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不健全家庭伤害」已经落伍 https://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op_psychology/S_dysfunct_F.htm 张逸萍 中国教会里最流行的流行心理学,莫过于「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例如黄维仁博士的「亲密之旅」和邱清泰博士夫妇的「你侬我侬」,都会讲论「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林国亮博士更著有《家庭树、生命树》教人探讨原生家庭影响,影响甚大。[1]很多教会讲台和基督教书籍都有类似的教导。 不但如此,正当中国基督徒心理学家在热烈地推动「探讨原生家庭,寻找谁曾经伤害自己」的时候(或之前),美国的非基督徒心理学家,甚至基督徒治疗员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健全家庭伤害」理论已经落伍了。 1961年,埃利斯 埃利斯(Albert Ellis)博士今天被誉为心理学史上第二个重要人物,年轻孩子到大学读心理学,都是读他的理论。他的《理性生活指南》(A Guide to Rational Living)1961年初版,1975年再版,销售超过一百万本。 他在书中,表示反对佛洛伊德的「决定论」(中国教会所讲的「原生家庭伤害」就是这一套),不同意人的往日可以继续影响人今天的感觉和行为。他认为这是「不合理信念」[1]。埃利斯继续说,他有很多当事人,老是抱著一个「受害人」的心态,所以自愿被这些事情过份影响。埃利斯认为,往日经历,只能在某程度上影响人。[2] 埃利斯又引述一个研究,研究员观察在巴勒斯坦和埃及长大的孩子,阿拉伯父母对孩子非常严厉地批评和责备,甚少考虑孩子的情绪问题,叔伯或兄长亦不会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可是,「这些孩子却不因为缺乏爱而有精神毛病。」[请想:上一代的中国家庭,岂不是一样!]埃利斯结论说:父母不爱孩子,本身并非有害;重要的是,我们都已经相信,缺乏父母的爱,孩子长大后心理不健康。 [3] 埃利斯就是说,影响人心理的不是「不健全家庭」的本身,是人对「不健全家庭」的信念。换言之,我们不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我们是「不健全理论的受害人」。 1985年,拉撒路 自1959年来,拉撒路(Arnold Lazarus)博士曾在几处著名大学教授心理学,又著力于心理治疗,写作良多,也曾获奖多次。[4] 他的代表作是《婚姻神话 --- 婚姻中的24个迷思》(Marital Myths Revisited),1985年初版,2001年再版。他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曾有美国基督教电台介绍此书。 他在书中说:「……很多婚姻辅导认为必须追查当事人的童年,花很多时间讨论他们的过去。精神健康工作者也有他们自己的『神话』,其中一些甚至妨碍他们的工作效力。我有很多同事,误信人们需要找出为什么当事人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们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想要改变人的行为,若问可以做什么,比问为什么,更有效。事实上,若有多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明白这点,他们的当事人将受益不浅。应该问的是:我们可以做什么,以至能迅速地和持久地改变事情?问为什么可能满足人的好奇心,但对事情却没有什么大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