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智慧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尼布甲尼撒王豫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但一章十七至二十节)。
他们既然有这些特长,当然尼布甲尼撒王会喜爱他们,提拔他们,在这个时候设法为他们开脱,尽力保存他们。但他的命令不能更改,他的威信也不能丧失;他便用这个方法,一方面可以保存他的威信,一方面还可以保存他们三个人。他以为这真是一举两得的事。像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这样聪明的人,不会不明白王的心意。如果他们那时的态度稍不坚决,就很可能一方面慑于王的严刑暴怒,另一方面感激王的宽大厚待,便软化下来。他们的意志只要稍有动摇,便会由让步而妥协,由妥协而屈服;结局只有事奉尼布甲尼撒所事奉的神,敬拜他所立的金像。
我看得十分清楚,这三个人所有的这种坚决的态度实在是必要的;也就是因为他们这种坚决的态度,使他们得了那样光荣的胜利。不错,他们这种坚决的态度激动了尼布甲尼撒王,使他“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缶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缶中。”但尼布甲尼撒的怒气不但与这三个人没有害处,而且适足以彰显神的荣耀。正是“因为王命紧急,缶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神的大能和作为才更加彰显出来。缶中的烈火热到这种地步,抬这三个人的几个壮士尚且被烧死,请问这三个人被扔在火缶中,岂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烧成灰烬么?不料,出人意外的事发生了!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缶门,说,‘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罢。’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但三章廿四至廿七节)。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个人的坚决态度激起了尼布甲尼撒的烈怒;尼布甲尼撒的烈怒却彰显了神的大能和荣耀。如果不是火缶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如果抬他们三个人的几个壮士未被烧死,也许有人以为缶烧得不热,缶中的火力很微,所以他们三个人未被烧死,因此他们便会说,这并不一定是神的作为。但如今缶烧得“比寻常更加七倍”,“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这种说法便完全不能成立了。这件事实足可证明圣经上的一段话是如何的真实!
“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诗七十六篇十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31 17:58: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