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形象的重整历程!
莫铭维(Maxwell Maltz)在PsychoCybermetics一书中指出,本世纪在心理学研究上最大的发现,就是有关自我形象的探讨。原来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在心里形成一幅自我的图象来定义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智力.个性.品格.技能.外貌等,均做出了评价。当自我形象定型后,便不容易改变。我们会根据这幅图象活出自己的人生,面临各种抉择都以此图象为依据,确信只有这样子才能活下去。
扭曲的自我形象:
一般人塑造自我形象的基础,不外乎下列三项:“我是我能做什么”(I am what I do ),“我是我拥有什么”(I am what I own )"我是别人怎样看我”(I am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me)。
“我是我能做什么”,即以能赚多少钱,所从事的专业,所发展的事业等等,来定义自己。对侍奉的人来说,表面上我们好象摆脱了用世俗的东西定义自己,但骨子里“我是我能做什么”的自我形象,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能讲道,能教导,能领诗,能对某个专门课题做精辟的钻研,甚至能晋身某个知名机构或教会里侍奉,都成为自身价值的指标。
“我是我拥有什么”,是用所拥有的财富,学位,头衔,美貌,开什么车,住多大的房子,甚至是用所拥有的恩赐,来定义自己的身份。有些人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人家若仍只称他们为先生或女士,心里就感到不舒服。一些传道人被按牧后,若弟兄姐妹忘记以牧师相称,也会因此感到不受尊重。
“我是别人怎么看我”,则把个人的价值系于外来的评估上,荧荧役役地寻求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完全由别人来定义自己。他们一生的努力,便可能是为了争取让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常常是父母),瞧得起自己。也会因为得不到这种肯定,就算外表多成功,也终身在莫名的失败感中。
在灵修神学的研究里,这些扭曲的自我形象被称为“假我”,在堕落了的社会文化和我们自行塑造的。我们膜拜它们,也被它们捆绑和支配,并不是神拯救我们时所赋予的“真我”。
扭曲的自我形象所产生的恶果:[/color
由于“假我”所依附的东西缺乏永恒的价值,不能给我们内心留下平安,反而常常使我们陷在心理不平衡的捆扰里。当我们以能做的事和所拥有的东西来定义自己时,自然难免与别人比较和竞逐,于是经常沉浮在骄傲和自卑之间,时而矜夸自持,时而愧不如人,心灵无以安顿。随着时迁境移所生的变化,我们也在时刻承受着恐惧的折磨,担心失去那些足以标榜我们身价的东西,怕自己随时贬值,因此能抓紧不放。
“假我”更会使我们活在疏离和寂寞之中,因为比拼的心态逼迫我们戴上面具,以种种美化虚饰的包装来掩藏自己,掩盖我们的软弱和灵里的贫乏,让我们无法享受深交的团契和亲密的关系,无法进行坦诚的生命的交流,只有谈公事的同工,没有谈心事的朋友。
此外,若‘假我”是别人怎样看我时,通常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一种是:若别人看不起我,我便被否定了。我必须努力赢取肯定或要叫对方付出看不起的代价。另一种则是:若别人欣赏我,我便有价值了,我必须孜孜不倦继续寻求不同方法来维持所得到的肯定。上述两种反应所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在敏感,焦虑,恐惧,和愤怒的煎熬下惶惶度日,不可能经历到神所应许的平安。
我们以“假我”来看自己,也必然以“假我”去看别人,把人看得功能化(functional)。我们不难在社交圈子中发现一种“势力”现象,按照成就,财富或各种条件来把人分等级,分阶层,分尊卑。甚至在教会里也不能幸免地以“他能做什么”“他拥有什么”和“别人怎么看他”来把人功能化的划分。恩赐才干,捐献能力,网络关系.......都可作为个人标签上的价格指标。“医生”,“博士”也常因此被视为或自觉高人一等。事实上,无论对方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拥有什么或不拥有什么,我们都应视他为一个人,是按神形象被造的尊贵生命。我们必须脱下“假我”的有色眼镜,回到人本身的价值,方才学会真诚地与人相处和服侍人。
在侍奉上,“假我”不断模糊我们的焦点,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分不清究竟是在侍奉神还是在满足“假我”。我们拼命地发展事工,不肯休息,不肯放下,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取赞誉,为了 肯定“假我”,我们做过什么,付出了什么,总希望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称羡。许多时候,教会里出现“假,大,空”式言过其实现象,原因也是我们把自我形象与工作成果连在一起,论落到以成败论英雄的可怜光景之中。
“假我”更影响我们的灵修生活,拦阻我们与神深交和体会神的恩典。事实上,“假我”又怎样与神深交呢?“假我”驱使我们凭己力拼命做,拼命抓,以果效来证明自我的价值,我们又怎肯花时间,哪里还有时间时间与神相处?我们在教会里常见一种现象,就是弟兄姐妹讨论有关事工的话题时,往往谈得兴高采烈,但分享个人与主的关系时,大家沉默寡言了。一位资深同工感叹说:“我知道什么是侍奉耶稣,但我不懂得如何让神在我里面工作。”功能化的“假我”使我们无法把握,如何以神的儿女身份,去享受父神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自我形象的重整: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
“假我”不是我们正确的自我形象。那么,究竟我是谁呢?圣经说得很清楚:“凡接待他(耶稣)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基督徒是神的儿女,这是我们悔改信主的一刻即获转变的身份。不论我们能不能做什么,是否拥有什么或别人怎么看我,这个身份永远不能被夺去。况且,我们不单是神的儿女,更是蒙爱的儿女,因为基督甚至以舍命的爱来救赎我们,“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十字架见证了我们的蒙爱而得赎的尊贵价值,这才是我们的“真我”。
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真正身份和价值,认识大考神所赋予的“真我”时,必须回头处理那捆绑我们多年的“假我”。保罗的十字经历为我们提供了饿处理“假我”的唯一出路:钉在十字架上!基督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我们的罪,包括一切我们因远离神自塑的偶像,“假我”自然也在其中。“假我”,如同一切其他的罪,使身上悬十字架的基督痛苦莫名。“假我”,也正是那个基督用他的受苦来救我们脱离捆绑。保罗宣称与基督同钉的那个我,就是远离神的“假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不容它再有活动能力。我们不要恋慕“假我”被钉死,有基督在里面蒙爱而得赎的“真我”,才得以活泼地彰显。
“真我”永远得享神无条件的接纳。不论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遭遇几许是非功过,成败得失,基督舍命的爱时刻与我们同在,时刻激励2我们。那爱并不因我们能做什么,拥有什么或被谁看得起,才临到我们,而是白白赐下的恩典。因此,我们不怕经历困难和失败,可以学习放手和舍去,深信父神必为他的儿女作最好的准备。
把“假我”钉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操练,我们应当留意被钉的“假我”不时仍会发动垂死的挣扎,到给我们试探和困扰,我们仍要随时把它钉在十字架上。惟有把“假我”钉死,我们才能够培育更宽广的心怀和更温情的目光来面对自己,面对同工,面对弟兄姐妹和面对人,尊重按神形象被造和以基督宝血买赎的生命。
惟有当我们仰望十字架时,才能看见人的真正价值。也只有通过十字架,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形象我是神深爱的儿女。
转载完毕
里面可能有因为打字疏忽而致的遗漏和错别字,望请见谅!主祝福你们!盼望更多的弟兄姐妹在自己文章中得到益处,找到“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