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92|回复: 0
收起左侧

<箴26: 1-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2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箴26: 1-28」“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在箴言第二十六章中,所罗门的箴言首先说:“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以色列的收割季节是夏天旱季,不会下雪。“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虽然会带来凉爽,但也会使农作物腐烂,反而不利,这比喻“愚昧人得尊荣”并不合宜。“麻雀往来,燕子翻飞,这样,无故的咒诅也必不临到”。“麻雀往来,燕子翻飞”,只是在空中、没有落地。比喻人“无故的咒诅”,不会降在被咒诅的人身上,也不能加害于人。神若没有咒诅,人“无故的咒诅”并没有效力,就像巴兰无法咒诅以色列人(民23:7-8)。所以“任凭他们咒骂,惟愿祢赐福”(诗109:28)。“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驯马用马鞭,驭驴用缰绳,对付没有理性的牲畜:马和驴,尚且需用皮鞭和缰绳来约束。愚昧人心里顽梗,好似毫无理智的牲畜,非言语所能劝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刑罚,所以“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这样才能限制和管教愚昧人。“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这两节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意思是不要按照愚昧人的说话方式和逻辑,与他们争辩,恐怕你在争论过程中也变成一个愚昧人。“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意思是虽然不必和愚昧人争论,但要揭穿愚昧人的错谬,“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必须有力地反驳愚昧人,使之醒悟,以免他自以为是。

「借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损害(“自受”原文作“喝”)」。这则箴言警诫我们,千万不可“借愚昧人手寄信的”,因为他是靠不住的人。结果不是传达错误,就是传送不到,寄信和收信的人都蒙受损失。所以借愚昧人手寄信的,就像“砍断自己的脚,自受损害”,会造成不可预期的恶果。“瘸子的脚空存无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将尊荣给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荆棘刺入醉汉的手”。“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不但像“瘸子的脚”没有实际的作用,还会像“荆棘刺入醉汉的手”,自己不觉得扎手,他还可能拿起荆棘刺伤别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就不能发射出来,真是愚昧!同样“将尊荣给愚昧人”,就像把石子紧紧缠裹在投石器上,石子抛不出去,投石器也失去作用。因此对待愚昧人,就是不让“愚昧人得尊荣”。“雇愚昧人的,与雇过路人的,就像射伤众人的弓箭手”。这是指随意雇用愚昧人和过路人,必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正如“射伤众人的弓箭手”,会造成不可预期的恶果。因此对待愚昧人,就是不可托付他们做事。“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无法从失败中总结出教训。“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对自己的排泄物不觉得恶心,愚昧人对自己所行的愚妄事也不觉得厌恶,所以总是不断地重蹈覆辙。“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愚昧人若肯承认自己无知,谦卑自己,愿意接受别人的教导,他就比“自以为有智慧的人”更有指望。而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却是自欺地生活、自负地灭亡,因为任何忠告、命令或责备对他们都全然无效。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又掌握权力的人,他们不可救药地自负,能造成更大的破坏,对待这些人的明智做法就是远离。

「懒惰人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也以为劳乏。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本段将懒惰人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这是夸张的借口。在作者的时代,狮子出现在街上是很少见到的。今日狮子是在森林中、在动物园,怎会在街上呢?其实懒人所怕的不是狮子,而是劳苦的工作。“门在枢纽转动”,比喻懒人不但不愿出家门,而且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愿起床。“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食物已经唾手可得,但懒惰人却嫌放回嘴里太累。可是懒惰人却认为“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七个善于应对的人”,代表许多“善于应对的人”。懒惰人善于狡辩,比谁都有本事把自己的懒惰合理化,结果却是害了自己。因此对待懒惰人,不是替懒惰人包办一切,而是警告他们:“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彷佛拿兵器的人来到”(24:34),你躲过了一时之苦,换来的却是一辈子之苦。“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是指情绪激动的人,他因好管闲事,结果“好像人揪住狗耳”而被咬伤,自找麻烦。“人欺凌邻舍,却说:‘我岂不是戏耍吗?’他就像疯狂的人,抛掷火把、利箭与杀人的兵器(“杀人的兵器”原文作“死亡”)”。  这里的“戏耍”,即开玩笑。“欺凌邻舍”的人,一旦败露,就借口是开玩笑,“就像疯狂的人,抛掷火把、利箭与杀人的兵器”。这等人实在是丧心病狂、可恶至极,也是极危险的人,应远离他。“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这是警诫好说闲话的传舌人,传舌人就是“好争竞的人”,唯恐天下不乱,喜欢“煽惑争端”,给“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但没有木柴,火即熄灭,同样“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对于内心空虚的人来说,可以“深入人的心腹”。但这种言语如同毒药,深入人的心腹,害人不浅。“火热的嘴,奸恶的心,好像银渣包的瓦器。怨恨人的,用嘴粉饰,心里却藏着诡诈”。伪善的人用花言巧语掩盖仇恨的心”。“银渣包的瓦器”表面光亮,里面只是陶器,比喻谄媚怨恨者表里不一,有“火热的嘴,奸恶的心”,虽然说话很热情,但却不值得信任,因为他们是“用嘴粉饰,心里却藏着诡诈”,只是在等候时机。“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人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而是要提高警觉,“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七样可憎恶的”,代表许多可憎恶的。因此人越是用“甜言蜜语”来谄媚奉承,我们越要提醒自己“不可信他”,因为这些人都是言不由衷的。“他虽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恶必在会中显露”。 虽然心怀怨恨的人“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但“他的邪恶”最终一定会暴露。“在会中”,指在神面前的审判集会(诗1:5)。“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指恶人的“怨恨”将成为对自己的惩罚。因此我们若知道“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就不要给人预备那么大的石头、对人有那么大的怨恨,何必作法自毙呢?“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虚谎的舌”,背后却恨所压伤的人。人说“谄媚”话,极其甘美,若听的人不能分辨就会被绊倒,也败坏许多事。本章提到:愚昧人、懒惰人、情绪激动的人,还有传舌的人。整章信息都是严肃的警诫,但愿我们都能从中领受智者的教导!阿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3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