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姊妹的分享。第一,盼望我们在爱心中讨论,第二,在我这里只作讨论,不作定论。
1,“教会以外无救恩”与因信称义不是矛盾的。“教会以外无救恩”并不意味着信心加上行为(参加有形教会)才能得救——“教会以外无救恩”与“信心加行为才能得救”,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
“教会以外无救恩”这句论断若能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何谓救恩/蒙恩者,尤其是救恩的范围。
就好比《雅各书》以“有行为的信心”来界定何谓真正的“信心”一样,“教会以外无救恩”可以帮助信徒界定救恩/得救者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在这里指的是得救者的本质属性(神所拣选、救赎、呼召出来的百姓),外延在这里指的是得救者的涵盖范围(得救者所组成的基督的教会,基督的身体,神的家,真理的基础和柱石)。
如雅各所说,一个人自称有信心,却没有相应的、与信心相匹配的行为,这样的信心是“死的”——那么,一个人自称信基督,但在其主观的观念与其实际的行为里,拒绝有形教会,请问,对这样的“信心”又该怎样判断?
再请问,拒绝有形教会,与拒绝无形教会到底有多少本质区别?拒绝有形教会,与拒绝教会到底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再进一步问,圣经有没有划分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
2,引用两位福音派/改革宗(不是天主教!)正统神学阵营内重量级神学家的评论:
第一位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作者奥尔森(Roger E. Olson),他在《统一与多元的基督教信仰》(第13章)中讨论有形与无形教会时说:
新约圣经没有一点孤军作战的基督教的痕迹;新约圣经没有一处暗示说,一个人可以在与教会分离的情况下,与基督有生命的联合,并在属灵上成长。
……
他们(改教者)的本意不是要制造宗派主义,不过由于他们的改革,以及教宗拒绝听取他们要改革的呼声,宗派主义到底也成了无心插柳的结果。
……
在二十世纪之前,在基督教的伟大传统之内,实在找不着近代所特有的“无教会基督徒”(churchless Christians)现象。
第二位是魏尔斯(David F. Wells),他在《勇守真道》(2008年,第7章)中讨论教会时也提及有形与无形的划分:
当基督教已经变成了没有教堂(会)的基督教时,它已经变成了无形的教会,所以可以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自由自在。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人们既可以成为基督徒,又可避免所有因信仰而来的迫害。他们只不过是不公开自己的信仰而已。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建议,但可悲的是,它有一个严重的错误——它违反了圣经原则。……
……
让我们来澄清一点,“没有教堂(会)的基督教”与“圣经的基督教”毫无关系,而是与实用主义、方法至上、简化的思想有密切的关联。它与圣经的教导相去甚远。
……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形与无形教会之区分对基督教信仰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害。人们误以为:只要认真地看待福音,而不用认真地看待教会。因此教会已经变成无关紧要的东西,或者说,充其量是一种奢侈品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5 18:12: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