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在神学院教孔孟思想时,有机会再次从头好好思想,我从内心深处发出真正的佩服。在普遍启示当中,并没有救赎、神性、神人之间怎样借着中保去恢复交通等问题的探讨(这些是属于特殊启示的了解);但在普遍启示的范围里面,尝试对人性作了解,也就是被造界对真理、对被造界之功能的了解,中国人应当可算是全世界最聪明的。
当亚里士多德尝试了解人性的时候,他用理性作为权威,而孟子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孟子在思考了以后,他就超越了孔子去认识人性。孔子的思想里面讲到「仁」,这个「仁」包括了爱、包括了智,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理等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在孟子的思想里也有仁、有理、有智,但是,在这些以外,他还要明白:「人的内心到底有什么?」结果他发现,人与动物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是最奇妙的地方,这也是每一个人都要有才能被称为「人」的。究竟是什么呢?孟子以为「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要素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见《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当孟子把这四方面的功能提出来的时候,他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他要表达的是:人之所以是人,因为里面有一个「心」;这个「心」使你懂得感动、同情、了解和怜恤那些有需要的人。当你看见一个人受苦的时候,你就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吗?不,你会多看一眼,你内心里面会有所感动,对他产生同情、怜恤,这种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