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645|回复: 0
收起左侧

浅说罪性 [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说罪性 (作者尘埃)将原载于“不寐周刊”创刊号“信仰之门上的旧帖转贴过来愿大家指正。谢谢 人常说,“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 那么战胜自我的什么呢?通常的认识是战胜自己人性的软弱。如意志薄弱,不够坚强,懒惰怕吃苦等等。其实不尽然,我们真正紧要的是战胜我们的“罪性”。 罪性就是我们的“原罪”,即人类始祖亚当吃了禁果后,在灵魂里潜伏下的“恶”。如:嫉妒,猜疑,贪婪,傲慢等。而它们又和自私,自大,自我中心等等交融在一起。这“恶”--罪性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不能忏悔不能爱人如己的最大敌人,也是我们自身和世界上一切苦难最根本的敌人。 原罪不仅使亚当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苦难的生活,而且至今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的人来说,原罪仍然是自身一切苦难的根本原因。(之所以说“我们”,当然是说我和你及所有活着的人)我们甚至于连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的罪性,当然更不明白它的危险性对人对己的危害。 “我如果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圣经〉约翰福音十五章,22节)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光明,祂的到来,才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罪孽“深渊”。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罪性有多么深重,人心中最隐蔽处又是多么地“最危险最恐怖”。 每个人心中埋伏着的嫉妒--嫉恨我们是多么地习以为常不以为罪;猜疑--无中生有--无边无际--无稽之谈--无可置疑--使多少无辜者变成“来犯之敌”;贪婪,每个人(我你他都没有例外)对财富,对名誉,对权力,对肉欲(食欲,性欲等)是多么由衷地自发自愿地热爱,尤其是人人认为最低层次最不愿承认的肉欲,其实尤其引发每个人内心深处最隐蔽的贪婪;傲慢:它是无知的父亲,是自卑的挛生子,是自私自大和野心的妈妈,是健康和进步的刽子手。我们的卑怯,忌悩,歹毒和竞争等等又都是罪性的不同变种......这些或“发动”过或没有“发动”过的罪性“酵母”,每个人心地深层都有。 罪性往往还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有时候甚至于是无来由无动机无目的的。 看看“嫉妒”吧: 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后,在其生的第一个儿子该隐身上原罪就发作了:因为该隐的弟弟亚伯献给耶和华的供物比该隐所献的供物更令神的喜悦,该隐就把亚伯杀害了。这是人类史上第一起杀人案,起因是“嫉妒”。我们今天怎么样呢?其实我们今天的每个人跟该隐是完全一样的:原罪仍旧在我们的心里。-- --我会因为我的同胞兄弟(姐妹)比我更富足,或更有地位,更有人缘,更强健英俊,更漂亮美丽,更才华横溢(尽管他们对我是那么的好)我就对他们产生出莫名其妙的嫉恨。更不要说是我的同伴,同伙,同级同类同龄同事同学比我更好了,我会多么地“不平衡”。相反,假如(比我好的)他们谁,象我似的受到一点挫败,我心里是多么地快乐(幸灾乐祸)。虽然我也会真诚地表示慰问,甚至真抓实干地去帮助他(她)。但是你我一定要记住,咱心里那一丝“快乐”是多么地无耻和卑鄙。这就是罪性之一:嫉妒。 我一位好友有一个“理性”的说法:我就希望我的朋友大大地发财,别人成了亿万富豪与我何干,我的朋友发了大财成了大富豪,即使没有帮助我什么,至少我还有一个富豪朋友可夸耀。是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心里的那个“嫉妒”和“幸灾乐祸”不存在。 以上的“理性”古已有之,孔子说:“夫仁者,己却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则说“谁不愿自立自达,若能推之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从而提出“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老子则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功利为中心,而不是以认罪忏悔为中心)这种“理性”既不能否认“罪性”,又不能认清“罪性”,那就更谈不上对“罪性”的忏悔和认罪了。没想消除“罪性”,就谈不上怎么解决--人类社会一切苦难的根源--罪性(原罪)问题了。 嫉妒,对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尚且如此,对待政敌,情敌,经敌,文敌乃至仇敌(的嫉恨,仇恨)将会生出多少阴谋诡计,毒辣残忍......谁都会想到,也能看到,不必说了。 再看“猜疑”: 我们人常说“你做了十件好事,没有能为下一个人,你做了一件错事就把一个人完全得罪了”。他人有许多优点,我们往往不以为然,别人如果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或者弱点,我们往往容易老记着这些不足和不好的地方,甚至全面否定这个人。这仅仅是求全责备?不!其实又是我们人的“罪性”在起作用在作怪。对于“好人好事”我们总是信其真的少,怀疑不信的多;对于坏人坏事,我们信其“罪有应得”的多,想其“或许冤枉”的少。我们为什么总是把人把事往坏处想??“人心险恶”“居心叵测”这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罪性”的直觉认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身罪性存在的直接反映。而耶稣基督教育我们要爱人如己,宽容人,饶恕人。正是因为全知的上帝比我们更能看透看清我们人的本质。有些人对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不太了解不以为然,觉得我又没有干什么坏事,甚至我还常常做好事为人慷慨大方。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其实正是罪性的外露表现。(换位思考才能够更好的内省自己的罪,认识自己的罪)《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将准备为接待他而杀猪的朋友当作谋害他的人给杀害了。(并且毫不留情地叫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看吧!人没有认罪和忏悔之心时连野兽都不如。)这是人世间数不清的误会和悲剧的最好的例证,而“好心没好报”的罪魁祸首是“猜疑”,是“罪性”,是我们的“原罪”。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不记得出处了,好象在“诸子百家”一类书上)说:有一户农家,丢失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了去。仔仔细细观察了两天,发现其走路姿势很象是偷了斧子的,与人说话的语气也象是偷了斧子的,脸上的表情更象是偷了斧子的。这天晚上,丢斧子的一家人在家里讨论,说看那样子斧子肯定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应该想办法对付他。结果,第二天早晨,这家人取柴草时发现了斧子。然后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其走动,说话,神态都不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了。 我们都知道,每一句话每一件事,其用意其动机都会导致“不同的合乎逻辑”的理解。猜疑加上“心造的幻影”,使多少好端端的人际关系,及其它关系发展成悲剧的结局。若有曹操般丑恶却不认罪的人,世界岂得安宁??(其实从原罪的角度讲我们都是曹操)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甚至于我们神的儿女--弟兄姊妹之间,教会之间,等等......岂能太平?多少祸患无不肇始于“原罪--罪性”! 三看贪婪。 情欲无节制的膨胀就是贪婪。财富,名誉,权力,肉欲其本身并不是罪。而对其不择手段毫无廉耻地攫取,这就是“罪性”的发作。以罪性发作所取得的“财富,名誉,权力,肉欲”等等,必将成为罪恶之源。...... 比方财富,本来“作一天工,得一天的工价”,人通过正常劳动得到应得的财富,享受应得的生活,原本是上帝的美意。但是,人一旦被贪婪的欲望所控制,人就不由自主了:有多少人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百万,千万以至千百万地以非法手段攫取钱财,以致上了断头台,临别留言竟然是“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还有人拦路抢劫,为了五块钱杀人越货,也走上了不归路。“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圣经马太福音:十六章,26节)是啊!我们每个旁观者都会感到其愚蠢和不可思议,但是我们每个人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是不是很理智--不是一百两百,也不是一万两万,而是一百万或两千万,但却是不义之财......这对人确实是一个考验。人一旦被“罪性”:贪婪所控制,他就什么也不顾了,连“生命与财富孰重孰轻”这点儿道理都无法思想了!财富,本身并不是罪,关键问题是你对它的态度,如果你不能认识罪性--贪婪,并且被它控制,那么“财”就成了你的“主”,你就是它的奴隶,而奴隶最终是要付出生命的。“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其贪恋之心乃夺去得财者之命。”(圣经,箴言:一章,19节) 对权力的贪婪同样致命,不是有人为了七品乌纱帽,居然谋杀政敌,结果被处以极刑。贪婪,对于财富,权力如此,对于名誉,肉欲等等也是如此。与财富,权力本身不是罪恶一样,名誉,肉欲本身也不是罪,而致人于死的是人对它们的态度--即贪婪,即罪性,即原罪。 四看傲慢。 我们心里最不易被自己察觉的罪性之一就是傲慢。可能会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傲慢。那么,我们回头来慢慢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总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怕是完全正确的意见?为什么当我们听这类话时是那么地“心急如焚,肚里窝火”,总要找(或造)些原因和理由,开脱一番?为什么当我们明明白白是自己错了亏待亏欠了别人时,我们主动向对方认错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身边有些人在许多方面比我强,却不愿意向他们求教?西方有一句格言:不能看到善的敌人,才是最大的敌人。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在人格,品位,性情,能力,才智,知识 等等方面的健康状况不够理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象希望医生指出我们的肉体疾病那样希望别人指出我们的精神缺陷?为什么当对手明明取得了胜利和成功时,还往往会听到另一方说:“他有什么了不起?哼” 。这是什么意思?不是事实上已经证明别人比我强吗?为什么总是有人要“强词夺理”,为什么人在理屈词穷时说“老子就是这样!!” 傲慢是完全非理性,不知觉的罪性之一。人常常说的“无名之火”是什么呢,不就是“罪性”在燃烧吗! 如果说愈谦卑的人,愈能吸收接纳知识,智慧和一切好的东西,愈来愈多地在灵性和灵命上及一切事情上受益;那么,傲慢者恰恰相反,将在这一切事上受害 。 如果说谦卑与受益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愈谦卑,愈受益,愈受益,愈感到谦卑的好处,从而愈谦卑),那么,傲慢与无知之间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愈傲慢,愈无知,愈无知,从而愈自大,愈自大,愈傲慢)。 如果说谦卑是大智慧,那么傲慢就是真愚昧。 傲慢使我们不愿意看自己的弱点缺点,软弱无能 ,无知卑劣,怯懦贪婪......更谈不上去认识去承认去改变;同时傲慢又使我们无法认识和接收他人(他国)的好东西,我们将失去好奇心,客观和理性。唯独剩下的就是阿Q的自夸和虚荣。 99年18期《辽宁青年》上孙盛起的一篇《你错过了什么?》真是上帝的声音,原文如下: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功名,财富和权力。因此你常常在我耳边抱怨: “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是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掉下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我决定换一种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无朋的卡里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把你绊倒,可你爬起来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抛在塞纳河边。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唉!你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傲慢的人(抱怨的人不就正是傲慢的人吗?)呐,苹果掉到你的头上,你并不能发现牛顿定律(你是懒惰还是愚蠢?);能绊倒人的钻石放在你脚下,你不认识,(你是粗心还是无知?);让你当拿破仑,你却经不起苦难(你是懦弱还是卑怯?)......既是如此,我们慈爱的天父仍不抛弃我们,我们仍然坦然自若,悠然自得地活在世上,并且以仅比天使小一点的身份,以万物之灵--人的“名誉”活在世上,我们还不应该感恩吗!!! 谦卑的人自然会感恩,傲慢的人才不会感恩呢!(因为自大和狂妄是傲慢的属性)他会说,那里有什么上帝和天父,人--(我)就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假如你要问他,为什么,猴子进化成人了,现在还有那么多猴子?是剩下的?为什么剩下?为什么它们又不进化了?为什么从来也没有发现正在进化中的猴?也就是说应该有介于猴与人之间的无数多的中间形态的生物呀?......不过,你不要指望傲慢的人会回答你什么问题的。傲慢就注定了无知。傲慢也只能是“恨恨而死”(鲁迅语) 罪性就是人心中的酵,“一点面酵就可以使全团都发起来”(圣经,罗马书:五章,9节)我们日常生活中,蒸馍时互相引一点酵。而人的罪性,稍稍被外来的罪“招惹”一下,就会发起来。一旦激活,遏制不及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于全世界都“发”起来。不是有的村落之间为了一只鸡,居然引发了全村子之间的血战! 罪性是人“灵魂的癌症”,不医治好灵魂上如此致命的疾病,人的生命(灵魂)岂能得到永生?人岂能摆脱在今生的苦难和困境?即使我们在物质财富上得到完全的满足,我们的灵魂就会幸福?不!仅仅的物质财富是不能够解除我们的人生苦闷和不幸,也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法国有一句谚语,财富的增加并不能减少痛苦,只不过是痛苦的内容和对象有所不同而已。我们也知道,当我们追求一个目标,得不到时我们就感到痛苦,而得到时我们就感到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象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是人的两种最后成分。”(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版,陈晓南译)人生本来就是无穷无尽的苦:生,老,病,死。那一样不苦?人生人吓死人,分娩苦;孩子来到世界上说第一句话就是苦(哭);人老了,行动不便浑身伤痛,没人爱见,孤寡苦,尤其是经济不能自立者更是苦;病和死就更不必说了。人生在本质上就是无穷的苦难。世上有多少功成名就的知名人士死于自杀, 为什么呢?精神生活上没有了食物,精神孤独,空虚,饥饿。一句话,没有了爱,人就无法活下去。人如果象猪一样仅仅供给食物就可以活着,那么跟死了没有什么两样。我主耶稣基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圣经马太福音:四章,4节)。我们单靠食物是不能活得真象人。 罪性,是我们一切苦难的根源;对付它的办法就是藉着“信”接受耶稣基督宝血的洗礼,本着恩典使我们的罪得以赦免,与神和好,归回天家。换句话说对付它的办法就是爱,是爱人如己。爱人才能被爱,所以归根结底,爱人如己--基督教律法的总结:爱神和爱人如己--是人活着的唯一精神支柱,是人活着的精神食物。 我们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爱,那就是无边的苦海;人生就是无穷的苦难! 整个人类要摆脱困境和苦难,要进入天国乐园,唯一的途径就是走我主耶稣基督的“道路”,听祂的教导,让圣灵使我们的灵命得到重生,遵循“爱神和爱人如己”这真理,如此,不论今生还是来世我们都会是幸福的。阿门! 2001年6月11日 作者尘埃:E_M:zhangje@public.yc.sx.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8-14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