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5137|回复: 25
收起左侧

玛丽.琼斯和她的圣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


1792年深秋,威尔士山的西海岸比现在要荒凉一些;崇山峻岭也更崎岖,还没有经过太多开发。

 

一个狂风肆虐的下午,浓云横扫卡德.爱德瑞斯的悬崖峭壁,风冲下山谷, 吹向海洋。一个赤脚的小姑娘,肩膀上围着一条披巾,从一家小小的农舍里跑出来,穿过园子,直奔鸡窝。她早些时候已经给它们喂过食了,这回出来,是要把它们轰进鸡窝过夜。

 

暮色正在降临,大多数鸡已经乖乖地去睡觉了,只有一只,固执地赖在离鸡窝很远的草丛间,寻找假想中的玉米粒儿。

 

"来呀,芭菲,"小姑娘唤着,"该回去睡觉了。你知道我忙着呢。嘘!" 芭菲咯咯叫着,急匆匆地绕到鸡窝的后面。

 

"哎呀,"小姑娘尖叫起来,"见过这么不服管的家伙没有?好了,你就呆在那儿吧。我先去拿灯笼,你快打定主意哦。"

 

她走进一间小小的工具房里,从挂钩上取下一只灯笼。可一走出门,灯笼的门就让风给吹开了;关好,又吹开了。

 

"这钩子不太好了,"姑娘咕哝着,"我呀,样样事都出错。我们肯定要迟到了。芭菲,进去,不然我就把你关在外面过夜。嘘!"

 

母鸡咯咯叫着,好像后面有敌人追似的,一头扎进鸡窝。它一叫,把伙伴们都吵醒了,它们也开始咯咯嗒嗒地叫起来。

 

小姑娘把鸡窝门关上,拴好,然后跑出院门,沿着小路跑了一段,来到邻居的小屋前。她敲了敲门,把门推开一点点,扬声叫道:

 

"威廉姆斯先生,您能把灯笼借给我用一晚吗?我们的灯笼门拴不住,刮这么大的风,灯一下子就会被吹灭的。您不用出来了,我自己拿就行。"

 

一个男人迎了出来。

 

"噢,是玛利琼斯啊。当然可以。我猜你是要跟妈妈去聚会吧!--没错。灯笼就吊在挂钩上,你自个儿拿吧。"

 

"谢谢您,威廉姆斯先生,"玛利一边说,一边匆匆忙忙地走到斜墙边,"天黑了,我们要迟到了。"

 

玛利拎着灯笼跑回家,见妈妈已经穿好斗篷,戴好帽子,作好了一切出发 的准备,在等着她呢。屋里显得很贫寒,因为纺织工在那个年代都很穷。但炉子里的火熊熊地燃烧着,发出来的亮光与靠墙的织布机旁蜡烛台上的蜡烛光交相辉映。一张桌子,一个壁柜,几把椅子,几条凳子,还有角落里的一张床,就是全部的家具了。一个敞口的板条挂在天花板底下,里面放着面包,不知可不可以算作家具。地板是土的,但扫得很干净。

 

"孩子,你去哪儿了?"妈妈问,"我们肯定会迟到的。"

 

"我去了威廉姆斯先生家借灯笼。咱家那盏的门关不牢。"

 

妈妈说:"其实我们没有灯笼也可以去。"

 

"是呀,但那样的话我就不能跟你去了。你知道,如果我不给你照路,他们就会在聚会时说我不应该去。"

 

玛利边说边穿上鞋,点亮灯笼,披好斗篷。

 

"那可不行,是不,玛利?"爸爸坐在织布机前,插话道。

 

"爸爸,你要能和我们一起去就好了,"玛利说,"但那只会使你咳嗽得更厉害。今晚风太大了。"

 

"你回来以后要跟我讲一讲你所听到的,唱一唱你学的赞美诗。"爸爸说。

 

"好的。"

 

玛利亲了亲爸爸,和妈妈一起说:"再见,爸爸!"就跨进了狂风呼啸的黑夜。

去礼堂的路又难走又漫长,母女俩被绊了好几次。好在有灯笼照着,她们才没有跌倒。

 

"玛利,我真庆幸你带了这盏灯,"琼斯太太说,"它让我想起了诗篇里的话:'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意思就是说,神的话语向我们指 明了生活中该走的路。

 

"妈妈,"玛利一声没吭地走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圣经》里有那么多好东西!我们要是有一本该多好,但是就算有,我也看不懂。"说完,她小大人似的长长叹了一口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45:4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玛利今年八岁了,但她家住的兰非罕歌尔村附近连一所学校也没有。

 

"其实你对《圣经》知道得不少呢,"妈妈兴致勃勃地说,"想想你爸爸教给 你的那些《圣经》故事:大卫和歌利亚;陷在狮子笼里的但以理;约瑟和他的坏哥哥。"

 

玛利这才高兴了些:"就是。我小时候,爸爸给我讲坏哥哥把可怜的约瑟推 到坑里,然后卖掉了他,当时,我还哭了呢。但是后来的结果多好啊!不知道今晚会读些什么,希望是我从来没听过的。《圣经》里我不知道的地方太多了,我总想多听一些。"

 

她们到了兰非罕歌尔村,与其他去小礼堂的人会合了。玛利在门口小心翼翼地把脚跺干净,把灯笼吹灭,跟在妈妈后面,悄悄地走了进去。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兴趣盎然又满怀期待的表情,因为这每周一次的查经、祈祷、唱诗的聚会是她非常喜欢的。

 

玛利的担心是多余的,她们并没有迟到。人们纷纷向她们打招呼,关心地询问雅各琼斯的健康状况。店主伊万.伊万斯问他可不可以在明天经过她们家时,去跟雅各琼斯打个招呼,并说他很高兴听说雅各病得不是太重。"百货全"大卫.路易斯说他礼拜五到琼斯家的时候,会给她们把杂货带去,省得 琼斯太太,或玛利多走一趟。

 

顺便说一句,"店主"并不是伊万伊万斯的名字,而是附在名字的后面,用来区别于农夫伊万伊万斯。前一个伊万拥有一家小店,后一个呢,则经营一家农场。"百货全"大卫路易斯也是这样,他有一家百货商店,你需要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他那里买到。这些描述性的称号在当时的威尔士非常普遍,因为遍地都是伊万斯、摩根、路易斯、琼斯,等等。这是一个区别的好法子。这个法子不止限于男人,如果他们有家室,太太们也附带上这样的称号,比如,铁匠大卫.摩根太太,屠夫威廉姆斯太太等等。

 

那天聚会的人群中有一个从童茵来的客人,他是与农夫伊万斯夫妇一起来的。玛利聪颖的小脸和亮晶晶的黑眼睛把他吸引住了。他问旁人:"那个小姑娘是谁?她太小了,不适合参加这样的聚会。"

 

"哦,那是玛利琼斯,一个可爱的孩子,"伊万斯太太说,"她同每一个成人一样,对唱诗、读经感兴趣着呢。她还从来没有错过一次聚会。实际上,一个聚会要是没有我们玛利,会大为逊色呢!"

 

"是吗?"客人慈祥地看着玛利,说,"真的吗?那可真不错!"

 

这时人们念起了诗篇。有几个老者咳了几声,众人开始用威尔士语有节奏地唱诗的副歌:"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小小的厅里回响起优美的歌声。没有什么样的歌威尔士人不会唱。玛利的童音在女声里显得很突出,听得出她是用整个心灵在唱的。

 

今晚读的是主耶稣登山变像和治好那个倍受癫痫病之苦的男孩的故事。玛利从来没听过这段故事,坐在那儿听得都着迷了。回家的路上,妈妈和她都没怎么说话,但上阁楼睡觉以前,玛利几乎是一字不差地,将整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听。

 

爸爸听完后说:"哦,我还记得这个故事,但已经很久没想起过它了。我多么希望能拥有一本我们自己的《圣经》啊。但它太贵了,咱们买不起,而且也很难买到。"

 

第二天风变小了,玛利出去清理园子。像平常一样,她用力锄草,耙草。风把她厚厚的卷发拂到脸上,她不时把它们掠到耳后,还抽空把多余的白菜扔给鸡吃。她忙着手头的活,思绪万千。过了一会儿,她停下来,拄着锄把,静静地站着,两眼盯着远处的群山发呆。群山在晨光里显得可爱极了,阳光在石坡上晃动着,小小的云朵在天空中彼此追逐。

 

一上午琼斯太太都在忙着织布,直到中午才从屋里走了出来。

 

"玛利,"她叫道,"累了吗?你干得太辛苦了。你爸一直从窗户里看着你。 他说

 

你站在那里好半天了,跟一座雕像似的。"

 

玛利转过身来,脸上漾着文静的微笑。

 

"不累,妈妈,我一点也不累。我在想昨晚我们听到的,耶稣登上山,完全改变,甚至他的衣服都是洁白发光。那该是多么美丽啊!难怪彼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我想,这些山中间一定有一座山很像耶稣上的那座。看见太阳斑斑点点地照在岩石和草地上,我几乎可以想像出那时发生的一切呢。"说到这儿,玛利的眼睛闪闪发亮,脸上也泛起了红光。"噢,听了昨晚的故事 我真是很欢喜!刚才一阵薄雾飘来,正好罩住山顶,就像门徒听见从天国传来的声音时,云雾把他们裹在其中。真是奇妙极了!"

 

"玛利,主祝福你,"妈妈被她感动了,"你把主的话藏在心里,就永远不会缺乏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47: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是两哩以外的阿贝吉诺文村的圩日。玛利出去喂鸡。她喜欢在圩日早早站在园子里,看乡亲们去赶集。许多人顺着山路走过来,经过时都和善地向她打招呼。农夫太太们戴着高高的黑帽子,穿着红斗篷,腰板挺直,坐在她们墩墩实实的小马背上,膝盖上放着装满鸡蛋或奶油的篮子;也许身后还躲着一个女儿或儿子。无论天气是好是坏,是晴是雨,他们都不在乎。小马嗒嗒地走得很快,马背上的人都抓紧时间说:"玛利,祝你一天过得好。"或者,"玛利,你父母好吗?"有时,会有个把小孩子赶着猪磕磕绊绊地经过,那滑稽的样子,总逗得玛利抿嘴笑个不停。

 

这会儿,农夫伊万伊万斯的太太在琼斯家门口勒住了马。玛利跑上去开了门。 "早上好,玛利,"伊万斯太太打了个招呼,"谢谢你,我只进来呆一会儿,小马拴在门柱上就可以了。我有句话跟你父母说。早上好,雅各,咳嗽怎么样了?但愿好些了。早上好,莫莉,上个礼拜一,你和玛利看上去可不像是走了一段那么难走的夜路。那歌唱得真好,不是吗?玛利的小嗓子很突出呢。我们从童茵来的好朋友,易涡琼斯对小姑娘印象很深。他说他从来没见过有哪个人,不论老少,听福音听得这样专心。"

 

玛利脸都羞红了,高兴地说:

 

"伊万斯太太,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段经文。我觉得那是我听过的耶稣故事中最好的一个了。"

 

"我们真希望有自己的《圣经》,"琼斯太太说。她的名字其实也叫玛利,但人们都叫她莫莉。"玛利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爱神的话--她能复述在聚会上或从我们这里听过的许多经文,我们每天都觉得所能给她的越来越少了。雅各和我的阅读水平都不是很高。"

 

"就是说可怜的玛利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去面对,"雅各说,"伊万斯太太, 你知道她已经八岁了,却还不识字,但这一带又没有学校,她怎么可能学呢?"

 

玛利的脸又红了,但这一次不是因为高兴。

 

"我希望我能学会阅读,"她轻声说,"我真的好想读书。"

 

"别伤心,玛利,"好心的伊万斯太太和蔼地说,"神给了你学习和更多了解祂的真理的渴望,你要相信祂会给你开路的,一定会。不过我得上路了,不然就太迟了。我得再买些鸡蛋 --我们的鸡下蛋不多,我答应过一个顾客,但现有的存货不够--我能从你们这里买一些吗?"

 

琼斯太太笑道:"玛利可是我们的鸡司令呢。乖,快去,把你所有的鸡蛋都给伊万斯太太拿来。"

 

玛利跑了出去,很快就拿着一打左右的鸡蛋回来了。伊万斯太太付了钱,站起来要走。玛利替她拎着篮子,走到门口,她则去备马。

 

"玛利,快活起来,"伊万斯太太说,"神会为你开路的。听着,孩子,等你学会了阅读,想读《圣经》的时候,欢迎你随时来我们家,读我们的《圣经》。 当然,如果你愿意走两哩路的话。"好呀,谢谢您,谢谢您,伊万斯太太, "玛利叫了起来,"两哩路算什么,再多一倍我都愿意走呢。"

 

"那就一言为定,"伊万斯太太扬声说,"别忘了,神会按他的时间给你开路的。"

 

说着,她一抖缰绳,小马嗒嗒地离去了。玛利站在那里目送她,耳边还响着她留下的话。想着想着,小女孩不由自主地把双手合在一起,悄声说:"哦,神啊,请为我开学习的路,让我更多地明白《圣经》。"

 

她转身走回家,一种明确的希望充满了她幼小的心灵,使她一整天都很快活。她信靠,这就够了。对那些相信、等候旨意的人而言,神是又真又活,值得信靠的。

 

在威尔士东部的丘陵中,离玛利家大约二十五哩,有一个叫巴拉的小城。小城很安静,周围最迷人的,要数群山中漫流而去的湖泊。巴拉就座落在湖滨。城里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幢漂亮的房子,一条人行道连着前门。一间屋子里,一位牧师坐在书桌前,正奋笔疾书。屋里的四面墙让书盖住了,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叠一叠的信和其他文件。一个忙碌的人必定会养成有条不紊的习惯,否则他的时间会白白地浪费在寻找中。

 

也许就在玛利靠在门上祷告的同一天,或不太久以后,这位忙碌的牧师写了一封信给朋友。

 

"我深深地为阿贝吉诺文地区感到忧虑,"他写道,"那里的孩子们是如此无知,行为不端,大人们就更别提了。童茵的学校离他们太远了。这个村应该 有它自己的学校。但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诚实而敬虔的人去做校长呢。除非我们做些什么,否则那个村子和地区将会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 汤姆斯查尔斯牧师用手托着腮,陷入了沉思。

 

过了很久,他又自言自语道:"必须作些什么。"

 

那时候,威尔士的各村各乡里,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大人小孩都是整日为生活奔波,礼拜天则用来赌博、酗酒和打架。村里的男孩们都是又臭又硬,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刺儿头。他们经常给左邻右舍带来危害和搅扰。汤姆斯查尔斯毕生致力于在这样的村子里开办学校。学校所设之处,人们的生活都是很快就发生巨大了变化。孩子们很喜欢学习--威尔士人生性聪明,只是需要一些东西充实他们的心灵--但办学的资金和师资都很缺乏,这些都成了查尔斯牧师心中的负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49: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巨大的需要


"玛利,"琼斯太太叫道,"你叠完了吗?我看见你爸爸正朝家走来呢。"

 

"刚叠完,妈妈。"玛利正在小小的偏房里折叠刚从绳子上收回来的干净衣服。

 

"我把它们放在篮子里,明早再说,"她边说边走进了客厅,"爸爸回来时我们 不应该还在洗衣服。"

 

玛利今年已经十岁了。农夫伊万斯太太向她许那个愿已是两年以前的事。但这个愿望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因为这个地区还是没有学校,玛利还是不识字。家务事她几乎没有她不会作的。父母在织布机前忙碌时,玛利洗衣服,作饭,打扫卫生,在园子里撒种锄草对她来说是一种休息。

 

她走到窗口,看看爸爸回来没有。

 

"喔,他离家还远着呢,"她叫道,"在他到家之前,我还有时间把衣服遮盖好,免得沾上灰尘。"

 

她又跑到偏房,然后再奔回来迎接爸爸。

 

雅各琼斯轻快地穿过园中的小道,跨进屋来,高高兴兴地跟玛利和妻子打招呼。

 

"怎么样,雅各?"琼斯太太问,"你好像一点都不累。"

 

雅各去两哩以外的阿贝吉诺文去卖布,出去将近一整天了。

 

"不累,"雅各在火炉边的椅子上坐下,"一点也不累,我把所有的布都卖掉 了。"

 

玛利开口了:"爸爸,你看上去好像碰见了什么喜事,快告诉我们是什么!" "难道把你妈和我辛苦了这么久才织好的布卖掉了还不算喜事吗?"爸爸反问道,两只眼睛眨呀眨的,"我是带满口袋钱回家好,还是半口袋钱好呢?" 玛利瞪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爸爸,因为爸爸和她常在一起开玩笑。她笔直地站在爸爸面前说:"你本来就打算卖掉那些布,所以这算不了什么。我相信,是别的事,一件非常好的事,让你这么开心。"她冲爸爸晃动着手指头,"是跟我有关的事,对不对?快告诉我是什么!"

 

雅各笑得脸上开了花,转向妻子:"我们的玛利不是个小鬼精灵是什么?对了,乖乖,是跟你有关的,但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件大喜事。"

 

"你呀,雅各,"琼斯太太叫道,"你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们就赶快说吧,我们等着呢。"

 

玛利赖在爸爸的膝上,拨弄着他上衣的领子。

 

"遵命,太太。"雅各说,"难道玛利很快就能读、写、算,做你和我所不能做的事,对我们大家不都是一件喜事吗?"

 

玛利一听就跳了起来,拍着手,盯着爸爸的脸,叫道:"啊呀,爸爸!" "好了,好了,"妈妈赶忙插进来,"真的要在这个地区开一所学校吗?" "是的,在阿贝吉诺文。"

 

"啊呀,爸爸,"玛利又啊呀了一声,她看上去简直欣喜若狂。

 

雅各把她揽到自己身边,温和地说:"亲爱的,我知道你会高兴的。"

 

"当然高兴!"玛利重复着他的话,"去上学!去学习阅读!能够读《圣经》! 哦,太好了!爸爸!"

 

"学校什么时候开学?"琼斯太太问。

 

"大概三个礼拜以后。"

 

"只要等三个礼拜?!"玛利简直要乐疯了。

 

然后她突然转身,冲着妈妈说:"哦,妈妈,我忘了,没有我你怎么办?我整天不在家,你就得干所有的活儿。"

 

"亲爱的,别担心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就是整个世界都给我,我也不会不让你上学。我们会安排好的,别担心。"

 

"我会很早起来,"玛利脸上平静了些,"在上学之前尽可能多干一些活儿。"

 

"喂,"爸爸的眼睛又开始眨了,"如果你的心思能暂时从阿贝吉诺文回到兰 非罕歌尔一会儿,你可怜的爸爸就能少挨一会儿饿啦。想想看,我在阿贝吉诺文呆了一天,为你筹划上学的事,路都快给我踏平了,从中午起就粒米 未进,可没想到回到家也没有人管我的晚饭。"

 

"呵!"玛利这才从前所未有的希望和狂喜中恢复了常态,咯咯笑了起来, "你可错了,爸爸,我忙了一下午,为你准备好了晚餐:一大盘燕麦粥和奶酪,一分钟以后我就把它们端上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51: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晚餐果真很快就上桌了,当然没有玛利说的那么快。上学成了饭桌上压倒一切的话题。

 

"你见到学校了吗?"琼斯太太问丈夫。

 

"见到了,不过它还没有完全安排就绪。我没见着校长,听说他叫约翰艾力斯,是个好人,好老师。不过在学校里,我很幸运地碰见了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就是巴拉的查尔斯先生。我早听说过不少他做的好事,听到尤其多的是为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办学校这方面。我很高兴能遇见他。"

 

"是吗,"琼斯太太说,"查尔斯先生可是威尔士人的朋友,他长得什么样子?"

雅各想了一想:"我不善于描述人的相貌。他长得高高瘦瘦的,额头宽宽的,我想那里面一定藏了不少知识。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沉稳,不是严肃,是沉稳。他笑的时候整个脸都变得特别有光彩。我从未在别人脸上看到这样一种光彩。能跟他说话,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晚餐后收拾完桌子,琼斯太太说:"好了,在上床睡觉之前,让我们全都跪下,为这个降临到玛利身上的美妙祝福感谢神,祈求在他的帮助下,她能尽心尽力地学。"

 

"好的,"雅各说,"但在我们祷告以前,我想要玛利重复一下在聚会中学的一些经文。玛利,你还记得什么特别的感恩经文吗?"

 

玛利想了一会,才说:"我想我可以复述圣徒保罗给腓立比人的信中那一段,这也是我心中想着的一段经文。因为我为上学的事祷告了这么久,这么迫切。但我经常不够耐心,我很惭愧。"

 

然后她从头开始念:"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并以保罗关于要思念美善的劝勉作了结束。

 

接着全家一起跪下,向神谢恩;也为玛利的新生活作了祈祷。因为他们都知道,玛利的整个人生会因上学而改变。

 

玛利像梦游一样爬上阁楼她的小卧室里。这可能吗?再过短短的三个礼拜,她就能上学,学习读写了。她想起了伊万斯太太的许诺。她将能自己读《圣 经》了。她坐在床沿,试图肯定这一切都是真的。

 

凭着一贯的良好直觉,她肯定了这一点。然后她跳起来,边脱衣服边想:"我每早都得早点起来,在上学之前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在上学之前……"她带着一种醉心的微笑重复了一遍,就跪下来,作个人的祷告。

 

"《诗篇》中有一首诗描绘犹太人为一件事情高兴得不得了,以至于他们的嘴都笑得合不拢。我真希望我能把它们完整地记住。"她想,"我的嘴似乎也因欢喜而合不拢了。哦,亲爱的天父啊,我真的感谢祢,真的感谢祢。请在学习上帮助我。"

 

然而三个礼拜仿佛没有尽头似的漫长。雅各.琼斯偶尔从织布机抬起头,会看见玛利地没扫完,就停下来,下巴拄在扫帚把儿上,望着窗外发呆。做爸爸的脸上会带着温柔的笑,说:"看阿贝吉诺文呢,玛利?去学校要走整整两哩路呢!"

 

"那有什么。"玛利轻快地答应一声,又开始舞动扫帚。

 

她花很多时间缝补,熨好她的衣裳,说是:"我得整整洁洁上学校。"

 

有一天晚上,她正忙着缝缝补补,妈妈发话了:

 

"玛利,你喂过鸡了吗?它们全都站在鸡窝旁,看上去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啊呀,那些讨厌的鸡!"玛利叫了一声,"它们总是吃不够似的。"

 

她跳起来,跑出去,冲着这群可怜的家伙匆匆扔了几把玉米粒,就把它们哄进了鸡窝。

 

"雅各,"琼斯太太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玛利。自从她知道了上学的事,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像梦游似的到处乱转,或者,就像刚才那样,要她从上学的准备工作中抽出来一小会儿,她都吝啬得不行。她帮我干的活远比以前少,说是忘了。不知道开学后情况会怎么样,但我几乎有点后悔我 们听说了这件事。"

 

"瞎说,莫莉。"雅各说,"想想看,这在她生活中是件多么重大的事啊!她等了这么久,盼了这么久。想想都叫人心疼呢。何况,她还是个孩子,我很高兴看到她还是个孩子。我常认为她是太严肃了一点,都快成一个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小妇人了。别担心,莫莉,我相信等她上了学以后,她会依旧是那个惹人喜爱的小帮手玛利。她现在只是满心梦想,心不在焉罢了。" "但愿你是对的。"琼斯太太说,"我是为孩子好,你也知道。"

 

三个礼拜终于过去了。礼拜一一大早,玛利作完了所有能作的事,吃完饭,光着脚就出发了。一条披巾围住头和肩膀,中饭放在一个小包里。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两哩路对她柔韧、充满活力的身体算不得什么。她一边蹦蹦 跳跳地走着,一边唱着在聚会中学的一首古老的赞美诗。她的披巾不时滑下黑发,她的脚步追赶着天上飘过的云朵。

 

玛利曾同父母一起去学校注册,所以现在可算是轻车熟路了。从整个地区各村各乡来的,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们都拥在门外等着。玛利是个生面孔,他们全都好奇地注视着她,有些女孩子则跟她打招呼,她们喜欢她那快活,友好的举止。

 

这时一个面孔黝黑,健壮的男孩走过来,问玛利:"你叫什么名字?"

 

"玛利.琼斯。"

 

"玛利.琼斯,"他一边用嘲弄的口吻重复着,"玛利.补丁。"一边盯着她的裙子上一块很整齐的补丁。

 

"哎呀,易梧,你真没礼貌。"一个女孩喊道。

 

玛利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低头看看自己的裙子,然后悠然地说:"这个补丁是我自己打的。"

 

这个男孩只不过是想激怒玛利取乐,她这一幽默,他倒楞住了。

 

"真的吗?"他问,"我姐姐可缝不了那么好,她都快十四岁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55: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这时,上课的铃响了,孩子们全都列队走进了教室。他们高高兴兴拿出了新石板和铅笔,学习怎样使用它们。第一次要牢记那些字母可费了他们不少力气,但他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他们知道字母是通往阅读的铺路石。玛利放学后几乎是跑着回家的,她急于要告诉爸爸妈妈这一天发生的一切,显耀一下,她已经会写a,b,c和d了。

 

茶点后她叫道:"噢,妈妈,你竟然已经把衣服熨好了!我说过我回家后会做的。"

 

"好了好了,"妈妈说,"你离家以前几乎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好了,我觉得熨衣服该是我的份儿。"

 

第二天早晨,玛利快到学校时,听见孩子们中间一片嘈杂。男孩们又笑又叫,女孩们也不例外。

 

玛利一笑:"这些男孩们!"

 

他们大多数都很粗野,玛利心里很怕他们,至少她自己是这样想。就在这时,一只大狗从街那边的角落里跑过来,超过她,嘴里还嘎嘎吱吱地咬着什么。几个男孩由易梧领头,跟在后面,好像是在追赶狗,其实只是把它赶这赶那,借此活动热身。他们一边追,一边笑着、叫着。

 

玛利加快了脚步进了学校,发现一群女孩正围着一个哭得泪汪汪的小不点儿。

 

"怎么回事?"玛利关切地问,"瑞切尔,你哭什么?"

 

另一个女孩替瑞切尔回答她:"那只狗叼去了她的午餐袋。"

 

"呀,可怜的小瑞切尔。"玛利叫了起来。

 

这时,男孩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往学校走,还在对刚才的游戏笑个不停。

 

见他们这样缺乏同情心,玛利被激怒了,她勇敢地质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抓住那条狗?连试也不试!"

 

"噗!"易梧反驳道,"我们当然逮不住它了。瑞切尔不该那么笨,让狗把她的包叼走。"

 

瑞切尔抽抽嗒嗒地争辩道:"那条狗这么大,把我吓坏了。"

 

有个男孩鼻子一耸,讥笑说:"大狗喔!"

 

另一个说:"小蠢猪。"

 

学校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走进教室。玛利揽住瑞切尔,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些什么,又亲了亲她的小脸。瑞切尔的脸亮了,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她自己的教室。

玛利,瑞切尔和其他几个孩子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都随身带着午餐。中饭时间到了,玛利叫:"瑞切尔,来,靠我坐着。瞧,我带了很多,够我俩一起吃。"

 

她把面包和煮鸡蛋都分成两份,一份给瑞切尔。两人一起开心地吃起来。"我还有两块威尔士饼,"她又说,"我跟妈妈说一块就够了,她还是放了两块。你说妙不妙?"

 

两人大笑起来,嚼着又香又甜,在平底锅上烤出来的小圆饼,开心极了。教室另一头,一群男孩和女孩在嘀咕:"玛利.琼斯把她的午饭分了一半给瑞切尔。"

 

"对,我看见了。"

 

他们走过来,全都与玛利和瑞切尔坐在一起。玛利的行为使这群吵吵嚷嚷的孩子安静下来,一个男孩还从口袋里拿出一只大红苹果,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吃苹果吗?"一边把苹果递给了玛利。

 

"喔,曼瑟儿,谢谢你。"玛利说,"这可以使我们的午餐圆满结束了。对不对,瑞切尔?"

 

大家在一起吃完了午餐,彼此之间比先前了解了许多。玛利不知道为什么,从那一天起她就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些乡村的孩子们用他们粗野的方式赞赏她。她跃居全班之首,并一直保持这一领先地位。其他同学叫苦不迭的学习,对她却是一种乐趣。没有人嫉妒她,似乎她理所当然该是第一名。 玛利琼斯的确与众不同。

 

一天下午放学后,玛利把书和石板整整齐齐地放进壁橱。她有些头疼,想赶快出去,呼吸一下冬季清新的空气,步行回家。就在这时,从教室的另一端传来一阵压低的哭泣声,她还以为所有的同学都已经回家了呢。于是 她穿过幽暗的教室,走过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小男孩坐在课桌后,算术书摊开在面前,手肘下压着一块涂得乱七八糟的石板,正用衣袖擦眼泪呢。

 

"怎么了,小罗比?"玛利关切地问,"怎么回事?你算不出来吗?"

 

"艾力斯先生说我在学校里浪费时间,"罗比抽噎着,"我必须呆在学校,算完了才能回家。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玛利温柔地说:"我猜想艾力斯先生讲课时,你没有用心听。没关系,看我能不能帮你。我不能替你做,否则那就是作弊。"

 

她取来一块湿抹布,把石板擦干净,把铅笔削尖,把书拿过来。这时罗比已经不哭了,因为玛利给他带来了希望。

 

"喏,"玛利兴致勃勃地说:"我再算一次。"她的罗马数字虽然写得不太漂亮,却很工整,"我来告诉你该怎么算。"

 

罗比这时真正来了灵感,几分钟以后就算好了。于是,玛利和罗比在学校门口分手离去。

 

"再见,玛利,谢谢你。"小男孩害羞地说:"我希望明天你的头疼会好些。"

 

玛利很惊奇:"你怎么知道我头疼?"

 

"因为你有次撑住头,以为我没看见。"罗比脸上露出一副得意的笑容。"噢,明天就会全好了。谢谢你,罗比。晚安!"

 

小男孩的安慰使玛利很高兴,虽然寒气逼人,她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走去。不仅能够为自己而学,还能帮助别人,真是好极了。自从学校开放以来,男孩们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他们安静多了,规矩多了。他们需要受教育,这就是关键。

 

有一天下午放学前,校长要孩子们把书放到一边,因为他有重要事情向他们宣布。

 

"你们功课都学得很好,我想为你们开设一间主日学。有一些热心的朋友答应帮我的忙。回去征求你们家长的同意。主愿意的话,我们从下个礼拜开始,每个礼拜都会有一个上午的主日学。

 

玛利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告诉爸爸妈妈:"真是太棒了!只教《圣经》的课。我都等不及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53: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走两哩路去读《圣经》

 

下一个礼拜天,玛利虽然没像平时上学时起得那么早,但还是按时起了床。

 

"妈,我得穿上鞋去主日学,"她说,"主日学跟礼拜差不多,对不对?"

 

"对。"琼斯太太说,"我想读经的时间会更多。"

 

"那太好了。"玛利说着,吻别了父母,走上了长长的山道,一边还向妈妈挥着手。

 

琼斯太太看着女儿的背影,说:"好孩子,愿主祝福她。她学习起神的话语来真是如饥似渴。"

 

"没错,"雅各应道,"我肯定主的手已按在她的身上,赐福予她。我预感她会在事奉主的道路上大有长进。"

 

几乎全校的学生都来参加这第一堂主日学。任何能释放他们能量的活动都能吸引这些威尔士孩子敏捷活跃的心灵。课程是分小组上的,好几个阿贝吉诺文的居民自愿帮忙教课。玛利被分到高年级班,教会的一个执事给他们讲课。

 

"我们来学习《马太福音》,"他告诉同学们。因为大部分学生还看不太懂,他便朗读并解释了第一章。他注意到玛利听得全神贯注,小脸发亮,跃跃欲试想要提问。

 

"亲爱的孩子,你有什么问题?"他问。

 

"我以为另一部分是第一章,"玛利说,"我不知道这是第一章。"

 

"你说的另一部分是什么?"执事问。

 

玛利犹豫了片刻,然后问:"我可以把它背诵出来吗?"

 

"当然了。"

 

玛利站起来,背诵了《马太福音》第二章的前十二节,没出一点错。这个故事这么生动简明,她只是在圣诞节的崇拜上听过它,就毫不费劲地记住了。

 

执事满意极了:"真是太好了。你背诵的是第二章的开头部分,我们下个礼拜天就要讲到。你家里有《圣经》,那会对这些课程有帮助的。"

 

玛利脸有些红:"没有,先生,我们家没有《圣经》。"

 

执事叹息了一声:"它们很贵,更糟的是,还很稀少,我们开办这个主日学都找不到一本威尔士文《圣经》。不过有一个组织,就是基督徒知识促进会,在出版英文《圣经》。我们希望我们的好朋友,汤姆斯.查尔斯牧师能说服这个组织为我们印刷一些威尔士文《圣经》。我们下个礼拜天学习第二章。如果这个礼拜内你们谁能找到一本《圣经》,可以先看那一章,会对下礼拜天的课很有帮助。"然后他转向玛利,问:"我的孩子,你没有《圣经》,怎么把那一段记得那么好?"

 

"我在教堂听人们读这一节,就记住了。"玛利回答道。

 

"真的吗?你做得很好。"

 

过了一个安适、清静的下午之后,温馨的夜来了,琼斯全家去兰非罕歌尔村参加崇拜。崇拜后,玛利跟着农夫伊万斯太太走到教堂的走廊里。"伊万斯太太,我能跟你谈谈吗?"她轻轻地捅了捅伊万斯太太的胳膊,问道。"当然了,玛利。什么事?"

 

"太太,两年以前,你答应过我,如果我上了学,学会了阅读,我就可以到你家去,用你的《圣经》学习。"

 

"没错,"伊万斯太太说,"我知道你在上学,但你已经能识字了吗?"

 

"能,太太。现在我们又开了主日学,今天刚刚开始。我很想去你们家准备下个礼拜天的功课,不知可不可以?那对我会帮助很大的。"

 

"当然可以了。"伊万斯太太真心实意地说,"我答应你的时候,可是真心的。你什么时候来?"

 

"最好礼拜六下午,那时我的作业就已经作完了。"

 

"好啊,"伊万斯太太说,"下个礼拜六下午,我等你。告诉你妈妈,你要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喝下午茶。"

 

"谢谢您,伊万斯太太。"玛利叫道,"谢谢您!"

 

伊万斯太太爬上丈夫旁边那匹小马背上,喊道:"好孩子,我们很欢迎你。" 就这样,礼拜六下午,玛利踏上了通往伊万斯太太农庄的山路。天气很晴朗,没有一丝风。远处的海湛蓝湛蓝的,风平浪静,黄色的金雀花开得很灿烂,把四周都点亮了。玛利停住脚,目光越过陡峭的山崖,往海岸眺望。她感觉到,而不是想到,周围这一片的美丽。她的心被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所占据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上个礼拜天教堂里读的什么来着?"她回忆着,"'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了。'那就像在说我呢。"她思忖着。她满心信心地继续前行,很快就走到了农庄。那是一所典型的老式威尔士房子,用灰色的石头砌就,烟囱很高,山形墙像画儿一样的有层次,就是说,墙显倒V字形,顶儿尖尖的。虽然现在正是冬天,屋前的花园和草坪仍都修剪地整整齐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57:4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玛利沿路往边门走去,正好,农夫伊万斯也从田里走进花园。他们在院子门口碰了个正着。

 

"哎呀,玛利,我的小姑娘,"他叫道,"你来得正好,还有两个多小时才会天黑。你想参观参观农场吗?"

 

农夫伊万斯很以他的农场为自豪,他也确实应该自豪。

 

"我们不必穿过院子,不然你的脚会弄脏。你看那一大群奶牛,挺棒的,对不对?不过我想你肯定对养鸡场更感兴趣。我太太照料它们,就像你照看你的鸡一样。"他说。

 

"我发现以前牧养羊群的那块草地被犁过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去年情况不太好,"农夫伊万斯摇摇头,"我损失了不少羊,可能是因为在露天的时间太多了。所以我将它们赶下山谷,尽量减少损失。"他微微笑了一笑,"玛利,我就像约伯: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羊爬上高坡的时候,我们能从家里的花园看见它们。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教会里读到:神洗净我们的罪,我们就会洁白如羊毛。我就想:好奇怪哦,农夫伊万斯的羊可是黑黑的,一点也不白。直到有一天我跟爸爸去兰非罕歌尔,看见羊毛在黑乎乎,脏乎乎的外层下面,的确是又白又干净,没有什么东西白得那么漂亮。那时我才真正懂得那句经文的意思。"

 

"没错,它们的确很可爱,"农夫伊万斯表示赞同,"这也说明,我们知道事情的真相越多,就越能理解《圣经》上所说的,也越能发现《圣经》上说的的确是真理。你该进屋去读《圣经》了,不过我得先给你看一样东西,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主意。看见没有,小马那里的那块小牧场?我们叫它'医院草地',因为我们把生病的牲畜放在那里养病。"

 

"真是一个好主意!"玛利拍手道,"这样对牲畜的确好极了。谢谢您,伊万斯先生,谢谢您带我参观农场。"

 

玛利在门上敲了敲,伊万斯太太在里面应道:"快进来,亲爱的。礼拜六下午是我烤面包的时间,瞧你赶巧了吧。除非你想先到火炉边暖和暖和,要不你可以直接进客厅。不烤火了?好的,看上去你也太不冷。你带了纸和笔作笔记没有?"

 

"带了,谢谢您。"

 

"那你就可以立刻开始学习了。"伊万斯太太边说边将玛利领进客厅," 《圣经》在那儿,用布盖着的。用不着我说,你也知道翻书时要小心吧。" "我知道,夫人。"玛利说着,在伊万斯太太拉出来的椅子上坐下来。

 

伊万斯太太回到厨房继续烤她的面点。玛利将盖布从《圣经》上掀开:这就是了,一本大大的书,边上加了浮雕花纹,用黄铜钩扣住。玛利平生头一次独自面对《圣经》,她停住手,满怀崇敬地看着它,然后翻开书,轻轻地揭动书页。在这么多篇书里要找到她想找的地方还真不容易呢,教会里的牧者长老们怎么那么轻松就能翻到呢?玛利花了好一阵子,动了不少脑筋,翻过旧约,碰到的那些书名就像老朋友一样熟悉。最后她终于翻到了新约,《马太福音》。

 

伊万斯太太的小儿子叫她去喝茶的时候,她还在忙着作笔记。她小心翼翼地合上《圣经》,把椅子放回原处,到厨房与伊万斯一家一块儿坐下饮茶。这顿茶喝得很开心,伊万斯家的小孩子都为静悄悄的家中来了个小客人兴奋得不得了。这两个男孩的姐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每天去几哩以外的中学上学,对乡村学校生活所知甚少,听玛利讲她在那里的生活,都觉得希奇得很。

 

虽然玛利的家境贫寒,这间农庄的厨房对她而言已经相当宽敞,但她对待大小主人的举止都很自然很轻松。威尔士人有这种天赋,他们碰到陌生人,不管处于什么地位,从来都不会举止失当。 地位对他们没什么意义,这也许说明,威尔士人一直都是自由人。

 

玛利沿着小路下山时,主人家的两个男孩还在后面冲她大叫:"有空再来啊!"

"她当然还会再来的,"他们的妈妈说,"她每个礼拜六都会来,我肯定她一个礼拜都不会错过。"

 

玛利在黑暗的冬夜里走着,心中回想着农庄里这群朋友的好心,她下午阅读的经文,和它对她的许多帮助。可是,时间太匆忙了,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

 

"如果我自己有一本《圣经》,我就不用花一个小时来回了。"她想。一种强烈的愿望涌上心头。

 

"我一定要有自己的《圣经》。"她喃喃地说,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压倒一切的决心,"我要拥有一本《圣经》!我要工作,攒钱,就是花上十年时间,我也要为自己买一本《圣经》。"

 

她轻快地走着,脑子里走马灯一样地转过好些主意。她能做什么来赚钱呢?"也许我可以养一群蜜蜂,卖蜂蜜赚钱,又不会占据我多少时间。"

 

她还没把这第一个计划想明白,就已经到家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56: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家人坐在火炉旁,她对爸爸说:"爸,能请你帮我做一个小盒子吗?" 爸爸笑眯眯地说:"作什么?你准备离开我们,去外面旅行,所以要一个小盒子?"

 

玛利大笑起来:"不是啦!我不是说那种盒子。我是想要一个小蓄钱盒,上面有一个小孔的那种。"

 

"哦,一个蓄钱盒!我想我应该可以做的。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玛利热切地说:"爸,妈,我下定决心要努力挣钱,存起来,给我自己买一本《圣经》。然后我就能经常地读经了。我们每天晚上一起祷告时,也有东西可读了。"她的小脸因这念头而显得容光焕发。

 

妈妈担心地说:"亲爱的,你的生活已经够忙了。不过我会尽我所能帮你。你的缝纫越来越好了,应该可以找到一些针线活儿,抽空做做。" 玛利问:"你们觉不觉得我可以自己养一群蜂?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可以的,"雅各说,"它们应该比较赚钱。屋外有只旧蜂窝,我帮你取下来。'百货全'大卫路易斯可以给我一点油漆,我就能把它弄成像新的一样,五月份就能招蜂了。他还会给你一窝蜂。他可是一个难得的养蜂人。" 玛利感激地说:"谢谢您,爸爸。"

 

她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眼睛盯着炉火;但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她的心思正忙着呢。

 

最后她终于说:"我在想我所记得的《圣经》里所有的应许,神向努力追寻他的人,那些为美好东西努力祷告的人作的那些应许。"

 

"'你当刚强壮胆,'"她母亲轻声念道,"是《约书亚记》里的句子吧!" "我一直记得先知以赛亚书里的几句经文,"雅各说,"我还是个小孩子时,就记住了它。听着:'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永不离开你。'我觉得它真是棒极了。山看上去牢不可破,无法移动,但即使它们能被移开,神的爱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耶稣也给了我们那么多美妙的应许,"玛利接过话题,"'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还有,'我就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还有,'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所以,玛利,你可以信心百倍地去实行你的计划,"琼斯太太说,"因为在《圣经》的某个地方说,'他是信实的主,我要信靠他,必不惧怕。'" 就这样,玛利坚持每个礼拜六去农场,还有她的学校,主日学,家务事,晚上的作业,她的生活充实得很。但最重要的,那个伟大目标--为自己买一本《圣经》--牢牢地占据着她的心灵,她读《圣经》越多,就越渴望自己拥有一本。

 

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她父母像往常一样一边在织布机前忙碌,一边等着玛利从农场回来。钟敲响八点了,琼斯太太起身,走到窗前,掀开窗帘向外张望。

"都八点了, 玛利还没有回来,"她说,"她从来没有这么晚过。外面这么黑,连星光都没有,她不会出什么事吧?"

 

"不会的,莫莉,"雅各答道,"她是在作神的工,神会照看她。她又不像有的孩子那样没头脑。"

 

"可是那段路又难走又危险,她虽经常走那条路,但天这么黑,可不太安全。我希望她快些回来。"

 

"你要的话,我就去接她,"雅各说,"但我猜得到她会说什么:'哎呀,爸爸,我可不想让你在这么冷的晚上出来,那会让我觉得我不应该去农场,我不去了。'不,莫莉,那样我会觉得自己成了她的绊脚石。我有把握,神在那条路上的每一步照看她。听哪,这不是,她回来了。"

 

玛利快捷的脚步已经在花园的路上响起来,她进来时,脸红扑扑的,生气勃勃。

 

琼斯太太问:"玛利,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妈妈,你等急了吧!其实用不着担心。我今晚在农场过得好极了。我读完了明天的功课:《马太福音》第七章,头十二节--整章都那么容易,那么感人,我读啊,读啊,读完了整章呢。我刚读完,伊万斯先生就进来了,问我懂不懂所读的,我回答说,有一些很难懂。他就坐下,我们一起读完了那一章,他解释了那些难懂的地方,解释得又清楚又好。我现在对这一章都把握住了。你们愿意吃完晚饭后听我把它全部重复一遍吗?"

 

"我们当然愿意了,亲爱的孩子。"雅各肯定地说。

 

晚饭后,雅各在烟囱旁的椅子上坐下来,琼斯太太手里织着毛线活儿,玛利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开始背诵那一章经文。她父母侧耳倾听着,被深深打动了:她读这些神圣的词句时,表情很热切,强调得恰到好处。看来她是真的完全理解了经文的含义。当她读到:"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时,她的声音提高了,眼睛发亮,他们知道她心里又在想她那强烈的愿望,且正将这应许的确据牢牢地刻在心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2:59: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为买《圣经》攒钱

 

"玛利,打开碗柜看看,你会发现你喜欢的东西。"玛利下午放学回来,雅各向她宣布。

 

玛利急忙跑到碗柜那里,一看就叫了起来:"哇!我的蓄钱盒!真漂亮!谢谢您,亲爱的爸爸!现在我可以开始存钱了。哟,还哗哗响呢,里面已经有东西了!"

 

"只是两个半便士,一个是你妈给的,一个是我给的。"雅各笑眯眯地说,"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先投些什么进去,开个头。"

 

玛利摇动着漆成浅蓝色的盒子,兴奋地说:"听上去妙极了!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已经觉得自己很富有了。"

 

她走到屋外去取柴火,但只抱回了几根树枝。

 

"柴火差不多用完了,"她说,"趁现在天还亮着,我得出去拾些回来。"

 

她跑到一块荒地,那里到处都是死了的金雀花木和其他枯木头。她很快就拾了一大把,准备往回走。这时,在离她不远的地方,传来了一个老妇人唉声叹气的声音。

 

她朝那个方向走了几步,一看,原来是瑞丝太太。她扬声问道:"瑞丝太太,怎么了?我能帮您什么吗?"

 

老妇人正蹲着拾柴火,听见她叫唤,伸直腰,朝她望过来。

 

"哦,是玛利琼斯呀。宝贝儿,我的风湿可害苦了我。要我蹲在这样的硬地上拾柴火,可太费劲了。你有好大一捆呢。你能不能分一半给我呢?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付给你半个便士。"

 

玛利的第一个冲动是慷慨地送给老妇人半捆柴,但她转念想到了她的蓄钱盒。 "我愿意。"于是她说,从自己的柴捆里划拉出一大半。

 

"谢谢你,"瑞丝太太说,"这可省了我腰疼和一大堆麻烦了,喏,给你半个便士。如果你愿意在上学的路上不时捎给我这么一捆柴,我乐意付给你同样的报酬。"

 

"噢,谢谢您,瑞丝太太,"玛利叫了起来,"我愿意的。这一点也不麻烦。我会经常为您送柴的。"

 

老妇人蹒跚着走了。玛利几乎是一路手舞足蹈地跑回家的。

 

"看哪,爸,妈!我出去这么一会儿已经挣到钱了!"

 

她拿出蓄钱盒,将半个便士投了进去,那一声叮当的钱响令她眉开眼笑。"可怜的瑞丝太太要我帮她拾柴,每一捆半个便士。她的风湿很严重,所以刚才她就要了我半捆柴。我不指望她每一次都能付得起,但断断续续有一些半便士就很好。这是一个多么辉煌的开头!"

 

过了几天是礼拜六,玛利照常在下午去了农庄,准备主日学的功课。喝下午茶前,伊万斯太太请她到院子里去看看。

 

她说:"玛利,来看看我的鸡,我们今年运气不错。"

 

她一走进院子,一大群鸡就涌上来围住她。

 

"没有了,没有了!你们这些贪吃的家伙!我已经喂过你们了。"

 

玛利叫了起来:"这么多鸡呀!还有这么多小鸡呢!"

 

"没错,"伊万斯太太说,"看见那只带斑点的公鸡了吗?还有那只母鸡,瞧那只,"她一边说一边指指点点,"我会把这些送给你。这些母鸡很快就能下蛋了,你把蛋卖了,挣来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既然你给自己一个挣钱买《圣经》的任务,我可以猜到你会用这钱来作什么。这可得大费工夫,我希望我能帮助你。"

 

"呀,伊万斯太太,您太好了。我都不知该怎么感谢您。"

 

"别说这话,孩子。我很欣赏你那颗勇敢的心,希望你成功。下个礼拜农场的小工人去赶集时,会把鸡给你送去。天快黑了,喝些茶再回家。别忙着谢我,愿神祝福你,使你成功,我的孩子。"

 

那个黄昏玛利是跑着回家的,她嫌双脚不够快,因为她急着要把这新的好运告诉父母。整个晚上小小的农舍都乐意融融,不仅是为了伊万斯太太的礼物的金钱价值,也是为了她的一片好心,想出了这个好主意。

 

"每个人都这么好,"玛利说,"妈,你知道吗,自从开始为买《圣经》挣钱,我交了不少朋友呢。以前了解很少的人,现在我对他们很熟悉,他们真是很友好。有一天我路过大卫斯太太的家,就是那个经常冲着她的孩子又喊又叫的大卫斯太太。我每次路过时都尽快地走。但那天她家最小的孩子站在路上,不知是怎么样走出来的,这样有可能迷路或者受伤。于是我把他带回去交给他妈妈,她很和善很友好。她说她一直病魔缠身,又总是心事重重:要是她病得爬不起床了,孩子们怎么办呢?她问我能不能抽空去帮她,她会付给我钱。大卫斯太太并不穷。妈,你说我能胜任吗?"

 

"玛利,你没有什么空余的时间,"妈妈说,"但你或许可以间中帮帮那可怜的女人,让她能歇口气。"

 

就这样,玛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会到大卫斯太太的家中,帮着洗洗涮涮,或是熨衣服,或是给孩子们洗澡,或者做一些其他小事,分担一些大卫斯太太的负担。回家时她会满怀希望地把赚来的一个半便士扔进蓄钱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3:00: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