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08:59:06 内容摘要: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整体发展稳定,个别地区基督教力量较为活跃。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在宗教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及未登记教会问题步入学者视域,关于中国基督徒人数的调研及预测也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同时,中国基督教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多元化问题亦不容忽视。这种多元化特征既为中国基督教的存在及发展提供了活力,亦为之增添了众多挑战。本文将以三个群体的基督教信仰状况为例,管窥中国基督教在2008年度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这几个群体虽不能代表中国基督教发展全貌,但却是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发展热门话题的关注对象。它们分别是大学生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基督徒群体、“老板基督徒”及其员工信徒群体、农民及外出务工基督徒群体。 关键词:大学生基督徒; 老板基督徒;外出务工基督徒;中国基督教现状 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整体发展稳定,个别地区基督教力量较为活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于2008年11月至12月间,在江西、湖南、云南3省11县市的调研结果,基督教在各地的发展较之前各年度并无明显增多趋势,但个别地区因信徒基数较大、民族传统等原因,基督教较为活跃。比如,江西省YG县JP乡有信徒11981人,占全乡人口的33.36%;云南怒江州FG县的基督教遍布于各个村寨,信徒占全县总人口的57.62%。各种调研数据显示,其他省份,如河南、安徽、浙江等,这种基督教发展活跃的个案亦大量存在。
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在宗教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家庭教会问题步入学者视域,关于中国基督徒人数的调研及预测也成为本年度热门话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在云、湘、赣等省进行的抽样及重点调研获得的相关数字外,2008年10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总裁袁岳所公布的该公司于2007年5月进行的“中国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项目”中,便涉及基督教信仰人数问题。
这一数据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国20个城市、16个小城镇、20个农村,对7021名16岁到7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获得的。事实上,早在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童世骏和刘仲宇便在4500名16岁以上的中国普通群众中进行过有关中国民众宗教信仰方面的调查。他们的调查显示,有31.4%的中国民众宣称自己具有宗教信仰。这说明,在中国社会至少有3亿多各种宗教信徒。其中,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的追随者大概有2亿人,基督徒大概在4000万左右。这一抽样结果以《宗教信徒超过估计三倍》(“Religious
believers thrice the estimate”)为题发表在2007年2月7日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并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研究员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个数字明显偏低。在2008年10月及12月,于建嵘研究员在北京大学所作的两次讲座中,均提及目前“三自教会人数在1800万至3000万之间,家庭教会人数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两者加起来可能是6、7千万人左右。”
虽然这个数字来源于估算,但据作者自称这是他两年来走遍全国多个省市,并在详尽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出来的。与以上结果对比,目前中国政府认可的1600万基督徒及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提及的2000余万信徒
,均显低估。 其实,对于中国基督徒的数量这个问题,国内外各种势力早有多种猜测。英国学者林保德(Tony Lambert)在他的著作《中国基督徒亿兆》( China’s
Christian Million)中认为,中国的福音派信徒应该在3000-5000万之间。 按照国际基督教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 at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分析,中国基督徒的数量则大概在7000万左右。前《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部主任大卫?艾克曼(David
Aikman)早在2003年就声称,在中国基督徒与天主教徒合计有8000万之多。 毫无疑问,这些数字中猜测的成分多于科学统计,并不足为信。 事实上,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基督徒人数问题的统计学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学术意义及社会意义。跟随期望“中华归主”的宣道士们及打着“宗教人权”旗号的各种国际势力热炒这一数字,并对这一数字本身的意味进行种种猜测并无任何实际的价值。况且,这其中还掺杂着如何界定基督徒的问题。那些“圣诞基督徒”可能不在少数;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基督教“民间信仰化”和民间信仰“基督教化”问题,主体词不同,性质完全不同。毕竟,中国的农村信徒占中国所有基督徒的七成以上。另外,其中还存在着各宗教之间的“生态平衡”问题。假若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信徒在同一阶段也保持甚至超过基督教的增长速度,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基督教增长过快呢?也许是我们对“基督教”这个字眼太过敏感了。2003年,曾有学者就温州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温州的基督徒有53万,约占750万人口的7%,这个比例应该说是很高的。但调研同时表明,温州的佛、道两教及民间信仰的追随者的数量、教职人员的数量、宗教场所的数量都高于基督教。而且,信仰的“市场”基本形成,留给基督教的发展空间并不很大。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基督徒及其团体的社会作用问题,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关系,等等。在这些问题面前,中国基督徒的数字问题只能表现为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话题。
除了中国基督徒人数这一热门且敏感的话题外,中国基督教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多元化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方面,这种多元状态表现于不同教会组织形态层面。对此,有人用三自教会、家庭教会、独立教会来区分;有人直接将之称为基督教信仰的红色市场、黑色市场、灰色市场;
有人将它区分为挂靠两会教会、挂靠地方两会聚会点、半宗派教会、未登记教会、乡村基督教会。
另一方面,多元状态表现为不同阶层、群体间基督信仰的不同特征。比如,知识分子阶层信徒、农民信徒、城市平民信徒、企业界聚会、少数民族信徒等等,这些群体的基督教信仰均表现出鲜明的人群特色。中国基督教的这种多元化存在状态,还表现在不同的圣经解读、不同的文化观念等多个方面。这种多元化特征既为中国基督教的存在及发展提供了活力,亦为之增添了众多挑战。
下面,本文将以三个群体的基督教信仰状况为例,管窥中国基督教在2008年度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这几个群体虽不能代表中国基督教发展全貌,但却是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发展热门话题的关注对象。它们分别是大学生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基督徒群体、“老板基督徒”及其员工信徒群体、农民及外出务工基督徒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