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
偶而,我会想起我在闽北山区插队时发生的一些事。
插队时,我跟我的六,七个同学(知青)一起被安排在公社的一个茶场做茶农,茶场连知青算在内共有二十人左右。我们种茶,采茶,还制茶。茶场不同于一般生产队,茶农们过集体生活,吃住在一起,住茶场宿舍,吃食堂伙食。
食堂的全部工作由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承担,他是吃斋的,因此,我们背地里叫他“素伯”。素伯每天要蒸饭,洗菜,做菜,挑水,挺辛苦的。这么多工作中,挑水最辛苦,食堂预备了一只大水缸,茶场的生活用水要到离食堂将近二百米外的一条河里去挑,然后储入水缸。
有时,知青也帮助素伯挑水。知青跟农民不一样,知青刚从城里来到山区来,城里生活那一套爱清洁的习惯还不能一下子“入乡随俗”,因此,用水比农民厉害得多。常常,知青从水缸里舀水时,素伯会停下手中的事,看知青们怎么用水,素伯这样做,没有恶意,但看的出,他很难过。这对知青来说,是一种压力,但,他们也没有理由对素伯的态度表示不满,只不过,去舀水时,唯唯诺诺的。
有一次,素伯当着大家的面,庄重而又严肃地说:“我看了世华(我的名字)的面相,他将来会当大官,真的。”素伯吃斋几十年了,他坚信自己的“阅历”,一旦他看准了什么,旁人别想“左右”他。
之后,素伯看我就像王宫里的人看“太子”一样,对我特别好,特别优待。
其它知青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开玩笑地说:“今后我们去舀水时,叫世华去,素伯见世华去舀水,求之不得。”
事情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我每次去舀水时,素伯不但没有“难过”的表示,还笑笑盈盈地过来帮助我。
多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当官,更没有当大官。
不过,信主后,我在学习如何当“官”。
我从神那里,领受了一个与“世界的官”全然不同的“官”的概念。
耶稣说:
“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