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212|回复: 1
收起左侧

读经时间:民11:1-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和合本
民数记:
11:1 众百姓发怨言,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
11:2 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华,火就熄了。
11:3 那地方便叫作他备拉,因为耶和华的火烧在他们中间。
11:4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
11:5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
11:6 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11:7 这吗哪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
11:8 百姓周围行走,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
11:9 夜间露水降在营中,吗哪也随着降下。
11:10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
11:11 摩西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11:12 这百姓岂是我怀的胎,岂是我生下来的呢?你竟对我说:‘把他们抱在怀里,如养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应许给他们祖宗的地去。’
11:13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说:‘你给我们肉吃吧!’
11:14 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
11:15 你这样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民数记:
11:1 人民遇到了困难,开始埋怨上主。上主听见了就发怒,降火在他们中间,烧毁了营地的一端。
11:2 人民向摩西哀求。摩西祷告上主,火就熄了。
11:3 那地方叫他备拉,因为上主的火曾在那里焚烧他们。
11:4 有些外族人跟以色列人同行;他们很想吃肉。以色列人也开始埋怨说:“要是我们有肉吃多好呢!
11:5 在埃及的时候,我们常吃鱼,不用花钱;还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等好吃的东西。
11:6 现在我们没有力气了。每天除了吗哪,什么东西都没得吃!”
11:7 吗哪的形状像芫荽子,色近乳白,
11:8 每天晚上跟露水一起落在营地。第二天清晨,人民出去捡取,把它磨碎或捣碎成粉,然后煮一煮,做成饼。它的味道像用橄榄油烤的饼。
11:9 并于上节
11:10 摩西听见人民成群地站在他们的帐棚门口哀哭,发牢骚。上主向人民发怒;摩西心里很难过,
11:11 他对上主说:“你为什么这样苦待我?为什么这样不喜欢我?为什么要我负责带领这些人民?
11:12 我并没有造他们或生他们,为什么你要我作褓姆,把他们像婴儿一样抱在怀里,一直抱到你应许给他们祖先的土地呢?
11:13 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肉给他们吃呢?他们不断地发牢骚要吃肉!
11:14 我一个人没有办法管理他们;我承受不了!
11:15 如果你要这样待我,求你可怜我,把我杀了,使我不必再忍受这样的折磨。”

读经指引:

1、在这段经文里,百姓做了什么事,惹耶和华发怒?

2、以色列人对神的态度为何反复无常?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这样?

3、摩西为什么在祷告中求死?对于摩西这次的软弱,神有没有责备他?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途中发怨言
百姓途中发怨言

  我们从民数记一至十章中,看见以色列人真是有福的民族。他们不但蒙了拯救,而且成为属神的子民。他们在西奈山下,学习事奉神,也亲眼看见神的荣耀,神藉着会幕住在他们中间。他们时时享受神的恩典,天降吗哪,磐石流出活水,衣裳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肿。

  若从前面的经文来看,民数记第十一章,应该是进入一个非常伟大、辉煌的篇章。以色列人在西奈旷野住了十一个月,接受了神律法的教导,而且他们也有严密的组织,成为耶和华的军队,有云彩的引领,有银号的指挥,随着约柜走那旷野的道路,再过不多时日,就可以进入迦南了。

  只可惜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以色列这伟大的军队,并没有显出他们是耶和华的精兵,他们在恩中不知恩,还常常悖逆埋怨神。回想起我们前面读过的,他们刚出埃及在红海边就发怨言,在玛拉、汛、利非订等地都有发怨言。

  圣经记载他们在旷野有十次试探神,这就证明人类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失败。无论在伊甸园里,出方舟后在新地上、在旷野、在迦南、在教会中、以及在禧年里,人都是显出彻底的失败。

  始祖亚当夏娃在伊园中违命导致败坏和荒凉;洪水以后不久就发生巴别的事件;祭司刚设立,拿答、亚比户就献上凡火。我们翻开新约,事情也是一样;教会建立不久,各人都得着恩赐,但也有人发怨言,心中不满意。

  这就证明人始终无法征服自己、约束自己。简而言之,无论在哪里,古今中外,人类的历史都有失败的记录,每一个人都不例外,因为在人的肉体里,是没有良善的。除非在基督里,否则人最终只有绝望。

一、会众两次发怨言(1-9节)

  今天的经文就记载会众两次埋怨神,第一次在他备拉,第二次在基博罗哈他瓦。圣经记载,“他们的恶语达到神的面前”。

  1、因道路艰难(1-3节)

  第一至第三节记载,百姓离开西奈之后,第一次发怨言是在他备拉。“他备拉”这地方究竟在何处,现在已不能考据,因为以色列人是取其义“火烧”而起名的,原名无从稽考,只知道这地方离西奈山约三日的路程。

  这一次的怨言,圣经虽然没有说明缘由,不过看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是因为路途难行,长途跋涉。以色列百姓离开西奈之后三天就大发怨言,可见他们很难适应在旷野中艰辛的旅程,三天他们就不满了。

  因西奈的环境相对比较舒服(西奈是“丛林密布”之意),现在进入巴兰旷野沙漠之中,当然不如以前的环境,难以找到安息之地,随即发起怨言来。不管他们有任何的困难,他们若用信心为本身需要祈求神,神必像以往一样供应他们;但怨言是出于不信,所以触发神的怒气。

  神为了管教他们,就降火在营区的某处,使火烧到营的边界。幸有摩西在当中代祷,求神止息怒气,火才熄灭。这一次是初步的警告,并不算是严重的惩罚,因为火只烧了一些营幕的物件,似乎没有毁灭生命。

  可怜的会众只因一时的艰苦,就忘了神一切的恩爱,认为神不仁慈,于是恶言恶语埋怨神;这正表明我们的旧人体贴肉体,不愿吃苦走十字架的道路。

  本来人生多艰苦,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呢?遇到艰苦,有谁不哼几声呢?然而问题是,他们向神投诉,意味着这一切都是因神而起,由神而来。他们将责任归到神头上来,向神表示不满。

  这显出了人的常性,一遇到艰苦、难处,就把一切责任归罪给神,把一切问题都推到神身上。在顺境时,我们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不会感谢神,但一不如意时,就一味怨神。这完全是罪人的真实写照啊!

  2、起贪欲之心(4-5节)

  圣经记载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至百姓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菜、蒜。”

  在会众中有些闲杂人(指不属以色列血统的外族人),当初他们是跟着以色列人一起出埃及的,但他们对神没有认识,只在今生有指望,求自己的满足过于盼望神的应许。

  所以这些人一遇到困难,就只回想埃及的肉锅旁,却忘记了埃及督工的皮鞭和重轭,反把为奴的生活说得好像天堂一样,其实在埃及哪能天天有肉吃?如果从前是那么好,那时他们就不会叫苦连天了。

  可悲的是,百姓竟被这些闲杂人影响,他们越想自己越可怜,竟然像孩子一样,集体放声大哭起来!真是一点面酵让全团都发起来!

  他们为什么哭呢?为了想要吃。他们只想有得吃,忘记了在埃及是作人家的奴隶。就如圣经所说:“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3:19)想到神的子民,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真悲哀!

  神拯救以色列人的目的是要他们离开埃及,享用神的恩典,得着应许之地,但以色列人却毫无感激之心。百姓忘记了神如何用他的大能,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为奴之地;他们竟念念不忘埃及地的食物,而厌倦神在旷野的吗哪。就好比今天属肉体的信徒只想罪中之乐,却忘记了在魔鬼手下之痛苦。

  3、厌弃属天灵粮(6-9节)

  “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这里记载会众不知足的心,他们在旷野中以神所赐的吗哪为淡薄,认为单调乏味,使他们食欲不振。这里的“心血枯竭”指没有胃口,他们不是没有食物,也不是因为食物不好,乃是因为不满所拥有的。

  在旷野的旅程中,神从天降吗哪给以色列人吃,供应他们的需要。夜间露水降在营中,吗哪也随之降下;百姓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又如搀蜜的薄饼(出16:31)。

  吗哪可用多种方法烹调,味道并不差,而且营养丰富,可以维持人的健康。以色列人认为吗哪是单调的,有点言过其实,事实上任何的山珍海味,天天吃都会腻的。吗哪的味道虽不及埃及食物美好,但能使他们有健康的身体,以至“他支派中没有一个软弱的”(诗105:37)。

  想想看,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有六十多万壮丁,总人口超过二百万;但在四十年中,没有人生病,连软弱的都没有,可以想象吗哪所含有的维生素有多完全丰富,这又是多么大的神迹!可惜,面对神那么丰富的供应,他们并不感念神的恩典。生活在神迹中久了,反以为平常,以为平淡可厌。

  可见属肉体的信徒不认识基督为至宝,不认识圣经话语的宝贵,过不惯常吃吗哪的生活,就想要换换口味。其实,别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么好,只是眼前没有的,就会在幻想中以为是好得无比。今天我们若以世俗为友,也会厌恶灵粮,以世界为可恋慕的。

  神最不喜悦的,就是有人提到埃及。想念埃及,就意味着忘记了神的恩典,埋怨神、背离神。最令神伤心的,莫过于他的子民忘记他所施的作为,过着自私贪欲的生活,对属灵的祝福毫不眷恋和渴慕。

  他备拉的痛苦才刚过去,现在又起怨怼,人真是不懂得从历史得教训,不以前车为监,因此,我们看见历史不断重演再重演。人的软弱真是可叹!

二、会众怨言的影响(10-15节)

  会众的怨声和哭号,使摩西甚觉烦恼;他觉得自己的忍耐已经到了尽头,对于自己职责似乎不能胜任,对于百姓吃肉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摩西很灰心,认为自己无法满足百姓的欲望。

  现在百姓想要吃肉,尤其这里说“不花钱”,他们想到以前不花钱就有肉吃。其实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怎么会有不花钱就有的吃的地方?不花钱能吃到东西的只有两三种人,第一种就是囚犯,在监狱里不花钱就可以有东西吃。第二种是奴隶,奴隶根本没有钱,主人给什么,你就吃什么。第三种就是乞丐。

  1、埋怨职责太重(10-12节)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摩西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这百姓岂是我怀的胎,岂是我生下来的呢?你竟对我说:‘把他们抱在怀里,如养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应许给他们祖宗的地去。’”

  这里“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有两种意思,第一个就是我辞职不干了;第二个就是第十五节那里所说的,把我杀掉算了,死比活着是更好的恩典。这一次会众的怨言程度比上一次更严重,使摩西在祷告中也埋怨神。

  不过情况不同,摩西是埋怨神给他的职责太重,这百姓不是我的亲生骨肉,我怎能把他们抱在怀里,一直抱到神应许之地呢?我们注意到摩西现在说“他们”,而不是“我们”,表明他也很讨厌这些百姓了。

  2、自认不能胜任(13-14节)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说:‘你给我们肉吃吧!’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由此可见摩西的出发点都还是善良的,“我想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我不能解决。”

  许多人在一般平常的环境中总觉得自己的职份太小,职权有限。但在不良的环境中,就觉得自己的责任太重了。

  在这时摩西竟也忘记了神的权能,“我从那里得肉给这么多的百姓吃呢?”会众的怨言连摩西也受到考验了。

  有些信徒很羡慕作领袖,觉得有权柄、有威望、万人之上、一神之下,是很过瘾的;其实那都是血气、肉体,他们不知道作一个领袖有多大的艰难,和十字架要背。

  3、灰心以致求死(15节)

  “你这样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可见摩西发怨言真是发得很强烈,最后他甚至以求死来逃避目前的困难。尽管摩西现在八十多岁,但在神眼中不过也是个孩子一样。

  显然摩西在这里的表现不如以前;以前百姓在犯罪、耶和华在忿怒,摩西总是像耶稣一样作个中保,把双方的怒气、不满都平息,让他们重新和好,但这次没有。摩西受挫的心情是值得同情的,所以神仍然恩待他,教他怎么解决这问题。

  同时神藉着这些事在提醒我们:再刚强伟大、再属灵的人,也都有面临崩溃的时候。摩西这次的软弱,神没有一个字责备他,反而替他开出路。这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安慰的。求主怜悯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0 1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