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耶稣除了被称为“神的羔羊”、“神的儿子”之外,还有什么称呼?从福音书中我们看到,主耶稣还有一个我们很容易忽视的称呼——拉比。我相信弟兄姊妹在教会听道多年,你可能听传道人讲过耶稣是神的羔羊、耶稣是神的儿子,但我敢肯定,你几乎很少听过有哪个传道人讲耶稣是拉比。因为在我们的固有观念里,会觉得“拉比”这个称呼太普通、太平凡,不值得讲,也没啥内容可讲。
然而,可能你想不到,福音书中用在主耶稣身上最多的,却是“拉比”这个称呼。拉比的意思,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老师”,中文和合本有时翻译作“先生”(可5:35),或“夫子”(路8:49)。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最认同耶稣公开的身份,就是教师;从民众对他的反应,以及寻求他帮助的性质来看,主耶稣“拉比”的身份是被当时的人所肯定的。
虽然主耶稣的“拉比”身份是被肯定的,但何谓“拉比”?“拉比”的资格和工作又是什么?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主耶稣是“拉比”这一概念,对与耶稣同时代的基督徒而言,是不言自明的,不需要解释。但对后来的基督徒,特别是今天的我们,其含义就很模糊了。因此,受难周的第三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主耶稣的“拉比”职分。
我们先来了解“拉比”这称呼的定义和背景。“拉比”一词最早出现于巴勒斯坦地区,意思是“老师”或“师傅”,后来发展为对能够解释律法之人的称呼。在旧约时代,负责教导以色列人的,除了家长之外,最主要的是就祭司和先知。被掳期间,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热心搜集和编纂祖传律法,因而产生了“文士”这一阶层,他们的职责就是研究、搜集、整理和传授律例典章,阐述犹太教教义。
到了主耶稣的时代,文士被称为“律法师”(太22:35)或“教法师”(路5:17),地位尊崇,他们大部分属于法利赛党(法利赛人是犹太人中的一个派别,原意为“分离者”,强调保守犹太教传统,反对希腊文化影响,在犹太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之间划上律法的界线,主张同外教人严格分离,因而得名),因此新约圣经常将“文士和法利赛人”混在一起称呼。而“拉比”这称呼在主耶稣的时代才开始使用,是对宣讲、解释律法之教师的尊称,可以理解为犹太教的贤人,即有才有德的人。
四卷福音书中,除了路加福音之外,其他三卷福音书都有提及“拉比”一词。因为路加本身不是犹太人,并且路加福音也不是写给犹太人的,所以路加福音一次都没采用“拉比”这希伯来文的犹太词汇。即便如此,路加也没有忽略主耶稣作为“拉比”的身份,在记述主耶稣受洗和胜过试探后,路加说:“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路4:14-15),紧接下来,路加又记述主耶稣在本乡拿撒勒会堂里,执行“拉比”的工作——宣读圣经,教导众人。
虽然主耶稣不像保罗一样,曾在著名的经学名师迦玛列门下受教,但主耶稣却是当时群众所公认的“拉比”,瞎子巴底买甚至尊称他为“拉波尼”(可10:51),意思是“最可尊敬的老师”。事实上,主耶稣不仅是最可尊敬的老师,他更是“拉比中的拉比”,超越所有以色列中最伟大的教师,是“超越拉比的拉比”。下面,我们就花一些时间详细讲讲,为何主耶稣是“拉比中的拉比、超越拉比的拉比”,他的教导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配得这样的尊称。
前面讲过,拉比的主要职责,就是宣讲、解释律法。从福音书中我们看见,主耶稣也如同其他拉比,宣讲和解释律法,并常在会堂里教训人。“引经据典”是拉比教学时的常用手法,照样,在谈论和解释律法时,主耶稣也常引用旧约圣经上的话。例如在“登山宝训”中,有五个论题耶稣都是以“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作为起点,然后注入新的解释和亮光“只是我告诉你们……”。由此可见,主耶稣不仅宣读和引述律法,还进一步解开律法的精意(太5:17-48),以此来教训和启迪当时被古人的遗传和条文蒙蔽了心眼的听众。
在教导的方式上,就像古代智者喜欢引用箴言和比喻一样,主耶稣也讲了许多比喻来教训人。主耶稣并不是高谈阔论世上的哲学理论,相反,他常引用比喻,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属灵真理给浅化和实际化,使人易懂可行。认真读圣经我们就可以看见,主耶稣很善于使用生活的例子和实物,把律法的精意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使得他的教学非常实际与生活化,而不像当时其他的拉比那般,空洞地讲说一些难以捉摸或无法实践的理念。
主耶稣教导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仅仅为了让人增加知识,而是要人实践所学的真理——“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太7:24)。对主而言,“只有知识而没有实践”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太7:26-27)。反观现今教会的讲道,很多时候只是在讲时事新闻、在讲历史故事,或对末日的细节作无意义的争论,又或是满口外语和异邦文化的举例……却很少与信徒的生活有所关联,无法使他们在基督里得生命。这是我们的亏欠,求神怜悯、纠正我们。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说,主耶稣与其他拉比一样,擅长采用引入深思反省的问答法;例如主耶稣问门徒:“人说我是谁?”门徒答复后,主耶稣又进一步问:“你们说我是谁?”(太16:13-15)。此外,有一人来问他:“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主耶稣却先反问对方:“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太19:16-17)。另外,当试探他的律法师问“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后,主耶稣却以问题回答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路10:25-26)。
善用辩论问答,也是拉比的强项,主耶稣在这方面更高一筹,常使人拍案叫绝!当主耶稣在殿里教训人时,祭司长和民间长老来质问他“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主耶稣反问道:“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主耶稣的问题乃是:“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刻意回答“不知道”。然后,主耶稣就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太21:23-27)。
福音书中还记载了很多这类的例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再提一个。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是大卫的子孙”之后,主耶稣再问:“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他们竟无一人能回答!从那日起,“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太22:41-46)。主耶稣以辩论答问法,解答了问题,也堵住敌人的口,令这些犹太人的众拉比(尤其是法利赛人)哑口无言。
主耶稣不但具有“拉比”的身份,履行拉比的职责,更重要的是,他还常做拉比们不会做的事;例如主耶稣与税吏、罪人,和妓女一同坐席,又让这些被拉比们所贱视的人跟随他,听他讲道和解释律法。他甚至到犹太人恨透的税吏长撒该家里住宿(路19:1-7)。此外,一般拉比在街上碰到女人都不打招呼,他们视女人为“不可教者”;但主耶稣却让她们跟随他(路8:1-3),也让马利亚在他脚前听道学习(路10:39),甚至那些被拉比和法利赛人视为不洁的女人,主耶稣也乐意接纳她们(路7:36-50“有罪的女人”;路8:2-3“曾被鬼附和患病的女人”)。也正是耶稣的这种有教无类,让那些真正跟随他的人生命都发生了翻转。
细读福音书,我们不难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主耶稣常被当代宗教领袖认为是“不遵守律法”的人,因为他在安息日治病。实际上,主耶稣所反对的不是律法本身,而是古人的遗传(传统),以及人对律法的错误解释,并所加添的种种繁文规条。法利赛人自持熟悉律法,却妄顾律法的真意,以遵守律法的字义来刻意逃避律法的要求。例如律法要求人孝敬父母,他们却把该奉给父母的,改为“各耳板”(即献了给神),以此来逃避供养父母的责任。主耶稣宣告说这样的人是“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可7:10-13)。
主耶稣时代的拉比们,给人制定了多不胜数的规条。除了律法遗传的规条之外,个别拉比还加上他们自己发明的一套“可行”和“不可行”的规条。就拿安息日作例子,在主耶稣的时代,安息日成了劳累而非安息的日子,甚至连治病也“犯罪”(可3:1-6)。墨守陈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全无怜悯和爱心,宁可看着人受苦,也不允许那人在安息日得医治。故此,主耶稣多次刻意在安息日治病,违反拉比们为安息日设立的人为规条,为要表明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就是“爱神和爱人”(太22:37-40),使律法恢复正确的功用,这是当时代所有拉比们远远不及的。
对于喜爱人称呼为“拉比”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主耶稣曾说:“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太23:3-4)但主耶稣全然不同,耶稣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师。当他教导门徒彼此相爱时,他就先爱门徒,甚至为他们舍命;当他要教导门徒彼此服事前,他就自己先服事他们,为他们洗脚(约13:1-17);当他教导门徒要爱仇敌时,他为钉他的人代求(路23:34)。耶稣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真正的折服了他的门徒。
主耶稣教导的权柄和能力,并非源自他的“能言善辩”,而是他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虽然他的很多教导听上去特别不可思议,好像根本不是人所能做到的,但他自己都亲自做了示范,留下了榜样。难怪有人说的:“主耶稣的生活就是一篇动人的讲章,而他的教导只不过是他把生命用言语表达出来而已。”与耶稣相比,我们今天作为传道人的,多少有些自行惭秽,因为与耶稣比起来,我们似乎更像法利赛人。
主耶稣不愧为最伟大的教师,是真正的拉比,远超过旧约的教师(祭司、先知和智慧人),也胜过一切与他同时代的文士和教法师,正如马太福音记载的:“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太7:28-29)。虽然来到耶稣面前的人动机不一,有要求病得医治的,有为吃饼得饱的,也有要看神迹的,甚至有只想一睹耶稣风采的。无论如何,他们听了主耶稣的教训以后,心灵饥渴得到饱足,“众人都称赞他,并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路4:22)
在耶稣的时代,希腊化和罗马帝国的统治给犹太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当时代的拉比们,尤其是好为人师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不但没能把百姓带向光明,反而像瞎子领瞎子,把神的子民带进坑里。作为基督徒,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耶稣这位伟大的拉比。他赐给我们生命之道,在人生道路上引导我们、栽培我们、呵护我们。他的教导充满智慧,他的教学灵活丰富,他谦卑温柔,言传身教,他是我们生命的主,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唯一值得我们跟随的对象。
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段经文:“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太23:8-10)为什么我要提到这段经文,因为在去年教师节时,我发了张贺卡祝贺老师们节日快乐,马上就有信徒给我发这段经文,说不应该称呼世人为老师,因为只有主耶稣才是我们的老师。
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只感觉一阵头大,整个人都无语了。主耶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没错,但耶稣的这个教导,并不是叫我们无礼貌地称呼地上的老师为“某人”,称呼自己的父亲为“那个老头”。耶稣的意思绝对不是叫我们信主之后,就变得六亲不认,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能叫爸爸,连学校里的老师都不能称呼老师了。通过上下文可以看出,耶稣说这话,是在批判那些好为人师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无论在社会的场合上,或在宗教的聚集上,都贪图虚荣。主耶稣提醒门徒,千万不要陷在法利赛人那种伪善的错误中。
而这,也是今天我们从主耶稣“拉比”的职分中所要学习的属灵功课。今天有很多人好为人师,也追求成为名师,在教会里力求成为“名牧”,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抬高自己的身价,获得世人的称赞。有些传道人喜爱世俗的头衔,比如他们的名片上,喜欢称呼自己为某某博士,相对于牧师,他们更喜欢博士这个头衔,因为这个头衔更能吸引粉丝。当我们注重自己的称呼和地位时,就很容易会骄傲,这是在窃取神的荣耀,是不讨神喜悦的。
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今日的传道人在介绍自己时,喜欢凸显的是文凭、资历、人脉、背景,有多少个头衔,在哪个机构担任什么要职……我们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头衔、资历、人脉、背景、能力、才干来获取他人的羡慕与认可;我们会为拥有这些而骄傲,也会为没有这些而自卑。但使徒保罗不同,罗马书一开篇,保罗只用一句话来介绍他自己:“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罗1:1)。
保罗生于名门贵族,生下来就有罗马公民的身份;保罗的父亲是法利赛人,所以保罗从小便受法利赛教门的薰陶,接受严格的律法教育,又是当代最著名的拉比迦玛列的学生(能在迦玛列门下受教,是无数敬虔法利赛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再加上保罗本身好学不倦,以致他的犹太学问超越同辈;他又严谨遵守律法,就律法之义说,他无可指摘(腓3:6)。
更宝贵的是,信主后的保罗曾被神提到第三层天(林后12:2),看到乐园的景象,听到乐园里隐秘的言语,这是别人都没有的特殊经历。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保罗在介绍他自己的时候,他完全有很多的资历和头衔可以夸耀。但保罗不愿意人崇拜他,因此保罗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只说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仆人”。仆人在当时就是奴隶的意思,换句话说,保罗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他自称是“耶稣基督的奴隶保罗”。
我们不但要避免别人崇拜自己,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崇拜别人。因为天上地下,只有一位“拉比”配得我们追随,就是耶稣基督。所以不要让任何人,在我们心中取代了耶稣的地位,不要迷信盲从任何的“属灵权威”。今天教会里充满着各种“大人物”,他们不但名气大、头衔大,声音也大,因此总能让很多人以为,跟着他们就是抵达天国的捷径。慢慢地,很多基督徒把对上帝的信仰,变成对“明星牧者”的信仰;他们向人介绍自己时,不是称自己为基督徒,而是称自己为某某大牧者的学生,好像只有“名牧”的名气,才能给自己确定身份,这样的观念和心态是非常错误的!
对于牧者,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他们向我们传递主的真理,在主面前为我们代祷,并且殷勤的服侍我们,因此我们要体恤他们的劳苦,多理解、多关怀主的仆人。但千万不要掉入对“名牧”盲目的崇拜中,要认识到他们再属灵、再伟大,那也是人,也会犯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高举人,给自己或牧者带来亏损。事实上,教会的兴旺并不是牧者多伟大,而是一群软弱的人,在主的恩典帮助下,成就了大事。只要明白了这点,就能坦然地处理好与牧者的关系,不至于陷入个人崇拜中。
2024年受难周的第三天,求主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位救主,只有一个老师,只有一个牧者,那就是耶稣,只有他配得我们跟随。阿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