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danx
收起左侧

日日与主同行——爱闻思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59

上帝之怒

 

我对上帝之怒当有正当的了解。有人曾经告诉我,既然基督为我的罪而死,祂的死已满足了上帝的正义之怒,所以上帝不会再对做为祂子女的我生气。多么荒谬的诡计!因为当我刚愎自用时,假如上帝不生气,祂岂不成了失职的父亲?只有当我永远不犯罪时,我才会永远不惹天父生气。然而我们哪一个人有资格说自己从来不犯罪?

所以,安稳之计不在于否认上帝之怒,而在于正确地了解上帝之怒。第一点当了解的是,上帝对子女之怒,都是暂时的,所以诗人说:「祂······也不永远怀怒」(诗一O三:9)。对于不肯悔改的罪人,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三:36),但是对于祂的子女,上帝出于父职的生气,则是短暂的,只要过错得到清洗,祂的怒气就消逝无踪了。

其次要了解的是,上帝对子民从不轻易发怒,诗人就是如此称颂祂(诗一O三:8)。唯有在一再的警戒与哀伤都不起效用时,祂才对我们发出「猛烈的怒气」(诗八十五:3)。上帝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法官在制裁犯人,祂是一个极有耐心的父亲,想尽办法要子女走回正路。所以,上帝之怒其实有如新娘头上的罩纱,是爱人至深的上帝要人悔改的呼唤。

上帝的怒气,极有节制,而且当情况需要时,天父会动其恻隐之心,对我们特别宽厚。尽管祂有时也必须惩戒我们,然而上帝的鞭策,比起地狱之火,却不知温和了多少倍。主啊!愿我永远敬重祢的怒气,也愿我总是快快悔过,使引祢生气的原因不再存在。愿我背道的病,总是迅速得祢医治,好叫祢的怒气转消,再一次甘心爱我。(何十四:4

 

耶和华阿,求祢侧耳应允我,因我是困苦穷乏的。求祢保存我的性命,因我是虔诚人,我的上帝阿,求祢拯救这倚靠祢的仆人。」(诗八十六: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510

生死关头

 

主啊!请助我了解:做祢的门徒,是生与死的关键。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祂没有说:「我的话是生活」,而是说:「我的话是生命」,所以祂的话传到哪里,哪里就有生命;祂的话什么时候进入人的里面,那个人就开始显出属灵的生命。由此可见,我当不断地吸取祂的话语,是它们能毫无阻拦地流遍我身上,如此,我才能得到丰盛的生命。要不然一旦我的违逆、骄傲,或者刚愎自用从中作梗,生命就要停顿了。

身为一个福音派的信徒,我很难想像自己可能遭遇灵命的死亡,然而那是绝对可能的事。这里我所说的灵命死亡,不是指不得救赎,而是指上帝的影响已经停顿。就以法利赛人为例,外表看来,他们遵守一切教条仪式,但是因为神的话语不再打动他们的心,所以他们好像粉饰的坟墓,里面装满死人的骨头(太二十三:27)。同样道理,假如我顺从传统的教义,但是却不叫神的话语真正流经我身上,我就可能从里面开始朽坏腐败。

所以门徒路上随时随地,我都行走在生死的边缘上。或生或死,其关键全在于我与耶稣的关系是否健全。这说明了为什么亚干偷了当灭之物以后,他必须被打死(书七),因为上帝不容许一个违抗命令的人,来把整队的子民带向死亡。

我愿对我的使命戒慎小心,同时我也很高兴我能成为上帝的管道,把生命带给四周的人。我愿意成为这不毛之地中上帝的绿洲。主啊!让我向四处蔓延祢的生命,主啊!愿我是以西结所见的河流,把生命带到焦干的不毛之地(结四十七:12)。

 

因为我们在上帝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511

上帝的缓冲

 

主啊!我感谢祢,因为祢常做我的缓冲器。是的,上帝是我的缓冲器,所以,我必不至痛苦。当埃及人追赶以色列人时,祢为他们所做的事,叫我深深难忘:祢派祢的使者来住在埃及营与以色列营中间(出十四:19~20)。主啊!谢谢祢,祢的使者也好多次来到我与患难的中间,以致哀伤、剧痛,或者其他致命的打击都伤害不到我。

圣经说:「上帝······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林前十:13)。意思是说上帝相信我们的属灵体力足以承担某种程度的苦难,但是当祂看到担子太重时,祂就亲自来把重担接过去。主啊!我现在明白以赛亚的意思了,他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并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赛六十三:9)上帝就像块大海绵,把我们过多的苦难都吸收进去,因此,我们才承受得住。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住院的老信徒说:「我真不懂,在这么多病人的呻吟声中,我却全然平静安详。」她以为她会痛,但是她感到神与她同在,她竟一无疼痛。我们常常只为上帝救我们脱离罪恶而喜乐,却不知道上帝也在日常生活中担当我们的苦难。藉着亲自插身其间,祂为我们担起了重担。

我们敬拜的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上帝。但是主啊!愿我永不忘记,祢承受那些伤痕,全是因为祢爱我至深,所以祢亲自做我与患难间的缓冲器,亲自为我承受创伤。天父!祢的这种爱实在深深感动我心,难怪保罗说祢的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三:19),而Isaac  Watts更形容它是「如此奇异,如此圣洁。」

 

我的心哪,你要仍归安乐,因为耶和华用厚恩待你。主啊!祢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泪,救我的脚,免了跌倒。我要在耶和华面前,行活人之路。」(诗一一六: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2日

 

属灵的羞愧

 

 

我当注意我的言行,好叫我永远不在上帝面前惭愧(约壹二:28)。当然,约翰的意思是指耶稣的再来而言,然而它应当也包括在耶稣再临以前,我们所当过的生活。

在上帝面前惭愧,表示我迫使上帝看到我的罪。关于这个道理,保罗说得很清楚,他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林前六:15)有一个牧师的小儿子,他踩坏了他父亲的菊花圃,而且正好被他的父亲当场逮到。于是这个小儿子哭叫著说:[不要看我!]因为他感到很惭愧,他迫使他父亲看到他的顽逆不驯。

惭愧是正邪对比的结果,当对比越大时惭愧之感就越深。所以假如我在主面前有任何的不自在,那一定是罪的作崇。灵命已死的人,在上帝面前不会有丝毫的不适,但是,对属灵的人来说,即使至微小的罪也会引起剧痛。如此说来,在上帝面前的惭愧正是属灵生命兴旺的记号,因为对一个活人来说,即使医生的针刺也马上感到疼痛。

对神羞愧,也表示基督真的与我同在,只是我们的关系中,出了些问题。借着圣灵的帮助,我当与基督永远有个明朗的关系,好叫我永远不在他面前羞愧。那么我就不必像那个小儿子一样地请神[不要看我],因为我与神完全同心,我们也亲密同行(摩三:3)。

[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个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五十一: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6 00:15

 


513


谁在十字架上


   


我当小心不使我对基督的事奉成为「自我」的延续。我是不是因为喜欢出风头而讲道?我是不是因为喜欢管教人而教主日学?我是不是因为「自我」的光彩而领人信主?


我看到肉体的欲望,是多么千变万化,不易捉摸。它甚至不介意披上信仰的外衣,只要它不被拔除掉。因此要分辨事奉的真伪,就需要省察内心的思想:谁在十字架上?谁在我心中的宝座上?对基督徒来说,那伟大的转移已成定局:基督原是在十字架上,现在却坐在宝座上;而那原先坐在宝座上的「自我」,现在却被钉在十字架上。假如我硬把历史倒转,把基督与「自我」再次对调回原来的位置,我就惹大麻烦了。


「自我」永不止息的野心是设法逃离十字架,在潜回宝座上。常常,我把「自我」钉在十字架上,然后放心地说:「好了,永远把你钉死在这里了。」但是,再注意一看,十字架是空的,「自我」已经溜走了,它再次回到我心里,作威作福,要我向它臣服。


把「自我」钉十字架,并不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说:「你完全不存在了。」但是真正的基督徒人生观则是:「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不止如此,基督徒的死,必须在与基督同生以前完成,而不是以后,而且活的不是那死去的自我,而只是我身上可以神化的一部分与基督同活。圣经说耶稣本有上帝的形象,与上帝同等,但是祂却不对这个特殊身份抓住不放(腓二:6)。假如本是上帝的耶稣,都能够不紧握祂的神性,我,一个罪人,岂不是更应当放弃那不值得珍惜的「自我」?!放弃「自我」不能靠一次钉死,而需要每日的清除。一个门徒所能唱的甜美的歌是加拉太书二章20节:「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因为死亡之后,又有了生命,而钉十字架之后,是荣耀的大胜利。


 


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六:6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513

谁在十字架上

   

我当小心不使我对基督的事奉成为「自我」的延续。我是不是因为喜欢出风头而讲道?我是不是因为喜欢管教人而教主日学?我是不是因为「自我」的光彩而领人信主?

我看到肉体的欲望,是多么千变万化,不易捉摸。它甚至不介意披上信仰的外衣,只要它不被拔除掉。因此要分辨事奉的真伪,就需要省察内心的思想:谁在十字架上?谁在我心中的宝座上?对基督徒来说,那伟大的转移已成定局:基督原是在十字架上,现在却坐在宝座上;而那原先坐在宝座上的「自我」,现在却被钉在十字架上。假如我硬把历史倒转,把基督与「自我」再次对调回原来的位置,我就惹大麻烦了。

「自我」永不止息的野心是设法逃离十字架,在潜回宝座上。常常,我把「自我」钉在十字架上,然后放心地说:「好了,永远把你钉死在这里了。」但是,再注意一看,十字架是空的,「自我」已经溜走了,它再次回到我心里,作威作福,要我向它臣服。

把「自我」钉十字架,并不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说:「你完全不存在了。」但是真正的基督徒人生观则是:「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不止如此,基督徒的死,必须在与基督同生以前完成,而不是以后,而且活的不是那死去的自我,而只是我身上可以神化的一部分与基督同活。圣经说耶稣本有上帝的形象,与上帝同等,但是祂却不对这个特殊身份抓住不放(腓二:6)。假如本是上帝的耶稣,都能够不紧握祂的神性,我,一个罪人,岂不是更应当放弃那不值得珍惜的「自我」?!放弃「自我」不能靠一次钉死,而需要每日的清除。一个门徒所能唱的甜美的歌是加拉太书二章20节:「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因为死亡之后,又有了生命,而钉十字架之后,是荣耀的大胜利。

 

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六: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514

绊倒人与被人绊倒

 

身为耶稣基督的门徒,我必须学习不冒犯别人,也不被他人的冒犯所绊倒。耶稣说这个世界不停地将人绊倒,但是我们跟随祂的人不可将人绊倒(太十八:7~9)。耶稣的教训是那么严厉,以至于祂说即使是一只眼睛、一只脚或是一只手,只要它使人犯罪,就要把它除掉。耶稣的意思是说:不论多么痛,你必须切除一切足以绊倒别人的事物。

是的,做为一个学习辨别是非的门徒,我当有种心理准备;我会绊倒他人。圣经说我当灵巧像蛇(面对绊脚石时),但驯良像鸽子(攻击人时)。但是在我一生中,我仍会有冒犯人的时候。其实福音本身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大冒犯,假如我忠诚传道,我一定会得罪一些人。但是耶稣反对的不是这种冒犯与绊倒,祂指摘的是出于邪恶的冒犯。我们不能使每一个人都爱我们,但是,就如同但以理一样,我们可以逼得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说:「我们是因为他的上帝不喜欢他。」因为为了神的缘故得罪人是神所允许的。

因他人的冒犯而动怒,则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靠神的恩典,我不要为人绊倒轻易动怒,因为耶稣自己也不曾因人的冒犯而动怒。不论是多坏的动机,也不论是多卑鄙的行为,我都不可以因此对他怀有敌意,而应该把整个问题交与上帝,说:「主啊!求祢公断。」这样,他就会得到公正的审判。

这种不为人绊倒也不绊倒别人的生活,是耶稣基督的门徒的一大艰苦训练,但是那曾在地上留下完美榜样的耶稣会帮助我学习这种功课。耶稣既然教训我要驯良像鸽子(太十:16),祂不会任我担当过重的担子,祂一定会给我足够的力量去履行祂的旨意。

 

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的主。」(彼前二: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515

净化的欲望

 

主啊!我知道祢要我(以及所有的门徒)越无忧无虑越好。门徒的生活是日渐舍弃的生活,而迷恋世界的生活则是日渐堆积的生活。因为真正的门徒常常在做保罗罗马之行那个船长所做的事——把行李抛在海里,但是迷恋世界的人却终其一生日日积聚更多的行李。

自我中心的生活,很自然地操心的事越来越多,因为欲望越来越多。一种逸乐要变成两种,一项财富要生出更多的财宝,于是,追求欲望的结果,不是心里的满足,而是更多的渴求。耶稣把渴求称为「世上的思虑」(太十三:22),思虑因欲望而来,而欲望乃生于自私的心。

身为耶稣基督的门徒,我必须击中世俗的要害。这要害不在东西本身,而在对东西的贪恋上。当然,我不当除尽一切欲望,但是我必须把它们引向正当的方向。只有明显不得上帝欢心的欲望,需要被钉十字架,其他的则可用祷告来洗净与圣化(可十一:22)。

净化了的欲望会把生活导向圣洁的无忧无虑。当上帝应允我们的祈求时,祂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但是当我自求属世的欲望时,我就种下了痛苦的种子。世上充满了对生活感到厌倦无聊的人,那正是自我中心所结的果实。假如我为了基督的缘故,放弃自私的欲望,则我会发现自己因得见永生的新天地而兴奋不已。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是一种实际的不朽,现在就可做到,而且永远受益无穷。因为假如我先求祂的国与祂的义,一切就都要赐给我了。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五: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516

辩护或省察

 

自我谦卑是上帝要帮助我培养的才能之一。圣经上记载上帝曾对约西亚王说:「因为······你在我面前自卑,······因此我应允了你。」(王下二十二:19)结果,他不必亲见上帝对以色列的处罚(王下二十二:19~20)。这段记载中,最主要的字是「自卑」。当我成为信徒时,上帝就把审判之权交在我手中,因为祂要我随时省察自己。假如我没有使用这个特权,祂就只好亲自来审查我。自我省察就是查验我与上帝的关系。大多时候,在查验中,我会发现一些不足与短缺,这时我当谦卑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求上帝原谅。

假如我常常如此省察自己,我就会得到赦免而不受惩戒(林前十一:31~32),但是假如我不省察自己,上帝就要来替我审查。意思是说必要时祂要加上祂的惩戒,也就是说我要受到祂的杖打纠正。当我还是个初信者时,我常常如此劝人:「接受耶稣,上帝就不会审判你。」现在我才知道那是不对的。因为事实上是:「接受耶稣,你就天天受审判!」不是上帝对我的罪的谴责,而是上帝的灵天天在审查我生活的品质。

世俗的人不懂得自我省察,而只知自我辩护,这是门徒与世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我可以永远用这个简单的问题来测定我的属灵生命,「我是在自我辩护,或者自我省察?」一个人如果需要自我辩护,可知一定私底下有什么差错。换句话说,一定是肉体的我又占了上风。但是一个时时自我省察的人,显示出上帝的圣灵健全地活在他心中。只有这种时候,保罗才会对你说:「愿赐平安的主,随时随事亲自给你们平安。愿主常与你们众人同在!」(帖后三:16

 

因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林后七: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517

如何处理争执

 

主啊!我不愿采用世人自我辩护的技巧,而只愿以耶稣为榜样。祂被人辱骂,并不还口,而只把自己交托在天父手中(彼前二:23)。我不必为批评而辩驳,第一个理由是批评太多了,要一一辩驳太费时间了。第二个理由是批评我的人,可能不知不觉地成为我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们像镜子一样,照出我自己看不见的缺点与过失。

所以当批评来时,我应当心存感谢,或者沉默不言。善意的批评,我当感谢他们指出我能够改进的地方;恶意的中伤,则我当保持沉默。我是指对批评的人沉默,不是对上帝沉默,因为我当为所受的批评而祷告,并把它完全交托上帝。我祷告上帝做个公断,假如批评是合理的,我愿欢喜接受,否则,愿上帝为我答辩。

受到批评时,我当谨记不必四处求援,因为人很容易偏颇袒护,于是一个不伤大雅的批评,就要变成严重的争执了。假如我对批评如此反应,就等于拒绝承认人都需要改进,也谢绝了批评所将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它还会引起永无止息的争论与攻击,最后真相也都被个人的骄傲与虚饰所淹没了。同是信徒,意见可能不同,但是争吵永远是不必的。每当一个争执、一个裂痕,或者不同的派系在肢体之间产生,就一定是有人忘了说「原谅我」。

耶稣是我应付批评上最好的模范,因为祂心安理得地走上十字架。所以彼得劝戒我们要「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三:16

 

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倚靠耶和华的,必得丰裕。」(箴二十八: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