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磐石之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ii)  会呼叫「阿爸,父」(罗8:15)。正是在这一点上,许多人产生了种种误解。有人说,这认我们为儿女、又让我们有为上帝儿女确据的灵与我们同在的证据,就是当我们在上帝面前有一种很平静的感觉的时候。无疑上帝的灵是会赐给我们这样的福气的,但是罗马书8:15所形容的绝不是这样的一种泰然的经验。保罗是说信徒会呼叫「阿爸,父」的!原文用的动词是krazein, 而在新约中,这个字表示大声地呼喊,通常是指在极度痛苦中所发出的大叫(参可15:39,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的叫喊;启12:2,妇人在生产时候的叫喊)。这里给我们的图画,不是一个信徒很平静地依偎主怀,好像天真的儿童安睡在那里一般,而是像一个跌倒在地上的孩子,痛地大叫:「爸爸!爸爸!」那样的情形。这种呼叫,就是拥有立嗣之灵同在的记号,这表示在信徒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会仰望我们在天上的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iii)  有圣灵的印证(罗8:16)是所有经文中最难理解得无误的经文之一。约翰卫斯理的父亲对卫斯理说,此乃基督教信仰的真正凭证。他父亲这话实在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印证常被解释成一种很神秘的内在声音,这声音带给信徒安慰和确据。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指圣经的见证,圣灵只透过圣经向人说话。看来对保罗这话最佳的理解应该是,这圣灵的同证与其他和圣灵有关的经验一样,(例如那治死罪恶的经验和危难中仰望父上帝的经验),在这种实际体验中,保罗说圣灵很主动地在我们心中证实,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上帝的儿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vi)  有立嗣之灵内住的人,会在今生发出叹息(罗8:23)。不止是被造之物会叹息(22节),圣灵自己会叹息(26节),我们自己也会叹息。这里讲的叹息不是指13节中信徒在与罪搏斗时的叹息。罗马书八章所提到的叹息是具展望性的。受造之物往后看,为它们将来要得的自由而叹息;圣灵往后看,为他所祷告将来要成就的而叹息;而信徒叹息则是为了他们将来所能完全经历到的救恩。我们大可与瓦兹(Issac Watts)一同唱这首诗歌:

 

蒙恩的人已发现,
永生荣耀今世见,
属天种子斯土栽,
信望浇灌果实坚。

 

我们在今生就能透过圣灵享受到这样大的救恩。但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到上帝的产业得赎。」(弗1:14; 参罗8:23)。由于我们今生不能体验到救恩的全部,所以我们叹息,渴望那日的来临,到时我们可以饮于整条活水的江河,而这江河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稍微经历到的那条。

 

只有现在对这种的经历心中有数,才能觉悟到自己已经是上帝的儿女了,并且欣然享受这立嗣之灵的工作。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同时发现做上帝儿女不但有权利可享,也有责任要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利与责任

 

(i) 新位份。我们现在渴望与历世历代、各方各族的人一同进入上帝的家。在人的社会中,找不到有这样的契合。我们共同拥有一个新的名份--如今我们是上帝的儿女,而不再是魔鬼之子(约壹3:10),或者悖逆之子(弗5:6),又或者可怒之子(弗2:3)了;我们获得从上帝家里延伸过来的一切特权和享受--与上帝亲近、认识上帝(英文“familiar,(认识)”和“belonging to the family(属于同一个家庭)”有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坦然无惧、自由自在地来到他面前,并且确知父上帝的慈手会叫万事互相效力,叫他自己的儿女得益处。

 

而我们相应的责任,就是要像他,并且要向他所有的儿女流露出他的爱,因此要以爱、以怜恤、以开放和温柔的态度对待其他上帝家里的弟兄姊妹。当我们认识到大家彼此是弟兄姊妹,与我们一样同是上帝爱的对象时,我们就要从心里对他们发出一股深切的爱。这一点实在是我们常常容易忽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ii) 对上帝之眷顾的新观念。耶稣说:「在你们祈求以先,你们的父已经知道你们的需要了。」(太6:8)。这样基本的真理,我们却很少认真地去默想。彼得花了多长的时间才能够以个人的亲身经验印证这句话!因此他最终能够用这句话来鼓励历世历代的信徒:「你们要把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放下忧虑,把它们带到我们的父跟前,确知他会顾念我们,凡事交托给他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iii) 对人生终极的新观念。我们最终的一切特权都有待将来完全体验,因为虽然我们已经经历与基督同为后嗣所享的基业,更多的好处还在后面!因此保罗把作上帝儿女和上帝的一系列救赎行动连在一起来讲,上帝的救赎计划只有在荣耀里才会完成(弗1:5,11,14)。这方面的责任,在这一节经文里讲得很清楚:「凡对他存著这盼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一样的洁净。」(约壹3:3)。当我们觉悟到自己是被上帝收纳作他儿女的,就应当约束自己以表彰他的性情,因为有一天我们会永远住在他家里。既然如此,我们必须乐意分享我们的长兄基督的生命样式,因为:

 

(iv) 既然是儿女,便是后嗣;是上帝的后嗣,也和基督一同作后嗣。我们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8:17)

 

我们若能坚忍,就必与他一同作王。(提后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与基督联合


这本书的每一个主题,都旨在让读者更深、更清楚认识成为上帝家中一份子的意义。身为基督徒,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事,我们要清楚看到在基督里的新生命是何等荣耀尊贵,而且这样的确据是真实的。大多数信徒常遇到的危机是,我们觉得这救恩对我们好像没有产生作用,我们还不是会跌倒、犯罪、大大亏负那在基督里属乎我们的至高呼召?圣经鼓励我们从新的角度,更宽更广地认识上帝为我们已经成就的,以及他正着手在我们里头成全的。

 

在这一章里,我们来思考一个信仰生活的核心教义,这教义也是与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每个教义密切相关的,它好像一个扣环,在中间把所有其他的教义都和谐地串连在一起。新约圣经,在讲着讲着的时候就会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基督徒是与主基督联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基督里

 

与主联合常被形容成「在基督里」。保罗称他的收信人为「圣徒」--被上帝、也是为上帝分别出来的,而他也总是同时称他们是「在基督里」或「在基督耶稣里」(林前1:2;弗1:1;腓1:1;西1:2;帖前1:1;帖后1:1)。与此平衡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强调基督也在信徒「里」(参罗8:10;加2:20;西1:27)。这些表述都显示出我们的主与他子民之间的联合是何等的密切。这是福音启示给人最大的奥秘之一(西1:27)。这也只有透过上帝的启示才能够了解。

 

与基督联合是所有属灵经历和属灵祝福的根基。这一切是「在基督里」赐予我们的,也只有「在基督里」的人才能经历得到。保罗对这一点的强调尤见于以弗所书1:3-14,(这在前面第二章讲到救赎计划时已经提过了。)这12节经文在希腊文原文里实际是一句很长的句子。保罗写的时候,被上帝这般丰富的福份所吸引,以至他连停一停笔的机会也没有。他说,我们在基督里得到了祝福,例如在基督里我们蒙上帝拣选(第4节),得恩典(6节),蒙拯救(7节),与上帝和好(10节),蒙他预定将来(11节),以及受他印记(13节)。基督徒的生命由始至终都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并且我们也要不断地仰望他来支取我们一切的需要。所有的属灵福份都在基督里,只有当我们(用保罗的话来说)「在基督里」,这些本来在基督里的福份才会被我们在实际经历中体验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主联合之教义背景

 

「与基督联合」这个概念是如何成为保罗神学的中心思想呢?曾经有学者辩论说,这个概念是保罗从异教「神秘」宗教中套用过来的。但是,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多方流露出他切切想见主面的心情,而且他的书信多以旧约为背景,我们若忽略这些因素不看,就断言他的思想是受了异教影响,这是个武断。毕竟,经文的前文后理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背景了,并且要找出这个背景也绝非难事。

 

请大家注意一件事,契合(Union)与相交(Communion)是旧约上帝与他百姓之关系的中心。用来表达这个观念的比喻之一就是婚姻。上帝与人立约就等同于夫妇的婚约,并且上帝也常用婚约来解释他与人所立的约。在以赛亚书里有一段感人的描述,先知讲到以色列的创造主,向他不忠的妻子呈明他自己的信实(赛54:5-8);耶利米也提到上帝是他百姓的丈夫(耶31:32);何西亚书也是建基在同一个概念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约圣经也常提到一个代表性(Representative)或者合共性(Corporate)的概念,就是说一个人代表许多其他人站出来作一件事,或者众人被视作联合起来成就某一人要成就的,一人得胜,众人得胜;一人失败,众人失败。这个原则表现得最显著的,是在大卫击败歌利亚一事上(撒上17章),在那里,少年大卫的得胜,很明显被视作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个人性的。他的胜利就是他整体民众的胜利,也是他们追赶及击败非利士人的基础(撒上17:51)。在旧约,其他人物也用来阐明这个代表性的原则,他们所成就的,都可以归给他们所代表的那群人身上。例如但以理书7:13,14,22中所说的人子,即有个别性也有合共性;在献祭的规矩中,大祭司献祭牲、祷告,是以代表性的身份为全体百姓行的,百姓每人都与他所作的有份;在以赛亚书有关仆人之歌的篇章里(42章;49章;50章;52-53章),提到那义者承担了众人的罪,他所成就的也归于众人,因为这仆人和众人之间有契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