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圣灵、良心或撒但的声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什么?人是需要真理的一种活物。但没有人会因为发现一些真理就使真理扩大一点,也没有人会因为明白了真理就使真理有所改变。人明白真理、寻求真理、探讨真理,当人悟知真理的时刻,只有人被改变,真理是不会被改变的。这样,真理就成为一个本体,是不变的、永恒的,是刺激人继续追求真理的那个源头。

 

 

    人被造成为神形象样式的一个副本,我们因着有上帝的形像样式,被造成为能思想的人,所以人对自我的思想应当是神很喜悦的事情。上帝不单要我们揣摩他到底是谁,上帝也要我们好好思想我们应当怎样作人;这两件事不单是哲学里面重要的课题,也是神学里面重要的启示。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 )第一章提到:「我要知道人是什么,我要知道神是什么;我要知道我是谁,我要知道神是谁。」当你想要认识神时,你会发现你需要认识自己,同时也会发现你需要认识神,认识神和认识自己是绝对不能分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见东方哲学在「认识自己」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结果对人的了解还是茫茫然;而西方哲学在苏格拉底时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他提醒那些注重形上学的人要转移方向:「你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有兴趣,但是你们不认识自己,这有什么用呢?」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句话启发了历世历代的思想家:要认识知识、真理,就要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但苏格拉底虽然提出这句话,却从来没有交代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人认识自己。所以,「人是什么」永远是一个悬案,「人是谁」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不可尽知、不可能得着完美答案的问题。只有基督教清楚地把这个终极性方法告诉我们:「若非神启示自己,没有人能认识他。若非创造人的神把人为何被造、人被造的元素、人被造的目的启示出来,没有人能认识自己。」

 

    我教了几十年哲学,结果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可以与基督教的真理、圣经所给我们的总原则相提并论。我们如果没有发现神的启示与所有哲学探讨之间有着完全不同本质上的差异,我们就没有办法勇敢地站在信仰的立场为主作见证。如果你认为你应当为基督作见证,是真理的勇士、是上帝道的见证、是向世界发出理性光辉的真理、是领受启示的见证人,那我请问今天的基督徒、今天的教会领袖、今天的传道人:若不肯好好地思考上帝的道、明白上帝的道是超越性的信仰,你怎么能够站在世界面前说「我是世上的光」呢?愿主赦免我们、光照我们,发挥我们在世界上应当有启发作用之见证的潜能,重拾我们已经失去的精神,重新走上我们当走的道路,重新坚持我们应有的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畜的分界点  --  理性

 

    到亚里士多德时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他问:「人凭着什么资格说『人是超越万物的』?人畜之间的分界是怎么定出来的?」苏格拉底只讲「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而柏拉图虽有许多玄奥的形上探讨,但是对苏格拉底所提的这个题目,他并没有从一个正面的、肯定的方向再来好好地继续追求。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亚里士多德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分界下了一个定义,结果他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理性。」这句话影响了西方直到现在共有两千三百年。因为肯定理性的存在,所以西方把「理性」当作工具、把「人」自己当作主体、把「自然」当作客体,大大地研究、分析,从中产生汗牛充栋的科学知识,就这样一代文一代传承到如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以理性作为工具来探讨神所造的大自然,但是神所造的大自然对他们来说是生疏的,因为整个西方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启示上面,乃是建立在人靠理性对自然的探讨上面,所以整个西方的主义应当加上「人文」、「人本」这两个字。对自然的探讨,人以自己为主体;这样,人就把理性当作工具来研究大自然,又把理性当作分野来区别自己与万物  --  人因为有理性,所以人不是动物;人因为有理性,所以人与万物是不一样的。西方探讨的方法论、探讨的资格,就从这个基础奠定下来了;这样,我们就看见西方在理性这方面不断地发展。而西方一切都透过理性的了解、分析、研究、发扬光大的结果,整个理性就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你升学、深造会到西方去的原因。有没有人说:「感谢上帝,我高中毕业了,我要到非洲去升学。」「感谢上帝,我现在高中毕业了,我要到科威特去读大学。」 「我要到尼泊尔去留学。」没有!东方人到西方「求学」、「求理」;西方人到东方「求道」、「求宗教」西方人用理性没有办法解决信仰的问题,所以他们到东方来寻求;当东方在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上已经没有办法再进展的时候,他们就到西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畜的分界点  --  良心

 

    那么,东方又是怎么了解「人」的问题?怎么了解「人」的价值?怎么区别人与动物呢?

 

    东方人到西方求学,读、读、读到发白,甚至头秃,就需要戴一顶帽子回来比较好看;而西方人头发太多,想来想去还是想不清楚东方的思想,他就剃光头作和尚,到东方来学道。所以,这里到那边去戴帽子,那边到这里来剃头发,这就叫作「东西文化的交流」。

 

    东方又是怎么思想「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呢?(很凑巧的,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所生活的时代是很接近的,这两个思想家正好代表人类、亚当的后代对人性追求最高深的两个不同的路向,但却有着同样的题目。)中国哲学  --  特别在人性和伦理方面  --  我认为那是全历史、全宇宙中普遍启示的最高峰,我以非常尊敬的态度来看待中国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月我在神学院教孔孟思想时,有机会再次从头好好思想,我从内心深处发出真正的佩服。在普遍启示当中,并没有救赎、神性、神人之间怎样借着中保去恢复交通等问题的探讨(这些是属于特殊启示的了解);但在普遍启示的范围里面,尝试对人性作了解,也就是被造界对真理、对被造界之功能的了解,中国人应当可算是全世界最聪明的。

 

    当亚里士多德尝试了解人性的时候,他用理性作为权威,而孟子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孟子在思考了以后,他就超越了孔子去认识人性。孔子的思想里面讲到「仁」,这个「仁」包括了爱、包括了智,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理等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在孟子的思想里也有仁、有理、有智,但是,在这些以外,他还要明白:「人的内心到底有什么?」结果他发现,人与动物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是最奇妙的地方,这也是每一个人都要有才能被称为「人」的。究竟是什么呢?孟子以为「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要素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见《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当孟子把这四方面的功能提出来的时候,他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他要表达的是:人之所以是人,因为里面有一个「心」;这个「心」使你懂得感动、同情、了解和怜恤那些有需要的人。当你看见一个人受苦的时候,你就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吗?不,你会多看一眼,你内心里面会有所感动,对他产生同情、怜恤,这种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哪个文化里面看见有和孟子相同的了解?当你犯错的时候,你就感到:「我不应当这样做,我为我的过错懊悔!」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当你看见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你会觉得害羞,你会说:「这样做不可以!」 「羞耻」是文化里面很重要的元素;不懂羞耻的人,我很怀疑他到底有没有文化。有人批评印度尼西亚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家中黄金、古董。。。什么都有,只缺乏差耻!」因为不知耻,所以贪赃枉法、不择手段。孟子又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当你要作决定的时候,你说:「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这个对、那个不对。」虽然你的评判不一定绝对正确,但是至少你有个评判;虽然别人不一定赞同你的评判,但知道你有你的标准。你用你的标准说:「这个对、那个不对,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这个好、那个不好。」

 

 

    孟子虽晓得人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但是这些「内在的功能」是谁放在我们里面的呢?孟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不告诉我们?因为普遍启示从来没有追溯来源,普遍启示从来没有解释终极的源头是什么,普遍启示也从来没有说出那真正的原因和真正的「所以然」在哪里。所以,普遍启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其然」就像一只猫看见一辆汽车开过去,「知其所以然」就像人知道这是福特汽车、是美国制造的,知道制造汽车时为什么轮子是圆的、为什么座位不是圆的、为什么驾驶盘不是四方形的,这就是「知其所以然」。

 

 

    基督徒的知识如果只和世界上的科学家、博士、知识分子一样地停在「知其然」,就没有办法作见证。你之所以能为主发光在世界作见证,因为你也研究了,像他们一样「知其然」,但是,你比他们更知道「所以然」,因为你领受了特殊启示。

 

 

    当孟子提到人有这些东西时,我真是吓了一跳,我把所有论到人性的思想摆列出来的时候,我发现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人比孟子更懂得「人」是什么。普遍启示中没有人像他这样,用一句话就把这四方面都提出来了。什么叫「恻隐之心」 ?什么叫「羞恶之心」?什么叫「辞让之心」?什么叫「是非之心」?如果把这四方面归纳起来,会发现那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良心」。「唉呀!人家这样伤心,你还敢做那样的坏事,你没有良心呀!这是人家寡妇孤儿剩下的最后一餐饭,你还去抢,你没有良心!」没有恻隐之心,你还像人吗?应当羞耻的事你不觉羞耻,你还像人吗?应当辞让的你不辞让,你还像人吗?应当分辨的你不分辨,你还像人吗?你竟然像狗,哪里有利就往哪里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生意场上多少人像狗!我给它一个特殊名称叫作「经济动物」、「经济野兽」。今天社会混乱、崩溃,文明不能在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带来更安定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的经济野心超过我们的道德修养,所以整个社会崩溃了。当一个人看到有利可图就向前冲去、把朋友丢在后面,这种人你要远远离开他;当一个人看利害过于是非,你和他讨论的时候不要只相信他说的内容,更要追查他的动机。孟子讲人性的时候,他就把这伟大的、神所创造已经放在人里面的东西追查出来,他把这些发现分享与中国人,一直流传到两千三百年后的今天。真是伟大!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从多早的时候开始使用「良心」这两个字,但是对「良心」的了解,最先把它分成四方面,并清楚加以解释的,就是孟子。为什么人是「人」呢?因为人有良心。整个中国文化就这样在对人性的界定中,受了很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刺猬说得真对,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