精神、物质平等无先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8-28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