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9-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犹大国的末日
犹大国的末日
弟兄姊妹平安!就在昨天,我们县城又增加了几个病例,成了重灾区,人心更加惶惶不安了。虽然处在非常时期,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基督徒活着每一天就是为敬拜神,就像雅各临终前依然扶着杖头敬拜神一样。
因此,基督徒要习惯把每一天都当作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以平常心来对待: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该读经时就读经,该祷告时就祷告,不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打乱了神儿女当有的平安生活。生死都在神的手中,我们只需每一天活在敬畏神的光景中即可,因为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谁。
前面我们读到,约西亚在位的末期,巴比伦帝国与亚述帝国开战。当时巴比伦已攻陷亚述的首都尼尼微,亚述西迁以求作垂死挣扎,并向埃及求救。埃及法老尼哥沿巴勒斯坦北上,准备帮助亚述对抗巴比伦。亚述一向欺压犹大,约西亚自然想阻止埃及法老援助亚述,结果在战场上被埃及王杀死了。
约西亚没有祷告求问耶和华,而是自作主张去抵挡埃及法老尼哥,结果他的改革也因他自己被杀身亡戛然而止。约西亚死后,国民膏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接续他父亲作王。约哈斯又名沙龙(耶22:11),是约西亚的第四子(代上3:15)。至此,列王纪来到尾声,犹大的国运也来到了尾声。
“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法老尼哥将约哈斯锁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23:31-33)
约哈斯登基时年纪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圣经给他的评价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父亲约西亚的敬虔没有影响到约哈斯,反倒是玛拿西的恶事吸引了他,以至于约哈斯登基后不走他父亲的道路,反而走玛拿西当初所走的路。
虽然玛拿西晚年的时候悔改了,但玛拿西所行的恶事给百姓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并不因玛拿西的悔改、以及约西亚的敬虔而有所改变。约西亚在位的时候,人民还不敢公开行恶;但随着约西亚的死和约哈斯的登基,人民不再有所顾忌,之前隐藏的各样恶事渐渐转为公开,更深惹动神的怒气,犹大被掳也就成了定局。
约哈斯这位由国民膏立的君王,在位仅三个月,埃及法老尼哥北征归来就把他给废掉了,不许他作犹大王,还罚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就是三千四百公斤银子和三十四公斤金子。最后还被埃及法老囚禁带到埃及,并死在那里。作为一国之君,被人这样凌辱,真是国家的羞耻!为什么会这样?皆因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今天神的儿女若行神不喜悦的事,也必给自己招来凌辱!
“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将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取金银,按着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西布大,是鲁玛人毗大雅的女儿。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23:34-37)
埃及法老带走约哈斯后,另立约西亚的次子以利亚敬代替他,并给他改名叫约雅敬。虽然国王还是犹大人,但实际上犹大的政权已落在埃及人的控制中,犹大王只不过是埃及法老的傀儡而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作主,实在是丢脸丢到家了。神的百姓落到这般光景,你说可怜不可怜!
约雅敬臣服于法老之下成为埃及的附庸,对埃及法老比对耶和华更忠心,每年都照法老的指示向人民苛取金银,以便向埃及纳贡。更可悲的是,“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由于约雅敬也同样走玛拿西的道路,惹动神的怒气,加速了神对犹大国的刑罚,进一步把犹大推向被掳的结局。
“约雅敬年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犹大,约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后背叛他。耶和华使迦勒底军、亚兰军、摩押军和亚扪人的军来攻击约雅敬,毁灭犹大,正如耶和华藉他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祸临到犹大人,诚然是耶和华所命的,要将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是因玛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无辜人的血,充满了耶路撒冷。耶和华决不肯赦免。约雅敬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24:1-5)
埃及在犹大的控制权只维持了四年,因着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大败法老尼哥(耶46:2),把他逐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原本由埃及控制的犹大归入了巴比伦王的控制范围,约雅敬也由臣服埃及改为臣服巴比伦王。虽然约雅敬试图发奋图强,想要挣脱巴比伦的控制,但徒劳无功,直到死时,约雅敬也无法摆脱巴比伦这枷锁。
为什么神的百姓会沦落到这样可怜的地步?是因为他们不遵行神的律法,也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仍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们列祖(尤其是玛拿西王)所行的恶,不断招惹神的忿怒。既然他们不行正道,也不懂回头,那么神的子民这样受仇敌的辖制,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个原则从未改变!(加6:7)
三年后埃及再度在巴勒斯坦展示势力,与巴比伦对立。这时约雅敬以为机会来了,便想要倚赖埃及的势力背叛巴比伦王,结果招来迦勒底军、亚兰军、摩押军和亚扪军的攻击,将约雅敬活捉。这是神给约雅敬的管教,这一次尼布甲尼撒上来攻击耶路撒冷,将一些人掳到了巴比伦,当中就包括了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还有许多王族贵胄,这是犹大第一次被掳。
不但如此,尼布甲尼撒还拿走了圣殿的一些器具(代下36:7)。他本来还打算用铜链锁起约雅敬、掳他到巴比伦去的,只是在这个时候,尼布甲尼撒听到消息,知道他父亲尼布普拉撒已经死了,可能引起王位争夺,才放了约雅敬,强迫他立誓效忠巴比伦作傀儡王,然后取捷径从阿拉伯的沙漠回巴比伦去稳定局势。
虽然神一再让犹大被仇敌欺凌,但神还没有在那时让犹大亡国,只盼望犹大因所受的击打而回转,回到神的面前来。这是神对犹大所发出的最后一次警告,可惜犹大人还是不醒悟,约雅敬以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只不过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冲突所导致,并没有看见这是神藉着这些仇敌来对他的百姓施行管教,因而他也没有想过要悔改归向神。
第三节提到“这祸临到犹大人……是因玛拿西所犯的一切罪”,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约雅敬替玛拿西代罪,而是说约雅敬宁可活在玛拿西的罪里,也不肯尊耶和华为神,使得神本来推迟对玛拿西的审判,不得不在那时终止。本来犹大被掳已成了定局,但神还不想立刻执行,他还在等待百姓的悔改,好改变被掳的结局。但约雅敬执迷不悟,使被掳的事再次发生在他儿子的身上。
“约雅敬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约雅斤接续他作王。埃及王不再从他国中出来,因为巴比伦王将埃及王所管之地,从埃及小河直到幼发拉底河都夺去了。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年十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尼护施她,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单的女儿。约雅斤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父亲一切所行的。”(24:6-9)
约雅敬死后,他年仅十八岁儿子约雅斤接续他作王。只是约雅斤在耶路撒冷作王只有短短三个月,就被掳到巴比伦去了。约雅斤被掳的原因,是因为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父亲一切所行的”。看到这句话一再出现,我们可能会感到惊讶,为何他年纪轻轻就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招惹神的忿怒?这让我想起了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所以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上演。
这事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在人的事情上,跟随前人的脚踪有一定的好处,就是不必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摸石头过河,还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改进。但在跟随主的事情上,却不能闭着眼睛跟随前人的脚步,而是应当以神的话语为准则,这样才能保守自己行在正道上。约雅斤效法他的父亲,正如以前的许多的王效法他们的列祖,把坏事都效法了,唯独把好的全丢掉了。这样的效法,只会把神的百姓带到更深的黑暗里,造成更多的亏损。
圣经在这里特别提到,约雅斤作王时“埃及王不再从他国中出来,因为巴比伦王将埃及王所管之地,从埃及小河直到幼发拉底河都夺去了。”对犹大而言,埃及人不能再控制他们了,这本是好事;但犹大的处境并没有因此有所改善,因为巴比伦人代替了埃及人来控制他们,可谓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他们依然受制于外族人,因为他们毫无回转归向神的迹象。
“那时,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军兵上到耶路撒冷,围困城。当他军兵围困城的时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就亲自来了。犹大王约雅斤和他母亲、臣仆、首领、太监一同出城,投降巴比伦王,巴比伦王便拿住他。那时是巴比伦王第八年。巴比伦王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都拿去了,将以色列王所罗门所造耶和华殿里的金器都毁坏了,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又将耶路撒冷的众民和众首领并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万人,连一切木匠、铁匠都掳了去;除了国中极贫穷的人以外,没有剩下的;并将约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监与国中的大官,都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去了;又将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铁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阵的勇士,全掳到巴比伦去了。”(24:10-16)
巴比伦的军兵围困耶路撒冷,“犹大王约雅斤和他母亲、臣仆、首领、太监,一同出城,投降巴比伦王”。既然犹大离弃神,神就不再站在他们一边,他们也无法再经历神的得胜,只能承担申命记中的咒诅。他们以为投降就可以了,但投降并不是结束,只不过是悲剧的开始。这次尼布甲尼撒上来围攻耶路撒冷掳走了第二批人,这是犹大第二次被掳,以西结也在这个时候被掳到巴比伦去了。
被掳的大量人口中包括王家的人、七千名士兵和一切工匠,只有国中极贫穷的人才留在当地。第十四节说这次被掳的共一万人,而耶利米书说只有四千六百人,原因可能是列王纪下这里的数字还包括了之前被掳的人。更可悲的是,除了掳走人口,尼布甲尼撒还将圣殿和王宫的金银宝物都拿走了,“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犹大不珍惜自己在神面前蒙拣选的尊贵地位,失去了神的祝福与同在,落得被掳的下场。数百年来在神殿中的圣物竟被外邦人掳去了,这不仅是犹大自己蒙羞,连神的脸也给他们丢尽了。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既然神连他名的荣耀也不顾惜,不肯为此纵容他的百姓,我们就该藉着这事知道——神是轻慢不得的!
今天的经文让我们看见,约西亚之后的三个王均选择了离弃神的道路,不事奉耶和华,以致神的惩罚临到他们。约西亚的儿子以及孙子们,没有一个继承他的敬虔,反倒被玛拿西所行的恶一直影响着;他们拣选玛拿西的道路,即便受了神的惩罚和管教,还是要跟着玛拿西走。这并不是说玛拿西有多厉害,而是显明人的罪性太顽固,除非有神的帮助,人靠自己很难拣选神。
犹大末后的这三个王一个接一个登上宝座,又一个接一个戴上锁练,被囚到埃及或巴比伦,这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同样的,今天我们也要为自己所选择的结果负责,今日无论是一国的祸乱,还是个人的失败,或是教会的背道,都是因为不听从神的话,所以神的责罚和管教才临到。事实上,北国的灭亡足以作为犹大的教训,也足以作为我们的教训,只是人心里的眼睛黑暗了,就再也看不见神的手在做的工作了。
求主藉着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叫我们因主的话而战兢,虚心痛悔,免得我们重蹈覆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