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2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多尼雅篡位失败
亚多尼雅篡位失败
前面的经文讲到,大卫照着神的旨意,立所罗门为下一任君王。大卫安排所罗门到基训去接受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的膏抹,并吹号角向全国宣告:“所罗门做王了!”耶路撒冷的民众一听到大卫王的圣旨,全城都欢呼雀跃、敲锣打鼓、欢呼声震动全地。他们同心合意支持大卫王的决定,因为大卫是他们心目中敬爱的王。
“亚多尼雅和所请的众客筵宴方毕,听见这声音。约押听见角声,就说:‘城中为何有这响声呢?’他正说话的时候,祭司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来了。亚多尼雅对他说:‘进来吧!你是个忠义的人,必是报好信息。’”(41-42节)
基训离耶路撒冷不远,当时亚多尼雅的宴会还在进行中。虽然亚多尼雅与群臣欢宴甚为热闹,却也遮盖不了基训那边传来的角声、欢呼声。元帅约押是军人出身,对于号角声特别敏感,他们所在的基训也很容易可以听到角声。在这个“安定繁荣”的时代,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坏消息,他们都以为一定是好消息。恰巧祭司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来了,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来报好消息的,谁会料到约拿单传来的却是个坏消息。
“约拿单对亚多尼雅说:我们的主大卫王诚然立所罗门为王了。王差遣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都去使所罗门骑王的骡子。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单在基训已经膏他作王。众人都从那里欢呼着上来,声音使城震动,这就是你们所听见的声音。”(43-45节)
一方胜利的号角声意味着另一方大难临头了。约拿单向亚多尼雅报告了事情的经过,他的信息很清楚,这个消息绝非好消息,因为他们所听见的“声音”是人民对所罗门登基的热烈响应。全体的宫廷行政人员都聚集来恭贺新王即位,大卫现在有了一位继承人。
所罗门被大卫正式指定为继承人,奉命骑着国王的骡子前往加冕的地点,庄严地接受了膏立。有王室的侍卫保护着他,撒督、拿单和比拿雅都站在他身边,民心也倒向了他。一切都按照大卫的旨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且有神悦纳的明显凭据。整个过程完全公开,即便是背叛者们也不得不承认所罗门为王。
“并且所罗门登了国位。王的臣仆也来为我们的主大卫王祝福说:‘愿王的神使所罗门的名比王的名更尊荣,使他的国位比王的国位更大。’王就在床上屈身下拜。王又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赐我一人今日坐在我的位上,我也亲眼看见了。’”(46-48节)
大卫立了所罗门作王以后,他的臣仆来为他祝福,“王就在床上屈身下拜”。此时的大卫人虽然因肉身的软弱不能站立起来,但他敬拜神的心意却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他看见神成就了所要作的,就不由自主地要向神敬拜。大卫一边敬拜,一边祷告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赐我一人今日坐在我的位上,我也亲眼看见了。”
大卫的这祷告何等的美!他看见自己的使命完成了就足够了,自己并不一定要坐在宝座上直到死。他信任神的管理,只要是神所喜悦的人坐上王位,那就是最美的事,自己不必要抓紧王位不肯放手,只要神给他印证说:“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徒13:36),证明他完成了神给他的那一份托付,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叫人心满意足呢?!
不论是犹大王还是以色列王,列王纪都会用一句话来评论他们的一生。有的王的生平得到神的表扬,有的是被神拒绝,因为他们一生一无是处。列王纪是如何评价大卫的一生呢?大卫的一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也有软弱、犯罪、失败的时候,但圣经对他一生的评价就是:“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一生没有违背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王上15:5)不但如此,大卫还成了以后以色列诸王的榜样,我们在列王纪里经常会看到神对大卫的称赞。
弟兄姊妹,当我们到了人生的尽头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神会如何评价我们的一生,这是列王纪吸引我们的地方。当我们的人生走到尽头时,我们能否有十足的把握,确信神会喜悦我们呢?但愿我们能从列王纪这卷书中学到敬畏神的功课,追随大卫以及那些敬畏神之人的榜样,做一个蒙神喜悦的人。
大卫从宝座上退下来,所罗门就坐上去。这一坐上去事情的发展就不一样了,所罗门一天不坐上宝座,圣殿的建造就一天不能开始;所罗门坐上了宝座,圣殿的建造才能开始,这是很重要的关键。大卫把王位传给了所罗门,带进了圣殿的建造,也带进了神与人更荣耀的同在。
“亚多尼雅的众客听见这话就都惊惧,起来四散。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就起来,去抓住祭坛的角。有人告诉所罗门说:‘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王,现在抓住祭坛的角说:愿所罗门王今日向我起誓,必不用刀杀仆人。’所罗门说:‘他若作忠义的人,连一根头皮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恶,必要死亡。’于是,所罗门王差遣人,使亚多尼雅从坛上下来,他就来向所罗门王下拜。所罗门对他说:‘你回家去吧!’”(49-53节)
亚多尼雅和他的拥护者得知真相后,都惊恐万分地四散了。这些原本支持亚多尼雅的人,为了保住自己,马上跟他划清界限。大卫已膏立所罗门为王了!刚才群臣欢宴的声音,立刻变成丧钟,所罗门的登基瓦解了敌对的势力,因为若他们继续下去,会演变成内战及反叛。亚多尼雅、约押等人做梦也想不到,苦心积虑的计划,竟然落得如此收场。弟兄姊妹,若不是出于神,人能作什么?
亚多尼雅的贵宾们都惊慌失措地逃离了宴会的现场,可见大卫在这些人的眼中还是很有威望的。这些人以为大卫已经奄奄一息,不能治理国事了,所以才敢擅自支持亚多尼雅的行动。当然,很多人之所以支持他,因为他是四王子,其他三位已经不在了,所以他应该是合法的继承人。但是当大卫宣布立所罗门为王位的继承人时,他们马上转而顺从大卫的旨意。
大卫是神拣选的王,他多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一切以色列民都知道。大卫的威望不是靠耍手段得来的,耶路撒冷民众对大卫的敬爱是由心而发。亚多尼雅想用人的小聪明得到王权,但却没有实际的威望,得不到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
这也提醒我们事奉神的人,教会中的权柄、地位不是靠人的小聪明,不是靠人际关系得来的。属灵权柄是神赐给的。我们能否得到弟兄姐妹的尊重,不是靠搞关系,而是在乎我们的生命——我们对神的忠心、对人的爱心。那些想凭自己的小聪明,藉着人际关系来得到权柄的人,证明自己还不认识神。亚多尼雅就是这种人。他以为靠一些有权势之人的支持,就可以做以色列的王。没想到大卫的一声号令,他的势力就马上土崩瓦解。
大卫的权柄是神赐予的,这权柄跟他的生命素质以及他对神的委身息息相关。这权柄不会因他的年龄老迈、健康退化而减弱,因为这是神认可的权柄。反观亚多尼雅,他有很多高官显要、王室成员为他撑腰,以为自己的计划十拿九稳。没想到大卫的一声号令,他的权力马上就崩溃了,所有的支持者都逃之夭夭,乌合之众岂能成大事!
为首的亚多尼雅见大势已去,恐怕所罗门大兴问罪之师,怕得要死,就跑去抓着祭坛的角。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抓住祭坛的角是表示寻求神的庇护,直到案件受审为止,这方法可以避免过度的血仇血报(出21:13)。经文并未说明他在哪里的祭坛寻求庇护,可能是在会幕的祭坛,而非在基遍。亚多尼雅逃到祭坛那里,就等于承认自己犯下了死罪,他捉住祭坛的角,想要用神的名来逼所罗门赦免他。
根据出埃及记二十一章十四节所说的,这可能是当时犯法者的权宜之计,因为祭坛是极为圣洁的,不可随便动刀剑,所以亚多尼雅希望藉此避过所罗门的降罪。亚多尼雅非常害怕所罗门会杀了他,因为是他自己先对所罗门不义。很明显,如果亚多尼雅做王,他一定会杀了所罗门,所以他才这么害怕所罗门会杀了他。亚多尼雅如此贪生怕死,一点没有大丈夫气慨,国家若交在他手中,真是不堪设想。这样看来,神拣选所罗门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罗门如何回答亚多尼雅的请求呢?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罗门的智慧。他没有无条件地赦免亚多尼雅,他对亚多尼雅说:“你若作忠义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你若行恶,必要死亡。”所罗门一语就道破亚多尼雅的幼稚行动,他能一生抓着坛角吗?我们可以一面犯罪,一面求赦免过活吗?若我们懂得悔改,“连一根头发也不致落地”,否则行恶者必要灭亡。弟兄姊妹,人谁无过?只要我们能认真地对付自己的罪,神不早就赦免了我们吗?
所罗门没有无条件答应不杀亚多尼雅,他给亚多尼雅的赦免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做“忠义的人”。意思是要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公义的人。这就是所罗门赦免亚多尼雅的条件,所罗门没有被自己的誓言绑死,他在赦免亚多尼雅的同时,也保留了将来处理他的权力——如果亚多尼雅行恶,他就会被处死刑。最后,所罗门吩咐亚多尼雅“你回家去吧”,表示非全面的和解,否则他会说:“你平平安安地回家去吧!”
一场几乎使国家大乱的王位之争,在先知拿单的即时干预、大卫王的果断行动、以及所罗门的智慧处理下,就这样和平落幕,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大卫王显示了他的智慧,他让所罗门顺理成章地登基就位,而没有派兵去镇压篡位者。所罗门也同样以智慧和仁慈有条件地宽恕了亚多尼雅,于是亚多尼雅向国王叩拜,承认自己的失败。
当然,亚多尼雅和他的同党不会那么轻易罢休,他们会虎视眈眈,伺机反击,在第二章我们就会看见亚多尼雅第二次篡位的尝试。不过,今天我们的读经就先停在这里。
愿神祝福大家!
|
|