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挪亚三个儿子的家谱(十1~32) (Ⅰ) 本篇乃是一份民族名表,就像第五章一样是「转接章」;第五章是伊甸园至洪水的「转接」,本章则为洪水至巴别塔的「转接」。 (Ⅱ) 本篇开始了创世记的作者所用的「收窄」技巧。第五章是亚当的家谱,亚当是全世界人类的祖先,本章只论及挪亚三个儿子的后代。第十一章更加收窄,第十节开始只论及闪的后代;该章末则只说到他拉一族(第27节)。第十二章到第五十章单单记述他拉其中一个儿子亚伯拉罕和他后代的生平。 (Ⅲ) 本篇记下的七十个名字(不包括挪亚和三个儿子,以及第14节末插曲的「非利士人」),1 并不代表个人,通常都代表民族,就是从该人传流下来的后代,如第十六节的「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迦撒人」。此外,本篇的名字可以代表「国家」,如「玛代」(第2节)、「古实」(第6节),或代表「城市」,如「他施」(第4节)、「西顿」(第15节)。2 (Ⅳ) 创世记的作者在本篇把各民族编排在一起,并不是根据皮肤的颜色和语言,乃偏重各族居住的地方,以及政治的因素(如受某一国管辖和影响),还有生活方式。3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和合本》第四节最后一个名字是「多单」,《吕振中译本》和《现代中文译本》却根据七十士译本翻作「罗单」。其他中文圣经都作「多单」。那一种译法才对?可参「诠释」。 (二)《吕振中译本》、《思高本》、《现代中文译本》根据第二十、卅一节,在第五节加上了「以上这些人是雅弗的子孙」。 这样修改假设作者每一段都用相同的话结束。 (三)第五节《和合本》译作「这些人的后裔将各国的地土、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原文直译「从这些人分散了住在海岛的各国,在万国中各有自己的土地、语言、宗族」。 (四)第八节《和合本》「他为世上英雄之首」,可指他是所有英雄的首领或是最厉害的英雄;《吕振中译本》却把此句译为「地上最先为英雄的」,即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英雄;其他中文圣经都和《吕振中译本》的译法相仿。那一种译法可取?参「诠释」。 (五)第九节「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和合本》、《圣经新译本》、《当代圣经》、《思高本》);《吕振中译本》翻作「他靠着永恒主的恩是个英勇的猎人」,《现代中文译本》译「由于上帝的帮助,他成为英勇的猎人」。「诠释」将指出为何产生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译法。 (六)《吕振中译本》把第十节「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译作「他开国的主要成分是巴别、以力、亚甲,都在示拿地」,删去了「甲尼」(《现代中文译本》、《思高本》也只列出三个城市)。为何有此分歧?参「诠释」。 (七)《吕振中译本》把第十一节的「利河伯」译作「城郊」,其他中文圣经都作「利河伯」;参「诠释」。 (八)《和合本》第十二节的翻译「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或许叫人误会「利鲜」是「大城」;《吕振中译本》、《圣经新译本》、《当代圣经》都这样翻译。《思高本》则以「尼尼微」为「大城」;《现代中文译本》把「尼尼微」和「迦拉」当作是「大城」。究竟谁是谁非?参「诠释」。 (九)第十九节「从西顿向基拉耳的路上……洗扁的路上」,只有《和合本》这样翻译,其他中文圣经都删去「路上」。此外,《现代中文译本》把本节下「又向所多玛……」加了「向东」,变成「向东到所多玛……」。 Ⅱ 结构 (i) 引言:挪亚三子 十1 (ii) 雅弗的后代 十2~5 (iii) 含的后代 十6~20 (iv) 闪的后代 十21~31 (v) 结束:挪亚三子的宗族 十32 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4 (一)第一节列出挪亚三个儿子的名字「闪、含、雅弗」,下文则先列出雅弗的后代、含的后代,最后才是闪的后代;这是交叉平行。5 作者把闪的后代放在最后,这是他惯常的做法,把重要的,即是蒙拣选的,放在最末才谈。 (二)本章有引言、主体、结束;主体分为三段,记下挪亚三个儿子的后代。这三段开始时都提到祖先的名字,完结时都用类同的说话(第5、20、31节),有如诗歌的「副歌」。 (三)本章采用了相同的格式记载含和闪的后代:6 (1)含 / 闪的儿子是(6~7、22~23) (2)甲1生了乙1(8、24) (3)加插的叙述(9~12、25) (4)甲2生了乙2(13上、26上) (5)后代名单(13下~14、26下~29) (6)甲3生了乙3(15) (7)后代名单(16~18) (8)版图(19、30) (9)结束(20、31) (四)本章一开始就提到挪亚三个儿子的名字,结束时也提到他们的名字,首尾相应。同样,本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都提及「洪水以后」。 i. 引言:挪亚三子(十1) (一)「后代」(第1节)开始新的一篇(创十1~十一9);创世记十次用「后代」作为引言,只有这里说「某人的儿子之后代」,其他九处都是「某人的后代」(创二4直译是「天地的后代」)。 (二)「洪水以后」(第1节)一方面回应第九章廿八节,把第九和第十章连起来;另一方面,这句话和本章末同样的话首尾相应。 (三)「他们都生了儿子」(第1节),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1)它为下文留了伏笔,因下文会用「生了」或「儿子」去记叙一个人的后代。有学者指出本章用「生了」强调「后代」,用「儿子」则偏重「祖先」。7 「譬如第廿二节「闪的儿子是以拦……」,重点是「闪」;第廿四节「沙拉生希伯」,「希伯」是重点;又如第八节「古实生宁录」,重点是「宁录」,下文跟着记述他的战迹。 (2)「生了」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第五章的家谱,「生了」用 “ Hiphil ” 的形式,本章用 “ Qal ”(除了本节用 “ Niphal ”,以及第21节用 “ Pual ”)。8 创世记的作者可能藉此表示本节和本章其他经文不同,本节乃是全章的引言。 ii. 雅弗的后代(十2~5) (一)第二节记下雅弗的七个儿子。 (1)「歌篾」(第2节)和何西阿先知的妻子同名(何一3),以西结先知也曾提及「歌篾人」(结卅八6),他们就是亚述文献所记载的「金米人」(Cimmerians),居住于小亚细亚的东部加帕多家(Cappadocia)。 (2)「玛各」(第2节),以西结先知曾说预言攻击玛各的王「歌革」(结卅八2,卅九6),玛各人来自小亚细亚的北部(现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 (3)「玛代」(第2节)是中东著名的国家,玛代人于主前第六世纪与波斯人联手打败巴比伦;圣经屡次提及玛代人(代下十七6;赛廿一2;但五28),他们居住于亚述东面的山区。 (4)「雅完」(第2节)本指希腊人的一个支族「爱奥尼亚人」(Ionian),他们居住于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雅完」一名在旧约圣经常指希腊(但八21,十20;珥三6;亚九13)。 (5)「土巴」(第2节)是基利家(Cilicia)附近的一个民族,圣经数次提及(赛六十六19;结廿七13,卅二26,卅八2,卅九1)。9 (6)「米设」(第2节)是住在黑海西南的民族,他们曾与土巴人于主前第八世纪联手攻打亚述国,后为波斯并吞。以西结先知常把土巴和米设连在一起(结廿七13,卅二26,卅八2,卅九1)。 (7)「提拉」(第2节)属于主前第十三世纪侵攻埃及的海上民族(sea peoples)之一,本居于小亚细亚,后迁徙至爱琴海,成了伊特利亚人(Etruscans)。10 (二)第三至四节乃是雅弗的七个孙儿。 (1)「亚实基拿」(Ashkenaz)(第3节)就是亚述文献所提及的西古提人(Scythian),于主前第七世纪定居在玛代国境内。11 耶利米先知曾宣告要召集亚实基拿和亚拉腊、米尼,攻击巴比伦(耶五十一27)。 今天,旅居于中欧和东欧的犹太人称为「亚实基拿人」(Ashkenazim)。 (2)「利法」(第3节)可能是现今居住在黑海附近的安纳托利亚人,相等于历代志上的「低法」(Diphath)(代上一6)。12 (3)「陀迦玛」(第3节)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以西结先知把「陀迦玛」和歌篾、雅完、土巴、米设连在一起(结廿七13~14,卅八3~6)。 (4)「以利沙」(第4节)并不是以利亚的门徒;巴比伦、赫人、乌加列文献都称以利沙的后代为「阿拉西雅人」(Alasiya),他们居住在迦斐托的一个城市;以西结先知也提到以利沙人(结廿七7)。 (5)「他施」(第4节)可能是西班牙南方的城市;近有学者提出「他施」乃是腓尼基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迦太基」(Carthage),或是小亚细亚的基利家。13 旧约圣经多次提到「他施」(王上十22;赛二16;耶十9;拿一3,四2),该地以冶金驰名。14 (6)「基提」(第4节)是迦斐托沿海地区;「基提」数次见于圣经(民廿四24;赛廿三1;耶二10),可指「海岛」(结廿七6)。 (7)「多单」(第4节)可能也是住在迦斐托的一个民族,他们说希腊话的。15 不少学者建议把「多单」改作「罗单」,因为:16 第一,这应是历代志上第一章七节的译法,该处也同样列举雅完的儿子。 第二,希伯来文的〔d〕(d)和〔r〕(r)十分相似,容易抄错。 第三,七十士译本作「罗单」。 「罗单」指罗德斯人(Rhodes),住在土耳其西南群岛。17 如果我们保留原来的「多单」,则应是推罗北部的城市。18 (三)第五节是本章三次出现的「副歌」,作为第一段的结束。正如上文指出,本节直译作「这些住在海岛的人分散,有自己的土地、语言、宗族、国家」。19 (1)「这些人的后裔」(第5节)应指雅弗的儿子之后代(第20、31节)。20 (2)「海岛」(第5节)包括沿海地区的地方,不一定是独立的海岛。这词在以赛亚书第四十章之后常出现,指西方遥远之处。21 本节的「海岛」可能指地中海和黑海沿岸。22 当这「副歌」在第二十、卅一节出现时,并没有提及「海岛」,因为「海」是雅弗后代的特点,他们绝大部分住在海岛,工作也和「海」有关。 (3)本节指出各国有:23 第一,「地土」(第5节)乃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就是他们所居住的地方。 第二,「方言」(第5节)他们所用的语言,此处提及「方言」,反映本章发生在第十一章之后,因各国已有自己的语言。 第三,「宗族」(第5节)乃是支派中最大的团体;约书亚记提到以色列人的「支派」、「宗族」、「家室」、「个人」四个单元(书七14)。 (四)根据以上的记叙,雅弗的后代居住在米所波大米的北部,东自现今的伊朗,西至地中海西端的西班牙,包括黑海南部。 (五)作者用最少的篇幅记录雅弗的子孙,为甚么呢?有以下的讲法: (1)他对雅弗后代认识不多,且没有资料详细记叙。 不过,为甚么他对含和闪的后代又知道得这么清楚?为甚么他不去寻找雅弗后代的资料?他既可找到含和闪后代的资料,也应可以搜获雅弗后代的资料。 (2)他对雅弗后代不感兴趣。24 不过,为甚么他会不感兴趣?有何证据证明他果真如此? (3)雅弗的后代和作者撰写创世记的焦点(闪的后代)接触不多,远逊含的后代;雅弗的后代所住的地方也离闪的后代较远。所以,作者多用篇幅记叙含和闪的后代。这也是作者在本章用不少篇幅记录迦南后代之主因,因他们和闪的后代以色列人关系密切。 这讲法和圣经作者一贯的做法吻合。 iii. 含的后代(十6~20) 本段记下含的后代,记录的方式和记载雅弗的后代不同;中间加插了宁录的生平(第8~12节),以及提到迦南的地界(第19节)。 (一)第六节记下含四个儿子的名字(四个国家,由南至北): (1)「古实」(第6节)指埃及南部的居民,包括现今埃塞俄比亚(Ethiopia)。25 (2)「麦西」(第6节)即是埃及,「麦西」原文是双数名词(dual noun),指上埃及和下埃及。 (3)「弗」(第6节)即是现今的利比亚(Libya),26 那鸿先知曾指出「弗」是埃及的联盟国。 下文提到「弗」的兄弟之后代,却没有提及他的后代;可能他没有生下儿子。 (4)「迦南」(第6节)是应许之地(巴勒斯坦)。为甚么迦南人是含的后代呢? 有学者认为创世记的作者把「迦南」归入含的后代,因为这两种人都住在城市。27 另一个解释是,埃及曾统治「迦南」地(1500-1200 B.C.),28 故把「迦南」归入含的后代。29 (二)第七节记下「古实」后代的名字,他们居住在阿拉伯半岛,沿着红海: (1)「西巴」(第7节)数次见于圣经(诗七十二10;赛四十三3,四十五14),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西巴」人居住于阿拉伯半岛。 (2)「哈腓拉」(第7节)是阿拉伯半岛的居民,盛产精金(创二11);以赛玛利和后代的地界乃是从「哈腓拉直到书珥」(创廿五18)。 (3)「撒弗他」(第7节)是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居民。 (4)「拉玛」(第7节)与「示巴」同是著名商业中心(结廿七22),也是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 (5)「撒弗提迦」(第7节)位于现今「也门」(Yemen)共和国的北部,与其他四民族居于同一地区(阿拉伯半岛)。 不过,有学者建议把「撒弗他」和「撒弗提迦」,解作「古实」国的两个皇帝;他们本是亲兄弟,希西家时代在古实作王的特哈加就是他们的弟弟。30 (6)「示巴」和「底但」乃是古实的孙儿、拉玛的儿子。「示巴」(第7节)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圣经常提到示巴黄金及乳香(诗七十二15;赛六十6)。示巴女王曾慕名前往耶路撒冷拜访所罗门(王上十1~13)。 (7)「底但」(第7节)是著名的贸易中心(结廿七20,卅八13),位于阿拉伯半岛的绿洲地带,距离他玛(Tema)七十哩。 根据创世记第廿五章三节,「示巴」和「底但」都是亚伯拉罕的孙儿(代上一32)。 (三)第八至十三节记叙古实的儿子「宁录」(Nimrod)的生平。31 (1)「宁录」(第8节)意思是「反叛」、「造反」。32 (2)「宁录」有三大特点: 第一,「他为世上英雄之首」(第8节下),此处「英雄」不等于今日做了些伟大事迹的人物,意思是「勇士」,饶勇善战。 「之首」并不是说他是当时世上英雄的首领,乃描叙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英雄」(即是第一个勇士)。「之首」的字根〔h l l〕,和挪亚是第一个栽种葡萄园的「第一个」原文同字(创九20)。33 「宁录」是第一个「勇士」,屡战屡胜。 第二,「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第9节),这句话可有不同的解释: (A)他是个「最」英勇的猎户。34 (B)「耶和华面前」等同「获耶和华的恩惠」,即如「得着耶和华的脸光照」;宁录因着上帝的恩典和帮助成为「英勇的猎户」。35 对现今的读者来说,打猎是一种体育活动、一种嗜好;想不到体育活动也和上帝的恩典连在一起。36 (A)比(B)可取,因(B)和本节上下文不一致。 宁录不但是个优秀的猎人,策马扬鞭,在平原奔驰,他更有另一重身分。 第三,他是国王,本建国在埃及中部,后却横过红海和阿拉伯沙漠,远征米所波大米南部四座城市: (A)「巴别」(第10节)即是巴比伦,在现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面五十哩。 (B)「以力」(Erech)(第10节)就是古时苏默国出名的「乌力加」(Uruk),现今称为「窝加」(Warka);「以力」位于巴格达的东南,距离亚伯拉罕的故乡吾珥四十哩。37 (C)「亚甲」(第10节)位于巴比伦北部,是古代(尤其是2350 B.C. )最著名的城市,亚甲的撒珥根王(Sargon of Akkad)曾建都在此地。 (D)「甲尼」(第10节)可能也是米所波大米的城市;叙利亚北部也有一个城市同名(摩六2)。 这四座城都在「示拿地」(第10节),即是米所波大米南部的巴比伦平原(赛十一11;但一2;亚五11)。「示拿」可能是卡施人一个支派的名字,这支派住在巴比伦。38 不过,有些学者不接受米所波大米和叙利亚各有一个城市称为「甲尼」;他们认为只有一个「甲尼」,就是在叙利亚境内的,故建议把本节的「甲尼」〔wkalneh〕改为〔wkullanah〕,意是「它们所有」、「它们全部」,全句则变成「它们全部都在示拿地」。39 这建议不该接受,因为: 第一,在全部旧约圣经未曾出现过「它们全部都在……地」。40 第二,我们应尽量保持原文,不作修改,除非是非改不可。 第三,我们不能排除有两个「甲尼」,一在叙利亚,一在米所波大米的「示拿地」。41 宁录王既是个逢战必胜的勇士,自然想扩展版图;他野心勃勃,由「示拿地」北伐到五个地方:42 (A)「亚述」(第11节)──此处是地名(底格里斯河西岸),不是「亚述国」;弥迦先知曾预言「亚述地」和「宁录地」被毁坏(弥五6)。 (B)「尼尼微」(第11节)──主前第八世纪亚述国的首都,是圣经中著名的大城,奢华淫乱,犯罪多端(拿三3,四11;鸿三1),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境内,在底格里斯河上流的东岸。 (C)「利河伯」(第11节)──原文本是〔rhobot〕和〔ir〕两个字组成;前者指「空旷地方」(《吕振中译本》因此把「利河伯」译作「城郊」),后者是「城市」(参《圣经新译本》的「利河伯城」)。「利河伯」在此处可能是地区的名字,位于尼尼微城近郊,相等于现今的「慕苏」(Mousl) (D)「迦拉」(第11节)──位于尼尼微南面,底格里斯河西岸。 (E)「利鲜」(第12节)──位于尼尼微和迦拉的中间(相距尼尼微只八哩),在底格里斯河的东岸。 创世记的作者在「利鲜」后面加上一句话「这就是那大城」(第12节),那一个城市是「大城」呢? (A)有学者认为应指「尼尼微、迦拉、利鲜」三城合并。43 (B)因为约拿书的作者用这句话形容「尼尼微」(拿一2,三2),故应指「尼尼微」。44 (C)从文法结构来看,此处的「大城」应指「迦拉」;45 或许,「迦拉」乃在「尼尼微」之前作为亚述国的首都。46 (B)和(C)都有可能。 (3)上文的解释偏重「宁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和国君,逢战必胜。可是,有学者却把他描绘为一位暴君,指他狩猎的对象不是野兽乃是人,且奴役猎取得来的人。47 学者又把「在耶和华面前」这句话解作耶和华记录了他的恶行。48 这样解释和本段记载不吻合,因本段强调「宁录」的英勇,多过他的暴行。另一方面,「在耶和华面前」真指「记录一个人的罪行」吗?虽然「示拿」(巴比伦)在圣经可预表罪恶(亚五11;启十八),这却不等于建国于该地的人必是罪大恶极。此外,「猎户」一词不可能指「猎取和劳役人」,因该词明显描写狩猎野兽。49 总括来说,作者在本段并不是要为宁录的生平下判断或作出评估;「在耶和华面前」只是「中性」的描述,指他是「最」厉害的勇士。 作者在此提到巴比伦城的建造者「宁录」,主要是为下文论到「巴别塔」留下伏笔(第十一章)。「宁录」的名字意为「背叛」,更是建造巴别塔的人最佳写照。我们不能排除「宁录」或许因为建城的成就,以致他意气风发,甚至心高气傲;50 这为下一章建造巴别塔的主因留下伏笔。 (4)究竟「宁录」是谁呢?起码有两种不同的讲法: 第一,他是主前第十三世纪(1246-1206 B.C.)在亚述作王的「陶高池‧宁纳他」(Tukulti-Ninurta)。51 亚述的君王以善于打猎驰名,那鸿先知曾提到他们把狩猎回来的狮子放在洞里(鸿二11)。 把「宁录」和亚述连在一起十分恰当,因亚述称为「宁录地」(弥五6)。 不过,如要这样解释,则必须把此处的「古实」(Cush)视作等同和亚述邻近的「卡施族」(Cassites),52 因为埃及的「古实」怎可以是亚述国王的祖先呢? 有学者指出:「宁录」曾带领一群古实人由埃及向北迁徙,占领后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卡施」(Cassites/Kassites)的地方。53 所以,「古实」乃是两个地方的名字,而不是单指埃及南部的居民(现今的埃塞俄比亚)。 第二,把「宁录」当作是埃及法老亚门诺裴斯三世(1416-1379 B.C.),因亚玛拿信集称他为「宁慕荣」(Nimmuri),54 且他曾狩猎捕获了一百零二只狮子。55 第一种讲法较可取。 (5)为甚么作者在本章加插了宁录的战迹? 第一,从文学结构来说,本章加插了宁录的记载,就如在第五章插入了以诺的生平(创五22~24)。不同的是,作者论及以诺是基于他和上帝的关系,谈论宁录则因他勇猛、政迹显赫。 第二,因为宁录的国土包括了巴比伦和亚述,而前者乃和下一章的「巴别塔」相关。56 第三,虽然亚述本属于闪的后代(第22节),但它和巴比伦都是以色列国主要的仇敌;故作者把它们连在一起。57 这两国首都的建造者怎能不提及? (四)第十三至十四节提述「麦西」的后代。 (1)「路低人」(第13节)住在埃及附近,圣经称他们是埃及法老的助手(耶四十六9;结廿七10,三十5)。 (2)「亚拿米人」(第13节)是埃及亚力山大城以西的居民。 (3)「利哈比人」(第13节)是埃及以西的利比亚人(代下十二3,十六8;鸿三9)。 (4)「拿弗土希人」(第13节)住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一带。 第十三节记叙这四个民族,次序也是由音节少的至音节多,先是「路低」,跟着是「亚拿米」、「利哈比」,最后才是音节多的「拿弗土希」。 (5)「帕斯鲁细人」(第14节)即是「巴忒罗」的居民(赛十一11;耶四十四1;结廿九14,三十14),住在埃及南部。58 (6)「迦斯路希人」(第14节)居住于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 (7)「迦斐托人」(第14节)即是新约的「革哩底人」(多一)。59 作者跟着加了一阕插曲,指出「从迦斐托出来的有非利士人」,这也是阿摩司先知的说法:上帝「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摩九7)。60 「迦斐托」的「非利士人」和「麦西」(埃及)有何关系?有以下的可能: 第一,「非利士人」未定居在「迦斐托」之前,曾居住在埃及。 第二,他们住在巴勒斯坦西南沿岸,在地理上与政治上都臣服于埃及。61 第三,此处的「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入迦南后所遇到的非利士人不同。62 不过,重要的是,为甚么作者要在此处刻意提及「非利士人」?因为他们和创世记第十二至第五十章列祖生平有关(参创二十1~18,廿六1~33,尤其是第18节)。63 (五)第十五至十八节记下「迦南」的后代;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被祖父挪亚咒诅的人生了十一个儿子,仅次于约坍(后者有十三个儿子,第26~29节)。 (1)「西顿」(第15节)是腓尼基古城,圣经中常与「推罗」相提并论(赛廿三4;结廿八20);「西顿」有时代表腓尼基人(民十八7;王上五20)。64 (2)「赫」(第15节)不等同主前第十五世纪那伟大的赫人帝国(Hittite Empire),乃是迦南山地的居民(创十五20,廿三5)。65 亚述人称迦南地为「赫人之地」。 (3)「耶布斯人」(第16节)原居于迦南山区地带(民十三19),曾占据耶路撒冷(撒上十五8;王下五6)。 (4)「亚摩利人」(第16节)是迦南地的居民(书十5,十一3);66 他们原居于幼发拉底河的西部地区,后迁徙至迦南一带。67 (5)「革迦撒人」(第16节)也是迦南的居民(申七1;书三10)。68 (6)「希未人」(第17节)集居在腓尼基北部的民族(书十一3;士三3),曾住在迦南的示剑和基遍一带。69 我们不能肯定他们是否等于「何利人」(Horites)?70 (7)「亚基人」(第17节)居于今天突黎波里(Tripoli)附近。71 (8)「西尼人」(第17节)是居住在腓尼基海岸一带的民族。 (9)「亚瓦底人」(第18节)住在腓尼基北部(结廿七8);「亚瓦底」位于现今的贝鲁特以北约九十五哩,有「第二推罗」之称。72 (10)「洗玛利人」(第18节)在亚玛拿信集(Amarna Letters)称为苏默尔城(Sumar)的人;「洗玛利」位于「亚瓦底」南部。 (11)「哈马人」(第18节)即是现今哈马(Hama)城的人,该城靠近以色列国北部地区(民卅四8;书十三5),离开大马色约一百二十哩;圣经多次提到「哈马」(王下十四28,十八34,十九13),是亚述帝国所征服的一个重镇(赛卅八13)。「哈马」可说是迦南地北面的边界。 (六)上述迦南儿子的名字表明一件事:就是最早期的迦南人是含族;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被以色列人赶走。 有学者却指出本章把迦南地各民族归入含的后代,因为作者撰写本章时,迦南地受埃及的统治和影响。73 (七)作者记叙了迦南儿子的名字后,转去提述他们的地界。 (1)由北至南,乃从「西顿」至「基拉耳」直到「迦萨」(第19节)。 「西顿」在北方的腓尼基。「基拉耳」在「迦萨」东南(创二十1,廿六6),距离迦萨约八哩。「迦萨」是迦南地南方最著名的一个城市(民六4;撒上六17),用它来衬托没有它这么出名的「基拉耳」,让人知道「基拉耳」的位置。74 (2)西至东乃由地中海至「押玛」、「所多玛」、「蛾摩拉」、「洗扁」、「拉沙」(第19节);这些城市都位于死海附近(创十四2)。75 (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死海附近的城市以及「基拉耳」,都和创世记列祖生平有关(创二十,廿六;十四,廿一),故在这里提及作为下文的伏笔。 而且,「五经」中一个主题就是「应许之地」(民卅四1~12),此「地」的疆界自然重要。 (4)本章只记述两个「最多子」的人物之地界,就是此处的「迦南」和下文的「约坍」(第30节)。 (八)作者用同样的话「宗族、方言、地土」(第20节),结束含的子孙之名单。唯一不同的是,在雅弗的后代名单结束时,作者提到「地土、方言、宗族」(第5节),次序和这里的刚刚相反;两处的结束又是交叉平行。76 (九)总括来说,含的后代之地界:东至西由阿拉伯半岛西南至非洲西部,北至南则包括尼罗河的长度。 iv. 闪的后代(十21~31) (一)本段一开始提出三件事: (1)「闪」是「雅弗的哥哥」(第21节);创世记的作者在此提述「闪」是「雅弗的哥哥」,叫读者记得「闪」是挪亚的长子,是头生的。 如果把本节和第九章廿四节(含是挪亚最小的儿子)连起来,就可知「闪」是老大、「雅弗」是次子、「含」为老么。 不过,有学者则按七十士译本把本句译作「雅弗是闪的哥哥」;77 这样,雅弗是大哥、闪是次子、含为幼子。 (2)本节首先提到「闪」是「希伯」的祖先(第21节),这是颇特殊的,因「希伯」只是闪的曾孙(第24节)。作者这样做,乃因「希伯」是希伯来人的祖先,而希伯来人的列祖(「希伯」之后代)正是创世记第十二至五十章的重点。 「希伯」的意思是「渡过」、「横渡」,回应亚伯拉罕横渡幼发拉底河前往迦南地(创十五18;民廿四24;书廿四2)。 「希伯」的后代就是「希伯子孙」,这和「希伯来人」(创十四13)不同,因「希伯来人」(虽然都是「希伯子孙」)在圣经里多指亚伯拉罕和他的后代,而不是希伯所有的子孙。 (3)「他也生了儿子」(第21节)的「儿子」原文没有,可能是抄漏了。原文直译是「对他也生了」,动词是被动语法,78 回应第一节的「被动」;79 本章其他「生了」都没有用被动语法。80 (二)第廿二节记下「闪」的儿子:81 (1)「以拦」(第22节)位于米所波大米东部;主前二千多年闪族人已住在那里,亚述人后来把以色列人放逐至以拦(拉四9;赛十一11)。 值得注意的是,「以拦」人不是讲闪语的,把「以拦」归在「闪」的名下,可能是从地域的角度出发。82 (2)「亚述」(第22节)在底格里斯河东岸,或许此处指另一种民族(「亚书利族」,创廿五3;撒下二9)。 (3)「亚法撒」(第22节)的来龙去脉我们一无所知,可能和「迦勒底人」有关。83 (4)「路德」(第22节)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84 (5)「亚兰」(第22节)是亚兰人的祖先,他们是叙利亚的游牧民族,语言属闪语系。 (三)第廿三节记录了亚兰的儿子: (1)「乌斯」(第23节)和约伯的家乡(伯一1)不一定相同;根据约瑟夫的记载,本节的「乌斯」乃在大马色附近。85 「乌斯」可作人名或地名(创廿二21,卅六28;耶廿五20;哀四21)。 (2)「户勒」(第23节)是约但河的发源地。 (3)「基帖」(第23节)是亚兰国的城市。 (4)「玛施」(第23节)也是位于亚兰境内。86 (四)第廿四节叙述亚法撒的儿子和孙儿: (1)亚法撒的儿子是「沙拉」(第24节),「沙拉」的后代曾管辖摩押(代上四21~23)。 (2)亚法撒的孙儿是「希伯」(第24节)。 (五)第廿五节提及「希伯」的两个儿子: (1)「法勒」(第25节)意即「分开」,也可解作「水利灌溉」(赛卅二2的「河流」同一个希伯来字)。 「人就分地居住」(第25节),两种解释: 第一,指法勒和约坍分开,法勒在固定的地区安顿,倚靠水利灌溉耕地,约坍却到处游牧漂流。 第二,指挪亚正式把地分给三个儿子(申卅二8;徒十七24~26)。87 第三,指巴别塔导致人分开(创十一1~9)。 第三种解释合理;本节加了这一段插曲,因和创世记后来的记载有关。 (2)「约坍」(第25节)一名的意思是「次子」,他不是长子(「法勒」可能是他的哥哥)。「约坍」子孙的名字表明他们是阿拉伯人,而阿拉伯游牧民族也自称是「约坍」的子孙。88 (六)约坍是本章中儿子最多的人,共有十三个儿子,名字记在第廿六至廿九节:89 (1)「亚摩答」(第26节)意思为「上帝是朋友」,位于阿拉伯南部。 (2)「沙列」(第26节)位于现今也门的境内。 (3)「哈萨玛非」(第26节)在南阿拉伯半岛。 (4)「耶拉」(第26节)是「哈萨玛非」的邻居。 (5)「哈多兰」(第27节)也位于也门。 (6)「乌萨」(第27节)是也门首都原来的名字。 (7)「德拉」(第27节)是阿拉伯半岛一个绿洲的名称。 (8)「俄巴路」(第28节)在也门首都附近。 (9)「亚比玛利」(第28节)指阿拉伯半岛的民族。 (10)「示巴」(第28节)指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居民。 (11)「阿斐」(第29节)可能就是「俄斐」,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区,以盛产黄金驰名(王上九26~28;代上廿九4)。 (12)「哈腓拉」(第29节)或许和第二章同名的城市不同,此处的「哈腓拉」乃在阿拉伯半岛西部。 (13)「约巴」(第29节)是阿拉伯半岛南区,在现今的麦加附近。 (七)第三十节描绘「约坍」后代的地界。 (1)「米沙」(第30节)是约坍子孙居住地方西面的边界。 (2)「西发东边的山」(第30节)乃是东面的边界。 可惜,我们不能确定「米沙」和「西发」所居住的位置;总括来说,「约坍」的后代居住于阿拉伯半岛南部。 另一方面,「东边的山」叫人想起第十一章开首就提到「往东边迁移」(创十一2)。90 (八)为甚么作者要如此详尽记下「约坍」的后代和地界?因为希伯生了两个儿子,就是「约坍」和「法勒」(第25节),从第十一节十节开始,创世记只记述「法勒」后代的事迹,故在本章为「约坍」的后代作出交代和总结。 (九)第卅一节是「副歌」,和第二十节相似,次序是「宗族、方言、地土」。 (十)总括来说,闪后代的地界包括了米所波大米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大部分阿拉伯半岛。91 (十一)在闪的后代中有一些名字曾在含的子孙名单中出现,如「亚述」、「示巴」、「哈腓拉」(第11节、第7节首次出现),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这些地区曾有不同的民族住过(包括含、闪二族),92 或是两族人住在一起。93 (2)这些人是由两族混合而成的。94 (3)这些地区有相同名字的人居住,就如今日在香港可有一区叫蒙古,在台湾也有一区叫蒙古;虽然两地的「蒙古」名字相同,却不是同一批人居住。95 v. 结束:挪亚三子的宗族(十32) (一)本节回应第一节,都提到「挪亚三个儿子」。 (二)本节提到「宗族」、「邦国」,却不提「土地」、「方言」。 (三)最后的一句话「洪水以后,他们在地上分为邦国」,可说是本章的巅?,它不但表明挪亚三子和后代应验了上帝的赐福「遍满了地」(创九1),更指出这七十个国家和民族原来是亲属。 不但如此,「洪水」一词原文字根〔m b l〕和第十一章的「巴别」〔b b l〕(第9节)的音相近;这或许是作者在本章最后一节提及「洪水」的原因。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