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铁蝴蝶
收起左侧

学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闻一多醉书
【摘要】: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最后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和森的一百零五分
   蔡和森家中贫寒,16岁才上学。受过煎熬的人最想改变现状;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最肯用功读书。当时的学生大多数是富家子弟,入学都比较早,不少同学讽刺他是“大学生”,他也毫不介意。他决心好好读书,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为了赶修小学课程,他除认真听课外,还请老师辅导自学。平时,他很少玩,专心致志地看书作文,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鸡叫。夏天蚊子叮,又买不起蚊香,就想了个办法,拿一只水桶装上水,把双脚泡在桶里,蚊子就叮不着了。冬天,打瞌睡时,便用水冲冲头,擦把脸振作精神,继续看书。
    后来,在报考铁路学校的作文考试中,对他的试卷评卷老师拍案叫好,说他这篇文章见解独特,构思新颖,文笔酣畅,字迹刚劲, 超过了录取标准,一致同意给他记了一百零五分,并在评卷老师中传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学之道
      任弼时同志的父亲任思度先生在家乡教私塾。弼时还只有5岁的时候,就跑到父亲教书的地方缠着父亲要上学读书,父亲很喜欢他这种求学的志向,便让他和学生们一起读书。粥时因个子不高,够不着桌子,就在大靠椅子上安放一个小凳子,然后坐在小凳子上练习写字。有一次,他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母亲心疼地叫他不要写了。任弼时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又把小板凳搭好,爬上去继续写了起来。由于他顽强地练习,后来终于写得一手很好的毛笔字。上学后他的各科成绩都是优等。

    任粥时还爱好美术、音乐、体育,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有一次,他在一篇作文中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读书不是嬉戏,不能只靠小聪明。……求学之道,不外乎勤奋面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吃墨水的故事名人故事 2015-12-23 8976收藏

  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什么都高兴。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到一边专心读起书来,一边读,一边用笔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把刚蒸好的糍粑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糍(cí)粑(bā),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来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而诙谐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注:糍粑——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这个小故事说明陈毅读书非常专心致志。
下面是陈毅吃墨水的另外一个故事: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少年时代就非常爱学习。入学前,他就学会了好几百个字,会背诵一些浅显的诗文。5岁入学后,他学习更加认真,不论是背诵还是写算,都名列前茅。
  有一次,语文教员毛老师到陈毅家吃午饭,看见一个用一叠草纸订成的本子,每张纸都很厚。陈毅父亲对他说:“这是世俊(陈毅的学名)的练习本。”毛老师十分惊奇:“是练习本,怎么没见上面有一个字?”原来,陈家早已破产,家里穷困得买不起纸和笔,可陈毅每天还自己规定写50个大字、100个小字。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陈毅就用笔蘸米汤在草纸上练字。写的时间久了,那叠草纸就被米汤浆成了一张张坚硬的纸块。毛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他抚摸着陈毅的头说:“孩子,好好练吧!”陈毅非常爱读书,常常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他简直是如获至宝,读起来常常是废寝忘食。摘自儿童童话故事网  www.qigushi.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都不能丢
      1959年,彭德怀被罢官之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他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东西统统上交了。他说:“凡是老百姓用不着的,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都不能丢。”他把长期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区的吴家花园新居。他好象沉到书海里了,桌上、床上、柜子里、箱子里,到处都是书。1965年, 彭总到西南大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总的书同他一起遭到厄运。他对自己的命运并不怎么关心,却对警卫参谋说:“我 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谈攻读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教授,在向青年谈读书方法时,主张“有价值、高水平而又比较坚深”的好书要攻读。所调“攻”,指攻坚,而“坚”,即“难点、难题、不容易理解的道理”等。
     一切大学问家, 几乎都是主张攻读的。郭沫若同志说:“一切深邃的好书,都要攻读, 这样,才能使厚书的生命成为自己的生命,作者的心血成为自己的心血。”著名教授李政道说过:“读完一段书后,应当按自己的思路走下去,走不出来,再读。这样,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学到别人的长处,增加新知识。攻读好书,可以使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卑及高,由近达远,由蒙昧到醒悟。”
   当然,攻读没有毅力不行。有这样几种情况很不利于攻读:一是好高骛远,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二是浅尝偷巧,拿到一本书,仅读一下序言或章节标题而了事,或只读一读别人的评论而自囿:三是见异思迁。今天读这,明天读那,后天又换一本,书读得很多、很乱、很杂。 四是“一次完成”读书法。从第一页读到末页,算是全书已经读完。从此,再也不去读它。上述这些是一些青年读书的通病,也是攻读好书的重要障碍。有志于攻读者,必须克服这些障碍,从自己认为好的一本书开始,扎扎实实地攻读下去,坚特数年,效益定会显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兰克林:“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一天,富兰克林看到一位饿得走不动的白发老妪,便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律律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读书是让人精神饱满的最好食粮,它能开导灵魂,净化自我,使心灵沉静,指引人们走向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迷

       本杰明·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开了雷电之谜,发明了避雷针。在电学、化学、地学、植物学等领域,富兰克林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科学巨匠少儿时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呢?

  富兰克林从小家境贫困,只读了两年书就失学了,12岁时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被迫辍学的富兰克林并没有失去求知的欲望。他不满足于当一个机械式的排字工,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满足于检字排版,交差了事,而是把排字当作学习文化的好机会。他一边排,一边识字辨义,尽力领悟文稿的内容。有一次,他在排一篇文稿时,发现里边有这么一句:“领受此类官的大官们……”,觉得文理不通。他联系上下文思索,认为这个句子应改为:“领受此类爵位的大官们……”。他在原句边作了记号,等作者校对时向他提出来。作者向富兰克林连连称谢,并向在场的人说:“这位小排字工人能看出文稿的错误,的确难得,是个有心人。”

  小富兰克林不但在排字中学习,而且抓紧业余时间读书。他有几个小伙伴分别在几家书店当学徒,富兰克林就向他们借书读,为了按时把书还给人家,他有时通宵不睡,读到疲倦的时候,就用冷水洗洗脸,然后继续读,直到读完为止。他每次都按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也就乐意借书给他。他读了一本又一本,从不间断,所以伙伴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称他是“读书迷”。

  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小富兰克林萌发了写作的冲动。有一次,富兰克林看到一本刊物《旁观者》,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好,就买了下来。他自己在认为很好的段落下做上记号,逐段逐段地背诵。几天后,他模仿原文的风格写出一篇文章,然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缺点后,再动手修改。当时富兰克林的哥哥办了一份报纸,他每天都阅读这份报纸,把它的栏目、风格烂熟于心,很想按这份报纸的要求写写文章,但他不想凭哥哥的关系拿去发表,想来想去他终于有了办法。

  一天早晨,富兰克林的哥哥在报社门口发现一篇文章,署名陌生。读了这篇文章后,他感觉不错,就在报上刊登出来。

  隔了两天,他又在报社门口发现与上次署名相同的文章,仍感到不错,又给发表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后,富兰克林的哥哥很诧异:“这人为什么要把文章偷偷放在报社门口呢?这里有什么隐衷吗?”他决定弄个水落石出,他每天躲在附近等待投稿人出现,这天一大早他发现一个青年来到报社门口,放下了一个信封。他猛地走出来,两人一照面,他惊讶地叫起来:“弟弟,原来是你!”

  富兰克林低下头说:“哥哥,请原谅我。我这样做,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棒极了,我的好弟弟!”哥哥拍着富兰克林的肩膀高兴地说。

  这一年,富兰克林才14岁。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命学习八例
(1)毛泽东同志61岁学英语。
(2)马克思60岁学俄语。
(3)鲁迅50岁学德语。
(4)董必武75岁“趁日翻俄语,开灯读《楚辞》”,80岁还“五篇六本相连读,学习当如卒过河”。
(5)徐特立同志43岁还到法国留学。他说: “我今年43岁,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可学365个字, 7年可学2555个字,到50岁时, 岂不就是一个通法文的人了吗?”
(6)战国末期的荀况,50岁 才开始游学,后来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7)汉朝的公孙弘,40岁才开始读书,后来成了著名学者。

(8)盛唐时期的高适,30岁 以后开始学诗,后来成了独具风格的边塞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9-19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