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533|回复: 2
收起左侧

彼得前书——第三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1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彼得前书:
3:1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
3:2  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
3:3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
3:4  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3:5  因为古时仰赖 神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顺服自己的丈夫,
3:6  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
3:7  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注:“情理”原文作“知识”),因她比你软弱(注:“比你软弱”原文作“是软弱的器皿”),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着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
3:8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3:9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3:10  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3:11  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3:12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
3:13  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
3:14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注:“的威吓”或作“所怕的”),
3:15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3:16  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3:17  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
3:18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注:“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 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
3:19  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
3:20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 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3:21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 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3:22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 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楼主| 发表于 2003-9-1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以妻子的身分对待丈夫(三1~6)

三1 彼得着重说明了基督徒有责任顺服政府和地上的主人,现在开始讨论妻子对丈夫的顺服。

每一个妻子都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不管他是信徒与否。神已经将领导的位置给男人,他的心意是要女人承认男人的权柄。丈夫与妻子的关系,跟基督与教会的关系类同。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正如教会要顺服基督。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女性的地位已提升,甚至可以管辖男性,我们的社会已变得愈来愈由女性当权。在很多教会里,女性看来比男性更活跃,又更有恩赐。然而,神的话语屹立不倒。男人作头是神所设立的秩序。不管论据听来何等合理,女性取代男性的领导地位,最终只会造成困扰和混乱。

纵使丈夫并不是信徒,妻子仍要尊敬他为自己的头。这是妻子向丈夫所作的见证,表明她在基督里的信仰。妻子表现出顺从、关爱、专一的品行,可以吸引丈夫归主。

她甚至可以令不听道的丈夫归主。即是说,妻子毋须不断向丈夫说教。妻子喋喋不休地向丈夫讲说福音,硬要将道理塞进丈夫的脑袋中,可能会弄巧反拙,产生很大的反效果。这里所强调的,是妻子应让丈夫看见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让丈夫被吸引过来。

要是丈夫干预妻子的信仰生活,妻子又应当如何呢?丈夫若要妻子违反圣经中一个明确的命令,她就应当不服从丈夫,而对主保持忠诚。然而,如果事情只关系基督徒的权利,而不是一个责任,她便应当顺从丈夫,放弃所拥有的权利。

虽然彼得谈到基督徒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但这样并不表示他容许信徒与非信徒结合。这决不是神的心意。彼得所处理的情况,主要是指妻子在婚后才成为信徒。妻子的责任就是顺服,纵使丈夫并不是信徒。

三2 不信主的丈夫,可能会因为妻子的敬虔和贞洁的品行受感动。神的灵可以藉此使他体会自己是个满有罪污的人,他可能因而归信基督。

穆勒曾讲述一个关于一名德国富人的故事,他的妻子是一位热心的信徒。这个德治人嗜酒如命,经常在酒馆流连至深夜。他的妻子会吩咐仆人先去休息,自己一直等待丈夫回来,服侍他,从不责骂或埋怨他。有时,她甚至要为他更衣,扶他上床。

一天晚上,这人在酒馆对他的友伴说:「我敢打赌,如果大家跟我一起回家,一定会看见我的太太坐着等我回来。她会出来开门,热列地欢迎我们。如果我要求的话,她还会为我们做一顿晚饭。」

他的朋友起初不大相信,后来还是决定跟他一起去看看。他的话果然非虚,他的妻子来应门,礼貌地欢迎他们,并且很乐意为他们预备晚餐,没有丝毫不满之意。招呼他们入座后,她便回自己的房间去。她一离开,其中一位朋友便责备这个作丈夫的,说:「你这样刻薄一个那么好的妻子,算男子汉吗?」晚餐还未吃完,这位友人就起身离开了。随后,其它人也一个接一个说了同样的话,而且晚饭还没有吃完,他们就全都走光了。

不到半个小时,这位丈夫已深深地体会自己的恶行,尤其它对自己的妻子是何等的麻木不仁。他走到妻子的房间,求她为他祷告,他又认罪悔改,并向基督降服。自此之后,他便成了主耶稣忠心的门徒。不听道的已被吸引归主了!

穆勒于是劝勉说:

假如你要忍受未信主之亲人的恶待,不要气馁。主可能很快会使你所想的成真,应允你为他们所作的祷告。不过,在目前,应找机会将真理表达出来。这并不是因他们对你的所作所为而斥责他们,而是向他们彰显出主耶稣基督的谦虚、温柔与慈爱。

三3 好象笔锋一转,谈论到妇女的服饰,然而实际上,彼得所处理的,主要是妻子取悦及服侍丈夫的最佳方法。妻子的外表对丈夫产生的影响力,远不及她内心的圣洁和顺服的生命。

有几种外在的妆饰是要避免的:

1.辫头发:有人认为,根据这里所说的,就连端庄正派的辫子也不可以。不过,似乎彼得所反对的,是层层迭迭,繁复不已的辫子发饰,这在古代的罗马是很流行的。

2.戴金饰:有人认为这表示要完全禁止佩带金首饰。有人却认为是表示不应佩带奢侈炫耀的饰物。

3.穿美衣:明显地,所禁止的并不是穿着衣服,而是卖弄炫耀衣饰。请参考以赛亚书三章16至25节,看神对各种奢华服饰的观感。

三4 使信徒能真正吸引人的衣饰,是里面的美丽。时尚的发式,昂贵的首饰,以及华丽的衣服,都会消逝。彼得将这样强烈的对比摆在我们眼前,是要挑战我们作出选择。迈耳说:「有很多人,外面衣饰华丽,内里却褴褛不堪;但有一撮人,外面的衣履破旧,内心却美不胜收。」

在人的眼中,珠玉是宝贵的;但神却认为温柔、安静的心才是宝贵的。

三5 旧约圣经中属神的妇女妆饰自己的方法,是培养内心的道德和属灵的荣美。其中一种美就是恭敬地顺服自己的丈夫。这些都是仰赖神的圣洁妇人。她们过着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她们渴望在凡事上讨神的喜悦,因此接受神所命定的家庭次序,顺服自己的丈夫。

三6 撒拉是其中一个例子。她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我们翻看创世记十八章12节时,得知撒拉是在「心里」这样称呼亚伯拉罕的。她并没有四出张扬,公开地称呼亚伯拉罕为主,以表示对他的顺服。她是在心里承认他是自己的头,且用行动来表示。

凡仿效撒拉榜样的,都是她的女儿。犹太女子生下来就是撒拉的后裔。不过,如果要真真正正成为她的女儿,就必须效法她的性情。儿女当然有家族的特征。

她们应当行善,并且不受任何阻吓。意思就是,基督徒妻子应尽力扮演神所派定的角色,做一个顺服的协助者。而且,纵使因未信主的丈夫不合理的行为而受苦,仍不受阻吓;当然这并不包括面对暴力或生命受威协的时候。

五.以丈夫的身分对待妻子(三7)

彼得转过来向丈夫说话,并说明他们所要肩负的责任。他们应体恤妻子,用爱心、尊重,并按情理对待她们。他们应当用爱惜的态度对待妻子,因为知道女性是比较软弱的。

在高呼妇女解放的今天,圣经将妇女形容为软弱的器皿,似乎是落伍了一点。然而,平均来说,女性在体质上确实较男性软弱,这是浅显的事实。再者,一般来说,女性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比不上男性,而且较常受情感牵动,并不常由理性逻辑思维来引导。思考深奥的神学问题,并不是她们专长。而且,一般来说,她们较男性需要有所倚赖。

不过,妇女在一些方面较为软弱,并不表示她较男性为次等;圣经从来没有这样暗示。这亦不会否定女性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男性强,更能干。事实上,妇女在信仰上一般都较男性热心。她们通常较能忍受长期的痛苦和逆境。

男人应该明白,他的妻子是与他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这是指夫妻都是信徒的情况。虽然妇女在一些方面较男性软弱,但她们在神面前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并一同得着永远的生命。而且,在生产新生命方面,她们比男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夫妇不和,祷告就受到难阻。贝格说:「妻子受到伤害而发出的哀叹,令神不听丈夫的祷告。」再者,如果夫妇的关系受到破坏,他们就很难一起祷告。为要建立和平幸福的家,夫妇要遵守几个基本的原则:

1.要保持绝对的诚实,以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

2.维持沟通。两者都必须愿意透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蒸气若封闭在气窝里,迟早必会爆发。透过沟通解决问题,包括双方面都愿意说:「对不起」,以及彼此饶恕──可能是无限次的饶恕。

3.不要计较小过失及习性癖好。爱能遮盖许多的罪。自己既不完美,就不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4.务求在财政上有一致的原则。应避免挥霍,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物,也不要忙着在物质上赶上别人。

5.须谨记相爱乃是命令,并非一种不能自制的情感。爱是指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所说的一切。例如,爱是不作害羞的事;这样,夫妇就不会在其它人面前批评或反驳自己的伴侣。爱亦会阻止夫妇在子女面前吵架,因为夫妻吵架会使儿女失去安全感。透过上述及其它种种途径,以爱为家庭带来愉快的气氛,避色冲突和分离。

六.以弟兄的身分与信徒相交(三8)

本节劝勉大家要同心并相爱如弟兄,可见所讨论的,主要是基督徒与信徒相交的关系。其余的三样劝勉,会有更大的应用范围。

总而言之这句,并不表示彼得将要结束他的书信。他已经对几方面的人说了话,包括仆人、妻子和丈夫。现在,他对你们说话,作为这一段的结尾。

你们都要同心。这并不表示,基督徒在每一件事上都要意见一致;那只是划一不变,并不是同心。以下一段为人熟识的话,是同心的最好方程式:在基本原则上──同心;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自由;在一切的事上──爱心。我们要彼此体恤。按字面的意思,这是指「一同忍受」;这劝勉对于那些正在经历逼迫的人来说,特别合适。这劝告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信徒是免于受苦难的。

相爱如弟兄。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写道:

上天没有询问我们喜欢谁人作我们的弟兄,这已经是派定了的;但却吩咐我们要爱他们,不管我们本性的好恶和品味。你会说:「这是天方夜潭吧!」然而,不要忘记,真爱并非出于情感,而是源于意志;不是一种感觉,而是实践;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行动;不在于婉约的言语,而在于高尚而又无私的行为。

存慈怜……的心,就是对别人的需要和感觉敏锐。纵使受到恶待,亦不会以冷漠、麻木不仁或尖酸刻薄来回应。

存……谦卑的心──教导基督徒要有谦卑的品性,是最恰当不过的。谦卑的主要意思为他人着想,以他人为先,言谈举止满有仁慈。谦卑就是先服侍他人,乐于帮助别人,并懂得立刻回谢别人的善待。谦卑的人不会粗鲁、鄙俗,也不会无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9-1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以受苦者的身分面对行逼迫的人(三9~四6)

三9 这书信的背景,正值信徒受逼迫与受苦之时。由本节起至四章6节,所讨论的主题就是基督徒与逼迫他们的人的关系。彼得再一次劝勉信徒为义受苦而不要报复。我们不应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相反,我们应当祝福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并以仁慈回应侮辱。基督徒不是蒙召去伤害他人,而是要造福他人,不是要咒诅,而是要祝福。这样,神就会将福气赐给这样的人。

三10 从本节到12节,彼得引用诗篇三十四篇12至16节上,来确证神的祝福会归与那些避免恶言恶行、反而行善好义的人。

本节的要点是:任何人如要彻底地享受生命及经历美福,就应禁止囗出恶言或诡诈的话。他不应以同样的话回应侮辱和虚谎。

约翰福音十二章25节指责爱惜生命的人,但那节经文的意思是指人只为自己活,而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这里却是指按神所喜悦的方式生活。

三11 信徒不但不可囗出恶言,更不可以行恶。报复只会加深纠纷。用世人的方法来招架回敬,只是一种屈从的态度。信徒应以善报恶,并谦卑地忍受伤害,藉以促进和睦。没有人可以用火来扑灭火。

胜过恶行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加以抵抗,听任其自行消亡。抵抗只会火上加油,制造更多的恶。恶行没有遇上反抗及阻力,对方只是默默地忍受,恶就会尖锋尽尽失,这时,恶所遇上的,确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对手。当然,受害人要放弃任何一点的抵抗,并完全否定报复的意图,这才可能发生。恶行找不到目标靶子,就不能衍生更多的恶,而自行消亡了。

三12 主以嘉许的眼光看行义的人。他留心听他们的祈祷。诚然,主听他所有子民的祷告。对于那些为基督受苦,而又没有以恶报恶的人,他会特别照顾他们。

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这主要是针对逼迫神子民的人,然而,也会包括以暴力和恶言反击敌人的信徒。恶就是恶,神抵挡所有的恶,不管是得救的人还是失丧的人作的。

彼得引用诗篇三十四篇16节时,漏了结尾的一句:「……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这并不是疏忽遗漏了,而是有用意的。我们正活在神施恩的时代,是耶和华收纳之年。神施行报应的日子尚未来到。主耶稣以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身分回来时,就会惩罚一切作恶的人,并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

三13 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彼得以问题的方式再展开讨论。这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没有。」然而,殉道者的历史似已证明,福音的仇敌确会加害于诚信的门徒。

这样的矛盾,至少有两种解释:

1.基本上,走在义路上的人是没有人会加害他们的。实行不抵抗的方针,使反对者手足无措。会有例外,但基本上那些渴望行义的人,会因自己的义行而不致受害。

2.敌人对基督徒所能做的,无论多恶劣也不会是永恒的伤害。敌人可以伤害他的身体,但决不能伤害他的灵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十二岁的基督徒男孩拒绝参加一个在欧洲推行的运动。那些人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们有权把你处死吗?」他却安静地回答:「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有权为基督而死吗?」他深信没有人能真正伤害他。

三14 不过,如果基督徒因对主尽忠而被逼迫受苦,那又如何呢?结果有三个:

1.神为自己的荣耀支配这苦难。

2.他透过这苦难将福气带给别人。

3.他祝福那因他的名而受苦的人。

不要害怕人,也不要因人的威吓而惊慌。殉道者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坡旅甲知道只要他肯亵渎基督,就可以得释放时,他说:「我服侍了基督八十六年,他从没有亏待我。我又岂能亵渎我的王、我的救主呢?」罗马总督恐吓他,要把他交给猛兽时,他回答说:「能够俐落地脱离这痛苦的人生,确是件好事。」最后,执政者恐吓要把他活活地烧死时,坡旅甲说:「这焚烧一时的火,不足畏惧;你可知道那永远不灭的火是何等可怕?」

三15 在14节下半部分和本节,彼得引用以赛亚书八章12节下和13节,经文说:「他们所怕的,你们不要怕,也不要畏惧。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他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有人曾说:「我们不大畏惧神,是因为我们过于惧怕人。」

这段以赛亚书的经文指出,应当畏惧的对象是「万军之耶和华」。彼得引用这段经文时,圣灵向他启示,他说成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

尊敬主的意思,就是以他为我们生命的主宰。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必须合乎他的心意,讨他喜悦,并使他得荣耀。基督应当主宰我们生命的每一范畴,包括我们的财产、职业、收藏、婚姻、闲暇,无一不包括。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基本上这是应用在基督徒因信仰而受逼迫的时候。信徒体会有主基督的同在,他们就有从神而来的胆量,引导他们作美好的见证。

本节也适用在每一天的生活上。许多时候,别人会问一些问题,令我们可以颇自然地与他们谈论关于主的事。我们要常作准备,将主为我们所成就的大事告诉他们。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当存着温柔和敬畏的心来作见证。谈到我们的主和救主时,绝不可有半点苛刻、苦涩或轻率。

三16 信徒必须存着无亏的良心。如果他自问没有犯过任何罪行,是清白的,那么当他经历逼迫时,就可以胆壮如雄狮。但他若是良心有愧,就会受罪疚感所缠绕,在敌人面前站立不住。事实上,即使信徒在生活上是无可指摘的,福音的敌人仍会找他的把柄来诬陷他。但当对簿公堂,发觉有关的指控是毫无根据时,举报的人便会自觉羞愧。

三17 有时,神的旨意是要基督徒受苦;基督徒若有必要受苦的话,就必定是因行善的缘故。但他不应因过失而为自己带来痛苦,这并没有什么可取。

三18 本章余下的部分,介绍基督是为义受苦的典型例子,并提醒我们,在他来说,受苦是通往荣耀之路。

他的受苦有六方面值得留意:(1)他的受苦有赎罪的功效,使罪人因信可以从罪的惩罚中得释放。(2)他的受苦有永远的功效。他一次受死,就永远解决了罪的问题。救赎的工作已经完成。(3)他是代替世人受苦的。义的代替不义的受死。「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五三6下)。(4)他的受苦有和解的作用。透过他的死,我们被带到神面前。那使人与神隔离的因素已经消除。(5)他所受的苦是很残暴的。他乃是遭处决而死的。(6)最后,他的受苦以复活作结。他在第三日从死人中复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一句的意思,是指他透过圣灵的大能而复活。

三19 本节和20节,是新约圣经中最令人感到费解的经文之一。一方面,这段经文被利用来支持炼狱的教训,另一方面又被利用来支持所有人都得救的说法;但这些教训都是不合乎圣经的。然而,在福音派的圈子中,这经文有两种较受大众接纳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基督在受死之后、复活之前,灵魂曾到过阴间,并宣告他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伟大工作。提倡这解释的人,对于「在监狱里的灵」到底是指信徒、非信徒,还是二者,意见不一。不过,有一点是颇为众人所接纳的,就是主耶稣并没有向他们宣讲福音。否刖,就牵涉有第二次得救机会的教义,那是圣经从没有提到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喜欢将这段经文与以弗所书四章9节一起理解;那里形容主曾「降在地下」。他们认为那是另一个证据,说明主曾在身躯以外,下到阴间去,宣告他在各各他所成就的胜利。他们也引用使徒信经中的一句话──「降在阴间」。

第二种解释则认为,彼得所形容的,是挪亚时代的情况。基督的灵,曾藉挪亚向洪水之前不信的世代传道。当时,他们并不是在身躯以外的灵,而是活生生的人,因不信挪亚的警告,结果遭洪水所灭。因此,他们现在都是在阴间监狱里的灵。

第二种解释最能配合这段经文的上文下理,所引起的问题也最少。让我们逐句研究本节经文。

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所说的这灵,是指18节末的按着灵性说。这灵应理解为圣灵。一章11节指出「基督的灵」,就是圣灵,曾透过旧约的先知说话。神又在创世记六章3节指出,他的灵,即圣灵,对洪水之前的人已近乎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曾去传道。正如上述,传道的是基督,不过他是透过挪亚去传的。彼得后书二章5节将挪亚形容为「传义道的」。这里提到基督传道时,也用了相同的字根。

给那些如今在监狱里的灵听。他们都是挪亚传道的对象,是仍活着的男男女女,他们听见洪水要来的警告,以及凡进入方舟者可得救的应许。可是他们没有接受警告,结果就给洪水淹没了。他们现在都离开了肉体,成为在监狱里的灵,等候最后的审判。

因此,本节经文可以扩充成为:「他(基督)藉这(圣)灵曾(透过挪亚)去传道给那些(如今)在监狱里(阴间)的灵听。」

然而,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假定在监狱里的灵就是挪亚时代的人呢?答案就在下一节。

三20 本节清楚地指出了在监狱里的灵是谁。他们到底是谁呢?他们是从前……不信从的人。他们在什么时候不顺从呢?就是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他们结果怎样呢?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我们也应在这里稍为停顿下来,重温整卷书信的思想发展。这卷书信写成之时,信徒正备受逼迫。彼得去信的对象,正因他们的生命与见证而受苦。或许他们会感到疑惑,如果基督徒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理应得胜,为什么这时却要受苦呢?如果基督的信仰是真理,为什么世上只有这么一小撮的基督徒?

彼得指着主耶稣,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基督也曾为义受苦,甚至被杀害。但神使他复活,并使他在天上得荣耀(参看22节)。荣耀之路,必经受苦的幽谷。

然后,彼得提到挪亚。这位忠心的传道者,花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警告当时的人说神即将用洪水毁灭世界。然而,他所得到的回应,是耻笑和拒绝。神拯救了他和他的一家,免受洪水淹没,证明他是正确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是对的,为什么会这样势孤力弱?」彼得回答说:「曾经有一个时候,世上只有八个人是对的,而其余的人都错了!」人类历史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站在正确的一边。真正的信徒通常都只是一小撮余剩的人;因此,纵使得救的一群只属小数,但信心仍不应动摇。在挪亚的日子,只有八个信徒;今天的信徒已是数以百万计。

本节末这样说: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他们不是靠着水得救,而是藉着水得救。洪水并不是他们的拯救者,洪水是审判;神带领他们平安地经过这洪水的审判。

如果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及随后的一节经文,我们就要先明白方舟与洪水的象征意义。洪水说明了神的审判。方舟则是唯一得救的途径。当洪水涌到时,只有在方舟内的人可以得救;所有在外面的都灭亡了。因此,基督是唯一的拯救;凡在基督里的,就安稳如在神的手里。那些在基督以外的,则彻底地失丧了。

这洪水并不是得救的途径,因为一切在洪水中的都被溺毙了。方舟才是避难所。这方舟经过了审判的洪水,完全承受了风暴的冲击。那些在方舟内的人,一滴洪水也没有沾上。同样地,因我们犯罪的缘故,基督承受了神忿怒的审判。凡在基督里的人,就不被定罪受审(约五24)

方舟之下是洪水,雨水又打在方舟之上;方舟的四周都是水。然而方舟却盛载着这几位有信心的乘客,经过洪水,平安抵达新世界。同样地,那些相信救主的,就得蒙带领,经过死亡与幽暗,平安地到达复活及新生之境。

三21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也拯救你们。到这里,我们又再一次要面对困难与争议了!提倡透过洗礼得救的人,与否定洗礼有任何拯救能力的人,在本节上争论不休。

三22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主耶稣基督不单从死人中复活,更进了天堂,回到他原本居住的地方。他今天就在那里,并不是看不见,没有形质的灵体,而是一个永活的人子,有荣耀的躯体。这躯体永远带着他在各各他受苦所留下的伤痕──清楚而又永远地表征着他对我们的爱。

我们的主乃是在神的右边,这位置代表了:

能力:右手一般都比左手强壮,因而叫人联想起能力(太二六64)。

尊荣:基督被「高举在神的右边」(徒二33,五31)。

安息:基督既已作完了工,「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一3;也参看八1,一○12)。这安息是因满足惬意的缘故,并不是要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代求:保罗指出,基督现今在神的右边,替我们祈求(罗八34)。

超越:「……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弗一20、21)

统治:在希伯来书一章13节,父神对圣子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彼得前书三章22节所强调的,正是统治权:「……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无疑是包括在天上各阶级的灵体。他们全都听从复活及得荣耀的基督的差使。

这就是我们的主因行善而受苦的经历。世人拒绝他,不管是他在降世之前透过挪亚所作的见证,还是他以人子的身分第一次降临的时候。他在各各他接受死亡的洗礼。然而,神叫他从死人中复活过来,并使他得荣耀,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在神永恒的旨意里,荣耀之先是受苦。

这教训不但适用于彼得原来的读者,也适用于我们。我们若因行善而遭遇反对甚至逼迫,也不用沮丧,因为救主在世上时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不配比他受较好的对待。神既应许,我们若与主一同受苦,就必定和他一同得荣耀,这样我们便应因此得安慰(罗八17)。再者,现在的受苦,与将来我们要得的荣耀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罗八18)。现在的苦楚是轻微而又短暂的;那荣耀却是永恒的、极重无比的(林后四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2-12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