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教会写手 于 2021-7-30 00:03 编辑
活 水
教会的张姐妹对尚未得救的父亲是又孝又顺。去年,她父亲卧病在在床,她更是无微不至的侍候,为了治病,花去她全部的积蓄;她自已也劳碌的不行,一下班就去照料父亲,父亲侍候停当,她还得洗他父亲换下来的衣服。张姐妹一心想着他父亲能康复。可没想到的是,精心照料了三个月后,父亲还是走了。
张姐妹对父亲的离去悲痛欲绝。她说父亲走的太快,走的很意外,所以有一些事来不及做好。
原来,老张为着要“回老家东北看看”的愿望已想了许多年,也在孩子们面前念叨了多年。只因孩子们工作忙,加上老张腿有些毛病。另外,出行起码要有三个人陪伴,家人也不容易凑齐“三人团”,所以,计划一搁再搁,一拖再拖。
去年,老张病的时候,还在念叨着要回一趟老家。张姐妹想,这次不能再拖了,所以她以身作则,带动全家人全力以赴,要治好父亲的病,然后北上回老家,圆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后一个梦。可是,父亲的梦没圆成。每当张姐妹回忆起这件事时,都带着万般惋惜的心情说:“唉,要是我父亲生前能回一趟老家,那他就死而无憾,我也心安理得了。 ” 我就张姐妹的悲伤,与她作了交通。
我引用了耶稣说的一句话:“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3-14)
我以为,张姐妹对她父亲的爱“仅限”于给他“井水”喝。如是,纵使张姐妹做的再“完美”——比如,圆了她父亲回老家的梦——也必定留下缺憾。
首先,“完美”只是张姐妹之见。张姐妹虽然是个义人,却不是“完全”人。她以为父亲圆了回老家的梦,父亲就死而无憾,她就心安理得了。父亲许多不为人知的“需要”,张姐妹也未必都知道。不要说要满足父亲的需要,她做得到还是做不到了,她连知道都不知道。所谓“完美”(死而无憾,心安理得),不客气的说,是“自欺欺人”。
其次,父亲“喝”了“井水”还要再“渴”的。他回一趟老家后,可能还要生发出新的“渴望”。人心是不会满足的。
无论我们对谁传福音都是向他们施予最大的爱,也表现出我们对福音的清楚认识——难道我们不应该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吗?同样,对父母亲最大的孝敬就是向他们传福音(倘若他们还没得救)。很遗憾,有些人对传福音,包括对自己的家人传福音无动于衷。他们热衷的仅仅是“井水”。
耶稣基督在世上的时候,给人治病、赶鬼,行神迹,但耶稣基督提供一切看似“井水”的恩典是为了传扬福音,引导他们喝“活水”,也就是信耶稣。有一次,门徒告诉他,“众人都找你。”耶稣却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可1:37-38)当时,“找耶稣”的人关注的是“井水”,但耶稣知道,他们真正的缺乏是“活水”。
给人“井水”喝是应该的,但若不是为了福音的缘故,喝水的人还要再渴的。
张姐妹如果对福音很清楚,她应该要知道:如果他父亲没有得救,纵使他生前圆了回老家的梦,如今,他“死而无憾”吗?他在地狱啊!对此,张姐妹能“心安理得”吗!
如果张姐妹的父亲接受了耶稣基督作救主,那么他的“离去”又何妨。因为:
纵使有叹息,但更有盼望;
“我们……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8:23)
纵使有失丧,但更有补偿;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纵使有分离,但更有重聚。
“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帖前4:14)
我勉励张姐妹,看重耶稣说的话,向尚未得救的家人,朋友传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