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人在伊甸园外犯罪(四1~26) 本章记载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宗谋杀案,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亲手杀害了胞弟亚伯。本章不少地方回应第三章的记述,可比较:第四章一节和第三章七节(「知道」);第四章七节和第三章十六节(「恋慕」、「制伏」);第四章九节和第三章九节(「在那里?」);第四章十节和第三章十三节(「你作的是甚么事呢?」);第四章十一节和第三章十七节(「地受咒诅」);第四章十四节和第三章廿四节(「赶逐」);第四章十六节和第三章廿四节(「伊甸东边」);第四章廿五节和第三章十五节(「后裔」)。 此外,亚当和该隐同是以耕种为生,犯罪后都被「放逐」。1 创世记的作者通过这些相似的地方,让读者感到两章经文相互关连。 另一方面,该隐对亚伯的敌视,叫人想起创世记许多对兄弟都是这样爱恨交集,如以实玛利和以撒、以扫和雅各,以及约瑟和十位哥哥。2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和合本》第一节「有一日」是原文没有的,其他中文圣经都没有这句话。《和合本》加上这句,或许是作为事件的开头,有如古本小说开头的「话说当年」。3 (二)《和合本》第一节「那人」,其他中文圣经都作「亚当」,这人必是始祖亚当。 (三)《和合本》和其他中文圣经都把第一节第一句的动词译作「同房」,只有《思高本》直译作「认识」;《思高本》这样翻译读起来不易明白它的意思。 (四)第一节「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这句话,其他译本多作「借着耶和华的帮助,我得了一个儿子」(《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新译本》、《吕振中译本》、《思高本》),只有《当代圣经》仿效《和合本》。《和合本》的翻译是意译,其他中文圣经按原文直译。4 (五)第一节的「一个男子」原文是〔is〕,《现代中文译本》作「儿子」、《圣经新译本》和《吕振中译本》作「男儿」、《当代圣经》作「男孩」,《思高本》却作「一个人」。《思高本》按原文直译(《和合本》也接近),其他中文圣经则根据上下文翻作「儿子」(《现代中文译本》)。各种译本用不同的名词翻译〔is〕,为的是和常译作「儿子」的〔ben〕作出分别。 (六)第四节「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现代中文译本》意译为「头胎最好的小羊」,这和《思高本》「最肥美而又是首生的」相仿。我们将会在「诠释」讨论那种译法较可取。 (七)第五节「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变了脸色」(《吕振中译本》也是)原文直译是「脸跌了下来」,《圣经新译本》意译为「垂头丧气」(《思高本》也是),《现代中文译本》则作「愁眉苦脸」,《当代圣经》是「面露怒容」。 (八)第七节「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不容易翻译。《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你要是做了正当的事,你自然会显出笑容,但因为你做了不该做的事,罪已经埋伏在你门口」。《吕振中译本》作「你行得对,哪有不抬起头来的?你若行得不对,罪就伏在门前了」,《思高本》、《圣经新译本》和《吕振中译本》相似。《当代圣经》则接近《和合本》。为甚么有这些不同的译法?参本节的「诠释」。 (九)第八节「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其他中文圣经都根据撒玛利亚人五经、七十士译本、叙利亚译本,把这句话译成「该隐对他的兄弟亚伯说:『我们出去到田间吧。』」 (十)第八节「起来打」原文是「起来」加上介词「对付」,故有些中文圣经译作「下手」(《现代中文译本》)、「起来袭击」(《圣经新译本》、《思高本》、《当代圣经》)。 (十一)第十节「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思高本》把这句译作「听!你弟弟的血由地上向我喊?」。为甚么这样翻译?参「诠释」。 (十二)第十三节「我的刑罚太重」,《思高本》和《吕振中译本》都译作「我的罪罚太重」,因为「刑罚」一词可作「罪孽」,这两本中文圣经把两个意思结合而成「罪罚」。 (十三)《吕振中译本》在第十五节「耶和华对他说」后面加上了「既然如此」,而《圣经新译本》、《思高本》、《当代圣经》则加上了「绝不会这样」。前者根据希伯来文圣经,后者却依从七十士译本;两种都可接受。 (十四)第十五节「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现代中文译本》翻作「上主在该隐额上做了记号」,「额上」原文没有,是译经者的解释。 (十五)第廿六节「那时候,人纔求告耶和华的名」(《圣经新译本》、《思高本》、《当代圣经》);《吕振中译本》作「这人是最先呼求永恒主之名的」;《现代中文译本》作「人才用上主这神圣的称呼敬拜上帝」。那一种译法才对?参本节的「诠释」。 Ⅱ 结构 (i) 该隐与受害人〔亚伯〕 四1~8 (ia)该隐出生四1 (ib)该隐弟弟亚伯出生 四2 (ic)该隐、亚伯献祭 四3~4 (id)该隐不蒙悦纳 四5~7 (ie)该隐杀亚伯 四8 (ii) 该隐与法官〔耶和华〕 四9~16 (iia)耶和华指控该隐 四9~11a (iib)该隐要受的刑罚 四11b ~12 (iic)该隐恳求减刑 四13~14 (iid)耶和华施恩 四15 (iie)该隐受刑四16 (iii) 该隐的后代 四17~24 (iiia)该隐的七代 四17~22 (iiib)该隐后代的复仇者 四23~24 (iv) 该隐的弟弟和侄儿 四25~26 以下几方面须注意: (一)本章可排列如下:引言(1~2) 亚当、夏娃、儿子叙述(3~5) 该隐、亚伯、耶和华对话(6~7) 耶和华、该隐叙述(8) 该隐、亚伯对话(9~15a) 耶和华、该隐叙述(15b ~16) 该隐、耶和华插曲(17~24) (耶和华履行祂的诺言)结束(25~26) 亚当、夏娃、儿孙 通过这样的排列,可知第八节为重点,就是该隐杀死了亚伯。另一方面,引言、插曲、结束三大段开头都有提及「同房」、「生儿子」(第1、17、25节)。 (二)本章第一至二节,和第廿五章廿四至廿七节论及以扫、雅各相似: 两个儿子出生、起名(创四1~2a,廿五24~26) 两个儿子的职业(创四2b,廿五27) 这两对兄弟相似的地方包括:哥哥和弟弟不和;弟弟比哥哥更得上帝悦纳。 他们不同之处乃是:作哥哥的该隐亲手杀死弟弟亚伯,以扫曾计划杀死雅各,却没有下手;该隐和亚伯并不是孪生兄弟。 (三)第二节下至第五节上交叉平行:5亚伯牧羊,该隐种地该隐献供物,亚伯献供物耶和华看中亚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四)本章第八至十二节和第三章结构相似,都是:「犯罪」(创三1~7,四8)、「审讯」(创三8~13,四9~11a)、「判决」(创三14~19,四11~12)。6 唯一不同的是,该隐求上帝减刑,第三章三位主角都没有这样做。 (五)第一至二节和第十七至廿六节是「家谱」的形式,而第十三至十四节酷似诗篇中的「哀歌」。 (六)第廿三节下至廿四节是一首六行的诗歌(参「诠释」)。 III诠释 i. 该隐与受害人〔亚伯〕(四1~8) 四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一)「同房」(第1节)这词值得注意: (1)它直译是「知道」、「认识」(to know),《思高本》因此把本句译作「亚当认识了自己的妻子」。 「知道」这词叫人联想起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分别善恶树」(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创二9、17),以及亚当、夏娃「知道」自己赤身露体(创三7)。 (2)旧约作者常用「知道」、「认识」一词描写夫妇的性行为;这样做一方面是委婉的说法,另一方面暗示性交加增夫妇的认识,有助二人变得更亲密。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两性真正的结合是在全然相知相交之中。7 如果性交的目的不是为了亲密,只是为了生儿育女,或是满足欲望,旧约作者多会用其他动词描述,如「跟我睡觉」(“ go into ”;《现代中文译本》创卅八16,其他还有创十六2、4)、「同寝」(“ lie with ”,创卅九7)。8 (3)心理学家指出:亲密和亲昵的关系可令夫妇享受更快乐的性生活,正如一九九四年十月六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报导芝加哥大学研究结果,发现夫妇间的性交远比婚姻以外的甜蜜得多,其中一个原因乃是,夫妇认识对方,知道对方的需要,且感到亲昵。 (4)此处提到亚当和夏娃「同房」,并不等于他们吃了禁果之后才懂得性交,也不等于他们是第一次性交(可比较撒上一19)。 本节提到「同房」,因下文跟着记叙夏娃「怀孕」。9 (二)「该隐」(第1节)原文〔qayin〕,与下一句「我得了」(第1节)原文字根〔qana〕的音相近。10 根据亚兰文的〔qenaya〕,「该隐」的意思可能是「五金工人」,11 也有学者认为这名字指「铜枪」(撒下廿一16);12 不过,把「该隐」解为「铜枪」不正确。13 另有建议本节的「该隐」乃代表「基尼人」(士四11),这讲法千疮百孔,并不合理。14 (三)「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第1节),以下几件事须注意: (1)「得了」这动词〔qana〕在旧约出现了八十二次,通常都指「得到」,除了有六处经文或许可译作「造成」(创十四19、22;申卅二6;诗七十八54,一三九13;箴八22;《和合本》只有在最后两处把此词翻作「造」)。15 有学者曾建议把本句的〔qana〕也译作「造」,16 这样翻译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因它只不过根据乌加列文的〔qny〕和阿拉伯文的〔gyn〕,假设这个希伯来动词应解作「造」。 我们应保留「得了」的翻译。创世记的作者拣选此动词表达「生了儿子」,因为它的读音和「该隐」相近。17 (2)「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可有三种译法: 第一,把原文的介词〔et〕解作「靠着」(with the help of),全句则作「我靠着耶和华得了一个男子」;18 《和合本》的翻译「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正是这意思。旧约常提及妇人可否生育全在乎上帝的帮助(参创二十18,廿九31,三十22;撒上一5~6;诗一二七3)。 不过,这建议最大的问题是,作者为甚么不用常用的介词〔im〕表达「靠着」?19 而且,没有一本古译本把〔et〕解作「靠着」。20 第二,把本句直译作「我得了一个男子,从耶和华」。这样的翻译把〔et〕解作「从」(from),与〔min〕相等,(参创四十九25,〔et〕和〔min〕平行)。21 我们从亚喀得文和乌加列文都可找着证据支持把〔et〕解作「从」。22 这样,夏娃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从上帝得到这个儿子作为礼物(创十六2,廿九31;诗一二七3)。23 不过,为甚么在〔et〕的前面没有〔min〕?24 以上两种译法暗示:夏娃或许以为所生的就是第三章十五节那「后裔」。25 第三,把〔et〕视为「和」或「像」,则本句变成「我和耶和华造了一个男子」或「我像耶和华,创造了一个男子」。26 这译法反映她觉得自己可媲美上帝,可以创造生命。 有三个理由支持这译法: (A)如果我们把本节和第廿五节比较,则发现此处暗示夏娃比较高傲,与下文生塞特时迥然不同。 (B)创世记经常指出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得到福泽,而不是倚靠上帝;这正是本处的特点。27 (C)本章把为儿子起名的责任放在夏娃身上,与下文塞特为儿子起名(第26节),和亚当为塞特起名不同(创五3);这是否回应第二章二十节夏娃为〔众生之母〕,她觉得自己像上帝创造一样呢? (3)为甚么夏娃说:「我得了一个男子」,而不是「我得了一个儿子」?旧约圣经从没有用此词「男子」〔is〕称呼初生婴孩。28 本节用「男子」〔is〕的原因如下: 第一,夏娃抱着婴儿,幻想他很快长大成人,故称他为「男子」。29 第二,根据上述第三种的译法,夏娃称儿子为「男子」,因她觉得自己像上帝一样造人。30 在第二章「女人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创二23),此处却是女人生了「男人」。31 第三,本节用「男子」〔is〕表明该隐是本章第一个儿子,而以挪士〔nos〕为本章最后的儿子,以挪士也是「人」的意思。32 (4)本节用「耶和华」一名(也是本章对上帝的称号),因本章论及祂是人献祭的对象,也是拯救人的主。33 (5)夏娃生该隐时大叫:「我得了一个男子」。哈拿生了撒母耳,说:「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撒上一27~28)。二者的反应截然不同。34 四2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一)「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第2节)这句话,强调该隐是亚伯的哥哥,为下文留下伏笔:原来该隐谋杀的竟然是他的胞弟。难怪第八节两次提到「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第九至十一节也提及「兄弟」四次。35 (二)「亚伯」一名很特别,有几件事要注意: (1)它的意思是「儿子」(类似亚喀得文的〔ablu〕),或「虚空」、「气息」。从语文来看,「亚伯」原文〔hebel〕和「虚空」〔hbel〕相近,后者应是此名的意思。36 (2)为甚么夏娃会称自己的儿子为「虚空」呢?有学者认为夏娃这样做,因她对该隐失望,该隐的行为使她的盼望落空,故生第二个儿子时就用了此名字。37 这讲法纯属臆测,全无经文支持,因为: 第一,这讲法假设该隐年纪比亚伯大很多,但我们从经文字里行间可知二人年纪接近。 第二,我们没有证据说该隐的行为很差,令母亲失望。 (3)夏娃给儿子起名为「亚伯」,或许与他在本章短暂出现有关,他从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一个无声的受害者。他的名字叫人记得生命短暂空虚,他在盛年时便被胞兄亲手杀掉。38 「亚伯」回应第二章七节,人只不过是尘土,生命短暂,转眼成空。诗人的话:「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真是全然虚幻」(诗卅九5;《圣经新译本》译作「只不过是一口气」);这都是「亚伯」一名最好的解释(可参伯七16)。39 「亚伯」这名可能是他死后才这样称呼他。40 (4)创世记的作者为甚么不透过夏娃解释此名,就如她解释「该隐」或「塞特」的意思呢?这或许和亚伯英年早逝有关。 (三)作者接着提到该隐和亚伯的职业: (1)「亚伯是牧羊的」(第2节),后来雅各(创三十36)、约瑟(创卅七2)、摩西(出三1)、大卫(撒上十六11)都曾以牧羊为职业。 (2)该隐是「种地」的,有三件事要注意: 第一,该隐克绍箕裘,像父亲一样以务农为生(创二15)。 第二,「种地」反映出上帝给人所定的刑罚已经应验了,人已开始「耕种他所自出的土」(创三23)。 第三,这词暗示该隐是在伊甸园外种地。 (3)亚伯「牧羊」应验了第一章廿八节「管理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该隐「种地」则实践上帝要人「治理这地」的吩咐。41 四3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4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 」 (一)第三节的「有一日」原作「过了些日子」、「日子的末了之后」(可比较创十八3,四十一1;出十二41;民十三25;王上十七7等),此处可能指过了一年(利廿五29;撒上一21),农作物已成熟,可作供献之用。42 (二)该隐拿「地里的出产」(第3节),献给耶和华作「供物」,不知道是否初熟之果?43 「供物」(创卅二20译作「礼物」)一词在利未记多指「素祭」,如「细面」(利二1~3)、「禾穗子」(利二14~16),但在其他经文,「供物」可包括动物(撒上二17,廿六19)。 值得注意的是,该隐首先把供物献给上帝,亚伯也照样做。该隐比亚伯先献祭这一件事,可否反映该隐的虔诚呢?44 他们献祭可能是感谢上帝让他们工作有收获。45 (三)亚伯献上「羊群中头生的」(第4节),暗示亚伯一有收获,就献给上帝;正如「五经」的法律,吩咐人把「地里首先初熟之物」献给上帝(出廿三19,卅四26;利二14;民十五17~21,十八12~13;申廿六1~11)。 作者故意指出亚伯把「羊群中头生的」献上,却不提及该隐献上的是否「初熟之物」,可能暗示亚伯把最好的献给上帝。 (四)亚伯献上「羊的脂油」(第4节),有几点要留意: (1)这指羊内脏最肥美的部分,献祭时多烧在坛上归给上帝,不准食用,或许因它像血一样(结四十四7、15),本属于上帝(出廿九13;利三3;撒上二15~16)。46 (2)「脂油」可解作「最好」(参结卅四3,卅九19),47 就如「这地肥美的出产」(创四十五18)原文直译是「这地出产的肥油」,地最好的产品;「上好的麦子」(申卅二14)原文直译也是「麦子的肥油」。 亚伯把最好的羊献给上帝。 (3)亚伯献上「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和合本》)抑是「头胎最好的小羊」(《现代中文译本》);如果是前者,亚伯好像献上了两种东西,如果是后者,则是一种。48 从希伯来文的文法来说,亚伯只献上了一种供物,因为此处的连接词〔w / u〕乃是「解释的连接词」(waw explanatory),意思是:亚伯把「羊群中头生的」,即是「羊的脂油」献上。 亚伯把头生最好的羊献上,或是把头生羊最好的部分献上。 (五)创世记的作者在此并无提及两兄弟为甚么献上供物。49 是否他们从父亲口中知道要这样做?这是他们第一次献祭吗?他们如何献上供物?在何处献上?有否先筑坛,然后把祭物放在坛上献给上帝呢?他们献祭是否代表家人(妻子、儿女),像后来的族长履行家庭祭司的责任(创八20,十二7~8,十三18,二十25,卅三20,卅五6~7)?50 这些都不是作者所关注的,他只想指出亚伯和该隐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1)对象相同,都是向耶和华献上一些东西。 (2)目的相同,都希望耶和华悦纳所献上的。 (3)做法相同,都把自己职业所生产的东西献上。 不过,献上的供物不同,结果也是截然不同。 (六)结果就是,「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第4节)。上帝喜欢亚伯又接受他的供物。为甚么上帝这样做?经文并没有交代。 另一方面,亚伯怎样知道上帝悦纳他的供物呢?可能天上有火降下把供物烧了(士六21,十三19、20;王上十八38)。有希腊文古卷把「看中」译作「烧毁」,这支持供物被烧的讲法。51 加尔文却认为亚伯献祭后各方面都兴盛和顺利,故知上帝悦纳了他的献祭,而该隐则处处碰壁,明显上帝不悦纳他的供物。52 这讲法全无经文支持。 四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6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甚么发怒呢?你为甚么变了脸色呢?7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他。』」 (一)上帝不喜欢该隐又拒绝他的供物(第5节),创世记的作者同样没有解释为甚么上帝不接受该隐和他所献上的。 (二)因为上帝「看不中」他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且「变了脸色」(第5节),有几点要注意: (1)「大大的发怒」指大发雷霆,十分忿怒;53 「变了脸色」直译是「脸跌了下来」,可指「脸都沉下来」。 (2)有学者建议把「发怒」〔hara〕解作「抑郁」,「变了脸色」乃是愁眉苦脸,形容「沮丧」。54 (3)旧约圣经常把「大大的发怒」和「杀人」连起来(创卅四7;撒上十八8;尼四1;还有民十六15;撒下三8),本节应指忿怒多过抑郁。 (4)创世记的作者不解释为甚么上帝不悦纳该隐的供物,只用宝贵的篇幅记叙该隐的反应。作者通过该隐的反应,表明为甚么上帝不悦纳他的供物。 (5)乍眼看来,该隐发怒和「变了脸色」是正常的表现,但上帝却诘问:「你为甚么发怒呢?你为甚么变了脸色呢?」(第6节)。 上帝是否太不近人情呢?55 (三)第七节指出上帝诘问该隐的原因。56 这是十分难明的一节圣经,有几点要注意:57 (1)「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第7节),「蒙悦纳」这词〔set〕源自〔nasa〕,意思是「抬起」或「提高」。 这词此处可有下列的解法: 第一,把下文的「罪」放在〔set〕的后面,「抬起罪」,即是「赦罪」,本句变成「你若行得好,你的罪就得赦免」。 第二,在〔set〕后面加上「脸」,而「抬起脸」比喻高兴,满有神采,与上文「脸跌了下来」成对比;本句变成「你若行得好,你的脸就可抬起来」。58 《现代中文译本》「你自然会显出笑容」,就是采纳这解法;《吕振中译本》、《圣经新译本》、《思高本》的「抬起头」,也是根据这解法。 第三,同样把第二句解作「抬起脸」或「抬起头」,但把第一句解为「你若接受我的决定」而不是「你若行得好」。59 这样,本节上半主要劝勉该隐接受上帝的决定,就是不悦纳他供物的决定。 第四,把〔set〕视作源于阿拉伯文的字根〔sy〕,意思是「同意」;60 本句变成「你若行得好,就会同意」,同意上帝的决定。 第五,把〔set〕加上不同的乡响音,变成〔saatta〕,意为「安逸」(伯三18;耶四十八11),则本节上变为「你若行得好,就必享安逸」。 头三种的解法把经文的次序掉动,第四和第五种则把一个常见的希伯来文字视为源于一个稀有的字,都不是最好的做法。 我们可考虑第六种的建议,把只出现一次的「若」视作与两句话相连,可译为「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岂不是伏在门前?」61 当然,如果得上帝悦纳,则可以抬起脸来,再次欢欣。62 (2)「罪就伏在门前」(第7节)这句话很有意思,有几件事须留意: 第一,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罪」,此词的意思是「不中的」,射不中目标。这叫人想起《书经》、《诗经》所讲的罪,就是违背上天的命令,没有做上天要人做的。63 第二,有建议把「罪」解作「赎罪祭」,但不吻合上下文。64 第三,「罪」如恶魔或野兽埋「伏」在该隐的门口,「伏」原文〔robes〕和亚喀得文「恶魔」〔rabisum〕相似。65 本节把罪恶描绘为凶暴的鬼魔,蹲伏在该隐的门口,等待他一出来,就扑过去侵袭。这景象叫人想起「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其实,创世记的作者通过「伏」暗示罪恶,也像野兽在暗处藏匿,等候掠物经过,便立刻跳出来扑向掠物。66 耶利米先知曾采用类似的描述:「晚上的豺狼必灭绝他们,豹子要在城外窥伺他们,凡出城的,必被撕碎」(耶五6);罪要像豹子在门口「窥伺」该隐,他一出来,就把他撕碎。 第四,「罪就伏在门前」的「门前」通常指该隐的「心门」,也有学者认为指野兽埋伏在自己的洞口。67 (3)「罪」不单蹲伏在门口,且「恋慕」该隐(第7节),即是要控制他(创三16)。不过,「你却要制伏他」(第7节),该隐要把它「制伏」。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本节的「恋慕」,和第三章十六节「你必恋慕你丈夫」是同一个动词;而「制伏」和第三章十六节的「管辖」也是同一个字。 第二,「你却要制伏他」是一个应许(《吕振中译本》:「你却可以管制它」);68 也可作「你须制服他」,是一个命令(《现代中文译本》:「你必须克服罪」);69 或译作「请你去制伏他」,则是一个邀请。 第三,「你却要制伏他」的「他」通常都解作上文的「罪」,但有学者建议把「他」解为亚伯。不过,从上下文来看,解作「罪」较适宜。70 第四,「你却要制伏他」暗示:该隐是有选择的,不一定束手待毙,他可以制服罪恶。这一句的原文直译是「你,你要制服他」,作者加了一个「强调」的「你」,暗示该隐可以选择战胜罪恶。 人在伊甸园犯罪后,仍可选择「制伏」罪恶。 第五,上帝敲响了警钟,向该隐提出警告,叫他小心那蹲伏在他心门外的「罪魔」,要控制它,不让它控制自己;该隐千万不要等到罪恶涨大到不能控制的地步,才去尝试制服它。 (四)总括来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他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他」,一方面暗示该隐和他的供物不蒙悦纳,乃因他的品格和心态「不好」。另一方面,提醒该隐要小心,不可一错再错。倘若他能对供物不蒙悦纳有正确的反应(「行得好」),他会得到上帝「悦纳」,以致他可以「抬起」脸来。如果他处理得不当(「行得不好」),埋伏在他心门外的罪恶就会发芽生长,以致一发不可收拾。故此,他要「制伏」蠢蠢欲动的罪恶,免得反被罪所控制。 可惜,该隐没有理睬或接受这警告,没有临崖勒马,反倒纵容恶念在脑中生花结果,遂导致悲剧发生。 上帝在此以慈父的身份劝勉该隐,让他有一条出路;这反映上帝虽然不悦纳该隐的献祭,却没有弃绝他。71 (五)我们必须探讨为甚么上帝悦纳亚伯和他的供物,而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有以下几种讲法: (1)该隐代表农民,亚伯代表牧人;上帝悦纳亚伯而不接受该隐的供物,表明牧人比农民胜一筹。72 但是,无论是旧约和新约有关的经文都不支持这说法;何况,上帝为人所预备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农夫(创二15)。 (2)该隐献的不是牲畜,亚伯献牲畜是流血的祭,故高一级。73 但是,我们要留意: 第一,该隐是种地的。 第二,当时没有摩西律法,怎知道要献上祭牲?有学者认为该隐通过上帝杀羊取皮为亚当和夏娃做衣服,便知道上帝要求流血的祭。这又是纯属臆测。74 第三,摩西的献祭条例也有献素祭。 第四,本章所讲的是「供物」,而不是「献祭」。 (3)七十士译本把第七节意译为「如果你献得合宜,但没有把供物正确地切成小块,有没有犯罪呢?」这假设该隐献祭时,没有遵守切祭物的「刀法」。75 但是,我们不能肯定这是希伯来圣经的意思,而且这解法和本段经文不吻合。何况,该隐所献的是蔬菜,根本不用切开。76 (4)亚伯献上头生的,且献上羊最好的部分;该隐却没有这样做,只献上「地里的」,并没有把「最好的」献上。这也是斐罗(Philo)的意见,他相信该隐把最好的「初熟之果」留下给自己。77 正如另一位学者所说:「该隐不及亚伯这样愿意付出代价,更不及亚伯慷慨。」78 无疑,经文没有明说该隐所献的不是「初熟之果」。79 不过,我们要记得「五经」常把「长子」和「初熟之果」连在一起(出廿二28~29,卅四19~20);故此,创世记的作者不刻意指出身为长子的该隐献上了「初熟之果」,反倒记录幼子亚伯把头胎的羊最好的部分献上,这暗示亚伯把最好的献上,该隐却没有这样做。 圣经清楚说明上帝希望人把最好的给祂,而不是次好的。80 经文没有强调他们献上不同种类的祭,重点却放在二人的心态和品格的不同。怎样可知他们的心态呢?就是通过献祭后的反应。该隐不蒙悦纳后有两种反应: 第一,他向上帝发怒(第5节)。 第二,他向亚伯发怒(第8节)。 这些反应反映出他心态有问题。81 正如主所说:「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20),通过该隐的反应可以认识他的品格和心态。 如果他献祭的心态和动机正确,他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会带着悔意的心求问上帝:「为甚么我的供物不合适?」、「我应怎样做以致供物得你悦纳?」82 难怪作者指出:「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亚伯的品格和心态都是上帝悦纳的,上帝却不悦纳该隐的品格和心态。83 亚伯的供物蒙悦纳,因为他尽力讨上帝喜悦,把最好的献上(「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该隐献祭仿佛只是履行责任。84 (5)在第三章,亚当和夏娃作出一个抉择,是否顺从上帝。本章则是上帝选择是否悦纳该隐和亚伯的礼物。祂按祂的主权和意旨选择接受亚伯的供物,该隐所献上的,祂却不悦纳。 亚伯献祭蒙悦纳,因为上帝选择去「悦纳」;该隐的供物不蒙悦纳,也纯粹因为上帝选择「不悦纳」。 选择的背后是上帝的主权和恩典,就如祂爱雅各而恶以扫(玛一2~3;罗九13),又如祂选择以色列人作祂的选民一样(申七7~8)。85 「上帝是随自己意旨行事」,这个观念在创世记不断出现,祂一次又一次按祂自己的意思选择了幼子(以撒、雅各、约瑟等),而没有按当时的习俗拣选长子(创廿一1~13,廿五19~34,卅八27~30);亚伯是幼子,被上帝「看中」,作为长子的该隐却不被「看中」。86 该隐可以和应该做的,就是接受上帝的选择和决定,而不是大发雷霆。87 我们不要忘记,上帝说:「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卅三19)。 (6)在第三章,人要获得全部的知识;本章却只字不提上帝不悦纳该隐供物的原因,暗示上帝不用为祂所做的每一件事向人交代和解释,人不能完全知道和认识上帝,人并没有全部的知识。88 最后的三种解释〔(4)-(6)〕都有道理。我们在下文将会讨论新约圣经所提供的一些答案。 四8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本节反映该隐没有制伏埋伏在他门口的罪,反被罪管辖,采取了行动去犯罪。 (一)「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第8节),原文是「该隐对他兄弟亚伯说」,但没有记下说话的内容;有几点值得注意: (1)不少学者根据七十士译本和撒玛利亚人五经,加上「让我们一同前往田间去」。89 全句则变作「该隐对他兄弟亚伯说:『让我们一同前往田间去。』」 (2)如果不赞成根据古代译本加上「让我们一同前往田间去」,则可从下列角度了解「说话」〔amar〕的意思: 第一,假设〔amar〕古时可解作「谈话」,而不是常用的「说」,则本句作「该隐和他兄弟亚伯谈话」(《和合本》的译法)。90 第二,把〔amar〕解作赞美,再由此反证,变成「蔑视」,91 此句则作「该隐蔑视他兄弟亚伯」。 第三,把〔amar〕视作等同阿拉伯文〔amarun〕,意即是「相约」,则本句变为「该隐约会他兄弟亚伯」。92 第四,正如下文将会指出,本章和申命记第十九章的逃城有关连;因此,有学者建议根据该章的第十一节把〔amar〕改作〔arab〕,意为「埋伏」。本节译成「该隐在田间埋伏,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93 第五,根据亚喀得文和乌加列文把〔amar〕译作「看见」(look or look out),94 此处则作「找寻」(look for);本句变作「该隐找寻他兄弟亚伯」,在田间找到了。 (3)作者在这里故意不记下该隐对亚伯所说的话,让读者凭想象猜测,藉此体会该隐的预谋。95 不少希伯来文古抄本都在本节留了空位,没有加上任何的话。96 (二)「二人正在田间」(第8节),指出该隐杀害亲弟的「地点」。为甚么在「田间」?因为那里杳无人烟,没有人会目睹这椿悲剧发生。97 「田间」常是犯罪的场所(申廿二25;撒下十四6),把受害者带到「田间」表明有预谋(申廿二25~27),故是谋杀而不是误杀。 正当他们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亚伯(第8节)。「起来」的原文〔qum〕与「该隐」的原文〔qayin〕的音相近。〔起来〕在此处乃指「袭击」、「攻击」,包括「拳打脚踢」。 该隐不但毒打弟弟,且「把他杀了」(第8节);此处的「杀」原文是〔harag〕,乃指「谋杀」;而且,这种「杀」通常是十分暴力的杀害。98 (三)根据申命记的法律,该隐所犯的是谋杀罪,该受死刑(申十九11),因为一个人若「起来」又「击杀」邻舍,就要判死,何况该隐「起来」又「击杀」的竟是他的弟弟。 (四)此处只字不提亚伯被杀时有何反应,可能他哥哥猝然下毒手,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他有机会对杀他的哥哥讲几句话,他会否像曹植那样说:「哥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五)为甚么该隐要谋杀胞弟?最可能是因为妒忌,以及忿怒。99 他妒忌亚伯为上帝所悦纳,自己却不被上帝「看中」(第5节);他所没有的东西,自然不想亚伯拥有,故在盛怒之下,把亚伯杀害。 从这角度来看,亚伯是名副其实的「代罪羔羊」。 (六)有一件事令我们震惊,一个曾献祭给耶和华(第3节),又蒙祂亲自显现、提醒他小心的人(第6~7节),仍会亲手谋杀弟弟。 作者其实不单记叙该隐所做的恶事,更是让读者记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堕落到一个地步,甚至亲手杀死胞弟。 始祖在伊甸园犯罪所带来的杀伤力愈来愈清晰,也叫读者感到愈来愈心寒。 ii 该隐与法官〔耶和华〕(四9~16) 四9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那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10 耶和华说:『你作了甚么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11a 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 (一)上帝用问题的方式提出指控「你兄弟亚伯在那里?」(第9节),这叫人想起始祖犯罪后,上帝第一句话也是:「你在那里?」(创三9)。 两条问题意思相仿,意义却不同,因为「你在那里?」是「个人」性的(personal),而「你兄弟亚伯在那里?」却是「社团」性的(social),人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其他人。 (二)该隐的回答首先是一句谎话:「我不知道」(第9节),100 他明明知道亚伯去了那里,因他亲手把弟弟置于死地。 该隐说谎叫人想起主的说话:「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三)该隐讲完谎话,接着是诮笑的反问:「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第9节)。101 这反问表明该隐对上帝无礼,102 他反驳上帝,向上帝挑战。103 「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成了人常用的托词,藉此推卸对他人应有的责任。这句话有几点值得注意: (1)「看守我兄弟」和亚当「看守」伊甸园是同一个希伯来文字(二15)。 (2)「看守」可指法律上的「监护」,104 该隐暗示上帝的问题荒谬,因他没有责任「看守」成年的弟弟。他又不是亚伯的父亲,怎会变成弟弟的「监护人」? (3)乍听起来,该隐的话好像正确,因为在旧约「看守」以色列人的,乃是上帝,就如诗篇第一二一篇四至八节,五次提到上帝「保护」选民(「保护」和「看守」原文是同一个字)。 然而,该隐忘记了一件事:虽然上帝没有叫人「看守」弟兄,但祂把更大的责任交付了人,就是要「爱」弟兄。人不是做弟兄的「监护人」,乃是「爱人」。105 (4)「看守」在旧约常用来描述牧羊人的工作,他要看守羊群(出廿二6、9;撒上十七20);因此,「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么?」可意译为「我岂是牧养那牧羊人吗?亚伯身为牧羊人,应懂得看守自己。」106 该隐冷酷的回答,反映他内心刚硬;他虽手刃胞弟,却全无悔意。107 (四)上帝等该隐表达了不满,立刻发言;祂用问题回答该隐的反问:「你作了甚么事呢?」(第10节),这是上帝向人第二次这样发问;第一次诘问夏娃(创三13),今次却针对该隐。 其实,这不是一条问题,乃是控诉,类似中国人所说:「你干得好事啊!」乃是责任而不是称赞。108 有建议把此句话译作「你知道你作了甚么事!」回应上文该隐说:「我不知道。」109 不但该隐知道自己作过甚么事,上帝也知道;因人所作的每一件事都逃不过上帝的眼睛,祂一定知道(诗一三九1~6)。 上帝不再是「调查员」,已变作「主控官」。 (五)因此,上帝不需该隐回答,继续指证他说:「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第10节);以下几点值得讨论:110 (1)本句可译作「你听,你兄弟的血从地里向我哀告」,这是把「声音」翻作动词「听」(可参赛十三4,五十二8;耶十22,五十28)。111 这样翻译可以解决「声音」(单数)和「哀告」(复数)的不协调。112 (2)亚伯的血求上帝代为伸?,他的血正在「哀告」,这词常描写被压迫者的呼喊(出三7,廿二21~24),尤其是无辜受害者之哭诉。 本节的「哀告」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就是受害人向法官「申诉」,希望法官可以为自己伸?、讨回公道。113 (3)这句话的重点是「向我」,创世记的作者用很生动的笔法,描写亚伯的血仿佛日夜不停地向上帝喊叫:「请为我报仇!」、「请为我报仇!」。114 受害人的血不断投诉,求上帝主持公道;故此,该隐可以当作没有事情发生过,上帝却不能,必要处理这椿惨无人道的凶案。115 纵使亚伯的尸体已埋藏了,永不会找到,他的血仍可以喊叫。116 (六)「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第11节上),这是十分生动的图画,把位于地下的「阴间」(死人去的地方),描绘为怪兽,正张开口接收死人。 四11b 「『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12 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 上帝又转换角色,由主控官变为法官,宣布该隐要受的两种刑罚: (一)「你必从这地受咒诅」(第11节下半),有五点要注意: (1)这句话的意思乃是,该隐耕种,却得不到「地效力」;虽然他努力耕耘,仍没有收成。117 (2)这句可指「你必被赶离这地」,即是离开可种植的土地,要漂流到沙漠,遍地都是贫瘠不能生产的。118 (3)为甚么他要「从这地受咒诅」?因为上文说到「地已经接收了亚伯的血」;地因此污染,该隐要「从这地受咒诅」。119 (4)该隐所受的第一种刑罚,和父亲所受的相似(创三17~19a)。不过,他所受的比父亲更重;无论他如何劳力,土地仍不出产粮食。120 (5)值得留意的是,该隐乃是人类历史中第一个直接受咒诅的人。121 (二)该隐受的第二种刑罚,是「流离飘荡在地上」。 「流离」描述人从一城走到别城(摩四8)或地要「东倒西歪」(赛廿四20)。 「飘荡」指「迁移」(耶四1)、「逃奔」(耶四十九30)、「逃走」(耶五十3)。 这两个词在此处描绘该隐将会成为无家可归、四处漂流的逃犯。根据希伯来人的观念,这种无家、无根、不属任何团体的人生,实在「生不如死」。 (三)这两种刑罚有关联,因为该隐在一处地方安顿下来,会发觉无论他如何努力耕种,土地都不生产(第一种刑罚),惟有迁徙,搬往别处。那知,当他去到新的地方,又遇见地不生产的问题,惟有再搬家。他就是这样到处流浪,不停漂流。122 四13 「该隐对耶和华说:『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14 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 (一)「我的刑罚太重」(第13节)可作「我的罪孽太重」,表示该隐有悔改的心态,上帝因此在第十五节允诺保护他。123 也有学者认为该隐在此并不是求情,乃是承认罪太大,不该赦免,但求上帝按所说的让他到处飘流,又保护他免被族人杀害。124 (二)为甚么该隐觉得所受的刑罚太重,因为他认为自己实在受四种的刑罚: (1)他「种地,地不再效力」(第12节)。 (2)他被「赶逐离开这地」,以致他不能见上帝的「面」(第14节上)。125 「这地」应指伊甸地;126 当时的人以为上帝只在伊甸园中和园的附近,该隐被逐离开伊甸地,等于不能见到上帝的「面」。127 (3)他要「流离飘荡在地上」(第14节),他流离失所,东奔西走,无以为家,到处漂流逃亡。 (4)他会被人追杀:「凡遇见我的必杀我」(第14节下)。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这些「遇见」他的人应是亚当和夏娃其他的儿女(包括已生和将要生的),就如第十七节提到「该隐的妻子」,她是该隐的妹妹。128 根据创世记第五章三节,当塞特出生时,亚当已经是一百三十岁,那时他极可能已有了其他孩子。129 第二,以色列人后来的风俗显示:「杀人者填命」,受害人的亲属有义务为死者报仇(民卅五19~21)。130 该隐杀死亲弟,也会被弟妹追杀。就如耶和华的使者论及以实玛利所说:「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创十六12)。 (三)该隐的说话酷似诗篇的哀歌,因包括了哀歌常提到的三个层面。131 (1)是上帝所加诸的痛苦(「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第14节上)。 (2)是别人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凡遇见我的必杀我」,第14节下)。 (3)是自己所感受的痛苦(「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第13~14节)。 四15 「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一)我们当在「凡杀该隐的」(第15节)这句话的前面,加上「既然如此」〔laken〕(《吕振中译本》),或把此词解作「我应允你」、132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133 也有建议把〔laken〕读作〔lo ken〕,意为「绝不可这样」,即是:不准遇见该隐的人把他杀死。 (二)因为,「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第15节),有几点要注意: (1)「遭报」一词在旧约出现了八十八次,只有在本章的两次(本节和第24节)包含把对方「置于死地」的意思。134 (2)「必遭报七倍」怎样解释?135 第一,指杀该隐的凶手七位亲属被杀掉。136 第二,指凶手七代子孙都会遭报。137 第三,「七倍」是象征的意思,表达「绝对禁令」(apodictic law),138 即是说:「任何人都不准杀该隐」。因为杀他的人必会被杀。139 (三)「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第15节),让人一看见,就晓得该隐是上帝所保护的,就如以色列人第一次过逾越节,把血涂在门框上作为记号。 这「记号」是甚么呢?140 (1)该隐纹了身,一看就知他是特殊人物。141 (2)该隐梳了特别的发型。 (3)该隐有一只狗随身,作为记号,而且它可以吓走准备下手伤害该隐的人。142 (4)该隐身上有特别装饰。143 (5)耶柔米认为这记号乃是该隐一见人就全身震颤。144 (6)该隐一夜之间头发皆脱落,「牛山濯濯」成为他的记号。145 (7)「记号」就是该隐所建造的城(创四17)。146 无论我们接受那一种解法,必须记得这「记号」乃是为该隐而立(介词〔l〕),而这「记号」不是立在他身上(介词〔b〕或〔al〕)。147 创世记的作者故意不解释这「记号」是甚么,是否因为他想读者关注「记号」的作用,多过其内容? 该隐的「记号」不单保护他不受人杀害,也提醒人要以他为鉴戒,不要像他那样犯罪,因一见那「记号」,就会记起该隐做过那伤天害理的事。148 (四)本段让我们看见上帝的恩典;虽然该隐因为犯罪遭受刑罚,上帝仍答允他所求的,没有要求他「杀人填命」,把他立刻处死。149 该隐不能见上帝的「面」(第13节),但仍得上帝的「保护」。150 该隐的「记号」叫我们想起上帝为亚当和夏娃做衣服(创三21),都是在刑罚中仍有上帝的恩典。 四16 「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 (一)该隐所受的刑罚和他父亲一样,就是被赶离,离开「耶和华的面」(第16节)。 (二)「挪得」(第16节)和第十二节「必流离飘荡在地上」的「飘荡」同一字源;到处飘流的逃犯在飘流之地住下来,这有甚么含意。 (1)这证明上帝在第十二节所宣告的刑罚已经应验。 (2)这强调他不断漂流。 iii. 该隐的后代(四17~24) 本段记录了该隐的七代,151 即是:该隐、以诺、以拿、米户雅利、玛土撒利、拉麦、雅八和他的弟妹。 创世记的作者记叙该隐的七代,表明上帝遵守了祂的诺言,保护了这该被处死的凶手,以致他可以生儿育女,一代一代的传留下去。 作者列出该隐的七代,因「七」象征「完全」。152 上帝不单在刑罚中仍施恩典,且是「信实」的,必履行祂说过的话。 (一)第十七节「该隐与妻子同房」,她是该隐的妹妹(创五4)。此处并没有提及他们何时结婚。 后来,圣经禁止人和姐妹结合(利十八9),但在该隐的时代却是不能避免的。 (二)「以诺」(第17节)意思为「开始」,153 或作「奉献」;154 他与第五章的以诺不是同一个人,因本章的「以诺」乃是该隐的儿子,而第五章的却是雅列的儿子,且是塞特的后代。155 (三)「该隐建造了一座城」(第17节),有几件事值得注意: (1)原作「他建造了一座城」,这「他」是谁呢? 第一,「他」是该隐(《和合本》的翻译)。 第二,「他」乃是以诺,则本句和下句结合成「他建造了一座城,以诺按他儿子名字为城起名」。156 第三,「他」乃是以诺,而「按他儿子名字」改为「按他自己的名字」,则本句变成「以诺建造了一座城,按他的名字为城起名」。157 从文法结构和家谱的结构来看,158 再加上第十二节指出该隐要「流离飘荡」,第二种和第三种讲法较合理;第二种比第三种优胜,因不用更改希伯来文。159 (2)古以色列时代,一个人用自己或别人的名字作为城的名字,表明这人拥有或辖管该城。160 (3)当我们读到「一座城」,或许以为它会像今日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纽约、芝加哥、三藩市等大都会。其实,中东古时的「一座城」,只不过是一座有墙围绕或有防卫设备的村庄,面积细小,居民廖廖可数。161 (四)如果是该隐建城,他岂不是违反了上帝为他所定的刑罚,就是到处「流离飘荡」(第12节)。 乍眼看来,上帝的刑罚并没有完全应验;但正如上文所提到,上帝为该隐所立的「记号」可能是一座城(第15节)。倘若这说法是对的,该隐建城乃是上帝为他「减刑」或「缓刑」。 他「流离飘荡」了一段日子,就可安顿下来,建了一座城居住。 (五)在该隐的后代中,创世记的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来记叙以诺和下文的拉麦,可能因为他不想读者把这两个人和第五章同名同姓的人混淆(创五18、25)。162 (六)「以拿」(第18节)意为「野驴」。 「米户雅利」(第18节)意思是「上帝使我存活」。163 「玛土撒利」(第18节)指「属上帝的人」(神人)。164 「拉麦」(第18节)意为「健壮的青年」。165 (七)第十九节记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多妻制」,旧约后来的记载表明多妻常会带来不良、甚至悲惨的结果。 「亚大」意思是「装饰」;「洗拉」乃是「荫蔽」。166 有学者建议把「洗拉」的字根〔s l h〕视为源于阿拉伯文〔s l l〕,意为「嘹亮」。167 倘若这说法正确,则「亚大」着重外表美丽,「洗拉」则形容声音悦耳。 创世记的作者暗示拉麦属肉体,着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168 (八)「雅八」(第20节)意为「上帝带领游行」。他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这里的「牲畜」〔miqneh〕包括一切的家禽(创四十七16~17;出九3),而亚伯只牧养羊群〔son〕;故此,雅八被称为是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是对的。 (九)「犹八」(第21节)意为「参加游行」(过去分词),他是乐器的祖师。 「琴」可能是五弦或七弦琴(参撒上十六23),169 「萧」可能是用苇草造的;本节的「琴」和「萧」是最早、也是最易制造的乐器。170 (十)「土八该隐」(第22节)是铸造金属「利器」的专家,171 精于打铜打铁。172 为甚么在「土八」后面加上「该隐」?有两个可能: (1)「土八」可解为「工匠」,而「该隐」意思相似;作者害怕读者不知道「土八」的意思,故加上「该隐」作附加说明。173 (2)在「土八」后面加上「该隐」,避免和雅弗的儿子(同名同姓)混淆(创十2,《和合本》译作「土巴」)。174 (十一)「拿玛」(第22节)意思是「悦目好看」,与罗波安的母亲同名(王上十四21)。 为甚么作者刻意提到一个女性呢?犹太传统认为她是挪亚的妻子,这不能证实。175 创世记的作者提及「拿玛」,或许是指出洗拉和亚大一样,都替拉麦生了两个孩子;亚大生了两个儿子,洗拉生了一男一女。176 (十二)本段反映出上帝的恩典;虽然该隐犯了大恶,上帝仍通过他的后代把人类的文化推进新的领域,更上一层楼。177(一)拉麦对他妻子讲的话,本来是一首六行的诗歌: 亚大、洗拉,听我的声音, 拉麦的妻子,细听我的话语: 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 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 若杀该隐,遭报七倍; 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 第一和第二行、第三和第四行、第五和第六行在形式上是同义平行。而韵律是「9:9 / 7:7 / 7:7」。178 (二)「壮年人伤我」(第23节),和下一句「少年人损我」同义平行,可有两种解释: (1)这两句话既然是同义平行,「壮年人」相等于「少年人」,拉麦只杀了一个人。179 (2)有学者在此处却指出「壮年人」〔is〕和「少年人」〔yeled〕,180 在旧约未曾以「一对或平行的形式」出现(可比较民数记第廿三章十九节,「人」〔is〕和「人子」〔ben adam〕平行),故「壮年人」和「少年人」并非是同一个人。换句话说,拉麦杀两个人,一个是成人、一个是少年人。181 (三)「伤我」、「损我」都指身体受伤,这是十分清楚。问题是,我们应怎样解释「把他杀了」和「把他害了」? (1)这两个动词是过去式,故拉麦在此乃夸耀他曾经把侵犯他的人置于死地。赞成这讲法的人,多认为「壮年人」相等于「少年人」,拉麦只杀了一个人。182 (2)有建议把动词的过去式解作「条件」(conditional perfect),即是「如果壮年人伤我,我会把他杀死;如果少年人损我,我会把他害死」。183 拉麦十分高傲暴戾;如果有人伤害他(轻微或严重),无论那人是否成年,他都会加倍还报,把对方杀死,以泄心头大恨。 他仿佛在说:「我的名字就是复仇者,有仇不报非君子。」赞成第二种讲法的人,把「壮年人」视为不等于「少年人」。 本章的重点乃是让人看见亚当的后人一代不如一代,故把拉麦的话解作他曾杀了一个伤害他的人,故此,(1)比较适合。184 (四)拉麦向两个妻子夸下海口:「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第24节);拉麦可以杀人,却不准人杀他,杀他者必遭报复(「七十七倍」)。他的话也反映他胆大包天,不怕任何人敢找他报仇。185 主耶稣同样提到「七十七」,却用来教导门徒要多次的饶恕人(太十八21~22);这真是何等强烈的对比。186 此处提到「该隐」,这可能是作者把这首歌放在本段的原因。187 (五)这首诗歌本来接连第廿二节,该节提到拉麦的儿子土八该隐是「铜铁利器的祖师」,拉麦自然不用担心武器供应不足,可以耀武扬威,唱出这首「舞剑歌」。188 另一方面,这首歌也让读者感受到罪何等猖獗;文化日益发达(建城、牧畜、乐器、冶金术),罪恶便变本加厉,不断扩大和加强。 该隐杀了胞弟,他的后代拉麦不单多妻,且充满毒恨又嗜杀,视人命为草菅。 犹太人认为拉麦暴戾,乃因为他有两个妻子。189 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并不等于人可以遏制罪恶跃长。通过亚当七世孙拉麦的夸耀,可知罪恶急剧恶化;190 文明愈提高,道德可以愈低落。 iv. 该隐的弟弟和侄儿(四25~26) 四25 「亚当又与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说:『上帝另给我立了一个儿子代替亚伯,因为该隐杀了他。』26 塞特也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时候,人纔求告耶和华的名。」 (一)「亚当」(第25节)原文没有冠词,一定是人名,而不能译作「人」。他和夏娃同房,夏娃生下儿子,起名叫「塞特」。 (二)「塞特」(第25节)原文〔set〕,意为「摆放」、「立」;所以,夏娃说:「上帝另给我立了一个儿子」。 上帝把塞特放在亚伯原来的位置上,代替了被杀害的亚伯。 此外,〔set〕的名词可指「根基」(诗十一3;赛十九10),亚当的儿子「塞特」可说是人类新开始的基础。191 (三)「上帝另给我立了一个儿子」(第25节),有几点值得注意: (1)夏娃在此用「上帝」一名,而不是本章常用的「耶和华」,这叫人想起创世记的作者在第一章论及宇宙创造时,也用「上帝」一名;这名着重祂的创造能力。 (2)「儿子」〔zera〕直译是「后裔」,回应第三章十五节「女人的后裔」。夏娃希望塞特或他的后代中一位就是第三章所预告的「后裔」。 夏娃生该隐时说:我得了一个「男子」(第1节),并没有用「后裔」,这是否意味她早已知道上帝在第三章十五节的应许不会出自该隐的后代呢? (3)当她生该隐时,重点是「我」(第1节直译「我得了一个男子,从耶和华」),现在却说:「上帝另给我」,这有甚么属灵含意呢? (四)夏娃在第廿五节下,一口气提述了三个儿子的名字。除了现在手抱的「塞特」,她也不能忘记杀人的「该隐」和被杀的「亚伯」。 每一个都是她的亲生骨肉。 (五)塞特生了儿子,「起名叫以挪士」(第26节),有三件事值得留意: (1)这里是圣经第一次记载父亲给儿子起名。192 (2)「以挪士」的意思是「人类」,在旧约出现四十二次,都是在诗歌体裁出现。193 (3)根据亚喀得文的〔enesu〕,「以挪士」〔nos〕字根的意思是「脆弱」(诗一○三15)。194 (六)「那时候,人纔求告耶和华的名」,有几点值得留意: (1)有学者建议这句话本是在第三章末,只是旧约最后一位编辑把它搬至第四章末;195 这建议和本章的结构不吻合,不应该接受。 (2)这句话直译是「那时,人开始呼叫耶和华的名字」(参《思高本》),这可有两种解释: 第一,人首次叫「耶和华」这名字。 第二,人敬拜耶和华,特别是祈祷和献祭。196 《现代中文译本》把本句意译为「从那时开始,人才用上主这神圣的称呼敬拜上帝」,企图把两种意思结合。 (3)「那时候,人纔求告耶和华的名」强调:到了以挪士的时期,人才正式「公开」、「集体」、「按时」敬拜上帝(撒下六2;代上十三6;诗七十九6,一一六17;耶十25;番三9)。197 敬拜成了一种文化,就如建筑、牧畜、音乐、铸铜铁在当时已成了一种文化。198 因此,这句话绝不是说,以挪士以前,人没有求告耶和华,或用耶和华这名字向祂求告。这句话只说明集团公开的敬拜,或「有组织」的宗教(organized religion),乃源于塞特、以挪士的时候。199 事实上,「求告耶和华的名」乃是族长生活的一种特色(创十二8,十三4,廿一33,廿六25)。 (4)这句话好像和出埃及记第六章三节产生冲突,其实不是,可有多种的解释。200 简单来说,摩西强调敬拜耶和华,只不过是恢复这早已有的信仰,且把它大众化,变成一种运动。201 (5)该隐的后代对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贡献,尤其是在建筑城市、牧畜、音乐、冶金方面;塞特的后代作出的贡献,乃在宗教方面,鼓励人敬拜耶和华。 (6)当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以挪士和塞特晓得「求告耶和华的名」(第26节)?他们可能是从亚当口中得知耶和华就是真神。202 (七)本段重点乃是:虽然该隐和他的后代都犯罪,上帝却仍施恩,让夏娃另生一子代替亚伯:塞特为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上帝的恩典在此再次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