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成份:恨罪
悔改第五项成份是恨罪。学者(指中世纪的神学家)把恨恶罪分为两层:恨恶可憎之事,和恨恶仇敌。
首先,恨恶或厌恶可憎的事物:“因你们的罪孽和可憎的事厌恶自己”(结36:31)。真正悔改的人,厌恶罪恶。人对于恶心的东西会拒之千里,同样,使他良心呕心的东西,就必更加厌恶了。有时人离罪是出于恐惧,正如大风浪中,碗碟珠宝会抛进海里去。但对罪的作呕和厌恶,表示对罪憎恶痛绝。不厌恶罪,就未曾真爱基督。不厌恶罪,就没有真正渴慕天堂。人的心灵遇见了血腥的罪,就会呼喊说,主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该死的身体?我什么时候才能脱开这污秽的衣服,头上换上荣美的华冠?让我的一切自爱变为自厌(撒3:4-5)。当我们自视如麻疯病者,就在神眼中看为最宝贵了。
其次,是恨罪如仇。要洞察生命,最好从行动开始,眼睛会转动,脉搏会跳动。因此,要察验有没有悔改,最好是看看有没有恨罪如仇的神圣表现。西塞罗(耶稣之前一个世纪有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曾这样说:憎恨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忿怒。真正的悔改始于神的爱,终于对罪的恨恶。
真正恨罪有什么表现呢?
1.人的心灵坚定地抗拒罪。
不但人的舌头痛斥罪恶,而且内心恨透,不管那罪粉饰得怎样好看,也觉恶心。正如一个深仇大恨的人的画像,无论画得怎样好看,也恨之入骨。“我不爱你,沙比迪(Sabidi)”(5)。犹如一碟烹调美味的菜,汁也拌得好,但若吃的人对这肉抗拒,他也不会品尝。因此,魔鬼尽管把罪泡制粉饰得鲜美有益,一个真正悔改的人有一种隐秘的抗拒,会厌恶它,不会缠身其中。
2.真正恨罪是遍全性的。
真正恨罪的遍全性有两方面:功能和对象。
(一)遍全的恨罪在功能上,就是不会只在判断力上恨罪,而且在意志和感情上。很多人相信罪是污秽的,在判断功能上,他抗拒它;但他觉得这罪有它甜蜜之处,也就暗地里容纳了它。这样看来,他判断罪的坏处,却在感情上拥抱它。真正悔改的人,是在所有功能上恨恶罪,不单是理性,更在意志上。“我所恨恶的,我反去作”(罗7:15)。保罗并非完全不犯罪,但他的意志抗拒罪。
(二)恨罪的遍全性,是针对所有罪的,恨罪的人,恨一切的罪。亚里士多德说,憎恨是针对所有类别的。恨毒蛇的,恨所有毒蛇:“我恨一切的假道”(诗119:104)。假冒伪善的人恨恶那亏损他名声的罪;真正悔改的人,恨恶一切罪,有所收益的罪、品行上的罪和任何腐败的痕迹。保罗恨恶罪的律(罗7:23)。
3.真正恨罪的人,恨罪的任何形式。
圣洁的心灵恨恶罪带来内在的污染。罪在人心灵留下污迹,重生的人抗拒罪,不但因为罪的咒诅,也因为它的污染力。他恨这毒蛇,不但因为它会咬伤,并且因为它的毒液;他恨罪,不但因为地狱,而且视罪如地狱。
4.真正恨罪是无法和解的。
他永不再与罪和解的了。怒气可以和解,但憎恨却不能。罪恶如亚玛力人,再也不能和好亲善的了。神的儿女与罪的争战,就如那两王子的争战一样:“罗波安与耶罗波安时常争战”(王上14:30)。
5.若对罪真正恨恶,会抗拒自己的罪,也抗拒别人的罪。
以弗所教会不能忍受别人的恶行(启2:2)。保罗直斥彼得不该与外邦人隔离,虽然他也是使徒。基督表现出祂神圣的不悦,把兑换银钱的赶出圣殿(约2:15),祂不能忍受圣殿被变成兑换所。尼希米斥责贵胄放贷取利(尼5:7),并且亵渎安息日(尼13:17)。恨罪者不能容忍家里有罪:“行诡诈的,必不得住在我家里”(诗101:7)。当政的人志高气昂,却全无英雄气概压抑罪恶。人对罪没有抗拒心,完全不懂什么是悔改。罪在他们里面犹如毒液在毒蛇里,既是与生俱来的,就觉得舒畅。
那不但不恨罪,反而爱罪的人,离悔改多么远!对敬虔的人,罪就如眼中刺;对恶人,罪却如头上冠:“你作恶就喜乐”(耶11:15)。爱罪比犯罪更不好。善人也会不自觉地犯了罪,但爱罪却无可救药。猪之为猪,岂不因它爱在污泥中滚?魔鬼之为魔鬼,岂不因它爱与神作对?爱罪表示这人的意志陷在罪里。人的意志陷在罪里愈深,那罪就愈大。故意犯罪,献祭也无以清除(来10:26)。
啊,多少人爱贪禁果!他们爱发咒起誓,爱奸淫;他们爱罪,却恨责备。所罗门提及这样的世代:“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传9:3)。因此,人若爱罪,拥抱招至死亡的东西,戏耍于沈沦之门,这实在是“心里狂妄”。
所以,悔改的表现,就是对罪深恶痛绝,正如蝎子与鳄鱼死不两立。同样,心中对罪也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