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水月
收起左侧

基督教主要宗派对婚姻问题的不同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相信做神父是需要有超人的毅力的,不是普通人都能当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我爱上帝在2004-9-28 20:20:00的发言: 很对哦!!!!!!!
错!天主教禁止神甫结婚是源于对圣经中一句“(圣徒)他们本是童身,未曾沾染妇女。”的断章取义、片面、错误的理解。 婚姻是 神所设立,并祝福的。天主教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圣经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一下,我不是天主教徒。提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向大家求教一下。个人觉得,“赞美上帝”说得比较完全。基督教流传了几千年,各种宗派的观点都会有不同,提出来讨论一下可以,引起论争就不好了。想到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实在怕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是天主教的。这些问题我还是给大家贴个帖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何为独身生活?

“独身Celibacy 来自拉丁文的形容词Caelebs单身,此词本来仅意味着不结婚的生活状况而已。” 的确,“这个世界变化太大了、太快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客观变化必然会影响主观世界,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变化。爱情、婚姻、家庭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也在内涵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有些变化呈不可逆转之势。现在,单身生活、丁克家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婚姻家庭概念中的残缺和遗憾,而是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尽管有着历史的、社会的或主观的各种原因和背景、但是,他(她)们的选择毕竟已不再是偶然的、个别的、孤立的事件,而成为不可忽略的一种社会现象,成为婚姻家庭的一种新的模式。” 然而从‘独身’所蕴含的深意和广意来说,它更指在各大宗教中的许多男女,为了信仰上某种寻求与需要,不仅甘愿放弃婚姻,且更严谨地过着绝色的奉献生活,一生一世。

虽然“在每一个时代里,有许多男女为了某些理由放弃婚姻生活。许多年青的女子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而牺牲婚姻,也有为政治及事业的原因,一辈子或长期不结婚的。他们的牺牲没有宗教的动机,只是牺牲个人的快乐,而追求理想。” 而“在各大宗教中,有许多男女为了更真切地寻找天主,不仅放弃了婚姻,而且更严谨地度守贞的生活。” 因为“某种的寻求及与天主相会是否要求牺牲婚姻?答案一直是肯定的。”

面对这与众不同而又形式各异的独身生活,我想谈的既不是世界其它各大宗教中的独身,也不是一般性的单身生活。而是专从基督徒信仰的角度,尤其是从拉丁教会的角度来看教会中司铎的独身生活。

二、司铎的独身生活

(一)、司铎的含义

“司铎或司祭是代表英文的Priest,其根源来自希腊文的Presbyteros(长老):司祭的拉丁文是Sacerdos。司祭指的是一个执行宗教仪式或事务的人,尤其从事献祭;希腊文显示这个特定功能的专有词汇是hiereus(由〔圣化〕动词而来)。世界各宗教普遍都接受,司祭的功能属于神职仪式和礼仪性庆祝行动的领域。”

“圣经一方面遵循一般对司祭的宗教性解释,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奠基于在耶稣基督内达到高峰的启示与救恩经验的、独特而崭新的解释。”  

1、旧约中的司铎(祭)

说到旧约中的司祭,不得不说到肋味支派,但旧约是在一种相当复杂、有时在历史隐晦不明的过程中,逐渐显出司祭和肋味家族的特殊品位。如“肋味人司祭即全肋味支派,在以色列中没有分子和产业,他们靠献与上主的火祭祭品,和他们应得的一分维持生活。”(申18:1)“上主训示梅瑟说:‘叫肋味支派前来,站在亚郎司祭面前,协助他服务。他们应代亚郎和全会众,在会幕前尽应尽的义务,在会幕内服役,管理会幕内的一切器具,代以色列子民尽应尽之职,在会幕内服役。你应将肋味人全交给亚郎和他的儿子,代以色列子民作亚郎的待役。”(户3:5-9)

因为,天主在西乃山与以民立约时,对选民以色列人说:“现在你们若真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殊产业。的确,普世全属于我,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19:5-6)所以,以民应以圣洁的生活,把自己献于天主。“但因人的本性具有灵魂和肉身,尤其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内心的虔敬不够,外面也应有所表现。如举行各种祭献的仪式,庆祝不同的庆节等。以表达人对天主的敬心诚意。犹如我国古时祭天祀祖的种种仪式和礼规,载于礼记中。” 于是,旧约中的司祭,顾名思义,他主要的任务是代替人民献祭:奉献供物和牺牲。“其中有关祭祀的类别,概括分为三种:(1)全燔祭(肋1:3-17):在全燔祭内,牺牲应该全部焚化,藉以表示献祭人对天主绝对服从的心意,承认天主无上的权威。以色列人每天早晚应该奉献一只羔羊为“全燔祭”。(出29:38-42)(2)和平祭(肋3:1-17):这种祭祀是用来为感恩或求恩而举行的。它的特点是祭后的餐会。把牺牲祭献(以火焚毁)天主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为献祭人和司祭享用,藉以表示友情。(3)赎罪祭(肋4:5):赎罪祭虽不是最崇高的,一定是最普遍的祭祀,因为人类罪恶缠身,无以自拔,必须藉祭献才能补赎:‘不流血,没有罪赦。’”(希9:22) 另外“司祭,天主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联络员,不仅代人祭祀天主,还指导民众的整个宗教生活,特别强调心意纯诚,行为圣善:以色列“涤除”的礼规(肋11章至15章)特别繁多,就是这个原因,司祭不仅是熟悉法律的法官,有时也是执法行刑的军警。”(出32:28)

所以,旧约中“司祭的主要功能是:照管圣所,藉教导法律而揭示天主圣意,献祭(申33:8-11),以及为百姓祈福(户6:24-26)。在放逐(公元前586年)之前,司祭的功能较世界各宗教一般的司祭的功能更为宽广。到放逐以后,经师和法学士就取代了前者先前在教导法律上的功能。”

2、新约中的司铎

“新约采用了司祭hiereus的特定措辞,(严格地指献祭和举行礼仪行动),在希伯来书中,专门应用在耶稣基督身上。它把基督的工程视为包涵在旧约的崇拜仪式中的许诺之肯定的实现,也视为旧约祭献的完成。十字架的苦刑被视为自我祭献服从的完成。(希9:12-13)他身为中保的行动在赦人罪,圣化人及开启到天主之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份中保的行动透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独特祭献是‘一次而永远’的。” (希7:27 )

“圣父委托圣子在世间应完成的工作结束之后(参阅若17:4),五旬节日圣神被遣来,永久圣化教会,使信仰的人,藉着基督,在同一圣神内,得以走近圣父面前(参阅弗2:18)”。 “但是,同一的主,愿意使信徒合成一身,其中‘每个肢体都有不同的作用’(罗12:4),遂在信徒中设置了某些人为职员,使他们在信徒团体内,享有献祭和赦罪的圣秩权力,并以基督的名义,为人类公开执行司祭的职务。于是,基督派遣了使徒们,一如他自己为父所派遣,他再藉使徒们,让他们的继承人――主教们分享他的祝圣与派遣。” 而在新约中,“司铎的职务原是与主教圣秩相连接,因而分享基督亲身建设、圣化、治理其奥体的职权。司铎既然按自己的职位分担使徒工作,便由天主承受恩宠,使他们在各民族中作耶稣基督的使者,为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可悦纳的祭品。因为司铎的工作,由宣讲福音开始,由基督的祭献吸取力量与效能,并导致整个被救赎的团体,即圣者的集会与群体,由大司祭奉献于天主,作为普世的祭献,这大司祭也曾在受难时,为我们奉献了他自己,使我们变成了如此伟大元首的身体。所以,司铎以职务及生活所追求的目的,乃在基督内促成天主父的光荣。” 在这里,我们应特别知道,基督的祭献与旧约中司祭的祭献有着本质的区别,旧约中,司祭祭献的祭品只是些飞禽走兽,而新约中,基督祭献的祭品就是他自己,这更具无限的价值与意义。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新约的司铎,由于其圣召及圣秩,固然在某种形式下,是在天主子民中被挑选出来,但决不是让我们与这子民或任何人隔绝,而是让他们完全献身于天主召叫他们去作的事。除非他们成为不同于现世生命的见证人与分施者,他们便不能作基督的仆人;但是,如果他们自居于人间的生活与环境之外,也就不能为人们服务。” 所以“司铎的职务本身,就特别要求,不得与此世同化,但同时又要求他们在此世生活在人中间,犹如善牧,认识自己的羊,并设法引导那些尚不属于这羊群者,使他们也能听到基督的声音,而成为一个羊群,一个牧人。”

(二)、司铎独身的历史变迁

“一位为天主而守贞的人越明了贞德的义蕴便越会重视珍爱贞德,也便越易守好完全的洁德。如果他的了解有圣经的绝对真理为基础,这了解更会给他带来诱惑中奋斗的力量,孤寂中坚定的慰藉。”

1、旧约中的独身(贞德)观

“论到圣经中的贞德观,自然应由旧约开始,可是贞德是一种基督信徒的圣德,这就是说,基督以言以行创始了贞德的先例。首先赞美了贞德的高贵。在旧约中,找不到举扬贞德的经文。反之,旧约,概括地说,不认为守贞不婚有何宗教价值,而且在不少地方,还把守贞,尤其是女子不嫁看做缺陷羞辱。”

如依弗大的女儿因父亲一句错误无知的许愿,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在作祭品献给天主之前,她却要求父亲说:“请你许我一件事,给我两个月的期限,让我与我的伴侣到山上去,哀哭我的童贞。”(民11:37)从这可看出,小女孩并不怕献出生命,却很在乎她的童贞,因为她还没有尝到做母亲的喜乐,没有感受到子女绕膝的温馨,还没有达到她的人生目的,便要离开人世。因为“古代东方人轻视女子,同样,希伯来人也不例外,妇女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意义即在生育子女。童贞女子根本没有达到她的生存目的,那么贞德不婚又怎能被人重视赞扬呢?更有甚者,男子独身不娶是一件非常稀罕之事。L、kohier说,希伯来文竟无‘鳏夫’‘独身男子’一字。辣彼的语录中有这样的话:‘未婚之男人非男人也。’”

“总括一句,我们可以说,旧约从不谈个人的守贞,以色列人没有个人守贞的观念。子孙满堂是天主的祝福,而在创世纪中天主给予人的命令也是:‘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创1:28)。对犹太人而言,这是一条神圣的法律。在所有的民族里,我们都可以找到渴望子孙繁衍的思想,越原始的民族,这种渴望越强。以色列子民更深深盼望他们的子孙如星辰,如海沙,因为天主已经允诺默西亚要出自他们的后裔。因此,对犹太人而言,父母亲的角色是极为神圣的,他们视不结婚的人为浪费生命者,或杀害生命者,先知时期,耶肋米亚的守贞使众人大为震惊”。

所以,在旧约中,独身守贞是不被人们看好与尊重的。相反,更是一种消极的,被人鄙视的生活方式。“唯有在新约里,个人守贞才成为人类生命中的一部分,这种情形与圣子降生密不可分,它告诉我们,唯有降生成人的天主能使我们度独身守贞的生活,因为耶稣基督自己是独身守贞的核心。为了基督,守贞才成为可能的,唯有不断的以基督为中心,才能使我们保持心灵与肉身的纯洁,而不以自我为中心。”

2、新约中司铎独身的逐步形成与发展

1)、初期教会时期

人类新元首的出现,及他带来的新天新地,天国实现的美丽远景,震撼并征服了某些人,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已无能为力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为他们只有一条道路:‘看,我们舍弃了一切,跟随了你’。(玛19:27)

其实基督召叫十二宗徒时,并没有附带独身的要求,且在十二宗徒中,大多都已成婚,很清楚记载的只是若望宗徒未婚,可说这也是他成为基督爱徒的主因。然而从耶稣回答门徒的这段话:“因为有些阉人,从母胎生来就是这样,有些阉人,是被人阉的,有些阉人,却是为了天国而自阉的。能领悟的,就领悟罢!”(玛19:12)我们可以体会到,守贞的生活超越婚姻生活,但为度守贞的生活,必需有天主的特恩。

主基督,不但这样提醒门徒,独身守贞的特别意义,他首先就这样实行了,因为他就是为了使天主的国临现在人间而降生,且终身守贞,直至最后被钉十字架上,为赎全人类的罪恶而死。由于基督这一具有开创性的,深远意义的以身作则。已婚的宗徒在跟随他以后,也甘愿抛开了一切,有的虽未成婚,但也甘心把自己完全的献给传扬基督福音的伟大事业,终身未娶,如圣若望,圣保禄宗徒等。

“为了天国的原故而放弃婚姻的生活(玛19:10-12)、及为了基督及福音而放弃家庭的生活(谷10:29)等。保禄也希望所有人都像他一般,过鳏居的日子(格前7:7)。这些经文通常都被视作独身的圣经根据。不过,这些经文却没有把独身与圣职人员的职务结合起来。在早期教会中以上的经文反而与洗礼有关,而且许多信友实际上都随从了这些劝谕。圣职人员的独身责任是渐渐引进的,它的由来与对童贞(Virginity)的高度评价有关(格后11:2 弗5:25等)。独身法律的发展很受牧函中训令的影响:主教及司铎(长老)应该是‘一个妻子的丈夫’(弟前3:2 铎1:6等)”

2)、4─20世纪

“在第四世纪初西方教会开始研讨司铎独身的问题(Elvira地区会议,约300-303,DS117-121)。以后,教会继续研究圣职人员独身问题,主要论点有四:1)有许多圣职人员受度独身生活隐修会士的影响。2)诺斯底二元论对肉身消极的态度。3)从第四世纪末,在罗马教会中愈来愈多的圣职人员认为在举行神圣的感恩祭前夕,最好不应有夫妻关系。同时,罗马地方教会愈来愈强调感恩祭要每天举行,结果司铎事实上要度独身生活。4)中世纪另一个要求司铎独身的原因是防止教会财物外洩因着司铎的后代继承他的产业会造成教会产物的外流。 在东方,独身只限于领受圣职圣事的圆满性的主教,在西方,独身的施行更加广泛而及于司铎。由于所禁止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继续的婚姻生活。” 正如“牧函并未要求圣职人员都得独身,独身显然是针对在职者丧偶后不可再婚而言(第前3:2、12 铎1:6)”。

所以,“从六世纪开始,领受铎品者还须与配偶分开。从教会必须不断以会议的方式进行干预,此独身生活方式在实际施行上的困难可想而知。直至第一届拉特朗大公会议(1123)决定了司铎,‘六品’(执事)圣职人员的独身法律(DS711)。尽管第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时,对司铎独身责任曾经有过尖锐的争执,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仍然一再坚持这个原则(DS1809)特利腾大公会议一方面强调婚配圣事的尊严,并且承认不少已婚人士,的确比过独身生活的人更接近天主;另一方面它却毫不保留地遣责‘婚姻比童贞或独身更为优越’的说法。同样,碧岳十二世(PiusXII,1939-1958)的《圣童贞》通谕(1954)也斥责‘只有婚姻才足以保卫人格的自由增进’(DS3911-3912)的主张。教会的训导邀请人看出婚姻和独身的多重关系,不要单从一种角度评估二者的优劣。”

3)、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年)后

在梵二大公会议中,它却是从多方面来衡量婚姻和独身生活的价值的,《教会》宪章承认度圣善生活的邀请是给予所有基督徒信友,而不仅是指向那些由于宗教的缘故而不娶不嫁的人(LG40)。不过,该宪章同时宣称独身生活是爱的记号,也是趋向爱的动力(LG42)。此外,大公会议教训我们,奉献的独身生活是天主特殊的、珍贵的神恩,《司铎培养》法令更进一步要求领受司铎职务的人,该当清楚认识到奉献于基督的童贞生活的优越性。所以,修道生应自由而慷慨地去回应(OT10)。“教宗保禄六世在他的《司铎独身》通谕中,一而再地说,奉献的独身生活是特恩(34、44、60、62、81诸节),我们仅能准备自己接受它,修道生的教育只是努力设法与天主神恩的计划配合。(63节)”

事实上,梵二大公会议也声明无意更改西方教会的司铎独身律,因为“独身为司铎至为适宜,因为司铎的使命全部贡献为新的人类服务,就是战胜死亡的基督,藉自己的圣神,重生于世的人类,其来源‘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男欲,而是由天主生的’”(若1:13)。 现行的教会法,即使在梵二以后,对司铎独身的规定依然未变,如“圣职人员有义务为了天国持守完整而永久的节欲,因此应保持独身,此天主的特恩:圣职人员因此更易专心结合于基督,更能自由地献身为天主及人类服务。” 所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也曾对司铎们这样说:“你们为爱天国而选择了独身,也使你们更自由地与基督结合、服务他人,同时独身也使你们彼此间更自由、更密切地团结沟通。别让任何事或任何人,叫你们放弃或看轻这种慷慨的心境。相反的,要使它在你们的生活及为他人服务的工作中,结出果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为什么独身?

如果在婚姻生活中也能找着天主,那么为什么还要有独身生活呢?这是许多人对自己和他人提出的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人们竭力追求各种享受的今天,可说独身生活更是一种让人很难相信,理解,接受,甚至还带有深深鄙视的生活方式。所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也许司铎修士修女生活中最特异的一点是他们的守贞不婚。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可能也是这一点:为什么要牺牲人间的最大快乐之一──夫妻子女间的爱?为什么要压抑人性强烈的倾向而度独身生活?” 其实,我们许多修道人有时也会在内心深处叩问自己,为什么非如此不可呢?因为在修道旅途中,当一个个的困难、挑战、诱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肆无忌惮地向我们袭来时;当我们切肤之痛体尝到那一阵阵刻骨铭心,以言难表的困惑与痛苦时;当我们为了平息内心的那份孤独、焦虑、欲望与不安,非常想走出这似梦的境况中时,我们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悲叹与疑问。确实,在这种种的考验中,有许多人中途退却了,但在这里,我更想说明的是,也有许多的人仍继续前进,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也表明了此路并非行不通。

(一)、效法基督、还爱天主

“基督立了榜样,基督没有顺从那个时代的主导文化,自由地选择了独身的生活。宗徒们跟随了耶稣基督,为完成托付给他们的使命,他们放弃了一切所有(路18:28-30)”。 为了这个缘故,教会自宗徒时代,就希望保留神职人员终身绝色的神恩,并从独身的平信徒里,寻找圣秩人员的候选人。(得后2:15、格前7:5、9:5、弟前3:2-12、5:9、铎1:6-8)。

所以,从上面司铎独身的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介绍中,我们也已有所了解,“确实,要真正讲出些我们为什么要独身守贞的理由,是不容易的,不过,对我们而言,有两件重要的事,首先,我们的主是守贞者,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在祈祷中默想这事实。其次,由早期开始,守贞在教会生活中便具有其价值,廿个世纪以来,其价值受到尊重及保存,在教会传统中可看到。”

“所以,在天主与人结合的途径中,有一种爱不透过婚姻,而以独身和守贞的生活,使人与造物主契合。为这人而言,天主启示自己是爱唯一的对象,他也是诸爱的最高源泉。” 然而为了更彻底的体验天花板主的爱,我们最好记得基督和若望所说的:“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自己的独身子”(若3:16)。“他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若13:1),“天主是爱”(若4:8)。“但这些话对于坚信独身生活的人来说,似乎不足以作为天主爱的答案。独身者始终坚信的是:有一天,天主会个别向他们表示他的爱,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有对婚配的爱说:‘不’,才能对他所奉献的爱和吸引他全部的爱说:‘是’”。 因而“司铎当自由且快乐的为爱天国而独身,教会也需要他们的见证。这种独身决不是司铎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这是效法基督的爱的一种见证。这种爱情明明白白是真实的,是爱他人而奉献自己。十字架上的基督,就是司铎完美奉献的榜样。”

(二)、独身的神学及灵修的动机

“如同任何福传的价值一样,奉献的独身,应当被视为解放性的奇特行动。它是世界——尤其今日的世界所要求的急进的见证,证明跟随基督是末世来临的真爱的信号。‘、、、、、、有些阉人,却是为了天国,而自阉的。能领悟的,就领悟吧!’”(玛19:12)

“为生活在这种特恩所接受的爱与慷慨中,最重要的是,司铎从修院陶成时期开始,就明白教会在独身纪律上,神学及灵修上的动机。天主所赏赐的这种特恩,为天国的原故,要求保守洁德,完全并终身戒色,使神职人员能够更容易一心一意地依附基督,无牵无挂地为天主及人类服务。即使在本人表示意愿之前,教会的纪律就表现出教会的意愿,并找出独身与圣秩圣事密切约定的最后理由。这个约定依照耶稣基督,教会的头与净配的模型而陶冶未来的司铎”。 “圣保禄致厄弗所书信里(弗5:25-27)解释了在司铎的奉献(5:25)与教会的圣化(5:26)之间、存在着一种夫妻之爱的关系。藉着圣秩圣事,基督把他对教会—―他的忠实净配—―的完整的爱,以圣事的方式,赐给了司铎,因而司铎就以独身的义务来表示这爱,这份爱也就成为牧灵效果丰富的来源。” “因此,独身不是加给铎职的外在成效,也不是被简单的认为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因此凡接受司铎圣秩圣事的人,如此做完全出于自由,并依照良心的指示。经过多年的准备及深远的反省,勤奋的祈祷。深信基督为了教会的好处,为了服务别人,才赐给了这项‘神恩’,司铎为他的一生,才接受此神恩,因此,这项神恩就用司铎在领受执事神品礼仪时所给予的承诺,去坚强他的意志。”

(三)、真爱的见证/教会的坚定意志

基督期望我们人能像天父一样成全,但他从未要求建立一个无罪的教会,十全十美的团体,和灵修的完人,是因为他曾深切地体验到人性的软弱和易变。他也没要人脱离人的实际情形。因此,他没有命令放弃婚姻而奉献童贞,作为做他的门徒的主要条件,其实,所有在婚姻生活中的人也可做基督的门徒。然而,基督也直接肯定地指出了一种全新的、完美的生活方式,以供人们参考与选择。“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天主的国舍弃了房屋、或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路18:29),又一个为了天主的国,在这里,可说基督是在不时的提醒人类,要想直接回答、参与天主的爱、也就是借独身生活来更直接地回应,‘即某种的寻求及与天主相会是否要求牺牲婚姻’?答案一直是肯定的。尽管许多的人难以想象这个事实,但实际上正是如此。那么,‘为了天国’而守贞不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是说为了进入天国、人该守贞?显然不是,因为独身守贞不是进入天国的必须条件,而是一特殊的神恩,仅仅赐给少数的人。照Legrand神父的解释,‘为了天国’是说:为了更符合天国的性质及天国内‘新生’的方式。为了天国而守贞者,之所以不娶不嫁,是因为明白了守贞最与天国的生活的性质和谐。如被钟爱的门徒若望、被特召的外邦人宗徒保禄、赋有深情心灵的玛利亚玛达肋纳、以及二千年来、千千万万蒙主召唤的青年男女在热切追随基督后,以自己一生的奉献生活表达了天主的爱超越人之间的爱,因为“只有真正为基督实行独身生活,才会显露独身生活的完美,因为只有在独身生活的完美中,及只有在度独身生活里,才可能发现它的最深刻意义。”

所以,“成功的奉献独身生活者—―‘圣洁’而充满人情的、会欣赏孤独也会享受人间欢聚的、有着最深挚诚恳的爱、却会超越肉体的语言的—―正是今天‘性泛滥’的、‘爱混乱’的世界极其需要的见证。这样的见证提醒人,纯真的爱应该爱对方整个的人,而不是他(她)的身体;人间最美丽最甘饴的夫妻子女之爱,仍只是那更美丽更甘饴的爱的缩像(image);应该经由它,藉着它而寻求影像所反映的实体—―天主的爱。把人间任何事物当作绝对的最后的—―包括夫妻之爱—―就是崇拜偶像;奉献独身生活者的使命是打倒这样的偶像崇拜,是击碎偶像者(Iconolastic Agent)。—―可是没有爱的守贞者也是把独身生活当作偶像崇拜。—―最后,奉献独身者的见证还指出,当圆满的天国实现时,这样的超越‘孳生爱’的‘人格爱’,正是永恒中‘性爱’的(我们永远是男人或女人也这样地彼此相爱)普遍心灵境界。”

因此、“一种对独身极不成熟的看法、是把独身看作奉献给天主的贡品,其目的是接受圣秩、而不是‘经过天主的仁慈接受的神恩’,就是说为了爱天主及世人,自由地、高兴地、选择的一种特殊的圣召”。 所以,“天主教会确信存在着某些深远的神学及牧灵的动机,来维护独身及福传上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虽然有某些痛苦的个案,有迹象显明独身在灵修及福传上的效力。梵二文件及宗座训导权一再地教诲,重新肯定教会牢固的决心,为拉丁礼仪中教会内铎品的候选人,坚持要求维护自由选择的、终身的独身法律。” 因为“这种为了天国的完善节操,始终为教会所推崇,被认为是爱德的记号与激励,并且是世界上精神繁殖的一种特殊泉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昂贵的恩典

“昂贵的恩典是藏在地下的财富,为了它,人们会愉快地卖掉他所有的一切。它是高价的珍珠,商人情愿卖掉他所有的货物来购买它。它是基督的君王般的统治,为了它,人甘愿挖出使他跌倒的眼睛,它是耶稣基督的呼召,为了它,门徒甘愿舍弃渔网而追随他。”

初看这段话,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原来这所谓的昂贵的恩典,是人们可通过卖掉自己的一切后交换得到的,商人也可卖掉自己的货物后来购买的。这样一来,比起那些我们说的价值连城、无价之宝的东西似乎还要逊色,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这里表明的不是这昂贵恩典可以交换、可以购买、而强调的是人们为了它,可以舍弃一切身外之物,因为它比它们更珍贵万倍,因为当他们获得这昂贵的恩典后,其它的一切事物对他们已失去了往日的效能。不是吗?当听到耶稣基督的召唤时,门徒们甘愿舍弃了那赖以生存的渔船渔网。因为、耶稣说:“你们中不论是谁,如不舍弃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33)

确实,人若要衡量爱,先得看看自己参与爱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单单接受表面的爱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接受“完全给予”和“完全要求”的爱,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因为这“完全给予”和“完全要求”的爱,能使人体验到极深的喜悦、同时也能让人体尝到极大的痛苦。因为这是对爱的首肯、也是作门徒的代价。

(一)、痛苦之杯(补赎之杯)

“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罢!”(玛26:39)这是怎样的一杯呢?这是一装满了太多的灾难、太多的考验、太多的忧闷、太多的牺牲、太多的痛苦与补赎之杯,以至主基督也深感到他无法喝下那忧苦满盈的杯。恳求天父、若是可能,从他生命中把这痛苦之杯拿走。

同样,“为天主和福音而守贞并非绝无痛苦。因此,守贞者的心灵和精神生活,虽然与天主及圣教会有密切的结合,但他还是免不了有牺牲了丈夫或妻子和孩子的爱的感觉。不论独身者如何歌颂天主的爱、或由教会团体得到的温暖及服务的美德,可是偶而在守贞者的内心会有爱的渴望,此种爱并不在信仰中,而在拥抱中。”

正如在‘司铎星期日的晚祷’中所表达的那样,可说也是每一个独身守贞者的内心独白与真实的感受。“主、我才三十岁,我有别人一样的肉体,有工作的臂膀,有一颗专为爱的心,但我什么都给了你。当然你需要它。我把一切已都交付给你,但这是困难的、主。把肉体交付是困难的、它愿意交给别的人。去爱每一个人而不为自己留下任何人是困难的。去握别人的手而不想保留下来是困难的。得到了别人的感情而须把它奉献给你是困难的。自己一点不为自己保留、而一切为别人是困难的。在别人中间、同别人完全一样、而须变成与别人不同的一个人是困难的。永远赠予、而不想接受是困难的。永远去迎合别人、而没有人来迎合自己的生活是困难的。为别人的罪恶而痛苦、并无法不去接受、不去承担是困难的。听别人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而又不能去分担是困难的。常常提醒别人、却永不能放松自己、连一分一秒也不能、是困难的。支撑着别人的软弱、而自己却不能去依靠一位强者是困难的。” 真是因着太多的困难,也让人体尝到了太多难言的痛苦。

然而,在这种种的痛苦考验中,我们是否还能像圣保禄一样:“其实,我已由于法律而死于法律了,为能生活于天主;我已同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2:19-20)当然、天主子不单为我,也为你、为他、为古往今来所有的人舍弃了自己;作了赎罪祭。因为“耶稣没有绝望地扔掉杯子、没有、他握在手中,愿意喝得一滴不剩。这并非意志力,坚毅的决心或伟大的英雄主义的展现。这是对他受创心灵的爱人──‘阿爸’精神上深深的顺服。”

所以、圣保禄宗徒也说:“如今我在为你们受苦、反觉高兴,因为这样我可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1:24 (哥1注解:保禄说他受苦难是为补充基督所欠的;并不是说基督为救世人所受的苦不够,而是根据基督妙身的道理来讲的:因为基督复活升天后,已不能再受苦(罗6:9),但是在他的妙身教会内,他仍能受到痛苦(宗9:4-5),因为肢体的苦乐也就是头的苦乐;基督的这种苦楚,直到世界穷尽是受不完的:这即是保禄所说的、基督所欠缺的、信友可补充、并该补充的苦难。)因为,耶稣许给跟随自己的人现世百倍的赏报,但别忘了,连迫害也在内啊!而在这‘迫害’中,它何尝不包含太多的考验与痛苦?正如有首歌曲中这样写道:‘爱要越挫越勇,爱要肯定执着,每一个单身的人得看透,想爱就别怕伤痛。’

所以,所有独身守贞者应清楚知道,“守贞常有痛苦、这是必然的,因为守贞的人缺少另一部分的生命。但是这种痛苦中并不含有怨恨、守贞者知道性是好的、他愿意放弃自己的性满足是因为主耶稣先放弃了。此外、教会从早期便教导信众,放弃应有的性生活而获得的其他价值,天主喜爱愉快的捐助者。”

(二)、喜悦之杯(救恩之杯)

耶稣说:“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在这里、可说耶稣述说的不只是痛苦、也是狂喜;不只是忧伤、也是喜悦;不只是失败、更是胜利。因为,“耶稣对他父亲无条件的顺服,使他能饮他的杯、不是被动的顺从、而是完全了解他死亡的时刻也正是他光荣的时刻。他的顺服让他的屈服成了一创造性的行动。一个能结许多果实的行动。他的顺服使他得以免于传教工作中断的命运。他的死亡成了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而不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结束。的确,他的顺服使他完全信赖将死的麦子会结出丰盛的果实。” 所以,当我们把我们的一切痛苦、困难、挑战、忧伤全全呈献在天主的祭台上时,也可充作众多灵魂得救的代价,也可成为天主悦纳的馨香祭品。同样,我们的顺服也不致让天主交给我们的灵魂失落。 因为,在‘司铎星期日的晚祷’中,主也这样对我们说了:“孩子、你并不是孤单的。我与你同在、我就是你、因我需要一个另外的身体来继续我的降生以及我救赎的工作。我在永远拣选了你,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的手去继续祝福,我需要你的唇去继续宣讲、我需要你的肉身去继续受苦、我需要你的心去继续爱人、我需要你去继续救人。和我守在一起、孩子。”

所以,“我们不应害怕我们爱的能力。假如在我们身上有强烈的爱,我们可以用这种经验反省天主对我们的大爱,并且能帮助我们了解圣若望所说的:‘天主是爱’的意义。这是秘诀之所在,试着去发现那句话的意义,我们便能发现独身守贞的意义。人类的爱使我们明白天主之爱的意义。意识到天主对我们的爱,我们就会在天主内去爱别人。这种发现必须经过许多寻找之后才获得,也是在自我内心中最诚实的搜寻。除非我们忠实于祈祷,否则我们不能守贞到底。在祈祷中,我们的经验将成为明智与有用的。”

返回

 

五、永恒的抉择——常在祈祷中与基督共融

“毋庸置疑、在今天的司铎生活中、有着比从前更多的困难。只有在真正成熟的灵修指导下、在跟随基督的热诚下、司铎的生活才可能显出其魅力与喜乐。才可能克服尽铎职的困难。因此,灵修生活在铎职生活中至关重要。”

打开圣经,看看我们所效法、跟随的主基督。尽管他在世的旅程很是短暂,尤其是他为承行父的旨意,出外传教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当他遇有重大考验、诱惑、挑战时,他首先寻找的不是外在帮助、而是到安静处恳切地在心中向父祈祷。如:耶稣禁食三退魔诱(玛4:1-11),这不是一天或二天的禁食,而是四十天四十夜;“耶稣拿起那五个饼和那两条鱼来,举目向天、祝福了、把饼分开,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在众人面前……吃饼的、男人就有五千。”(谷6:41-44);“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天一亮,他把门徒叫来,由他们中拣选了十二人,并称他们为宗徒”(路6:12-13)。主耶稣为选宗徒,彻夜祈祷。他如此的重视,是因他知道,他选的宗徒将奠定教会的未来。可说没有宗徒们的传承,就没有今天的都会。因为信经中说‘我信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而主耶稣显圣容,是为与梅瑟和厄里亚谈论关于他受难的事。在祈祷时,他的面容改变,他的衣服洁白发光(路9:28-30)。因为父俯听了他,光照了他,改变了他。所以,基督也这样祈祷过“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俯听了我”(若11:41)。他接着又说:“我本来知道你常常俯听我”(若11:42)。这也表明耶稣常常在祈祷,因为他也常常的切身体验到父对他的回应。“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罢!……他在极度恐慌中;祈祷越发恳切;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22:42、44)这是一决定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祈祷,因此它特别的充满了惶恐、惊惧、忧伤与痛苦。当然也包含了一颗伟大的顺服与牺牲之心。‘但不要随我的意愿,而要照你所愿意的’。最后,在山园祈祷中,父助佑他的爱子作了那感天地、动人心的选择──愿为人类的罪恶喝下那忧苦满盈的杯。十字架上,“耶稣大声呼喊说: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说完这话,便断了气。”(路23:46)因作“这一声──降生为人的圣言的最后一声,凝结着陷于罪恶和死亡奴役中的人类,也凝结各时代的灾难困境和救恩史中所有的祈求和代祷。看,父接纳这一切并超出一切希望之外,由于圣子从死者中复活而俯允之。”

确实,“在忧伤中有安慰、在黑暗中有亮光、在绝望中有希望、在巴比伦中可瞥见耶路撒冷、在一大群魔鬼中有护慰的天使。” 尽管这看似不可思议,但这正是痛苦生活中的美丽所在。它能给予人新的勇气、力量与期盼,进而去完成天主交托的使命。唯有当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这点时,我们才有可能考虑去作出奉献与接纳,甚至不惜牺牲一切。诚然“人抉择度独身的动机往往是复杂的,所以,某些理由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是,以独身生活来回答天主的爱和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决定,该使独身者相信:无论发生任何事,他的决定将稳固不变。此动机的本身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深邃、所以独身者认为自己作了永远不能变更的许诺。而许诺的深度,保证它的永恒性。”

因此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也说:“耶稣召叫司铎与他特别亲密,这是因为我们责任性质的要求。我们要宣讲基督,而不是讲我们自己。我们就要在圣经与祈祷中认识他。我们要领导别人发出信德,我们自己的信德就该是见证。” “因为耶稣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信德产生爱的果实。这爱的果实就是遵守他的话和他的诫命,并偕同基督存留在父内,这位天父正是在基督内爱我们,直到住在我们内。在这新盟约的关系中,我们以耶稣的祈祷为基础:确信有求必得垂允。”

  于是,在获得主的承诺──我们并不是孤单的,他常同我们在一起的安慰时,我们也应由衷地发出回应:“主、我就在这里;我的肉体、我的心、我的灵魂、都在这里。请让我大得能到达世界每一角落,强得足以负起它,纯洁得能拥抱它而不想占有它。让我成为一个相会的地方,但仅仅是路过的地方。让我是一条不是终点的路、因为任何人、不应停留在这里、而必须朝向你。主、今夜当一切静止,而我尖锐地感到孤独的痛苦时。当人们吞噬我的灵魂、而我感到无法满足他们的渴求时。当整个世界带着它所有的可怜与罪恶的重量压在我的肩头时。我孤独地,主、在你面前、在夜的平安里、向你,不是在我的大笑声中,而是慢慢地、清晰、谦逊地、重复着我对你的允诺。” 终生不渝。

返回

 

结语

“如果独身生活是孤独的,没有爱情,只是心里的干枯和生活的空虚,那么谁会渴望过这种生活呢?如果独身生活所显示的只是一无所有,只是空的外壳,只是法律条文——规定司铎或是修士不能有妻子、修女不能有丈夫,这样的独身生活当然不会吸引任何人。” 正因司铎的独身生活不是这样,而是对天主爱的回应所活出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在经历了天主以不同的方式召叫他们后,决然地走上了司铎的圣召之路。虽然其中难免有失败者,但这也体现了人虽愿以爱还爱于天主,但也绝不可不依赖天主的大爱。所以:“那些已经到达我们力求行进的道路的终点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惊奇地发现了一条并非自明的真理:恩典之所以是昂贵的、是因为它是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的恩典。” 所以,很热切地期望,所有已回应司铎圣召及正准备回应的弟兄都能善用天主赏给我们的这昂贵恩典。因为‘只有顺从的人才能信,只有信的人才能顺从。’最后,让我们满怀虔诚地匍伏在天主的尊威台前,由衷地发出我们的心祷:“愿光荣归于天主,他能照他在我们身上所发挥的德能,成就一切,远超我们所求所想的。愿他在教会内并在基督内,获享光荣,至于万世万代!啊们。”(弗3:2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下我的个人意见。我是在独身这个问题上对神父比较同情的。教会以前也发生过一些神父为了爱情。放弃圣职的情况。我个人比较赞成在独身这个问题上持自愿原则。毕竟现在是新世纪了。不要老保着老传统不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3 1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