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蒙恩的器皿
收起左侧

路加福音文字释经证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讲:试探与拒绝

读经:路4章

内容:

一、耶稣受试探

4:1  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旦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 

4:2  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日子满了,他就饿了。 

4:3  魔鬼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 

4:4  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4:5  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  

4:6  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 

4:7  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 

4:8  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 神,单要事奉他。” 

4:9  魔鬼又领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顶(注:“顶”原文作“翅”)上,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从这里跳下去;  

4:10  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护你。 

4:11  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4:12  耶稣对他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 神。’” 

4:13  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 

1、共识

从耶稣与撒旦这次正面的交锋,可以看出他们存在着一些共识:

1)、耶稣是神的儿子

3节当中的“你若是神的儿子”,原文是“你既然是神的儿子”。而且在耶稣赶鬼的记载中,多次出现鬼指认耶稣这样的身份,本章34、41节就有这样的记载。

魔鬼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但是他在引诱耶稣利用这个身份来犯罪,比如通过捷径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3)、迅速蹿红(9)。

2)、圣经是神的话

耶稣引用圣经抵挡魔鬼的试探时(4,8,12),魔鬼哑口无言;魔鬼也谬解圣经,企图引诱耶稣犯罪(10-11)。

3)、魔鬼是这世界的王

6节当中,魔鬼就是这样表白自己的;耶稣也没有辩驳。《约翰一书》5:19节也说“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似乎告诉我们:全世界实际统治者是魔鬼。就是说全世界是魔鬼的领地;全世界之外,才隶属神管理。果真是这样的意思吗?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与圣经一直强调的神管理宇宙万物是矛盾的吗?

结合《约翰一书》5:19节的上下文我们知道,这节经文当中的“全世界”所指的是犯罪的体系(对比约一2:15-17),具体内容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就是6节说的““这一切权柄、荣华”,并不是指的整个人类世界或者整个宇宙。

自从始祖犯罪堕落以后,罪进入世界,所有的罪人都身不由己的顺服魔鬼,成为罪的奴仆。但是,掌管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仍然是神。魔鬼所说的“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其实是虚张声势、招摇撞骗;并不是事实。

4)、魔鬼的能力有限

魔鬼可以对耶稣试探,可以对他威逼利诱,但是他不能胜过耶稣,更不能置耶稣于死地。第一节就清楚告诉我们是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就是说这一次的试探是神的许可;如果神不许可,魔鬼就不能作什么。就像旧约《约伯记》记载的那样,神若不许可,魔鬼就不能攻击约伯;神许可了,但底线是不能取约伯的性命,因而魔鬼虽然竭力攻击约伯,但是他无法越过这样的底线。

魔鬼是被造物,神是创造者。魔鬼在神许可的范围内活动,直到最终在地狱的永火上受刑。

2、试探无处不在

魔鬼对耶稣的试探不只是这里的记载,而是伴随耶稣的一生。这里记载的是有代表性的试探,就是“肉体的情欲”(2-3)、“眼目的情欲”(5-7)和“今生的骄傲”(9-11)。耶稣虽有真实的人性,但是圣灵的感孕保证了他的人性没有罪的遗传,他自己的神性保证了他不会犯罪。

试探无处不在,我们随时随地会面对试探。对于还没有认识神的人而言,他们乐于听从试探,以犯罪为乐;而对于每一个认识神的人而言,是随时随地求主加力量,胜过一切的试探,以顺服神为乐。

魔鬼会竭力引诱我们犯罪、体贴自己的情欲,魔鬼的建议常常是很迷人、很有诱惑力的,而且是很容易就可以办到的。

求主怜悯我们,常常提醒我们,保守我们远离试探,远离具有强烈诱惑力的环境,因为我们实在太软弱,太容易听从试探。

二、家乡的拒绝

1、满有能力

4:14  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四方。 

4:15  他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众人都称赞他。 

2、回到故乡

1)、读经

4:16  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他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 

4:17  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他,他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 

4:18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 

4:19  报告 神悦纳人的禧年。” 

2)、解经

4:20  于是把书卷起来,交还执事,就坐下。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他。 

4:21  耶稣对他们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 

3)、质疑

4:22  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4)、严责

4:23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必引这俗语向我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我们听见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也当行在你自己家乡里。’” 

4:24  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4:25  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 

4:26  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 

4:27  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疯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 

医生,你医治自己罢,意即“你先帮助自己人罢”。

5)、愤怒的听众

4:28  会堂里的人听见这话,都怒气满胸, 

4:29  就起来撵他出城。他们的城造在山上,他们带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6)、安全脱险

4:30  他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 

耶稣在家乡遭到拒绝,四福音当中路加的记载是最详细的。

上文提到耶稣在成功抵御撒旦的试探之后,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因为行了大量不可思议的神迹而声名鹊起(14,37,40-41)。本段提到的是耶稣回到家乡,按照世俗的说法是“荣归故里”,在家乡人面前“显摆显摆”,也让家乡人跟着“沾沾光”,甚至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显然这不是耶稣返乡的目的,他也不可能也这样血气的动机;他的动机是怜悯他们,怜悯这些乡里乡亲,让他们知道他就是神为包括家乡人在内的以色列民族预备的弥赛亚,教导他们认罪悔改归向神。

可惜这些与耶稣共同生活多年的乡里乡亲他们只看到耶稣的家庭、职业、出身,被成见、偏见弄瞎了眼睛,只把耶稣当作了一个游走四方的江湖郎中而已。看到家乡人这样的盲目无知,耶稣非常痛心,毫不客气的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这些严厉的批评非但没有唤醒愚昧无知的家乡人,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满腔怒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穷木匠,竟然自命弥赛亚!这还不算,还竟然借题发挥说神不爱他们、弃绝他们,这还了得!他必然是个假先知!于是他们毫不客气的把他赶出家乡,并且要把这个假先知推下山崖,好除恶务尽,免得他再妖言惑众!

三、迦百农赶鬼

4:31  耶稣下到迦百农,就是加利利的一座城,在安息日教训众人。 

4:32  他们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里有权柄。 

4:33  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的精气附着,大声喊叫说:  

4:34  “唉!拿撒勒的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 神的圣者!” 

4:35  耶稣责备他说:“不要做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鬼把那人摔倒在众人中间,就出来了,却也没有害他。 

4:36  众人都惊讶,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用权柄能力吩咐污鬼,污鬼就出来。” 

4:37  于是耶稣的名声传遍了周围地方。 

1、污鬼见到耶稣的反应:

1)、非常恐慌

大声喊叫,结合下文,污鬼这样的喊叫不是耀武扬威,不是威胁恫吓,而是惧怕。人通常都怕鬼,一听到有人讲鬼的故事就毛骨悚然;但是这里相反,是鬼怕人。怕的不是一般人,而是耶稣,见到耶稣就恐慌,就像《马太福音》8:28节记载的那个被很多鬼附身的人见到耶稣经过的时候是主动迎上来。

这里我们特别要指出的是:魔鬼怕神,怕耶稣,并不怕人。为什么要特别指出这一点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一个真实的事例:

一个教会主日聚会。突然,一个信徒身不由己的发作起来,满口胡话,满地乱滚。大家准备送医院就诊。一个老姊妹拦住了大家,说这个信徒是被鬼附身了,她来祷告赶鬼。接着,就边祷告边用拳头击打这个信徒,说是打魔鬼;打还不算,又在这个信徒身上乱踩。结果,这个信徒是不闹了,魔鬼被赶走了,这个信徒也被整死了。

这个被整死的信徒是个老师,姓黄,是个姊妹。

这件事的后果可想而知,给教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严重羞辱了主的名!

看完这个事例,应当明白上面特别强调的原因了。魔鬼不怕我们有多大能力、智慧,也不怕我们的力气、声音,魔鬼怕的是耶稣;我们自作聪明的拧捏、击打,甚至是踩踏,痛的是被鬼附身的人,而不是魔鬼!

奉劝那些自命不凡、自作聪明的信徒,不要好心办了坏事,不要代替神,免得自讨苦吃不算,还羞辱主的名!

2)、清楚界限

唉!拿撒勒的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

污鬼清楚他们属于与神为敌的阵营,属于黑暗的势力;而且这个拿撒勒人耶稣属于神的阵营,属于光明的行列。污鬼和耶稣没有任何的相通之处。《约翰福音》1:5准确的描绘了两者的关系“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3)、清楚耶稣的权柄

你来灭我们吗?

很显然,污鬼清楚耶稣莫大的权柄,耶稣可以毁灭他们,而他们是无力反抗的。《马太福音》8:29“时候还没有到,你就上这里来叫我们受苦吗?”更清楚的显示污鬼知道末日审判的存在、结果和时间。

4)、清楚耶稣的身份

我知道你是谁,乃是 神的圣者!

污鬼知道眼前这个其貌不扬、贫穷寒酸的拿撒勒人耶稣不是一般人,不是一般混吃混喝的拉比,而是神的圣者神的儿子

似乎污鬼在为耶稣作见证,向在场惊愕不已的众人证明耶稣身份、权柄和能力。其实不然,污鬼哪有如此善良的动机呢!他们只是在拥有毁灭他们的权柄和能力的神的儿子面前身不由己的恐慌惧怕而已!

2、耶稣的举动

不要做声,为了免得引起误解,比如说耶稣是和污鬼在演戏,或者耶稣只是巫师而已,因此耶稣命令污鬼闭口。就是说,耶稣并不需要来自污鬼的见证(41)。

从这人身上出来吧!这是耶稣发出来的命令,很简单很直接的一句话。不像我们熟悉的和尚或者道士的赶鬼方式,比如燃点香烛,供奉祭品,烧纸化钱;然后煞有介事的舞刀弄枪,嘴里念念有词,驱魔赶鬼。名义上是赶鬼,实质上是鬼把戏,是鬼与鬼之间合作演的戏。

3、结果

鬼把那人摔倒在众人中间,就出来了,却也没有害他。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污鬼乖乖的俯首听命,虽然改不了他们邪恶的本性。却也没有害他,这个交待说明了他们的权柄受到了限制,他们已经无权再对这个人造成伤害。

四、医治彼得岳母

4:38  耶稣出了会堂,进了西门的家。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有人为她求耶稣。 

4:39  耶稣站在她旁边,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她立刻起来服事他们。 

4:40  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 

4:41  又有鬼从好些人身上出来,喊着说:“你是 神的儿子!”耶稣斥责他们,不许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他是基督。 

五、奉差的使命

4:42  天亮的时候,耶稣出来,走到旷野地方。众人去找他,到了他那里,要留住他,不要他离开他们。 

4:43  但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 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 

4:44  于是耶稣在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 

盼望那些热衷于治病赶鬼的传道人或者信徒能够在耶稣这样明确的使命表白当中醒悟过来,基督教不包治百病,教会不是疑难杂症医院,不是疾病康复中心。比肉体疾病更可怕的是灵魂的疾病。肉体的疾病能带来疼痛、甚至是死亡,灵魂的疾病带来的却是今生的空虚、迷茫和永远的灭亡。

传福音、拯救失丧的灵魂、引领罪人脱离罪恶的捆绑和魔鬼的权势、认罪悔改归向神,这才是耶稣的使命,因为他奉差原是为此。我们千万不要信错了方向、跟错了耶稣,千万不要呆在教会一辈子而最终迎接我们的却是地狱!

五、反省反思

1、耶稣和魔鬼存在哪些共识?在胜过试探上面你有什么见证?有什么难处?

2、耶稣返回家乡的动机是什么?家乡人为什么对耶稣不讲情面?

3、你喜欢拳打脚踢的对付那些被鬼附身的人吗?你知道这样做有什么错误吗?

4、耶稣为什么不让污鬼做见证呢?

5、污鬼对耶稣有哪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6、治病赶鬼是你信仰的中心吗?为什么说这是“信错了方向、跟错了耶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讲:遭受指责

读经:路5章

内容:

一、呼召四门徒

5:1  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众人拥挤他,要听 神的道。 

5:2  他见有两只船湾在湖边,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 

5:3  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耶稣就上去,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就坐下,从船上教训众人。 

 5:4  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 

5:5  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5:6  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 

5:7  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5:8  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5:9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 

5:10  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也是这样。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5:11  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四福音当中,只有路加详细记载了最初的四个门徒跟从耶稣的原因。这个神迹,让四门徒收获很多:

1、不寻常的人

彼得他们在湖上辛苦忙碌了一夜,结果一无所获,大家觉得很是扫兴。但是,渔网弄脏了,必须洗干净,然后晒干,指着它养家糊口呢!雅各、约翰他们先去洗网了,彼得忙迟了一步,落在后边(可能还有弟弟安德烈在船上,参考6节的“他们”)。

没有想到岸边来了很多人,明显不是来买鱼的。彼得正在诧异,其中一个拉比模样的人向他打招呼,他要用他的船。这个拉比上船之后,又请他把船撑开。彼得很纳闷,心想:“我这不是渡船,不摆渡,这个拉比要干什么?”但是出于礼貌,彼得还是依从了,把船撑开,稍微离岸。接着拉比就就坐下,从船上教训众人。

彼得好奇的听这位拉比讲道,没有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拉比所讲的道却是很有权柄,彼得可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讲道,他津津有味的听着,忘记了刚才的不快。

拉比讲完了,把目光转向入迷的彼得,对他很认真的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

彼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对拉比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彼得的意思很清楚:“拉比,你讲的道确实很叫人稀奇;但是你不是渔夫,我们是渔夫,从小就在在湖上打鱼,因此是很有经验的。而且我们已经辛苦忙碌了一夜,但是白忙活了一夜!你还叫我们打鱼,不会是开玩笑吧!”

但是,这位不一般的拉比却是认真的、诚恳的,不像是开玩笑,因此彼得出于尊重,继续对拉比说:“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人困马乏的彼得心不甘情不愿的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了网。

奇迹发生了!拉网的时候拉不动,好不容易把网向上提升,哇,好多活蹦乱跳的鱼!而且网险些裂开!——这么多鱼从哪里来的?他们可是在这一带水面忙碌了一夜,根本就没有鱼啊!就拉比讲道这么点功夫,就会来这么多鱼?鱼也来听拉比讲道?怎么可能呢?

彼得顾不上细想原因了,赶紧把鱼逮住要紧!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怪不得渔网险些裂开呢,船都要沉了,网能受得了吗?他们什么时候一网打过这么多的鱼啊!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也是这样。

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渔夫,在这一网不可思议的鱼面前只有发愣的份!

2、彼得看见自己

5:8  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彼得忽然明白,眼前的这个貌似平常的拉比不是一般的人,起码是个大有能力的先知;这样的先知已经只能从旧约圣经当中的记载见到了,现在就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彼得非常惧怕,在圣灵的开启之下看见了自己的罪,他只有俯伏在耶稣膝前,向耶稣认罪。

3、耶稣的呼召

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耶稣边安慰彼得,边扶他起来。耶稣对他进行了呼召,并且告诉他们将来的情形(太4:19)。这些很有经验的渔夫,将来要为天国撒网,收获更多的认罪悔改信福音的人,得人如同得鱼。

4、立刻的顺从

5:11  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他们清楚眼前的拉比非同寻常,因此他们撇下一切顺从他的呼召,他们要跟随他、了解他。

5、舍与得

他们舍弃了老本行,放下了自己的经验、眼光,却得着了耶稣,收获了永生。

他们作了最有眼光的投资,所得到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回报!

下文记载的税吏马太,也是这样睿智的投资者(27-28)。

二、洁净麻风病人

5:12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疯,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5:13  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疯立刻就离了他的身。 

5:14  耶稣嘱咐他:“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要为你得了洁净,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5:15  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 

5:16  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1、耶稣的退却

耶稣所行的神迹引起了轰动,他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可以说这是许多信徒梦寐以求的,渴望有那么一天也可以一呼百应。但是,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原因何在?

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这一句就明确指出了众人聚集的真正目的。看起来是来听耶稣讲道的,但其实是很不耐烦,巴不得少讲几句,甚至是不讲;看病要紧!面对这样动机不纯的追随者,耶稣只能果断选择退却,虽然是不合时宜,虽然是大煞风景。

教会当中坐着很多这样的信徒:不管讲台上怎么传讲神的道,他们只管医病赶鬼;讲道的时候,他们通常的选择是打瞌睡。

2、帮倒忙

耶稣已经再三打招呼:“你切不可告诉人”,可是这个被医治的麻风病人或许是兴奋所致,完全忘记了耶稣的嘱咐,“那人出去,倒说许多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可1:45)。  

这样的好心好意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是动机不纯的人蜂拥而至,一是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可1:45)。

这样的好心只能帮倒忙,耶稣不要这样的好心;他后来也严厉批评彼得这样的好心。

三、医治瘫子

5:17  有一天,耶稣教训人,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着,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 

5:18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 

5:19  却因人多,寻不出法子抬进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耶稣面前。 

5:20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 

5:21  文士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 神以外,谁能赦罪呢?” 

5:22  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就说:“你们心里议论的是什么呢? 

5:23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5:24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5:25  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拿着他所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归荣耀与神。 

5:26  众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 神,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 

四、呼召马太

5:27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 

5:28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五、宗教界的指责

5:29  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 

5:30  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 

5:31  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5:32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六、新旧难合

5:33  他们说:“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惟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 

5:34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 

5:35  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 

5:36  耶稣又设一个比喻,对他们说:“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 

5:37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新酒必将皮袋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 

5:38  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 

5:39  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1、定向思维的可怕

法利赛人和文士们,他们以审判官的身份来质询这个半路出家的拉比。他们根本的问题就是定向思维。就是说,他们对先知一再预言的弥赛亚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比如弥赛亚应当是威风凛凛的君王;他既不会受苦,也不会死亡,他是永存的;他应当跟他们一样死守口授律法,甚至比他们更严谨、更虔诚;他应当洁身自好,不屑于罪人为伍;他应当……问题是,他们这样的一套标准究竟是圣经本身启示的,还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解?很显然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解。

耶稣不但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或者是标准,更是经常冒犯他们神圣的口授律法,最严重的是还自称为神,是个极端危险分子,是假先知。

2、逆向思维的必要

法利赛人和文士们从来就不逆向思维。他们一直以正统派自居,他们代表的是神喜悦的阵营,为什么还需要逆向思维,仿佛他们是错误的?

我们看见定向思维的可怕。定向思维的实质是把自己摆在了完全正确的位置上,就是说把自己当作了神。他们因为耶稣宣称有“赦罪的权柄”(24)而判定耶稣犯了僭越的大罪,其实真正僭越的恰恰是他们,只不过他们从来不敢这样标榜而已!

3、放下成见

这些法利赛人和文士,为什么就不谦卑下来?为什么不回到圣经,聆听耶稣的教训,聆听圣灵的启示,用圣经本身的标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私意理解圣经而得到的标准)来衡量你呢?

法利赛人和文士的顽梗悖逆是我们的反光镜。我们来到耶稣的面前,是不是一直带着我们自己的标准和期望?耶稣应当这样,耶稣应当那样,耶稣应当满足我的要求、解决我的问题等等,这样的耶稣才是可以相信的,这样的耶稣才是神的儿子、救主。

恰恰相反,我们来到耶稣的面前要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成见、偏见,放下自己的标准、眼光、期望,谦卑的聆听耶稣要对我们讲些什么,顺服圣灵的提醒、光照、责备,及时认罪,及时对付自己的罪,这才是蒙恩的正确方向。

4、谬解圣经的可怕

法利赛人和文士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谬解圣经。

这样可怕的错误在很多信徒当中普遍存在着。说起话来句句都是圣经的话,一套又一套,似乎什么都懂,其实是什么也不懂,什么都是一知半解;说是基督徒,其实是糊里糊涂!

曾经在网络上遇到过这样的一些信徒。他们没有谦卑受教的心,缺乏安静学习神话语的功夫,没有经过系统的神学学习(他们往往竭力排斥神学学习,说某某人因为读神学反而把神弄丢了),仅仅结合有限的一些资料,还有自己的经验、知识、水平,就开始大胆的研究圣经、讨论圣经,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亮光或者看见。他们常常为对某些经文的理解不一致而争得面红耳赤,他们还美其名曰“真理是越辩越明”。其实本质上就是按照私意解释圣经。他们最终能够达成一致的,在他们认为就是圣经的意思;而事实上很多是错误的。他们往往强调尊重,就是不管他们对圣经的理解是对是错,首要的是尊重他们。

这些信徒很是顽固,已经与这里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没有什么区别了。

七、反省反思

1、耶稣的神迹给最早的四门徒哪些收获?给你哪些启发?

2、你的信仰动机纯正吗?你是不是常常在给主帮倒忙呢?

3、法利赛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你是不是也一直满足于自己对圣经所谓的看见和亮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讲:辩驳与教导

读经:路6章

内容:

一、安息日掐麦穗

6:1  有一个安息日,耶稣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掐了麦穗,用手搓着吃。 

6:2  有几个法利赛人说:“你们为什么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呢?” 

6:3  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连这个你们也没有念过吗? 

6:4  他怎么进了 神的殿,拿陈设饼吃,又给跟从的人吃?这饼除了祭司以外,别人都不可吃。” 

6:5  又对他们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二、安息日治病

6:6  又有一个安息日,耶稣进了会堂教训人,在那里有一个人右手枯干了。 

6:7  文士和法利赛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 

6:8  耶稣却知道他们的意念,就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那人就起来,站着。 

6:9  耶稣对他们说:“我问你们,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 

6:10  他就周围看着他们众人,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6:11  他们就满心大怒,彼此商议怎样处治耶稣。 

法利赛人冲冲大怒。在他们眼中,耶稣就是一个擅长狡辩的人,是雄辩家;明明违反了安息日的规定,还借口多多,不思悔改!他们奉为瑰宝的古人遗传,他们引以为荣的属灵资本,就这么轻易被肆意破坏吗?难道说古代那些推演摩西律法的著名拉比错了?难道让他们呕心沥血的探索成果就毁于一旦?难道就任凭这么一个擅长巫术、妖言惑众、半路出家的拉比胡作非为?不行,不能再任凭事态继续恶化下去,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因此他们聚集在一起彼此商议怎样处治耶稣。

他们捍卫的精神很可贵,可惜南辕北辙,因为他们捍卫的是错误,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神的真道。地狱的永火是对他们捍卫错误的最好回报。

很多被异端拉过去的信徒,他们自己被异端迷惑不算,还竭力捍卫异端,为异端卖命。这样的信徒常常很难挽回,因为他们可以为了捍卫异端而不择手段。

因此,当我们竭力捍卫某一种主张、观点、思想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被背后的渊源、背景、组织规模、流行时间、效果等等这些东西挡住了眼睛,这些背后的东西并不能表明所捍卫的问题的正确性;唯一衡量的标准是圣经。

合乎圣经的,我们应当捍卫,应当听从;不合乎圣经的,坚决抛弃,毫不手软。

三、拣选十二使徒

6:12  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 神。 

6:13  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 

6:14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 

6:15  马太和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奋锐党的西门, 

6:16  雅各的儿子(注:“儿子“或作“兄弟”)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四、教导的汇总

1、听众云集

6:17  耶稣和他们下了山,站在一块平地上;同站的有许多门徒,又有许多百姓,从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并推罗、西顿的海边来,都要听他讲道,又指望医治他们的病; 

6:18  还有被污鬼缠磨的,也得了医治。 

6:19  众人都想要摸他,因为有能力从他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 

众人都想要摸他,这些渴望亲密接触耶稣的人,并不是想更多的认识耶稣、了解耶稣,而是因为有能力从他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他们“摸到”了耶稣,他们得到了医治;但是只能是身体疾病的痊愈,里面的病可能一点也没有触及。

当然,不是说为了治病赶鬼来寻求耶稣就是完全错误的。作为一个常见的途径是完全可以的;但问题是病得到医治之后,要么渐渐流失了,要么信了很多年仍然只是为了治病赶鬼。

治病赶鬼不应当成为我们信仰的中心,它仅仅是个途径;灵魂得到拯救才是信仰的中心,途径不能代替目标。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福音当中的福音,是整本圣经的精髓。

2、四福

6:20  耶稣举目看着门徒,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 神的国是你们的! 

6:21  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 

6:22  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 

6:23  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 

这里的“福气”与《马太福音》5章的“八福”相比,内容少了一些,只有“四福”,而且上面似乎有出入,我们先对比一下:

路加福音

马太福音

6:20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 神的国是你们的!

5: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6:21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


5: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6:21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 


5: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6:22   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 

6:23   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

5:10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5:11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1)、第一福

6:20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 神的国是你们的!

这里的“贫穷”与太5:3节的“虚心”的意思一样,不是指物质的贫穷,不是“越穷越蒙福”。天堂里既有穷人,比如讨饭的拉撒路;也有富翁,比如亚伯拉罕(16:19-22)。而是指的灵里的贫穷。只有在神的光照下,才可能看见里面的缺乏、有限和无知。那些真实认识到自己的可怜而向神认罪悔改的人,神的国是属于他们的。

2)、第二福

6:21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

这里的“饥饿”,与太5:6“饥渴慕义”相同,也是指里面的“饥饿”,是里面的空虚、迷茫,渴望知道人生的意义、方向、价值,渴望明白生命的由来、归宿。这种“饥饿”是因为罪人远离神之后所必然产生的。这些人当中的一些人,常常在会在神的带领下认识神、归向神、顺服神,因为他们在神那里找到了人生的答案,神满足了他们的心,填补了他们里面的永恒的“饥饿”。

3)、第三福

6:21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 

“哀哭”与太5:4“哀恸”一样,都是指的为自己的罪和他人的罪而伤心。对于自己的犯罪失败,对于圣徒的冷淡退后,对于教会的分裂荒凉,对于世界的邪恶败坏,对于世人的刚硬不信,觉得忧伤哀痛。这样的人因着神的安慰而得享喜乐。

4)、第四福

6:22 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 

6:23 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

这一福与太5::10-11的文字表述相差无几。基督徒必然遭受恨恶、拒绝、辱骂、弃掉,因为他们已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家在天上,因此必然遭到世界的弃绝。撒旦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逼迫基督徒的;除了挂名的信徒,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撒旦的良民。

当那日,很显然是指见神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主二次再来的时候。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神会把公义的冠冕赏赐给为主的名遭受逼迫的人,就像保罗所自述的(《提摩太后书》):

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4:8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3、四祸

6:24  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 

6:25  你们饱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饥饿!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 

6:26  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 

这里的“四祸”正好与上面的“四福”相反,也一一对应。

富足、饱足所指的是灵里的感受,就是觉得对神的认识是非常丰富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是自视甚高,对自己的善行很是满意。喜笑,是指因此而产生的得意。本质上是看不见自己。

就像法利赛人,他们宣称他们知道在每一件事情上神的旨意,他们总是尽可能在公众场合表演他们对神的敬虔,他们以民间的宗教领袖自居,他们喜欢众人对他们的尊敬。

很多挂名的信徒也是这样的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差不多都明白了;似乎什么都懂,其实是什么也不懂,什么都是一知半解。这样的信徒常常沦为异端的战利品。

人都说你们好。基督徒是撒旦所痛恨的,也是撒旦千方百计所攻击的对象;挂名的信徒本来就是撒旦的良民,当然很受罪人和世界的欢迎。

当我们的言语行为、心思意念和世人趋于一致的时候,世人是很喜欢我们打交道的;反之,当我们与世人“分别”,与世人格格不入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嘲笑、诋毁的目标。

4、爱仇敌

6:27  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 

6:28  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 

6:29  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 

6:30  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 

6:31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6:32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 

6:33  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 

6:34  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  

6:35  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6:36  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慈悲意即对人满有同情与慈怜;你们的父指天上的父。神并没有将我们应受的惩罚加在我们身上,这就是他的慈悲。照样,别人虽然恶待我们,我们本可以去加以报复,但我们却选择去饶恕人、善待人。

这里把“爱仇敌”(27-28,32-36)、“不要报复”(29-30)和“金律”(31)汇集在一起。

5、不要论断

6:37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注:“饶恕”原文作“释放”); 

6:38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古时犹太人所穿外衣,非常宽大,在腰带上方留有一折,可成为一个大口袋(兜),用来盛装相当容量的麦子(参得3:15)。

这里似乎是绕口令:论断被论断、定罪被定罪、饶恕被饶恕,所传递的是一种递等式的原则。前者讲的都是人的做法,对他人论断或者不论断、定罪或者不定罪、饶恕或者不饶恕;后者讲的是神按照相同的标准来对待。

因此当我们总是习惯批评他人的时候,或者习惯申诉和抱怨,要想想天上有一位无所不知、知道一切真相、监察我们心肠肺腑的神。我们之所以常常这样扮演审判官,是因为我们目中无神,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有神存在。

6、瞎子领瞎子

6:39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 

6:40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 

40节的内容与《马太福音》10:24的意思是相同的,并没有“学生一定不能超过老师”的意思,就是说并不否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圣经引用这样的常理不是在谈教育学。

在马太那里这句话的上下文谈的是逼迫与辱骂。耶稣这位老师既然因为坚持真理而遭受逼迫和辱骂;作为他的跟随者他的学生,境遇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里的上文谈的是错误的引导。本身是瞎子,看不见道;还来给瞎子做向导,最终只能掉在坑里面;老师是瞎子,还教导无知的学生,学生也只能更加盲目和无知。

这里的瞎子可以指那些自命不凡的法利赛人,正如保罗描述的(《罗马书》):

2:17  你称为犹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着 神夸口; 

2:18  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 神的旨意,也能分别是非(注:或作“也喜爱那美好的事”); 

2:19  又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 

2:20  是蠢笨人的师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

但是,他们自己却是属灵的瞎子,继续看保罗的下文:

2:21  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 

2:22  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 

2:23  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 神吗? 

2:24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

师从这样的瞎子,所能学到的只能与老师一样,瞎老师带出瞎学生。

这样的瞎老师何其多!  

7、先改变自己

6:41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6:42  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为什么自己身上的“梁木”常常视而不见,却对别人身上的“刺”就轻而易举的看见呢?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就是不可原谅、或者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而出现在我们身上就是小事一桩、无所谓呢?真的是因为我们跟自己生活的太久太熟悉而熟视无睹吗?

答案只能是罪。罪弄瞎了我们的心眼,使我们只能看见别人而看不见自己。因而求神怜悯我们,开启我们的眼睛和心窍,叫我们看见自己的本相,看见自己身上的“梁木”;并且求神加我们的力量,引领我们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弟兄眼中的刺。

这是神的次序,先己后人;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会说“阿门”。只有自己先被不断的解剖、击打、光照、破碎、撕裂,才能逐渐看清自己,逐渐趋于客观和公正,才能成为合乎神使用的器皿,成为更多人蒙福的管道。

8、树与果子

6:43  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 

6:44  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它来。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摘葡萄。 

6:45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9、听与行

6:46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 

6:47  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 

6:48  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注:有古卷作“因为盖造得好”)。 

6:49  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得很大。” 

有一首赞美诗的歌词是这样写的:“主命令若听而不行,虽允许无益我神;听而惧怕仍无功效,主赐福遵行的人”。

《雅各书》也强调听道与行道的关系:

1: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1: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1: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1: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神的道是灵魂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窥见自己的本相。但是,如果仅仅就停留在窥见本相,并不认罪对付,就是说并不行道,或者说习惯做一个常常被感动却常常没有及时回应的人,这样的人只能处于自欺的状态当中。另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欺是明明看不见自己,但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很爱主、很火热。主形容这样的人就像房子没有根基,或者像马太那里说的是盖在沙土上(太7:26),是经不住狂风暴雨的洗礼的。

听道要行道,才是主的羊;不是靠自己,而是依靠神。

五、反省反思

1、为什么说法利赛人是在捍卫错误呢?你一直捍卫的是什么呢?怎么判断你的捍卫的对错呢?

2、为什么说治病赶鬼不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

3、本章的“四福”和“四祸”分别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4、当我们习惯申诉或者抱怨的时候,我们还真相信神的存在吗?

5、谈谈你对“瞎子领瞎子”的认识。

6、为什么我们轻易看见别人的小问题,对我们自己的大问题却熟视无睹呢?

7、为什么听道不行道是自欺欺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讲:大信心与多赦免

读经:路7章

内容:

一、医治百夫长的仆人

7:1  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 

7:2  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 

7:3  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 

7:4  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地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 

7:5  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7:6  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7:7  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7:8  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7:9  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7:10  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 

二、死而复活

7:11  过了不多时(注:有古卷作“次日”),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  

7:12  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7:13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7:14  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7:15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7:16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 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又说:“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7:17  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1、路遇送葬队伍

这个死而复活的神迹是路加单独记载的。

耶稣一行人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

拿因城在耶稣家乡拿撒勒东南方不远。拿因城距离迦百农大约有一天的路程,坐落于隐多珥和书念之间;也就是以利沙救活了另外一个寡妇的儿子之所在地(王下4:32-35)。直到今天,从拿因城向着隐多珥走十分钟的路程,便可以看见一片石墓。

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真是一件晦气的时候;因为他们是最忌讳死亡的。

在犹太传统中为死人送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死者的尸体用麻布包裹好,放在担架上,送殡的队伍会抬着他走遍整个城市,亲属尾随,路旁的旁观者也可以加入送殡的行列中。丧家会雇用一些哭丧者大声哀号,来引人注意。一般来说,家人会哭丧三十日。

2、悲惨情形

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我们不知道关于这个死人与他母亲的情况耶稣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或许是职业哭丧者的哭诉,或者是其他人讲述的。当然,耶稣是无所不知的。

本来丈夫已经故去,妻子变成寡妇,就已经不幸了;好在还有个儿子可以相依为命。现在这个儿子又死了,而且是独生子;对于这个可怜的寡妇来说,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真是人间悲剧、惨不忍睹!听得见寡母撕心裂肺的断肠哀嚎……

3、主的怜悯

7:13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我们的主是怜悯的主,目睹这一幕人间惨剧,他动了慈心,就首先劝慰哀嚎的寡妇不要再哭泣。这个伤痛欲绝的女人不知道能不能听得进这个陌生人的安慰,至少她是感到莫名其妙的,因为她不知道眼前这个有爱心的拉比要做些什么,是否仅仅表示同情。

耶稣接着进前按着杠,示意抬的人停下来,抬的人就站住了。在犹太人是不使用棺椁的。通常遗体都是用手编的篮子运送到坟地去。应当说,耶稣的举动令所有在场的人都莫名其妙,整个送葬队伍都停了下来,众人的视线,包括跟随耶稣的人,都集中在耶稣的身上。

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这是谁啊?竟然可以对死人发出命令!死人能听见吗?死人能顺从吗?死人如果能够听见或者顺从,那还叫死人吗?大家更是一头雾水,也充满期待,或许这个拉比真的可以做些什么。

4、死而复活

7:15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而且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这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年轻人竟然坐了起来,而且开口说话,就是说死人已经复活了!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在耶稣好像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只是把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了,然后交还给孩子的父母。这真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刻。有一位出色的释经家说:“死亡把人如同猎物般的掳去,但耶稣却声言生命是属于他的。”

5、群情沸腾

7:16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 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又说:“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此情此景,真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又实实在在的发生在眼前!现场一片欢腾!

对于熟悉旧约的犹太人来说,他们知道在旧约时代,曾有两位大先知叫死人复活,一位是以利亚,他叫撒勒法寡妇的儿子复活(王上17:20-23);另一位是以利沙,他叫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莫非是这些大先知再现了?因为没有人可以叫死人复活,除非是神重用的先知!但已经是近千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竟然在他们眼前重演,太不可思议了!

众人惊奇万分,为着神这样的怜悯眷顾,他们欢呼、赞美、感恩:“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本来被悲哀、痛苦笼罩的队伍,现在变成了喜乐、感恩的队伍;而使形势瞬间逆转的人,是耶稣。

6、声名远播

7:17  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这样的一件大神迹,怎么可能会如过眼云烟呢?必然是不胫而走。

7、深入思考

那么,耶稣行这个大神迹要传达哪些信息呢?

A、神的怜悯

这点是最明显的。神爱世人,神怜悯为被罪压伤而痛苦不堪的世人。这不是他创造的本意。他造人的初衷是叫人具有他的性情、品格,叫人顺服他的带领,享受从神而来的永生、平安、喜乐、满足。但是,人不要神,要自己做神,因而罪进入世界,人与神隔绝;从此罪就成了人的主人,空虚、迷惘、罪恶的捆绑、死亡的阴影成了人生的全部;还有肉体的死亡和灵魂的灭亡。

这个家庭,因为丈夫和独生子的先后死亡,陷入到巨大的不幸当中。如果,人不会死亡,就是说人没有罪、不犯罪,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惨剧呢?面对这样的惨剧,同样有父神怜悯心肠的耶稣怎能见死不救呢?耶稣把人间惨剧变成了人间喜剧。

B、生命的权柄

没有任何人可以叫死人复活,死亡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是对死亡只能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而死亡对于耶稣来说,这个曾经在巴勒斯坦这个弹丸之地出生的一个木匠,竟然只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叫死亡如飞而去!这个神迹清楚的告诉世人,耶稣是生命的主宰,他掌管生命,死亡在他面前只有发抖的份!

C、神的主权

耶稣在他所行的很多神迹当中,通常会说“你的信救了你”,比如下文的50节。但是,在这个神迹当中,没有任何人信心的配合,完全是出于耶稣的怜悯。正如在以前的分解当中说过,信心不是神迹发生的唯一媒介,信心不能命令神;神迹的主权在神。

D、暂时的得救

对于这个家庭,无论是被复活的儿子,还是得回自己儿子的寡妇,耶稣所行的神迹使这个家庭重新充满了欢乐和笑声。但是,肉体死而复活只能是暂时的得救,因为不可能就永远不死了,这个被复活的年轻人总有一天还是会死亡的。

若要真正解决人生最终归宿的问题,必须认罪悔改信耶稣。“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三、施洗约翰的质疑

7:18  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 

7:19  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7:20  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施洗约翰的信心受到了考验,因为耶稣与他所期望的弥赛亚有很大的差距。

施洗约翰的动摇也提醒我们:虽然他是弥赛亚的先锋官,但是他毕竟是人,毕竟有人的局限和软弱。好在他没有与罪恶妥协,最终光荣殉道。

四、对施洗约翰的评价

1、答复质疑

7:21  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 

7:22  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7:23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耶稣面对自己先锋官的质疑,没有像他一贯的风格那样严厉批评,只是叫他的门徒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神迹转告他,然后叫熟悉旧约的他自己去判断。最后的话“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既是对施洗约翰信心动摇的婉转批评;也是忠告,提醒他要坚定信心,放下成见。

2、进行评价

7:24  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7:25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华丽衣服 、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 

7:26  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7:27  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7:28  我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然而 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耶稣很中肯的评价了施洗约翰,既指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地位:“他比先知大多了;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揭示了他的身份和使命:“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又诚恳指出他的局限:“然而 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3、众人的反应

7:29  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 神为义; 

7:30  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注:29、30两节或作“众百姓和税吏听见了约翰的话,就受了他的洗,便以 神为义;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不受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 

这里指出了对施洗约翰的评价的两种态度:

人物

耶稣对施洗约翰的评价带来的反应

原因

众百姓和税吏

以 神为义

受过约翰的洗

法利赛人和律法师

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

没有受过约翰的洗

众百姓和税吏曾经在施洗约翰认罪悔改的呼召之下,在圣灵的感动下,看见自己的罪,因此纷纷涌来承认自己的罪,认罪悔改,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他们也亲耳听见了施洗约翰对基督的预言(3:10-17)。现在听到耶稣这样的评价,他们知道耶稣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是正确的。以 神为义,就是说结合他们亲身经历的赦免,知道神要求人悔改与受浸乃是合理的事。

法利赛人和律法师自以为义,他们不需要悔改,因此更不需要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因而他们不能接受耶稣对施洗约翰的评价。施洗约翰根本不是他们心目当中的弥赛亚的先知以利亚,他是被鬼附着的,因为他不吃饼,不喝酒(33);耶稣更不是弥赛亚,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34)。因着他们看不见自己,所以他们拒绝了神预备的救恩,废弃了 神的旨意。

五、批评时人的论断

7:31  主又说:“这样,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什么呢? 

7:32  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 

7:33  施洗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 

7:34  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7:35  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 

属血气的人,只能用属血气的眼光看问题;属灵的人,才能用属灵的眼光看问题(林前2:12-15)。法利赛人因为看不见自己的罪,被自以为义蒙蔽了眼睛,醉心于繁琐的遗传,因而看问题只能是从属血气的眼光来看。他们只看到了约翰和耶稣的表面,看到耶稣和约翰不符合他们持守的规条。因此他们拒绝了弥赛亚的先锋官和弥赛亚本人。

而那些法利赛人眼中的罪人,比如税吏和娼妓,他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见自己满身的污秽,需要悔改,需要拯救,因此他们知道施洗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锋官。他们从耶稣的身上看见了神的权柄、能力、慈爱,他们就知道施洗约翰的预言是真实可信的,耶稣就是弥赛亚,是罪人的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讲续)

六、妇人膏主脚

7:36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7:37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7:38  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 

7:39  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7:40  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7:41  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7:42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7:43  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7:44  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7:45  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 

7:46  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7:47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 

7:48  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7:49  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7:50  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1、  是否雷同

通常很多信徒想起《马太福音》记载的类似的事情:

26:6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 

26:7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

而且以为是同一件事情,其实是不同的:

1)、地点不同:这里的那城是在加利利;马利亚膏主是在耶路撒冷近郊伯大尼(参太26:6)。

2)、时间不同:这次是发生在主出来传道的中期;马利亚膏主则发生在主传道的末期(参约12:1-8)。

3)、人物不同:这个女人是个罪人,可能指她是个妓女;而马利亚是个爱主(10:38-42)、且受人尊敬的女人(约11:31,45)。

4)、摆设筵席的主人不同:虽然两个人的名字都是“西门”(参40节),但这一个主人是个傲慢的法利赛人(参39,44-46节),而那一个是“长大痲疯的西门”(参可14:3)。

2、故事场景

场景是法利赛人西门家中的院落。有钱人的家居都有一个偌大的天井,天井有时会有一个喷水池。天气暖和之际,更可在此进膳。

在客人进入屋子里头,作主人的有三件事要做。主人会搭手在客人肩上,给他平安的一吻。这一吻是表示尊敬的记号;作为一个杰出的拉比,这是永远不会省略的。路上布满泥尘,脚上的鞋履亦只不过是用带子把鞋底绑在足上。因此作主人会叫仆人把冷水倾泼在客人的双足,使之洁净凉快。最后,主人会点起一撮味道香甜的香料,或是在客人头上抹上数滴玫瑰香油。这三件事是款客之道。

3、傲慢无礼的主人

7:36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这个请耶稣吃饭的人是法利赛人,叫西门。第六章中已经让我们看到,因为耶稣的门徒和耶稣本人触犯了安息日,已经遭致法利赛人的痛恨,他们要除掉这个律法破坏者。这里竟然出现了一个法利赛人邀请耶稣吃饭,他的动机难免令人生疑;同时根据下文记载(44-46),他虽然邀请耶稣,但却缺乏最起码的礼貌,他的动机就更叫人匪夷所思,这里有三个可能。

1)、他可能对耶稣相当仰慕和同情,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法利赛人都是耶稣的敌人(参路13:31)。但从整个不大礼貌的气氛来看,这个可能性极低。

2)、西门之所以邀请耶稣,可能是蓄意诱发耶稣在言行上犯上一些错误,好作为指控祂的根据。西门所扮演的,可能是秘密警察的角色。不过这个想法亦不太像,因为在40节中,西门尊称耶稣为夫子。

3)、最有可能的,西门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为此他以半傲慢轻蔑姿态,邀请这位使人吃惊的年青加利利人和他共进一餐。这最能解释西门为什么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尊敬,而又忽略了日常的礼仪。西门对待耶稣傲慢无礼,以示自己的高高在上。

4、有罪的女人

7:37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7:38  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

这里的“罪人”,是按照法利赛人的标准来说的,比如娼妓或者税吏,这些在律法上不洁的人都是法利赛人眼中的罪人,法利赛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

这妇人可能是个娼妓,一个声名狼藉的坏女人。她曾经站在人丛的外边听取耶稣的教训,圣灵借着耶稣的教训光照了她,让她看见自己满身的罪污;让她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罪人的救主,因此她主动走了进来,站在耶稣背后,好更清晰的听到耶稣的教导。当时的习惯,当拉比在屋子里进食,任何人等都可以自由进入,以听取他满有智慧的金玉良言

就像其他的犹太妇女一样,她颈上挂着一小瓶的香膏;香膏的名字叫“雪花香膏”(alabasters);是非常昂贵的。在聆听主宝贵的恩言的同时,这个女人在心中默默向神认罪,为自己的罪而伤心哭泣。她本来打算膏主的头,显然主的头因着主人的傲慢而没有抹油(46),但是她又不愿意打扰耶稣的用餐和说话。她在等待用饭的结束。可是自己悔罪的泪水已经打湿了主的脚。在中东客人并不坐着进膳,而是斜躺着的。客人在矮小的卧榻上,身体靠在左肘,腾空右手,双脚向后伸展;进膳的时候,则把鞋子脱掉。

她为着自己的泪水打湿了主的脚而感到愧疚,正好主的脚也没有得到清洗(44),她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作为犹太妇女,披散头发是极度失仪的举止。结婚的日子,女孩子会束上发,自此以后,她再不会以散发示人。现在她竟然弄散头发!而且长发是女人的荣耀(提前5:10),她竟然把她引以为荣的秀发来擦主的脚!更有甚者,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这一切反常的举动不是因为她是个不正常的人,只能是因为对主的挚爱,是因为许多的罪得到赦免(47)而自然产生的对主的感恩!

5、自命不凡的主人

7:39  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这个女人因为感恩而产生的爱的举动,主人感到很不顺眼,这样一个可憎恶的罪人竟然对耶稣示爱有加,真让他感到十分的恶心!可是,耶稣却似乎很享受。他不禁在心里嘀咕:“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难怪这个法利赛人感到恶心,因为他不能明白和体会罪得赦免之后必然对神产生的感恩。他和所有的法利赛人都严谨的遵守古人的遗传,他们是义人,而且神必定会赏赐他们的善行;他们没有罪,哪里需要神的赦免呢?

实质上他们是自以为义,是假冒为善,是最顽梗悖逆的罪人。

6、循循善诱的主

1)、故事开头

主知道西门心中的嘀咕,知道他的自以为义。主没有立刻揭穿他的画皮,而是先慢条斯理的讲了一个故事:

7:40    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7:41    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7:42上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

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原文直译是“一个欠五百得拿利乌(denarii),一个欠五十。”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约为一个得拿利乌(参太20:2)。

2)、留下作业

7:42下  这两个人那一个更爱他呢?

这个作业是最简单的,因为稍有常识就知道答案是什么,看看西门的回答:

7:43  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西门答对了,耶稣也及时的进行肯定。

3)、解释用意

耶稣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西门心中的嘀咕而先讲故事呢?他讲故事的原因用意是什么?耶稣给出了答案:

7:44  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7:45  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 

7:46  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7:47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 

耶稣指出了这个女人作出一系列反常的举动背后的原因:之所以她如此的爱耶稣,就是因为她得到的赦免多;她似乎反常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出于爱,是许多的罪被神赦免之后深深的感恩。原来主讲故事,就是表明这是属灵的常识。

47节很容易叫人误会,以为爱多的就多得赦罪,爱少的就少得赦罪。但主的意思刚好相反,这里乃是说,因为她的爱多,就证明她得的赦罪多;至于那爱少的,则证明所得的赦罪少。爱的多寡,不是我们蒙赦罪多寡的原因,而是我们蒙赦罪多寡的后果表现。

耶稣在指出这个女人背后的动机的同时,也毫不客气的揭露了西门的傲慢无礼和自以为义。他的罪比这个女人更严重,只不过被自义弄瞎了而已!

有一件事,可以把人与神隔绝,那就是自满。自满的实质是看不见自己。而奇怪的是,人愈感到罪多,他会是愈良善。保罗提到罪人的时候,便谓“在罪人中我是罪魁。”(提前1:15)圣弗朗西斯(Francis of Assisi)亦云:“世上没有比我更卑劣、更悲惨的罪人。”因为他们在神的光照下,不断看见自己的污秽。

我们可以说,最大的罪便是自觉无罪;然而一丝的自觉不足,便可以打开了神赦免之门,因为神就是爱,而爱的最大荣耀乃在于可以施予给有需要的人。

7、主的宣告

7:48  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你的罪赦免了,主并不是说,“我现在赦免你的罪”;主乃是说,“你的罪已经赦免了”(赦免了在原文是过去完成式)。这有罪的女人,从她挨着主的脚哭的时候(参38节),就已经蒙主赦免了,主现在是追述并宣告已完成的事实。

8、嘲笑的“声浪”

7:49  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很显然,耶稣的费尽口舌的解释得到的是嘲笑,尽管是在心里的嘲笑。他们这些义人,他们无法理解耶稣的话。他们感兴趣的是耶稣的僭妄,竟然可以代替神,或者把自己当作神,来赦免人的罪。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是最可怕的亵渎和僭越!

9、主的安慰

7:50  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赦免和拯救的主权在神;在圣灵的感动、光照之下,罪人应尽的本分是认罪悔改信耶稣。因此你的信救了你不等于说“我之所以得救,是因为我相信”,准确的说是“我之所以得救,是因为神爱我,神愿意差遣他的爱子为我的罪而死,使我的罪因着耶稣的代赎可以得到神的赦免;还有来自圣灵的感动、光照,我才能看见我的罪,知道我需要神的拯救;因此我相信神的拯救和赦免,认罪悔改信耶稣”。

耶稣告诉这个女人,她已经因信得救,可以享受从神而来的平安喜乐,可以带着这样的属天的平安喜乐回家去了。这个女人倾倒的是自己的罪,收获的是永生的生命。

10、强烈的反差

这里的法利赛人西门和本章开头的那个百夫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物

身份

对耶稣权柄的认识

灵性光景

对自己的认识

耶稣的评价

法利赛人西门

犹太人,神的选民

嘲笑,认为耶稣是僭越

对罪人毫无同情之心,对耶稣傲慢无礼

自以为义,看不见自己

严厉的批评

百夫长

外邦人,不洁的族类

尊敬,相信耶稣有属天的权柄(6-8)

爱奴隶(2),爱仇敌(4-5)

知道自己的卑微和不配(6-7)

稀奇,并且当众夸奖(9)

七、反省反思

1、耶稣为什么要复活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呢?给我们哪些启发?

2、施洗约翰的信心为什么动摇呢?耶稣为什么没有对他严厉批评?耶稣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为什么耶稣的评价会带来两种反应?

3、法利赛人为什么既邀请耶稣吃饭,又对他傲慢无礼呢?如何理解膏主脚的妇人诸多反常的举动?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和教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属天的权柄

读经:路8章

内容:

一、可敬的妇女

8:1  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 神国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 

8:2  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 

8:3  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这个称呼是为了要和伯大尼的马利亚及其它的马利亚有所分别,因为马利亚是一个通俗的名字。主耶稣死而复活之后,最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可16:9)。

家宰是指管家;希律的家宰,即管理希律王家钱财的人,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表明耶稣和祂的门徒出外周游传道,并没有靠神迹供应自己的需要,而是靠一批妇女们在背后供给财物,并且默默地服事。

耶稣的门徒通常是引人注目的角色,毕竟他们是男人,又是处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之下。若不是路加的特意的记载,这群妇女在耶稣背后的默默服侍我们无从知晓。她们曾经或是被恶鬼所附,或是被疾病所累;她们来到主的面前,求主怜悯,就得到主的医治。从此她们就跟从耶稣,用自己的财物奉献来供应这个最早的福音团队和最早的神学院。

后来耶稣背着十字架走向各各他的时候,门徒除了约翰都吓得躲藏了起来,可是这群柔弱无力的妇女却紧紧跟随在后面(23:27);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她们站在远处紧张的关注着(23:49,太27:55);耶稣被埋葬的时候,她们在一旁注视着(23:55);耶稣复活的清晨,是她们首先来到坟墓,并且亲身看见了复活的主(24:1-10;太28:1-10;可16:1-9;约20:11-17)。可以说,这群妇女见证了耶稣受难与复活的整个过程,很可能就是她们向路加提供了这些亲身见证的材料。

虽然她们的名字没有全部记录下来,但是她们忠心服侍、默默跟随、分担主受难的痛苦、分享主复活的喜乐,她们积财于天,她们是接受福音种子的好土(8、15),她们的名字记录在天国的生命册上。

她们令那些身为大男人的门徒们汗颜,她们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二、撒种的比喻

8:4  当许多人聚集、又有人从各城里出来见耶稣的时候,耶稣就用比喻说: 

8:5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 

8:6  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 

8: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 

8: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耶稣说了这些话,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三、解释撒种的比喻

8:9  门徒问耶稣说:“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 

8:10  他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 

8:11  这比喻乃是这样:种子就是 神的道。 

8:12  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8:13  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 

8:14  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 

8:15  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阻碍人接受福音的主要因素是魔鬼、今生的忧虑、试炼和钱财。撒种的比喻解答了何以接受福音的人如此少。

但是,“接受福音的人很少”绝对不能成为我们懈怠的借口。我们应当尽我们应尽的本分:为自己的认识神、认识自己、明白圣经、重生得救、灵命成长而常常亲近神、顺服神、仰望神;为非信徒的认识神而热心传扬福音,活出神的形象来吸引他们归向神,坚持不懈的代祷;为信徒、教会持续的代祷,热心参与各样的侍奉,竭力追求与众人和睦,尽可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同心合意……我们都要向神交账。神要察看我们是否尽上了本分。他是公义的神,既不会偏心、偏袒,也不会忘记或者忽略。

我们若是尽上了本分,虽然可能什么也改变不了,虽然也许是一无所成,但是神知道,我们就可以向神问心无愧、坦然无惧了。

四、点灯的比喻

8:16  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  

8:17  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8:18  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与16节相同或者接近的经文也出现在《路加福音》11:33、《马太福音》5:15和《马可福音》4:21。

《马可福音》4:21节的下文是与这里相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像点灯一样,灯被点亮就发出光来,是隐藏不了的。

《马太福音》5:15节是出现在《是光是盐》的主题里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既然神已经把基督徒“点亮”了,里面既然已经有了从神来的新生命,目的不是为了隐藏,而是为了“发光”;因此就应当靠着圣灵让里面的新生命彰显出来,活出神的形象,流露神的性情,荣耀神的名,吸引人归向神。

《路加福音》11:33节的下文谈的是属灵的眼光。只有注目于神,心门独向神敞开,里面有了神的新生命,才有了真光,全身就被照亮;否则,注目于世界,里面被贪婪、嫉妒、自私等等充满,只能生活在可怕的黑暗当中。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就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因此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结合上下文”是解经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最常用的原则,基本上可以保证在理解的时候不偏离主题。

很多教会的讲台上流行“随意联系”的讲道,还没有读圣经,就已经讲的头头是道;读一节,就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完全不顾上下文,不顾经文本身传递的信息,不顾经文的主题。或者是因为肚中没有存货,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凑足规定的讲道时间;或者是觉得圣经本身的味道不够,不添油加醋就成了白开水;或者这样的方法可以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神的道被人的观点、看法、思想所代替,神圣的讲台变成了彰显人的口才、智慧、见识的舞台。

五、天国的人伦

8:19  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 

8:20  有人告诉他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 

8:21  耶稣回答说:“听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 

乍一看,耶稣是个薄情寡义的人,明明是家人带着关心找来,他却不予理睬、冷漠无情。

在天国里面,血统论,血缘关系是没有地位的,因为这样的关系并不能保证与神关系的纯正。就比如这次家人找来,确实是出于关心,但是也是出于误解,因为他们看不惯耶稣的所作所为(可3:20-21)。因此,这样出于血气的关心,而且是来自家人的,其实比敌人更危险,所产生的干扰就更可怕。貌似关心,其实是顺服了撒旦。

耶稣并没有教导我们做薄情寡义、冷漠无情的人,相反我们应当尊重别人;但是在“讨神喜悦”与“讨人喜悦”冲突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前者。

天国的人伦关系是建立在“顺服神旨意”这个唯一的前提之上;撇开这个前提,只追求表面的一团和气、和平共处,虽然看起来很亲热、很和谐,但也只能是血气的“同心合意”或者“合而为一”。这样的“同心合意”或者“合而为一”是多么的有市场!

六、暴风之中

8:22  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 ”他们就开了船。 

8:23  正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 

8:24  门徒来叫醒了他,说:“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耶稣醒了,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 

8:2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他们又惧怕又希奇,彼此说:“这到底是谁?他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他了。” 

七、赶出污鬼

8:26  他们到了格拉森(注:有古卷作“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对面。 

8:27  耶稣上了岸,就有城里一个被鬼附着的人迎面而来。这个人许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坟茔里。 

8:28  他见了耶稣,就俯伏在他面前,大声喊叫,说:“至高 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8:29  是因耶稣曾吩咐污鬼从那人身上出来。原来这鬼屡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铁链和脚镣捆锁,他竟把锁链挣断,被鬼赶到旷野去。 

8:30  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名叫‘群’。”这是因为附着他的鬼多。 

8:31  鬼就央求耶稣,不要吩咐他们到无底坑里去。 

8:32  那里有一大群猪在山上吃食。鬼央求耶稣,准他们进入猪里去。耶稣准了他们, 

8:33  鬼就从那人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湖里淹死了。 

8:34  放猪的看见这事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 

8:35  众人出来要看是什么事。到了耶稣那里,看见鬼所离开的那人,坐在耶稣脚前,穿著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 

8:36  看见这事的便将被鬼附着的人怎么得救告诉他们。 

8:37  格拉森四围的人,因为害怕得很,都求耶稣离开他们;耶稣就上船回去了。 

8:38  鬼所离开的那人恳求和耶稣同在,耶稣却打发他回去,说: 

8:39  “你回家去,传说 神为你做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满城里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 

八、根除顽疾、死而复活

8:40  耶稣回来的时候,众人迎接他,因为他们都等候他。 

8:41  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耶稣到他家里去。 

8:42  因他有一个独生女儿,约有十二岁,快要死了。耶稣去的时候,众人拥挤他。 

8:43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 

8:44  她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8:45  耶稣说:“摸我的是谁?”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著你。(注:有古卷在此有“你还问摸我的是谁吗?”)” 

8:46  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 

8:47  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他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着众人都说出来。 

8:48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 

8:49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 

8:50  耶稣听见就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  

8:51  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不许别人同他进去。 

8:52  众人都为这女儿哀哭捶胸。耶稣说:“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8:53  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就嗤笑耶稣。 

8:54  耶稣拉着她的手,呼叫说:“女儿,起来吧!” 

8:55  她的灵魂便回来,她就立刻起来了。耶稣吩咐给她东西吃。 

8:56  她的父母惊奇得很。耶稣嘱咐他们,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诉人。  

暴风、污鬼、绝症、死亡,都在加利利的这个年轻人面前都俯首称臣、乖乖听命;明显,他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神。有这样的一位神做我们的救主、君王、朋友,我们还有什么惧怕的呢?还有什么担心的呢?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仿佛有什么问题是他不能解决的呢?……   

我们张口闭口不离神,遇到患难就不要神、不信神,我们所热衷挂在嘴边的神还是神吗?或者说我们真的把他当作神吗?还是仅仅是宗教习惯,是口头禅?或者是一种属灵的包装,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炫耀呢?……

我们满口的属灵话语,我们的祷告胜过牧师的讲道;我们热心传扬福音,巴不得我们所接触的人都能够信耶稣;我们滔滔不绝传讲神的话语,巴不得所有的信徒都明白圣经,但是当别人得罪了我们,我们就破口大骂;别人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就眼睛发红;别人有什么短处、缺点,我们就人前背后的说长道短,等等等等,能表明我们真的爱神吗?能表明我们的眼中有神吗?能表明我们确实知道神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他监察我们的心肠肺腑吗?……

九、反省反思

1、跟随耶稣的妇女们有什么可敬之处?

2、我们有哪些当尽的本分?

3、“随意联系”的讲道错在哪里?是不是你也很喜欢这样的讲道方式?

4、如何认识耶稣的“薄情寡义”?

5、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所信的神是真实存在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讲:预言受难

读经:路9章

内容:

一、差传事工

9:1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 

9:2  又差遣他们去宣传 神国的道,医治病人。 

9:3  对他们说:“行路的时候,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 

9:4  无论进哪一家,就住在那里,也从那里起行。 

9:5  凡不接待你们的,你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见证他们的不是。” 

9:6  门徒就出去,走遍各乡宣传福音,到处治病。 

二、良心愧疚的希律

9:7  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所做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为有人说是约翰从死里复活; 

9:8  又有人说是以利亚显现;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 

9:9  希律说:“约翰我已经斩了,这却是什么人?我竟听见他这样的事呢?”就想要见他。 

希律安提帕因为杀了不畏权贵、勇于指责罪恶的施洗约翰而一直良心不安;现在听见耶稣的事情,以为施洗约翰死而复活,所以多少有些畏惧。他想见耶稣,可以看出耶稣在民间的声望;当然他见的动机不可能出于信心,而是出于好奇(23:8),甚至怀有恶意(13:31)。假如真是复活的施洗约翰,他仍然会杀人灭口。

对于类似希律安提帕这一类动机不正当的要求,耶稣不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是劝他们悔改(11:29)。因为没有信心的人,无法明白神迹的真正意义。

对于希律来说,权力、地位、金钱、享乐就是人生的全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可以不择手段,最终也自食其果。

罪发给他臣民的饷银是今生的空虚、肉体的死亡和灵魂的永死;神给予他儿女的恩赐,是他自己的生命、属天的平安、喜乐和满足(罗6:23)。

三、五饼二鱼的神迹

9:10  使徒回来,将所做的事告诉耶稣,耶稣就带他们暗暗地离开那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赛大。 

9:11  但众人知道了,就跟着他去。耶稣便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 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 

9:12  日头快要平西,十二个门徒来对他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借宿找吃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野地。” 

9:13  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 

9:14  那时,人数约有五千。耶稣对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地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 

9:15  门徒就如此行,叫众人都坐下。 

9:16  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 

9:17  他们就吃,并且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篮子。 

四、门徒对耶稣的认识

9:18  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他在那里。耶稣问他们说:“众人说我是谁?” 

9:19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 

9:20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是 神所立的基督。” 

9:21  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可将这事告诉人, 

从大家对耶稣身份的诸多猜测,可以见到耶稣并没有直接宣布他弥赛亚的身份。因为他确实是旧约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但却不是犹太人所期望的弥赛亚。彼得从跟随耶稣所见,得出了他是基督的结论,但是他和其他门徒一样仍然带着犹太人的政治性弥赛亚观。因此,尽管彼得的认信是正确而又非常重要的,但是耶稣仍然再三嘱咐,他的弥赛亚身份不可外传。

门徒这个时刻还不能明白耶稣这样似乎矛盾的做法;在耶稣复活之后,在圣灵带领下,他们才逐渐明白耶稣的弥赛亚使命的内涵是什么,也才明白耶稣这里如此作的原因。

耶稣用他的鲜血告诉他的门徒和同胞:他这个弥赛亚不是威风凛凛的君王,建立地上国度不是他的使命。他这个弥赛亚是罪人的救主,是蒙拣选之人温柔的君王;他要建立的是神的国度,基石就是爱,是舍命流血的大爱。

五、首次预言受难

9:22  又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六、跟从主的条件

9:23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9:24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注:“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9:25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9:26  凡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9:27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 神的国。” 

1、人生方向

我们曾经以为,我们的问题是没有政治自由,一直被列强奴役;赶走了列强,当家做了主人之后,我们以为我们的问题是贫穷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之后,“我们的明天(就会)比蜜甜”;温饱问题解决了,腰包渐渐殷实了,但是没觉得有多幸福,更谈不上“比蜜甜”,反而仍然是空虚,仍然是莫名其妙的感到缺乏——一个权威机构的调查发现,现代人虽然物质富裕,但是幸福指数却非常低。曾经在《参考消息》登了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标题就是《你的幸福取决于邻居的收入》。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的问题是物质的缺乏,物质的丰裕就可以解决里面的空虚。我们把许多的物质追求当作人生的目标,但是目标逐渐实现之后,反而迷失了方向;无情的事实告诉我们,物质不能解决里面的缺乏。我们毕竟是人,不是动物;动物吃饱喝足就万事大吉,我们却没有。生命就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在人生的海洋上颠簸起伏、团团乱转。

因为我们的身体灵魂都是神创造的,神创造的本意就是我们具有他的形象和样式(就是性情、品格),按照他的旨意治理世界(创1:26-30)。这就是人生的方向和目标。神在造人的时候,里面就预先留下一个专属于神的空间;这个空间只有神才能满足。试图用神之外的许多东西来代替神满足里面的这个专属空间的努力虽然我们一直在做,但是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所谓“人心无底洞”,所谓“欲壑难填”,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上了那山又嫌低”。

看看当今世界,金钱、物质享受,成了成功的标志,成了活着最大的目标。为了赚钱或者物质享受,可以卖淫嫖娼、可以吸毒贩毒、可以行贿受贿、可以抢劫杀人……

一句话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报刊媒体充斥的就是这些新闻。这些令人发指却又见怪不怪的罪恶背后,是可怕的堕落、空虚和麻木不仁。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主的话如长鸣警钟,要震醒诸多迷失方向的灵魂;他来就是要寻找迷路的羊群,寻找迷失在罪恶深渊的世人。“你在哪里?”(创3:9)这是一直回响在人类历史长廊当中慈父温婉的呼召。

每一个宣称认识神的人,基督徒或者牧师、传道人,你真的回家了吗?你的目标找到了吗?你的里面让神满足了吗?你的里面有从神来的新生命、出人意外的平安和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吗?

2、十架苦旅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

神未曾应许:不遇试探、懊恼和忧虑、不幸悲叹。

神未曾应许:不负重担、繁忙的事务、周折、困难。

神未曾应许:路常平坦,任意的奔跑,毫无阻拦;

没有深水阻,汪洋一片;没有大山挡,高薄云天……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跟从主的路,是舍己的路,是天天背十字架的路,是痛苦难当的路。

我们太习惯依赖我们的旧人、顺服我们的旧人;而要认识神、顺服神、成为合用的器皿、成为他人蒙福的管道,就必须对付我们的旧人。旧人被对付、被破碎,是相当痛苦的。正因为我们的旧人很强大、很顽固,就成了撒旦的火箭发挥威力的滩头阵地。如果我们的旧人被彻底摧毁,那恶者的火箭就威力尽失。就像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虽然被尼布甲尼撒扔在炽热的火窑之中,火却无力伤害他们(但3:27)。

3、以神为乐

当今时代,宗教信仰要么就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要么是精神寄托、精神安慰,是老头老太们的事情。稍微懂得一点的人,会给予尊重,因为知道是国家法律保护的,宗教信仰自由。

很多信徒,羞于提起信仰,羞于在他人面前公开信徒的身份,因为生怕他人嘲笑。虽然教会常常鼓励信徒“信主不怕人讥笑”,但是仍然是藏着掖着、竭力掩饰。

9:26  凡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这是主严厉的提醒,类似的提醒还有:

《马太福音》

10:32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10:33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提摩太后书》

1:8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 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保罗曾经是逼迫基督教的“健将”,以基督教为异端,但是后来却成为主重用的外邦人的使徒。先看看他转变后对基督教的态度:

《罗马书》

1:16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腓立比书》

3:7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3:8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保罗有了这样天翻地覆的转变呢?是因为他遇见了主。在去大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路上被主光照,才知道原来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而自己在与神为敌,因此幡然醒悟(徒9:1-20)。后来他在《哥林多前书》教导说:

12:3  所以我告诉你们:被 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一个人,只有在圣灵的光照下看清楚自己是个罪人,是应当灭亡的,才知道耶稣是为自己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是自己的救主;才可能顺服圣灵感动,认罪悔改归向神。这样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无论是在私下里,是在公开场合,还是面对患难逼迫,都不会以承认耶稣是自己的救主而感到羞耻的,更不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有旧约宗教背景的人知道“凡是挂在十字架上,都是可咒诅的”。参考加3:13)。

反之,虽然满嘴是主,甚至称神为“爸爸”,却并不认识神。因为他们所谓的“主”,所代表的可能是医生,可能是家庭保姆,也可能是高尚的人;而不是“救主”。在患难逼迫面前变节退后的,或者轻易就被异端掳去的,常常是这样挂名的信徒。

这样,羞于在公开场合暴露信仰只是现象的表面,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还不认识神,还没有遇见神。很多信徒或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信,或是为了家里平安而信,所求的是耶稣或者神可以保佑全家健康快乐、万事如意。这样的信仰与迷信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表面上在公众场合是否承认主名,实质上反应的是个人与主的关系;不是勇气和鼓励可以改变或者代替的。

七、登山变像

9: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 

9:29  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 

9: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 

9:31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9: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 

9: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9: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 

9: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注: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9:36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当那些日子,门徒不提所看见的事,一样也不告诉人。 

八、为门徒解围

9:37  第二天,他们下了山,就有许多人迎见耶稣。 

9:38  其中有一人喊叫说:“夫子!求你看顾我的儿子,因为他是我的独生子。 

9:39  他被鬼抓住就忽然喊叫;鬼又叫他抽风,口中流沫,并且重重地伤害他,难以离开他。 

9:40  我求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 

9:41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吧!” 

9:42  正来的时候,鬼把他摔倒,叫他重重地抽风。耶稣就斥责那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给他父亲。 

九、再次预言受难

9:43  众人都诧异 神的大能(注:“大能”或作“威荣”)。耶稣所做的一切事,众人正希奇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 

9:44  “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因为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 

9:45  他们不明白这话,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他们也不敢问这话的意思。 

十、争论谁为大

9:46  门徒中间起了议论,谁将为大。 

9:47  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议论,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自己旁边, 

9:48  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 

十一、禁止未跟从者

9:49  约翰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 

9:50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十二、赴难路上

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9: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 

9: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9: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注:有古卷无“像以利亚所做的 ”数字)吗?” 

9: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9: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注:“性命”或作“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注:有古卷只有55节首句,56节末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讲续)

1、  定意赴难

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耶稣知道,他预定受难的时间到了,因此主动奔赴耶城。这里的画面很令人感动,耶稣走在最前头,面向耶路撒冷,坚定而平静,没有丝毫的畏惧。为了拯救罪人,为了完成父神创世之前就已经预定的救恩,也因着爱不可爱、不能爱的世人,他主动舍命。

倒是门徒胆战心惊(44-45),他们不能理解主耶稣既然明知前路凶险,为什么还白白受死?拉比们不是一直说弥赛亚既不受苦、也不死亡吗?但是因着大使徒彼得曾经的好心而遭遇的呵斥,他们也不敢多问(45;太16:21-22)。

2、  撒玛利亚的拒绝

9: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 

9: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撒玛利亚位于犹太地的北面,主前721年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后,犹太人多半被掳到亚述,而另将一些异族人迁徙安置在该地(参王下17章),从此那里居民的血统非常杂乱。到了耶稣的时代,犹太人视撒玛利亚人为“杂种”,不屑与他们来往(参约4:9)。耶稣也曾经被犹太人骂为“撒玛利亚人”(约8:48)。

在耶稣的时代,撒玛利亚人有自己的敬拜之所,与耶路撒冷对峙(约4:20)。撒玛利亚

人对于路过该地前往耶路撒冷守节的犹太人特别怀有敌意,拒绝提供住宿之处,因此住在加利利的犹太人,通常避免取道撒玛利亚,而绕道约但河东边的路线南下耶路撒冷(太19:1)。

    耶稣曾经三次经过撒玛利亚(约4:4;路9:52,17:11),这是当时的犹太人所不为的。但是耶稣甚至到那里传道(约4章)。撒玛利亚人这次不接待耶稣,因为他去的是耶路撒冷。

3、  愤怒的门徒

    9: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注:有古卷无“像以利亚所做的 ”数字)吗?”

像以利亚所作的,先知以利亚曾叫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亚哈谢王所派的军兵(参王下1:10-12)。

    雅各和约翰的性格急躁,故被称为“雷子”(可3:17);此处他们又说了急躁的话。他们之所以要求主许可烧灭这些拒绝接待主的人,原因就就在于他们和撒玛利亚人的世仇。

4、  耶稣的责备

9: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9: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注:“性命”或作“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注:有古卷只有55节首句,56节末句)。

看起来雅各、约翰这两个主最爱的门徒是为了忠心爱主,是贯彻主教导的原则“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11:23;太12:30)但是这样的“忠心”并没有得到主的夸奖,反而是严厉的责备。

耶稣知道这两个门徒是出于仇恨,耶稣更清楚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世仇。无论是自命纯正的犹太人,还是被犹太人视为“杂种”的撒玛利亚人,在神眼中都是罪人,都需要认罪悔改,都需要耶稣的救恩。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就是要成就救恩、拯救罪人;因此他说“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很显然,即使他最爱的门徒,还并不能明白神的心意,更不能明白主受难的意义;他们心中只有仇恨。因此他责备他们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耶稣面对撒玛利亚人的拒绝,选择了绕道。他没有因着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愤愤不平、大动肝火,更没有报复的行动。在他的生命当中,虽然有真实的人性,但是没有血气,没有罪的污染;他的神性也保证他可以胜过试探,免于犯罪。

十三、作门徒的代价

9: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 

9: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 

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9: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十四、反省反思

1、希律安提帕想见耶稣,为什么耶稣不满足他的愿望呢?

2、耶稣为什么一直不公开承认自己是弥赛亚呢?

3、金钱或者物质享受为什么不能填满里面的空虚?如何才能解决里面的空虚?

4、为什么说跟从主的路是非常痛苦的路?

5、你是一直以作为信徒为荣、以神为乐,还是一直羞于公开自己的信仰?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6、雅各和约翰为什么要求主允许他们吩咐从天上降火烧灭撒玛利亚人呢?耶稣为什么责备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讲:做在主心上

读经:路10章

内容:

一、差传事工

10:1  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 

10:2  就对他们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10:3  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 

10:4  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 

10:5  无论进哪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 

10:6  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注:“当得平安的人”原文作“平安之子”),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不然,就归与你们了。 

10:7  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 

10:8  无论进哪一城,人若接待你们,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 

10:9  要医治那城里的病人,对他们说:‘ 神的国临近你们了。’ 

10:10  无论进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去,   

10:11  说:‘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粘在我们的脚上,我们也当着你们擦去。虽然如此,你们该知道 神的国临近了。’ 

10:12  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1、一些解释

主又设立七十个人,旧约《创世记》记载了七十个外邦国家(参创10章);以色列的众子去到埃及的也是七十人(创46:27);与摩西一同上西乃山的长老是七十人(参出24:1,9);犹太公会也是由七十人组成。

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钱囊指金钱的储备,口袋指食物的储备;主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9:14),因此,主的工人奉差遣到神的子民中间作工,不必为日常生活作多余的预备。

不要带鞋,不是指不要穿鞋,而是指不要带额外的鞋。

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由于他们的任务急迫,故不要随俗作那无谓且冗长的问安,以免在路上浪费时间(参王下4:29)。

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保罗在写《提摩太前书》时,曾把这句话当作经典引用(参提前5:18);可见《路加福音》出书的时间比《提摩太前书》还早。在旧约的律例里面,曾规定主人不可克扣工人的工价(参利19:13;申24:14-15)。

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主这话的用意是要祂的工人专心传道,而不要被生活的享受所分心,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寻找更舒适的住处,见异思迁。

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意即不可讲究饮食,不挑剔食物。

2、更大规模的差遣

9章那里记载的是耶稣差遣十二门徒,这个内容是马太和马可都记载的。路加这里又记了更大规模的差传,是七十人,组织形式是两个两个地,就是小组形式的布道。

在传道策略和生活安排上,与差遣十二门徒的那次还是相近的。只是在细节上多了几个要求:1)、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2)、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3)、人若接待你们,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所强调的就是抓紧时间传道,以把福音传开为重中之重;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讲究生活条件。

二、严厉的责备

10:13  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 

10:14  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 

10:15  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注:或作“你将要升到天上吗?”),将来必推下阴间。” 

10:16  又对门徒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弃绝我的就是弃绝那差我来的。” 

三、门徒的汇报

10:17  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说:“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 

10:18  耶稣对他们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 

10:19  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么能害你们。 

10:20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1、欢喜的门徒

10:17  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说:“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

本章开头才记载这次更大规模的差传,这里就记载这次差传的成果了。门徒都欢欢喜喜,原因是因着他们奉耶稣的名赶鬼,鬼也乖乖的的顺服。对于这些门徒而言,事情的进展是那样的顺利,完全是出乎他们想象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耶稣本人。

2、耶稣的证实

10:18  耶稣对他们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 

10:19  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么能害你们。 

耶稣对门徒回来的“述职”首先给予了证实。撒但从天上坠落,意味着撒但的迅速溃败。这次70人的差传成效显著,灵界的抵抗力量遭遇重创。

接着,耶稣对赐予门徒的权柄和能力再次进行确认。虽然这种属天权柄和能力是如何的赐予,我们承认这是属灵的奥秘,毕竟这是抽象的;但是门徒的经验和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真实的。我们若是顺服神,奉主的名讲道、交流或者赶鬼,主的名和神的话语就有不可思议的权柄和能力,可以叫撒旦溃逃,可以叫刚硬的心被感化,可以叫愚蒙的心得着亮光和释放。

门徒听到耶稣的证实和确认想必是心花怒放、喜形于色。

3、突如其来的责备

10:20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对于群情沸腾的门徒而言,主的话就如兜头浇下的凉水。耶稣为什么要这样?是不是以批评责备为乐事?

是的,门徒们这次的传道成效显著,门徒们也心花怒放;但是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陷入到窃取神的荣耀的泥潭当中;嘴上说是主的名大有功效,但心里面却更多回味享受传道成功的历程,仿佛自己本事很大,能力很大,很有口才……

正因为主是无所不知的,他已经看出门徒灵性上的这样的偏差,所以就及时提醒:“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就是说“你们不要被成功冲昏了头脑,鬼能服你们,不是因为你们的本事、能力、口才、技巧,这些不是真正的原因;而是因为你们奉我的名,鬼惧怕是我,不是你们;你们不要窃取神的荣耀”。

主进一步教导说:“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这才是应当欢喜的:从一个应当灭亡的罪人,在神的怜悯下成为神的儿女,得到永生。而如果仅仅是有很大的恩赐,可以行很多神迹,却最终走向灭亡,像假先知那样(太7:22-23)),就是最大的不幸。

4、给我们的启发

我们没有资格来论断门徒,因为我们也是常常窃取神的荣耀,特别是当我们的侍奉很有效果、很受欢迎的时候,就更容易飘飘然。因此,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神留在使徒保罗身上的那根“刺”(林后12:7),就好比是一帖长期有效的清洗剂,提醒使徒保罗常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得到大的启示或者神的重用就忘乎所以、骄傲自大,而窃取神的荣耀。

为了对付我们的骄傲,神也会许可至少是一根“刺”留在我们的身上,就是我们一直不能胜过的某种软弱。这样的软弱可能在他人是小菜一碟,可是在我们自己却无力胜过。目的也是叫我们常常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楚自己的脆弱,知道一切都是神恩典的保守,知道时刻活在神的恩典当中,知道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从神白白领受,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

因此我们要为我们一直不能胜过的软弱而感恩,感谢神这样的美意;求神引领我们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免得窃取神的荣耀。

四、耶稣的感恩

10:21  正当那时,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10:22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是谁。” 

10:23  耶稣转身暗暗地对门徒说:“看见你们所看见的,那眼睛就有福了。 

10:24  我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被圣灵感动就欢乐,原文是“在灵里充满喜乐”,而这个喜乐在原文含有“大喜或狂喜”的意思,是在争战得胜时所流露的一种喜乐。

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表明神是一切的源头;天地的主表明是神主宰、安排一切。主耶稣在此承认他一切的境遇,乃都出于父神(罗8:28)。我感谢你表示主不只接受神手的安排,并且是感谢着领受。

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聪明通达人指自以为是、自恃聪明的人,比如当时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婴孩指谦卑、愿意受教的人,比如当时为法利赛人所不齿的税吏和娼妓。这说出神启示的原则。神虽然乐意向人启示(参加1:16),但人若自以为聪明通达,想凭理智来领会属灵的事物时,反而得不着启示;惟有像婴孩般敞开心,单纯向着他,就会得着丰满的启示。

马太那里所记的这样的感恩是紧接着对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的责备之后(太11:20-27),所显示的是在失利的情况下的感恩;这里是紧接着七十门徒回来“述职”之后,所显示的是在传道工作成效显著时的感恩。让我们看到或顺或逆,主都承认是父神交付的,都是神的美意,并且因此感恩。正如使徒保罗后来教导的那样,主是“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帖前5:16-18)。

五、作什么得永生

10:25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10:26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10:27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10:28  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10:29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10:30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10: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10:33  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10: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10:36  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10:37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1、内容的协调

关于律法师试探耶稣的内容,马太和马可(太22:34;可12:28)也有记载,但提出的问题是:“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而路加这里律法师所提的问题则是马太、马可和路加都记载的少年财主向耶稣提出的问题(太19:16;可10:17;路18:18)。这里似乎将这两件事情的内容进行了杂糅;但又似乎是另外不同的一件事情,因为下文这个律法师在“邻舍”问题上挑衅耶稣。为了分解的方便,我们还是看作另外的一件事情。

2、律法师的目的

10:25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律法师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属法利赛教派。正如经文所提示的,这个律法师并不是带着谦卑之心来寻求的,而是起来试探耶稣,从他对耶稣的称呼当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夫子,这是一个极不妥当的称呼,表示他看待耶稣不是救人的“救主”,而是教导人的“师傅”(参约3:2)。

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行为主义”,靠罪人的努力来换取永生。我们已经多次讲过,这是撒旦精心设置的陷阱,因为罪人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胜过罪恶的。

3、耶稣的反问

10:26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这些法利赛人是很骄傲自大的。一方面他们相信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因着亚伯拉罕的功德,可以保证他们必进天堂;一方面,他们自表虔诚,死守口授律法,并且酷爱当众表演他们的虔诚。他们宣称知道神在每一件事情上的旨意。不但他们稳进天堂,而且神还要按照他们的善行多多赏赐他们。

耶稣明白他们的动机是挑衅和炫耀,律法被他们细化为成千上万的琐碎的规条,只有精通这些繁琐规条的律法师们才能知道所有的细则,耶稣是个没有受过正式训练的拉比,他怎么可能知道?因此这个律法师并不是真的想知道进天国的方法——他们是稳进天国的;他的目的就是叫耶稣当众出丑。

耶稣没有当众揭露他的动机,也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他律法的主要内容。

4、自负的回答

10:27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想必这个律法师这样回答之后,也是得意洋洋:“这点小问题,想难倒我这个满腹经纶的律法师?没门!还是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吧!”

5、耶稣的回答

10:28  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耶稣的话似乎暗示可以凭借罪人的努力来得永生,要求就是既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又爱邻舍如同自己。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没有一个罪人可以完全实践这两个方面,因此这是一项纯粹的假设;罪人只有仰望耶稣施恩拯救,藉此得着永生。

6、律法师的狡辩

10:29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他可能因为主耶稣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节)的话暗示他并没有这样行,所以想要寻找借口,为他自己“知而未行”有所辩护。

谁是我的邻舍呢?意思是“究竟谁是那配得我如同爱自己一般地爱的邻舍呢?”这话暗示他的难处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爱的对象”。

按照我们的经验,律法师这个问题显得幼稚可笑,邻舍不就是邻居吗?或者就是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但是,犹太人有犹太人的说法。他们碍于心胸的狭隘和局限,“邻舍”一词,只限作“犹太同胞”解释。外邦人是罪人,是没有受割礼的污秽不洁的民族,是地狱之火的燃料;他们不配做犹太人的“邻舍”。举例来说,他们有人认为在外邦妇女临盆之时帮助她们,这样做就不合规矩,因为这样做只是给这个世界带来另外一个外邦人。这样的帮助就毫无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讲续)

7、耶稣的辩驳

耶稣清楚律法师的自以为义,也清楚他们是逃遁专家。一方面“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一方面他们可以找出许多的借口来为自己没有遵守口授律法的行为进行开脱,使得自己可以“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太23:4)。

耶稣仍然没有揭露这个律法师的狡辩和掩饰,反而说了一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

10:30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10: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10:33  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10: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A、地点、人物与起因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耶路撒冷的地势较耶利哥为高,故说下耶利哥

从耶路撒冷往耶利哥的路,是一条极之危险的旅途。耶路撒冷在海拔二千三百呎以上;而耶利哥附近的死海却是在海拔一千三百呎以下;因此,在短短二十哩之内,两地高度的相差却有三千六百多呎。由于路途险窄,怪石嶙峋,弯角出没无常,此地使成为盗贼的乐园。在第五世纪,耶柔米(Jerome)指出时人尚称这条路做“红路”或是“血路”。在十九世纪,人在通过这条路之前,仍须要把保护费交与当地的酋长。迟至一九三十年代的前期,莫顿(H. V. Morton)还遇到警告,假若他要走这条路,他得要在入黑之前赶到家里:因为有一个叫珂布·吉达的(Abu Jildah),专搞拦劫车辆,搜掠旅客的勾当:得手之后,警察未来到以先,他已逃上山去了。耶稣讲述这故事的时候,他是在讲述一些在耶路撒冷下耶利哥路上经常发生的事情。

故事当中这个人,应当就是犹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时候,不幸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强调的罪恶行径是可恨的,这个人不幸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犹太境内,这个受伤的人又是犹太人,按照犹太人对“邻舍”的理解,路过的犹太人应当向这个受伤的同胞、他们的“邻舍”伸出援助之手。

B、冷漠的同胞

10: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利未人,祭司出自利未支派,但并非所有的利未人都是祭司;故这里的利未人应是指利未支派中祭司以外的人,他们的职任主要是协助祭司处理圣殿的事务(参民3:5-13;8:23-26;代上23:4)。

故事中的祭司,他漠然而过。显然地,他没有忘记“祭司不可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利21:1);还有“摸了人死尸的,就必七天不洁净”(民19:11)。虽然他不能确定,但他恐怕这人是死的;一碰触他,便丧失了在圣殿执事的机会;而他不愿冒这风险。他把礼节仪文放在怜悯之上。在他来说,圣殿和其中的礼节要此人的痛苦重要得多。

故事中的利未人,看来在他离去之前,他曾经走上前观看。土匪是惯于用饵的,他们当中一人会扮成受伤的旅客;当一些旅客不疑有他走上前来,其他的便会蜂涌而出,把他制服。这个利未人的座右铭是“安全第一”。他不会冒险助人。

这两个人,按照犹太人的理解,都是这个被强盗打伤的犹太人的“邻舍”,而且他们还是侍奉神的人;但是他们却没有及时向这个落难的同胞伸出援助之手,而是漠然而过。

显然,耶稣并不是在杜撰一个故事,这样的场景在犹太人特别是法利赛人当中是很常见的。那么,这个律法师以没有邻舍为由来推脱爱邻舍的责任,已经明显是个借口而已。并不是没有邻舍,而是他借口多多;就像故事当中的祭司和利未人,以侍奉神为由,置需要及时救治的同胞于不顾,扬长而去。他们的所言所行已经与律法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了。

C、极具讽刺的“邻舍”

10:33  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10: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一个撒玛利亚人出现了,他们是犹太人的世仇。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无论在血统上或信仰上都不纯正,根本不纳入他们的“邻舍”之列。这个撒玛利亚人路过这里,看见了这个受伤的犹太人,一个与他们成为世仇的犹太人,按照常理应当幸灾乐祸、额手称庆;或者也像祭司、利未人默然而过,也无可厚非;但是他并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明哲保身,反而是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能止痛,能消炎。两者都为古犹太人常用的药物。不但如此,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罗马货币二钱银子,是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参太20:2),约够在小旅店食宿月余。

这个犹太人眼中的“杂种”和“罪人”竟然救人救到底,而且救助的是鄙视他的犹太人,他的仇敌;不仅仅是给伤口止痛消炎、包扎好,而且还带到旅店,情愿无偿的花费金钱,托店主照应,直到伤愈为止。这个撒玛利亚人的爱令自命神的选民的犹太人万分惭愧,也令我们十分感动,因为他在不折不扣的实践遵行主的“爱仇敌”的教导。

故事说到这里,不知道这个律法师是作何反应?这个口口声声声明自己不是不爱邻舍,而是没有要爱的对象的律法师,就像故事当中那些侍奉神的人,就是口口声声声言爱神爱人的人,他们竟然还不如一个他们所鄙视的“杂种”!撒玛利亚人只知道要救死扶伤,只知道要帮助有需要的人,完全忘记了身份、种族、血统和仇恨!

D、水到渠成

10:36  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10:37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故事结束了,耶稣也回答了律法师关于“谁是犹太人的邻舍”的提问,而且答案就是律法师自己的判断:是怜悯他的。这个受伤的犹太人的邻舍,不是祭司,也不是利未人,他们虽然是犹太人,是侍奉神的人,是这个受伤的犹太人的同胞、邻舍;而是撒玛利亚人,虽然律法师仍然带着鄙视,没有直接提“撒玛利亚人”。

你去照样行罢,意即“你照样去爱罢”;爱才是“承受永生”的先决条件。耶稣的意思已经很清楚:“行了,我已经回答了谁是你的邻舍,而且是你自己的回答,虽然你还不齿提名;既然你已经知道邻舍是谁,那么就去实践‘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教训吧,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永生。”

这个律法师会怎么回答呢?只能是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E、深入思考

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心中是外国人,是“杂种”,根本不在“邻舍”的范围;可是用邻舍相助的精神来照顾受伤的犹太人的,却是犹太人所恨恶的撒玛利亚人;有责任救死扶伤的祭司(已经僵化了的犹太宗教的象征)反而不顾前去,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这个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家所公认的律法总纲(27节)──爱神与爱人,却完全没有作到;反而是犹太人所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却真正的实践了这律法。律法的遵守,不在乎拘泥于字句条文,乃在乎抓住律法的精髓──“怜悯”。律法的基本是爱神和爱邻舍,要有怜悯,律法的精神才能实现(37)。若只为保障一己安全,或者只顾拘泥条文,不顾爱神爱人的责任,是对律法精神的破坏。爱邻舍就是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

故事当中的祭司和利未人,包括这个试探耶稣的律法师,和所有徒有其表的法利赛人,都是我们的反光镜。我们的信仰千万不要只剩下漂亮的外表、属灵的空壳,而忘记了向所有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六、安静的马利亚

10:38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 

10:39  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 

10:40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10:41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1、  来到伯大尼

10:38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 

耶稣进了一个村庄,这村庄就是伯大尼,这里住着耶稣所爱的姐妹三人,姐姐马大,妹妹马利亚,还有兄弟拉撒路;拉撒路曾经生病死了,耶稣叫他死而复活(参约11:1-45)。从马大对耶稣的称呼“主啊”可以看出这姐妹三人对耶稣的身份有正确的认识,她们显然知道耶稣就是基督。

这节提到了姐姐马大,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耶稣和他的门徒都自己的家里,然后安排他们的食宿。

2、  听道的马利亚

10:39  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

相比姐姐的热情好客来说,妹妹似乎安静许多,她安安静静的坐在耶稣的脚前听他讲道。

3、责难妹妹

10:40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中,这是个大日子;姐姐马大为了尽地主之谊,尽她一己所能,把家中一切最好的,拿出来款待耶稣一行。因此她来回奔走,在烦扰中忙于备饭。但是毕竟客人们不是耶稣一人,至少是十三人,因此单靠马大一个人,必然是手忙脚乱。路加这里记载说“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可是妹妹倒好,一点也不自觉,眼看着姐姐如此的忙乱,却视而不见,安静坐在老师面前听道!姐姐也想听道,可是毕竟耶稣一行到了自己的家中,应当姐妹合作,先把他们招待好,然后再一起听道,岂不更好?

因此她首先是向主“控诉”妹妹的不自觉:“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们这么多人的饮食全靠我一个人,我怎么忙得过来呢?马利亚倒好,似乎她不是主人,只顾听道,丢下我一个人手忙脚乱!你不在意吗?你不觉得马利亚不太像话吗?”然后请求主命令马利亚过来帮助自己。

马大这样对耶稣的说话是既得体又委婉的,她没有直接批评马利亚,也没有直接向马利亚发出命令。毕竟耶稣在自己家中,马利亚又坐在耶稣的脚前,直接教训这个不自觉的妹妹的话,不就让耶稣一行人尴尬了吗?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要是马利亚在外面,倒可以直接批评和命令。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为这样一个忠心爱主、热情好客的主人——姐姐马大而感恩,难得她对主的一片忠心!

4、反被责难

10:41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令马大和在场的门徒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忠心爱主的女主人不但没有得到耶稣的夸奖,反而得到的是耶稣的批评!耶稣怎么了?这么不近人情?批评窃取神荣耀的门徒和自以为义的律法师也就算了,因为他们毕竟是犯罪,应当批评;可是现在这个姊妹是忠心爱主,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是“爱邻舍如同自己”,难道也爱错了?

我们说,马利亚的忠心爱主并没有错,错在她选择的时机,还有就是按照世俗的标准。

1)、爱主的时机

我们注意耶稣现在是在赴难路上(9:51),他就要为了罪人而“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9:22)因而在这个时候,他极需要的是一种安宁。为了摆在面前的十字架,和内心的折腾,他极盼望能摆脱不断向他索求的群众;在伯大尼这个地方,找得一处安静之所,即使是一两个小时也是好的。他渴望能有谦卑安静的人来聆听他的心声,来分担他的痛苦和挣扎,就像后来在客西马尼园里他向最爱的三个门徒要求的那样(太26:37-38)。

马利亚并不是懒惰的人,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原文直译是“她‘也’坐下来在耶稣脚前听他的话。”这个‘也’字相当重要,表示她不是无所事事,光坐在那里享受;而是在作完了一些事之后,‘也’坐下来听主讲道。很可能马利亚也和姐姐一样在忙碌的时候,被耶稣叫住了,叫她坐下来,安静听他的讲道。

我们说,正因为马利亚安静听主的道,明白了主要走的拯救之路,明白了主要为罪人舍命流血,所以才在主受难前夕,拿出自己珍藏的香膏,及时倾倒在主的头上,做在了主的心上,得到了主的夸奖(约12:1-8;太26:6-13)

2)、世俗的标准

马大是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她要竭尽所能的把家中最好的饮食奉献给主和他的门徒。但是这个世俗的主人标准并不适合耶稣,因为耶稣不是一个考究衣食住行的人;他若考究饮食住行,还用人来帮助他吗?很简单,出生在王宫,锦衣玉食就唾手可得!因此面对忙碌的马大,耶稣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马大!马大!我知道你是忠心爱我的,你为了爱我而竭尽所能,手忙脚乱!但是,一方面我并不考究衣食住行,这是你应当知道的,所以没有必要在饮食的准备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只要吃饱肚子就行。而且,我正在赴难的路上,我渴望你们能了解我的使命和行程,分担我的痛苦和挣扎,因为你们是我最爱的三个姐妹。先听我讲道,讲道结束之后,简单的准备一下,就行了。饮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神的话,因为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4:4)你的妹妹就很聪明,她明白了我的心意,安静的坐在我的脚前,安静的聆听我的话,她谦卑爱我;她选择的是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就是神的喜爱,神的祝福。”

5、给我们的启发

马大的忠心爱主反遭到责备,马利亚似乎懒惰却得到主的夸奖,提醒我们爱也要注意时机和方式。

耶稣爱马大,马大也爱他,但当马太不顾时机和方式,要以自己的方法以示关怀,那样对需要内心安宁的耶稣来说,却是弄巧成拙。耶稣喜爱马利亚,而马利亚也喜爱耶稣;并且,马利亚明白他的心意,做在主的心上,得到了主的夸奖。

这正是我们生活中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许多时候我们要对人表示关心──但我们的关心却是要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表达;假若我们的殷勤不被欣赏,这样我们便感觉受到冒犯和不被接纳。如果我们要关心别人,首先得要了解所要帮助的人的内心光景──然后抛却自己的成见,切合别人的需要。

七、反省反思

1、主对被差遣的七十个门徒与对被差遣的十二个门徒的要求在细节上有什么不同?给我们哪些启发?

2、七十个门徒的传道成效卓著,为什么主还责备他们?我们是不是也常常窃取神的荣耀?

3、主为什么能不管顺逆、凡事谢恩呢?

4、律法师来到耶稣面前的动机是什么?耶稣是不是教导“行为主义”?律法师是如何狡辩的?耶稣又是怎么辩驳的?

5、“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当中,谁是那个受伤的犹太人的邻舍?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教训?

6、忠心爱主的马大为什么得到的是主的批评?而似乎懒惰的马利亚却为什么得到主的夸奖?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6 1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