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护教方式:前提护教和证据护教
文/托尼·佩恩(Tony Payne) 译/芥子 校/老漫
定义术语
传福音:告诉人们上帝在基督里所行的事这一好消息,并呼召他们悔改、信靠基督。传福音包括提供信息和发出邀请。
护教:为这个消息辩护;回答人们的问题并提出论据来说服他们认识真理。
护教学:关于如何做好护教工作的研究,解决为什么做(Why)和怎么做(How)的问题。
护教者:从事护教工作的人。
前提护教:护教学的形式之一,侧重于人们对世界的假设或预设。
证据护教:护教学的另一种形式,集中在提供证据 (如历史记录),以确认基督教的真理。
是薛华还是麦道卫?
看了看我的咖啡杯的顶部,我尝试着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复活呢?你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吗?”
“哦,是的”,我的朋友回答到。“我毫不怀疑这点。”
真是太好了!我充分抓住时机。“如果他从死里复活, 那么他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他是主、是统治者、是我们必须顺服的那一位……”
我话还没说完,我的朋友古普塔先生[2]悠悠地打断了我:“哦, 不, 那根本不能说明什么。从死里复活有什么不寻常的呢?我觉得这很正常——你不觉得吗?”
我张着嘴巴,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像其他所有的问题一样,失效了。古普塔先生,一位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对耶稣的复活丝毫不感到惊奇。他和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对他而言,复活 (或转世) 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显出非同寻常的一位那非同寻常的能力。
这次交流凸显了我们在护教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回答朋友们的问题并试图说服他们信靠基督,是很难轻易成功或进展顺利的。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困境,不是因为说了什么假教训或误导人的话,而是因为这话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里或对错误的人说的。
我与古普塔的交流也凸显了福音派用来捍卫和确认信仰的两种方法:前提法和证据法。在本文中,我们将查看这两种护教方法,它们主宰了福音派人士与非基督教世界的互动方式。它们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以及,过度护教是件坏事吗?
前提护教法:你的前提是什么?
著名的基督徒作家,如《上帝在那里》的作者弗朗西斯·薛华(Francis Schaeffer),《隔壁的宇宙》的作者詹姆斯•锡尔(James Sire)和《所有的心意夺回》的作者理查德•普拉特(Richard Pratt)都是热衷前提护教的代表,他们着眼于人们的前设,来捍卫基督信仰,为真理辩论。
前提护教者认为,许多人不接受福音,是因为他们的前设阻碍了他们,像古普塔一样,因为他的世界观即是如此。把关于基督的事实呈现出来,对他们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就好比你和一个印度教或佛教徒交谈,几乎没有必要求助于历史资料或事件来支持福音,因为印度教和佛教徒都不相信历史(他们看待历史与我们不同)。他们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应对这一点,前提护教者从上帝在基督耶稣和圣经中的启示开始。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倾向于采取三种策略:
1、表明圣经的内在一致性
内在一致性是上帝在圣经中所启示之真理的一个证据。例如,詹姆斯·锡尔认为“内在的知性连贯”是可接受的世界观的一个主要特征。一个有效的、可接受的世界观必须包含有哲学一致性的推理。简单地说:它是有道理的。
2、表明圣经的世界观是解释世界、人、社会、历史等最恰当的世界观
詹姆斯·锡尔提出了一个关于合宜世界观的四重测试[3]。
第一个是如上所述的圣经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个测试是,世界观必须能够解释现实的数据。任何解释世界的思想体系,都必须能够容纳我们所认知和体验的世界。它必须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理性和科学调查的发现、以及我们传承的经验(包括“超验的内容”)相印证。
第三个测试是,世界观应该能够解释诸如人的理性、道德感、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个人成就和关系的渴望等内容。
第四个测试是,世界观必须是“活”的——有生活价值的,能使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感到满足。
锡尔总结到,基督信仰里的价值观是最合宜的:“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框架,人从中可以找到(一切的)意图和意义。它经受得起合宜世界观的四重测试。”[4]
3、揭露其他世界观的错误
弗朗西斯·薛华的许多作品都是针对这一目的的。通过揭示其他世界观的不一致和不充分,他将人们推向基督信仰这一确实提供了答案的信仰体系中。
又比如,锡尔抓住自然主义[5]的两个漏洞攻击它:
第一,价值的问题:一个人如果只是原始粘液完全随机的产物,怎么能有价值呢?如果我们只是一种复杂的原子粒子的排列,就没有任何固有的或者说个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不比任何其他的颗粒排列(比如蟑螂或一块奶酪)更多或更少。
第二,如果我们的大脑仅仅是化学机器,我们怎么能相信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的“思维机器”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价值的、有位格的、有道德的存在,它可以推理和研究这个世界,但是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可靠的呢?它可能在捉弄我们。它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思考和了解,这本身可能只是个错觉,只是机器故障的一部分。
前提护教有其长处和短处。
前提护教是有吸引力的神学,因为它始于神的启示。基督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神学体系,而是人与一位已经启示自己的上帝的关系。(注意薛华的一本书的书名:《他在那里,他不沉默》)
然而,经过对圣经的内在一致性的论述,前提护教者倾向于减少这种上帝与人的关系。圣经被看作是一种世界观或思想体系的资料, 而不是它本来的所是——一本集合着叙述、历史、诗歌、信件和各种其他形式文字的书,讲述上帝与其子民交往的故事。
并且,前提护教法的成功似乎取决于相关人员的具体背景。在大学校园里,在人们已经思考过 (或者正在思考) 关于世界观的问题的圈子里,前提护教法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许多人并不爱考虑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而且习惯于从许多系统中借用思想。像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前提护教法的展开困难了许多。
证据护教法:拿出证据来看看
对我们而言,另一种护教方式也许更为熟悉。
证据护教者从一个点入手,即,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共有“合理性”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证据护教者们提出了各种证据,以证明经文是真实的。与前提护教者不同,证据护教者不是“预设”上帝的启示是真理,而是证明它是。
我们大多数人都看过的经典的证据护教作品,诸如麦道卫(Josh McDowell)的《铁证待判》、布鲁斯(F.F. Bruce)的《新约文件:它们是否可靠?》[6]
这最终都是关于可能性的。鉴于新约的历史可靠性、其外部来源的认证、以及内在的有力的一致性,加之复活的证据等等,关于耶稣最合理和最可能的解释就是,正如耶稣自己所宣告的那样——他是成为人的上帝本身。
但证据护教法只对认同其历史观、逻辑、推理和事实可靠性的人奏效。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弱点。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