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4057|回复: 5
收起左侧

她饿死在平安夜,把最后一元钱献给山东饥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马太福音16:24-26

  慕拉第,1840年12月12日出生在美国维吉尼亚州阿尔伯马尔郡弗蒙特市,慕拉第的父母一共生养了七个孩子,拥有1500百英亩的种植园,以种植烟草为业,家中黑奴、仆人众多。慕拉第的父母皆为美南浸信会基督徒,母亲经常向年幼的孩子们讲圣经故事,同时也向他们讲述海外传教士的事迹,使慕拉第对海外世界充满了向往。慕拉第14岁时进入浸信会维吉尼亚女子神学院读书,18岁时,她决志献身于基督,1858年12月21日,在维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浸信会教堂受洗。慕拉第身材娇小,只有140公分左右,但聪慧过人,在校读书期间,各门功课出类拔萃,在语言上别有天赋,其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皆名列前茅,还能流畅阅读希伯来文。1861年5月,慕拉第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南方最早获得硕士学位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年青的慕拉第亦有很多男士倾慕,但她对婚姻不感兴趣,总觉得上帝要呼召她去外国宣教。当时美国的宣教机构很少招募单身女宣教士,慕拉第只好去教书。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之后,慕拉第的姐姐和妹妹去了中国宣教,慕拉第很羡慕她们。1873年美南浸信会海外宣教部放松了性别限制,开始准许单身女性到海外宣教。于是,慕拉第立即向美南浸信会提出申请要去中国,1873年7月7日获准,当时她已经33岁。

  1873年9月1日,慕拉第乘船从美国旧金山出发,于10月27日抵达登州府(今蓬莱),此后在这里一待就是39年。抵达登州后,慕拉第与妹妹爱德蒙尼亚会面,随后与传教士一起学习中文。为了有效地向当地民众传福音,慕拉第在登州北门浸信会教堂设立了一所启蒙小学,并在牌坊街南路建立了小十字口女子小学,教那些没有机会读书的男女孩童读书;后来她又先后开设了慕贞中学和育英女子中学,分别给儿童、妇女和成年人授课。然而,富贵人家不肯把女儿送到洋学堂来,前来入学读书的大部分是贫穷人家的女孩子,而且这些孩子是父母出于解决她们的饥饿、减轻家庭负担才送来入学的。无论如何,慕拉第女学的兴办,使女子打破闺门禁锢,走上社会,而且开始接受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逐步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这是登州妇女摆脱愚昧,迈步启蒙的开始,从而结束了登州妇女从不受教育的落后状态,冲破了几千年的枷锁,为女子争取到了受教育的权利,使社会上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积习受到了冲击。

  慕拉第从一开始接触中国社会时,就强烈感受到中国妇女地位的卑微。当她第一次看到中国妇女的缠足风俗后,十分震惊,忍不住在信中向朋友说:“她们那变形的双足,蹒跚走路的样子,是她们思想落后的象征。”此后,慕拉第尽一切努力向当地妇女宣传裹小脚的害处,劝说妇女们放脚。1878年2月,慕拉第在她创办的女校中,率先兴起了反缠足运动,禁止缠足者入学,将放足作为入学的先决条件。于是,她的学生和教会中的女信徒就成了不缠足的先行者。此举也使慕拉第成为中国近代史反缠足运动,推动妇女解放的先驱之一。

  由于慕拉第是未婚单身女传教士,来华后十几年里,多在县城学校里教书。时间长了,慕拉第逐渐发觉自己最热爱的不是教书,而是传福音。于是在1885年12月,慕拉第放弃了在登州的稳定的教职,只身迁往更为内地的平度县和黄县等地开辟新的宣教工场。初到平度县乡村传道时,妇女和孩子们都不敢与她接近。于是她就拿出糕饼,分给孩子们吃。但村民们却害怕她下毒,不许孩子们吃。一天,有一个饥饿难忍的男孩不顾惧怕,接过糕饼就咬了一口,一尝到味道,马上就狼吞虎咽。男孩子并没有中毒,消息迅速在平度县城乡传开:“那个白女人是个好人,不是个坏蛋!”自此,村民与慕拉第建立了友好关系,每逢节日,村民到县城的庙里烧香,慕拉第就请妇女到自己家中作客;这些妇女也会邀请慕拉第到她们家里去玩。慕拉第给邻居的孩童们礼物,邻居们也帮助她担水、扫地、洗衣服,她终于得到了向各农村妇女传扬耶稣的机会,平度县布道所随即成立。

  1889年,慕拉第在平度沙岭建立起一所浸信会教堂,随后在黄县、平度、掖县等地的教堂也先后建立起来。随着信仰耶稣的人日益增多,看到中国宣教工场之广袤,需要之大,慕拉第开始不断地写信给美南浸信会海外宣道部的负责人塔珀尔,报告她所处宣教最前线的实际状况,在请求财力支持的同时,也要求总会差派更多的传教士来中国;更直接呼吁美南浸信会全教会行动起来——不单只是金钱方面的奉献支持,也组织祷告小组为海外传教士祷告,并鼓励妇女们投身于宣教运动之中。结果催生出“妇女宣教联会”,为海外宣教筹募经费,第一次“圣诞节宣教奉献”就募得3,315.26美元。此后,美南浸信会许多教会每年的圣诞奉献就称为“慕拉第圣诞奉献”(LottieMoonChristmasOffering),用于支持海外传教士。

  1912年,饥荒和WENYI临到登州广大地区,此时的慕拉第已经是72岁的老人,除了继续抢救人的灵魂之同时,也四处奔走,尽自己全部力量救助灾民。当时许多人饿死,连她身边的人都一个个死去。她请求差会拨款救济,但差会本身也负债,不只无力救济,连慕拉第的薪酬也无以为继。但她仍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和食物与周围的百姓分享,在区联会会议上,大家捐钱救济平度县灾民,所有的宣教士都全尽力奉献,慕拉第把最后一元钱都献上了。结果她本人的健康受到极大的亏损,瘦弱到皮包骨,体重仅剩50磅。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心力交瘁,慕拉第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912年12月1日,慕拉第因饥饿昏倒在床上。在当地无力救治的情况下,其他传教士把她送上开往美国的轮船。当船行经日本神户港时,慕拉第因长期饥饿而与世长辞,时值1912年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6日,慕拉第的遗体在横滨火化;1913年1月29日,其骨灰被运回到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克鲁镇安葬。她留下一句类似戴德生的名言:“如果我有一千条性命,我会全部给中国的妇女。”

  慕拉第在日本辞世的消息传到山东后,从登州到平度,从基督徒到一般的平民百姓,凡认识她的人无不哀痛悲伤。慕拉第终身未嫁,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山东人民。她在山东宣教、生活了近40年,撒下了福音的种子,当地的民众一直忘不了她,纪念着她。1915年,蓬莱官民立了一块“大美国女教士慕拉第遗爱碑”,使她成为当年众多来华传教士中被立碑纪念的唯一的女传教士。在1966-1976年的“十年浩劫”中,山东西方传教士的坟墓皆被摧毁。蓬莱的基督徒将这块“遗爱碑”放倒,藏在建于1872年的登州圣会堂墙角的乱石中,躲过了浩劫。1988年,“遗爱碑”被加上碑座,重新竖立在圣会堂西山墙外,碑面朝向她的家乡,碑文盛赞了慕拉第献身宣教事业的精神和她的慈祥与仁爱。

  一位中国牧者如此描述慕拉第说:“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乡间最不为人所知的村民,在崎岖泥泞的小路上奔走,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山村妇女、农夫;在荒野开垦福音良田,建立基督的教会。这一个曾有数位仆人伺候的大家闺秀,受过高等教育的阔小姐,却宁愿远航半个地球,来到中国与最穷困的乞丐为伍,把自己的钱财与饥饿的人分享,最后却饿死在平安夜。”

  慕拉第的生平事迹受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敬仰,在远隔重洋的美国维吉尼亚州克鲁镇的一个墓园里也有一块墓碑,墓志铭为:“四十年在中国传道的美南浸信会传教士慕拉第之墓。”1973年,为了纪念慕拉第到达登州100周年,美国特别拍摄了一部关于慕拉第的电影。前美南浸信会海外宣教会主席杰瑞?润肯以摄影图片记录了慕拉第的人生足迹,于1996年出版了《忠诚与献祭之旅——慕拉第之路寻踪》,其中有这样一段评价:“维吉尼亚出过象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这样的伟大人物。但当我凝视着克鲁公墓里慕拉第那块不起眼的纪念碑时,顿时意识到没有哪一个维吉尼亚人拥有慕拉第这样全球性的影响力。她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这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而是永远的、不可磨灭的。”

  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4-26和合本)

  人都是尽力想从世界得些什么,无论是名利、地位、金钱、爱情、快乐等,都是过眼云烟,其实所得的也非常之少,用尽一生心血,所能享受的也有限。不但赔上肉体的生命,连灵魂也赔上了。又有什么益处呢?慕拉第虽然饿死在平安夜,但她让很多山东饥民得到了平安,她背起十字架,为主撇下一切,必定不是白白地丧掉了生命。将来她所要得的荣耀与赏赐,就是再抛弃千万个世界,舍去千万次生命也是值得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使人更深体会上帝永远长存的慈爱,透过不断的赞美,上帝的慈爱将源源不绝地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火枪兵 于 2021-7-4 15:11 编辑

http://ye-su.cn/meirilingxiu/2365.htm

灵磐活水

经文:“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哀3:31-33)

有时候,人会觉得被神丢弃了,好像神不但不垂听祷告、施恩拯救,反而加增困难、使受挫折,故意使人受苦,使人忧愁一样(哀3:1-18)。初步想来,这实在令人不解、烦恼不安,但再想一想,我们虽然遭遇许多苦难,却没有消灭,而且在以往的经历中也的确看见神有诸般的慈爱、怜悯与恩典(哀3:19-24)。神是良善的神,神是信实的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枪兵 发表于 2021-7-4 15:08
http://ye-su.cn/meirilingxiu/2365.htm
灵磐活水经文:“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 ...

阿们!


很高兴又再次看到弟兄。

平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5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
在主面前倾心如水。
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饿发昏;
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

(耶利米哀歌 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1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