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3-4-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题七:指向生命的高峰(此部分是诺行所打上去的)
道成肉身之“再现”
“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二16),这是保罗向腓立比信徒所说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但基督徒在次要的意义上来说,也是道成肉身。
“肉身”就是具体表现的意思。“道”在耶稣身上有具体的表现,“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这句话用在耶稣身上,是最恰当的了,因为我们可以从他的生活各方面看到了“道”的具体表现。但道表现在信徒身上也应要显明,这种显明,可以称之为“再现”。基督徒生命的高峰就是表现基督,也就是表现生命之道。
我们怎样具体的表明生命之道呢?在诗篇一一九篇里面,我们看见属神的人整个人都变成道:道在他的心中,道在他的口中,道在他的眼中,道在他的思想中,道是他的诗歌唱在口中, 道是支持他的力量,扶在手中。分述如下:
藏在心中
我将你的话语藏在心中,免得我得罪祢。”(诗一一九11)属神的人将神的话藏在心中。神的话不单在圣经中,也进入他的心中,他可以常常思想。如果人心中没有主的话,当手中没有圣经时,便不能思想神的话。我们把主的话藏在心中,随时都可以思想,随时都可以得到帮助。
传于口中
我的嘴唇传扬祢口中德一切典章。”(诗一一九13) 存在心里的便由口中发出来,用口传讲,与别人分享。
学于生活中
我学了祢公义的判语,就要以正直的心称谢祢”(诗一一九7) 在生活中学习主道,这是一个非常有味道的追求,无论什么理论,若只停在理论上,便没有兴趣,当你把它具体行出来的时候,便会发生特别的兴趣。
看在眼中
求祢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祢律法中的奇妙”((诗一一九18)常常看圣经,看出其中的奇妙,不只看字句,更要将里面的精义看出来。如果一个人能看出经文的奇妙,他便感觉味道;奇妙的书人人都想看;但若看不出味道来,便不愿意看,所以读经的秘诀在于看出其中的奇妙。
想在脑中
我要默想祢的训词,看重祢的道路。”(诗一一九15) 主道不但与我们的心有关,与我们的脑亦有关系,我们的心要领会,脑要明白;我们的脑明白,心里便受感动。所以我们的脑和心是不能分开的,神的话籍着我们头脑的了解而进入我们的心中。
唱在口中
我在世寄居,素来以祢的律例为诗歌。”(诗一一九54) 诗歌是喜乐的意思,真正获得神的话,心里便有喜乐。
扶在手中
求祢照祢的话扶持我,使我存活。”(诗一一九116) 神按他的话扶持我们,亦是说我们如果有神的话语,便如手中持杖,神的话是力量,支持我们,加强我们心灵的力量。
与主合一
信徒与主合一,是圣经中基本的真理之一,是每一个信徒应该了解与追求的。这是神“预定的旨意”----“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罗八29) 我们应该体会神的旨意,使他的盼望与计划在我们身上不落空。圣经中有许多地方,显明信徒与主耶稣在名称上的合一,主的名称也是信徒的名称。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约九5)
你们是世上的光;........照亮一家的人。”
(太五14-15) 主耶稣是世上的光,照亮一切在黑暗中的人;同时,他告诉我们:“你们是世上的光。” 在外人中间的光-----即“世上的光”(太五14)。主耶稣以山上的城(如香港)来形容这一种光,意即信徒的行为在世人面前,是彰显的,无所遁形的,是世人所注意的,所以信徒必须谨慎小心,以好行为来荣耀神。在家中的光------“人点灯不是放在斗底下.......照亮一家人。”(太五15) 在家中发光是不容易的,但是让我们效法大卫的追求与祈祷:“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诗一零一2)
“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来一3)
“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 (弗四24)
基督是神的像,基督内的新人也是神的像,其意义之程度当然不同,但性质上有一致之处。基督将父神向世人显明出来,信徒也当“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弗五1)基督被称为“人子”,一方面显明他的人性,另一方面表示,他才是‘人’所原有与应有的样式,亦可称之为‘真人’。人类犯罪之后,已失去真人的形像,或严格的说,失去了‘人格’(人之本格)。真正的人性里面有神性。人性里无神性即沦为兽性。
失神形——亏神荣——罪。
信徒在基督里重生,穿上新人,重显神形,至终必再归入神永远的荣耀中。
“我是谷中德百合花。” (歌二1)
“我的佳偶.........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 (歌二2)
主耶稣是百合花,信徒亦像百合花。百合花象征圣洁,主与信徒都是圣洁的。信徒在世界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二者恰恰相反。在荆棘中发现一棵百合花,之何等美丽而宝贵!当你看见一个圣洁信徒时,你何等为他感谢主!所以雅歌中说,主寻找百合花(歌六2)
“主乃活石。” (彼前二4)
“你们也就是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 (彼前二5)
主耶稣是活石------生命的基石。有了生命的基石,才能建成生命的灵宫。每一个信徒也是活石。“活”表示生命,每一个重生的信徒才是灵宫的一部分,神才籍着圣灵住在他的里面。没有生命的信徒好像树上的死枝,等候跌落的时候来到,终成火中之柴。
“基督作了大祭司。” (来九11)
“你们........作圣洁的祭司。” (彼前二5)
基督是祭司,信徒也是祭司。祭司有两方面的责任:
一,代表的责任------信徒有二方面代表的责任:向神代表人;向人代表神。我们把人的需要带到神面前-----祈祷;又把神的信息带给人------见证。
大祭司的胸牌上有十二块宝石,其上刻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他把他们带到神面前,为他们祈祷。在另一方面,胸牌的内面有二块宝石,叫作乌陵土明,代表神对以色列人的引导,由大祭司传达给他们。这清楚的象征着祭司的责任。
二,献祭的责任-------“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二5),赞美,善行,祈祷等等,都是灵祭。主耶稣将自己献上,成为最好的祭物;我们也将自己献上,“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
“为使者的耶稣。”(来三1)
“你们作基督的使者。” (林后五20)
主耶稣是神的使者,到世上来完成神的使命,甚至舍身流血。保罗被圣灵感动,告诉我们,信徒是基督福音的使者。主耶稣祷告说:“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约十七18) 主第二次对门徒说:“父怎样差遣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二十21)
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作福音使者,神“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林后五19)
“基督在圣所.......作执事。” (来八2)
“我(保罗)作了这福音的执事。” (弗三7)
基督是执事,信徒亦是执事。执事二字的原文是服事者之意。主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十45)信徒的人生也是服事或服务的人生。每一个真正跟从主脚踪的人,必须过一个服事的生活。不再是为自己活着,乃是为了“荣神益人”而活着。仆人不能大於主人,主既如此,何况我们呢?一个肯谦卑服事的人,终必为大,被神高举。
分题八:指向生命的内在向导
圣灵所感动之良心
在人类堕落之后,良心的作用已经残缺不全,不足为准。它常被物欲蒙蔽而失去正常之功能。保罗不依靠良心,而以圣灵所感动之良心为准则。(罗9:1)。当圣灵感动我们的良心而借之引导我们的行动时,常遭遇困难,为什么?
雅各书(1:26)说:有人欺哄自己的心。欺哄自己的方式不一,最巧妙的一种是安慰自己的良心。哪一个人不善于此呢?信徒在良心受责备的时候,常使用极巧妙的方法,把心中的不安摆掉。或把良心的刺尖折断。人十分懂得逃避心中微小声音的艺术,个个是对付良心责备的能手,老练而富有智谋。难怪圣灵要借着良心的感动,在信徒身上作深刻而彻底的工作,是何等的不易!
圣灵很难抓住我们的心,我们太滑了。当我们为了一件需要对付自己的事而心中受责备的时候,我们总能迅速找出一个堂皇正大的理由来安慰自己。最可怕的是:这些借口与理由,日久之后连我们自己也渐渐信以为真了。
所以[自欺]实在是一切欺哄艺术的最高峰。凡我们所用以安慰自己的理由,都是最合人情,最高尚的理由,不然便不能使我们的良心满意。[自欺]的过程极其微妙,是心理现象中的奇迹——自己蒙蔽自己,竟然蒙蔽得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特殊技能。
我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安慰自己的良心:1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马上心中得以安然而
满意。2为自己的弱点与不顺服找一种隐饰。后者是本篇的主题。
(一)彼拉多
彼拉多为了主耶稣的案件心中起了交战——释放他呢?还是照犹太人的意思将他交给他们
去钉死呢?他知道耶稣是无罪的,他有释放他的责任,更有释放他的权柄。但是在这正义
与犹太人的威胁二者的交战中,他屈服了![他们的声音就得胜了](路23:23)
他作了不该作的事——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死。但他相信自己是无辜的,就在众人面前洗手表示无辜意思就是说:这是犹太人要作的,责任不在他身上。但他是否真的洗掉了他的责任呢?没有!他手上的血债是永远不能洗掉的!彼拉多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向犹太人指明耶稣是无罪的,也已经表明我愿意释放他的意思,但是他们一定要钉死他,若我坚决不准,他们可能上诉该撒,那对于我的官位有所不利。何必为了一件宗教上的纠纷而损害我的前程呢?既然是他们自己要做的,我当然可以不负责任。
结果就发生了人类历史最令人悲痛的一件事!不可在别人的罪上有份。(提前五:22)
(二)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约12:3)
当圣灵强有力感动我们去作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想作,便对自己说:我可以把我的力量,时间,金钱留下,等将来有机会时,作某一件更美好,更有价值的事,机会一定会再来的,于是感动被消灭了。时过境迁,感动尽失,将来的某事也忘记了。于是二件事的责任都逃脱过了。圣灵的感动强烈时,如果及时顺服去行,善工便马上成就,但是一推之后,就不知何年何月才会有同样强烈而清楚的感动。不可用远处的或未来的一件事,来代替目前应行的事,不可用明日的善来代替今日的善。
马利亚能顺服心里的感动,而为主作了一件美事——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三)巴兰(民22章)
神已经将他的旨意清楚的显示给巴兰:不可答应巴勒使者的要求。但是当巴勒的使者再次以尊荣与金钱为饵,来请求他同去的时候,他动摇了,对他们说:现在我请你们今夜在这里住宿,等我得知耶和华还要对我说什么。(民22:19)他希望神改变他的旨意来迎合他的利益想不到神竟然真的允准他与巴勒的使者同去!鉴察人心的神,知道他心里的一切,就把他所要的给了他,这种应允是何等的可怕!巴兰得到神的允准之后,良心大得安慰!啊,这是神的旨意,看哪,我正行在其中!
我们有没有背着心灵深处的感动,去寻求神带领的凭据呢?我们有没有抓着圣经里的一
句话来安慰自己的良心呢?巴兰求问神的时候,可能向神说:[求你先允准我去看一下情形
如果那时你不允许我说什么话,我当然不会说的,我那时一定会顺服你的]。所以神回答说
这些人若来召你,你就起来同他们去,你只要遵行我对你所说的话。(民22:20)这回答暗示巴兰确有这样求过。巴兰的安慰是:去了再说。
我们有时对试探让了第一步,是因为我们自以为第二步防线满有把握。但是结果第二,第三第四防线连续崩溃了。巴兰以第二步的把握来安慰自己的良心,所以良心批准了他第一步的退让。他的良心已经在一种微妙的过程中,完全被蒙蔽了!
(四)埋银的恶仆人(太25:25)
恶仆埋银的真正原因是不忠与懒惰,但是他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来安慰自己的良心:作生意
谁敢说一定不亏本呢?主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我若亏了本是不得了的。最稳当最理智的办法是将银子埋在地下,将来原封还给主人。这理由作了他的安心剂。
(五)亚拿尼亚(徒5:1/6)
在一个圣灵充满的教会中,竟然有人被[撒旦充满了心](徒5:3),作出欺哄圣灵的事来,结果圣灵没有被欺哄,却欺哄了自己。我相信亚拿尼亚在[私自留下价银]这一件事上,不是马上就决定那样行的,他一定先用了一番辩证的功夫,给予自己的行动一个理论基础:[这样作总比把田地完全留下来好得多,还有很多人不如我呢!我把百分之八十献上岂不是已经很难得了吗?他这样想下去,越想越有理,就把那成问题的地方完全掩蔽了。于是良心批准了他的行动,犯了严重的欺哄之罪。
(六)罗得
圣经所记载罗得的话,有很明显相对的两方面。一方面,彼得后书(2;7)说:罗得[常为
恶人淫行忧伤],又说他是义人。另一方面,创世纪告诉我们,罗得与爱神的亚伯拉罕分开
,终于到所多玛城里去了,结果与所多玛的居民一同蒙受灾祸,在山洞里了结一生。一个为罪人忧伤的人,怎么会住在一个罪恶滔天的所多玛的城门口呢?这是一种可怕的[渐变],这转变的过程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列子。
[城门口]—关键就在这里。罗得是一个爱城市生活的人,虽然他反对城中的罪恶,但是羡慕城市中的热闹,荣华,大场面等,他是一个认识神的人,不能安然享受罪中的快乐,所以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决定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住在城门口,何等聪明!(虽然有的解经家认为[城门口]代表官职,但此事并不否定罗得心灵逐渐堕落的事实。)一方面可以享受城中安舒与荣华的生活,一方面又不算与罪人混在一起,所以他的良心觉得很平安。虽然不同意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已经对他们有了[了解],于是他心中的防线渐被攻入。一个为罪人忧伤的人,决不肯住在所多玛的城门口,让罪恶的消息天天刺透他的心,决不肯让城内的恶风气侵入自己的家里。罗得已经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改变是在良心的默许下进行的,他对自己说:不可走极端,只要自己小心,住在城门口是没有关系的,城中的娱乐,好坏兼有,折其善者而乐之,这是合乎理智的行动,我一定可以把握得住。
有时神的命令好似太过严格了,但这是因为神明白我们的软弱而作的一种安全防范。撒旦总是先使我们自己以为有把握,然后逐步撤余防线,但圣灵要我们战兢警醒,丝毫不苟。
从这两种态度所产生的结果,就可以看出何者出于撒旦,何者出于神。
(七)扫罗
扫罗违背了神的命令而擅自留下牛羊。[神要我将上好的牛羊也都杀灭?那么,用什么献祭呢?留下五百双,以其中二百双献祭,总比完全无祭可献好得多,神一定喜悦祭物,因为献祭荣耀神的名。在这样一件有理可讲的事上,违背他的一个小命令,他一定会原谅我的。神是慈悲的,难道他不愿意我得点好处吗?想到这里。扫罗心里安然,放心去行违背神的命令的事,结果被神所弃绝。
我们不要以利益来测度神的心,不错,献祭是荣耀神,但他不要人用不合他旨意的方法来荣耀神。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谁能识透呢?]求主赐给我们[清洁的良心](提后一: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