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717|回复: 1
收起左侧

读经时间:撒下15:1-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和合本
撒母耳记下:
15:1 此后,押沙龙为自己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
15:2 押沙龙常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押沙龙就叫他过来,问他说:“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说:“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
15:3 押沙龙对他说:“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
15:4 押沙龙又说:“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
15:5 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
15:6 以色列人中,凡去见王求判断的,押沙龙都是如此待他们。这样,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15:7 满了四十年(注:有作“四年”的),押沙龙对王说:“求你准我往希伯仑去,还我向耶和华所许的愿。
15:8 因为仆人住在亚兰的基述,曾许愿说:‘耶和华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他。’”
15:9 王说:“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龙就起身,往希伯仑去了。
15:10 押沙龙打发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说:“你们一听见角声就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
15:11 押沙龙在耶路撒冷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都是诚诚实实去的,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情。
15:12 押沙龙献祭的时候,打发人去将大卫的谋士,基罗人亚希多弗从他本城请了来。于是叛逆的势派甚大,因为随从押沙龙的人民,日渐增多。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撒母耳记下:
15:1 这事以后,押沙龙为自己预备一辆战车和许多马匹,又派五十个护卫为他开路。
15:2 他常常一早起来就到城门口路边站着,遇到人有争执的事要来求王解决,押沙龙会叫他过来,问明他是哪一个城来的。当那个人说是属于某支族后,
15:3 押沙龙会说:“你看,你是有情有理的;可惜王没有派人来听你的诉讼。”
15:4 然后他还会加上一句:“多么希望我是个法官!人家遇到争执或有所请求,可以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给他公平的审判。”
15:5 如果有人走近押沙龙,要拜他,押沙龙会伸手扶住他,亲吻他。
15:6 押沙龙向每一个来求王主持公道的以色列人都这样做,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心。
15:7 四年后,押沙龙对大卫王说:“父王啊,请准许我到希伯仑去还我向上主许的愿!
15:8 我还住在叙利亚的基述时,我曾经向上主许愿,如果他带我回耶路撒冷,我要在希伯仑敬拜他。”
15:9 王说:“你安心去吧!”押沙龙就到希伯仑去了。
15:10 但是他派秘密使者到以色列各支族去,说:“当你们听到号角响的时候,要喊:‘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
15:11 押沙龙从耶路撒冷请了两百人,跟他一起去;他们一点也不知内情,只是单纯地跟着去的。
15:12 当押沙龙献牲祭的时候,他同时派人请基罗城的亚希多弗来;这个人是大卫王的顾问之一。于是叛逆的声势越来越大,附从押沙龙的人也越来越多。

读经指引:

1、押沙龙用什么方法夺取他父亲的民心?表明他是怎样的人?

2、押沙龙谋反之心昭然若揭,为何大卫竟毫无察觉,说明了什么问题?

3、押沙龙利用二百“诚实人”作为遮掩,让人误以为他谋反是得到众人支持的。这对今天的我们避免被人利用有何提醒?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押沙龙叛逆谋反
押沙龙叛逆谋反

  撒母耳记下第十五章一开头又让我们看到“此后”两个字,通常圣经里出现这两个字,表明接下来发生的事与前面的经文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呢?第十四章讲到押沙龙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暗嫩之后,被迫逃亡在外三年之久;大卫非常想念押沙龙,善于察言观色的元帅约押设计以人的感情打动大卫赦免了押沙龙,准许押沙龙回到耶路撒冷,帮助大卫圆了他的心愿。两年后,大卫又在约押的牵线搭桥之下与押沙龙相见,并且恢复了押沙龙王室成员的地位。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押沙龙获准朝见大卫时,面伏于地叩拜父王,与父王拥抱亲吻,表示和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谋杀暗嫩的事上,押沙龙从未表示过任何的内咎,也未承认过自己有什么过错。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这也让他在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至终走上不归路。押沙龙代表了今日教会里那些并未真正认罪悔改的人,虽然受洗归主,或口头认罪,但仍活在罪中,时间长了必然原形毕露。

  前面我们说过,大卫在押沙龙还未认罪悔改的情况下就允许他回来,已经给自己留下一个破口了,后来又因溺爱儿子,恢复了押沙龙王室成员的地位,等于是把那个破口弄得更大。现在以色列人都知道大卫原谅了押沙龙,再加上他是大卫尚存最年长的儿子,因此巴结他的大臣又多了起来。另外,国中对大卫不满的民众也开始把希望放在押沙龙身上,以为他能给国家带来“新鲜的活力”,这一切都为押沙龙谋反篡位提供了施展的舞台,结果就发生了第十五章记载的事。

  “此后,押沙龙为自己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押沙龙常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押沙龙就叫他过来,问他说:‘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说:‘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龙对他说:‘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押沙龙又说:‘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见王求判断的,押沙龙都是如此待他们。这样,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1-6节)

  押沙龙得到父亲大卫的饶恕,恢复了王室成员的地位之后,本应洗心革面,从此改邪归正才是。可惜他稍一安定,就开始秘密实施他篡位夺权的计划。对于王位的觊觎,使他开始为自己预备豪华的马车,又派五十人的包装团队在他面前奔走,帮他造势、帮他宣传,既显示了王家气派,又显扬自己的声威,这与大卫的谦卑形成鲜明对比。“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是他向民众宣告身份的一种方式,强调自己是未来的国君。押沙龙无论身往何处,这五十个引人注目的士兵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今天网络这么发达,很多所谓的“属灵人”也都是这么被“包装”出来的。

  自从大卫杀人夺妻的事曝光之后,人民对大卫不再像以前那么爱戴,甚至对他很失望。押沙龙就趁大卫不得民心之际,开始参与民众的诉讼事务,以此试探臣民们的反应。至于押沙龙具体是怎么做的,弟兄姊妹读过一遍就看懂了,不需要我再费唇舌解释。他经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听人民的诉讼;凡是有人要去见国王打官司的,押沙龙都主动接待,问寒问暖,装出勤政爱民的样子,这情景给百姓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百姓心想,国家有这样的王子,真是百姓之福啊!如果这样的人将来作王了,是国家之幸啊!

  押沙龙狡猾地利用每一个讼事来笼络人心,他经常装作无比同情的样子对前来打官司的人说:“你的事在情在理,可是国王没有委派大臣听你的伸诉,使正义得不到伸张。”以此煽惑百姓对大卫王产生猜疑和不满,造成大卫不听申诉、不秉公执政的假象,令大卫丧失信誉。不久之后,这种对大卫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至以色列各地。此外,当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时,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好像关系亲密的老朋友。押沙龙贵为王子,竟肯手拉百姓,与百姓亲嘴,如此假慈假悲的手段使人受宠若惊,给百姓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知道在这之前,从未有一个尊贵人像押沙龙这般对他们,百姓怎能不受感动?

  押沙龙假装关心百姓的疾苦,变相挑拨了人民对大卫的敬爱,笼络了人心,扩充了自己的力量。长达四年的时间,押沙龙就这样在大卫的眼皮子底下用尽了各种欺骗手段,借政治手腕及他的仪表、魅力和亲切去赢取百姓的心。很明显百姓相信他的话以及他的友善的行为,超过记念他过去的过失。你听他对百姓所说的话,是那样的委婉动听,谁也不会怀疑他是一个奸诈小人。这样过了四年之后,押沙龙的名声在以色列人中如日中天,以色列人都倾向于押沙龙,认为要是他作了王,以色列国就会迎来“黄金时代”。百姓开始批评大卫不会用人,委屈了这么好的人才,民众甚至希望大卫早日退位让贤,让押沙龙登基执掌国权。

  押沙龙的布局和手段非巧妙,他一面扩充自己的力量,一面收买人心,不但平民百姓无法看穿他的阴谋,就连身为一国之君的大卫也被蒙在鼓里,大卫甚至还欣赏他的辛勤工作呢!在大卫看来,以往押沙龙游手好闲,现在却成了自己得力的助手。虽然押沙龙曾经杀过人,但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如今押沙龙变得这么“有出息”,这么得民心,大卫也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好儿子”而感到欣慰。谁都没有想到,在虚伪的面具之下,押沙龙正在进行造反前的准备工作。

  有人免不了要问了,押沙龙条件这么好,又是大卫所剩的儿子中最年长的,应该可以等到大卫死后顺理成章继承王位,又何必冒险造反呢?原因可能是所罗门已经长大了,对押沙龙继承王位造成威胁。从圣经的记载来看,押沙龙的母亲可能已经去世了,这从他妹妹她玛受侮辱后住在他家,而不是住在母亲家,就可以看出。而所罗门的母亲还在,大卫虽喜欢押沙龙,但更喜欢所罗门母子,时间一长,押沙龙也保不准自己能顺利接班,所以必须赶紧行动,以免夜长梦多。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押沙龙有作王的野心,然而他却不注重神的膏立,不理会神的拣选。他只看见大卫在平定四围仇敌之后,国家进入太平的景况,却不知大卫是蒙神拣选,被神膏立的君王。他更不知大卫曾不顾性命地完成神的托付,以及许多艰苦的建国经历。他以为只要善用政治手段,就可得到王位。他选择篡位作王,把荣耀的神选民之君地位,当作属世君王的荣华富贵来追求,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同样的,今天有许多人“热心事奉”,也只是为了得到属世的权力地位。这些人因为社会上的竞争太厉害,在社会上没法出人头地,于是就进入教会表现热心,博得人心,目的要被选为“领袖”,满足自己“作王”的欲望。还有人读神学只是为了拿个学位,在教会中得到高位,却不知这样的人就像押沙龙,结局非常悲惨!弟兄姊妹,今天你是为了什么才参与事奉的呢?是否像押沙龙一样,是到教会里来追求地位和尊荣的么?愿我们时常省察自己事奉的动机!

  “满了四十年(注:有作“四年”的),押沙龙对王说:‘求你准我往希伯仑去,还我向耶和华所许的愿。因为仆人住在亚兰的基述,曾许愿说:耶和华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他。’王说:’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龙就起身,往希伯仑去了。”(7-9节)

  第七节的“四十年”明显是抄写时的错误,翻译圣经时为要忠于各种抄本,并未作出修正,只在旁边加上小字附注,其实正确的时间应该是“四年”才对。押沙龙的计谋确实非常成功,经过四年的暗中筹备,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是可以举事的时候了。于是他就找了个借口对大卫王说:“请父王准许我到希伯仑去还我向神许的愿。因为我还住在亚兰的基述时,曾经向神许愿说,如果他带我平安回到耶路撒冷,我就要在希伯仑敬拜他。”

  押沙龙的这一段话讲得非常真诚,他找的理由也是非常属灵,是要“事奉耶和华”。其实他不过是利用“向耶和华还愿”为名,阴谋实施他的造反行动;嘴上说去献祭,其实是要去造反。为什么押沙龙不在耶路撒冷实施他的造反行动?因为在耶路撒冷他是反不起来的,虽然他收买了很多人心,但那些人大多是其他地方的人,耶路撒冷依然是大卫的主场,拥护大卫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所以押沙龙决定到希伯仑去实施他的计划。希伯伦是押沙龙的出生地,又是大卫最初作王的首都,许多犹大居民不甘心京城迁到耶路撒冷,因此押沙龙选择这地方举事,更容易取得民众的拥护。

  押沙龙之所以选择在希伯伦举事,犹大支派的态度在押沙龙谋反的事情上起到关键的作用。首先,犹大支派对大卫将首都设在耶路撒冷有不同的意见。按他们的意思,京城应设在犹大的希伯伦城,犹大支派理应成为以色列的领头羊,但自从撒母耳和扫罗以来,领导权都落在小支派手上了。如今押沙龙愿借犹大支派力量登上王位,他们当然愿意一试。再者,所罗门乃赫人的后代,在耶路撒冷城出生,与犹大支派没多大关联。而押沙龙就不同了,他是在希伯伦出生的,是大卫作犹大王时所生,当然由押沙龙作王对犹大支派更加有利。

  或许就是基于这些考虑,加上押沙龙认为他已经收买到足够的人心,于是借口回到犹大地的希伯伦,举兵谋反。可惜的是,大卫直到此时还没有看穿押沙龙的阴谋,还很天真地相信押沙龙是一个忠实本分的儿子。因为大卫自己非常爱神,所以他一听见自己的儿子也是这么懂得爱神,因而不胜欣慰。他哪里知道,押沙龙口头说是要去作一件最敬虔的事,实际却是要去作一件最邪恶的事。大卫因不知押沙龙心中所藏祸国殃民的阴谋,竟然为他祝福说:“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读了之后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免不了要问的,那就是——押沙龙在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地收买人心这些事,大卫完全不知道吗?虽然圣经里没有记载说大卫知道或者不知道,但我们看到以前暗嫩玷污她玛的事,押沙龙杀暗嫩的事,大卫知道不知道?大卫都知道,但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所作的,所以大卫就当作好像没有看见。现在押沙龙所作的一切,我们可以推测大卫是知道的,但因为大卫溺爱自己的儿子,就没有看出什么危险,更加没有往“篡位夺权”方面去想。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押沙龙这样做,能撼动他国王的宝座,因而没有出面反对和责难押沙龙的僭越之举。

  弟兄姊妹,不但大卫是这样,我们也常是这样。举个例子,你的孩子做错了事,别人来告诉你,你还是不太相信,对不对?你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决不会这么坏。即便你相信了,你也是觉得这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孩子嘛,调皮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不是吗?所以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犯一点小毛病,就觉得是很大的一件事;而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我们就好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这就是体贴肉体的感情所引发的破口。

  大卫因着体贴肉体的感情,就造出了一个很大的破口,这一个破口给了押沙龙造反的条件和机会,人们甚至以为押沙龙所行的都是在大卫的默许下进行的。所以等到押沙龙的势力已经培养起来了,他就来到希伯仑,到了希伯仑以后,他就造反。他造反的时候,你就看到,好像整个以色列都在响应押沙龙,因为押沙龙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收买人心,不住地挑拨离间百姓跟大卫王的感情。以大卫这样饱经世故的一个国王,竟然被押沙龙在他眼皮底下欺瞒四年之久,可见押沙龙所设的计谋是何等严密,所说的谎言是何等逼真。

  “押沙龙打发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说:‘你们一听见角声就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押沙龙在耶路撒冷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都是诚诚实实去的,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情。押沙龙献祭的时候,打发人去将大卫的谋士,基罗人亚希多弗从他本城请了来。于是叛逆的势派甚大,因为随从押沙龙的人民,日渐增多。”(10-12节)

  押沙龙听见大卫所说祝福的话,知道他的父亲还在梦中未醒,因此更加大胆,暗中打发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去煽风点火,约定以角声为号,只要他们一听见角声,就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为什么是希伯伦?因为大卫在迁都耶路撒冷之前,曾经在希伯仑作王七年。押沙龙依照这个王朝传统,在希伯仑自立为王,可以使他的叛乱变得比较“正当”,证明他得到了犹大和北方支派双方的支持。

  押沙龙的确很狡猾,他此次上希伯伦去宣布作王,不但带着自己那五十个随从,并且还在耶路撒冷邀请了两百个官员与他同去,他们都是一些在以色列国相当有影响力的人,才会被押沙龙看上,邀请他们一同到希伯仑去,加增他的声势,可见押沙龙的手腕和计谋可谓是做到家了。圣经说这两百人去的时候,并不知道押沙龙要造反。如果押沙龙请他们的时候说清楚:“我请你们是来,是帮我反叛大卫的。”他们肯定不会去了。押沙龙请他们的时候,一定编了其他的理由,比如说:“我去希伯伦献祭还愿,请你们过来吃顿便饭。”押沙龙就是以这样的理由说服这二百人与他同去的。

  可悲的是,这两百个人中竟没有一个人发觉押沙龙的阴谋,直到押沙龙突然宣布作王了,他们才发觉自己已经被绑在和押沙龙同一条船上了,即便自己无心支持押沙龙,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押沙龙就是利用这二百诚实人作为遮掩,叫人看见,既然有那么多诚实人都跟着押沙龙,押沙龙一定是诚实可靠的。在现实教会中,像押沙龙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同时教会里更不缺乏没有分辨力的“诚实人”,这些人常常一听见口号,就盲目跟随,因而常被异端和假先知利用来造势,等到他们发觉被欺骗、被利用时,已悔之莫及了。

  由此想到现今的中国教会,因为信徒不冷不热,于是有些牧者为了“复兴教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有争议、有问题的讲员、有问题的教导、爱世界的潮流、以及能够挑起兴奋和情绪的敬拜方式,希望教会因此变得“充满活力”。只要有人愿意来开培灵会,愿意出钱赞助,不管什么讲员、什么教导都可以接受,完全不懂得察验、也懒得察验。信徒因为很少读圣经,听到“新鲜的道理”,趋之若鹜,完全没注意到自己正在被假先知洗脑中。若有人提出质疑,他们就说:“你看某某牧师都参加了,一定没问题的!”可怜这些“诚实的牧者”就这样被假先知利用来造势,误导信徒。求主赐给我们属灵的分辨力,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免得一时不察就陷入圈套,被恶人利用,助其达到目的,给教会造成亏损!

  此外,押沙龙还请到了大卫的谋士亚希多弗来协助他篡位夺权。这亚希多弗原本是大卫的谋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顾问、国策专家。在大卫的时代,谋士的权威与先知差不多,在国中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押沙龙认为,得到亚希多弗作他的谋士,并吸引各地有势力的人聚在他旗帜之下,他一定能胜过大卫,成功地登上以色列的宝座。这亚希多弗为何要帮助押沙龙造反呢?原来亚希多弗是拔示巴的祖父,他的儿子以连是乌利亚的同袍兼挚友。可能因为乌利亚被大卫谋杀,而孙女拔示巴改嫁大卫,使他的家族蒙上污点,因而与大卫疏远了。当押沙龙欲行叛变时,亚希多弗立即变节投靠押沙龙。至此,押沙龙的声势浩大,有一举而得天下之气势。

  好啦,今天我们的读经就先停在这里。这段关于押沙龙背叛的记载,让我们看见押沙龙狡猾奸诈的个性,也清楚看见他的确很有政治才华,只可惜他不敬畏神,因此不是作王的理想人选。但在这段经文里,大卫的表现也不见得有多好,他好像一个愚拙的人,完全被押沙龙玩弄于鼓掌之中。从第二节可以看出,他不是不义,而是延迟执行正义,并且姑息不义,因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愿我们都能从他们二人身上吸取教训,作一个敬畏神的智慧人,在神手中成为合用的器皿。阿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6 0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