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十——两性关系及其它
徒
今天我在您这里只能逗留一会儿。但我又不愿将一件困扰着我的事一推再推。
师
什么事?
徒
我还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它与我们的上一次话题有关。
师
哪一方面的话题?
徒
您把政治定义为共同体生活的思想和行动之秩序与形态,而且承认民族是构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有一种与创造本身一起规定了的一切共同体的原初关系——家庭所产生的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这是否也是必须纳入上帝国拯救的一个领域?
师
当然,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无需拯救的东西。整个现实——直至每个原子——都需要拯救。像性生活这样的中心领域更是需要拯救。它在《圣经》的开头就出现不是没有缘由的。
徒
在过去的话题中您对此为什么只字不提呢?
师
也许正因它是如此重要吧。
徒
您现在仍然不想就此谈谈吗?
师
这是一个难题。坦率地说,是最难的论题之一。在这里堕落肆虐,因而很难找到救治方法。让我们回到正题。在《圣经》的开篇,接着创世记载之后,创造物的背离与堕落就与男女关系的背离与堕落紧密地连在一起了。
徒
所以,男女关系的拯救就尤为重要了。您认为如何?
师
在今天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将尽量谈一点我可能谈的东西;但我知道,这只可能是提示,而不可当作问题的答案。
徒
这也会使我满意的。
师
我们就从《圣经》故事开始,好吗?这一个案的根本影响究竟何在?我认为它——根据基督教最深刻的学说——在于贪欲(concupi-scentia)。只要亚当和夏娃采食生命之树的果子,他们便是富有、纯洁和无辜的;而他们一吞下智慧树上的果实,就意味着从上帝那里堕落到了尘世,堕落为蛇,他们就有了贪欲。出于贪欲(不顺从已是贪欲)他们堕落了。而堕落又造成进一步的贪欲。无罪像从上帝和上帝之创造得到的欢乐一样随之消失。不过这不仅仅是一个一次性的,而且是一个不断重新开始的过程。只要人依靠上帝活着,他便富有、纯洁、满足、欢乐,他一偏离上帝,形形色色的向往世俗的贪欲,如金钱、权力、荣誉和享乐等便向他袭来。贪欲造成了拜金主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这种种贪欲之最便是男人对女人和女人对男人的贪欲。对这一点奥古斯丁的体验和认识最为深刻。
徒
既然如此,有何救助之方呢?
师
答案是明摆着的:回归上帝。
徒
这不是常听到的答案吗?人们是否可以说:宗教及救助?
师
当然可以这么说。可我们现在再次面对下述事实:宗教提供不出救助之方。我不想说,淫乱——在异教中——甚至成为宗教的表现形式,在基督教中也经常发生这两种力量的很成问题的结合。我只想指出一条经验:宗教为反对性本能冲动所造成的困境而进行的一切斗争与激情都无济于事。提供帮助的只能是上帝自己,只能是基督。
徒
您自己的看法?
师
我想从更远一点的地方讲起。《圣经》中不断把偶像崇拜与淫乱联系在一起,这是很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对惟一上帝的敬拜意味着单配偶婚姻(Einehe),对众多神灵的敬拜即淫乱。单配偶婚姻相应于一神崇拜,而多配偶婚姻则相应于多神崇拜,多配偶婚姻之最野蛮的形式是淫乱。事实上,性的贪欲与淫乱恰如拜金主义、帝国主义或者酗酒,是一种偶像崇拜。因此,以色列的先知们以活着的上帝的名义反对巴力的斗争也就是反对淫乱的斗争,这绝非偶然。我们由此得出一个答案:只能借助上帝国来克服偶像崇拜。这是从这一困境得救的唯一途径,这是解答性问题的唯一方法。在这条路线上,像一切不可忘记——在反酗酒斗争路线上一样,基督之国的推动力也在运作着。因此,上帝国的出现与涌动是必要的,基督是必要的。
徒
我懂了。这只是一个一般的回答。这对个人的性困境有什么意义呢?
师
这对他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个人寻求与上帝的结合,与基督的结合。通过他们摆脱贪欲,战胜一切性冲动。有救助之力者不是宗教,而是上帝,是基督。
另一方面,在这里,“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一名言也是适用的。这一追求真正会令人摆脱贪欲。宗教本身做不到这一点,只有对上帝国及其正义的追求才占据灵魂,从而使对女人或者对男人的贪欲不得不止步,正如对金钱、权力、荣誉与享乐的贪欲因此而退避一样,——这当然是追求之错误形式。上帝拯救人于一切贪欲之中,耶稣——只有耶稣能够战胜一切魔力。
徒
那么婚姻呢?它与上帝国是什么关系?
师
如我前面所说,单配偶婚姻符合唯一的上帝。婚姻并非毫无道理地产生于创世记载之后,它是创世秩序的一个基本部分,因而是神圣的。只要婚姻充满着神圣,只要上帝统治者它,就是纯洁的。
徒
我还可以提个问题吗?天主教把婚姻看成为一件圣事,您对此如何看?
师
我认为这种看法蕴含着非常深刻、非常合理的东西。婚姻之作为圣事不仅道出了它的圣洁、牢不可破与植根于上帝秩序之中的特性,而且表现了它所独有的东西,即婚姻象征着上帝国的根本真理:物质的东西——也包括躯体——通过与上帝的接触形成某种新东西,成为圣事所指的那种新东西。这样便完成了人被创造为男人和女人的原初意义:相互以及向世界展示上帝。
徒
您是否希望,我们的婚姻也被解释为圣事?
师
我只想回答说:我发现,救治性的困境在于恢复圣事的内涵。我再说一遍:性问题像其他问题一样,只有通过上帝国力量的重新运作才会得到解决。这也是对男人和女人的拯救。
我想强调的是,达到这一拯救还要通过给予男人与女人,尤其是女人,以全部尊严。因为我们的性堕落主要是由于人,尤其是我们社会秩序中的女人,没有从上帝创造与拯救中所得来的那种尊严。从这种意义上看,性拯救是政治与社会拯救的一部分。
上帝国作为人之成为人的完全实现,也是男人和女人之成为人的完全实现。
徒
您可否再讲一讲家庭问题?
师
我已讲过了,不过还想就此作些补充。
凡是适用于婚姻的观点,亦同样适用于家庭。它必须经由上帝得救,即摆脱它的自然属性、自我主义和狭隘性。家庭是上帝国的基本载体,它在最终的意义上是上帝国的固有形式。我曾试图证明,国家和民族也应化解为家庭,正如裴斯泰洛齐所指出的那样。不过,家庭不可因此而仅仅是家庭,它必须服务于它为之而被创造的更伟大者。这更伟大者驱逐一切邪恶的精灵,解放一切善的精灵。它创造从圣洁之泉涌出的健康,这健康也是两性生活的健康和得救。
我觉得,这也是耶稣对婚姻与家庭的看法。与一切堕性——包括宗教堕性——相反,耶稣严格强调男女关系中的创造之严肃性,即我所称的婚姻之圣事性质,但他又使家庭摆脱自然的和律法的联系。这表现在我曾经引用过的一段话中:“谁是我的父亲、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我的父亲和母亲了。”[《圣经》和合本中无“父亲”,这里从德文原文。——校注]这段话是耶稣在迦百农谈到他的家庭时所说的。他们想把他带回家,因为他们不理解他。这段话——如我在上次谈话中所说——是上帝国的伟大革命之一。这段话又通过他讲的另一句吊诡的话而得到升华:他说,弟子为了基督的缘故有时甚至应当“憎恨”父母。耶稣解放了婚姻与家庭,并进而比摩西和孔子更加深刻地使之联系起来。因此而产生比旧家庭神圣得多的新家庭。所以,上帝国也是家庭的得救。
这只是些要点和提示。您还满意吧?
徒
暂时还满意。我觉得,这似乎是基本框架,还须进一步展开。
师
当然。
徒
我本想只谈一会儿,但有一点我还想得到澄清,如果在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话。
师
是什么?
徒
您一再使用创造(Sch?pfung)和背离(Abfall)这两个词,这是指《圣经》开头的有关记载吗?您真地把这些记载当成历史文献?
师
我认为它们是超越历史的文献。
徒
此话怎讲?
师
我的意思是,不应从本质上把这些故事看作对历史甚或自然史的记载,这些故事超越这些东西,是关于活着的上帝及其国的本质与职司的基本表述。这些故事既说明上帝进行了创造,又说明了上帝就是创造者。他创造的目标,是一个反映他的荣耀的世界,但他赋予自己的创造物以自由,这些故事因此有可能背离他。于是产生了审判和灾难,由此展开了世界史的主题,也展开了《圣经》的主题。因此可以说,这两篇记载是进入整部《圣经》的双重引导:整部《圣经》自始至终讨论的都是进行创造的上帝——创造国的上帝,讨论人的背离与得救,得就本身是上帝的继续创造和对新天新地的展望。可见,这不是记载,而是概念,更正确地说,是以记载形式出现的象征。
徒
仅仅是象征,而不是现实?
师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现实,而且是一切事件的双重基本现实。
徒
不过,这仅仅是持续不断地,而不是一次性地发生的事件吧?
师
不可将二者截然分开。凡持续发生者 ,都曾有过开端。这至少适用于人们称之为历史的一切。这一切都具有行动与决断的品格。所以,创造的发生被当作行为与决断,正因为如此它必须继续发生,它必须保持行为与决断的品格。行为与决断也是背离。因此它也必然一度有过开始——作为行为与决断。关于这一双重行为的两种形式,我们没有历史记载,没有记录——这很好,因为这一基本事实怎么可能进入历史记载,怎么可能进入记录?——然而,我们却又有无数的记载:人类的,或许不限于人类的整个历史就是关于创造与背离、关于活的和神圣的上帝的意愿与他的对立力量的惟一一个重复千百万遍的记载。
这就是我使用这两词的意趣之所在。您对我的解释满意吗?
徒
满意。尽管如此还值得继续思考。也许您对我提的问题不满意吧?因为它没有神学-教义学的联系,而是个具体、实际、现实的问题。
师
怎么会不满意呢?这恰恰是讨论这类所谓教义学问题的正确方式,即不是抽象地,而是在与现实问题的活生生的联系之中进行讨论。前者——请容我作如是说——是宗教的方法,后者是上帝国的方法。可以说,在男人与女人的得救或者性的得救问题上有着双重标志:其一是创造、背叛、拯救、创造性的恢复,其二是创造之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