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罗门祈求智慧
所罗门祈求智慧
在列王纪上第一章和第二章里,我们看到亚多尼雅和他的支持者们几度尝试篡权夺位,但都不成功。最后神帮助了所罗门,给他智慧和机会,除去了亚多尼雅和他的同党。当这些恶人被除去后,以色列国的政治局势就稳定了,所罗门的国位也坚定了。正如我们昨天所读所罗门的箴言里说到:“除去银子的渣滓,就有银子出来,银匠能以作器皿。除去王面前的恶人,国位就靠公义坚立。”(箴25:4-5)
所罗门是个很了不起的统治者,他的王朝开创了以色列历史最强盛的巅峰时代。那么,在政局稳定下来后,所罗门最优先处理的国事是什么呢?
“所罗门与埃及王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接她进入大卫城,直等到造完了自己的宫和耶和华的殿,并耶路撒冷周围的城墙。”(1节)
弟兄姊妹觉得奇怪吗?所罗门王最优先处理的,竟然是与埃及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虽然在人的眼中看来,所罗门一生建立了许多丰功伟迹,但圣经在记录他的丰功伟迹时,却是从他的失败上开始的,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跟随主的人深思。
所罗门的头一个失败,就是“与埃及王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埃及是当时的世界超级强国,一般情况是弱小的国家将自己的公主献给霸主,这样做当然是为了讨好对方,好得到对方的保护和关照。但当所罗门统治以色列时,埃及法老王竟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所罗门。反映了当时所罗门王国的重要和埃及的衰弱,因为法老从来不让他们的女儿嫁与外人的。
这时正是埃及的第二十一个王朝,可能这个王朝比较势弱,所以就和所罗门结亲。我们可以推测,埃及法老把女儿嫁给所罗门是一种外交手段,这样大家可以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非利士人;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因为当时埃及的国运日衰,而所罗门王刚上台,建造圣殿和处理内政是当务之急,不能让非利士人有机可乘。在所罗门看来,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国家如果想稳定,就必须跟邻邦和睦共处,这是所罗门的外交原则,即便他心里明知道这样的结亲是神所不喜悦的。
从后面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所罗门跟法老的女儿结婚,并不是所罗门第一次婚娶。我们知道,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岁,他的母亲是亚扪人(王上14:21),既然所罗门在位仅四十年,可见他在登基或之前一年就已经娶了亚扪人的女子拿玛为妻,而且和她生了后来的君主罗波安。
娶埃及法老的女儿为妻,是所罗门为巩固势力而实行的政治婚姻中的一个,也是所罗门属灵下坡路的起点。所罗门晚年的失败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长年的累积,到了一个地步就倒下了。事实上,每一个跟随主的人都是这样,若是不完全照着神的心意而行,就给撒但留下破口。不管这人有多少属灵的知识,也不管他有多少属灵的经历,若不能及时堵住那破口,一定会带来生命的败坏。这正是圣经提醒我们的:“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7)
从历代志下八章十一节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见他心里很清楚知道神要他分别为圣:“所罗门将法老的女儿带出大卫城,上到为她建造的宫里。因所罗门说:‘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所罗门的意思很清楚:法老的女儿作为外族人,是不适合跟以色列的神有所接触的。
所罗门知道属神的事物要和世界分别,但他却忽略了属神的人也该和世界分别。也许是法老的女儿太美了,也许是埃及当时能给以色列的政局带来一些好处,他选择了娶法老的女儿为妻,这是他留下的第一个破口。因为与一切属地的人、事、物分别出来,远远比埃及所给的好处重要得多。事实上,一切的大罪都是从小方面开始的。如果你不尽心尽意爱神,也不留心圣经的教导,那么你的属灵前景就毫无希望了。
所罗门让法老的女儿住进大卫留给所罗门的旧王宫里,不过是暂时的安排。等到新王宫、圣殿、城墙都建造完毕以后,所罗门就将法老女儿搬进新王宫里,而且凌驾在这一切之上,仿佛所罗门的王宫、耶和华的殿和耶路撒冷周围的城墙,都是为了法老的女儿而建造的。在列王纪上十一章一至八节中我们再一次看到,外邦女子占据了所罗门的心,她们所敬拜的偶像也凌驾在一切之上。所以说起来,列王纪上第三章一节已经暗示了所罗门王朝败落的原因。
今天我们在教会中也看到类似的情况,就是本来非常爱主的肢体,在与不信的人结婚以后,对主的忠心就慢慢冷淡,以至到最后,连聚会也不参加了。盼望我们以所罗门的婚事为鉴戒,在感情和婚姻上也尊神的话为圣,这样不光对我们自己有好处,也能造就下一代属灵生命的幸福。
“当那些日子,百姓仍在邱坛献祭,因为还没有为耶和华的名建殿。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所罗门王上基遍去献祭,因为在那里有极大的邱坛,他在那坛上献一千牺牲作燔祭。”(2-4节)
第三节记载了所罗门的另一个破口:“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圣经承认那时的所罗门是爱神的,但他在爱神这一件很“美”的事上却留下不足的地方,就是在邱坛上献祭。神的律法明明禁止在会幕的祭坛以外的地方献祭,虽然那时圣殿还没有建造起来,但这也不能作为可以在邱坛上献祭的理由。
圣经第一次提起“邱坛”,是在利未记二十六章三十节,那里说:“我又要毁坏你们的邱坛,砍下你们的日象,把你们的尸首扔在你们偶象的身上。我的心也必厌恶你们。”邱坛是迦南地的外邦人祭拜偶像的地方,常常建立在山上的最高处。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前,神一再命令他们不可效法迦南人祭拜偶像的行为,要他们“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象,砍下他们的木偶,用火焚烧他们雕刻的偶象。”(申7:5)
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后,也曾一度遵守神的这个吩咐。但可惜的是,后来“邱坛敬拜”还是在以色列人中间“流行”起来,他们随从迦南人的恶习,在各地高处的邱坛祭拜偶像,甚至连拥有摩西会幕和祭坛的基遍也成了一个邱坛的地方。特别是在士师时代,根本没有人守摩西的律法,“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去事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并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她录”(士2:11-13)。
大卫在耶路撒冷作王后,虽然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但百姓上邱坛祭拜的恶习并没有停止。王国分裂后,我们一再看到这样的记载:“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王上22:43),可见邱坛祭拜对以色列人敬拜生活造成何等深远的负面影响。尽管此时在所罗门的统治下,以色列在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已经发达、强盛、进步,但国民的属灵意识还没有改善,表面上他们是敬拜以色列的神,实际上他们是随从迦南人拜偶像的习俗(尽管有些人是无意的)。
第三节的“只是”这两个字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在人看来,在邱坛上献祭烧香是情有可原的,可是从神的要求来看,却是为自己留下了破口,因为神明令禁止在会幕的祭坛以外烧香献祭。由此想到今天基督徒失败的起因,都是因为体贴了肉体,而忽略了神绝对的要求,因而留下了给仇敌撒但攻击的破口,结果就慢慢偏离了神的道路。
“所罗门王上基遍去献祭,因为在那里有极大的邱坛,他在那坛上献一千牺牲作燔祭。”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约九公里,当时所罗门虽然年轻,对于宗教却很热诚,他在基遍的大邱坛那里一次献一千牺牲为燔祭。这么庞大数量的献祭确实表达了人对神的爱,只是献祭的“地点”令这一份爱大打折扣。为什么所罗门选择了在基遍的邱坛献祭呢?可能耶路撒冷的会幕太小,不像基遍有极大的邱坛,所以百姓和所罗门才去基遍献祭。
也有人说,这坛就是当日会幕的祭坛,百姓习惯了在那里献祭。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时约柜已经不在基遍了,约柜已经被大卫搬到了耶路撒冷,这样基遍的祭坛就成了邱坛。不管那坛有多大,也不管那坛以前多有名,都不能成为在会幕的祭坛以外献祭的理由。这也埋下所罗门日后失败的伏笔,虽然他有爱神的心,但他向着神的心却不够绝对,欠缺诚诚实实寻求神自己的心。
现在我们就明白为何圣经在这里特别提到“所罗门王上基遍去献祭”。并不是大卫在耶路撒冷为约柜支搭的帐幕不能献祭,因为第十五节说:“所罗门……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华的约柜前,献燔祭和平安祭。”圣经特意把所罗门娶埃及法老的女儿为妻和在邱坛献祭这两件事编排在这里,是为所罗门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显示“他的心不像大卫的心,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王上15:3)。所罗门王从起初倍受神的恩宠,到后来触怒神、离弃神,不是没有理由的。不管是谁,若是忽略了神的心意,又找出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他所走的道路必定是越来越远离神的。
“百姓在邱坛献祭”也反映出当时以色列的属灵状况——各人随己意敬拜、献祭,完全偏离了摩西的律法。虽然在大卫和所罗门的统治下,以色列的属灵状况远比士师时代好多了,但人民对神的律法仍是一窍不通,各人随自己的意思、方式敬拜神。因此需要设立一个合乎神心意的敬拜、献祭方式,教导百姓按照摩西的律法敬拜神,献祭给神,这就是建圣殿的意义所在。
神允许大卫的请求为他建圣殿,因为这是以色列人的需要,而不是神的需要。建造圣殿不是为了神,因为神不需要圣殿;圣殿是为了提供给以色列人一个固定的敬拜神的地点。神希望藉着建圣殿来教导以色列民,如何按神的意思敬拜他、亲近他。很多人看建圣殿为盖一座雄伟、豪华的建筑物,以为这样就会蒙神的喜悦。其实神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他子民的属灵情况。
“在基遍,夜间梦中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说:‘你仆人我父亲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为他存留大恩,赐他一个儿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样。耶和华我的神啊,如今你使仆人接续我父亲大卫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仆人住在你所拣选的民中,这民多得不可胜数。所以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所罗门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5-10节)
神看出所罗门在属灵上的欠缺,很愿意扭转所罗门的心,当夜就在梦中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弟兄姊妹,如果神也给你我一次机会求,你我可懂得求什么吗?你我会求些什么呢?
所罗门没有立即回答他要什么,而是先向神感恩。所罗门感谢神向他忠心守约的仆人大卫施予爱和恩典,又延续他的慈爱,立大卫的儿子为王。所罗门清楚知道,自己能坐在宝座上,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神对他父亲的信实、慈爱。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一生跟从神,神也信实地履行了他向大卫的一切承诺。
接着,所罗门向神表示自己年幼无知,经验尚浅。所罗门用“幼童”形容自己,主要是强调自己经验上的不足,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孩子”是不一样的。所罗门认识到以色列是神的选民,是神的百姓;是神将他的选民交给自己管理,所以自己决不可以随己意治理神的子民,必须按照神的意思带领、牧养神的百姓。人是最难管理的,最需要智慧;所罗门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治理神的百姓,所以求神赐给他智慧,教导他如何按公义、正直管理神的百姓。
所罗门王上任的时候,他的心是否像父亲大卫那样“诚实、公义、正直……行在神面前”,我们不敢肯定。但至少他知道自己的有限,“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所以,当神主动问他要什么的时候,他求有一颗明辨的心,可以在听讼案件时作公义的判断。所罗门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仇敌的性命,他只求智慧可以听讼。他是为了神百姓的福利求智慧,因为他要以公正、公义来治理国家,使百姓蒙福。
这一次所罗门所求的,神很欣赏;神欣赏他认识恩典,神也欣赏他爱慕得着管理神百姓的智慧。弟兄姊妹,你平时是怎么祷告的呢?你每天向神求些什么呢?或者我们可以这么问:“什么样的祷告会令神感到喜悦呢?”很可惜,多少时候我们的祷告、祈求都是围绕着自己,为着自己。有些基督徒喜欢请别人为他代祷,但代祷的内容永远离不开他们的个人需要,如考试合格、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强体键。如果我们的祷告永远离不开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的属灵生命永远不会有进步,因为我们还是自己为中心。
有些基督徒不求物质的需要,他们求的是属灵的需要,如属灵的恩赐。他们求神给他们属灵恩赐,能医病、赶鬼、行神迹、说方言等。表面看来,他们所求的是属灵需要,是为了事奉神。但要小心,因为你求的最终目的可能还是为了自己,因为你关注的不是教会的需要,而是自己的“属灵需要”,你以为恩赐越多,就会显得比其他人更“属灵”,这样你仍是以自己为中心。
我们的祷告内容反映出我们的属灵身量。神给所罗门机会,而他也掌握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求了令神喜悦的事。神喜悦所罗门的祷告,因为他的祷告是无私的,是为了以色列的属灵益处。我们要常常反省:在我们的祷告生活中,最多祈求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合神心意的呢?但愿我们都能效法所罗门,不要整天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要学习为神百姓的需要祷告。如果我们这样祷告,天父肯定会非常开心。
其实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六章里已经教导了我们这个重要的原则:“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7-8)天父并不是禁止我们说重复的话,他也不是禁止我们为同一件事情重复祷告。他是厌烦我们没完没了地为自己的需要祷告。
请留意,主耶稣说这是外邦人祷告的特征。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这是未重生之人的特征。没有重生的人只懂得关注自己的需要,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基督徒也是这样行事为人,天父怎能开心呢?为什么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需要祷告呢?主耶稣告诉我们答案——“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主耶稣还说,你们还没有祈求,天父已经知道你们的需要了。你相信吗?
那我们祷告时应该求什么?我们的责任就是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就是关心神的事、神的旨意、神国的需要、弟兄姐妹的需要。当我们为这些事情祷告、祈求,我们的需要神会记念,可能他会感动别人为我们祷告,甚至帮助我们(太6:33)。所以,希望藉着所罗门的例子,我们可以学习一个全新的祷告态度。如果我们常常为神国的需要、弟兄姐妹的需要祷告,就证明我们的属灵生命正在逐步长大了,天父肯定会高兴的。
“神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你所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必使你长寿。’所罗门醒了,不料是个梦。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华的约柜前,献燔祭和平安祭,又为他众臣仆设摆筵席。”(11-15节)
神喜悦所罗门的祈求,因为所罗门没有为自己求长寿、财富、或是在战争中得胜,而是为管理百姓而求明辨是非的聪明。这个无私的祈求合神的心意,所以神应允所罗门,把一个智慧明辨的心赐给他,以致他智慧之高,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一位满有丰盛恩典的神,又因所罗门无私的祈求,于是连他没有求的也赐给他,就是那极大的财富、尊荣和地位。
所罗门的祷告不为荣耀自己,乃是为服事国家、服事人民,这样的祷告神很喜悦,但还不够令神满意。神所不满足的,是所罗门祈求的不是像他父亲大卫那样敬畏神的智慧、不是爱慕得着神自己的智慧,而只是把事业和工作做好的聪明智慧。所以神在应允他所求的以外,又向他说了一些话,要端正他的心态:“你若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必使你长寿。”神点出了他的缺欠,让他学习应当看重赐恩的主超过神所赐的恩典。
跟随主的人很容易在神的恩典中迷失,因为丰富的恩典很容易挡遮了赐恩的主,让我们以为有丰富的恩典就表示神悦纳,因而忽略了紧跟神的脚步。所罗门不算很长寿,虽然圣经没有说他临终时是几岁,但我们可以推算。如果他登基时是二十岁,在位四十年,那么他大概在六十岁左右就死了。很明显这是因为他老年时偏离了神的道路,不再遵守神的律例、典章,所以他得不到长寿的福气。不少读圣经的人也是看重了所罗门“求智慧”这件事,没有注意到神给所罗门进一步的带领,这会叫我们在不自觉中也走上了所罗门所走的路。这是我们要时常反省的。
当所罗门从梦中醒来后,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神的约柜前献上燔祭和平安祭,感谢神对他的慈爱。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以色列人当时是如何献祭的。他们一边在基遍的邱坛上(可能还有其他的邱坛)献祭给神,一边在耶路撒冷的约柜前献祭给神;或者在基遍的邱坛上献了祭,回到耶路撒冷后再次献祭,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摩西的律法。神的会幕和神的约柜竟然分隔两地,使百姓无所适从——不知该在哪里献祭。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设立一个合乎神心意的敬拜中心,教导百姓按照摩西的律法敬拜神。可见建圣殿是不能再拖延的事了。
因着神拣选了所罗门为他的名建造圣殿,又因着所罗门为百姓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再加上他有神所赐的智慧,写下的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这几卷圣经,就留给我们一个特别的印象,觉得所罗门是难得的好君王。但我们细心读他的历史的时候,又让我们看见他这个人也有好多失败与瑕疵。既然所罗门有那么多的失败与瑕疵,神为什么还要使用这样一个人呢?其实神使用所罗门,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并不是他配得那样的地位,正如亚伦作大祭司一样。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神重用所罗门,但他仍然是一个“人”,是亚当的后裔。所罗门的智慧并没有包括生命的方方面面。例如他没有理财的智慧,以致他挥霍无度,没有节制,国库在他死后空空如也。另外他在婚姻上也没有属灵的智慧,只为政治上的好处,就娶了七百个妃子,此外还有嫔三百,这些异族女子把偶像带进以色列,又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繁重。所以我们不必隐瞒他的失败,而是要以他的失败作我们的鉴诫,同时也以他在神面前如何蒙记念作我们的激励,这就是神把这段经文赐给我们的目的。
好啦,今天我们的读经就先停在这里。虽然是过年,但我们做牧者的是没有假期的,所以过年期间我会继续提供每日的灵粮。也盼望弟兄姊妹在过年的时候,不要因为醉酒荒宴而疏忽了在属灵上的追求。最后,祝福大家春节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恩上加恩、力上加力,更好地为主而活。阿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