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4840|回复: 24
收起左侧

[推荐]从新约圣经看灵恩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得知近日在深圳北京将有疑似海外灵恩派教会召开特会,而且收费不菲。转发此文。

 

 

从新约圣经看灵恩运动


王守仁著


   

引    言

Ⅰ、原则上的错误——经验或圣经?

Ⅱ、真理的偏差——误会圣灵的恩赐和工作

一、方言

1.说方言的动力

2.人为的说方言以及其危险

3、方言与灵的祷告

4.方言与圣灵充满

5.方言的本质

二、翻方言

三、说预言

1.使徒的权柄

2.预言

3.分辨「现代先知」的预言

四、神迹奇事,医病赶鬼

1.权能布道

2.传讲耶稣胜于神迹奇事

3.医病

4.神迹奇事与真理

五、圣灵充满

1.圣灵充满的意思

2.圣灵充满与理性

六、圣灵的洗

结    论

附录──察验神的旨意

一、察验神的旨意的必要性

二、察验神的旨意的先决条件

三、察验神的旨意的指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0 0:01: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灵恩运动风行于美国、韩国、台湾以及世界各地。对这股灵恩的风潮,我们应该存有何种态度?用什么观点来看灵恩运动才是正确?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重点。

    圣经是我们信仰的一切标准,所有有关真理的疑难,都应该在圣经——神的话语中找答案。当我们评论灵恩运动时,绝不能凭着自我的主观意念与经验来批判,而必须根据圣经的真理,查考圣经的观点。我们要从圣经的角度共同来评论时下的灵恩运动。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灵恩运动在现今的教会中,确实有它正面的影响作用。他们对属灵的事非常认真追求,很有心在圣灵工作的追求上。

    我们都很清楚,在父神为我们预备了救恩,主耶稣为我们成就了救恩之外,我们还必须藉着圣灵的帮助与工作,将基督耶稣完成的救恩,应用在每一位基督徒的身上。因此,如果一位基督徒没有圣灵的工作在他身上,他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换句话说,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有圣灵的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必须藉着圣灵的工作,才能经验到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救恩。圣灵在基督徒身上的工作,不只是重要的,而是不可缺少的。就如氧气在自然生态中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不可缺的。所以,灵恩派的弟兄姊妹们,热心追求属灵的事和圣灵的工作是正确的,

    灵恩派的弟兄姊妹,不单单要圣灵给每一位基督徒的新生命。他们认为只有重生是不够的,应该还要有被圣灵充满的经验。在这一个「基督徒都应该被圣灵充满」的观念上,灵恩派是完全准确的,因为这是圣经给我们的命令。凡是基督徒都要被圣灵充满。

    灵恩派的弟兄姊妹,愿意在生活上更属灵。他们有非常愿意追求的心,在信仰上很忠心、很纯真的追求,并且大多很有爱心。这许多的优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由于他们在某些论点上过份的强调,并且和圣经有所出入,因而造成一些属灵事上的伤害。例如,灵恩派非常注重个人主观的经验。不错,如果一个人在生活、生命中没有圣灵工作的主观经验,那么他根本就不是基督徒。但是也不能忘了,当我们在强调主观经验的同时,也应该要有客观的标准。一个生活行为正常的基督徒,除了要有主观的经验外,还要有客观的真理相互平衡。如果两方面没有达到平衡,而只强调一方面的话,在我们的信仰与生活中,便会出现许多的危难。

    在二十世纪的今日,许多人谈癌色变甚为恐惧。癌症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在身体中,某一小部位的细胞分化成长过于快速,使得其周围的细胞无法与之平衡,而失去应有的正常功能所产生的病变。同样的,回顾过去教会历史中,有许多的异端。它们共同的特色在于他们只是将圣经中某一小部份的真理当做全部的真理,而舍弃整个圣经在真理原有的平衡。过份强调一小部份真理的结果就产生异端。另一个异端的来源是将圣经的经文断章取义,或者将圣经解释错误。

    当我们评论灵恩运动的时候,一方面要看他们对教会的贡献,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他们偏差的一面。我们要从他们的偏差中学到功课,成为警惕自己,应当在信仰与生活中寻得平衡的借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9 23:34: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Ⅰ、原则上的错误——经验或圣经?

 

    灵恩派弟兄姊妹,在原则上基本的错误,就是抬高自己主观的经验过于圣经客观的真理。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准绳,来解释圣经经文。其实我们应该以客观的证据来解经,然后以圣经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经验。

    哥林多的弟兄姊妹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他们有一些冲动,有一些主观的经验,就断定那是圣灵的工作;有主观经验的人就是属灵的人。保罗在林前十二:13指责他们的错误。主观的经验不一定全是出自圣灵。保罗指出,他们在信主以前常有冲动,主观的经验。但是这显然不是圣灵的工作,因为这冲动驱使他们去拜偶像。要辩别是否圣灵的工作,就要看客观的真理:

    哥林多的一些弟兄姊妹有一些「感动」,主观经验,就认为自己是先知,是属灵的。但保罗并不以为然。如果他们的观点不符合客观的主的命令,他们的「感动」并不出自圣灵。保罗在林前十四:3738说「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罢。」保罗所写的,客观的主的命令——圣经是准绳。一切主观的经验,必须以圣经为标准来衡量。如果有人高举主观经验过于圣经,保罗受圣灵的默示,叫我们不理睬这样的人。

    使徒保罗虽然有被提到第三层天的经验,他并没有强调,高举这特别的经验。他只在林后十二:16提到此事。

   「……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为这人我要夸口,但是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

    保罗并不以自己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的特殊经验,做为他传福音的证据。他却以圣经客观的证据,来证明耶稣是基督。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徒十七:23)。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理着急。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徒十七:1617)。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徒十八:4)。

    我们……「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5)。

    以上几段经文指出,保罗根据圣经客观的证据来宣扬、证明、并与人辩论耶稣是基督的事实。保罗带很多人信主,但没有一次,是因为他提到他个人上第三层天的主观经验,才使人信主的。在他工作的末期,他仍然依据圣经与犹太人辩论耶稣是弥赛亚(徒二十八:23

    有一些人会因主观的经验,自称得圣灵特别的启示,或替圣灵做发言人。保罗儆告我们,不要随便听信他们。「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我劝你们,无论有灵、有言语、有冒我名的书信,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不要轻易动心也不要惊慌。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总不要被他诱惑」(帖后二:13)。

    约翰在约壹四:1也提醒我们,「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那么要根据什么标准来辩别诸灵呢?根据客观的真理(约壹四: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Ⅱ、真理的偏差——误会圣灵的恩赐和工作


    灵恩派的弟兄姊妹们,这原则上的错误,造成他们在一些真理上的偏差。他们以为有圣灵恩赐的人,就是属灵的人。这想法和哥林多人的想法完全一样。哥林多人写信问保罗一些问题。保罗就在哥林多前书里面,给他们回答。「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林前七:1)。「论到祭偶像之物」(林前八:1)。「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林前十二:1)。可见哥林多人写信问保罗有关属灵的恩赐的事。中文的圣经在林前十二:1「恩赐」两个字旁边点了六个点。这表示原文没有这字。哥林多人问保罗关于pneumatikon(属灵的)的事。pneumatikon在希腊文文法上可能是中性,也可能是男性。若是中性,那就指「属灵的恩赐」,若是男性,就指「属灵的人」。保罗给他们回答的时候,不用「属灵的」或「属灵的恩赐」等字眼,而只用「恩赐」(charisma)这字(林前十二:4、9、28、30、31)。哥林多人称这些行异能,医病,说方言等特别的能力为「属灵的」,强调有这些能力的人是属灵的人。但保罗不赞同这看法。他强调,这是「恩赐」,是神的恩典所赐的。有这些特别能力的人,没有什么特别可夸口的。他们也不一定比别人更属灵,事实上,哥林多的信徒有比别人更多的恩赐。他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林前一:7);但保罗却说他们不是「属灵的」,而是「属肉体的」(林前三:1一3)。

    灵恩派的人特别注重行异能,医病,说方言等可观,叫人惊讶的恩赐。但在圣经里,恩赐并不限于行这些可观,叫人惊讶的作为的能力。让我们从新约圣经来看,「恩赐」(charisma)所涵盖的范围是什么。

    林前一:7,恩赐是指服事的能力。

    罗十二:6一8,恩赐是各个不同的服事工作。

    林前十二:8一10、28;十四:14一26,恩赐是服事的能力和服事的工作。

    弗四:11,恩赐是服事的工作。

    彼前四:9一10,恩赐指服事的能力。

    罗一:11,恩赐是指基督丰盛的恩典。(参看十五:29)。

    林后一:11,恩赐是指在保罗身上的拯救。(原文有「恩赐」这字)。

    林前七:7,恩赐是指单身或结婚的身份。

    提前四:14,恩赐是指工作、职份(提使一:6同样地提指工作、职份)。

    罗十一:29,恩赐是神藉着圣约给以色列人的恩典。

    罗六:23,恩赐是指永生、救恩。

    以上所列的经文指出恩赐不只是行异能,说方言、医病、赶鬼的能力。恩赐包括了不同的职份、工作、服事的能力、甚至有恩典、救恩等意思。如果要重视恩赐,那一些不是可观的,叫人惊讶的,如教导,治事,施舍,帮助人,服事等恩赐也不可忽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约圣经中有六处谈到服事能力的恩赐。

    (1)罗十二:6一8。

    (2)林前十二:4一11。

    (3)林前十二:28。

    (4)林前十四:26。

    (5)弗四:11。

    (6)彼前四:11。

     从这些清单可以看出,哥林多教会的恩赐最多。但保罗却指责他们不属灵(林前三:1一3)。可见恩赐和属灵,不属灵没有关系。恩赐多不一定是属灵。事实上将来会有很多,奉主的名行异能的人,被主所拒绝。主耶稣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太七:22一23)。在美国有几位灵恩派的领袖,具有说方言,医病,行异能的恩赐,却因犯罪一个一个的被关进监狱。例如金贝格(Jim Baker)因诈欺罪被判刑,入狱。显然的,有属灵的恩赐,并不免得就是属灵。

    因为他们以为有圣灵的恩赐,就是属灵,灵恩派的弟兄姐妹们就极力追求恩赐。他们一般认为恩赐是圣灵所赐的。所以他们求圣灵赐给他们恩赐。但圣经却说三一真神的每一位,都和赐恩赐有关。林前十二:6,28  ;提后一:6;彼前四:10  ;来二:4说父神赐恩赐。林前十二:5;弗四:7,11主赐恩赐。林前十二:4一11圣灵赐恩赐。

    灵恩派的弟兄姐妹注重追求圣灵的恩赐。但圣经却说,恩赐是圣灵随他自己的意思分给个人的(林前十二:11);也是父神按自己的旨意赐给人的(来二:4)。既然如此,强求恩赐就是违反圣经的教导。

    可是圣经不是明明叫我们追求恩赐么?林前十二:31「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林前十四: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如何解释?大家都公认,圣经前后是不会矛盾的。但如果圣经一方面说,恩赐是神按着他自己的意思分给各人的,而另一方面叫人求恩赐,那么圣经就前后矛盾了。

    林前十四:12是解释林前十二:31;林前十四:1的关键。林前十四:12「你们也是如此。既(epei)是切慕(ze1otai este)属灵的恩赐,就当求(zeteite)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中文圣经在「恩赐」旁边点了六点。这表示原文没有「恩赐」这字。事实上中文翻译成「属灵的恩赐」那个字,原文是pneumaton复数的「灵」。显然的,哥林多的基督徒不会追求(「追求」和「切慕」原文是同一字根)多数的灵,就是圣灵以外其他的灵。我们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在这里pneumaton(复数的「灵」)乃指多种属灵的恩赐。从下述两个证据我们可以知道,哥林多人追求像说方言等,特别的能力。第一,保罗说「你们切慕(ze1otai  este)」。在原文这动词是记述式,而不是命令式。第二,在这里保罗使用pneuma-ton(复数的「灵」与「属灵」有关),而不是用charisma(恩赐)来指这些特别的能力。如上述,在林前十二:1哥林多人称这些特别的能力为「属灵的」,强调有这些能力的人是属灵的人。但保罗称这些能力为「恩赐」(charisrna林前十二:4、9、28、30、31)。可见这里是,从哥林多人的观点,来看这些特别的能力。这是哥林多人的观点。既然哥林多人正在追求恩赐,保罗才命令他们说「就当求(zeteite,命令式)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保罗在这里并不是单纯,主动地命令他们,追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这只是让步式的命令而已。就好像我们不要我们的儿女看电影。但是他们不听话,坚持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我们会让步地说,「你们既然不听话,坚持非看电影不可,我就宁可你们租录影带回来,在家里看,而不要去电影院。」这只是在他们坚持一定要看电影的前提下,让步式的准许,而绝不是主动鼓励儿女们看电影。保罗不要哥林多人追求恩赐。但是他们不听话,一定要追求恩赐。既然他们不听话,非追求恩赐不可,保罗才说,「我宁可你们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这是在哥林多人坚持,一定要追求恩赐的前提下,所发出的命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前十四:1的意思和林前十四:12一样。林前十四:1说「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zeloute)属灵的恩赐。」「切慕」的原文是zeloute。在希腊文,zeloute可能是记述式,也可能是命令式。若是记述式,意思是「你们正在切慕(追求)着属灵的恩赐。」若是命令式,意思是「你们要切慕(追求)属灵的恩赐。」在此,中文的圣经在「恩赐」旁边点了六点,表示原文没有这字。这就表示,这节圣经是从哥林多人的观点,而不是从保罗的观点,来看这些特别的能力。所以这不是保罗的命令,而是哥林多人所作的事。换句话说,这动词ze1oute是记述式,而不是命令式。哥林多人正在切慕(追求)这些恩赐。既然哥林多人坚持要,而正在追求恩赐,就在这前提下,保罗才让步式地说,「既然你们不听话,正在切慕(追求)恩赐,我就宁可(原文mal1on,中文圣经没有翻译出来)你们作先知讲道(说预言)——因为这可以造就教会。」林前十四:1的意思和林前十四:12的意思一样。

    林前十二:31「你们要切切的求(zeloute)那更大(meizo-na)的恩赐(charisma),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动词ze1oute(你们要切切的求)可能是记述式,也可能是命令式。在这里保罗使用charisma(恩赐)来指这些特别的能力,表示这是他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保罗的命令。保罗要哥林多人追求那更大(meizona)的恩赐。但是要如何决定,那一个是更大的恩赐呢?保罗说「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接着他就在林前十三章讲论爱。爱有很多特性。其中的一个就是「爱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根据这爱的标准来衡量,哥林多人就应该会分辨,哪一个是更大的恩赐。方言,若不翻出来,只能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造就,安慰,劝勉人,能造就教会。因此作先知讲道的恩赐,比说方言的恩赐更大(林前十四:2一5)。林前十四:5说,作先知讲道比说方言「强」(meizon)。这个「强」(meizon)字在原文和林前十二:31「更大(meizona)的恩赐」的「更大」(meizona)同一个字。可见保罗在林前十三章说明爱之后,在林前十四:1一5澄清,更清楚地阐明林前十二:31的意思。林前十二:31的「那更大的恩赐」是林前十四:1的「作先知讲道」(参看林前十四:5)。所以林前十二:  31的命令和林前十)四:1的命令一样。林前十二:31的「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就是林前十四:1的「更要(或者宁可,mal1on)羡慕(或追求,ze1oute)作先知讲道。」既然林前十四:1的命令是哥林多人坚持要,而正在追求恩赐,在这前提下,保罗让步式的命令;林前十二:31的命令,也是同样性质的命令。换句话说,林前十二:31「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并不是保罗单纯,主动的命令。那是哥林多人坚持要,而正在追求恩赐,在这前提下,保罗让步式的命令。

    保罗在罗一:11告诉罗马的信徒说「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坚固。」有人误会保罗这句话,以为保罗很渴望分给罗马人一些像说方言,行异能等的能力。这样可以使罗马人坚固。保罗在罗十五:29告诉罗马人说「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去。」按照中文圣经的翻译,我们不大确实知道,保罗是指着去罗马,或是去士班雅,但原文非常清楚。这节圣经原文是说,「我也晓得我到你们那里去(proshumas  )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去。」保罗知道他要带基督丰盛的恩典去罗马,和他们分享。从此可见,罗一:11的「属灵的恩赐」并不是像说方言,行异能等的能力,而是「基督丰盛的恩典。」

    我们若清楚明白林前十二:31  ;林前十四:1和罗一:11意思,我们就知道,保罗,以及圣经都没有叫我们追求属灵的恩赐。因为这些属灵的恩赐,或叫圣灵的恩赐,是神按照他自己的意思给各人的。

    针对哥林多人注重可观,叫人惊讶的恩赐,特别是说方言,保罗写林前十二至十四章来纠正他们的错误。哥林多人认为,只要有主观的冲动,那一定就是圣灵的工作。有这冲动的人,就是属灵的人。保罗在林前十二:1一3纠正他们这错误的观念。林前十二:4一11强调,所有不同的恩赐,都是来自同一个来源——都是由主,神,圣灵而来的。这些恩赐是要叫人得益处,而是圣灵随他自己的意思分给各人的。林前十二:11一31指出所有的恩赐,连那些不可观,不叫人惊讶的恩赐,就如治理事的,帮助人的,也都和那些可观,叫人惊讶的恩赐一样的重要,不可缺。林前十三章强调,爱是一切行为,做事,使用恩赐的标准。林前十四:1一25根据爱的标准,来比较说方言和做先知讲道。说方言,除非翻译出来造就别人,只造就自己。这就违反了爱的原则,因为爱不求自己的益处。做先知讲道造就,安慰,劝勉别人,造就教会。这合乎爱的标准。所以做先知讲道的恩赐比说方言的恩赐更大。因此若是坚持一定要追求恩赐,那就宁可追求做先知讲道。林前十四: 26一40指出,教会的聚会必须有秩序,不可假借圣灵的名,制造混乱,因为神不会叫人混乱。

    上面我们从圣经指出了,灵恩派的弟兄姊妹们,对灵恩的认识,在追求灵恩方面,一般性的错误。现在让我们更进一步,根据圣经来看他们在一些,有关特殊的圣灵的恩赐和工作,真理上的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言


    灵恩派的弟兄姐妹们很注重讲方言。然而他们对方言的看法和圣经有差异。


1.说方言的动力


    灵恩派的弟兄姊妹认为一个人情绪高昂,神志昏迷,发出声音,就是圣经所提的说方言。若有人一说方言,灵恩派的弟兄姊妹,就肯定他受了灵洗,被圣灵充满。

    然而这种方言,从古至今常在异教徒中发生。古今很多异教徒会说方言。

    早在主前十一世纪,威那蒙的报告(Report of Wenamon)就报导,拜阿蒙(Amon)神的人说方言的事。

    在主前第四世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提到在希腊两座著名的庙宇,一个在底律菲(De1phi)敬拜阿波罗(Apollo),另一个在多多拿(Dodona)敬拜丢斯(Zeus)。那里的女祭司,常被她们所敬拜的神所控制,失去理性,有时甚至全身发抖,说出方言。她们所说的方言平常人听不懂。来庙拜神的人,就付钱请其他的女祭司,替他们解释这些信息,

    主前第一世纪,维基路(Virgil)描写在希腊爱琴海中一小岛底落斯(Delos)的女祭司。她常和她所敬拜的神阿波罗(Apollo)结合,说起方言。她所讲的方言,有时可以听懂,有时就无条理,没有人听懂。

    这些希腊异教背景,给希腊人对方言有了先人为主的观念。这些希腊人信主后,无形中也将这些观念带入信仰生活中。就如同台湾人对民间宗教的某些观念,也会偶尔浮现在信主后的生活里。例如天注定的「宿命论」变成「上帝早已安排好人的一切事,所以人不须要努力,去做任何的改变」。并实上在圣经中找不出任何此观念的根据。

    这些历史背景对哥林多人的影响,也在保罗书信中显露无遗。未信主的希腊人认为一个人有感动,有冲动,尤其是说出方言,就是被他们的神阿波罗(Apol1o)或丢斯(Zeus)所充满。哥林多人(住在哥林多的希腊人)信主后仍保留这观念。所以只要心里有感动、有冲动,他们就认为这是圣灵的工作。这个观念就是受其背景影响的结果,只是将以前祭拜的神名换掉,改成圣灵罢了。

    但是保罗纠正他们这错误的观念。他说「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吧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林前十二:2)。保罗根据他们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证明他们现在的错误。                                                 

   「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吧偶像]希腊文的意思是:在你们身上有股冲力、力量,拉着你们去敬拜哑吧偶像。试问,圣灵会不会感动我们去敬拜偶像呢?所以,只有冲动或感动,并不一定就是圣灵的工作。我们可以提出更多,异教徒说方言的例子。

    公元第二世纪路西安(Lucian of samosata)报导,敬拜女神就挪(Juno)的一群叙利亚人说方言。

    在回教徒中有一派叫德维斯(Dervish)。他们口里继续念「亚拉」(Al1ah),他们的神,而强力摇动他们的身体,直到他们成为狂乱,神志不清,口吐唾沫。在这情形下他们会行神迹,奇事,说方言。

    一九三五年弗浴阵(Peter Freuchen  )写了一本书「北极奇遇」(Arctic Adventure)。在那本书中,有一章报导他所看到的,住在格林兰(Green1and)爱斯基摩人的宗教活动。在聚会中他们顺着音乐摇摆身体,情绪激昂,然后就有人说方言。

    美国惠顿大学(Wheaton  Col1ege)的院长(chancellor),爱德曼(V. Raymond  Edman),报导西藏喇嘛教的和尚说方言的事。惠顿大学一毕业生住在西藏边界。他听到喇嘛教的和尚们,在他们跳宗教舞的时候,用英文引用沙士比亚(shakespeare)的作品,他们有时候讲德文,有时候讲法文,有时候讲听不懂的语言。最近已退休的内地会宣教师也报导同样的见闻。

    美国维吉尼雅大学医学院心灵研究所(parapsychologica1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edical Schoo1)报导,在执行玄秘术中,有时交鬼的人(occu1t)有说方言的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Encyc1opaedia  Britannica)在方言(G1oso- lalia)项目下,报导很多现在在异教徒中说方言的现象。非洲的异教徒,在他们敬拜中,会讲他们没有学过的外国语言。显然这是鬼附在他们身上,使他们说出他们平时不通晓的外国语言。他们也会在情绪高昂,神志昏迷情况下发出无条理,没有意思的声音。人类学家梅移(May)也收集很多证据,指出在异教徒中有普遍的说方言的现象。

    基督徒和异教徒都报导异教徒会说方言。他们所说的方言,有时是他们未学过的外国语言,有时是无条理没有意思昀声音。一个人会讲他从来没有学过的,平常不通晓的外国语言,必定是由于超自然的力量运行在他身上。圣灵既然不会运行在异教徒身上,当他们说他们从来没有学过的外国语言的时候,必定是邪灵附在他们身上。当异教徒在情绪高昂,神志不清,发出无条理,没有意思的声音的时候,那种方言可能来自邪灵,也可能由于心理作用。

    就是一些自认为基督徒所说的方言,我们也可以确定不是出于神,来自圣灵。因为他们说方言,促进,推广违反圣经的异端。

    大家公认摩门教(Mormon)是异端。他们也说方言。有一大批人不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他们也不相信耶稣为我们赎罪而死。但他们也说方言。美国一些宗派坚持「只有耶稣」(Jesus  On1y)。他们不接受三一真神的真理,他们认为只有耶稣是神,而否认圣父,圣灵的存在。他们说方言,而且教势增长很快。天主教中有很多信徒说方言。他们见证说,说方言使他们更相信弥撒的功效。天主教相信,在做弥撒举杯的时候,耶稣再一次被钉十字架。这显然违反圣经的真理。耶稣只一次被钉死,他的救赎永远有效。这些灵恩派的天主教徒见证说,他们说方言,使他们更确信「教皇无误论」。说方言使他们更向圣母马利亚虔敬。他们的领袖在新闻周刊(Newsweek)说,「说方言使我们与圣灵连在一起。而我们与圣灵合一,就是与圣母马利亚合一」。      

    说方言既然使这些人更相信异端,推广违反圣经的论点,我们可以断定,他们说方言并不是出自圣灵。他们说方言要不是出于魔鬼,邪灵,就是出于心理作用,或其他人为的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说方言的动力有三个不可能:圣灵,邪灵或人为的。其实灵恩派的领袖们,也承认这一个结论。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说,一个人说了方言就证明他受了灵洗,被圣灵充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2.人为的说方言以及其危险


    如上面所说,圣灵可能运行在一个人身上,使他说方言。但今天有很多方言是人为的。灵恩派的领袖们,常到处教导人如何学习说方言。韩特(Char1es  and  Frances  Hunter),到处开讲习班教导人说方言。在他的教导手册中,教导人首先要鼓动感情。开始时先随便讲。就好像抽水机的抽水原理,要先放一点水,才抽得出水来。说方言也是如此,先随便讲,等到情绪高亢时,方言,就会如泉涌出。很多灵恩派的人,会教人重复地念「哈利路亚,赞美主」。越念越快,到最后舌头失去控制,就自动有声音出来。

    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们,以为会说方言的人是属灵的人。他们也可能用这方式,导致说方言。保罗在林前十二:3说「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教会中有人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很大的可能是这样。初代教会常用的很短的祷告是「maranatha」。这是阿兰文,意思是「我们的主,求你来」。这是求主耶稣快再临的祷告。这祷告在初代教会很普遍。这亚兰文的祷告,也不必翻译成别国的语言。每一个基督徒都知道它的意思。就好像「哈利路亚」不必翻译成别国的语言一样。「哈利路亚」是希伯来文。意思是「赞美耶和华」。一般基督徒都知道这意思。哥林多人为要说方言就重复念「maranatha Iesu,maranatha Iesu」。意思是「耶稣,我们的主,求你来」。这句话念了很快之后,很容易变成声音相似的anathema Ieus,anathema Iesu」,意思是「耶稣可咒诅」。哥林多人以为这样说出方言,就表示他们属灵。(林前十二:1)中文圣经在「恩赐」旁边点了几个点。这表示原文没有这两个字。原来哥林多人写信问保罗关于「属灵」的事。保罗在林前十二至十四章给他们回信,讨论恩赐的事。可见哥林多人认为某人有恩赐,就表示他是属灵的人。能说方言的人是属灵的人。但保罗说,如果他们在这样,为要导致说方言的过程中,说出「anathema Iesu」(耶稣可咒诅)就证明这不是出于圣灵。因为圣灵不会使人说「anathema  Iesu」(耶稣可咒诅)。

    临床心理学家基路达(John ki1dah1)和精神病医师贵尔宾(Paul Qua1ben)受美国路德教会和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1  Hea1th)的委任,对说方言的现象做长期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说方言是「学来的技巧」。

    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Car1eton)大学的实验研究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因被教导和模仿而说方言。他们用六十个人作实验。这些人从来没有说过方言,也没有看过人说方言。经过两次训练之后,他们都会说方言,而百分之七十更会说得很流利。

    心理学家们发现,说方言的人,在心理上有相似的类型。(1)说方言的人比不说方言的人更容易服从,倚靠有权柄的人,而接受他们的建议。(2)当他们开始说方言的时候,常想到有权柄而对他们施过恩的人。他们或者在这种人面前,或者想像在这种人面前开始说方言。(3)他们说方言后会觉得好一点。

    临床心理学家基路达(John Ki1dahl)欠到数百封说方言的人写给他的信。在信中他们述说他们的经验。从这些信中他归纳出下列九点观察。(1)一个人经过五个步骤,达到说方言的经验。一、他有一些需要。他希望有人会告诉他,如何来解决他的问题,满足他的需要。二。他被一个他能信任的领袖所吸引。三、那个领袖有相当多的人跟随他。这会增加他对那领袖的信任。同时使他在这群众中得到温暖的接受,归属感。四、领袖向他解释说方言的一套理论。五、高昂的情绪引发说方言。这五个步骤也是得医病的步骤。(2)容易被催眠的人也容易说方言。催眠术要成功,被催眠者必须信任催眠者。同样地,一个人要信任教导他说方言的人,他才会说方言。一个人第一次被催眠成功后,以后会更容易被催眠。同样地,曾经被教导成功说方言的人,以后更容易说方言。(3)说方言的人有很好的感觉。这是由于他被领袖和其他说方言的人所接受。他的好感觉是由于他和他的同伴相信,神使他发出这种声音。但发出声音本身,不会使他有好感觉。他们必须有同伴继续支持他,鼓励他,他才会维持那好感觉。语言学家撒玛林(Sama-rin)教导他的学生说方言(发出说方言者所发出的声音),但没有赋与这些声音任何宗教价值。结果这些学生没有任何好感觉(4)主观的感觉不能决定一个经验的价值。说方言的人,尤其是刚开始说方言的人,觉得这经验很好。但吸毒者,吸LSD(一种毒品)的人也有很强烈的,很好的感觉。这些人,和灵恩派的人一样地强调,没有这经验的人,没有资格批评他们的经验。英国牛津大学的一英文教授,非常反对德国的希特拉。但有一次他在德国听希特拉的演讲。那时候他竟然和德国群众一起高呼希特拉的口号。他的心情很高昂,他有很好的感觉。从此可见,有好感觉不见得可靠。(5)方言的翻译,很有问题。通常说方言的人,说很长,但翻译都很短。翻译通常只说,说方言的人赞美神,感谢神。或者,说方言的人求神的帮助,神的带领。更妙的是,有人把用方言说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给好几个有翻方言恩赐的人翻译。他们几个人的翻译都不一样。(6)灵恩派的人所说的方言,不是人的语言。数以万计的方言录音带中,还没有确实的记录提示,他们所说的方言是人类的语音。语言学家哈克特(Hockett)找出世界各种语言有十六个共同的特点。但灵恩派所说的方言却缺少很多这些特点。可见他们所说的方言,不是世上人类的语言。(7)说方言的人报导一些好处。他们说方言后,他们觉得更快乐。他们觉得生活、工作更有力量,信心加强。说方言的人中间的关系更温暖,更相爱。(8)说方言有下列的坏处。他们会更倚赖帮助他们说方言的领袖。顺服领袖是开始说方言的必要条件。有了这开头的经验后,他们会继续倚赖领袖。有一些说方言的人,因他们的经验,会认为神用「魔术」的方法来带领他们。(b)我们该用何种标准来评论说方言?次要的标准是,对个人是否有帮助,有造就。主要的标准应该是对教会是否有帮助,有造就。说方言会使人觉得很好。但人生中也有很多事叫人觉得很好。一个宗教经验应该从客观的,它所结的果子来衡量。

    根据精神病医师磨连滋(Morentz)的研究,说方言的人,在灵恩派的教会中的作为,表现和他们在不说方言的教会中的作为,表现大有不同。他们在很多人说方言,认为说方言是属灵的表现的环境中,比较会说方言。在没有人说方言,或认为不该说方言的环境中,他们就不会说方言。

    根据上述的观察,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说,目前灵恩派中的说方言,大部份是人为的心理作用。人为的说方言有很多危险。

    当一个人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事,而长久压抑在心里,一旦有舒解心里重担的机会就渲泄出心中的郁闷。这时候他便会有一种释放的快乐。这经验在心理学上称作「净化」(Catharsis)。人为的说方言有这净化作用,使人有快感。因此很多人羡慕这经验。但因他们以为这是圣灵充满,他们就不再求真正的圣灵充满,而失去真正圣灵充满的福份。

    大多数的人初次说方言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种满足。但是随着时间和次数的增加,会越来越求更大的满足。这和上瘾一样,一次比一次的刺激要更大才会过瘾。他们所追求,所引发的高亢的情绪一次胜于一次,到最后,终于无法承受,而濒临精神崩溃。这种例子在灵恩派信徒中,时常发生。

    曾经说过方言,而曾是灵恩派的一位领袖的巴尔特(BenByrd),在书上说:「今日有人说,说方言没有什么坏处,这是欺骗人的,与证据完全相反。说方言会上瘾。上瘾之后为了追求更高更深的经验,常会造成心理上的破坏。这也导致误会圣经的真理」。

    很多人为要引发人为的说方言,就鼓励人不要运用理性,因为如此才比较容易引发说方言的行为。当一个人不运用理性的时候,他就很容易被魔鬼所驱使。加底拿(George  E.Gardiner)曾经是灵恩派的一位领袖,他有说方言的经验。后来他发现灵恩派的错误而离开。他在书上如此说:「我们的敌人(魔鬼)最喜欢的是一个人没有理性、不思想。如此它就能在数以千万计的基督徒身上,完成它的工作……但是,后来有此经验的人,一个个感到遗憾而离开。当你减少理性说方言时,这是给魔鬼诈取你最好的机会。舌音式的方言,对心理的破坏性非常大,有危险性。就好像吸毒一样会上瘾,与日俱增追求更多经验。说方言之后会有些沮丧失望。他会认为这是魔鬼的工作,所以要求更多说方言的次数。这些人除了以方言满足心理的需要外,还会打滚、在房间内乱跑、有病态的笑、等类似的作法。甚至有时会作假,为的是要比别人更属灵。有时候就干脆放弃信仰,因为自己无法像别人那么属灵。」加底拿认为说方言的害处很多、很大。

    一位已经退出灵恩派的牧师,巴德(Ben  Byrd)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我常常闭着眼睛走上讲台而不会跌倒。甚至可以知道和我擦肩而过的是谁。但是,请记往!这种能力不是全部从神而来的」。他承认有时这能力是由邪灵来的。

    拉巴特(Oral  Roberts),一个很有名的灵恩派领袖,因为做了异梦而设立一个医学院,后来因负债垒垒而关闭,因此害了不少教授。他的新闻秘书罗宾逊(Wayne  Robinson)说:「过去几年来我认为说方言和其它的宗教经验,是无法以逻辑来解释的……我知道有些人说方言对自己很有帮助,但是很多人却破坏了教会、破坏了生活、破坏了与人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3、方言与灵的祷告


    保罗在林前十四:14说「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灵恩派的弟兄姐妹们,就认为灵比悟性更高,更靠近神。因此,用方言祷告比用悟性祷告,更属灵,更靠近神。但保罗并没有这种观念。保罗所用的「你的灵」就是「你」。这可以从下列的经文看出来。他常用祷告,祝福来结束他的书信。

    加六:18「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的灵(原文,metatou pneumatos humon)同在。」

    林后十三:14「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腓四:23「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的灵(原文,meta tou pneumatos humon)同在。」

    提后四:22「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门25「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的灵(原文,meta tou pneumatos humon)同在。」

    西四:18「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从这些结束的祷告,祝福我们可以看出,「你们的灵」就是「你们」。灵并不是人比较靠近神的部分。

    在林前十四:12「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中「属灵的恩赐]那个字,原文是pneu-maton,复数的「灵」。显然的,哥林多的基督徒不会追求(「追求」和「切慕」原文是同一字根)多数的灵,就是圣灵以外其他的灵。我们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在这里pneumaton(复数的「灵」)乃指多种属灵的恩赐。来二:4「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在这一节圣经里,「圣灵的恩赐」原文是pneumatos  hagiou  merismois(圣灵的分配,意思是分配圣灵)。神不会按照他自己的旨意分配圣灵。但他会照他自己的旨意分配圣灵的恩赐,同使徒们所传的福音作见证。所以来二:4的圣灵(pneumatos  hagiou)就是圣灵的恩赐。

    在林前十四:12复数的「灵」(pneumaton)既然是属灵的恩赐,林前十四:14的「灵」(pneuma)也就是属灵的恩赐。所以林前十四:14的意思是,「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属灵的恩赐祷告。我的理性没有作用。」林前十四:  15一16的「灵」也都是属灵的恩赐。林前十四:16澄清这一点。因为你用属灵的恩赐(方言)祝谢,那在坐不通方言的人,就不明白你的话了。所以用方言祷告,并不是用人比较靠近神的部分祷告。用方言祷告,并不比用理性祷告更属灵,更亲近神,更会蒙神垂听。如果用方言祷告,会比用理性祷告更属灵,更亲近神,更蒙神垂听,保罗一定要全用方言祷告,而不会说他也要用悟性祷告了(林前十四:15)。

    林前十四: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pneumati)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有人就以为说方言,就是用人比较靠近神的部分和神交谈。「在心灵里」,原文是pneumati。这个字可以有「在灵里」的意思,也可以有「用灵」的意思。当我们讨论林前十四:14的时候已经指出,「灵」(pneuma)不能指人比较靠近神的部分。所以pneumati的意思是「用灵。」林前十四:14的「灵」是属灵的恩赐。用方言祷告,是属灵的恩赐祷告。同样地,林前十四:2的「用灵」乃是「用属灵的恩赐」。所以林前十四:2的意思是「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用属灵的恩赐讲说各样的奥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用方言祷告,或说方言并不是比不用方言更属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4.方言与圣灵充满

 

    根据徒二章,门徒们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就说方言。徒十章,哥尼流一家人被圣灵充满也说方言。徒十九章,圣灵降临在以弗所的门徒们,他们就说方言。因此灵恩派的弟兄姐妹就认定,被圣灵充满,一定会说方言,而说方言就是被圣灵充满的证据。

    这种看法,完全和保罗相反。保罗在弗五:18命令基督徒要被圣灵充满。接着在弗五:1921提到被圣灵充满的后果。在那里他根本没有提到说方言的事。一方面,保罗要每一个基督徒都被圣灵充满。另一方面,他在林前十二:2930问,「岂都是使徒么,岂都是先知么、岂都是教师么、岂都是行异能的么、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么、岂都是说方言的么、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希腊文有两种问句文法。一种是完全不知答案的问法。例如:我不知道如何去车站,你可以告诉我吗?另外一种问句形式,是已经知道答案而反问的问句形式。例如:难道我不爱你吗?绝不是!林前十二:2930便是属于第二种问句形式。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应该是「岂都是使徒么?绝不是!岂都是先知么?绝不是!岂都是教师么?绝不是!岂都是行异能的么?绝不是!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么?绝不是!岂都是说方言的么?绝不是!岂都是翻方言的么?绝不是!」保罗强调,每一个基督徒都要被圣灵充满,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说方言。被圣灵充满后,有一些人会说方言,有一些人不会说方言。

    美国某一教会的牧师因会友人数锐减,求助于灵恩派的弟兄姊妹们。他们就为他祷告,求圣灵充满这位牧师,并教导他如何说方言。尔后,这位牧师果真说了方言。他们就声称他已被圣灵充满,因为他有说方言的凭据。可是以后他教会的人数仍然是有减无增。这位牧师不会了解,为什么被圣灵充满以后,工作的效果越来越差。他不禁怀疑圣经应许的可靠性,甚至考虑离开圣工。从此可见教导错误观念的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