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磐石之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究竟神的慈爱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如何才能得知呢?答案是,神的慈爱已经在《罗马书》前面第一章到第十一章中详加阐明了。《罗马书》第一到第十一章已被公认为保罗书信中有关教义性教导的最深刻、最详细的一段。当我们掌握了这段经文的教导,我们的双目自然会被擦亮,继而被神为救赎我们所预备的浩瀚宏恩所吸引;也唯有当我们开始亲尝到主为我们所成就的无比恩典,并且不断将自己牢牢地连接到那早已向我们启明的恩典之源头那里,我们的自洁和实际的信仰生活才能来得更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罗马书》的前半部份,保罗郑重地告诉我们,这种知行合一的生活对信徒来说并非一项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我们信仰生活最基本、最必需要的。在《罗马书》六章17节,保罗说我们基督徒乃是领受了「教义的规范」(新译本)。所谓规范也可译作模式或模子。我小时候经常爱用塑料模子制做石膏模型,只是不常成功。我最喜欢的石膏模型是小丑,我把石膏浆趁稀灌进模子里,然后等它慢慢凝固。可是每次打开模子的时候,发现小丑总是少掉一个鼻子。但是,如果有一次,在打开模子,有一个完整的模样倒出来,那种喜悦的心情简直是无法形容的。这正是保罗讲那番话时脑海中所呈现的图画。他的意思是说:「现在,当你们成为基督徒以后,你们旧有的生命会被神渐渐溶化,以至于能够被衪的恩典重新塑造,并且,藉着这教义的规范可以模成新的样式。」可见有关基督福音的教义,原是旨在把我们铸成满有基督身量的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程度来讲,《罗马书》给我们指出了这个「模子」的一些概略性的总纲。它指示我们,神在基督里的救赎计划是怎样一回事儿,并且,当我们开始明白这恩典所带来的教导,我们的灵命和行为表现也会随之有显著的更新。这教导奠定了我们行事为人的基础。可能你会问,不少信徒对信仰真理并没有多少掌握,然而他们不是每天也照常过他们的信仰生活吗?他们好像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妥嘛?问题就在这里!我们所谓的「没有不妥」,乃是对现今世俗社会来说没有不妥。我们对社会没有多大震撼力,就正如福音真理对我们没有多大震撼力一样。在历史上,许多依靠神的能力而有所成就的信徒,无不是藉着真道行事的。此乃强调了又强调的事。也许,这些属灵伟人没有用「教义」两个字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之道,而只是视自己为上帝真道的学生而已。然而正因为他们对圣经教义的尊重,他们才能在神的手中成为合用的器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这也正是保罗对他年轻的同工提摩太的教导。当他提到有关《圣经》的本质和《圣经》的价值时,他说:


但你所学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4-17)。


请注意,保罗在这里将《圣经》跟教训、教导连在一起,并且认为,《圣经》是为那些作基督精兵的信徒做好「装备」以便「行各样的善事」的。教义本身乃是具有最基本的实用性质的,它能塑造我们的思想,甚至到了一个地步,成为我们行为表现的决定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义不可脱离现实生活


我们接下来要谈的是不折不扣的教义性的事宜。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会轻视信仰经验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当我们的思想头脑被神的恩典不断充实、开导后,我们的心也应当相应地被神的爱所激励,从而使我们对主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有所回应。我们的心得到激励后,就自然会更丰富地再进一步经历到主的恩典。我们绝不能掉进一个错误的陷阱里,就是以为把教义搞清楚了就会疏忽属灵经验,又或者以为属灵经验就会因此受到藐视。刚好相反,我们将在经验中欢喜快乐。但是,我们之所以至终能从经验中得益处,乃是由于我们看见了这些属灵经验是如何确切实在地反映了那些伟大的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以下的十几章书里,我将集中讲论有关新生命的教义。在此,我并没有意思要像系统神学手册那样,概括每一个可能涉及的圣经教义范围。我只是期望能提供一些对新生命教义的经文讲解,从而使到大家能正确解释那些大家已相当熟悉的信仰经验。这些真理将带我们进入神丰盛的救赎奇恩中,这也可以预防我们堕入那种常见的基督徒自卑光景里。(这种自卑感往往在告诉人:基督徒的信仰经验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平平无奇的事。)然而,最要紧的一点,还是期望大家能因此认识到教义性的教导乃是为了信徒生命的改变和品格的塑造。我在这里所谈到的乃是灵程中的一些重要教义。在现今这个资讯普及的时代,基督徒对圣经教义的知识居然还比不上前几个世纪那些主日学儿童,这实在有点叫人大惑不解。但这的确是个事实,纵使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从前的主日学儿童不可能明白那些《信仰要理问答》中的教义(其实这种观点本身仍值得相榷)。这也许正是为什么今日信徒的品格素质,远远不及前几世纪的信徒,尤显逊色不如的原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着名神学家华尔斐(BenjaminB.Warfield)曾以一则精短佚事,生动贴切地道出基督教教义如何塑造信徒品格的那种微妙关系。故事是这样的,他说:


我们美国部队里,有一位军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历。有一次,他来到西部一个大城市,那城当时正发生暴动,全城气氛紧张,街上到处都是疯狂的暴 乱群众。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神色自若的人朝他这边走来,那人的举止稳定自信。这位军官不禁给这人的那股气质风范吸引住了,尤其是当时四周是那么狂、那么乱。于是,他不其然地注视着这人,在他们擦肩而过后,他又不禁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人。不料,那人也同样地回过头来看他。两人双目交接之下,对方立即走到他跟前,毫不客气地用手指头指向他胸膛,开门见山就问:「人在世活着,最主要的目的为何?」(这是《西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一条问题)。军官见他那手势,连忙答道:「人生在世最终的目的是要荣耀神,并且永远享受衪的同在,以祂为乐。」(这是《小要理问答》第一题的答案)。那人听了便说:「就是嘛!我早就看出来你是上过《小要理问答》主日学的。从你那神态我就能猜出来!」军官听了,纳闷地说:「是吗?奇怪了,我还正想告诉你,这正是我对你的感觉呢!」


这就是教义如何能具体塑造生命的例子。教义足以潜移默化地、在我们灵性深处影响我们整个人的气质,以及决定我们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反应。基督教教义是具有生命塑造力的。它告诉我们,我们所敬畏的这位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并光照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明瞭衪儿子的爱和圣灵的工作。教义是基督徒灵命的一切依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2  神形象的亏损


莱尔主教在他著名的作品《圣洁》一书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明白基督徒的圣洁始于全面认识罪。楼宇要想筑得高,唯有地基挖得深。若在圣洁这第一步的环节上差之毫厘,往后一切都将会谬之千里。人们对圣洁的误解往往可以追溯到对人性的败坏有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写《圣洁》这本书之前,我要毫不客气地先来谈谈罪。事实上,对罪的正确认识是了解救恩的基础。缺乏这一基本的概念,什么『称义』、『悔改』、『成圣』...等教义都只能是虚渺之谈,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这也是为什么神重生一个人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光照他内心的眼睛,使他看清自己原来是罪人一名,污秽不堪。」

 

莱尔这番话讲得再正确不过了!他不仅在教义的层面上讲对了,在信徒实际生活的层面上,更是一言中的。唯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在未信主时是怎样的人,(或者说,如果我们今天不是成为基督徒的话,我们会是怎样的人),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上帝在基督里把我们造成新造的人是一件何等巨大的工程。纵使人类没有犯罪堕落,我们还都需要上帝的慈绳爱索来牵引我们走在正途上,更别说现在了。福音之所以赐给人类,乃是由于人类现今的光景比什么时候都严峻危险。除非我们先察觉到自己为什么需要上帝的恩典,否则,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认识上帝在信徒生命中所作的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罪的后果:

 

圣经用了许许多多的描述,要表达的不过是同一个讯息,即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己之间的和谐关系已因罪而遭到破坏。罪的意思就是「不中的」:上帝给人的目的,人丧失了;上帝造人所赋予的荣耀,人亏缺了(罗3:23)。罪的意思就是指人类偏离了正道,以致于在永生审判主的面前被定为有罪。说得更浅白一些,罪的意思就是指对公义、慈爱之君的反抗,或者说,是对上帝美善本性的叛逆(罗3:10-18)。为免笼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点着眼,好叫我们能更仔细地认清犯罪后的人类,是身处在什么样的光景中。

 

(i)神的形象被扭曲了:

在创世记一章26、27节,上帝向我们启示了人类原有的、神圣且崇高的生命样式:人乃是上帝形象的记号,

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以及全地,和地上所有爬行的生物!」于是,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就是照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他所创造的有男有女。(创世记1: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学界对「上帝的形象」一词向来有很多见解。究竟是上帝拥有物质界形体的特性呢,还是物质界的人里头具有三位一体的性质呢?又或者说,是不是由于人有思维和语言的能力,所以他像那位会跟人说话的上帝呢?也许「上帝的形象」一词,应该指,上帝造人的原意是为要叫人反射出他圣洁的本性,又使人藉着对其他受造物管治的权柄,让他彰显出作主作王的位份。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人要像上帝。

 

试想想,上帝把人安置在天地间,目的是要人成为他自己在地上的代表,这是一件何等奇妙的事!创世记一开头的几章正是在默默地述说上帝这般奇妙的作为。上帝造人,赋之予创造性(创1:28);人可以行使管治权(创1:26);人像上帝一般,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工匠(创1:25)。

 

可是,来到创世记第三章,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到以上提到的这些范畴,都一一受损,以致于上帝美好的计划被歪曲了。从人犯罪的那一刻起,就好像有一种剧毒的传染病菌开始蔓延,蔓布到人的每一个部份,延伸到人的一生。他要在园子中藏身以躲避上帝(创3:8-10);他和妻子、妻子和他的关系也顿时变质了,变得失和丑陋,相互反咬(创3:13-17);大地也受了咒诅,人每天的工作不再是享受,而变成劳苦(创3:17-19)。这些本来已经够可悲的了,但更甚的是,伴随着这一切的悲剧而来的是上帝的形象遭到破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