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幼童:典型新纪元心理学 https://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sych_NewAge/S_inner_child.htm 张逸萍 有没有见过精致的套娃娃(嵌套玩偶),打开最外面的大娃娃,里面套著一个较小的,打开它,又有一个更少的。。。流行心理学告诉我们:婴儿的我、孩童的我、青春期的我,都仍然活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也是嵌套娃娃! 「内心幼童」(内在孩子、内面的孩子、Inner Child、Child Within)这名词在一般华人信徒中并不太流行,但若讲到「不健全家庭」(Dysfunctional Family)的受害人,「原生家庭探讨」等等,相信绝大部分中国基督徒都耳熟能详,因在教会内外都大行其道。与之同来,常有几个行话,「内心幼童」就是其中的一个。 名字虽然可能比较陌生,但观念却是中国基督徒所熟悉的。 这观念何来?很多人以心理学鼻祖之一的容格(Carl Jung)所讲的「圣童」(Divine child)为内心幼童观念的先驱。也有人提到「交流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中的「父母、孩子」观念有某程度的贡献。但是,推动这观念最大力的,却是六十、八十年代的流行心理学,尤以畅销书《家庭会伤人》(Bradshaw On: The Family)的作者、被誉为「美国个人成长的专家」的布雷萧(John Bradshaw)为代表。我们亦看见,这观念已经应用于各种康复(Recovery)运动,如12_步(Twelve-step program)。 现在让我们细看这个「内心幼童」是什么一回事? 内心幼童怎样讲的? 布雷萧在他的名著《回家》(Home Coming)中争论说:我们的童年时代受了伤害,所以带来各种成年后的问题,如互累症(Co-dependence)、违法行为、控制不了的愤怒、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不能与人亲昵、纪律问题、上瘾和强迫性行为、思想扭歪、感觉空虚等等。[1] 总而言之,人生问题,几乎都是童年创伤之故。 另一位心理治疗员也表示:我们童年时代的需要——爱、安全、信任、尊重、引导——未得满足,于是我们的内心幼童长期地忧虑、惧怕、羞耻、愤怒、绝望;成年后情绪和身体上经常患有的毛病,都是内心幼童所发出的信号,它有话想和和我们说。[2] 那么,我们童年时曾经受过什么可怕的创伤呢?布雷萧说:有性虐待、身体虐待、感情上的虐待等等。[3]如果你想:「哇,万幸,这些我都没有!」那你就错了,因为当你上学,「你立刻被判断、被评分,你必须争取被视为『OK』。」这是学校虐待我们![4] 还有,教会也虐待我们,因为我们小时上主日学,听到「硫磺火湖」的讲章,又说我们无法在神面前达到 的标准,我们的心灵怎么可能不受伤?[5] 若是这样,中国基督徒一定是伤痕累累! 讲来讲去,父母和权威都好像鬼魔猛兽,孩童时代的我们,心理和身体都被蹂躏了! 没有证据,而且落伍 内心幼童这理论有没有证据呢?从布雷萧的书和其他流行心理学书籍,我们看不见任何临床数据。今天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是从大脑、生理、基因著手,所以大有心理学家批评这理论。例如,神经心理学家(Neuropsychologist)皮亚索(Paul Pearsall)写了一本书,评击自助心理学(包括治疗内心幼童)。作者说:自助心理学没有证据。[6] 上边已经解释过,所谓内心幼童,不过是我们今天在教会内外所听见的「人人来自不健全家庭,我们都是受害人」的另一个表达方式。这个佛洛伊德派流行心理学已经落伍了许久,可惜中国基督徒不太愿意面对。但是,请见「已经被推翻的流行心理学」迷思#49和「异口同声『不健全家庭伤害』已经落伍」。所以,这理论不但没有证据,而且已经落伍。 皮亚索继续说:我们之所以会接受这些流行心理学,是因为提倡推动之人的「市场技术」。[7]我亦无法不同意,因我感到布雷萧和其他流行心理学家很懂得激动情绪。谁不觉得小孩子可爱、值得保护?何况是自己的孩子时代,有哪个人不愿意拯救保护这可怜虫?再想一想,把问题推到父母、教师、教会等生命的权威头上,更能刺激人「革命」的热情。 顺便一提,很多治疗内心幼童的案例,当事人突然想起,据说是早已遗忘的童年往事,如受到身体虐待、性虐待、被羞辱之类。这样的记忆叫做「抑制记忆」(Repressed memory)。它的可信性有多大?今天学者质疑的声音已经很响亮,例如「怀疑论者字典」(The Skeptic’s Dictionary)说:「没有科学证据。」[8] N Publishing Inc., 1988), p. 118-120. [29] Pearsall, The Last Self-Help Book You’ll Ever Need, p.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