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磐石之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这么伟大的教训,我们有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没有感受到在我们身上应有的震撼。举例,有人说「称义」

(justified)就是「好比我从未曾犯罪」(just-if-I’dneversinned)。别说这句话毫无半点属实,它对圣经的教训也是极不公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话没有充份有力地指出被称义的人原是一群不义的和有罪的人,而这一点正是圣经教导的核心,也是称义教义的荣耀。另外,这么说,是没有把称义的全貌展示清楚,因为称义不仅是把我带回原本的地位而矣,称义的教义不只是告诉我们,我们欠的罪债已经还清了,更告诉我们,我们如今领受了基督的义!我们不再像亚当一样,从头再来一次;我们现今是在基督里。在上帝眼里,我们不单止是无罪了,而且尤如基督一般的有义,因为我们这义是从基督里领受的。你有这样的信心吗?这是圣经要我们相信的,并且也是叫许多人得到确据的真理:

 

 
主,你宝血,你的义,
是我美丽,我的锦衣,
在宝座前,服此盛装,
抬头歌唱,欢乐不已。

你已全然为我除去
罪过、责难、羞耻、畏惧,
审判大日欣然站立,
主所称义谁敢问罪?

圣洁、温柔、无罪羔羊,
父怀中来,真神之像,
竟为我死,竟赎我罪,
欠主之恩,何以还偿?

圣洁义袍永不褪变,
天地可易时空可迁,
岁月无法改其荣美,
基督义袍永远新鲜。
辛赞多夫(Nic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我主耶稣是我的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认知和信念,我们前面一开始才会说称义是没有程度之分的,也不会有阴晴圆缺之变的。只有当我们抓住这些原则;只有当我们认识清楚称义是我们在基督里获取的,因此我们和基督一样确切完全的被称为义;并且只有我们确信这称义是白白得来,不能用功劳换取的,我们才能够享受与上帝越来越深的和谐与平安,并且进而欢喜快乐盼望得上帝的荣耀!(罗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信称义

 

 

上帝因为基督所作的,公平公正的称罪人为义。基督成为我们罪的赎罪祭(约壹2:2)。我们若承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公义的,必定赦免我们的罪,洁净我们脱离一切的不义(约壹1:9)。但是基督的义如何能变成我们的义呢?答案是藉著在基督里的信。

 

称义之道在旧约很早的篇幅中就提到了。保罗在加拉太书和罗马书,就提到亚伯拉罕,以他来例证称义的教义。犹太人问:「亚伯拉罕不是靠行为称义的吗?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不是照著我们祖宗的脚踪行吗?他岂不是因他所行的讨上帝喜悦,所以蒙上帝称义吗?」保罗的回答是一个斩钉截铁的「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伯拉罕不是因行为称义,这一点圣经讲得很清楚,他被称为义人是因为他信上帝(罗4:1-3)。亚伯拉罕的子孙就是那些有信心的人(加3:6-7)。况且,亚伯拉罕不是因行割礼而称义的,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他是在被称义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行割礼的(罗4:9-12)。那么,他难道不是因遵行律法而被称义的吗?保罗又重新亮出他的底牌:律法只能定人的罪,律法揭示出人的罪和罪的本质,这样亚伯拉罕又如何能凭律法称义呢?(罗4:4)。何况,正如他向加拉太人所说的一样,若有人以为靠律法可以称义,就表示这人在圣经知识上的无知。律法是在亚伯拉罕蒙应许、因信称义后四百三十年才赐下来的。而事实上,律法是「加上的」(加3:19),是从「侧门」进来的,为要叫人知道依靠称义的应许是何等的必要。律法既然是为了揭示罪恶而被赐下的,怎样能带给我们称义呢?那些犹太人(以及许多后来的人)不止是对信心误解了(这信心是他们根本不去依靠的),也是对律法误解了(而这律法则是他们所依靠的),所以保罗才会如此大声地疾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只是一道工具

 

我们把讨论集中到信心这个题目上,你可能因此会误会,以为我们称义是因为有信心。希腊文新约圣经用了很丰富、很多样的方式描述信心和称义的关系。但有一种表述是从来未曾出现过的,新约从来没有讲过称义是由于、是基于、或是根据「信心」。(英文R.S.V.版本把罗马书3:30翻成:「因为他们的信心,称受割礼的为义。」但同样一句话,在罗马书1:17则被翻成「藉著信心」。[译者按:在中文圣经中,常用到的是「因信称义」,而「因」这个中文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很含糊的,它有「藉著」、「透过」、「通过」的意思,也有「因为」、「根据」的意思。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前者。]信心向来都只是一项工具,一条渠道,藉此我们可以领受恩典和被称为义。莱尔(J.C.Ryle)对这一立场作了很生动的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信心是没有任何功德可言的,或在最高层的意义上不能称作「一种行为」。它只不过是伸手把自己交付给救主,好像妻子倚偎在丈夫怀里,病人领取医生开的药....而矣。这没有给基督带来任何好处,所带来的只有一个罪人的灵魂。这个动作不能付出什么,不能贡献什么,不能偿还什么,也不能成就什么;反之,它只是在接受,在领取,在收纳,在抓住,在抱紧基督所赐下的称义的恩惠大礼,并且在每一天更新的生活中享受这份礼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使人无可夸口

 

我们要再进一步断言:如果称义是藉著恩典,那么人就没有在上帝面前夸口的余地了。这一点也就是保罗用了很激动的语气反问的一点:「这样,有什么可夸的呢?没有可夸的。」(罗3:27)如果称义是藉著信心的话,那么它一定也是藉著恩典的,既然是藉著恩典,那么就无功劳之可言,因此也无可夸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包含了保证

 

保罗最后强调的一点是,称义是恩典,是用信心来领受的礼物,以致上帝可以保证他救恩的应许。如果救恩是要靠行为来成就的,那么人就无法获取救恩了。即使可以获取得到,所得的始终是会腐朽的,除非这人可以一直不断的靠行为称义。感谢主!幸亏不是这样,救恩是藉著基督所作的而不是我们所做的。因此,上帝才能够向我们保证这个效果。上帝保证这救恩归于我们的,因为上帝不撒谎,他的恩赏和呼召是决不会反悔的(罗11:29)。

 

一个知道自己已经被称为义的人,是一个有无限信心和确据的人。他知道无论他有多大的失败软弱,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判决。这是在永恒里不变的定案,是绝对有保证的:

 
主外别无避难所,
无助灵魂向主托,
求主切莫将我弃,
仍旧安慰亲扶助。


我心惟有主可恃,
我援全由主所赐,
我头无遮身无蔽,
求主圣翼来覆庇。

 

主啊!你是我所需,
够我一切还有余,
软弱、跌倒你扶持,
疾病、瞎眼你医治。


你名至义至圣洁,
我全不义没良善,
罪中堕落满罪污,
惟主救赎显恩慈。

 

主前我遇浩瀚恩,
恩广足盖我罪深,
医治恩泉望涌流,
洗我污秽涤我心。


主是永远生命源,
流进我心成活泉,
主乃涌泉溢我灵,
千秋灌溉流涓涓。

 

查理斯?卫斯理(CharlesWesley)《耶稣我灵好朋友》Jesus, Lover of My Soul

 

请问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奇妙呢?有!就是称我们为义的、作审判官的上帝,现在以父亲的身份,邀请我们进入他的家让我们作他的儿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作上帝儿女

 

 


相对来说,有关被上帝收纳作(Adopt)他儿女这方面的教义,写书的人不多。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在当时相当著名的苏格兰神学家康吏胥(Robert S. Candlish)曾经写过一部关乎这方面题目的作品。他那本书在当时苏格兰的神学派系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他那部著作的主题是「上帝为父的身份」(或作:「上帝的父职」The Fatherhood of God)。接下来,他还发表了一系列讲章,分别以「信徒为子的身份」(或作:「信徒的后嗣位份」)和「信徒彼此间为弟兄的身份」(The Sonship and Brotherhood of Believers)为题。但自此之后,就再没有什么人着墨在这类题目上了。其原因,很可能是圣经有关上帝之父职这方面的教导,已经被普救论所取代了;也就是说,人既然在本质上是上帝的儿女,那么又何需被上帝收纳作为他的后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每当一个伟大的教义被误用时,这教义就难免倾于为人所贬抑。因此,福音派讲台上的信息,一直缺乏强调上帝的父职、以及与其相对的、作上帝儿女这方面的教导。人们生怕给人误会他们是在宣扬普救论。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例如,许多人在研究救赎的教义时,常常把「被上帝收纳」或「成为上帝后嗣」这个观念,不是跟「称义」就是跟「重生」视为同一件事来看待。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先分清楚,收纳不是称义,收纳也不是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