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她是才德的妻子一以丈夫为主,因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12节)。
对一个不能干的女子而言,「以丈夫为主」还很容易,但对这样一位「能文能武」、「十项全能」的女子而言,将自己「一生」的光阴,以及「努力」,都投资在丈夫的好处上,实在不是容易事。除非她认清「婚姻的意义」是:「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可十:8)、「丈夫的益处就是自己的益处」、「丈夫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的真理!
才德的妻子使丈夫没有后顾之懮,使丈夫能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23节)参与犹太社会中长老的事奉。在当日的东方社会,城门口是社交中心:城门口是智慧人教诲人的地方、城门口是先知说预言的地方、城门口也是法律行为进行的地方,而这个丈夫能在城门口被尊重、在城门口担任长老的工作,可见才德的妻子是使丈夫成功的因素之一。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当「忙」是每个家庭的写照时,而作丈夫的还能忠心地、安心地在教会事奉,何尝不能反映出一位贤妻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她「以丈夫为主」并不徒然,因为她深深赢得丈夫的心。11节:「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表示丈夫不能没有她,也表示丈夫对她完全的信任。更可贵的是:「她的丈夫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28、29节)。这位丈夫没有用「大男人主义」的态度对待妻子,他让妻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他也能感激、欣赏妻子的劳苦;他不但「心里爱妻子」,他也能「口里赞妻子」,他确是一位可圈可点的好丈夫。从这对夫妻双方的表现上,使我们又领悟到一个婚姻的真理:「好妻子能帮助丈夫、好丈夫也成全妻子」,他们是「彼此互补」、「相得益彰」!
这位才德的妻子印证了箴言十三章4节的话:「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
C、她是成功的母亲——对儿女「有养也有教」。
在养育方面,她尽心尽力为他们供应生活的需要,使他们在物质上没有缺乏。在教育方面,她是儿女们的老师,「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26节)。在古时犹太社会,家就是学校。她的教育包括智慧的话和仁慈的法则:智慧源内于她敬畏耶和华的心,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法则」可以译为教导或规条,显然地,这是一种「爱的教育」,有温柔的一面,也有严厉的一面;有爱的一面,也有训练的一面,她实在是个称职的母亲。
28节说:「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这句话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方面他们称母亲是个蒙福的人;另一方面他们称自己是蒙福的儿女。今天这句话可以成为每位父母的挑战:到底我们的儿女认不认为他们的父母是蒙福的人呢?他们从我们每天的生活言行中看不看得出自己父母是蒙福的人呢?到底我们的儿女觉不觉得他们生长在这个家中是蒙福的儿女呢?到底今天我们作父母的,有没有相爱的见证活在儿女面前?因为,儿女的幸福与安全感是建立在父母相爱的基础上。
最后一节,作者以他对这位才德妇人的祝福作为结束。在当日犹太社会重男轻女的情形下,女人被看重、甚至在城门口被荣耀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作者却祝福说:「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可见,作者是何等称许这位女子。
在30节中,作者道出了这位才德妇人在各方面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敬畏耶和华」。「敬畏神」不仅是她成功的秘诀,也是每个人一生成功的秘诀。因为「敬畏神」就是「尊神为大」,把神放在第一位。当一个人和神的关系对了以后,他和其它人与事的关系也会对。一个敬畏神的姊妹可以成为「才德的妇人」;一个敬畏神的弟兄可以成为「理想的男人」;同样地,一个敬畏神的家庭可以成为「幸福的家庭」。
后记:有少数灵意解经的弟兄姊妹们认为箴言卅一章所描写的妇人是指「教会」,并非「真有其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十全十美的女性不可能找到。然而大多数圣经学者仍认为这是事实的记载,而且她很可能就是利慕伊勒王的母亲本人,至少她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
十年来,笔者在北美常有机会同夫婿到各地事奉,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许多才德的姊妹,她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却能靠主得力、荣神益人。
但愿箴言书中这位才德的妇人,成为姊妹们的激励!
讨论题目:
1. 同样是做家庭主妇,为什么有人是在做 Housekeeper?有人却是在做 Homemaker?怎样才能将讨厌的家事变成有意思?
2. 让孩子分担家事好吗?若分担,当注意哪些方面?
3. 妻子也上班时,丈夫是否应分担家事?若丈夫懒于帮忙,有什么办法解决?
4. 在家庭经济上,怎样能「精打细算」?
5. 有哪些又营养、又可口、又省事的食谱?
6. 「家庭主妇」、「妻子」、「母亲」三重角色,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2 23:40: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