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10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记便雅悯支派谱系
再记便雅悯支派谱系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们的读经时间来到了历代志上第八章。这一章经文是作为第七章六至十二节的补充,再次记录便雅悯支派的谱系。我们在读这一章经文时会发现,作者在记录便雅悯支派时写得比较详细,其详尽程度仅次犹大和利未两支派。
为何作者会这么详尽地记录便雅悯支派的家谱,而其他支派的家谱却简单几笔带过?因为犹大、利未、便雅悯和西缅是被掳回归的主要支派,并且以色列人的第一个王扫罗又是便雅悯人,因此作者详细记录便雅悯支派的家谱,为要引入第十章开始的大卫王朝的历史。
细读历代志上第八章可以看出,这一章圣经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便雅悯支派的家谱,虽然作者记录得比其他支派详尽,但其实也是只写了个大概轮廓。第二部分内容则是比较详细记录扫罗这一族的家谱,为后面讲到扫罗王作铺垫。
“便雅悯的长子比拉、次子亚实别、三子亚哈拉、四子挪哈、五子拉法。比拉的儿子是亚大、基拉、亚比忽、亚比书、乃幔、亚何亚、基拉、示孚汛、户兰。以忽的儿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长,被掳到玛拿辖。以忽的儿子乃幔、亚希亚、基拉也被掳去。基拉生乌撒、亚希忽。”(1-7节)
历代志上第八章记录的便雅悯支派族谱,与第七章六至十二节的记录有很大的不同;不但在名字上有差别,连记述的文体也有很大差异。至于为什么会有两份不同的族谱,圣经对此没有给予解释,我们只能猜测,两份族谱来自不同的时期,并且着重点也不同,第八章这里的记录为要引出扫罗王的家谱。
经文提到便雅悯有五个儿子,其实便雅悯一共有十个儿子(创46:21),第一节所记录的只是其中五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可能在南北国分裂后住在南国犹大境内。作者在这里重点突出了长子比拉这一家族,比拉一共生有九个儿子,算是比较兴旺的一大家族了。
在便雅悯的众多后裔中,圣经特别提到住在迦巴的以忽。以忽的儿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长时,被掳到以东的玛拿辖;以忽的儿子乃幔、亚希亚、基拉也被掳去。关于这件事,圣经并没有详细记载,有圣经学者认为,可能是部分便雅悯人曾被掳到以东去,也可能是被驱赶到另一个城镇。
若我们从回归选民的角度来看这一段家谱,会有很大的感慨;一个民族的族长,竟然“被掳”离开应许之地,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但最后一句“基拉生乌撒、亚希忽”却带给我们极大的安慰,虽然身在被掳之地,生命却一直不断延续,等待有一天神叫他们重新得着复兴。
“沙哈连休他二妻户伸和巴拉之后,在摩押地生了儿子。他与妻贺得同房,生了约巴、洗比雅、米沙、玛拉干、耶乌斯、沙迦、米玛,他这些儿子都是族长。他的妻户伸给他生的儿子有亚比突、以利巴力。以利巴力的儿子是希伯、米珊、沙麦。沙麦建立阿挪和罗德二城与其村庄。”(8-12节)
圣经接着讲到便雅悯后裔中有一个名叫沙哈连的人,他休了自己的前两位妻子户伸和巴拉后,又在摩押地取妻,并生了七个儿子。我们在读旧约圣经时,有时会读到休妻与多妻的记载,而且我们也没有看到神对这些事加以批判;但这并不表示神轻看休妻之事,更不表示神赞成这些事。
圣经在玛拉基书那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可以诡诈待幼年所娶的妻。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休妻的事……是我所恨恶的。”(玛2:15-16)我们的主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以色列人心肠刚硬,所以摩西才准许他们休妻;但这并不是神的心意,因为“起初并不是这样”(太19:8)。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凡圣经中没有严加谴责的事,就都是神所悦纳的,其实神早就明确表达出他对休妻之事的恨恶。在这里,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户伸和巴拉虽然被丈夫抛弃了,却被神大大记念(特别是户伸)。而沙哈连却在圣经家谱的承传中,留下永恒的污点。
“又有比利亚和示玛是亚雅仑居民的族长,是驱逐迦特人的。”(13节)
虽然便雅悯支派中出现婚姻混乱的失败领袖沙哈连,却也出现得胜的领袖比利亚和示玛。由于便雅悯支派居住得比较分散,不利于抵制外族的侵略,但“亚雅仑居民的族长”比利亚和示玛却显出了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是“驱逐迦特人的”。
迦特是非利士人的五座重要城邑之一(另外四座城邑分别是加沙、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与亚雅仑的距离并不算远。因此,迦特人会不时给居住在亚雅仑的便雅悯人制造一些麻烦。身为亚雅仑居民族长的比利亚和示玛,靠着神的大能,驱逐了非利士族的迦特人,所以后人称他们为“驱逐迦特人的”。
“亚希约、沙煞、耶利末、西巴第雅、亚拉得、亚得、米迦勒、伊施巴、约哈都是比利亚的儿子。西巴第雅、米书兰、希西基、希伯、伊施米莱、伊斯利亚、约巴都是以利巴力的儿子。雅金、细基利、撒底、以利乃、洗勒太、以列、亚大雅、比拉雅、申拉都是示每的儿子。伊施班、希伯、以列、亚伯顿、细基利、哈难、哈拿尼雅、以拦、安陀提雅、伊弗底雅、毗努伊勒都是沙煞的儿子。珊示莱、示哈利、亚他利雅、雅利西、以利亚、细基利都是耶罗罕的儿子。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长,住在耶路撒冷。”(14-28节)
这一段经文记录了便雅悯支派中一些家族领袖的名字。经文在这里详细列出五个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悯家族,包括:“比利亚的儿子”(14-16节),“以利巴力的儿子”(17-18节),“示每的儿子”(19-21节),“沙煞的儿子”(22-25节),“耶罗罕的儿子”(26-27节)。这几个家族似乎是第十一节提到的户伸的后裔。
耶路撒冷是一座古老的王城,位于犹大、便雅悯二支派的地业之间,以前称为“耶布斯”,因为耶布斯人一直住在那里。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约书亚生擒耶路撒冷王(书10:1-27),并将耶路撒冷分给犹大支派,表明以色列人已经完全控制了这座城市。但“犹大人不能把他们赶出去,耶布斯人却在耶路撒冷,与犹大人同住。”(书15:63)
在大卫攻克耶路撒冷之前,犹大和便雅悯支派中有不少人就住在耶路撒冷以及附近地方。这些人虽有神的应许,却不肯靠着神赶出耶布斯人,反而跟耶布斯人“和平共处”,过着混杂的生活。由于这些耶布斯人并不给以色列人制造麻烦,所以他们能与神的百姓和睦共处、相安无事。
从表面看,仿佛天下太平,但这种“太平”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同化”危机;赶不出的耶布斯人,成了以色列人信靠神的绊脚石。可悲的是,神的百姓竟然丧失了防范“被异族同化”的危机意识,还以为这样的“和平共处”其实也蛮不错
这看起来“合理”的生活方式,违反了神清楚的命令(申7:1-2)。这样的混杂状况一直持续了几百年,直到大卫攻克耶路撒冷,才赶出住在那里的耶布斯人,完全拥有耶路撒冷,并给这城起名叫“大卫城”,就是“锡安的保障”(撒下5:6-9)。
“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亲耶利,他的妻名叫玛迦。他长子是亚伯顿,他又生苏珥、基士、巴力、拿答、基多、亚希约、撒迦、米基罗,米基罗生示米暗。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对面居住。”(29-32节)
这一段经文记录住在基遍的便雅悯人。“基遍”是耶路撒冷西北十三公里处的一个城邑,是神带领约书亚战胜迦南诸王联军的地方(书10:10),同时也是大卫和扫罗两军争战的地方(撒下2:12-13),以及神向所罗门显现的地方(王上3:5)。
约书亚曾经祷告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书10:11)。作者只要提到“亚雅仑”(13节)、“基遍”这两个地名,就会让回归的百姓回想起坎坷的国度历史,心中感慨万千。
“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扫罗,扫罗生约拿单、麦基舒亚、亚比拿达、伊施巴力。约拿单的儿子是米力巴力(注:撒母耳下4章4节作‘米非波设’),米力巴力生米迦。米迦的儿子是毗敦、米勒、他利亚、亚哈斯。亚哈斯生耶何阿达,耶何阿达生亚拉篾、亚斯玛威、心利,心利生摩撒,摩撒生比尼亚。
比尼亚的儿子是拉法,拉法的儿子是以利亚萨,以利亚萨的儿子是亚悉。亚悉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是亚斯利干、波基路、以实玛利、示亚利雅、俄巴底雅、哈难。这都是亚悉的儿子。亚悉兄弟以设的长子是乌兰,次子耶乌施,三子是以利法列。乌兰的儿子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弓箭手,他们有许多的子孙,共一百五十名,都是便雅悯人。”(33-40节)
读完了一连串不知何许人的家谱,历代志上第八章的末尾,终于出现了本章的中心人物——扫罗。读过撒母耳记的人一定会对“扫罗”这个名字印象深刻,作为以色列的第一任国王,他对以色列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巨大,也贡献卓著。
扫罗虽然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可惜他是一个悖逆的君王,跟随神有始无终,犯下了太多的错误,最后被神弃绝,还累及儿子。然而,即便是扫罗这样一个抵挡神的人,神还是给他留下了丰富的恩典,让扫罗的后代产生很多“大能的勇士”(40节)。
其实扫罗战死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如何,撒母耳记或列王纪都没有给出答案,似乎在记载约拿单之子米非波设的简短经历之后,扫罗王的子孙后代就完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历代志上第八章这里,才让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扫罗的后代还是蛮人丁兴旺的。
在扫罗的后裔中,圣经特别记录约拿单的后代。这一方面是神对扫罗的怜悯,另一方面也是约拿单自己顺服神而得到的祝福。约拿单看到神的旨意是拣选大卫作王,因此他放弃了与大卫争王位,结果他的后代就得到神的祝福而兴旺,人数众多,子孙绵延。
从历代志上第八章记载的家谱,可以看出神是何等的恩惠;一个几乎被灭绝的便雅悯支派(士20:47),一个几乎被灭绝的扫罗家族,却“有许多的子孙”(40节)!神的确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他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曾经忠心为他摆上的仆人,哪怕这个仆人最终满盘皆输。
面对这样浩大的恩典,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有低头敬拜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