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磐石之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ii)  信是一种认同

 

除了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外,信心含意还包括认识到事情的真确性,并且对之表示赞同。相信基督即表示与关乎基督的真理认同,并且想更进一步了解他。其实,这里所讲的认同,不一定是在合乎你的意愿之下所作的,有时,认同很可能是在与你的意愿相违背的情形下发生的。在大数的扫罗,他的信主,就是这种情形,还有许多其他人也是一样。他们本来是不要信主的,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证据太强了,叫他们不得不信。就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说某某人的为人实在太可靠了,不由得我们不信任他。华菲德(B.B.Warfield)讲过:「『信』(Faith)或者『信念』(Belief)的含意,不是指一种随意的、武断的行动,而是在有足够理由支持下而产生的一种思想状态或行动。」麦锐约翰(John Murray)则对此多加了一段意见:

 

信是一种「被迫」的同意。什么意思呢?当理性对所搜集到的证据说够了的时候,这时的理性是被折服的。那一刻的思想状态就好像什么东西被猛的一下摔在地上的那种感觉,这不再是我们可以抗拒、否认或暂缓判决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信心」就是一种被迫的、被迫要交出来的、被吩咐要有的一种反应,因为只要是理性断定足够合理的,不管我们情愿不情愿,信已经是必须的结果了。无论我们多么期望、多么渴望、多么热望事实不是如此,但这不能叫我们相信与证据、判断相违背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方说:我们有时会说这个人叫人不得不相信他。我们信任一个人,不会是因自己期望、情愿或立志要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不信任一个人,也不是基于情感或意志的。我们信一个人,因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人是可靠的。当理性告诉我们这人可信,我们就不得不相信他,纵使我们不甘心见到他为什么如此可信,并希望若事实不是如此该多好。(例如:一个想脱罪的犯人,他来到他认为是公平、公正的法官面前,他会尽一切能力为自己表明清白。为什么呢?因为他信任这个法官,并不是因为他甘愿来到法官面前,或者他对这位法官有感情。)

 

当然,如果「信」仅仅是这样一种赞同的话,那就和圣经所说的大有出入了。「信」有比赞同更广的意思,但绝不会比赞同的意思更窄。多马对复活后的主的信心,是对复活这件事的认同,但他的信不止这么简单,他从心中发出一句话:「我的主,我的上帝!」(约20: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iii) 信是对基督的信靠

 

这是信仰的核心。虽然「信靠基督」在新约圣经里不是最常出现的句子,但这句话无疑是指向了整本新约的中心教导。耶稣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而信他名的,耶稣却不信任他们(约2:25),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的信不是对准基督,而是基于他所行的神迹而矣。来信靠「基督」这一呼召,不断地在耶稣邀请人来跟随他时表现出来,最明显的要数这句宝贵的话语:「你们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啊,到我这里来吧!我必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向我学习,你们就必得着心灵的安息。」(太11:28-29)此外,圣经还有其他的用语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亲自投靠主。约翰福音15:1-11说,信就是常住在主里;1:12 说,信就是接受他,并且以完全的信心紧紧抓住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信心永远是要付代价的,因为它要求我们向基督交出自己生命,这也是为什么在符类福音书里(即马太、马可、路加),耶稣从未把「信心」抽空出来讲,而总是与跟从他或背负十字架等教训一起提出来讲的。他这么做就是要告诉人,信心是要付代价的。信意味著实际承认基督是我们生命的主,意味著为主的缘故舍弃一切,意味著牺牲,意味著事奉。

 

这就是为什么新约会用摩西的生命来阐明信心的本质(来11:23-28)。对摩西来讲,信象征了放弃世俗的荣华富贵和名誉地位,象征了忠心服事一群会经常发难的百姓,也象征了放弃罪中之乐而去与百姓一同忍受艰难。一个人会愿意如此为信仰难为自己,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呢?动机在于,他得到了「基督」这一更宝贵价值!「在他看来,为著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来11:26),这就是有信心之人的印记了。他单单抓住基督为救主,也将自己单单交付给基督,以基督为生命的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的种类

 

以上所说的固然是信心的特质,但信心还有其他层面的意思。真正的信仰特性和本质不在于信的本身而在于信的对象。信能叫人浑然忘我而进入基督,因此信的力量乃在乎基督的属性。即使信心最软弱的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有一位刚强的基督!

 

(i) 信心的程度

信心的程度有大有小。新约圣经提到「小信」(太6:30;8:26;14:31;16:8)和「大信」(太8:10;15:28)、软弱的信心软弱的和刚强的信心(罗4:19-20)、渐长的信心(帖后1:3)、无伪的信心(提后1:5)、健全的信(多1:13;2:2)、信心的确据(来10:22)、全备的信(林前13:2)和失落了的信(提前1:19)。信的对象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永不改变的基督。但是我们对他的爱、对他良善的认识、对他道路的顺从,以及对经历上帝能力的大小,都会随着信心的加强而增长的。强壮的信心是源自于他的恩典,并且能将我们从生活中一切的钳制中释放出来;强壮的信心能促使我们把从上帝而来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罗12:3)。同时保罗也教导我们,要我们各自看自己信心的大小要看得合乎中道,不可只因别人的信心比我们的弱或者比我们的强(罗14:1)而轻看别人,或可论断别人。在信心的大家庭里,永远会有改变、有成长、有进步,但有时也免不了会生病软弱。信心在属上帝的人心里是有分别的,信徒不是个个像油印副本一样的。教会永远是依靠永活基督而坚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ii) 信心的类别

 

新约圣经暗示信心除了有程度上的分别,还有种类上的分别。因见到神迹而信主的(约2:23)不等于就是使人得救的信心。主对这种信心作不同的回应,是不足为怪的。同样,主在快讲完登山宝训时,对那些奉他名行异能的人作过这番警告:「到那天...我必须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3)。这会不会就是指保罗说的可以挪移大山却没有爱的信心呢?(林前13:2)很明显,建基在属灵恩赐上的信心不一定就是得救的信心。新约圣经斩钉截铁地道明恩赐不是恩典,恩赐的实施是可以在经历救恩以外发生的。这的确是对所有领受过圣灵恩赐之人的一个严重警告,无论他们领受的是讲道的恩赐、治理的恩赐、牧养的恩赐,还是其他什么恩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使人得救的、叫人信靠的信心,即我们对上帝恩典有所回应的信心,是上帝救恩所赐的。无论你怎么解释以弗所书2:8:「你们得救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上帝所赐的。」(其实这里说得很清楚,信心是上帝所赐的),保罗在以弗所书后面明确表示信心是「从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临到」我们的(弗6:23)。这不是说上帝会代替我们相信,不然的话,我们都会变成消极的宿命论者了。是我们自己信基督,上帝不会、也不能够替我们信耶稣。但我们之所以有信,乃是因为他先在我们心里赐下了信的可能性。当我们说:「主啊,我信,求你帮助我的不信。」我们就是已经踏进了上帝这救恩计划中的一个新阶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8  真悔改


上一章提到,信心和悔改是一组手牵手不可分割的教义。任何真正合乎福音的信仰经历,都少不了这两者其中一项。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主的话,这样的信就必须带著悔改的态度;同样,如果我们真心悔改的话,这悔改也必须带著相信的态度。此外,这一组对上帝恩典的反应,不只是在新生命诞生时才形影不离地在一起,就是在我们今后一生的日子,它俩儿仍是继续不断地携手同工,从不分离的。当我们不断信靠基督时,我们也就会不断认罪悔改。约翰加尔文对悔改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他给悔改下了以下的定义:

 

悔改---真诚地以己归向上帝的转变,出于对上帝单纯、迫切的敬畏,也包含了治死自己的肉体和旧人,并在圣灵里作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谈到救恩起头的种种经验和信徒所尝到的优惠,但我们不可忘记,悔改可是一生一世的事。旧约圣经中,悔改包含了多个意思。Nacham这个字,含有心中难过的意思,且有具体改变原有目的或作法的意思。有时,圣经用这个字来指因心中忧伤痛悔而产生的结果,并且带有安慰、安抚的意味。或许可以这么说,这个字所概括的意思就是指人在悔改后,将发现自己心灵得到了一种无比的释放和安慰。这些话在旧约里甚至可以用到上帝自己身上。神学上有个很重要的字“Shub”,就是「回转」的意思,表示把以往的事抛诸脑后,永不再提。它所包涵的是一种很强烈的形象描绘,而且是用来形容被掳到巴比伦后再次回归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上帝向他们应许自己的同在。在这批人心中所存的,就是悔改的心,就是归回上帝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旧约里,一般来说,悔改总是和一些外在的表现连在一块儿的(王上21:27;赛58:5;尼9:1;何7:14;拿3:8)。有时,在旧约的宗教观里,悔改一词也被人讹误成苦行的意思,他们以为单凭外表的愁眉苦脸,上帝就会受感动,又或以为悔改是一种可以换取功德的行为。旧约圣经半点没有支持过这种的观念,旧约从未给律法主义留过余地!又有的时候,悔改被理解成一种表面的、机械式的动作。何西亚的时代,人们就好像有这样的表现,何西亚先知用了在整本圣经中被喻为最尖锐、最生动、最透彻的描述,来形容当时的以色列民:

 

来吧!让我们回转归向耶和华;因为,他虽然撕裂了我们,但必定医治我们;他虽然击伤了我们,却必替我们裹伤。两天以后,他要使我们复原;第三天,他要使我们起来,我们就可以活在他的面前。(何6:1-2)

 

而上帝对这些话的回应是什么呢?

 

以法莲啊!我要怎样待你呢?犹大啊!我要怎样待你呢?你们的爱心像早晨的云雾;又像瞬即消逝的朝露。(何6:4)

纵使以色列民对上帝的心意模糊不清,先知却清楚认识到悔改是要付很大代价的。以赛亚先知把众人指向上帝所要的那种悔改。这样的悔改能结出道德行为上的果子,并且能带来新生命。「你们要撕裂你们的心肠,不要撕裂你们的衣服。」(珥2:13)真正的悔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仅仅外在的表面功夫。


在旧约先知的劝戒下,人们被召回头,真心悔改,从心灵里和道德行为上悔改。这种召人悔改的呼召,集中点则放在上帝与人所立的约上(正如何西亚书6:7所指出的)。以色列民是一群违约的百姓,他们必须回到上帝的约、和立约的上帝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