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286|回复: 0
收起左侧

持续成长的父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事教育及心理辅导逾二十年,从未遇过故意令子女恐惧不安或自卑悲观的父母。天下父母皆热切盼望、竭尽所能令子女安全快乐及健康整全的成长。然而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却因未能选用有效的教导方法或不经意的令子女受伤害及难过。本文探讨父母与子女日常相处的一些无心之失,并尝试提供可行方法,以资参考。我深信新世纪父母必须努力学习,愿意与子女一同成长、不断检讨反省,才能有效地回应新一代的需求。 [B]创意 与 纪律[/B] 你能够容忍暂时放下一些家居纪律吗?这包括容让子女光着脚板随处走;在漂亮的沙发上弹跳;在墙纸上涂鸦;在客人到访时大声唱歌自娱;将喜爱但没用的东西收集起来。 一般父母都难于忍受不整洁及日常规则被打乱的情况。家庭并非学校或纪律机构,它是温馨自由的窝。父母不是执法者,不用专门监视检控。当然,话说回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孩子的确需要学习服从纪律,这里说的重点是切勿矫枉过正、本末倒置。若你不断教导孩子守纪律、遵规条;你必须明白同时间你正扼杀孩子的创意及自发性。一般孩子在十岁前仍能顺服听从,一旦踏入青春少年期,他们独立成长的需求往往会对以纪律为本的教导方法极为反感,引致很多与权威对抗的反叛行为,使父母大伤脑筋。较有效的方法是一方面父母要弹性处理纪律的执行,让子女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从旁诱导遵守,另一方面在孩子情绪特别兴奋高涨的情况之下,容让暂颁「特赦令」建立亲子关系。我相信营造温馨自由的家庭气氛比一成不变的规条式教导更重要。 [B]情绪智慧 与 批评说教[/B] 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的负面情绪,都很难对付。无论年龄大小,人都想尽方法逃避自己的行为与情绪的责任。在学习为情绪负责之前,要先学习接纳自己及子女的情绪;只有了解及关注式的回应,才能疏导负面情绪;继而让当事人选择如何处理该情绪的反应。 当子女失望时,你曾否劝说:「不用灰心,人生失意事十常八九......」如斯陈腔滥调根本不能产生任何效果,只会令子女觉得「你不了解我」。有些父母更乘机教训一顿,如「早就说过啦!你偏不信!这根本不合理,失望是必然的......」。孩子因生病未能出席期盼已久的学校旅行,母亲这样回应:「傻孩子,学校旅行有甚么好玩?下回我带你去美国迪士尼乐园,岂不是更有趣?别浪费时间了!好好休息吧!」以上这些是最常见的错误回应。让我们一起学习与子女交谈的新密码:先表示了解、尊重,容后再提出劝告和教导。你「人性」的回应正好教导子女如何有效及健康地面对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这正是现在流行的情绪智慧(EQ)教育呢! 以孩子因病未能参加学校旅行为例,交谈新密码可有以下的对话: 母亲:你看来很失望啊! 儿子:当然啦! 母亲:你已渴望参加这旅行很久了,真可惜,病倒了!唉! 儿子:是的!唉! 母亲:你已预备好一切,偏偏又发烧,你一定在想象同学们一起玩的快乐情境吧? 儿子:就是啰!可惜我不能去! 沉默了一会儿,儿子便说:「我觉得肚子有点饿,可否给我弄些食物?」 看来儿子情绪的结被解开了。以上的对话不但有助处理情绪,更是亲子沟通的一个好机会。(编者按:本文作者的新书「聆听与沟通」有更多的方法与例子可供参阅) 总的来说,子女的情绪健康比说教道理来得更重要。我们可先自我检讨,再选择最能对子女产生正面果效的沟通方法。 [B]别人的看法 与 孩子的需要[/B] 很多父母都十分在意旁人对他们的看法,或对子女的看法。在某程度上,这会协助父母反省及力求进步。但在很多情况之下,就会不自觉的引起子女很多不快或无意的伤害。 在乘电梯时碰到邻居的爸爸常着4岁的儿子。爸爸硬要儿子与我打招呼叫「姨姨」,儿子可能刚起床,看来一点也不在状态,他不理不睬的瞪着我。爸爸觉得尴尬之余,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大声的责骂他:「真没用!这么大了还是这样!看你以后怎样做人......」,孩子最后更被骂得哭了!在旁的我十分不好意思,只能从旁劝导:「孩子怕陌生是正常的,一会儿会好过来的,不用急!」 对!很多时候父母真的急于要子女成长,或成功学习某些行为及表现,这动机是好的,但方法则值得商榷!我尊重孩子是人,拥有情绪及生理时钟,有时表现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时,先冷静下来检讨衡量,顾念子女需要时间慢慢成长,不需太介怀别人的看法。 冷静时刻 与 不吐不快 成长中的孩子会时常令我们不满或不快,但切忌意气用事,这是毫无果效的。例如与少年子女谈论事情时,若他表现得轻率无礼,父母千万不要受影响而生气谩骂他。尝试沉默、退出或冷静一会,再沟通对话。他越是想惹你与他争吵,你就反行其道,刻意避免正面冲突。冷静才是真正的沟通。我常用的一句收场语是:「看来我们彼此心情均不佳,稍后再讨论这件事吧!」接着我必履行诺言,先反思再观察孩子及自己的情况,再择时刻真情对话。 在不适当的时刻讲道理是白费心机的;要用适当的途径表达关心及爱。恶言相向毕竟不是父母的心意。切记,你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模范!教导孩子,以身作则,知易行难。唯有从了解自己的限制开始,你将会较容易接受孩子的限制及不完美。我曾目睹一位母亲对房中大叫大嚷的女儿大声叫骂,要她静下来;并责她没有礼貌,在客人面前没规没矩!讽刺的地方当然是她也正在犯同一毛病,又如何能令少年期的子女心悦诚服呢?! [B]过程 与 结果[/B] 教养子女成长是一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过程。我们时常都一起从错误中学习;从痛苦经验中领悟;从失望中遇见曙光。从经验中,我领会到教养子女,欲速不达。人的成长不可以超速、只可以耐心的浇灌,等待逐渐成长茁壮。孩子学习的过程要经过磨练,假以时日,才能有所收成。主耶稣训练门徒也着重亲身经历,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学习承担责任,来亲身经历选择的后果。我曾「忍心」让顽固的九岁女儿穿单薄衣裳在寒冷的冬天上学;为的是让她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我也曾改变习惯,早上不再唤醒儿女起床,忍耐地目睹他们因「懒床」而迟到受罚的后果;更有无数次在旁与他们一起经历未尽全力而失败的痛果!这个中经验,真的一点也不容易。 主耶稣让十二门徒经历神的五饼二鱼的大能,分派及收取食物的过程,清楚地烙在他们的脑海中,这比说教来得更亲切实际及印象深刻。天父也曾多次纠正先知约拿的反叛,透过多次的经历,使他体会神的慈爱及大能。父母需要面对子女从犯错中慢慢学会自立的成长过程。若你惯常对他照顾周到,衣食住行样样包办服侍,那他们又哪有机会学习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呢?子女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决定,过程中并非每个决定都是明智的,惟有透过多作决定的尝试,才能更正确的作出明智的抉择。从小教起是很重要的。若你的子女已渐成长,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别再犹疑了!先改变自己,再期待子女有所改变吧!成长对子女及父母均是一段真实艰苦的时期。我相信管教子女的关键在于互相尊重;我更相信只有能自尊自重的父母,才能与子女建立健康亲密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4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