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无语问上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方式


人类的大脑是移调最典型的模式。尽管大脑是处于身体中最“高层次”的地位,但却是最独立无助的器官。它被一层厚厚的头骨包住,完全依赖其他“低层次”的器官提供信息。大脑看不见、尝不到、摸不着任何东西,所有的信息,我们许多的感官经验,都是用信号来传递。大脑完全依靠由末梢神经接触到的信号,然后集合成有意义的讯息。


当我在写这段文字时,耳边正听着著名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其实这支乐曲不过是一连串经由时间与技巧移调而成的信号组合。首先是贝多芬在心中“听”见这首音乐的主题(这可是非常稀有的神技,因为作曲家此时已经全聋,只能凭记忆来引导,也无法在乐器上测试弹奏),他再把交响乐写在纸上,既以乐谱的形式把它记载下来。一个世纪之后,有个乐团看了这份乐谱,将之演绎出来,接近当年贝多芬在心中所“听”见的乐曲;录音师把乐曲的演奏,用磁性效能录制到带子上,最后从我的录音机上传出来。


这些传送出来的音波透过扩音设备到达我的耳朵,然后我的耳鼓中的软骨相撞击,把音波的频率经由一种黏性液体到达皮质器官,在那里有两万五千个受音细胞在等待着收取声音。然后一收到声音,就打出不同的信号,这些信号到了大脑后,把他集合起来变成我所熟悉的第九交响曲。当我停下来听到这首伟大乐曲时,我很快乐、喜悦——喜悦便再一次被我身上“低层次”的器官所运送。


所有的知识,所有的交流,所有的感官经历,都依赖于“移调”:先转译成一系列信号,再重组为意义。我们很本能地相信这种过程,认为信号真的可以传达原意。我就相信我所选用的字,通过电脑打印,就能把我原先写作的思想表达出来。我看到照片上的落基山脉,虽然被固定在一张小小的、扁平的光滑的纸上,却是让我仿佛重游旧地。或是我在杂志上看到我太太经常擦的香水广告,就会忽然想到我太太。这些低层次的符号可以传达出高层次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的移调

 


那么灵界依靠移调传送的原理来运作,应该不足为奇。上帝为什么不插手,把自己显明出来?上帝为什么不大声说话让我们可以听见?我们渴望见到神迹,就是超自然用它最真最纯的形态来出现。


我们现代人极力要把自然与超自然分开。在自然世界中,我们可以摸、可以闻、可以看、可以听,样样都清楚,无可厚非。但超自然的世界则不是那么回事,没有一样是很确定的,难以捉摸,也没有皮肉骨骼,所以很叫我们苦恼。我们要证据,我们要超自然在侵入自然世界时,仍旧保持光辉、留下灸痕、振动鼓膜般的轰轰烈烈的证据。


而上帝在圣经上所启示的好像不太合胃口。当我们想把两者划分开来时,上帝却想尽办法要把两者合而为一。他的终极目标是要拯救“低层次”的世界,把失丧的万物回归到它们原有的地位,让属灵的与属物质的在和谐中共存。


当我们成为基督徒时,我们不是一下子像穿上宇宙飞行服一样,把我们从自然的世界提升到上头去,而是我们的肉身与灵界重新连接上,可以接收从看不见的世界所送过来的信号。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情况刚好是分化的反方向进行现象,就是:重新捕捉让世界变得迷人又叫人心羡的方法——看到自然,我们就发出赞美,看到饼和酒就代表上帝的恩典,而看到人间的爱,就反映出那份完全无缺神圣理想的爱。


我们跟上帝说话,也像对普通人说话一样用一套有限的词汇。还有比这更“自然”的吗?我们祷告、传福音、默想、禁食、给人一杯凉水、探望监狱中的人、领用圣餐等行为,都具有“更高”的意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那看不见世界。


但若从低层次的、还原者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属灵的行为,都可冠以自然的“解释”。祷告只是对空喃喃自语;罪人悔改不过是情绪反应;五旬节呢,那是喝醉酒的行为流露。怀疑论者对生活困境的解释,若要说出和高水平世界的联系时,就只能归咎于运气不佳。


但信心,则是沿着光线来看这些自然的行为具备超自然的意义。从这个观点出发,自然世界不再是艰难困苦的,而是恩典伴随着神迹。神迹的最高潮正是——上帝自己披戴“自然”的躯体住在人的当中,也就是“道”居然转换成了肉身,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


在耶稣身上,上帝结合了两个世界——物质与灵性合为一体。这是人类自从伊甸园被逐出后,未曾再出现过的。神学家莫特曼(Jurgen Moltmann)发人深省地说道:“道成肉身,乃是上帝所有作为中的顶峰终结。”这也是使徒保罗所说的:“基督是全体教会之首……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当“道成肉身”的他升天之后,他留下他的身体就是教会在地上。我们的良善本质上是上帝的良善(你们既做在我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我们的苦难,用保罗的话来说,是“和他一同受苦”,我们的行动就是他的行动(“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就等于发生在他身上(“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我?”)。两个世界——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在基督身上合为一体;而我们正是“在基督里”的人。神的道通过我们显明出来,就是上帝一切工作的目的,也是创造的旨意与目标。


从下往上看时,我们总以为神迹是侵入自然界的超能力,我们渴望看到神迹。但从上帝的视角由上向下来看,真正的神迹是人的改变(“移调”):人的肉身居然可以成为圣灵的器皿,人类良善美好的行为是上帝道成肉身,在地上化身所做的。


为了表达清楚我的类比,我不得不借用保罗的话,因为他对基督在世界角色的描述,类同于我前文所描述的移调。保罗形容耶稣基督是身体的头。我们都知道人的头为了要完成他的旨意,会向手、眼、口能发出它们了解的信号。如果是个健康的身体,就会接受执行从头部传达的命令。同样,基督也要借着我们这些肢体来完成他的旨意。


上帝沉默吗?其实该用另一个问题来问:教会沉默吗?我们是他的出口,他在世上的声带。在令人心生敬畏的移调计划中,上帝的信息有时难免被误传,以至于有时显得静默无语。但显明神是上帝工作的目标,五旬节那天的情况就是最完整的比喻:上帝通过人,用人不能懂的方式来发出他的声音,对人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盼望

 


我在西雅图有一个很开朗、聪明又幽默的朋友叫卡罗琳?马汀。由于她患有脑麻痹,她的外表显得怪模怪样——流着口水,双手胡乱挥舞,口齿不清,头部不停摆动——使得凡看见她的人都以为她是个智障病患者。其实她的脑筋灵光的很,只是肌肉的控制不如人意。


卡罗琳在智障儿收留所待了十五年,因为政府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收容他。她的好朋友不是些撕破衣服,吃盆景树叶的赖利,就是些只会说三句话、还把每个人叫做妈妈的哈雷林。


卡罗琳一直想挣脱那个环境,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搬出来住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里。不过适应新的一切是个大挑战。比如她花上三个月才学会泡壶茶,并且在倒茶时不会把自己烫伤。不过她还是克服了万难,自力更生,还上高中和大学。


校园里的人都知道卡罗琳这个“残障学生”,人们常见她坐在轮椅上,驼着背,很艰难地使用一个特殊的打字机打字。只是很少人肯大费周章地跟她谈话,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她在讲什么。但是卡罗琳很坚忍地用七年时光把两年的艺术课程修完。然后她进入路德学院修习圣经,两年之后,她被邀请在学院的礼拜聚会中致词。


卡罗琳为这篇讲词准备了很久,而且还用她45分钟打一页字的速度把整篇讲稿打出来。最后她请好友裘丝帮她念出来,因为裘丝有一副清晰而且强有力的嗓门。礼拜的时间终于来到,卡罗琳在讲台的左侧坐在轮椅上。她的手臂不时的抽动,头也甩来甩去几乎碰上她的肩膀,口水不时流出,弄湿了上衣。站在她旁边的便是裘丝,缓缓地把卡罗琳所写的生动纯熟的散文念了出来,文章的主题是围绕着圣经的章节“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而写的。


对于有些同学而言,他们第一次认清卡罗琳跟他们一样是个完完整整的人。在这之前,她的心智常被“不听使唤”的肢体所压抑住,不得发挥,她的智力也常因她不顺畅的语言所蒙蔽而不为人知。但是听了这篇讲辞,又看她在台上的模样,同学这才能越过轮椅上的残躯,想象看到一个整全的人。


卡罗琳口齿不清地把当天的情形告诉了我,其实我也只听懂一半左右。但是,她所描述的情景却变成一个关于“移调”的极佳比喻:一个健全的心智被外在痉挛、不听使唤的身躯困住,声带也无法掌控每一秒所发出的声音。新约里基督是教会身体的头这一形象,对我产生新的意义:我一方面看见基督作头所付出的谦卑,一方面又看见基督容许我们成为他的身体,是如何地抬举了我们。


可惜的是,我们这属上帝的教会,不但没能为上帝的慈爱与荣耀提交一份无可争议的证据,而且有时还像卡罗琳的身躯,把上帝的信息搞得暧昧不明。不过,教会毕竟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让受造物拥有上帝的形象。上帝认为这个使命极有价值,甚至值得他付上降卑的代价来冒险完成。

 

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即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么?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使我们不再做使我们不在做小孩子,……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其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4: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28 上帝隐藏了吗?

 

 


        你为何掩面,
        拿我当仇敌呢?
        你要惊动被风吹的叶子吗?
        要追赶枯干的碎秸吗?
                             ——《约伯记》13:24-25

 


  为了要确实了解约伯痛苦的心境,我把约伯说的话统统挑拣了出来,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约伯很少对他所遭遇的窘境埋怨,更多的是对上帝的“缺席”发出质疑。最让约伯伤心的是,当他在绝望紧急中向上帝呼喊,上帝却一点反应也没有。
有许多人都有同样的心声。也许路易斯在他妻子患癌症致死,伤心欲绝时所写的这段话最为贴切:


  上帝到底在哪里?这是让人最受不了的状态。当你快乐的时候,快乐到你不觉得需要他时,他展开双手来迎接你。而当你情急需要,所有的帮助都无济于事地去找他时,你找到了什么?不过是大门深锁,一片寂然无声。如此情景倒不如干脆回头走了算了,因为你越等,那种寂静感就越强烈越可怕。


  约伯一定要申诉,要面对面与上帝对质。他几位朋友对他的同情,他避之犹恐不及。他要的是与全能主真实的晤面。尽管家破人亡,他还是不相信上帝会是个这么残酷不讲道理的上帝。如果他们能见个面,约伯就可以听见上帝这方面的辩护。但是,哪里也找不到上帝。听到的只是那些朋友叽叽喳喳的声音,加上可怕的、空洞的、当面甩门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的事实

 

 


  “亲爱的主,我真渴慕见你,真渴慕与你同在。”
                                       ——诗歌
“我知道上帝活着,我今天早上还跟他谈过话。”
                                       ——汽车贴纸
    “上帝爱你,并且对你的生命有一套美好的计划。”
                                       ——布道小册
    “他与我同行,又与我共话,对我说我单属于他。”
                                       ——诗歌

 

 


人类渴望上帝同在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敢断言上帝一定会很亲密的同在,除非我们把他不在的时候也算在内,路易斯遭逢过,约伯遭逢过,理查德也遭逢了。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一个人必须面对上帝隐藏的现实。


一种无所适从的阴影要降临时是不会预先发警报的,有时是在你最渴望上帝的同在时就来到了。南非牧师阿兰?波艾萨克(Allan Boesak)因为反政府言论,被关入牢狱中。在那严厉拘禁的三个星期中,他几乎都是跪着不断地祷告,求上帝释放他出来。后来他对会众讲述这段经验时说:“我不满你们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刻。我跪在那里,话说尽了,泪也哭干了。”这也正是南非黑人的写照:他们祷告,他们哀求哭泣,他们等候,但是没有从上帝来的答案。


有些人会辩解说,上帝并没有隐藏。像有一些汽车贴纸写道:“如果你感觉离上帝很远,那么究竟是谁移动了?”不过这种说法只会引起错误的罪恶感。因为在约伯记里明明记载的确是上帝自己移动远离了约伯,约伯并没做什么错事,但上帝却选择把自己藏起来。(如果你不认为,这是信徒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你只管从历史中找,神秘派基督徒的作品中,有哪一位在他与上帝的亲密交往中,不曾体验到这种痛苦的“灵里的黑夜”?)


对所有受苦的人及他的陪伴者,约伯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课,那就是埋怨与怀疑是“正当”的反应,不是信心软弱的表征——“正当”到一个地步,圣经把它明明记载了下来。在圣经中,我们可能不会找到上帝的敌对者,如马克?吐温写的《地球来鸿》(Letters From the Earlh)或罗素写的《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Why l am not a Christian)等这类的言论;但在约伯记,诗篇或先知书中,其实它们都曾露过面。圣经仿佛在预期我们会遭遇失望,因此上帝事先准许我们拿这武器来攻击他,因为他了解要持守信心所要付出的代价。


特别是由于耶稣的缘故,他更能了解这种事。在客西马尼园与各各他山上,神自己必须面对神的隐藏。马丁?路德形容说,这宇宙间,在两根交错的木头上所呈现的是“神与神在挣扎奋战”。在那漆黑的夜晚,神自己亲身体验被神弃绝的感受。
约伯的朋友坚持说上帝并没有隐藏。他们要约伯记取过去上帝显现的异梦、异象、福分,以及自然界的奇妙伟大,来证明上帝的同在。他们斥责说:“在光明中所学到的不要在黑暗中就忘记。”要论光明,我们这些活在约伯之后的人,看得见更多亮光——先知预言的成就,耶稣在世上的生活。然而这些亮光却对我们的痛苦和孤独感起不了作用。不管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有时甚至连全本圣经的经文都帮不了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种反应


我知道自己对上帝的隐藏会有种本能性的反应:就是以不理上帝来报复。就像个小孩以为用小胖手蒙住眼睛就可以叫大人看不到他一样,我也试着把上帝关在生命之外。如果他不向我显现,那我何必要承认他?


在约伯记里还出现另外其他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他的朋友们所显示出来的反应。因为约伯针对他们的“基础神学”作攻击,所以恼羞成怒,告诉约伯:要压抑失望的情绪,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上帝是很公正的,说些反抗上帝的话,只有让自己更丢脸。


第二种反应就是约伯的反应:一团乱麻,胡猜瞎扯。“你为何使我出母胎呢?不如我当时气绝,无人得见我。”就像只鸟拼命地撞玻璃窗以示抗争一样无济于事。连他自己也承认他那些朋友的逻辑比较合理,而他的是前后矛盾且互相抵触,最后落入绝望中几近瓦解。这位本来以“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著称的约伯,却对上帝讽刺说:“求你停手宽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荫之地以先,可以稍得畅快。”


那么,圣经到底赞同那种反应?事实显明两种反应都需要纠正,不过当上帝在旋风中说完话后,却叫约伯这些虔诚的朋友要到约伯那里去悔过,求约伯为他们代祷。
全本约伯记很大胆的一个信息就在:你可以对上帝说任何事。把你的忧伤、愤怒、疑惑、被出卖的失望感统统丢给上帝——他受得了。圣经上的属灵伟人常常都在跟上帝抗争。他们宁可像雅各一样跛着脚离开,也不愿意把上帝关在门外。圣经早已具备现代心理学的中心信念:既然不能否认那些感受,让它们消失踪影,不如好好地发泄出来。上帝除了一样反应之外,其他的都可以接受。那就是:他受不了人本能性地萎缩起来,不理会他,仿佛他不存在似的;而这个反应从来没有在约伯身上出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图景

 


尽情发泄情绪并不是约伯记中唯一的功课。在看不见的“幕后”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显示出我们在面对上帝隐藏的现象时,常会被误导。我们认为上帝之所以隐藏起来,是出于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好像跟仇敌没什么两样。


约伯就有这种想法,他说:“主发怒撕裂我,逼迫我。”其实在观众席的我们都知道他错了。约伯记的引言明说不是上帝撕裂他、逼迫他,是撒旦,只是上帝许可他这样挑衅而已。上帝当然不是约伯的敌人。约伯不但没有被上帝弃绝,而且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上帝细心的观察当中。当他要求为自己开庭辩白时,殊不知他的出庭,在另一场真正的宇宙法庭中,他不是那个指控上帝为被告的原告,而是成为信心法庭的主要证人。当然我们不能以此类推,认定我们的试炼和约伯一样,是上帝为了解决宇宙间很具决定性的问题所特别安排的。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痛苦中的眼光也是一样的狭窄,并且曲解现实,因为在遭受个人性的感官刺激时,我们只会想到自己,而不会去想别的。


从约伯记中,我们还学到,很多事情是在我们想象之外进行着。约伯觉得上帝缺席、隐匿,而布幕之后所见的正好相反,上帝是史无前例的参与者。在自然世界里,人类就只能吸收30%的光谱(蜜蜂和鸽子就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紫外线)。在超自然的世界中,我们能看见的就更加有限,我们只能偶尔得见那不可见的领域之一隅。


我们可以从圣经上另外一个著名人物但以理的遭遇中,以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相同的道理。比起约伯,先知但以理对上帝隐藏了的经历算是很轻微的,但却也十分真实。但以理曾经花了二十一天的时间专心祷告,美味酒肉都没入口,甚至没有用油抹身,但上帝却没有回应。


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个眼目如火把、面貌如闪电的超自然体出现在河边,同他在一起的人虽没看见异象,却都战兢地逃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形容自己说:“我便浑身无力,面貌失色,毫无气力。”当他开始跟这“人”讲话时,几乎气都要断了。


接着这个来访者告诉但以理,他之所以来迟的原因。他从但以理开始祈祷的第一天就已经应允了他的祈求,只是遇上波斯国的魔君拦阻21天之久,幸好最后有天使长米迦勒来相助,才得以挣脱敌人。


 我不想试图解释这段宇宙之战,只是想指出它与约伯故事的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但以理和约伯一样,在善与恶的宇宙两势力的争战当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虽然大部分争战的情形是他们所看不到的。对但以理而言,祷告好像没什么用,上帝好象漠不关心,真实“幕后”的情形恰恰相反。只因但以理有限的眼见,歪曲了事实的真相。


事实的真相就像一幅以宇宙为帷幕的大图景,有很多部分是我们永远看不见的。如果我们能在困境来临时紧紧依靠上帝,恒切地祷告,会有我们梦想不到的效果。能如此,就需要信心,相信不管感觉上上帝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永远不会被上帝所丢弃。


结果,当约伯在旋风中听见那“声音”时,他的信心终于实现了。上帝把大自然的景象揭露,包括太阳系、星座、狂风、百兽,都是约伯无法置喙的。


倘若你对肉眼能见肉身居处的世界,都无法了解透彻,怎敢妄想了解那看不见的世界呢!约伯终于领会到那幅巨大的图景,遂在尘灰中懊悔。

 

上帝好象一个人,在隐匿时,清一清喉咙,遂泄露了他的行迹。
                            ——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d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29。约伯乐极而终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我这皮肉灭绝之后,
      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
  我自己要见他,
  亲眼要看他,并不像外人。
      我的心肠在我里面消灭了!
                          ——《约伯记》19:25-27

 


经过一场痛苦悲哀与灵界的战争,到故事结尾时,约伯可谓幸福无比。不但得享四代儿孙之福,而且得的产业还比先前更多:一万四千头羊、六千头骆驼、一千对牛、一千头母驴,还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圣经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


这种完美的结束,让许多读者看了很不是滋味。诺贝尔奖得主威瑟(Elie Wiesel)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他而言,约伯是个英雄,居然能对上帝之不公加以挑战并且得胜。不过约伯不应该屈从,那么容易就“放过”上帝。毕竟没有任何新赐的产业可以补偿约伯所受的苦,何况那十个死去的儿女?每一个父母都知道,再生多少儿女,也都不能抹去死去的儿女所带给约伯的忧伤。


不过,我们还是让约伯自己说说。以下就是上帝在旋风中对约伯显现之后,约伯所说的一段话:


      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
      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显然,我所谓“上帝没有正面回答”的显现,却能完完全全令约伯心服口服。


有些人引用约伯的结局,当作对上帝失望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他们说:“你们看,上帝果然会把他的百姓从逆境中解救出来。如果我们像约伯一样地信靠上帝,他也会恢复我们健康的身体,赏赐我们财富,就像他赐给约伯的一样。”然而,这些人在读约伯记时看漏了一段很重要的细节:约伯是在上帝重新赏赐他福分之前讲出上面这段忏悔的话的。他还是坐在炉灰中,还是满身是疮、痛苦不堪,但却在这种环境下学会赞美上帝。唯一改变的是上帝让他窥见大图景中的一点真实原貌。


其实上帝显现时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他的出现这个事实,解答了约伯心中最大的疑问: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有“人”在吗?既然约伯看见了看不见的世界,所以其他问题都无关紧要。


而从上帝的观点来看,约伯的感受,比起宇宙间关键性的问题,实在没多大意义。约伯不肯背弃上帝,上帝赌赢撒旦,这才是真正的战斗。痛苦?小事一桩。要儿女?骆驼牛羊?没问题。我当然希望你能快乐幸福,家道丰富。但是你约伯必需了解,有一些事是比快乐幸福更重要,更不可或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世界

 


我朋友理查德虽然认为约伯记是圣经中最诚实的一本书,但是对它的结论还是颇有微词:“约伯得到上帝的显现,我很为他高兴,这也是我几年来一直在求上帝的事。不过上帝没来访问我,约伯的故事对我的挣扎也没多大帮助。”


我相信理查德的说法指出了信心很重要的分界线。因为我们在世上的日子,的确跟约伯遇见上帝之前比较像,我们也是活在各种迹象都显示这世界根本不像有位全能又慈爱的上帝存在的世界中。因此,我们要维持信心,还得费很大的劲。


理查德央求上帝向他“显现”,结果把信心全部输掉。老实说,我不觉得上帝有“责任”按理查德要求的方法来证明他自己。在旧约和耶稣的身上已有足够证据,我们还能要求什么?


我是很小心才说这些话的。我常以为那些坚持祈求神迹的人,其实不是满有信心而是缺乏信心。这种祷告常在跟上帝讲条件。难道我们对上帝的忠诚信仰,是在于他能否在看得见的世界里再一次显明他自己?


如果我们坚持要看得见的证据,那我们注定要失望。真信心不是企图“玩弄”上帝来实现我们的旨意。而是我们站对位置去遵行上帝的旨意。当我查考圣经中的信心伟人时,我发现很少人有像约伯那种戏剧化的遇见上帝的经历,而多半是在上帝似乎隐藏的时候,仍然持守信心的人。“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希伯来书第11章论及信心伟人时就说:“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


我们人类常直觉地认为,看得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看不见的世界就不真实。而圣经的看法却恰巧相反。看不见的世界,透过信心会越来越“成形”为真实的世界,而且指引我们如何在看得见的世界中生活。耶稣就说我们当为看不见的上帝——“天国”——而活,而不是为人而活。


保罗在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时也说,他在遇到艰难时,并不“丧胆”:身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尝未来


保罗忍受试炼,死时成为殉道者,但始终等候从天上来的奖赏;约伯忍受试炼,并在有生之年得到很丰盛的赏赐。由此看来,我们对上帝该有什么期盼?也许,我们在看约伯的结局时,最好的心态不是以为会得赏赐是一种蓝图,必定要发生在我们今日的生命中,而是代表将来要来临的一切的一个兆头而已。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记号,能让人感到甜美、满足,让人试尝一点未来会是个什么滋味。


从某方面来看,威瑟说的没错:约伯晚年所享的福乐,一点儿也无法弥补之前的损失。何况,再怎么丰足、快乐,约伯最后还是死了,留给遗族悲伤与痛苦这无法逃脱的框。我们最糟糕的错误认识便是,以为上帝只要对这个悲苦、不公的世界,稍稍动手修正一下,我们便心满意足了。有些人把信心全然下注于求神迹上,以为只要看到神迹,对上帝的失望就消失无踪了。如果我把本书内容改为病得医治的个案专辑,而不是谈理查德、梅格或约伯的故事,那还是解决不了对上帝失望的问题。这世界还有许多不对劲的事。比如,每个人都会死;无论信不信上帝,死亡率都相同。


神迹不能解决对上帝失望的问题,神迹只是指向未来的一些预兆;它是开胃菜,让人向往更丰富更长远的到来。约伯晚年的快乐满足只是一种样品,预告他死后能真正享有的情景。约伯记结束时的好消息,以及福音书最后复活的好消息,都是启示录中所描述未来世界的预告,我们岂敢漏看上帝心目中的这个境界呢。


约伯记第42章的应许,预言上帝终究要把今世一切错误的事物给纠正过来。比如约伯子女的死亡,以及我朋友梅格的儿女残障致死,在今生没能得到医治或复活,这种痛苦忧伤是没有言语可以安慰而平息的,但是在末后的日子,这些痛苦忧伤都要消失无踪。梅格的女儿会再回到她身边,她的儿子也会变得健全。我相信现在他们很可能在新的世界中欢喜歌舞,快乐得不得了。因为“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圣经以上帝的名誉担保,他要以他的能力摧毁恶者并将天地更新,回复起初的完美.若忘记这最终极的应许,人难免有时会觉上帝不够全能﹑不够全爱


今日,先知有关和平、公义的预言、异象尚未全然实现,刀剑尚未熔为犁头,死亡挟着新崛起的艾滋绝症和环境之癌,仍丑陋地侵吞着人类,令人束手无策。邪恶猖狂、正道不彰。但圣经呼召我们看穿历史的阴影而远眺永恒,在那里上帝要以真理与光明充满并管理世界。


任何讨论对上帝失望的问题,都离不开提到天堂这个最后法门。因为在天堂里,人类会首次面对面看见上帝,因此一切有关隐藏的难题就解决了。而约伯在痛苦中能用信心宣告:“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并且亲眼看见他。”这个预言不仅要为约伯实现,也要为我们每一个相信的人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